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同治的天空,慈禧的帘影

[复制链接] 0
回复
19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26 03: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同治和慈禧画像
文/嘉非
引言 :
同治帝六岁登基,十九岁驾崩,共在位十三年,就时间跨度来说,他在位的时间并不短,比他父亲咸丰还多了两年。但他实际掌权的时间却不到两年。一直拖到同治十七岁,权力欲极强的慈禧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退居二线,让儿子亲政。始终笼罩在母亲阴影之下的同治,性格阴郁而任性,未及弱冠就因病而终。一定程度上来看,同治之死与慈禧的强势有很大关系。
就喜欢热闹这一点来说,同治很像自己的老妈慈禧。但却完全没有遗传到慈禧的政治天分。
前文已经讲过,同治受老爸老妈的遗传和熏陶,小小年纪就非常喜欢看戏。他甚至因为痴迷于cosplay而影响了学习,因此被老师倭仁老夫子通报给家长,受到慈禧的严厉训诫。

慈禧和小同治
他六岁登基,在位十三年,留在历史上的最大的事件是“修园风波”,还因此事一口气罢免了十位朝堂重臣,可谓任性之极。
由此,可以看出,慈禧对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这位十七岁亲政的皇帝根本不知道如何运用权力,不知道权力也要有边界。所以母子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慈禧一直在发号施令,觉得儿子不具备独立执政的能力;儿子始终处于被压抑的状态,放不开手脚,不知道如何打理朝政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修园风波”即是这种郁闷的总爆发。
1. 选后争执,埋下隐患
慈禧是如何凭借自己强大的存在感干扰了儿子的生活呢?首先要从同治的婚姻生活谈起。
同治十一年(1872),皇帝要大婚了。普通人叫结婚,皇帝叫大婚,场面、规模都要比普通人家大许多,光银子户部预算就高达几百万两。这一年,召满汉大臣家中符合条件的秀女入宫,要为同治选皇后了。谁是评委呢?两宫太后。

影视剧中的两宫太后
慈禧喜欢侍郎凤秀的女儿。此女虽然长得非常艳丽,但是举止比较轻佻,慈安和同治都不大喜欢。侍郎崇绮的女儿虽然相貌不如凤秀的女儿,但是端庄贤淑、落落大方。由于嫡庶的差别,在挑儿媳妇这件事情上慈安有着绝对的发言权,加上她表现出罕见的执拗,而同治也心仪于崇绮之女阿鲁特氏,慈禧最后只好屈服。凤秀之女被封为慧妃。慈禧对于选后这事儿一直耿耿于怀。

影视剧照,同治和他的皇后
同治大婚,是在同治十一年(1872)的秋天,第二年正月,同治帝就正式亲政了。慈禧不喜欢阿鲁特氏,强令儿子不要经常去后宫,同治郁闷之极,经常一个人独宿乾清宫。血气方刚、精力旺盛的小皇帝在载澄、王庆祺等一帮纨绔子弟的引诱下时常溜出紫禁城鬼混。
修园风波之后,同治依然经常借查看三海工程的名义到各处鬼混。进入八月,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十月,他的主要精力是忙着老妈慈禧的万寿庆典。十月初十,是慈禧寿辰,同治勉强支撑着率文武百官给母亲祝寿。几天后就不能上朝了。十一月初一,传来皇帝出天花的消息。十一月初五,同治帝下旨,让恭亲王奕䜣代批满文奏折,之前让师傅李鸿藻代批汉文奏折。大家不要小瞧了“代批奏折”,实际上这是代行皇权的标志。
对权力极为热心和敏感的慈禧可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啊。
2.趁机揽权,再度听政
这个时候的慈禧政治经验极为丰富,儿子病到不能上朝的程度了,看情况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这种情况下让李鸿藻和奕䜣来行使批改奏折的权力怎么行呢?她不能坐视大权旁落。
三天后,十一月初八,经过仔细谋划,慈禧在养心殿东暖阁召开了一次大清朝高级干部会议。
大臣们先进入东暖阁三叩首,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举着蜡烛,奄奄一息的同治躺在榻上,听到群臣叩见,同治抬起了手臂示意,大家看到皇帝的胳膊上斑斑驳驳。
太后示意大臣退出,不久之后又再次召见。这时同治皇帝已经被抬走了,只剩下慈禧和慈安神情凝重地坐在御座上。
慈禧说,皇帝的病情你们也看到了,只怕一时也好不了,无法亲自批阅奏章,你们要尽快想个办法。接着又把老五惇亲王臭骂了一顿,说最近五叔太不像话,奏对很不得体。这指的是老五惇亲王上奏章赞同李鸿藻、恭亲王代阅奏折的事。
大臣们却被这番指桑骂槐的话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皇帝不是明确指示汉文奏折由李鸿藻批阅,满文奏折由恭亲王批阅吗?怎么太后现在又让我们拿出处理意见呢?转念一想,大家才恍然大悟,慈禧太后是怕大权旁落,又在蠢蠢欲动了。
几位亲王顺杆爬,说,请太后拿出处理意见吧,要不太后暂时代理朝政如何?
这番话正中慈禧的下怀。慈禧一阵狂喜,说,那好,你们下去拟旨吧。
亲王大臣们刚刚推出,慈禧又再次召见,说,这件事情太大,你们还是先请示皇帝吧。

影视剧中的两宫太后
第二天,两宫太后再次召见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地点是在东暖阁皇帝御榻前。在慈禧的谋划下,群臣心领神会,共同呼吁两宫暂时代批奏折。同治同意了这个方案。
十一月初十,同治正式发布谕旨,自己病重期间由两宫太后来批阅奏章。这样,恭亲王奕䜣享受至高无上的批阅奏章的权力只有短短的五天。这也是他生命中最荣耀的五天,因为在这五天里他可以代行皇权,是事实上的帝国一把手。

“一生为奴”的恭亲王
就是在这五天里,恭亲王做了一件大事,他批准了左宗棠借洋债300万两银子作为西征军的费用。恭亲王全力支持左宗棠西征。可惜英明神武的恭亲王只过了五天的皇帝瘾,倘若他做五个月,五年呢?
慈禧的危机应对能力再次得到彰显,她重新掌控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慈禧长出了一口气,通过这次权力博弈说明自己在朝堂的地位还是无可动摇的。为了笼络人心,她以为同治皇帝“冲喜”的名义犒赏了几位王爷。特地对恭亲王再追加一份工资,之前恭亲王已经食亲王双俸了,现在享受三份工资。惇亲王、醇亲王都食双俸。
同治皇帝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初五,在位十三年的同治皇帝病逝,终年十九岁。
3.同治驾崩,难辞其咎
同治之死,有很多江湖传闻。其中有两个传闻最为有名。
一个是前文已经提及的,因慈禧干涉同治和皇后的婚姻生活,倍感压抑的同治经常和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澄到花街柳巷鬼混。这个传闻应该是真的,否则皇帝和十位重臣不会仅仅因为修园子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六叔恭亲王和其他重臣都知道同治是借修园之名出去鬼混,还有臣子在大街上碰见小皇帝闲逛溜达的。因此,应该是确有其事。
另一个传闻说他和一个叫王庆祺的搞同性恋。王庆祺是顺天府人,自幼在京城长大,他是世家子弟,长得英俊潇洒,以翰林院侍读学士的身份陪同治在南书房读书。同治非常喜欢他,两个人之间不清不楚。最后同治居然任命五品职位的王庆祺以二品头衔在毓庆宫行走,也就是将他破格提拔为陪读。
这个传闻应该也是真的。因为同治皇帝死后不久,就有御史弹劾王庆祺,说他去年在河南做考官的时候私生活上不检点。慈禧见到奏章后大怒,下旨将王庆祺革职,永不叙用,也就是永远撵出了公务员队伍。由此可见,王庆祺和同治皇帝的花边新闻不是空穴来风。
至于同治之死,清廷官方一直说是死于天花,民间传说是死于梅毒。从现有证据来看,同治应该是死于天花,这也是清代皇室最恐惧的一种传染病,同治的父亲咸丰就得过天花。
同治在位十三年,一直笼罩在老妈慈禧的阴影之下,生命最后两年的恶作剧更像是一种歇斯底里的发泄,谁让他这么倒霉,遇到了一位如此强势、权欲如此之强的老妈呢?

《一代妖后》中的慈禧(刘晓庆饰)与同治(陈道明饰)
心理学认为,如果母亲强势,儿子会比较软弱,用在慈禧和同治这里很恰当。
同治之死对近代史的走向意义深远。设想如果同治健在,慈禧还能二次、三次垂帘吗?同治之死,加剧了慈禧的皇权意识,在她心中,皇权丝毫不容撼动。她再次对恭亲王集团进行拉拢,同时积极培植反恭王的势力,以图互相制衡。她对皇权永固、大权独揽的执着达到了痴狂的境地。

慈禧拉拢大臣
慈禧是个强势母亲。强势母亲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凡事母亲说了算,子女必须听从;第二,严密监视子女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若指掌;第三,对子女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同治六岁继位,十七岁执政,在这期间他几乎没有发言权,一切都是慈禧说了算。亲政后的同治自然表现出一种政治上的盲动和弱智。此外,慈禧还无端干涉同治的私生活,将小夫妻强行拆开,最终酿成了悲剧。
慈禧和同治这对母子的关系生动说明了过于强势的母亲有可能毁掉子女的幸福前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越强势蛮横,子女越软弱无力。武则天就是如此,自己称了帝,可是儿子一个比一个软弱。某种程度上说,是强势到了极点的慈禧亲手将儿子送上了不归路,也将大清帝国带上了风雨飘摇之路。

大权在握的慈禧
结语 :
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这样的遭遇对普通人来说是莫大的悲痛,但慈禧毕竟不是一般人,她的人生还有更大的舞台。独子的离去,能否让慈禧对自己的强势有所反思呢?同治身后无子,谁将是帝国新的接班人呢?立嗣之争会不会酿成大的波澜呢?欲知详情,请看近代人物传奇慈禧系列之下集“立嗣之争(上)”。




内容采编自微信头条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05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