来源:海那边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上海,一个日本老头指着人民广场的高楼说:这样的大楼,我曾有许多栋。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他们曾经历极致的繁华,也坠入过绝望的深渊: 1980年,日本进入到经济黄金期,日本人最重要的事就是消费,他们坚信明天会更有钱。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却并不持久。 1990年底,水晶球落地,一切繁华戛然而止,日本掉头奔向另一个极端。 80年代的日本,只能用疯狂来形容 80年代的日本是全世界的制造器,整个日本笼罩在繁荣的光环之下,日本社会甚至产生了一个流行用语——“刹那主义”,也就是及时行乐。“消费即美德”成了日本人的共识。 日本人几乎买了70%的LV,拍下了一半以上的世界名画。 他们白天在高级餐厅享受法式大餐,品尝4-5000元一块的贴着金箔的巧克力。 夜里去迪厅潇洒,法国路易十三等各种洋酒是当时日本人的最爱,如果你点清酒,连服务员都懒得搭理你。 回家时没有人乘坐公共交通,人们打车就像刷公交一样,而夜晚的迪厅附近更是一车难求。 大批的人等候在路边,挥舞着一万日元的大钞——几乎相当于今天的100美元——试图引起司机的注意。 据日本媒体报道,1988年日本银座附近,一位大型企业的中层干部为了打车,支付了100万日元给司机,而接他的这辆出租车只跑了五分钟。 要知道,按照1990年的汇率,1W日元大约=300人民币。而那时候中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178元。(后文均按照这个汇率计算) 这样一说,是不是觉得100万日元是一笔巨款?但这点钱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实在不值一提。 当时野村证劵给每位社员年平均交通津贴是300~400万日元,中层干部一年是3200万日元,还有曾经领过1亿日元的超级传说。 在这样的风气下,日本年轻人每日里无所事事,无心学业。女学生们为了拥有新款包包、大牌服装,而进行援助交际,也就是兼职卖淫。根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出具的一份调查报告,在日本,有13%的女学生参与了一次或者多次卖淫。 因为在她们看来,出卖肉体不是丢人的,但是不拥有一款新的手包,在同学和朋友圈里,就失去了最后尊严的底线。 日本电视台暗访援交女郎 而毕业后,几乎所有学生都会收到5-10个工作邀约,每年18个月薪资和海外旅游是公司的标配。但即便如此仍有少数人不愿意工作,他们另辟蹊径每天都去高级酒店面试,一天能拿到百万日元红包,也足够应付日常开支。 虽然令人震惊,但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的确如此。而疯狂的远不止这些普通的日本民众,日本的企业家和政治家更加肆无忌惮。 据报道,当时有一栋美国大楼原本以4亿美元的价格卖给日本人,就等日本人付钱交割了。但交易日当天,日本人却带来了标价6.1亿美元的新合同,并解释说: 他们的老板头一天在吉尼斯世界纪录里看到,历史上单个大楼出售的最高价是6亿美元,而老板要打破这个纪录。 也许是有钱任性惹的祸,80年代的日本企业家都忙着做类似的事——收购美国企业和美国资产。 三菱地产8.5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权,这可是美国的地标;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当时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得意洋洋地说: 美国人是劣等民族,二战通过武力没有征服美国,现在日本有能力买下整个美国! 而那时期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是一架日本飞机,向美国丢下一辆辆汽车和家电,标题是“虎、虎、虎”。意思是日本又来袭击我们了,不过这次是不冒烟的经济贸易战。 于是,美国开始连番出手。 泡沫破碎前一刻, 往往是最美的 美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美国联合欧洲盟友一起造势宣传,大肆宣扬日元升值才能平衡贸易问题。于是,有了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元随之大幅度升值。 1987年,9名美国国会议员在白宫门前抡起大锤,现场砸碎日本东芝牌收音机。从此以后,里根政府对日本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1988年,美国通过“超级301”条款,将打击日本列入国策。 在这一系列操作之后,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可能会被“玩死”,除了日本。 签订完广场协议后,日元的购买力直接翻了一倍,日本房地产出现大量泡沫,地价飙升,股市达到了38000点,1987年日本人均GDP首次超过了美国。 于是,日本满街都是金融家,人们谈论股市、楼市、金融和理财。当时的东京房价暴涨120%,最高的时候达到15W元/平,东京地皮的价格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日本东京江东区的商品房,1985年前12000元/每平米, 1987年12900元/每平米,1990年飙升到33000元/每平米,房价翻了2.5倍。按泡沫全盛期日本年平均工资12万元算,60平米198万,不吃不喝16.5年。 日本凡是有点钱的人都在疯狂买房,他们坚信,地价为王,东京房价只涨不跌。唯一让他们为难的是:房子不够卖的。于是,日本人想了一个办法:抽签买房,谁抽到就卖给谁。 日本电视台曾播出过一个画面,一位等着结婚的日本年轻人参与多次抽签但始终没能抽中,最后在抽签现场伤心过度、倒地抽搐。 这是有钱人的忧愁,还有一部分没钱的人。他们的解决办法类似于北京上班、天津买房。比如在东京圈域茨城县买房,当地房价只有首都市区的三分之一。不过他们的单边通勤时间比中国的2-3小时更可怕,他们要花费至少4个小时。 除了这个问题外,日本人没有其他任何忧愁。所有人都忙着消费和享受,愿意结婚和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少,甚至为日后埋下了人口隐患。 人说泡沫在破碎前的一刻,是最美丽的。这话没错,当时整个日本仍处于举国狂欢的状态,日本人认为自己超越美国指日可待。1989年,索尼创始人联名出了本书,书名叫《日本可以说不》。 可惜,日本已经没有机会了。 彩色泡沫后,是至暗时刻 ------ 1989年,似乎是对日本的诅咒。 这一年,老布什任命新一代美国贸易代表时,并亲手递去一根撬棍,意寓撬开日本贸易壁垒,而后美国开始暴击日本市场。同样在这一年,日本国的象征——裕仁天皇离世了。 日本天皇夫妇 日本政府已经听到风暴前夕的嘶吼,但还是太晚了。 1990年,日本银行出台了《控制不动产融资总量的通知》,却成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发火点”。随后,股票市场率先崩盘,日经指数跌幅超过60%,直接从最高的38915点跌到14309点。 至暗时刻开始。 1991年,日本经济“硬着陆”,经济增长速度暴跌,只有2.9%,房价受经济影响暴跌20%,大量国际资本开始出逃。然而,当时的日本人仍然坚信,这只是房价短暂回调,但实际上这次房价下跌持续了整整15年。 1992年,地价税的出台,导致全民恐慌性抛盘,房地产经济全面崩溃。这时候的日本,百业凋零,哀鸿遍野: 日本企业债台高筑,银行、房地产公司破产数量超过3000家,不动产企业的总负债高达3万亿日元。 过剩的房产随处可见,曾经可以买下一个半美国的东京房地产,现在无人问津。 日本就业压力空前,街头随处可见高学历的流浪者,他们曾是白领、学者、精英。 日本富士山下的森林,送走了超过2000个日本自杀者。 整个90年代,日本经济几乎陷于停滞,年均增长率不足1.5%,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日本,成了最繁华的深渊。 就像80年代,每个日本人都看不破眼前虚假的繁华一样,90年代后,这一批日本人也只能随着大势一起陷入深渊。 1991年开始,破产的日本人为了生存,只能变卖以前购买的商品,以至于日本的二手专卖生意异常火爆。 曾经被日本人疯狂买进的奢侈品,通通成了二手商品里的热门物件——大品牌的鞋包、首饰、古董,甚至有些拍卖到手的名画还没拆封就又被转卖了。 在家庭破产的同时,日本的离婚率也迅速飙升。那些曾在中产家庭生活而后离婚的中年妇女,只能靠皮肉生意过活。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政府已经无力管辖,日本的色情产业迅速崛起甚至可以说是猖獗,黑帮业抓住机会扩大规模,大肆兼并企业和社团…… 对日本人而言,那场泡沫破碎的一刻,已宣判了一生,余生长恨绵绵。 很多年后,到中国旅游的日本老人,指着上海人民广场的高楼说,这样的大楼他曾有许多栋。 那些在陆家嘴衣冠楚楚的年轻人,一如当年的东京银座。 有趣的是,日本最先学的西方国家是德国,而德国的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
您好,给您拜个中国年!
疱疹导致老年痴呆——证据越来越充足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译
中國民政部,彩票中獎最高的人,竟是中國彩票管理中心十四名主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