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新片介绍] 这部迟来的金马最佳影片里,我们找到自己最美好的 90 年代

[复制链接] 0
回复
486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3-24 0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被问到在拍电影的过程中最看中什么?
张大磊回答:情感。
这是一场关于过去的白日梦。) e; ]: E0 f  G% c0 `6 l

5 }' Q8 i# ?- _/ x) I
虽然 3 月大片云集,我们关注了很久、也期待了很久的,却是一部低成本国产片。
' A, L3 {7 g4 j3 G) B

$ i9 D; Y0 H' w& u4 k% b( f
它就是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张大磊导演的《八月》
5 y& e0 y( q3 ], K/ \
The Summer Is Gone3 |8 S# C* y. K

/ J1 t. s. h! T, |: K$ B
作为一名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八月》在业内收获了相当不俗的口碑。
3 ~% _% D" h5 N3 S3 v0 M; I% F
许鞍华评价它“是跨地域的,走进人心的作品”。濮存昕赞它从生活出发,“贵在求真”。王小帅则用“有温度、不矫情、清新自然”来形容这部影片。
0 n% ^; p$ C$ e2 r  }
第六代导演王小帅(右)为《八月》站台

* ]% ^- |* \5 z! r1 _6 {0 h
即使赢得了金马在内的各种奖项,以及前辈大导演们的肯定,《八月》的导演张大磊从来都把姿态放得很低。这位35岁的内蒙古小伙子,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谦逊有礼,把“谢谢”挂在嘴边。
; `' v6 N2 U/ b6 }5 A9 f
得知提名金马时,他说自己是去“朝圣”的,还说“拿奖肯定没戏” 。谁知道一下子拿了最大奖,满脸不可置信。

/ ^5 S2 z, n7 {' a4 j4 H1 a& l' F

- D4 X, ~; R% b+ L* z% {; H) M. d
就算接受过好几十个采访,面对镜头还是经常一脸严肃,局促得像是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 g0 j* F# A. Y
; r1 c6 p. R- s3 x( M5 b/ ^
' ^- r! P& j- Z9 f5 R; ~" S
但一聊起电影,又眉飞色舞起来,像个拿到心爱玩具的孩子。7 {0 d! T! ]* C* L. E0 ~
7 a: h/ E4 F9 V% `

9 t) \; v0 p7 C2 ^" y
别人问他,金马拿奖给你带来了什么?他回答“没什么变化”,只是让他明白还可以再继续拍下去。
& j- A$ d3 X1 W( @" P

* Z7 C; g# B0 i  t% d4 \+ v$ z7 n0 s' {# Y  F
: W8 r  O- z3 U9 }) U5 N

, c# ]) i2 {9 s9 c* A1# W2 t: F& D# e% o2 w
5 C5 A( Z0 X" j" @" b, D( k& Z
! }4 x+ y( Z- q" t1 u
. p  V9 B. E4 m- t+ j6 h: N, l& x
《八月》可以说是张大磊半自传性质的电影。虽然不是每一个情节都能和他自身一一对应,但电影中的感觉与情绪,全部来自大磊的真实情感。
" w! b: S& V: B8 l0 F! j$ ~5 D
故事发生在1994年左右的西部小城,电影厂大院里的12岁小男孩晓雷,小学毕业准备升初中,好不容易得来一个没有作业、悠闲的暑假。
那一年却恰逢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他在电影厂当剪辑师的父亲面临下岗,晓雷一家的生活因此改变……

; E2 H7 M' k; a9 O3 L7 f& ?1 [
0 j- ~. L- L+ a! C; r* U6 Y
虽然发生在一个比较动荡的时间点,但《八月》并没有把社会变革作为讨论重点,而是把关注点放在情绪上。
0 F& N/ ?" T: ^
片名以前叫《昙花》,昙花是电影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道具,象征着美好稍纵即逝,也可能象征着下一次期待。
7 N  {# r" I: k( I" w/ e/ C
但拍完之后,导演拿掉了关于昙花的节点,不想让它有太明确的作用,太实,于是有了《八月》这个模糊的名字。
9 y# l, n9 m1 J4 X
  v" S) ]) ^/ s+ m* J' a
影片以晓雷作为切入点,观察他周围的人与事,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对过去的审视和缅怀。
0 c& X& @6 ^8 W7 b
这种观察很安静,也很孤独。它是伤感的,同时也是灿烂的。
7 e' h3 [& r6 v- x& e: d1 F
《八月》是一部非常“私人”的作者电影,观众的观影体验同样充满私人情绪。
5 C$ p  c( i0 i

. S. C+ o" I# Y& v
电影以一种写意和留白的方式,给予观众充分的品味空间。一方面,影片的细节无处不指向 90年代的集体记忆,另一方面,却没有明确的地域感,也有南方的观众看出了自己家庭的样子,看五遍哭五遍。; a: m5 J6 C# |& X% t
1 o" ^) J5 R* k! m
甚至有一位二三十岁的女性看完电影后说:“我十岁就离开了中国,看到你的片子想起了小时候。”

; o5 Y9 G7 m; B  p$ O" h
在东京电影节展映的时候,小津安二郎的侄女看得偷偷抹泪,老奶奶主动拿出纸笔写下镰仓的一个地址,推荐导演光顾,因为那里曾是小津导演最喜欢的餐馆。

. `+ W7 O% i2 y- U/ F" E! M
# n: F3 n8 E* [1 G; E9 r! ?
$ d" v& r. B. i: k9 d8 v* A4 l) k
2

5 G) S8 }+ z& e* ^9 ^% r7 r
7 s! S! I$ M- S2 @" v; c$ Z6 \3 c' u7 T1 P' E* `6 F4 I

# Y' a4 [  ~9 ?8 u, t0 R  K6 a
与片中“晓雷”的设定一样,张大磊出生于1982年的呼和浩特,从小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大院长大,父亲是电影厂的剪辑师。
+ U& r. X) V* k2 w# d
小时候,看电影是院里孩子饭后、写完作业后唯一能干的事情,他们看电影也从不花钱。

) N# x* w3 V. H
在电影厂的“标准放映厅”,大磊5岁时就看了《2001太空漫游》《超人》《鳄鱼邓迪》这些外国片。当时这些片子都是“内参片”,只有电影厂内部的人可以看。
5 f* U) F  f  l4 ~" R3 Z/ l
大磊家里也有各种录像带,像 《出租车司机》、《天堂电影院》、《本能》,当时看不懂,但他爱看。

2 u( T. M6 _1 N
《八月》里的爸爸也爱看《出租车司机》
6 z" p, f, d- H3 u  g

8 g* Q1 }. k8 j' B
虽然可以说是耳濡目染,拍电影却并不是大磊小时候的梦想。最开始他想当足球运动员,然后想考北大,后来迷上《黄飞鸿》,又想学李连杰成龙,成为武打明星。
1 v& m' e+ A7 a0 O6 [4 W. K  r
青春期迷上摇滚乐,与朋友组建了一只Grunge风格的摇滚乐队,因为太喜欢,甚至高一就辍学。那时候的大磊相当叛逆,为了逃离父母,跑去俄罗斯考音乐学院。
$ [4 |9 c: G1 o- _) E3 F. `- `

9 O  ^3 h5 ?, y/ X- Y- e
《八月》电影发布会被摇滚青年张大磊变成了演唱会
8 T& E& y7 |$ N0 J5 k5 H

2 s$ C: m6 n. t2 I9 n, y: w
然而考上之后,他却觉得那里的氛围太严肃,不适合自己 “进出的人全是穿西装、打领带,对人都是彬彬有礼的,我就有点受不了。”
! `- r# w- e& Z5 L6 [
但去都去了,总得学点什么吧。当时他正好看了很多电影,特别是受到岩井俊二《燕尾蝶》的影响,于是就去了圣彼得堡国立影视大学。
7 N" k( q0 ]6 V
留学的前两年,张大磊开始恶补电影,追求先锋,专挑晦涩的看,觉得好懂的太肤浅。直到看了法国新浪潮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击》,才明白电影也可以自由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不一定得一味追求深刻。
0 G! \; Y/ A# w; t
《四百击》也是对大磊影响最大的电影,《八月》与它一样,都是讲的孩子的故事。而大磊本人的微博名,叫特磊弗。

8 |9 Q1 Z. g" h( g: q* |$ o+ j5 y5 b; ^' u9 {- {3 |- k  b

9 y0 d# ~# @# `. S  X* C
9 E' P, V9 c& n* J, R' i( q
3
" D6 V8 O/ x$ T3 Q  f: f
5 T' G- V# z3 Y3 a* N  a
3 ~7 [8 ^# a# r! I& d
4 K/ H' w( Y0 c: B% ?- s
大磊说,《八月》就像是一道坎,跨不过去,他就无法继续下一步。

3 w" w6 }! G5 r% c1 q3 B
拍摄《八月》的契机,源自他从俄罗斯回国两年之后。在圣彼得堡学电影的时候,大磊特别天真,完全没考虑过市场的问题。
1 C) l6 `2 \/ z* i( b! [3 v$ y
他的父亲告诉他,你喜欢的电影太学术了,给谁看啊?没人会给你出钱。他不以为然,“拍电影是我自己的事儿,哪儿还要别人投钱。”他认为只要拍出来肯定就会有人看,哪怕只有一个也好。

, Q/ K) M) p/ d& g* x5 g3 ?4 j
: B; h; I5 D) l
张大磊在《八月》活动现场画分镜
6 C6 Q( G1 }0 Y
然后回国之后,国内制作电影的流程却让他非常不适应。迷茫时期,他回到了老家,那是2008年8月15日,他记得特别清楚。

8 }3 A- M1 j0 X  t! d- L
他在姥姥家吃完中饭之后,坐在院子里突然感觉特别静,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能听见很细微的声音。这种感觉已经遗失了很久了,突然一下子,他就明白了自己想要拍什么。
$ I8 F9 t! Y6 e1 U! u, W
再加上大磊本身对90年代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90年代有只属于90年代的生活,特殊的质感,而对近期的事情,他却不是很关心。

3 \+ a4 K8 I2 d  q
过去的事情在他的表达欲望里,排在最上层。如果这个不翻开,很难进行后面的创作。

# ]8 z0 `# |# E: ?/ _9 ]
片场
" k+ U' _9 ]1 S% F
8 j, E( }! ^: S) n; H: O1 P
想法是有了,电影的拍摄却相当不容易。从08年开始,以日记的方式书写,直到2012年,大磊才完成剧本第一稿。然后找投资又频频受挫,也遇到过一些偏向商业化的提议,但他始终认为那不是他要的东西。
  K; d4 N2 V: s7 L7 t% c
这期间,他接过一些微电影的活,也做服务性的项目,为了赚钱,甚至拍婚庆短片(不过是有剧情的)。一方面养活自己,一方面也保持着创作的状态。然而,不去别的片场干活,刻意远离商业电影的标准化流程。
$ z0 K5 [; e$ j( i1 @3 \* D
直到2015年,他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不翻过这一篇,他没法儿往下走了。于是拿出自己的钱,父母的钱,还有亲戚朋友的钱,拼凑出不到200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背水一战”
& t1 {* V& s3 L3 A/ k; j; K
- V: s! ^0 o' i5 f6 U- H& U! I% S! S
& I4 R5 l4 _4 i- G- `, Q/ t

1 T0 f8 p  k2 K0 Q6 D
4
& g( a9 u* w4 o
1 @3 F$ j9 }- ?& }

; u& \5 \% m& y3 e$ D1 v/ w& u) `
7 j  i0 x  B% |, [% t
电影里的演员全是非专业演员。

& d- P8 i& d( y9 l% n
晓雷的扮演者孔维一,是大磊朋友的同事家的孩子,他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最佳新演员奖。
( u8 k" `. N9 A4 {+ r4 t
演父亲的张晨,是十几岁时和大磊一起玩摇滚的朋友。母亲的演员也是他朋友,大磊给她拍过一个结婚的短片。

1 C0 z. c# g' A) h% n
对他来说,拍这个片子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为了做一个判断。他必须做一个决定,要坚持,还是离开。% g( ]& l* o& @! u6 b7 }$ [2 N. d/ M
* e  e) x; I( S0 |: s4 D

% f. W( S9 |( r; k9 V0 x& @! d3 F9 b0 Y' t

) F% g$ P3 w! v$ r
5

9 g) V+ K4 M; O. K2 `) m) c% H8 T2 G9 t1 D6 K0 v, u7 D
9 ^$ E$ |: Y$ S$ C% V  }9 q- f
1 H! D+ K3 u, y7 t. o8 O* }
很多人说,看《八月》想起了侯孝贤,想起了小津安二郎,想起了台湾新浪潮电影。

6 ^  ~  U. z/ L7 M
没错,大磊本人也承认,他是看着大师作品成长起来的,小津安二郎、侯孝贤、塔可夫斯基 、伯格曼(只有《野草莓》), 难免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影响。能把他跟大师比,其实他很高兴。

- E2 o0 E& U+ _9 b4 F
侯孝贤《童年往事》

" s* B' G4 G5 D( J, Z1 X8 k( \
但是,这种影响都是美学风格上的。真的要说致敬,只有一处,那就是最后舞厅那场戏,主角一行吃完火锅去舞厅跳舞,乐手在舞台上表演 ,整个舞厅呈现出比较伤感的调子。
# H% i7 D$ Z- d- }+ X2 O0 h# Z
那场戏是致敬的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他的片子里经常会有出现这种舞厅的场景,孤独感很强。

0 b- L2 [. V  w. e% Y4 R

# e; Q8 v. u: s3 Y  u) n$ P; L$ G" G9 t- I3 ]% j

4 u6 j2 o6 c# |  ^+ c; j5 {4 M7 b* Z) U9 T2 l% a
6
0 d8 |) ~. g+ ]; |! {. E/ W$ M! `

0 M% V* Y2 q4 f2 z/ w' A1 S" |, }' B

0 g6 m- l/ x; h" I' h
如果说《童年往事》里阿孝咕就是侯孝贤,但《八月》里的晓雷却不完全是张大磊。

5 s( @/ B2 C4 S: J2 r7 R
影片中有很多晓雷后入的镜头,实际上导演的视角是游离于电影之外的。不是通过晓雷的视角看世界,而是30岁的张大磊,以上帝视角,回望12岁的自己。
- C  h7 z: T" f  L1 N
片中父亲这个角色,其实也和导演的父亲性格完全不一样,而是更像大磊他自己。特别是那句名台词“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其实表达的是张大磊对待事物的态度。

+ f! u$ s0 ]( N# r& T  x; |2 X9 Y2 [% [! B7 L! H, x! {
0 X5 |! B7 H; e- N& @, V

) S+ B* ~# ?! }) Z5 z" h3 f
7
2 L8 F$ C$ C& H1 b: D. S

0 H, m- |- ^1 X  E( B. |) G; t
" O; e$ G8 N* v1 F2 M, F3 O
: O5 y7 a7 t7 @0 ?$ T" \5 ]2 c
电影里的场景,大都是大磊平常喜欢去的地方。美学上,大磊特喜欢那种大砖房楼,生活在里面的人基本上还都保留着过去的生活方式。当年的集体宿舍居民楼叫斯大林楼,是学苏联的。找那个地方不费什么功夫。

' X; F7 Z0 }% H& T1 o+ n* T* J
小雷家的内景则是他一个亲戚家,他们本人很多年都不在那住,房子一直扔着,但保存得特别好,保留了过去的原汁原味,收拾一下就能拍。
  c# j' L: F, ]7 q" U& w- J2 J
+ X9 ^" i2 Q' k+ l# g9 ]" y

5 C/ ~6 f2 U* Z& e
遗憾的是,因为资金的原因,电影拍摄时没能搭建出更广的场景。大部分时间局限在几个景里,没能还原出电影厂与小城更全面的样貌。
5 D2 F2 N6 ?4 L2 [0 p! U" Z

- k" K0 w6 b$ Z& K
片中重要的“标准放映厅”,现实中陪伴了呼和浩特人民四十多年,也在电影拍完不久后就拆除了……

* ?" l5 `4 j4 M* S
7 y* S" ~# e5 a* O0 y8 `, Y; q

9 U/ v4 z" J% [! {* ~  @
最后说重点,《八月》本周五上映,目前看来排片少得可怜,想看的赶早吧。美术风格这么棒的片子,不在大银幕上看就太可惜了。
; u0 ?1 f/ |$ ^. s6 A3 F
《八月》预告片(时长01:29)4 e* `# U& o- C2 e2 f8 A! ?
$ P8 y$ x# H/ i3 a. R1 V4 I

/ b: l. A! ~* W' [8 F1 l( z7 A- U% i9 j2 |6 w0 Q

/ i2 z3 h+ e+ G3 C$ R& ?/ }
6 Z- o2 }  {7 H4 G' [; A采访 _ 阿作  文 / 编 _ 阿作图片来自网络
' G# P5 o/ m# {5 e/ K1 n9 I% ]  y0 G! n1 z9 W" b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s8 x$ J) E/ M+ ~: b) c4 N
已授权“快版权”(http://www.kbanquan.com)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5 O& j% k3 v- ^1 V. D
, A( |( V- ^& @. l7 ]5 s
- THE END -

  g7 r  H' h# p' E& f
9 ]: i8 j5 o8 I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535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