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其他] 中国父亲澳洲看望女儿:在悉尼我被上了一课

[复制链接] 0
回复
35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4-15 0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q6 b# N4 G! n; R) m0 C& r/ f
* j2 \( v; J; K1 K8 C

0 a; {5 \( l/ c' t, r( i- P* |& I
一位中国父亲前往澳洲参加女儿研究生的毕业典礼,一下飞机直接醉氧……在悉尼他一路见闻及感受,不光光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各种人性化的制度和细节都让他深有感触。
. Z) E  \1 o1 A# K9 K
------------------------------------

& R/ Z) a  [, R, i0 s" n% `) R
为出席女儿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我今年四月有了一趟澳大利亚之行。几乎纵向跨越整个太平洋,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春到秋,从家园到异乡,从看惯了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人群中游离,置身于肤色杂陈的人群之中,时感恍忽。短短十几天,加上不懂外语,无法对当地社会作深入了解,但所见所闻,仍值一记。
  {" K: J8 b. K4 p
1
醉氧与醉蓝
------
. D5 B& w/ y( m- D3 e
我乘坐的航班于当地时间4月5日清晨5时左右降落在悉尼机场。从机场到女儿的住处,需要在中央车站换乘。从一列火车上下来,去等待另一列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呼吸到悉尼户外的空气。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袭来,我感到微微的眩晕。直觉告诉我,我可能是醉氧了。

4 B- S7 K% q$ W+ l: R+ }

! @! H9 Q  L2 ?" k; A0 W
这是一个雨后的早晨,天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纯净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在这个城市的中心,我仿佛闻到故乡的青草香。那一刻,我想起微信上流传的有关北京人出国醉氧的略带夸张的段子,心中不禁莞尔。
( s; N/ A2 L5 K6 h# z$ e2 S
女儿租住在她就读的麦考瑞大学附近。一幢三层小楼,掩映在一排高大的桉树和一片茂盛的灌木丛中。树林里有成群的鸟儿,不停地发出欢快的鸣唱。
( c- D, B+ p6 W$ o8 O( |) D
到家后稍事休整,女儿就带我去参观她的校园。这是校园吗?我认为说是公园更合适。房子不多,星罗棋布。那么浓密的树林,那么宽阔的草地,还有一个有喷泉的天然湖。湖中有成群的鸭子和水鸟。女儿说,这些鸟并不是人工饲养的。它们不知从哪里来,俨然成了这里的主人,不仅从不怕人,而且大胆到和人争食。有一次,一个同学刚买的盒饭,一打开就被一只水鸟抢食了。同学哭笑不得,只好再买一份。什么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想这就是了

5 K6 y. |+ z. ^; c2 z% J
我掏出手机,在校园里贪婪地拍摄。不经意间,我把镜头对准了天空。这天,实在是太蓝了,蓝得深邃、悠远;实在是太干净,像洗过一样。我把镜头对准太阳,事后看照片,太阳竟被我拍成了一朵花,红色的花瓣是那么整齐,那么美,太阳成了花的心,闪着奇幻的光辉。我曾在许多地方拍过太阳,但只有在悉尼,在堪培拉,照片里的太阳才呈现为一朵花。如果不是因为这里的天空特别干净,这神奇的效果该怎样解释呢?
/ a. F6 {1 N  B9 b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下意识地把镜头对准天,对准海,拍下了大量以蓝色为基调的照片。我把这些照片命名为“醉蓝”,发在微信朋友圈里,引得朋友们纷纷点赞。当然,我也拍绿树、鲜花、草地,拍海鸥、野鸭、鹦鹉和不知名的水鸟,但是无法拍到空气。而所有这一切,其实就是两个字:环境。

/ X! z( Z/ [8 ^

! E. f! u  C" e9 W8 [
是的,此次澳大利亚之行,让我感触最深刻的,就是环境。在悉尼期间,我有两次远行,一次是在朋友的陪同下去参观猎人谷,一次是独自去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2 q! ]7 a  F7 @3 \# M
一路上,车窗外都是看不够的美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其间的屋舍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少。我曾请教一个朋友,那么大的牧场,怎么看不到几头牛呢?朋友告诉我,政府规定,平均每30亩草场只准养一头牛,这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牛奶和牛肉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为了可持续发展。看来,环境能否得到良好的保护,与政府的发展理念密切相关。

, o, O* |& R- h' v! ]+ t
4 m3 }- a" ?* D4 W; ^$ c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澳大利亚的环境好,是因为他们地广人稀。的确,在一块7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生活着2400多万人口,总人数比福建省还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3人,他们的条件的确是得天独厚。

) p3 L8 M4 A1 C/ k- {! `7 P
可是,如果没有用心保护,再好的环境也经不住破坏啊。就拿悉尼来说,它毕竟是一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每天的垃圾和生活污水总是不少吧?可是,悉尼的天和海,蓝得跟锦缎一样。他们难道从不往海里排污水吗?我不是专业人士,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但我相信,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一定是非常珍爱、非常用心地保护上天赐予他们的美好环境。这环境给他们舒适的生活,也让远来的人心生羡慕。

0 U* j' Z4 H& ~8 x
2
生活中的法治
------
) w% g, o7 P  w
澳大利亚是法治国家。什么是法治?在悉尼,我被上了一课。这堂法治课是由两个故事构成的,一个是我的亲身经历,一个是一位旅居澳大利亚多年的朋友讲述的,也是她的亲身经历。
: q! J, g& o' ^5 s. V" V" x
我喜欢钓鱼。到悉尼后,就想让朋友带我去海钓。朋友曾先生为了满足我的愿望,专门请一个钓鱼的行家带我们到一个游船码头去钓鱼。悉尼是一个海湾型城市,一个一个海湾,蜿蜒伸展至城市中心。换句话说,整个城市依海湾而建,大大小小的海湾里,帆樯林立,游艇穿梭。随便选个码头钓鱼,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 }  z: K0 P! \1 \' A" }7 f% M

% E) D' h$ p* r* h5 ~8 o$ u
路上,曾先生的朋友就提醒我,说澳洲的鱼可不能随便钓。要钓鱼,得先办证。办证的时候,渔业部门会给你一份详细清单,图文并茂地告诉你,哪些鱼能钓,哪些鱼不能钓,多大的鱼可以带走,小于多少尺寸的鱼,钓到后必须放生。

' {# a, C+ c8 d  ]8 K: r6 |
这位朋友说,70岁以上的老人不用办证,而曾先生已经80高龄,他钓鱼是没有问题的。至于我这个临时钓客,如果被抓到就是违法的,弄不好会被重罚,因此最好还是当个看客吧。对于一个钓鱼发烧友,在钓鱼现场当看客,这是多么残酷的精神折磨。
( q% v. l1 ]+ }, d3 d" t
到了钓点,我实在是忍不住,就向这位朋友申请了一根钓竿,架在码头的栏杆上。看到鱼儿咬钩了,就让曾先生来提。可他们两人一人手里一根竿,鱼儿频频咬钩,根本忙不过来。那个时候,我这个钓鱼迷,难受得就像心上有千万只蚂蚁在爬一样。实在是忍无可忍,我也开始提竿上鱼了。
: K8 V1 {, t7 J' O: l# ]8 u+ x: {: O: g
我的这种冒失行为可把朋友吓坏了,他再也无法专心钓鱼,而是频频向码头旁边的公路上打望,生怕有执法人员突然从天而降。看到朋友吓成这样,我只得赶紧把鱼竿收起来。
) R, Z3 b7 Q" h( p6 P
+ i  q0 V( ?' q) i" y( ]7 P
有一种白条鱼,短于25厘米是不能带走的。曾先生他们把这种鱼留了几条作饵料,最后没有用完,刚想放进桶里一起带走,不想被旁边的几位钓客看到了,立刻哇哇大叫起来。虽然三个人都不懂英文,但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赶紧乖乖地把几条鱼扔进海里。回程路上,曾先生的朋友面色严肃地对我说,下次如果想钓鱼,一定要先去办证。在澳大利亚,可不能跟法律开玩笑。
# h4 O! m* B+ U0 B

% \& B" l. l8 \$ k7 o& m  I  I8 W, [
“不能和法律开玩笑”。另一位友人的故事,更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朋友诗雨,移居澳大利亚已经20多年。她讲述仅有的一次违法经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 X6 U: |2 Y4 Z5 u) C8 H5 {
悉尼有很多海滩。因为水质好,每个海滩都盛产一些小海鲜,有一天,家里来了一群客人。当然,都是华人。客人来了,带到海滩游玩,也是常事。那天,一群人来到海滩,看到有很多毛蚶。这东西,洋人基本上是不吃的,可是对中国人来说,这却是难得的美味。

0 `4 |: g' n: U; D$ H
诗雨毕竟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知道要守法,于是专门跑到岸上看一块执法部门立的牌子,上面清楚地标明哪些是禁止行为。按法律规定,在这样的海滩讨小海,每人最多只能带走50粒。但不知是哪个环节的疏忽,这里的牌子却没有标明禁止拾蚶。于是,他们放心大胆地拾起来。可是,她们的行为被举报了,引来了执法人员。

5 M# w6 J; G# D5 E, L9 E2 ^: Q; D
他们以为对方也是来讨小海的,毫无防备,一五一十地如实相告:拾了多少,准备怎么吃,以前吃过的味道如何鲜美,等等。待到摸清情况,执法人员突然亮出证件。那些执法人员态度温和,但一丝不苟,把他们捡拾的毛蚶分成一小堆一小堆的,每小堆50粒,最后点数,数量远远超过了法律的规定,于是要进行处罚。
  |9 `5 t/ w; a8 X) H* D
诗雨上前理论,说海滩上的标识牌并未标明禁止拾蚶,我们就算违法,也是无心之过,而且只打算自己食用,没有谋利的目的,请求免予处罚。执法队伍中也有人认为是标识牌不够明确,才导致有人违法拾蚶,主张不处罚,但还是记录了所有参与者的个人信息。诗雨他们以为此事就这样过了,没想到几天之后,所有的参与者都收到了一张500澳元的罚单。

$ r9 _8 u% w. `/ O  t$ Q
他们当然不服,于是决定申诉,找到政府的律师。律师说,这种轻微的违法行为,加上政府的警示标志确有疏漏,因此的确可以申请免予处罚,但申诉必须上法庭、打官司。律师给他们指点了打官司的所有路径、诀窍,就是没有告知后果。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把所有的参与者折磨得精疲力竭。最后的结果让人哭笑不得。他们赢了,处罚决定撤销,但是,他们每个人为打官司所付出的费用,比原来的罚款数额还大得多。

0 x0 C! ]6 ?2 B" T+ c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官司过后,他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案底,成为有过违法行为的污点人物。事后他们才从华人律师那儿得知,这种情况,只要在法庭上申请不留案底,法官就不会记录。可当时他们不懂。事后想撤销案底,花费高达数万澳元。律师说,你们如果不打算将来从政,就算了吧吧。

5 s$ p( m/ j- U, c' i* j
听完诗雨的故事,我不禁感慨。看来,在法治社会,不仅要从心底敬畏法律,而且要学好法律,懂得运用法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都可能与法律密切相关。要是不小心触碰了法律,又不懂得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有可能会输得很惨。

- Q2 @# i. @& A8 v% z. Z
3
文明的细节
------

! Z$ d% e) s. a
在悉尼的短短十几天里,有很多细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2 e/ V" N0 n4 T% i5 ]
悉尼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火车。大一点的火车站,都有电动扶梯。起初,每次上扶梯我都和女儿并排站,因为这样说话方便。但每次都被女儿拉着和她一起站到左侧。
" J" t- s! c7 O6 K! P) v
女儿说,要把右侧的通道留出来,给有急事赶路的人。从此我留意观察,确实,人们一上扶梯就自动靠左侧,右侧始终有一条保持畅通的通道。上车的时候,我总是改不了在国内挤公交车的习惯,火车一到就往门口正中冲,女儿总是伸手把我拉到一旁,待下车的人走完了再上车。
. a# O9 z( e# |9 w$ s1 W+ W
& z6 m& x6 m4 B8 F! i
女儿说,上下班高峰期,悉尼的火车其实也很拥挤,但绝对看不到国内挤公交车的景象。火车车厢是公共场所,和女儿交谈,也许是习惯,有时不知不觉声音会大起来,这时女儿马上会做手势让我压低音量。在火车上,经常可以看到专心阅读的人。这是我们这里上世纪80年代常见的景象,现在已经几乎绝迹。在异乡看到这景象,仍让我感到温暖。

# {5 m) G7 m3 d- R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交通规则与我们这里相反,车辆都是右舵,靠左行驶,左转是小弯,右转才是大弯。到悉尼当天下午,我就跟随女儿去学车。一路上听教练给她指点,不仅教她技术,更重要的是教规则,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礼让。

' h9 N# T  B! b& Q# S) _
教练说,在这里,行人享有最大的优先权。开车,一定要时刻注意礼让行人。记得女儿曾经说过,她出国这几年,回来最大的的不习惯就是过马路,尽管有经绿灯,那些猛冲的车还是让人提心吊胆。我的朋友曾先生已经80高龄。他说,他是60岁退休之后才学开车,既会开中国的左舵车,又会开澳大利亚的右舵车。坐他的车出行,经常看他做礼让行人和车辆的手势,真的很感动。

; f# z! W  g3 y0 r% B. r; F6 [
悉尼是一个干净的城市。在街上,除了落叶,你很难看到其他的垃圾。澳大利亚人喜欢吃烧烤。

9 D  T$ b9 G: }  m8 {+ D, `
在悉尼的公园里,有很多烧烤设施,供人们免费使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有很多人聚在公园烧烤。

. D6 _8 ]+ w6 D0 I; r, s. m: A
我到悉尼第二天,正是复活节假期,朋友带我去公园烧烤。开吃的时候,主人农先生拿出两个大黑色塑料袋,专门收拾垃圾。那天我观察了一下,整个公园里起码有几百人在烧烤,可是当人们离去的时候,草地上依然干干净净,甚至连一片纸屑都看不到。女儿带我去曼丽海滩,因为太美,我忍不住脱了鞋在沙滩上走。
9 Y/ Q- ]! T3 i- V# X7 S% H
突然,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失控叫了一声,原来我的脚踢到沙子,翻出的沙子里有一粒烟头。这是我在悉尼的公共场所第一次看到垃圾,所以我觉得特别意外,特别刺眼。女儿随手把烟头拾起来,走了很远丢进一个垃圾桶。她说,这个乱扔烟头的人如果被当场发现,一定会被重罚。

0 h9 l8 {% @1 l6 y4 c7 }
在悉尼,我出门有时背双肩包,有时背挎包。背挎包出门时,我总是将包带斜挎肩头,然后把包挪到前面。背双肩包时也习惯往前背。女儿说,你不用这样。在这里,你的包无论是在侧面,还是在后面,都没有人会来偷东西。如果你走在悉尼的街上,突然有金发碧眼的陌生老外向你问好,你不必意外,因为这是他们的习惯。诚信,是整个社会的基本氛围。
; k8 w7 {# D! c9 v  h3 {
我所体验到的这些细节,毫无疑问都关涉文明。澳大利亚今天的文明,绝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因为时间太短,我还没有机会找到完整的答案,但思考已经开始。那天我从悉尼去堪培拉,路上司机兼导游的一些只言片语,也许能为我的思考提供线索。导游在车上问游客,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上惟一一片净土,为什么?游客提供的多种答案,都不对,最后他说,是因为在澳大利亚的本土上,从未发生过战争。
5 A: n5 ~7 `% r3 b1 t* a# l
谈到城市的基础设施,他说,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悉尼这么大的城市,为什么没有一座高架桥?因为建高架桥一定要拆房子,而在澳大利亚,房屋连同它的土地,都是私有产权,受法律保护。政府如果要征用,必须跟市民平等地讨价还价,价格不公道不合理,市民就不会卖。只要有一户不卖,这工程就建不成。因此,政府要在城市建基础设施,只能尽可能地往地下想办法。在这里,没有“强拆”这个词。

$ ]3 E- C8 D9 ]$ W
我想文明社会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要靠积累,靠沉淀,靠升华。一个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大多数人心态平和的社会。而多数人的平和心态从哪里来呢?影响人们心态的因素很多很复杂,我想其中少不了“公平正义”这四个字,而最根本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看政府怎么对待他的人民。
+ s  K! w& O6 ?  ]
+ y% k, ^8 }, @- f4 a4 W/ f4 J; }

7 Z7 m! a* j& [, D& b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696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