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知乎专栏: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系列文章

[复制链接] 9
回复
145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4-9 20:2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 m# Z' R8 Z- g- k
我当初写《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思维区别》的时候,本意是写给自闭症儿童家长和相关工作人士看的。但从大家的问题和评论来看,我相信其中有很多成年读者怀疑自己也许是自闭症。对此,我写了另外一篇文章《你是否怀疑自己有自闭症或者阿斯伯格症?》,希望可以帮助有此疑问的朋友更好地认识自己。! x8 A. A& g) M) S! ^* n5 j) \: q

$ W! b9 w# T9 l% r

" ^. ^  ?, a( m, c' C2 ]李老西,特殊教育/自闭症/发育迟缓- J+ D2 K% \$ G! `9 Z' e5 d# |

, ]1 t  R1 o9 _. h7 S, a$ X
: ?1 c. b# V6 ]9 s! u4 ~+ l+ m
谢邀  我尽量避免使用术语,让普通人能理解的角度来回答。; A, }4 \7 g1 \: D# X% i8 N
我非常赞同 @苏阿药从神经角度的回答,非常的客观而且准确。 1 \8 c% d0 E3 T6 o$ B2 h
同时我不太同意 @star星星颂的回答,他将很多客观的存在都浪漫化处理了,这样回答自然显得很政治正确而且颇有爱心加成,但是却对公众有很大的误导性。" t' v5 Z. j; c9 k8 I! ]
他说自闭症儿童就是PC中的苹果电脑,我的看法完全相反。# }* X* T/ |/ s& u! H
如果普通儿童是酷睿带显存核心处理器的高配PC的话。- G( Z6 w  H/ [- {: [! T, E( j
那自闭症儿童就是一台没有显卡的586,处理能力弱而且部分功能缺失。" h/ E" {# o) ^2 p, L1 H6 h
我先用图解的方式解答他们之间思维模式的不同。(我自己教具现拍的,很简陋请见谅)
' W/ j/ B8 q8 |2 b& ?& v) Y图解一:如果给普通儿童看的话,可能会觉得蘑菇点点和兔子正在一起玩积木。蘑菇和兔子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兔子和蘑菇是人物,积木是一个玩具或者纽带。5 ?" b7 {4 r& @& S5 B
(由于特征的不同,比如拟人化的特征,兔子蘑菇和积木并不是一个类别或者等级的存在)
8 y1 X' l! C( R
如果是同能力的自闭症儿童看上面这幅图的话,他眼前的画面大概是下图这样:
2 T+ i; ~) l- d9 I兔子(有蝴蝶结)  积木(黑绿白黄 红色*4)   蘑菇点点(略脏)
6 C3 e2 [6 g8 f9 O& _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优先识别个体(兔子 蘑菇 积木),积木也是个体而且是和蘑菇以及兔子是同级别的平行关系,而属于这个个体的属性(如颜色 形状 大小等)则依附在个体之上。
) {, R4 @( }* i) {: M+ J3 B3 m
. c/ s/ @& d5 F' ?# _
图解二:
7 z4 Y6 Q0 K( E' m. l: _- R* V
这是我们特教常用的一套卡片叫做三张排序。在老师都没有给任何提示的前提下:
8 }' F* n7 w) u普通儿童:小姐姐先挤牙膏再刷牙最后擦嘴,类似是得到这个解读。他们大概能分辨出这是同一个人按照某种规律,或者是顺序或者是时间在做事,或者说有想要了解其规律的想法。思考或者经过提示之后得到类似结论。
8 e- V' @  h1 z5 ^% d5 p0 J3 o; ^自闭症儿童:张三在挤牙膏 李四在刷牙 王五在擦嘴。在他们看来,这是穿同样衣服长相类似的三个人,没有时间概念以及时间的关联。+ }4 b7 ]) r  j) D2 o
9 t5 e8 D6 R# S
图解三:0 S8 G6 o( S" i1 ]( f
图片来自网络,并不是说这个孩子处于某个容器或者状态。我可以换一种直观说法来解读这张图片那就是:周围音量自动降低60%。大概是什么感觉呢,就是好你正处于打DOTA打LOL打手枪或者看艾薇看治猩猩的你的状态,门外的老妈慢悠悠得喊了一句:吃饭了。外界人和他们相处时主动的语言交流,对他们说大约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音量等级,同时也处于非优先非紧急级别,无论这句话他们是否理解。+ J; h6 Y5 A) I: [: X8 X% |

5 x) W) ^6 w7 t% w  C图解四:3 x+ x5 M+ p) x2 u4 u5 w  L3 P) F
单线程和多线程。
% ^8 \! B2 x! F: _
这个很好理解,以玩电脑为例,普通儿童比如我吧可以一边刷知乎一边听歌还可以一边QQ划水; c( S5 \: q% [" t, Z) h& d
但是自闭症儿童只能单独处理一件事。(如下图)如果要做另一件事,那当前进程需要先停止。
% B% U9 {& ^! L2 Y5 e5 r: L

; C8 }8 W4 Z( {8 Z图解五:纸面理解. B: [/ O5 V% N, l# T
此种情况一般要到年龄稍大(10岁+)能力稍高的情况下会出现。, @: B- j! |  _" y
所谓纸面就是不能把语言和表情情境等综合因素考虑进去。比如用怪罪的语气:你有没有搞错啊。但是自闭症患者的回答很可能就是平静的回答:没有搞错呀!1 @; s- k! }& g/ {/ G6 b& W- {# d4 C8 d
大概可能是这样:9 I3 s2 b9 B' ]
而在他们的理解上图方式大概是这样:语言和表情没有什么联系,会直接理解句子,无论你的情绪是什么。) f* i% U+ Z' ]5 B* W/ t4 a
9 K: t6 \' B8 g( l$ d0 V
————————————4 |1 ~2 t+ L! {) i
干脆来个直观点的,这是英国自闭症协会拍摄的以自闭症儿童第一人称视角逛超市的一个视频。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外界的信息和感觉正如视频传达出的效果是一样的
& }; t5 h: u- S1 c自闭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S! o0 Y4 D' x5 v5 D3 D, {; V6 j
————————————
) s% ?  R! f7 R5 s$ v( B# H! k' {% L
# ~) w# c, ^% q9 X2 V6 g6 |: ]3 {$ T   做这个比较久了,接触的孩子个体也比较多了,从接触者的角度来看。并不仅仅是思维的不同,但是抛开个体差异谈这个问题基本就是耍流氓。所以这个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别,普通儿童按下不表,我先将自闭症儿童分为高中低三种能力值来回复。) D. K6 B% _  L" c5 _& V* W$ _: x
先说传说中的那种自闭症天才,就雨人那种,有没有呢,或许有吧。但是在我做这一行有些许年头的亲身经历来讲,传说和故事听了不少,亲眼见过的一个都没有。
0 e1 l* L- V7 \: V% z. I( Q; T
% `( v  d( V  C' f+ G1 g
& I1 @0 p! k, O8 T* g一个也没有 一个也没有  一个也没有。* r' e- N: r+ F( _
看过的教过的孩子千儿百八总有了,可能是我点背吧。《雨人》以及各种自闭症天才的传说,估计也就是传说吧。有亲身接触的同行或者家长请私信我(听说的不算哈),我真的很想见见,不开玩笑。一般情况就是《海洋天堂》里大福那种,那已经是属于中等偏高能力而且社交融合得比较好的情况了。
5 }% S" i& i, f& w8 N; J————————————————————+ v6 U; t+ S( K% X
PS:这里我特别要举的例子就是绘画能力,我经常听到家长或者其他人告诉我某个自闭或者障碍儿童绘画能力不错,虽然其他方面不好。当我看到作品的时候确实会觉得这幅画确实不错,画的挺好的。后来我用手机拍下了这幅画给另一个教同龄美术班的老师看了一下,咨询其意见,对方的回答是:这是什么鬼,要是我的学生的话只能给零分,因为连临摹都临摹得不怎么好。
. B  j! D- J# D3 P4 `  W后来这个老师随便发了几张学生作品的图片给我,然后说:这才叫有天分。$ y4 x% f$ s/ A: ]
我一看简直天差地别。
4 A# T) J. y; J& T8 |: w  k0 q这一部分的表现很好解释,那就是这个孩子其他方面都太差了,所以显得绘画技能特别好,我只能这么解释了,因为好和坏是相对概念,在我的概念里要么就和所有孩子一起横向比较,好于大部分人那就可以叫有天分。
; v0 j2 x- T0 o3 c4 C所以我与家长做咨询时,对方口中的“还可以 还不错 挺好的”,我基本上听不懂。
! S# v* _! Z7 O$ B3 v5 u————————————————————
% W) M8 P$ d7 [我分成三部分来讲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区别。
# u( g' ?/ M4 r$ N1.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和普通儿童的区别。打个比方,就好比IOS MIUI等完善改良过的成熟系统和原生安卓的区别。高功能是原生安卓,他们和普通儿童之间并没有发育能力上的落差,但是却缺少了很多功能,需要人为的把这些功能一步步的教会,好比给这个手机安装上所需要的APP。这些孩子能力值并不低,一般只需要干预得当便可以上到普通小学,和普通儿童一同学习生活并且有一定社交,只是深入交往会发现他们有些许不同,他们融入这个社会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改变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无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或者在同学中看到的听到的,基本就是这一类孩子。
2 T  y9 S* h5 I$ b& f但是这样的孩子仅仅只占自闭症儿童的10%-15%,没错就是这么少。他们已经在大众当中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了,我并不想打破大家对星儿的幻想,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绝大多数的典型自闭症都是中低功能者。
# N5 V. }7 w1 S# \( m( q: D9 wPS:融合性教育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时在一个环境下接受教育。
; v" \- S. v* \+ b0 Y, Y2 Y; U2 l& c; g* G, D9 [
2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 T# i/ x6 X* l! R一般来说中等功能不仅有自闭症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1-2岁左右的发育迟缓。再打个比喻,一个4岁的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其实就是一个4岁孩子的外壳但是里面住着一个大约是2岁能力值的自闭症儿童。一般叫做典型自闭症,基数也是最大的,起码占到所有自闭症儿童的50%以上。机构里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根据机构不同,如果机构越小,孩子平均能力就会越来越低。
8 l, d2 i- r3 V2 U! j0 x在3-6岁之间的中功能者,如果陌生人和他们接触和交流依然会得到小概率的回应。一般来说经过干预可以一部分改善他们的能力值,或许可以在7岁左右读到普通小学,但是却基本上撑不过三年级(因为小学三年级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之后可以呆在特殊学校和家里的情况会比较多了。所以年龄偏大的孩子大家接触的会比较少,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亲属以外的周围人几乎没什么太大交集。如果规则感良好,大家也不太会关注到他们。他们具备自理能力和一部分的社交能力,有固定的对话模式,不能跳出这个范围。
4 D6 x8 v! X' _+ R6 o, e
* z; I# N2 S. }) `& @5 p3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n" Q1 o" y% A+ G' p4 @3 [
当自闭症儿童康复教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李老西的回答
1 G; G0 L' y7 w0 M0 t% O+ h上面这个回答中的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低功能自闭症。
4 ]# h3 h2 D! O7 H3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b8 \& A& @6 J
简单的说除了外形上,他们和普通同龄儿童已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共性了。在有一定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展示自己的需求去寻求社交,但是表达方式或许仅仅只是站在原地哼一声,或者极少数(三个字以内)的词汇来表达。熟悉的人才能解读出他是饿了渴了还是拉了。能在7岁之后拥有自理(能独立如厕进食更衣)已经是比较良好的情况下,社交是没有的,某些人或许会觉得有,但是我个人认为过分解读的情况会更多一点。如果规则感良好并且无行为问题可能会进入特殊学校,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在有人无时无刻照看的情况下才能有小范围内的活动,因为无人照看的话他们随时可能置自己于生命危险之中。一般来说大家也很难接触到他们,因为活动半径已经非常的小了,生活对象也基本只有亲属。
4 i: W! y) C2 C& K5 q
4 m$ t- z5 V; m( |  z; \扯一些题外话。
  V1 i4 |! d5 K) k5 s( k总的来说就是这个自闭症儿童能力值越高规则感建立得越好,他的活动半径就越大,能被公众看到到听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也是各种推波助澜,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种节目的制作,所有参与拍摄节目的儿童选择以及一些拍摄过程同时以及播出后的观众反应。
* I7 a8 P9 F7 R: D% T/ q( d所以大众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自闭症好像也没什么嘛长得也挺好看名字听着也美呵呵呵。( N" s. E* |7 ?8 p! G# l
. N( R4 {; B6 s5 g
但是 事实和事实的全部 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 D3 ?+ u; x9 q, S6 d& L  o. c0 {% n; G9 n' f6 A
自闭症 - 知乎专栏
: e' }) B* S  L% ^( {2 F9 P
* C8 Q* y- I& A# t* V
编辑于 2016-04-06150 条评论感谢分享( R% h& r$ P, ~" [+ v$ d

* }3 A1 o7 p, L' B4 C4 n* d9 A' p8 W" n

. Y$ f$ A/ A  E/ P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作者保留权利 收起

  ]4 i/ k) Q; Q6 G) X$ ]- F" N( z8 i
* l: X, V7 Z- n, q
8 l9 Z. C4 a3 T7 Z# u- X
1 N# B$ r7 V9 n1 L7 r  I习武而夫, V% {' Z; B/ Z1 c# L4 ~
知乎用户、孙雨、知乎用户 等人赞同2 B4 M; N% Z& I' R- S2 e

. W- m+ h( u4 e4 m9 K这个话题很大,想说清楚那简直要写论文了。不急,慢慢来,话要从你们地球人类的大脑结构开始说起。从这张图,大家得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好多个区!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动作,其实大多都要调用到大脑许多不同的区域进行协同工作。例如,一个孩子…显示全部5 n. c  J0 `4 X! T' y9 m+ I6 y
这个话题很大,想说清楚那简直要写论文了。不急,慢慢来,话要从你们地球人类的大脑结构开始说起。/ m3 I9 D! c4 }( a/ V7 u$ C& }
从这张图,大家得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好多个区!
7 Y; B/ r/ l" ^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动作,其实大多都要调用到大脑许多不同的区域进行协同工作。例如,一个孩子看到妈妈下班回家了,高兴地扑进妈妈怀抱,撒娇道:“妈妈,你可回来了!想死你了!”这个动作,需要调用到大脑的哪些区域呢?0 D3 \. H; ]( b* c, N4 {8 w
首先是视觉上看到妈妈,然后调出相关记忆(图像、声音、触觉、味觉、认知等等),唤起情感,接着再调出动作和语言相关的记忆,最后执行动作,发出语言。仅仅这么一个简单的反应,就涉及到了大脑内部六七个以上的大区域进行协同工作。
% a) l2 u( S7 U, L  G7 v然而,自闭症的孩子在同样场景下做出的反应会明显异常。他们或是面无表情,或是没有正常语言,或是眼神游离,或是动作刻板。, j  v6 e! {/ D" }
那么,为什么自闭症的孩子在做上述这个反应的时候,会显得很困难、很机械呢?3 j4 l; l7 @& C
因为他们的大脑和常人不一样。
* o7 d, |0 a" m  q. {0 `大脑异常发育是自闭症神经病学检测中反复得到验证的一项结果。自闭症儿童刚出生时脑的大小正常或偏小,然而生长速度之快非同寻常。到2至3岁时,脑容量比平均水平高出10%左右。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大学的曼纽尔卡萨诺瓦(ManuelCasanova)对病人做了尸检后发现,使脑体积过大的部分由所谓微柱结构组成,它们位于大脑靠外的几层,即大脑皮层。微柱好比大脑的微型处理器:约莫80到120个神经细胞聚集成簇,消化诸如感知记忆等基本的神经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以某种方式整合到一起。微柱是皮层中最小的独立加工单元。小的微柱链接到脑白质的局域“光缆”系统,大的微柱链接到脑白质的远程“光缆”系统,可以通向更远端的大脑区域。
5 {3 x6 ^8 U0 c& G2 E路易斯安那大学曼纽尔·卡萨诺瓦博士研究指出,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孤独症个体和科学家的大脑在大脑皮质的单位面积上,具有数量更多和体积更小的微柱结构,就像是他们的大脑在一个芯片上合成了更多的集成电路。
% H" X" E5 c$ D还有实验表明,VPA大鼠中,微柱的每个神经元与其它神经元的连接量比正常情况多出一半,于是神经元反应过度,更容易被外源电刺激触发。神经环路同样“超可塑”,即神经元之间形成的联系比正常情况更加稳定。
5 v& @3 h% j) m# Z2 t这种大脑更适合于处理细节信息,反过来,在处理整体性信息的社会功能上就会表现得差一些。
/ |2 c! W0 m. c4 C* O! T简单说,小微柱较多的这种大脑天生擅长处理数学、符号、图像、声音等单一任务,而大微柱较多的大脑则擅长处理社会性交流,这涉及到大脑的多个区域协同工作,同时处理语言、认知、图像、情感、动作等多任务。
; h% w: }- x1 N; ~: D2 i: Y& G* V擅长处理数学、图像、声音的自闭症者有很多例子,如英国的自闭症画家Stephen Wiltshire。你仔细看他作画的方式,那就跟电脑扫描是一样一样的:
/ T, R$ b; p2 H; z: } 5 T4 G  e  _+ @: m+ e
8 ?. U* C3 ]/ v5 u- q
6 P( k  ?" C, y
美国的天宝·格兰丁博士是一位高功能自闭症者,她在自传书中提到,她的大脑MRI图像和同龄人、同性别对照组对比,在视觉皮质部分有两个宽带般的链接,尺寸是正常人的两倍。这解释了她的图像思维模式。- E* u5 }1 a' @/ i+ k; _/ ?
但是大家别把他们的这个特征浪漫化了。原来他们个个是细节处理的高手?不是的。绝大多数情况下,这表现为障碍。
1 @4 d* B3 U% A+ `# X: ~: S5 ?6 k首先,过度的细节会带来感觉超负荷,绝大多数孩子饱受这些问题的困扰。9 r( N. `0 r0 V; D( y! ?
微柱对感觉器官输入的数据进行过多的信息加工处理,造成感官知觉被放大,产生极度强烈的图像、声响、气味和触感。与此同时,微环路过于活跃,则整合信息就很困难,因而感知到的就像是被割裂的片断。这种感觉超载导致自闭症儿童面对外界时畏缩了,抑或过于专注某个细微部分,陷入一大堆混乱不堪的事情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2 q+ P% c7 ]' s/ q比如,有的孩子能看见日常荧光灯的频闪。在常人眼里柔和的灯光,在他们眼里就像迪吧舞台激烈闪烁的霓虹灯。有的孩子能听见非常细小的声音,普通的环境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巨大的噪音。当其它各种感觉都过于强烈时,孩子几乎无法进行社交活动,更别提说话了。
- e% v7 ~0 q+ _* e8 A: ^- k& g$ G然后,过度的细节会劫持大脑有限的注意力,导致他们沉溺于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信息。, s/ n8 _) I0 l  b
比如你教一个自闭孩子观察大自然,尝试写生。你说,看,蓝蓝的天空上面有白白的云,眼前是一片绿色的树林,多么壮丽!他却在观察一片叶子上的叶脉走向,左边三条,右边四条,分叉,再分叉。5 A* u9 n* O. _; ]0 }0 Q
更别提社交环境中他们需要去注意的大量细节了。和别人面对面说话,一般需要关注他人的眼神、动作、环境、服饰,同时分析听到的语言。而自闭的孩子呢?可能正沉迷于观察两片上下翻动的嘴唇。
2 [3 R2 v% o3 E2 [# s/ |: W. H2 Z& x# A
此外,超可塑性会造成ASD患者反复的行为动作以及对惯例的强迫要求。
  u5 |0 l3 I3 R% ~, x3 i9 w% o5 I! o4 O5 R9 ^6 E5 j+ r# S$ X$ `
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而过度可塑的大脑会产生 “超记忆”。当自闭症人士的兴趣锁定在某个狭小的特定方面,并得到强制练习,超记忆会把一些人变成专家。这看来就是那些有音乐,美术,数学天分的人如何发展天赋的方法。
% v( F# v) c' \2 z, X& U5 W7 e$ h; l3 m# A
一旦他们的兴趣太过狭隘,“天才”技艺会不幸地将他们带向另一个极端。用巴隆-柯恩的话说:“要是你的注意力过于局限,那么你可能是某个小小系统的专家,比如,玩具汽车的轮子,但最终结果是你对其它更大的系统一无所知。”, @/ C6 @1 V. [- B. w& k2 c- ]7 ]
) M% N9 ~& m4 h% P- N! B; I
! L3 ^) J4 n# _9 E5 u, U" `
由于上述大脑结构上的根本性差异,因此他们发展出一些有别于常人的特征:$ Z& s3 F3 q- q6 O* M1 f* N5 \/ y8 ?

* b4 k7 P  O3 H4 w' a  d
& v! d5 }% ?3 B' _5 V. m& c  A
自闭症的孩子拥有常人缺少的优势——心无旁骛。对于感兴趣的领域,他们非常专注,可以忽略掉周围的一切。这点恰恰是成为领域专家所需的。他们就像是金庸笔下的郭靖、小龙女、周伯通,唯有这种专注力,才能练就降龙十八掌或左右互搏。可惜,绝大多数时候,他们钻研的往往是没什么意义的东西。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低功能孩子,喜欢撕纸折纸,而且动作奇快,一只手瞬间就把纸条折成了复杂的形状。如何引导他们去关注更重要的信息,同时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把自己的专长运用到有意义的领域,这是很复杂的一件任务。
: h% m! x5 w' v+ w4 |# r自闭症意味着不同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关注细节的、自下而上的。而我们普通人相反,是首先关注整体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我们不能用适用我们的一套标准来衡量他们,正如不能用爬树能力来衡量一条鱼。普通人自上而下,关注整体和抽象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很容易学习新概念,只要学习一次“狗”这个概念,自己就可以泛化到各种类型的狗。而自闭症儿童需要观察无数个狗的实例,才能最终归纳出“狗”的概念,所以他们学习相对较慢。普通孩子测量智商通常依据韦氏儿童智力测量表。用这个表来测试自闭症儿童通常得分较低。但是如果换成瑞文量表,自闭症儿童的得分可以提高30%。还有研究认为,自闭症人士具有极端男性的思维模式,一些女性擅长的思维,例如移情,在自闭症人士脑中比较缺乏。自闭症人士中存在大量的技术狂人,而在女性群体中就很少有。# M* _2 @; i  m1 O3 i
由于自闭症人士的大脑难以多区域协同处理,因此他们在生活中表现为单线思维,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难以同时进行多任务处理。
& |+ [# q: T9 c9 V  x. t例如,当你去找个陌生美女搭讪时,你的大脑需要同时处理多少信息呢?你快速在大脑中遣词造句,构思场景,编造理由,大脑还要控制你的行为务必得体,举止那必须得要潇洒,表情可以是满满阳光的笑容,也可以是酷酷拽拽的斜上方45度;你也不会忘记欣赏美女姣好的面容,纤细的身材,靓丽的服饰;你更是要注意美女对你的反应,厌恶?冷漠?喜欢?搭讪的同时还要留心环境,别突然窜出一个美女的男友攥紧了拳头来打你。
' t& ~; w7 z4 J& A/ K" X1 Z$ K所以自闭症孩子和人面对面交流该有多么困难!要构思语言,要观察眼神,注意区分场合,还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对他们而言是很复杂的多任务操作!需要反复的、大量的、持续的练习!" x+ p  l8 T5 i6 A3 d% K( E
自闭症人士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好像男人和女人的区别,不一样的生理构造,产生了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在男权社会中,女人曾经被歧视了几千年,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来才基本不再受到歧视,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表现。同样道理,自闭症人士也不应该因为思维方式与普通人不一样,就被贴上“残疾”、“弱智”的标签而受到歧视。8 j- P0 _6 j& }1 w( y  W  g
自闭症不是残疾。甚至,也不该被称为“不正常”。所谓正常,是一种相对概念。在较早的时候,同性恋被归类为精神病,后来不这么叫了,但普通还是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这几年社会进步多了,已经很少人把同性恋当作不正常了。自闭症同理。假设我们不小心掉到一个外星球,上面全是自闭症人士,那么我们这些地球人估计也要被当作不正常,被抓去训练改造了。
% c4 Z4 B1 W7 p  G: m, n把自闭儿归类为残疾人,事实上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结构性暴力。结构性暴力主要是基于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等传统因素对人的潜力的限制,包括社会歧视。社会结构性暴力建构了一系列价值体系,按照是否拥有权力、财富、学历、外貌、智力、体力等稀缺资源对人进行价值排序,在社会上便构成了一个有高低之分的价值序列。人们根据资源、身份等自动地对一个人的“价值”进行排序,并在心理上屈服于这个价值排序。处于序列末端的人,自然就受到其他人的歧视。这种结构性暴力对人的伤害,同直接暴力给人类造成的精神痛苦是一样的。按照普通人的智商测试标准,75%以上的自闭儿智力都偏低,处于智力序列的最末端。这就是造成多数家长自卑的根源。许多家长会有难以启齿、孩子不敢带出门的种种顾虑,随时随地生怕其他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A$ s4 K* l) z( r: ~, [
如果用适用于普通人的智商表来测试自闭症人士,恰恰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判一只鱼。”6 Q( S( ?! F! O* D' W$ D
心理学者石勇指出: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他从一出生下来就开始被成人世界拉入社会化的轨道,因此,他的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获得同构性,并屈服于社会结构里面的价值排序。不幸的是,很多人的心理结构无法打破与社会结构的同构性,他即使蔑视社会的价值排序,也是暗示或自我强迫的结果。2 R& y9 m! F4 d/ p% W0 D
所以,为了不让“残疾”、“弱智”这些歧视性的结构性暴力语言进入到我们内心,伤害到我们和孩子,摧毁我们的自尊,我们有必要脱离社会大众的人云亦云,摆脱羊群思维,静下心来真正分析一下自闭症这个概念,是不是残疾?是不是缺陷?
5 |5 q, h# Z* F. f2 Y8 [从宏观的生物学进化史来看,存在“残疾、缺陷、劣势”这种概念吗?( q2 }  H0 h- O0 P
从前有一只鹿,它很不幸地跟别人不一样,脖子长得太长了,以至于经常脑供血不足,成天到晚晕乎乎的,为此还差一点被狮子抓住吃掉。周围人都嘲笑它的缺陷,特别是它叉开四条腿喝水的怪样子最令鹿儿们发笑。它自己也觉得天生是个倒霉的可怜虫。然而有一天,大干旱来临了,树木减缓了生长叶子,这使得食物严重不足,低处的树叶都被鹿儿们啃光了,鹿开始大批大批地死去,唯独有那只长脖子的鹿儿,悠闲地啃着高处的树叶。它克服了天生的“生理缺陷”,终于在环境改变中显露出了独特的优势,存活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从生物课本里熟知的长颈鹿的故事。
, n) |) ~% E- l% L" Q* ~2 y: r在生物学上,不存在所谓的“优势”与“劣势”,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一切生理特征,只在某个局限的时间和空间中适应或不适应环境。一旦环境改变,相对的优势或劣势就可能互相转变。# e; J/ s! T/ m# S  R% a! s0 F
正可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易经中的吉凶,吉就是顺其自然,凶就是不顺其自然。然而吉与凶,时刻处于不断的互相转化中。' C! L& a! m& r& s( c0 I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自己的进化史。照镜子看看我们的身体,什么是缺陷?头大算不算缺陷?嘴巴小算不算缺陷?当我们的祖先还只是古猿的时候,头没那么大,嘴巴倒是比现在大得多,强有力的下颌可以撕下大块生肉。这种生理结构适合古猿当时的生长环境。然而,大约在240万年前,人类一个名为MYH16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致使人类颌肌生长放慢,嘴巴变小,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对颅骨的束缚,使颅骨从此获得了解放,大脑有更大的生长空间,人类最终进化成了大脑容量大、下巴肌肉少的现代人。' u' r, o  A$ `, p
这一次基因突变,造成了两个大麻烦。首先是嘴巴变小,新人类无法再啃食大块生肉。第二个麻烦是头变大,以至于现代人如果不借助工具和技术,用原始自然的方法生孩子,存活率极小。
. I0 f0 |) S1 `+ u2 M7 V% F9 ~这两个大麻烦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缺陷。妨碍吃东西,关系到个体能否生存。妨碍生育,关系到种族能否繁衍。按优胜劣汰的原理,这种严重降低生存和繁衍几率的生理构造,应属于缺陷,早该被淘汰。所幸,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祸兮福所倚,脑袋增大带来了更高的智慧。新人类(智人)运用技术手段克服了自身缺陷,先是用火烹煮食物,变得易于咀嚼,这就解决了嘴巴小的难题。然后,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助产术、剖宫术,利用工具和技术克服了头大的缺陷。结果,缺陷转化成为了优势,现代人由于脑容量最大,相应地就更聪明,在进化链上占得了先机,淘汰了脑容量较小的直立人。据说,外星人的脑袋更大。: P( a. c7 E  ^) V
再比如,多数哺乳动物一生下来就能走,能叫唤,能自主进食,只有人类的婴儿出生后特别弱小,需要经历数年的幼儿期,由母亲手把手地教,才能学会基本的生存能力。按理,这也是严重降低生存几率的生理构造,应属于缺陷。然而,智慧的人类懂得用教育克服了缺陷,使得人类婴儿虽然出生时能力非常低,却在此后几年内飞速成长,远远超过了其他哺乳动物,成为自然界霸主。' s1 q$ F; \  ]7 k. D9 B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不断利用文化和技术,包容甚至克服某些缺陷,从而发掘出隐藏在缺陷背后的优势。每克服一种缺陷,人类的文明就向前迈进了一步。0 {0 X/ Y' g' i+ D- B3 U- c: o: `
霍金是个残疾人吧?全身上下,只剩下眼皮能动,换成在古代,他早就拜拜了。但幸运的是,现在我们有技术能克服他的缺陷,让他用眼皮也能说话写文章。拜他所赐,我们现在才知道宇宙中原来还有黑洞。我们坐在家中,就能对遥不可及的黑洞了解得清清楚楚。9 C/ W% S! j, {$ ~/ O! V$ Z
我去香港海洋公园玩的时候,有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当我们正在排长队等待跳楼机的时候,有几个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一个残疾人,第一个安排他坐上跳楼机,其他健康人只能耐心地等他慢慢挪动身体坐上去。他入座后,激动地回头对着亲友举起左手,握紧拳头,眼睛里闪动着光芒。这件事令我意识到香港的文明水平要比大陆高得多。我在大陆那么多年,从来没见过盲人在路上行走,没见过腿部残疾人自己摇轮椅出来走。街上所谓盲道只是假摆设,大多数公共设施都没有残疾人通道。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基础上,暴力仍是隐藏在一切规则之下的元规则。% y/ Z- r" f, E4 ]9 ]
判断一个人类社会文明达到哪个阶段,关键在于这个社会对于弱者的接纳程度。人类之所以文明,在于人们能主动地创造条件,使得有障碍的人具有同样的生存机会,战胜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力、优势和价值。9 u5 E, X' p+ `
从目前来看,自闭症是一种障碍。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在于人具有社会性,然而自闭症者的社会性被遮蔽了,太执着于自我,以至于失去了对其他人的兴趣,难以观察、模仿他人,所以就很难学习,智力得不到发展。不过,许多智慧的人们正在努力尝试帮助他们克服这种障碍。越来越多成功的案例表明,经过科学正确的方法指导,辅以长期教育训练,他们同样能克服障碍,正常地融入到普通人群之中,甚至有极少数人发掘出优势的一面,成为某方面天才。7 m, \3 Z. @' n
父母们要警惕啊!如果你屈服于社会结构里面的价值排序,认定你的孩子已经残了,这辈子没希望了,那才是真的没希望了。所谓哀莫大于心死!. n  J& U: G+ k9 M. B
他们只是和我们不一样而已。我们应该像帮助一个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一样,帮助他们理解这个陌生的世界。我们应微笑着对他们说:
/ a7 _! M+ I3 W" f, d“欢迎来到美丽的地球!我是您梦幻地球之旅的导游,我将负责带你逐步熟悉这个新世界!”9 E6 ]/ G3 Z$ V# B+ ?" p$ y( O

/ \. Q  j4 l5 C5 l% R
9 f2 o6 `& I/ F& e% h4 i+ c6 U* v( g: Z7 }

" q7 H1 t# O! O3 m) S3 a1 E+ f# Z1 [0 e* ]( r, U7 J! X3 F" p! B8 w
作者:李老西* S! P3 g1 M) p( T- S, v' _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49283/answer/42911137
2 \# f) k& X  V- \- K+ q

" J% L8 Z. O8 F' Y$ E! x
; P$ Y/ q% |, N3 i

6 N6 Z2 K% p# ?  \/ G' z; A& E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7134-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4-9 20:3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有什么差别,前面几位老师已经发表了专业的意见。作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一名互联网产品设计师,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希望让自闭症儿童的辅助教育问题更被关注。
/ g+ \7 Z( K9 u8 ^: \6 i* X* A0 s( [6 ^5 ^8 g/ T! l( I  t
因为全文包含了很多有的没的所以比较长,我直接在前面把结论说了:' b' N# \/ f) L+ ^9 w+ `+ b# n. G

0 \- X0 g( V2 \4 |+ ?# s6 j' _1、每一个自闭症个体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障碍程度相同的自闭症人士具有同样的系列特征。0 @6 y) A" N% Q7 W, B: E9 U

9 s" x$ [6 [# L, ~- }% L5 N9 w% R2、作为自闭症(或者自闭症倾向)儿童的父母,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儿童在 12 - 15 个月时就能诊断是否自闭症,大量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幼儿如果接受特教老师密集型的早期干预,可以大大改善自闭症带来的行为影响。如果你有一个 3 岁的孩子,不会说话,有自闭症迹象(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那你需要马上开始干预,不要白白浪费半年一年的时间去等待孩子的发展;如果你的孩子在正常时间开始学说话但后来语言和行为都产生了退化,更不要浪费时间,应该马上开始干预。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2013 年公布数据,美国每 88 名儿童中就有一名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攀升;并不是中国儿童患有自闭症的比例要低,而是我们对于自闭症的认识、检查和治疗还处在起步阶段。
! |0 `$ Y- N. N7 b+ `0 E( T5 W8 V  P& s5 x
3、自闭症儿童在使用电子产品的交互习惯上,跟普通孩子有很大差别。国内曾参与过针对自闭症人群产品设计的人不多,网上能查询到的资料也很少,我会把我的部分收获写在答案里,如果你正在做一件希望帮助到自闭症人群的事情,需要我的帮助,欢迎直接联系我。' j4 m5 ~6 o0 `% F
; d1 p2 S" r* C/ Q6 @( P
以下是我的正文:3 y4 j4 S0 }7 h3 Y+ i% g% b

# n+ n# r; e5 V2013 - 2014 年我参与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纯公益项目,制作一款辅助自闭症儿童沟通、具有教学意义的 App 《小雨滴》,由应用汇创始人罗川老师和北大生命科学研究所魏丽萍教授发起。2014 年产品发布了,现在可以在 Appstore 搜索到 iPad 版本,Android 版本正在开发中,都是纯免费的。如有需要使用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老师,欢迎在开始使用前先联系我们,获得一定的指导和培训。
+ g' h. Q# P4 J2 n7 E4 j! B
* O4 i, \* A) f4 p6 n+ X4 m: N5 `2 _; t" ^+ S1 d; h

" p* ?: i1 P" A6 I/ P1 u产品制作的一年中来来去去的团队成员不超过十人,除了一两位专业的研究行为认知的同学之外,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我们,最初进入项目时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世界一无所知。
$ [0 w% C# W$ l+ [/ j
) p' Y" S  H$ N+ E* }* |深入了解自闭症人群(我不会用「患者」这个词)的经历,让我产生了一个后遗症:从此再听到有人无病呻吟地说「我觉得我有点自闭症」,都会忍不住翻白眼,他们根本不明白自闭症意味着什么。1 N( d% R4 _2 U: _8 s$ g, z6 L

7 M0 r: I0 G; n4 {3 g在正式进入产品制作前的三个月,我研读了大量研究自闭症的科学论文、行为认知的研究报告、粗浅的科普文章,我们去了不下十次北京星星雨自闭症教育研究所,跟小孩子们一起上课,跟家长们聊天,找小朋友做产品测试(非常不容易!),研究他们与众不同的产品使用行为模式。5 P" ^/ `$ x# ?; O2 K3 g

' s% O# V5 T* q% m( {8 ~8 y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我第一次去星星雨,站在班级前的走道上心里的感受:那些小朋友都好可爱,大多是小男生(自闭症人群中男女比例约为 5:1),他们都带着天真的表情,跟任何一个幼儿园里班级前的走道一样熙熙攘攘,但是,在这里,纵使走道里小朋友们互相推搡着,却是沉默的,安静的!没有说笑声,没有打闹声,人流甚至没有因目光交流产生的停顿,只有远处教室里传来的一阵阵哭闹声证明着这不是一所聋哑学校,但依然是令人窒息的孤独。2 A( g/ Z# {* g! T+ T
. f! W! f" {8 y. R! G. |
4 Q, x* s6 y' ^3 r9 l5 Q  c5 Q

: `% A9 {/ {' h& X; E. q% e在自闭症儿童的教学上,我常常跟朋友拿教小朋友过马路来举例。普通小朋友,你教会他过家门口的红绿灯斑马线,他以后遇到类似的路口时,他会明白要怎么过去;但自闭症的小朋友,你花了好长的时间教会他过家门口的红绿灯斑马线,但是,他依然只会过家门口的这一条斑马线,从路对面过来他不会,下一个路口的他不会,如果这个城市里有 1000 条斑马线,也许你得依次教会他过 2000 条斑马线,而且每次都花一样长的时间。
& ?) Z6 p& w) E( T6 q
2 ?( t* L2 e3 E" i: U自闭症人群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是从下而上,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模式。比如,他们需要在很多(甚至大量)不同的地方都被告知,必须停下来左右看看才能过马路,这样才能最终在脑子里建立起「交通安全」的概念。而普通人通常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模式,如果告诉你过马路前要停下左右看,你自然就会知道过每条马路前都要这样。* B, x: p3 T% m3 l

8 n6 u# q5 s. P. J较为被大众接受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认知模型有三种:执行功能障碍、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和弱中央统合(weak central coherence),后两种模型的提出者 Uta Frith 曾写过一篇关于自闭症认知障碍的论文,并尝试解释自闭症人群的认知障碍,简单来说:2 b5 Z" [! }% B* o
8 {$ h! Z0 v8 R* O
1)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是说自闭症患者无法理解他人的错误信念,经典案例是 Sally-Ann-Experiment,实验过程是一个场景,洋娃娃 Sally 将自己的玩具球放到篮子中,然后出门了,洋娃娃 Ann 在 Sally 出门后,将她的球从篮子中拿出,放到自己的篮子里,然后也出门了。这时候向自闭症儿童提问,Sally 回家后会去哪个篮子中寻找自己的球?结果表明,20 个自闭症儿童被试中有 16 个认为,Sally 会去 Ann 的篮子中寻找球,即他们无法理解 Sally 持有的「错误信念」(球在自己篮子里)。
+ s; B; U! i5 s& K9 g9 `# M3 @6 |8 y& u
2)弱中央统合(weak central coherence)就是说自闭者人群集中于细节的加工,而忽略整体的加工。
* O$ l9 ]$ n- m' S, l6 J  W+ p
8 e5 S5 g$ R8 x1 v8 J5 L1 J, a% @8 X0 M$ J" T& A3 ^6 M2 B6 r

/ T9 r; x1 k& c* C/ Y! E1 Q. o, q( P$ C到自闭症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特性上,首先要强调的是,他们依然具有孩子爱玩的天性,依然对电子产品有天生的热爱和敏感,因此仍然需要避免移动设备变成游戏机,他们研究起游戏(比如轻松掌握玩愤怒的小鸟)和相机起来跟普通小孩一样快。6 V$ k) d8 F3 R& M7 A1 ~7 t. q
2 v  _# c/ I. F; m$ O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做过多次产品测试,每次以调查一个自闭症儿童的 App 使用习惯为目标,获得了实用的测试结果,举例对我们打击最大的第一次测试,以及一些用户观察:! c0 Q# P+ [5 e" q' Y4 r

: z( f0 r+ U( J% D3 I% A一、我们以很丑的 MVP,做了一个普通小孩看起来很容易的实验(从一堆雪梨卡片里找到苹果,对了会出现笑脸和奖励薯片,错了会出现哭脸配上错误音效,重复五次,苹果卡片的位置随机),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自闭症孩子们使用 App 的情形,我们希望得到的是:他们可接受的按钮大小、点击方式、对于不同按钮的理解情况。
. f5 W% i3 @' d& z. u3 `8 K; s( u4 n6 V% P& Z- R/ ~/ |: Q! J2 G
* [6 Y/ Z3 p5 n& a
第一次测试结果惨不忍睹。
- u- J" C2 V; u  x* i& c2 j# T! L, r" `$ P
所有按钮都太小了(在 ipad mini 的尺寸下),而基于我们原先的卡片设定,首屏 12 张卡片又是不能再少了。# @; @; N% m: q
" ?; l0 y* i6 e( r& U! \: a/ J
自闭症儿童的特性之一,就是他们无法聚焦,因此点选这个行为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不用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我们甚至很难让一个小朋友安静地完成五次测试(但也有对这一切充满不屑的小朋友,啪啪啪啪啪很快选完了所有的异类苹果,一言不发愉快地吃薯片去了,再次说明了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独特性)。
) b7 P5 Q2 |0 m( u- D6 M9 Q1 j
" r/ e# a% D) c3 m  a+ b. r关于交互上,一些简单的交互,比如滑动翻页,大部分小朋友可以理解,其中对左右翻页的理解要比上下翻页要好、使用要顺畅;按钮翻页,太他们来说太费劲了,不提倡使用;「返回」按钮对他们来说更加是费解中的费解;孩子们点击任何按钮后的反馈,一定要特别的明显,并配以音效,才能更好地吸引他们注意。. e! v' e+ h. O/ M

# I2 C  V& k+ H2 U而以上这一切引导指令的基础,其实都是基于现实中的「强化物」。它可能是薯片,可能是妈妈的夸奖(老师、父母在每次正确的引导上,都要不留余力地赞美孩子),甚至可能是一张自家房间的照片。我们就看到一个孩子,每次他答对一道题妈妈就给他自家的照片看两分钟,看着他专注的小脸,他妈妈对我们解释说,他可能就是太想家了。- D0 x4 N+ `: {

  ^; `# x2 k' u2 J9 u& y而这里所有的孩子都容易烦躁、易怒,突然地发脾气,也许是在恼怒我们不了解他们的心思吧。. q1 y+ K8 _9 }
9 Y+ y  R9 Z% S  q
二、在星星雨,家长普遍使用 PECS(一种纸质卡片)来作为教学、沟通的工具,观察家长使用 PECS 的情况,能帮助我们在自己的 App 上模拟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场景,更好地帮助老师、家长。8 t- x% L" e8 I! q0 Z

+ o+ }& `9 T1 R1 ]家长通常使用自制的卡片,常使用的只有 10 多张,零食加上大小便;针对不同场景,会给孩子带上相应的本子;对于能力弱的孩子,真实照片更有帮助;孩子学习需求表达,是从名词开始的,如「苹果」表示我要苹果,而不是从「我要」开始。
9 w& i2 s) W$ G6 y; f- q
/ K* @5 F7 T" |& i" N! n( F) y: j& D* l2 Z, r  C4 n1 v) n" W
& G. f9 f9 `/ Z- @3 J0 c& Y4 B
国内针对自闭症儿童教学、辅助等功用的 App 并不多,我做过国外的相关产品案例分析,来间接获取他们的针对性交互测试结果。举几个例子:- D/ M8 l8 u* p* I6 z
! V" k3 D; x1 {) J
1、i-Lexis HD,为了让孩子能准确点击,icon 非常大,符合自闭症儿童独特的教学方法,即图形反馈强烈(变很大)+出现单词拼写+配上清晰的单词发音,从而达到加强自闭症儿童联想记忆的目的。$ Y, u9 y( D6 v' p( u

8 I! D  u5 ]. g* {( ~, z* n2、Scene Speak 以真实的家庭房间照片为 App 背景,由父母亲自来完成语音、单词的录入。每样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来辅助学习记忆。% M1 ]8 k/ ~: |- E/ u

! g. R7 M; K$ `7 x
. a% g4 W" s. t/ ^. R3、AutisMate,以经典的线条人为基础来设计,动态展现词汇含义,父母也可以 DIY 编辑卡片。# r! B: `6 L0 {) f% L/ ?, M+ p
6 z/ ?+ F0 X! S! N
我举的这三个例子,是国外自闭症儿童家庭使用率比较高的三款 App,而且不全是免费的(有一些 App 售价昂贵)。大家一定注意到了一件难以忽略的事情,那就是他们的设计都太丑了........* ]7 q* Y; [, f& e+ @
7 A( C$ w  [% _% }6 Z7 g9 k! b
我承认,给自闭症儿童设计的产品使用过于花哨的装饰和颜色,的确会对他们的注意力识别造成干扰,但他们还是孩子啊,看到这样干巴巴的劣质的设计,真的会对这种教学提起兴趣吗。
3 V  a0 I' s$ {9 |7 H
; ^9 a0 ~+ g7 Z1 d/ h我在做我们这款小雨滴 App 的视觉设计过程中,做了长期的测试和调研,过程可以另开一篇长文了。我最终的选择是拟物设计(是不是很久没听到这个词了),但是一种柔和的、温柔的纹理,每张卡片都要有重量感,让孩子有拿起来的冲动。
) O  w/ @5 B  k) J/ m# |" l8 i# u" m' P/ T, h
7 [2 k# c) X( A# k# [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实物教具对于幼儿,尤其是存在语言和社会性障碍的幼儿,具有更好的感知性。他们可以更容易感受这些「物质」的存在,而非仅仅认为是存在于一个平面上的图画。最终的设计效果图:
. E9 G+ r) J( U, |/ M! E! T! `$ v2 y

  ?3 L- E* J  _+ d# J0 P9 v  h/ U: S* D可以选择 1x1、2x2、3x3 三种尺寸,点击堆叠的卡片后,进入分类内部。8 A  r' ^+ w$ \6 }# x( d! P
) J1 L/ X% P- L5 I' x, ?
家长通过一个神秘的手势,可以进入家长编辑模式,来对卡片排序、添加创建卡片等等。
$ V) ]& G7 R' O7 \3 A
: m; w4 L# M( \+ Q- J
% g3 P. d3 Y: C# P4 t3 d/ ]0 L9 N' K5 s! ?& J  k  S% j
简单介绍小雨滴,它不是一款自闭症儿童独立使用的 App,更像是一款为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社交语言训练课件,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日常生活、学习和玩耍中的常用语句。
2 D3 C" f( H" ]1 L; u9 d' _$ I4 o' X
6 p8 m4 e) y$ `( S" c研发团队特别搜集了学龄前儿童在日常场景中常用的 344 个语句,请中央美院的同学们绘制了相应的图示,其中部分比较复杂的动作或者过程用动画表达,并为每张卡片录制了相应的语音。 目的只有一个,能尽一份薄力,尝试着去为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长老师多做一点事。* }( y" u, k+ o% d
7 A$ o3 a5 y& @( e4 f/ j
这是我们的一次尝试,它不够严谨,还有很多的问题,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去完善它。但至少这是一个开始,而就像我开头说的那样,你最不应该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7 w0 i3 _9 a9 I' K3 `6 p
9 ?3 R8 O3 B( P, }( O8 h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question/27949283/answer/44730991http://beimeilife.duckdns.or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terms#sec-licence-1收起
' z! @6 y: }( ^, P# t! l( |1 C& S0 y+ X" d- z7 y% v
! a: s/ }! x  n) `  J6 I

% n% k; {7 K; @1 x1 ghttp://beimeilife.duckdns.org//people/su-a-yaohttp://beimeilife.duckdns.org//people/su-a-yao,If we turn back time, could we learn t…
; e# L8 {% C! J" {( uhttp://www.zhihu.com/people/wo-ri-18、http://www.zhihu.com/people/xi-nan-62、http://www.zhihu.com/people/xianyun1994[url=]等人赞同[/url]•收录于 编辑推荐
' x- @5 t, y+ X% q$ y7 q% A; {
对http://beimeilife.duckdns.org///www.zhihu.com/people/87c4d91822796bdb9da82a5ac034e0ae 的回答补充一些神经方面的东西,以及由于那个回答的评论里出现的类似“自闭症只是思维方式上与常人不同→我也在很多地方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不是也有自闭症?”的神奇的推论,在此也强调一下,自闭症儿童虽然确实与普通孩子的思维“只是不同,…http://beimeilife.duckdns.org//question/27949283/answer/39308150
( `4 b7 v  S) N7 r! y对http://beimeilife.duckdns.org///www.zhihu.com/people/87c4d91822796bdb9da82a5ac034e0ae 的回答补充一些神经方面的东西,以及由于那个回答的评论里出现的类似“自闭症只是思维方式上与常人不同→我也在很多地方跟别人不一样→我是不是也有自闭症?”的神奇的推论,在此也强调一下,自闭症儿童虽然确实与普通孩子的思维“只是不同,没有对错”,但也确实是有其生理上的缺陷。0 [- L# I4 A$ P

3 [$ F' P% o( d" n  @' n0 c目前学界基本已经达成的共识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存在有生理上的缺陷与障碍的。首先从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来看,目前最新的第五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将ASD的诊断标准从原先的“三条金标准”改为两条,删除了“语言障碍”这一项,其具体的叙述是:
  ^& L% c6 C6 I' d7 o' V1)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
5 W  ]8 c9 t+ d' J( Q6 B3 v8 d# W2)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C! P* {/ S# A. v8 ~3 ^
因为个人在高中时期也参与过一点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护活动,举例来说,第一条体现在自闭症的孩子非常的“高冷”,很少跟人互动,很少回应你的话,连眼神交流也非常少。他们沉浸在自己在做的事情上,对“社交”的概念几乎为零。当然我们在此说的基本上是典型的Autism的表现,有些比较轻的、只是有一些自闭倾向的患者,他们在社交上的障碍也会较少一些。但基本上,ASD的患者都存在明显的社交缺陷,他们要习得必须的社会化行为也会比常人困难很多。
0 c# c  N0 x! e而第二条大家可能通过影视有更多了解,像《雨人》里面主人公的生活规律必须非常的按时按点,对数字有极其强烈的执着。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患者并不都是天才,他们大多数的智商是低于平均值的,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存在“孤岛智力”:在某个很专精的领域具有超出常人的天赋,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则很欠缺。
0 U6 E$ V/ j& Z
+ a/ v! K; f+ J# t2 a
, f, h! m. ^9 U- W) B; Q下面是非常好玩或枯燥的大脑相关的内容:  f; p; X2 F+ I8 g. L
$ ~4 R2 Y8 W" \- d/ v$ ~( n
那么我们之前说了,ASD是有生理缺陷的。由于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都只是针对某一个很具体的方面,较为碎片、还不成体系,我只讲一点我最近看到的研究,也非常欢迎更专业的大神补充~
1 Z/ o$ Y% T0 N1 v% h9 V8 C: z9 ?/ n( X" C4 I# n( k' l4 u3 N" }/ J1 T
我们都知道,人在生活中的很多行为都是由互动间的反馈来调整的。比方说小孩子做了错事,家长的批评责罚让他们明白这样的事是错的、是不可以再做的。但是现在有一些研究关注自闭症患者的奖赏环路(reward circuitry),发现它们存在一定的异常。0 p+ }; c6 ?( J9 Z; e6 {' m. D/ |
一项纵向研究的实验对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和没有患病的孩子进行了MRI的大脑结构成像扫描,结果发现自闭症的孩子其纹状体(striatum)的生长速度远远高于正常的孩子。纹状体是大脑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脑区内含有许多很重要的核团,并且是多巴胺受体的一个很关键的区域,对于运动控制、学习记忆、认知调控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纹状体过于“冗余”的增生,很有可能是与自闭症患者的“刻板行为”间互相强化的结果,即某种行为强化了大脑中的反馈,而这种反馈机制反过来进一步去强化这个行为,最终导致患者始终固着于这一个很特定的行为。大体来说就是下面这张图:0 n4 ~# D0 u; P7 N4 i5 v" O
也就是说,自闭症患者的大脑在奖赏机制上存在有尚未知晓本质原因的异常,正是这些异常造成了自闭症患者在社交、兴趣上的一系列障碍。目前的一个说法是:由于生活里面的很多事情都比较有规律,这些以规律呈现的事情更容易得到强化,并转化为固着的行为与狭隘的兴趣;而社交行为是比较多样的、难以预测的,因而得不到反馈强化,也就造成了自闭症患者社交上的欠缺。2 k3 R, Q* L' h* t
不过就像前面说的那样,ASD相关的大脑研究还很不够,好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病理研究上的大突破啊。
$ p; }, G) @" T+ H" x
5 o1 x/ e' ~" F  K8 y6 q) _6 z最后想说一点跑题了的个人的想法:在精神疾病的问题上很多人喜欢对号入座,尤其以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主。首先要强调,能够跑到知乎上面来打一通“我也只喜欢做自己的事不喜欢理别人,感觉我也有自闭症诶!”的知友们,你们放心好了,你们啥事儿都没有你们就是宅而已- -我曾经也有过以前的同学拿着个不知道哪儿来的科普书问我“哎呀我感觉我好像有精神分裂啊你看跟书上写得一模一样啊啊啊你快帮我分析一下”。。。虽然心理学现在一直讲求拿数据说话,我们也非常喜欢用一些统计上的东西来弄出这样那样的pattern,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些理论模型都只是学术研究上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往某个pattern里面套。每个人都有做一个极端值的权利、身处在平均数两个标准差以外的权利、或者待在大多数人所在的地方的权利。只要是不影响他人的正当利益,自己也不觉得日常生活有问题,那么每一个normal或者abnormal的人,都应该有各自的幸福。
7 l& V' b$ b) s3 \! ]- E
$ q0 D# C# S. y- B- `9 }! B  x
" R# v9 D, O  w  Y  e相关文献:
5 k- _. H% ?6 X( k8 _4 W2 a7 zLangen, M., Bos, D., Noordermeer, S. D., Nederveen, H., van Engeland, H., & Durston, S. (2014). Cha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iatum are involved in repetitive behavior in autism. Biological psychiatry, 76(5), 405-411.
& _, [$ [/ H) P# q/ x* OKohls, G., Yerys, B. E., & Schultz, R. T. (2014). Striatal development in autism: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the reward circuitry. Commentary. Biol Psychiatry, 76(5), 358-9.2 c7 V7 O  N, R0 E& n" M8 }
9 u5 Y3 \8 @7 Y- x2 p- K2 [

% {2 F& e, K3 ?. Z! `! n) v( |+ r6 T
9 W/ C) K# D% z: e- p. g7 m
作者:星玫
* k5 j' d8 m7 p: G) r6 ^( C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49283/answer/44730991$ m5 }  ?0 U1 h, c/ x6 X  g
) |4 K( u- ]% I2 F) \
; M8 O% f" r, J

% j* Z2 T) o6 {+ y
板凳
发表于 2016-4-9 20:33 | 只看该作者
陈小七,Never Give Up
7 ~. ^4 N- [9 S4 `3 a4 E# p' l0 e' M9 Z6 |
. h6 y' G/ Z' }1 v
这两种孩子我都有,应该可以从亲身经历来说一说。2 f5 y2 _0 ?3 @# F. _( C* q6 r7 g
—————4.20更新————————. H# w  ~1 y+ ]5 G0 D- l9 z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在户外站着聊天,大女儿在一旁玩耍。那个朋友因为家中孩子也有此嫌疑,正与我沟通这个问题。我觉得言语上描述太空洞,于是当即给她演示了自闭症孩子与普通孩子的差异。) q( d- d& X# I  K
) s5 f* _( S$ O% k# c
我问大女儿:yoyo,妈妈在干什么?大女儿认真看了我一眼,回答:妈妈在拉衣服。我一看,原来我那会儿正好两手环抱着,女儿看见了我的手抓着袖子。而对我和朋友在说话聊天,她并不关注。那个朋友几乎秒懂了自闭症的这个特点。& o; T# w: |) @" W

' S6 B  Z. \! Y还有一个例子。某天天黑,带女儿看家附近的篮球场,教她天黑、没有人等一些概念。女儿很喜欢玩篮球。我对她说:你看,天黑了,操场没有人。结果,她回了我一句,把我逗乐了。她说:
- Y. S' |0 d8 e, y% U4 u球没有了!$ l) h1 Y7 m3 ~8 d- h+ z
球没有了………
7 E8 b, Y* E( t) K# T球没有了………………
  j7 L0 j* T2 m/ G
; x8 q; [1 ]7 y7 W4 I, Q这也印证了一点,她眼中的主体绝对不是人。人和物在她眼里很可能是同样性质,甚至需要关注的地位还不如物。很多自闭症孩子也是这样的。老公说:她们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0 w$ o' G. s1 c0 C" n! p
8 {5 r4 {  O1 M7 h————————以下是原文————
" q2 s( m: d7 f" g# D: ]! J- _- b
2 L; T% [8 y+ ~' c! @, S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快四岁,应该算中高功能自闭症;另一个快两岁,不仅正常,而且在表达交流方面应该是发展比较超前的。. M  M/ A3 Y% j8 ]6 r- B# Z: t! L  l  m  @

! |. D7 G3 Q$ x6 h. u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人的兴趣和人情味的感知。, f0 r7 a2 I: e: d9 Z7 u  H& |8 ~: n

% Z3 L: ^! [2 e. A% E下班回家,小女儿会冲过来帮我拿鞋,会说“妈妈下班了”,还会主动分享她当日的经历,例如“我今天(在幼儿园)打了xxx,把她打哭了”。边说,腔调边转为略带哭腔;而大女儿不会有太多反应,常常只在我发出指令或者提问的时候,会说一句“妈妈回来啦”。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命名我回来的那种状态或者客观现象,而非对我回来表示出内心的欢迎。6 S, k6 Z* U3 r* g: b! N
% r( A/ d/ |8 z1 e# _
平时我或者婆婆从客厅走开一会儿,小女儿马上会问“妈妈/奶奶去干什么啦?”大女儿只会沉浸在她的玩乐中,不予关注。大女儿基本上没有寻求大人的主动意识,除非她有所需——妈妈我要喝水,妈妈手机没电了。而且她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是走到跟前,一气呵成说完,并不会关注你在干什么。如果你对她解释因为没有凉水或者停电了,办不到,她理解不了,她会小小抓狂,如叫喊发脾气。(但是经过训练干预,加上她的认知功能很好,慢慢的她听得懂解释了)。
  t$ _1 O) x* w6 [( H
9 i& u8 S( e, o" U, t* {说句悲哀点的话,有朝一日父母的离世可能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就是轻飘飘的一句“妈妈/爸爸没有了”,说完这话,可能她又会去玩她的乐器或者平板电脑。
( ?6 N% N( o" L5 n0 O
9 m- k8 C6 c  ^( R第二点大不同,在于学习方式。
9 q5 X7 K& \8 c& x
% D- V7 n  E+ Q1 A3 U正常孩子靠关注他人一举一动,进行模仿,自主习得;自闭症孩子由于前述对人感知的淡漠,很多东西要直接教授,而且教授起来,不一定能模仿到位。
; d9 h% \7 F9 C1 ]( K( R8 Z4 `- S" @3 R' i& Z2 R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孩子吐出嘴里的食物。一边示范吐出,一边对着小女儿说:宝宝,呸呸,吐出来。她立马照做,吐出食物;对着大女儿说相同的话,她做不出张嘴送出食物的动作,只单纯地发出“呸呸”这两个音节,同时还把食物吞进肚里。
: ^, L6 M; t! a, P: y0 s& S2 r: a4 Q$ O& d5 e
再比如,大女儿一大早走在户外,问她“现在是什么时候?”她会说“早上”。她知道光亮即代表早上。但是在早醒还躺在床上,卧室窗帘没有完全拉开时,即便你跟她笑着先说“早上好”,她也回应你“早上好”,之后再问“现在是什么时候?”她仍然会说“晚上”。因为这个三字打招呼用语和时候光景在她脑子里产生不了自然的联系。
  W1 o2 [  g* Q7 ~! f' [& `0 E; O7 b! m4 Z- x$ _6 s. E
. O9 o9 M) t% e
从医学上说,这是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出了问题。在对自闭症孩子的训练过程中,模仿力是很重要的一块,这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自理能力的习得。越早干预,对脑部的发展就越有利。
7 ^+ @5 k; c+ z( |" D& z. Q& N0 W8 B  M  y
第三个不同,在于对事物执着度的不同。自闭症孩子对于各种顺序十分敏感,刻板。
0 R5 D0 \) ?7 D$ J8 B
+ u( m/ y5 p: `, Z) h6 N普通孩子到了两岁左右,会迎来人生第一个小小叛逆期,你说什么话,她都要加个“不”,而你说不,她就反过来说“要”。所以为了让小女儿穿袜子,我有时候会说“宝宝,不穿袜子算了,冷一下没关系”,她会说“要穿袜子要穿袜子!”这样就达到了目的,否则大多数时候她嚷嚷的是“宝宝不要穿袜子”。但在其他事情上,她没有特别的执着。$ y) Y2 O1 x9 Q1 ?+ a

8 Z, D3 Z" Z! m: K3 K) J大女儿就不同了。不可以突然唱起她听过的歌,否则她会紧张地叫起来;家里的玩偶或者推推车木马之类的玩具,不能收放起来,哪怕她可以轻而易举再拿到,她也受不了,会叫道“妈妈把木马还给我”,换正常孩子,直接走过去拿就是了,而大女儿即使走过去拿到了,还是要发脾气,直到跟她讲“木马有时候放在客厅,有时候放在凉台”,她扑闪扑闪大眼睛望着我,似懂非懂,才安静下来。鞋子不可以给她穿反,否则会发脾气;玩拼图游戏一定按照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顺序,如果随便找着哪块放哪块,她会哭闹,受不了。这些都是对于顺序的刻板。1 G. m6 a/ F+ V/ H% _2 R  N

5 Y6 {" n* _  y5 I; _第四个不同,在于感官的异常。0 u: ~8 M2 E9 Z$ b+ s3 `- J/ P! d) R! R, J
0 _$ Z5 e2 Q" d* P0 J0 s2 k
小女儿,一般听到爆竹声或者大声响,会扑向妈妈怀抱,但其他声音好像没有特别害怕的。如果听到陌生的动静,小女儿也会好奇地问上一句“这是什么声音?”* d' B8 e8 x9 n# Z8 D& f" K/ g

" O' |1 h. }2 f* q而大女儿,对鞭炮声,从月子里开始就没有什么反应,直到现在放鞭炮打雷,她一概无感,但会命名这种现象“外面在放鞭炮”。可是对于某些声音,又极度高敏,比如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以前突然听到,会哭,经过干预和成长,尽管不哭了,仍然会捂住耳朵。还有敲门声,哆,哆,哆,即使根本不怎么响,也跟击中了女儿灵魂似的,让她尖叫不已,捂着耳朵冲过去开门,要让这声音快快消失。不单单是声音,有时候看电视,乐视盒子切换节目时的黑屏,也是女儿无法接受的,黑屏时,她选择跑回房间,过一会再试探性出来看看节目加载成功没。* E4 [+ D2 [  c$ p" }
$ W* ]" v: q1 \/ E
其实普通孩子和自闭症孩子的区别,你只要分别跟ta们相处上三天就能大概知晓了。自闭症孩子,如果功能高,认知没怎么受损,只要持之以恒地训练,实现生活自理以及学有一技之长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刻板行为大都会伴随终生,很难改掉。而且ta们对人的情感衍生也是不可以强求的事,通常ta只会在有所需时想到来找你。+ y" q- h# h# c" h9 h0 V

6 _, L3 ^* y1 [# l当然,自闭症是一条光谱,患儿和患儿有时千差万别,有些自闭症孩子特别反感的,正好是另一些特别迷恋的。医学上的观察研究和进一步干预的方向,由于一知半解,就不在此累述。今年有打算报名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文应用行为分析课程,希望到时候学成,能以一个准行为分析师的角度再来分享。% W% F+ M7 |1 I  k
. M3 A; l0 Z2 ~; D; W$ u& E
# T- y1 j$ j, e1 C& M2 ^7 K! U
作者:陈小七" k2 G) M$ h! L5 n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49283/answer/43626311

* o1 c5 l7 ~$ [' ~
- H0 [3 H' w" P, U
* z6 q$ ~# Q9 y) a+ V! [
大学去自闭症机构做过几次义工。
2 c& c5 q& ]( b+ v# O* Q$ Q! U( O! E+ z$ l  X, X: G
我也认为自闭症是一种大脑发育的障碍,或者说是缺陷。
  {8 I  Q7 S2 Y* s
4 I6 u" s+ e- z" g4 e: ~3 W当然,用来自星星来描述很美能够引发人们的同情,但如果让一般人误解自闭症可就不好了。看下知乎的答案就知道多少人把自闭症浪漫化了。我不知道电影到底添油加醋了多少,我只说下我看到的。
2 r$ y: V$ S" A8 @0 K0 w$ k. P( P  W  d; S5 ~- t# a( H
我见到的自闭症儿童的现象:大叫,受到刺激会大叫,没刺激也有时候会大叫,或者说是极高分贝的尖叫,并且是长时间的不受控制,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也无法控制;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你跟他讲话就像跟木头讲话一样,自然不受控制,学习能力也异常低下;有的多动特别严重,也是完全不受控制的,上着课随时就在教室里乱跑,感觉根本意识不到教室里还有别人;有的走路都走不好,东倒西歪,或者走两步就摊倒在地上,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
- X* y$ o8 F- o# J( k! \3 Z+ I+ Y+ I- F/ j) k
当时我们志愿者主要是辅助学校老师进行教学。因为自闭症儿童的不受控制,所以基本上老师说“站起来”,我们志愿者就要把自闭症儿童拉起来,他们站起来后也要扶着他们因为他们一直有倒下的趋势。老师说“向左转”,我们就把他们向左转动。他们想乱跑,我们就抱住他们,控制住他们。其他的指令也是以此类推。2 m- A8 |3 U+ Q; Y* m
3 V3 l+ E& B* B# c
也有程度好些的能听懂基本指令。少。
! m+ |  `7 n8 O& r' k8 E' j# K% n. Q, L+ J
根本无法自理,也不要说社交什么的了。
8 t- I, E" V7 y1 v3 g/ B! g5 N) X+ C6 F1 F$ [7 q
总之,我的志工经历颠覆了我对自闭症的认识。
! d* V1 P: M& c1 k" e0 l( K+ `3 N8 T5 p9 h1 s
我并不想说很重的话,但我觉得自闭症真的是生理上有缺陷。也因为他们先天的不足,所以后期能做的帮助真的很有限。千万别说什么“他们跟我们没什么不同,只是思维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样的话,缺陷就是缺陷,就去尽最大可能研究解决的方法,而不要掩耳盗铃。
& P4 P7 S/ s: }7 Z6 z" I2 l$ d8 q/ Q& L3 C
希望大家关心他们。最好在正确了解的基础上。
) e& I+ |4 H- D# d0 A$ d; w7 m! T) Q2 u( k! r( ~0 ]

" A/ l. J1 A% ?) M- ^作者:growing-red4 i0 C" c" \% D- _  s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49283/answer/39199057

! L4 \5 `7 C/ {" F+ x1 }8 k5 h0 p  S, x, C% i  k) a" N

* l. u1 W6 r1 O) I: R2 t  k: H3 F# ]4 b) }自闭症学名autism,但是在美国你常常会听到人们说on the spectrum,就是特指自闭症。因为autism的概念太大了并不能准确描述一个人的症状,所以衡量自闭症有一个“标尺”,称之为spectrum. 就是相当于0到100分有个范围,有些人症状轻,完全是high functioning的,比如我们哥大就有教授是这种情况的自闭症,有些还是科学家。另一些情况严重的可能就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对自闭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歧视和带有成见。3 |% A3 R# Q4 m9 Y2 R7 X2 \
% l7 X: B9 f! N' L% `" w
关于自闭症的成因也是学术界在研究的,而且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有些讨论是可能跟水质有关。美国近些年来自闭症数量一直在上升也不知道原因,但是我们也曾讨论过或许是在诊断spectrum时更严格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环境因素。- c( E  g7 r: S$ r% L$ G
0 K/ f0 o/ z* i) }. M& Q1 O
! m# f9 U  E6 I$ y* I
作者:LouiseCheng
8 W9 C1 i5 a0 ~/ k0 ]4 f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49283/answer/43279687

0 I4 Y: Q+ F# l7 N7 P0 P; N# t2 |/ {7 T( y; S* k  l! O! v

" S' S' k( r( L2 R2 x' [. z' }, w+ C& g9 Q+ e

! _5 T0 |% j! S% S( N3 b9 b$ v* D, R) t$ u
自闭症的孩子更需要关怀,只要你对她好,她就会护着你。这是我去年十二月份在一次走进特校的活动中感受到的。当时志愿者分成几支队伍,每队带一个班,每个志愿者带一个孩子。而我,有幸带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女孩儿。特校的老师带着这个班级的孩子出来时,我就看到她了,穿着橙色的棉衣,很是耀眼,安静的面容又那么沉静简单。这时候有个小男孩过来推了她一下,她不高兴了,一下子哭了出来,委屈极了。我看不得人哭,尤其是这样一个孩子。于是我走向她,在她面前蹲下身来为她拉好衣服的拉链,安慰她,鼓励她。就这样,费了一番功夫总算把她哄好了,看到她露出笑容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心都暖了。
3 W4 C1 ^9 C0 a' n在生活里我也不愿意说话,甚至不懂得如何去与人交流、沟通,也不喜欢参加团队活动,习惯了独处。我不知道我这种情况是不是属于轻微自闭,但是我知道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的大脑一刻没停止过运转,大脑里想的东西多了,其他的就都为思维让路了吧。9 l6 U  C' P% x& B  i  j

* ^/ w$ z. u) Z4 {( P; T发布于 2015-02-061 条评论感谢分享3 Z( \" R6 m7 e) |" V
" G* `* h4 d6 |- R) b# z' [
9 `, X; V* S( M( `

+ c3 |& Q' R# Y收藏•没有帮助•举报•作者保留权利
+ j9 D1 J! [) h; H9 x2 P4 i1 d; F! T+ m5 B" B9 \

5 D! P" A7 d3 s$ ^% e: v10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0 ]( i. M# k7 k4 s  w3 V韩正,科学最好只领先半步,两步就危险了。而十…
% T2 o, A# v' b/ G$ H: G4 N: K. BMocking jay、王杰嘻、Payne Pei[url=]等人赞同[/url]
1 ?  _  X' w, F, z: |( w) M& i3 G; N1 p- ]# ?6 D- a
我胡乱回答一下,估计会得罪些专业人士们。但没关系,立贴为证吧。总会有大白真相的那天。谢谢!!目前科学界对自闭症的研究倾向于以MSSNG项目为代表的对基因组序列开展研究,希望通过海量数据找到自闭症相关基因变异的规律从而找到打开自闭症之门的钥匙。…显示全部8 W1 Y' Q. O6 Z/ H, o0 q! s
我胡乱回答一下,估计会得罪些专业人士们。但没关系,立贴为证吧。总会有大白真相的那天。谢谢!!
& J& q; h4 p. q2 X& ^' a" {目前科学界对自闭症的研究倾向于以MSSNG项目为代表的对基因组序列开展研究,希望通过海量数据找到自闭症相关基因变异的规律从而找到打开自闭症之门的钥匙。但面临的问题是如果不能将海量样本进行准确的鉴别并分类,科学家们得到的基因数据的价值会大打折扣。最好是在检测基因之前就分辨出什么是自闭症、什么是和自闭症相似的一般性发展障碍,这些发展障碍都是些什么,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能否制定更详细的分类标准,他们和自闭症的区别是什么。正是因为上述问题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科学界才研究基因组的,不是吗?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悖论,又或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在目前未分类的情况下,基因组研究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先找到类似登月式的突破性方法,即如何准确鉴别自闭症并将其与其他发展障碍明确区分的方法,而不应该用自闭症谱系涵盖那些与自闭症有相似特征,但不是自闭症的其他发展障碍。例如重度阿斯伯格症、严重发育迟缓、xxy染色体变异、重度语障等患儿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动作、语言与典型自闭症非常接近,医生仅仅依靠家长填写ABC自闭症量表并根据DSM-5的标准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科学界的研究如果继续遵循这样的思路,就像在一条迷雾丛生的道路上狂奔至另一个未知的终点。同时,任何发展障碍儿童一旦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心里创伤和压力,错误的判断更会在儿童回归训练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家庭在训练方向和潜意识都会遵照自闭症的训练方式进行研究和执行。典型自闭症,就是真自闭症,现代医学无法治愈。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大量被确诊的自闭症儿童其实并非是真自闭症,他们只是正常儿童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出了差错,在正常儿童当中他们都有有不同能力的偏弱,但整体偏弱的能力也有强弱之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仍然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这些儿童我们可以称之为“假自闭症”儿童。- \% W7 Y. H4 W0 d
顺便交流几个观点——+ S8 }7 F3 u2 j9 a2 U+ y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真的就是真理吗?% R8 ^1 `9 Y4 N. u
DSM-5说,在多种场合下,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以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符合以上2点的可确认为自闭症或谱系障碍。但真相是不仅仅所谓的自闭症,几乎所有类型的中度和重度发展障碍(例如xxy染色体异常、阿斯伯格症、重度语障)都会出现以上2点状况,就像肺癌、肺结核、感冒都可能会发烧,但你不能把感冒和肺结核确诊为肺癌。儿童因为视觉神经的障碍造成儿童对视能力差,也就无法对环境进行观察,无法学习语言,无法模仿游戏,孩子不具备从其他人身上学习的能力,而儿童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的,儿童自己很容易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在群体中是弱者,必然造成胆怯,不敢参与到游戏,从而显现出语言障碍及社交困难。重复行为是因为儿童通路神经出现障碍使理解力缺失而形成的。儿童的思想、兴趣单一、狭窄,只能在重复的动作和语言中得到快感,不能接受和运用更多的游戏以增加生活乐趣,这两条其实和自闭症没一毛钱关系。
! H$ w( `, K/ n( E自闭症是神经问题而不是心理问题
! Q. Q6 H5 E( {# L自闭症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例如典型的真自闭症儿童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与其他儿童交流玩耍,严重的假自闭症的表现也是如此。但如果这类孩子有社交能力但没有社交意愿,那么才应该归属为心理问题,就像成人的抑郁症或社交恐惧症。而这些孩子根本就是没有能力进行社交,社交能力缺失的原因是脑神经出现障碍造成理解力的缺失,无法接受、消化及运用行为、语言的信息,造成的社交障碍。
/ G- L/ o/ k; ~' H+ [自闭症不存在轻重之分
' ^- S  ~& \$ g* Z' m是否患有自闭症只有是与不是的概念。就像收缩压无论是140mm还是180mm都要判定为高血压一样。而假自闭需要按轻重程度区分。
" a$ r! h1 T1 `& x, w, L9 K0 A( u; ^( h0 i
* r* ?6 F& N) h" i+ }

. N- _7 f4 d/ J5 A/ U( i5 J2 U
& @! R" w1 w$ b" a6 v$ D
6 K# r. l% c1 p作者:米奇奇奇奇9 J/ l" R1 c0 |' N( ^! G# d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949283/answer/390859605 K$ L5 L! @8 z
来源:知乎' V& r/ e/ n  Q' n" @( F# B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4 f3 e! T5 [) S0 J5 N0 i

1 T  Z% o/ J! P5 S5 _- o; W
( W: i6 V1 ^% V' q0 z( ~- J( O0 u
( @: D+ m: \2 F

" R/ i- l/ \4 H+ e) e" T! @) L
, w% O7 l& G; B+ O: p- Q
& R) ?$ v0 N1 Z- _

2 _) k- S/ U; V. Y% F/ p

$ [, }; p, m+ s: ?3 ]
; @9 J% j0 B! E" ]* T" U- f
+ j( J9 W# i! s- ]8 z$ e
8 J% y- T, ~, @. V

' f' C! M% o5 B9 E* c

: J4 C+ e) T, t* o
地板
发表于 2016-4-9 20:41 | 只看该作者
和自闭症儿童交流需要注意哪些?
& Q* @0 N2 E" P! R8 @2 {, J; V6 [2 c, K/ r
. ~& E& Y  X& R9 [( [) ^  W
我是一个特教老师,在国内相对知名的机构工作和学习过,资历7年+
6 [! p+ o, E0 ^2 B2 k可能我的回答会显得有一些政治不正确,但我尽我所能来陈述事实,至少这是我认为的事实。
& x+ t" w. _5 d! c/ [5 u我反对一切将自闭症儿童的一切浪漫化理解的行为。他们不是来自外星的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人而且是弱化版的。
5 z+ f8 i; _; H3 J我也讨厌将我的工作神圣化理解的行为。我并不比各位拥有更多的爱心和耐心,我也不是要奉献自己拯救他人的圣骑士。- [6 S; s# b; N, V4 v3 a
对于没有任何相关经验的人,我的建议就是,免了吧,少去打扰他们。
# j0 e- E5 d* J7 @尤其是短期的一次两次的志愿者活动。- j4 D2 c) ]! E$ `: M2 ?: t
爱心和耐心也不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只不过这样说显得比较政治正确罢了,坦白说我也从来没见那个特殊孩子被爱心感化过,对他们来说最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就是情感这种事物。
- ?. ^1 E; J1 n' l9 W专业知识才是第一位,对于外行来说去问去看去学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泛滥的爱心对他们真的起不了作用,除了感动自己。
. l  _% i8 K- E% `" u+ o因为这不是一个仅仅只需要“用心”就能做好的事,这需要了解一些ABA,辅助以及强化一类的理论基础,而这仅仅只是理论部分,至于在实际活动中运用这些理论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而这对于一次两次的志愿活动来说根本不够。
/ l* l; V6 g5 z/ r0 N; S' d6 S/ @/ F5 t! N- q7 A( n
在不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下,普通人根本就和他们互动不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切入,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技能。这和去孤儿福利院献爱心完全是两码事。你最好还是先搞清楚自闭或者发育迟缓儿童和听障肢体残疾儿童之间的区别。2 t; o4 o* |9 ~- P  Z* z0 ]5 e

" U. n; v( M. @: a4 C1 V( q
& w# X* a  F) y& c我在机构时就每隔一段时间有所谓的”人士“去献爱心,说实在的,除了添乱之外没有任何意义,送的一些玩具对这些孩子来说简直是反人类,零食也只有某些有意义,有些食物可能会导致孩子兴奋。对老师来说,不帮倒忙就是帮忙。看着爱心人士进入这个环境,仿佛不表现的有点爱心就好像犯错了一样的表情,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你们真的不必勉强自己。
- ^% H+ f  w$ n4 G1 k: n" j多从相关渠道了解一些他们的特征和信息,在路上或者公交车里看见的时候多一份理解,不要躲开,把他们当做普通人,报以一个微笑就好。
+ ~  }; Y9 G0 |' A  M/ Fhttp://zhuanlan.zhihu.com/lilaoxi/20029186
9 N3 E: q- c- |$ P
) I, {; \/ E( F" N) f8 J8 s9 e
: k# t) Q; V4 K% n; r
如果实在要去的话(建议在分割线以内)8 k2 Z- o1 e, v" M* X5 {
———————————————————————————————————————————* h5 _+ K4 n* I0 {4 \
1.去机构里需要先和老师沟通,在他的指导之下,和某些孩子互动的时候先找负责的老师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因为如果这个孩子有类似抓人咬人之类的行为问题,突然发动你根本来不及反应,不要贸然行动做一些你自认为很友好的举动。有的孩子比如听到某个词或者看见某个东西就会突然害怕得大哭或者发怒,而你根本无从知晓。6 V* C; N( i7 y* {6 w2 S* W
: `$ G: _$ h" \' d6 _( f2 T7 u/ X8 z
2.定下相对长一些日程,不低于2个月的,每周1-2次都可以。$ a  ?! G* R. |: p6 }
自闭症儿童比较能适应长期规律的交往,突然出现或者突然消失的不确定性对他们而言可能并没有什么益处。在第一次或者第二次去的时候,尽量以陪伴为主,刷刷存在感,把自己当成桌子椅子等静止物品就好。交流熟悉后再考虑开始。恒定的规则更能被他们所接受。
- O* L: S; d! ~/ H% [  i3 K
& Z8 D: W9 k' {1 O+ P3.尽可能少的和孩子的家长谈论他们的孩子,因为大多数的家长压力都比较大。她们比一般的家长更加敏感和焦虑。可能你无所谓的一句话都已经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 [1 G. f1 S6 g  h
可能这个孩子的一个行为,在家长 老师 志愿者三方面看来可以有三种解读方式,甚至有可能这三种解读都大相径庭。因为大部分特殊儿童家长对孩子有着超乎其他人的关爱或者愧疚,而这一份复杂而强烈感情则导致了很难客观准确的看待问题,特别是有关于自己的孩子。比如一句俗语“恋爱的中人都是傻子”类似于这个意思。
7 W8 P; U  [0 c5 `
/ {" ?. v4 M+ S! ?/ i2 D0 ]4.合适献爱心捐赠的物品。(书籍类)各种简单绘本卡片拼音本以及4-6块的简单拼图都可以。4 c: P; V7 _/ q4 G$ R
% L( M5 q! \; N9 ^+ Z- @8 f# `" J% n
5适合捐赠的食品和,一般零食就可以
2 ~% S, Q3 ~8 e& m, ^7 u但是尽量避免面包和巧克力之类的食物,有些特殊儿童体内缺乏一种分解酶,导致无法分解此类物质同时产生大量胺多酚,很容易引起兴奋。就是所谓的“禁食”。所以给食物之前询问家长和当值老师。0 `. |/ l9 ^* f  T1 u
6.适合捐赠的玩具(教具)区慕洁积木  插板  蘑菇钉  逻辑狗8 T1 J0 W; [+ e. Y

, {, o; M1 Y$ q
$ u& h: r' J/ w! V, V+ v" |! c

  K# z; [' \( a1 U& t——————————————————————————————————————————# X, ~4 [' F9 X! J% D

( e% c, |- j! E* y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绝大多数都有着智力方面的问题,语言理解相对滞后,除非是中高功能。而中高功能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少数。/ d* f& [- Y. t* Y) h- Z
他们基本上不能理解你的大部分语言,也就是说他们基本听不懂,而不是听懂了不想理你。(此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高)这完全是两码事,也是绝大部分人的误区之一。
8 s6 N2 p. \3 I  y4 _, i7 L6 u' y) k/ q2 M
和他们交流语言永远是最后一步,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辅助和示范才是和他们交流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实在是很难实施。如果要尝试沟通,那么试着把他们当做完全听不懂中文的外国小孩来沟通吧。(能听懂当然更好)
" u5 o  m+ D% Y$ E. _) R/ b5 A  U' Z至于活动范围,尽量小一些比较好。一般是感统或者精细教室,帮忙做一些推推球捡捡棍子之类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做一些想当然的行为。有任何想法先要问负责的特教老师。2 l% V4 f* \( |. G; Q/ y) D1 ]
就像送爱人礼物也得先搞清楚爱人喜欢什么,而不是你觉得什么好就送了。
4 `; r$ F; P0 ?# C( y  X' h1 D: r7 L' C+ J# B
话说我是不是应该写几个和特殊儿童之间催人泪下的小故事来增加可读性?故事在下面这个。
" S! w# u- R# A" `
  r% a# u) b# ?* V0 K9 t4 }' j4 O6 j* y
(以下是有关于被人吐槽的部分,写给同行和家长)
: O+ ?0 x' ?& B( F& ]所谓后期情感建立起来的例子也是很多,只是在我看来,社交双方适应了对方的语言以及行为模式,随时时间推移了解越来越多,交流的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所以看上去好像双方能敞开心扉。可能这种事情换做我或者其他资历比较高的特教老师,时间只需要的更短,中高的功能的话一般平均一个小时就足够了。(规则感越差需要的时间越久。)普通儿童15分钟足矣。做到这样的事只是因为我能更快的了解他而不是因为我更爱他。很多家长也会说我和他们家孩子很有缘一见如故,当我听到这样的话依然会很开心,但是我自己必须清楚事件是何时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的,而不是把这种事件用唯心的方式去理解。* s( y2 n0 S( r) h9 E8 F2 j

& t5 p* s( x# f3 p做这份工作需要的是儿童教育及发展 行为分析 心理学 课题分解等等等等。
$ w! e6 Q8 W  c& {# S% z9 h爱只是附加部分,虽然我认为感情因素只会扰乱客观判断。
  }8 G5 I* \# y% s& G9 P我只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样能更高效的提高孩子的能力,而孩子的干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得更多一些,我教不了他们很久,家长也无法照顾他们一辈子。我并不指望所有的同行和家长能认同我的看法,但是我也不认为我冷酷无情,而是敬业和高效。
2 h( m& m6 W5 Q3 p% [6 E" I3 F/ P' b8 d( b5 h( U7 d% ^* ~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通过干预得到大幅度提高进入普通幼儿园以及普通小学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孩子通过自身能力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活动半径,获得快乐的来源也更多了,对家长的依赖也更少了。不仅仅是如此,随着孩子的改变家长的心里状况也会随着孩子越变越好。这对孩子家长以及我来说都是一份更大的正强化,甚至超过了“爱”。我依然和许多之间教过的孩子和家长保持了联络,现在我和孩子以及家长---是朋友了。
4 w, F8 H* I4 l% t% N! G+ J4 ]) R! d
作者:李老西( x$ K: m0 q& j: w% W/ c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29095585

/ z! A( O: }2 U% f# d% X' I4 B) g: Q/ S: j
2 Y6 n* L, i. e% ]+ Z* R, Z

0 m' ?: j+ Q' W: u! a. O" t- u* O

2 V3 L8 @; g" v6 T8 r
: m1 r' O, X: v. v3 g& S
/ l- U. p7 [' G' }0 S2 d
赞同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 f1 b, G+ S# }' Y$ q[url=][/url]知乎用户,静如淑女,动如疯子:
% _# O, i! s: |: J* w# g

6 p7 V* ?4 k4 P" A4 q( e5 Y( i
- J+ U8 B0 p/ E) {. D4 c9 @  o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普通人能为他们做的也就只有陪伴而已,你无法帮助他们任何。并且这种陪伴也是偶尔,不可能每天,那对于他们更是微乎及微,作用几乎为零+ Z! e) v5 c% _" ?; G
& q2 G! i! B  }, O( L* I. h' j2 F
和自闭症儿童初次接触的时候,不要擅自带食物给孩子吃,他们不一定可以吃(他们的饮食都是有规定的),他们也不一定愿意吃,如果真带了东西,包括玩具什么的,也请交给相关监护人5 c- n% O9 r  g4 l) @" L' V

8 ]% G3 K$ T9 X2 j) h2 B' }初次接触,你不了解孩子,孩子也不了解你,不要随意触碰甚至拥抱他们,他们和普通孩子不同,不能用一般的哄娃方式,他们不会懂,甚至不会接受你,部分自闭症儿童会攻击人,比如抓人咬人什么的,所以刚开始,保持一定距离,对你对他都好。保持耐心,保持关爱,不需要刻意的讨好他,陪他就好
6 A9 r7 m% V) p9 a+ F* d" ]" m* H% q
其实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不是自闭症儿童,而是那些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很多父母始终不愿承认接受自己孩子的病,他们中很多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知道也不懂更极少主动去学习怎么照顾自己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广大群众、自闭症儿童父母、包括不了解自闭症的普通人宣传自闭症的知识,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被忽视的群体,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个群体。当普通人在路边看到自闭症儿童之时,不再是疑惑、害怕、同情甚至表现出厌恶,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包容,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尊重,那么,我们就成功了。5 Y  h% r9 r% p8 }7 n& a

& {: B/ J' K" P1 X; T2 j1 k看到有一个知友说,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捐款,因为自闭症的治疗费用是个无底洞,捐款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集众人之力,团结就是力量。
. Y& X% X; N' ~% q
3 I. y7 y8 `" Z$ X- @利益相关:参加过一次自闭症儿童的培训
3 _& g: T+ k- @; C" H
3 `' r. E- ]! W7 ?
( f& }' k3 ?) @) F0 W1 }' r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29625249
4 w4 T4 c$ p( z4 D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02866/answer/29527159
& {6 t  o* ~- a4 }5 o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037573/answer/29527241 //这题是我想正确但抖机灵向答案
0 W: B0 H! e' u3 [4 _. j
2 _& C/ _; u3 Z//原版答案8 c# `( {; ~$ k, F) [
上面大家说了很多,我也同意不随意打扰他们是很对的,我下面是说一点最实际的操作的东西给想做志愿者和不得不接触自闭症孩子们的人。  d  G4 J: Z" y
本科的时候在星星雨做过三年半志愿者,有的孩子是一期培训从头跟到尾的,当时结合理论和自己经验给一些同学校一起去的新志愿者做简单的培训,我觉得这些也适用于所有想去做志愿者和初接触自闭症孩子的人们:3 g& c  g) w* C0 l0 _7 V+ D

9 Y  M! M7 E' t
//正文0 ~  T" h. b" R6 u/ k5 b* T
注意事项:
* P9 I. U6 b6 V1. 照看孩子时,不要穿高跟鞋
" o7 ^/ ~5 X1 G- T4 S! w2. 尽量不接电话,不发短信。这些孩子对危险的判断力很低,所以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有危险动作就要马上制止他。
, X, F) C) R" g9 y3. 未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不要给孩子照相摄像。, T5 v, k& Y0 I3 i& M- r, N
星星雨老师说的活动基本原则:
4 a1 u0 o) T( \2 \. w: ^
9 U' ]9 L( z2 k- F
1. 安全第一。(不要追小朋友,让小朋友追着你跑,这样你能控制节奏。你可以制造有趣的事情,但不要让孩子过渡兴奋,因为你要处理由这引起的不高兴。如果孩子们伤心了,需要先让孩子平静下来。)2 ]3 h: e9 i, \
2. 声音要平静。
4 ?& m' Y" y% q& A3. 使用清楚地语言。0 l- z7 O, k6 i$ Y2 @9 o+ ^
4. 鼓励夸奖积极回馈。# y/ Q. z* x! F
5.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行为方式。- v$ N/ E8 F3 D7 L- E
% A( |* ~/ U8 X1 g* W5 Z# l+ i
跟孩子交流的技巧:! ]% j' U' R) Y% T) }' }" ~! h
- 和技巧比起来,耐心和爱心永远是更重要的。
6 Q% p" V" Z: W) K' y' @5 ~1. 对你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尽量具体化,避免抽象。与孩子交往的时候,面部表情和其他社交性暗示很可能不起作用,避免问“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的问题,相反,你应该说“我说了现在是体育课时间,我不喜欢你把书狠狠地扔在书桌上。现在请你把书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站起来去上体育课。”5 r! M" M/ J0 _& G* w3 O
2. 避免误解和成见。不要错误评价那些孩子的不礼貌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他们努力摆脱令人迷惑,失去方向感的恐惧经历的结果。他们不是有意的。这个我们也会遇到,他们会踩志愿者的脚,往志愿者身上吐口水,把饼干往志愿者嘴里塞。一般来说志愿者都很耐心,一向对此很宽容,短时间带孩子这个还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还是要告诉他们这个是不对的,说得温和一些就好。
  z2 Q4 o" v9 ~3 w  U. |3. 避免语言负担。语言要清楚,如果发现孩子不能充分了解你,那就使用短句,虽然他的听力没有问题,但是他对识别重要信息上存在问题。! b6 U5 Q! r9 j/ W8 l, m! s1 V
4. 处理孩子哭闹。孩子哭闹是很常见的,有些孩子哭得很过,能哭一个多小时,这个时候一般哄孩子的方法都可以一试,比如给他找点玩具,带他到室外去玩一下等等。还有些孩子哭闹是为了达成一些目的,比如要玩具等等,这个时候如果是合理的满足他就好,如果是不合理的(比如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就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比如让他去问那个小朋友能不能借他的玩具或者他们玩具交换一下)。
. C. ?- x8 {# t  |3 W5. 多表扬表扬孩子。1 `( S; }/ ]# l, n0 C& Y* p
6. 该告诉他们不对的时候就要说出来。说这条是因为我们的志愿者很想保护他们,有时候甚至很宠他们,还有时候因为和孩子交流不畅,终于明白一个他的要求就无所顾忌地想去满足他。这个还是不行的。
) d# E- O" n  B7 ~  l' h  i1 n- 在绝对的事实面前所有的技巧都不可靠。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带着善意和批判的眼光去体会,这一点上我还在努力着。上面这些有的是星星雨官方的培训内容,有的是我们自己经历的,我们期待着你跟我们分享你感受到的。8 e( G- E$ q2 d9 K3 T# l3 |0 O) ?

+ \# K- Z2 [( Q/ r1 M- 最后,自闭症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在接触中要努力了解这个孩子的特点
8 W5 w0 r2 B. n( w+ w2 R0 T# X! |6 B& T8 n1 A) X, G7 |
最后的最后,了解才是尊重的第一步,大家对自闭症有更正确的认识、当面对孩子的时候不害怕不歧视,就是非常大的帮助了呢:)
* U5 f- a. i3 {% u6 a* k- K$ H5 E- M! x2 M' {. p
作者:黄豆子
* C& E1 F" a  i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29527228

. B( X/ I4 n+ l+ t. J1 {! X' c& T/ t8 r( L

% f( S: C1 j" ]3 R& a  n! o6 _2 C: V& }$ y  Q4 Y; e& U. ~0 s, j+ d/ {
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的一大核心特征。但是,“自闭症”三个字含义太广泛了,毫无语言能力,花几年都教不会用手势或图片沟通,连用手指示意的主动表达都学不会的,有;语言发展看似正常,甚至词汇量比同龄孩子更丰富,但在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表达需求、理解别人的社会表达方面存在困难的,也有。
: e" h; N& A& a' r0 ~4 b所以,对题主的问题“和自闭症儿童交流需要注意哪些”,回答是,需要因人而异,先了解清楚这个孩子用什么方式交流,能理解/表达哪些事情,不能理解/表达哪些事情。怎么才能了解一个孩子的交流能力和优势弱势呢?专业人员用各种各样的评估工具和手段,这些不是做活动所能利用的资源,就不介绍了。
8 S4 W! \  W) `  H3 a. U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做一次性的活动,最有效率的做法就是向孩子的家长、日常教学的教师询问清楚孩子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这一点李老西介绍得很清楚。2 i0 V# n. v+ Q8 {
piupiupiu小太阳提到要“蹲下来,微笑”,这是对的,但未必每个孩子都能让你握手,触觉过敏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特征。我不同意让做活动的非专业人士对孩子进行哪怕是最简单的训练,因为一来一次性而非持之以恒有系统推进的训练效果是零;二来自闭症孩子的人生并非全都是训练、干预、ABA,有志愿者哥哥姐姐来做活动也是孩子生活中的亮点。只要准备充足,自闭症孩子也能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各种各样的活动,与陌生人分享快乐的一个下午。0 R1 P5 \" a. h+ K  I- R) Z
所以,以下是给小白的“与自闭症孩子玩得开心”简易小贴士。( ]' D0 O. e' I5 S2 R  j/ [7 `( \! A3 S+ ^
1、蹲下来,与孩子处于同一视线高度。
/ ^. i2 [& p" u最好是面对面,也可以肩并肩90度,能够看到她眼睛的角度。这样你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了解他正在关注什么,对你的互动有什么回应。
  C1 y  e; u, C0 J- V2、询问照顾者、观察孩子,花时间了解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 T& s$ M+ u5 L5 i; L- y/ q孩子喜欢哪些玩具、食物、游戏、人?% W9 g3 O* ~; P( B, @( x
3、询问照顾者、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互动能力和偏好。0 u( M, f3 H( x
自闭症的孩子,各有各的优势能力。有的孩子擅长刻板记忆语言,鹦鹉学舌;有的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完全是场景化的,“把鞋子放进鞋柜”意味着放在鞋柜的同一个地方,别的地方都不行;有的孩子有视觉优势,说“要苹果还是香蕉”听不懂,但同时出示苹果和香蕉的图片就能懂并且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的孩子是动手能者,说什么都没用,手把手做一遍才知道你说什么;还有的孩子有听觉优势,你做一个示范他未必看明白但一边示范一边解说他就能明白。孩子是如此多种多样,提前了解准备,就能跟孩子玩起来。
! l, m9 }0 d$ d( C4、模仿孩子,跟随孩子的引导。
+ M7 r' _% k. W对于孩子,你是陌生人,是属于应该戒备的人。一个百试不爽的与孩子互动起来的好办法,就是观察孩子正在干什么,模仿他,跟随他,从而吸引他的注意力,成为他游戏中的一部分。比如,孩子正在用铲子铲沙到一个桶里,你也可以去找一把铲子、一辆运沙小车,在孩子面前模仿他铲沙的动作,甚至装作与孩子协作的样子,念念有词:“你一铲,我一铲!你一铲,我一铲!”只要不让孩子感到被干扰(比如,不要抢孩子的地盘和工具),给些耐心,孩子会注意到你在做同样的事情。一旦孩子注意到了,或甚至想要你的运沙小车,互动的机会就来了。根据你了解到的孩子的交流水平和方式,你可以决定怎样互动,是举起小车要求孩子用词语表达“要小车”呢,还是指着孩子手里的沙漏要求交换呢,还是把小车放在俩人中间要求孩子分享玩具,一起往小车铲沙呢,完全取决于孩子的能力水平和沟通特点。要求太难孩子做不到,容易引发问题行为;但如果让孩子一伸手就毫不费力拿到想要的东西,你就失去了与孩子进行有意义互动的一次机会,沦为玩具箱。所以,事先做好了解,做好准备设计,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 M! h. I# n, l$ N4 _5、合理期望& m& z: K4 q' E! v# D
毕竟不是给孩子做训练,有时也没必要对自己要求太高。哪怕是做孩子的玩具箱、开瓶器,只要孩子玩高兴了,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5 Y3 K+ T3 R' ^$ `. w- A注:小贴士1-4参考翻译自《More Than Words:A Guide to Helping Parents Promote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 Hanen Center Publication, 2004.
& N  \+ s' J  @5 W2 n2 T& o- c0 x+ |2 u" P( a
作者:苏中彦
6 R  v! i/ G9 ^; K&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39228026
+ f& I" V* P. ]4 `5 \5 L0 X- Q( I) ?
! a/ C" M% U! q: K

2 d9 }& [" Y/ _3 P' [$ h% i  E, }1 j' ]+ D
2 x5 N2 `! s$ `8 `
我是一个ASD家长。
  G6 W! J& {- ~+ k0 G某楼说,不要去打扰他们,我只有两个字,扯淡!!!% E% u: |$ k% J9 V  `( q, Y% Y( a
首先说,自闭症不是病,只是一种症。他们是生来有点特殊。
, o3 v& M7 W9 ~6 X" X& A想做好,三点就够了。
$ Q5 P! F+ V5 u3 t0 I6 ^# y1.用平等的心看待他们,不要给他们贴上什么标签,不然,不但家长反感,孩子也不会认同。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这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敏感你的内心。  {2 i1 v9 N- Q4 N5 A5 s4 |
简单两个字,接纳!5 k# z- {$ C3 F# L# T  Y
2.爱心和耐心4 a  c4 Q8 M. ]& w
3.不要带上廉价的同情,去做就好,听家长说,你就会了解还做什么。& z% V1 z; w1 }# r9 `- H: n# U+ M
1 a9 F# L6 l4 h" I* c. s
星星雨是培训家长和老师的地方,你看到的只是这样家庭很小的一部分,只要想做就很简单.
! N5 l" F6 _+ b6 O( x3 ]最后推荐你看《遥远星球的孩子》,优酷上能搜到,看完你就会对自闭症有一个基本认识了。, X! C, O" c  p( c4 k
----------------------------------------------------------------------------------------------------------------------------------------
: s1 ~( e/ U$ v; Q  ^  {; u7 G补充一下。
: K% U  h8 z3 k* \+ L0 Q0 ~+ R看到李老西的回答,非常不同意。那么多人赞同,你足以知道,太多人对ASD有错误的认识,连这号称老师的人都对ASD有种隔离的人,才更需要更多的人去了解。
' K$ u$ T5 Z/ Y$ g( k至少,去完星星雨,你会对自闭症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不会被李老西,这种说话误导。# C; A2 c- C6 t  t7 {9 k
1.坦白说我也从来没见那个特殊孩子被爱心感化过。& A9 S2 H( m; p
2,泛滥的爱心对他们起不了任何作用,除了感动自己。+ M0 s% p( y( Z9 [5 I
3.在不了解这些孩子的情况下,普通人根本就和他们互动不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切入  u. ]. W, p0 D# n. [
-----------------------------------------------------------------------
0 W8 b7 D" N9 Z( p4 o这位老师说的几点都非常业余。$ X9 m# ^+ M' X9 Z/ @7 @& j7 ~9 P
1.首先说,作为家长,判断一个特殊教育的老师,好坏的标准,最首要的一个就是有没有用心。8 e6 m1 h1 \' Z9 h
七年资历,为什么说的话,这么业余。你说的,特殊孩子谱系这么大,哪个都没有?呵呵,我见到的大部分的孩子,只要你去认真用心去接解,短时间内就能被孩子接纳。我很怀疑,你了解特殊孩子的定义吗?李老西,你真的知道特殊孩子的定义有多大吗?最新DSM-5,自闭症是说ASD,这个是一个谱系,更别提特殊孩子,包含,脑伤,发育迟缓,语言障碍,身体残疾等等。! G& v7 Q/ a! m# _/ Y
李老西,我真的建议您有时间去学习一下。
& F# X( \; a. }" _! a' Z" h" _中国的ASD特殊教育老师,是最乱的,没有之一!七年资历什么都不代表。* q' j; |0 Z0 o
2.中国就是太缺乏对自闭症的了解,大多数的认识,并且是错误的。要区分爱心和同情,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不需要同情,太廉价!
5 h: n4 g$ N7 i9 d6 p) g缺的是学校里肯去接触管教孩子的老师,缺的是不对这样孩子贴标签的。爱心和耐心,这是基础。; I6 J% I! i2 c
如果只是去星星雨,一天两天,帮助不大,你建议你们公司不如捐点钱,这样星星雨都多钱点,更多的家长能享受到学费减免。要做,一段时间持续的志愿都才有用。# @, s. i% j; Q
再次,对那些在星星带孩子上学,背井离乡的家长有点帮助才是更有用的。
9 }* J. |- l2 n* P0 e5 m, g3.提到这点,李老西,我真不知道,我建议你看看楼下http://www.zhihu.com/people/cui-xuan-54-88童鞋的回答,不需要普通人对ASD有任何了解,只要有有基本ABA知识的家长,引导,很多谱系孩子可以互助的很多。当然这需要你去配合孩子。0 |3 e$ P# Q/ J7 u) h6 \
缺的是愿意这么做的人,缺的是愿意长期这样做的人!
5 V0 q# B/ U+ ?3 t" v1 `- P4.看到那位李老西修改了回答,那就再喷两句。说家长类似恋爱的的傻子,敢再扯淡点吗?作为家长,看到这样坐在一边说下些不着边,并且有着冷漠的态度,就让我愤怒。
! t  w: R' I. l说白了,所谓专业知识,没有什么神秘,我看很多去星星雨的志愿者们应该有体会。如果有听过田惠平老师,王老师或者薄老师的课会更有体会,王老师他们常说一句话,就是ABA很简单。3 k# ^5 v; k% i6 V0 u/ `
  C# \0 j: q5 K
那些东西很简单,ABA是不但适用于谱系障碍的孩子,对于普通孩子一样很好。6 H6 J6 \3 S" ?; [# x
难的面对这样的孩子,你要把非常简单的事,用DTT分解再分解,重复再重复,并且要每天坚持。# S4 ^& z, r, e
所以很多好的家长的专业知识都很棒。
  l& B0 t8 Q! O& e, F那位李老西提到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让家长很敏感。只有像李老西这种半懂不懂,自以为是的去判断,我们才会愤怒。
" [. w8 o3 N% S$ j  Y& o1 r2 v而且大家一点点的关怀都会让家长们和孩子们铭记在心。面对大家的爱心,我们怎么会愤怒,因为家长们的经历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所以每个坚持下来看家长的内心都是十分强大的。7 G: I' X9 g9 ]: O  R( Y! O
5.智力方面的问题,更看出这会李老西的业余了,智力方面有问题的只是一部分。还有说话的问题,有一部分自闭症孩子根本就是一个话唠。
0 [2 f1 H  N+ J. y7 b只所以看起来好像有智力问题,很多是一个理解和思维的问题,另外也跟环境有关,因为大多数ASD孩子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
; O' ~! ^4 ]/ U6 l  w5 k/ D所以我才会说,爱心,尊重,接纳,这些才是第一位的。8 K6 L! c: {2 c/ Q( M) P
--------------------------------------------------------------------------------------------------------------------------; {5 z! g; n+ \4 s8 |, }3 G
回到正题,只说说一些注意点吧。: Y/ _# p, s; E  c( y) _
1.很多去过星星雨的回答的都不错,但是那些都是基本原则,你需要慢慢去体会怎么用那些,而且实际当中,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自闭症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谱系。- y- c5 U, u9 C# q. d* o+ z
2.别随意很他们零食,因为很多孩子肠胃很弱,很多孩子会禁食。
& G  U7 q3 O6 v$ }+ q1 @3.有人提到,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我说下原因,因为这样你看起来会和孩子是平等的,这样做的目的,让你在和孩子一个高度,他才会去接纳你。
/ Y, W4 \1 v- f: P$ F6 Y/ s& l所以面对这样的孩子,你所做让孩子接纳你。
6 N5 D& G1 H* _1 w' l# Z+ v4 S: S所以你有爱心,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容易会接纳你。

8 h: b/ N) R: G5 R0 Q- v4 w( p. `7 D
- v2 T7 n5 V; o- a( e- u( S+ g- r
; q8 i: D4 q5 s6 h作者:Benson Yan
0 Z4 a/ }3 a0 |- Z# c0 C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39129280。
1 n' V# M! o9 g2 [# f; ~

5 @6 H. r. {: f5 s
8 b- j4 O, A  f3 u' i9 Y! M

# g- |' G- e- h9 j0 B! D: _
" q, s6 j6 k1 B7 m% P. J3 J
做过一个假期的自闭症儿童志愿者,基本上是从没有了解的基础开始直到后来可以基本控制场面,以下是个人的几点体会' k2 X7 C8 ^( N
1,充足的准备工作,这个包括自己对自闭症的学习(至少要有一定的了解,像来自星星的孩子一类的片子和自闭症成因以及常见陪护办法都需要知道)、和老师,家长的事前沟通,以及短期培训8 l$ W- O! ?5 x% \
2,满满的爱心和耐心
6 V* R: J, X+ N: \& C3,亲切温柔,准确的语言(对要求的准确表述,以及完成任务后明确的奖励)( X5 |. l0 g  I- P2 Q
4,尽量一次只在家长陪同下陪伴一个孩子,非专业陪护人员的精力和应对技巧十分有限,专注的了解一个孩子,避免不帮忙反添乱的情况
# ?5 N! Z) r" n! y" _8 e1 r5,其实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切记你是去帮助的不是去添乱的,配合完成老师的训练计划,调节家长的情绪。
! V/ c! F  ^+ S$ y) i1 |( l. N有的志愿者只注意和孩子的关系,只有赞扬和玩耍,却不注意完成孩子应有的训练,这不是帮助,要知道许多机构的目的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过度纵容并不能达到目的3 R1 H# v+ L1 d2 k* W
而对于家长这一群24小时有着严重压力的人群,他们难免会有情绪不在状态的时候,我就亲眼见过气极对孩子发脾气的家长,这个时候志愿者的工作就是介入,尽量温言细语的安抚情绪,继续对孩子的训练陪护。
! w# r* E. j/ x( A/ y  @" C4 I# I1 r) w; \6 @
谅解和不添乱,就是做好一个志愿者最基本的条件

* B1 D9 n& w! `# \5 M
# \" x1 b, q. @9 P4 f, j7 E% U" y9 w* X# W3 V" |
作者:滑车神经
8 _- G/ D( s8 X- x& g- k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39109182

1 N# H' \- ?4 }' L7 n3 H0 `; d6 X+ p3 G6 o7 T# W: {7 \

; a- H. Z( N* U: P# A, l; }0 e9 b7 C( z+ A9 E
" b1 Z3 g2 a' I; ?2 ^
以下回答摘自《天使的世界你不懂——英国妈妈这样帮助自闭症儿子长大》一书。
& [8 J- A4 r' N+ k2 ^“我觉得我对孩子还是比较了解的,总是自然而然地和他们处得很融洽。我很喜欢他们的小模样、他们眼中热切的神情,喜欢他们不像大人那样愤世嫉俗,喜欢他们对所看见、所参与的事情都满怀激情。我有三个弟弟,从小我就要照顾小孩子,十几岁的时候还去做了志愿者,帮一些孩子制订假期计划。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领导一个青年俱乐部,试图为霍恩西那些不受管束的孩子们组织有益的休闲活动,后来又照样服务剑桥远郊贫民区一些有类似问题的孩子。我尽我所能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教师资格并开始教书,后来又为一家志愿机构工作,机构专门为幼儿园和育儿保姆提供多元文化玩具图书馆和反种族主义培训。. v2 V6 V$ P' c  Q# @
我非常喜欢儿童读物和优质的儿童电视节目,喜欢儿童艺术和儿童音乐,并就此为关注儿童成长的出版机构写过稿。我一结婚就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对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并不乏了解。你要给他们毫无保留的爱、关怀与肯定,还要让他们过得有乐趣。你要读书给他们听、跟他们讲话,让他们一生下来就在语言的熏陶中成长;你要亲吻他们,拥抱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很漂亮、做的事情很棒、又聪明又善良;你要尽可能让他们所处的环境饶有趣味,让他们的世界充满色彩和触觉体验;如果他们摔倒了,你要马上过去把他们抱起来并亲一亲他们;如果他们郁郁不乐,你要轻声跟他们说话,仔细倾听并安慰他们;你要教会他们说话,让他们可以描述这个世界并独立思考,你要教会他们解决困难的方法。但如果他们是自闭症患者,你对儿童的所有认识都会被彻底颠覆。
$ ^9 N' v3 E6 @你要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忘掉你知道的一切,重新倾听,重新观察,重新学习,重新思考。因为这是另一个世界,或者至少是经历同一个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如果你要求患自闭症的孩子变成正常人,就只会伤害他们,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我就是到老到死,也会对乔尼第一次上学的事深感内疚。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可是我却让我亲爱的儿子,也是三个孩子中最脆弱的一个大失所望。现在我们对残障现象有了更多了解。残障人士为自己争取平等权益的过程让我们了解到,把他们婴儿化,或者把他们的残障描述成某种可怕的灾难,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我们都是人,我们都有权享受社会提供的资源并为之尽一份责任。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并从残疾人身上学到东西,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为了维护乔尼的权利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i$ a: s7 v1 {. @2 D: r7 f这些年来,那些真正喜欢我儿子的人帮助我放弃了惩罚性的教育方式,不再强迫他成为他不可能成为的人,转而去理解他的世界,给他真正需要的东西,让他尽可能过最好的生活。我了解到乔尼很难理解语言传递的信息,过多的语言会让他非常难受;我了解到他需要时间和安静的环境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了解到他接收到的感官刺激总是强烈而独特,他需要被关爱,但是在他不愿意的时候强行接触他的身体,对他来说是很残忍的;我了解到拥抱他、跟他说话不会减轻他的痛苦,相反,保持安静、认真倾听并给他必要的空间才能让他的世界恢复正常。”( f$ u/ w7 ^* b: m7 ~7 }* u

' T( N  V9 v1 K1 D" R8 X
. N0 O" X5 f# a( l  i+ o作者:许七宝
# s" {! H. h3 m, c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23538908/ G6 \1 }0 r# n# V
- k' p$ v0 H" D4 e9 s& ?; k
4 y( K& j1 ^5 M' [- j+ P  _0 d
写一些自己经历的事情吧,学校红十字会暑假去常州天爱儿童关爱中心,自闭症儿童关爱中心。
: T4 u5 N0 Y6 j, ^0 d- i
& `2 A. G; }  F0 U1 R我和唐负责一个3人小班,2个11岁的双胞胎和1个13岁的小胖子。
/ H3 [- h' k9 j没错,唐同学就是他。
; j- a! j' N; U: b0 K# r

7 G- w- X! P, Z+ ~- h* k: ?最开始很不适应,因为两个双胞胎会随时没有理由的跑出去,然后我们的责任就是找到孩子,追回来,但是找到了你也拉不回来,力气很大的,而且力气大了他就大哭。6 m" t% W/ k* V: y" k& z
这还不是最惨的。
& `6 c+ ?: s, a有时候孩子想撒尿也会直接跑,找到他们时会发现他们尿裤子了。
- @: k# Q% a0 m5 j/ V后来发现,他们想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告诉你,他们也不听你说话。  z1 z: b3 V9 [3 k2 r) U
你想和他们交流,很难,因为他们不说话。
( f" V# ~# g/ U7 ~2 W你想说话,也必须俯着身子。
  h) o8 W* _+ t" K: y

/ ^6 a$ k# K: _" A% B% W# r  Z0 \5 N' m& y
其实副校长从来都是跪着和他们说话的。
头上扎着花的是副校长。
! z4 [$ _! I3 }5 ^我们做的不好也经常被副校长训斥的,学校还是挺良心的。. O; b1 B& a0 O, J5 `6 N
1 K& H8 k( [9 C9 l( z; {( g
! k1 T4 o% K# L& z0 z( G; j- Y
学校分两个校区,我们是训练自理能力的校区,环境比较好,另一个校区是那些经过训练或者本身自闭症比较轻的,青年。那里会培训一些比如包饺子包包子,做蛋糕,做手工艺品等技能。( D5 A  B- z5 s$ g" T8 W
如果比较幸运的话,他们可能会有一些就业机会。但是只能从事一个人做的工作。& q& |6 S" ~8 \/ m) d
自闭症并不是大家想象的,不爱说话,或是可以治疗的性格缺陷。
4 t- \2 P0 r0 I8 z. ~) ~很多孩子甚至青年是没有自理能力的。
8 L" c" F/ ?, n6 p% s, L
1 z5 p* g+ f* l/ u教育他们确实是一件成本很高,收益很低的事情,每个孩子平均下来基本上需要一名老师。3 d+ v  |% H" ?' r: [! b# R

$ r+ D$ \2 G! f) j没有别人的帮助,他们很难一个人生活下去。& ^9 G  l. o8 {7 W( o) _; b
他们需要的是终生的关爱。' a  ~, T% }" Z& W. q
4 Z* ?  f4 O5 ?0 H
给大家po几张图吧,每天也有苦中作乐。, k+ O7 E, W- Y3 a

( {1 e: T3 E* g8 C, O
: D' {2 t4 h% W
9 a  ~3 Y3 Q8 S1 R* h, j" P0 F
2 X4 _" C+ g8 L, `. z
明天要去的,我明天要去的,的最有镜头感的必须是我。
& E0 \* i& h3 @- i6 r+ Q

# v8 ]  d" K' n# K* |# n* u. i
( L; U, y: T1 f  f1 I- q$ P
这是教室
- Z7 l" x% [/ p+ V4 r% t, C( U
: F6 d# E' x0 Q6 U( i% S8 J
这里也算小贵族学校了吧,一年要四万块。
2 c, U4 i/ F. g0 ]. k: X
9 ~2 |* I0 Z2 M" A) ~" h! c暂时就这么多,希望支持自闭少年或者支持我的,都可以点下面的赞。% s! n- {( `" I8 n
+ T8 u- L/ ^) s7 b* H, ]+ f6 {, ~
捂脸。

1 z! O; K4 [3 r8 t1 V: y4 ~  `/ V: l6 o9 \; z
% O$ Q3 m! }$ q* R$ W
作者:shiter doom: d- ?/ M' [% G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708973/answer/62023425
( y' l- p6 v9 e6 P0 Y- A, C' E$ H. O
4 H# p% r, v. {
/ V: Y& q, n7 H& O$ ?) g8 T

8 j" a  M# P6 c0 a- V3 V  |
3 _* p, _# ~$ g- w, ~" y% ?* w
; V, a3 B6 @5 P! }9 D1 v* b, e
5#
发表于 2016-4-9 20:45 | 只看该作者
暴力治疗自闭儿童,是否正确?; Z8 d5 Z. Q0 [; R; n7 @5 a
今早,人民日报发布微博称「女博士暴力治疗自闭儿童」,评论下有赞扬有批评。
5 S2 o9 }8 X( o5 _% R5 {5 D
5 t3 ~1 Z7 D' N* D2 R女博士“厌恶疗法”治疗自闭症效果显著 10名儿童回归正常
+ o% P: O( y6 V, i# ?3 p

/ f/ u6 b! d' t0 J$ S

( S* {$ _$ S6 I2 E4 Q1 D0 |0 h知友郭訾恩 虽然自称业余,但对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我们俗称自闭症)的了解程度要大大高于那位机构负责人贺小燕女士。基本上可以肯定的说,贺小燕女士所创机构采用的治疗方式是未经国际国内专业机构认可或推荐的请务必谨慎选择采用文中所述的方式对待ASD患儿& R$ p7 r" i5 B4 T4 K
. S& T3 ~( q7 O& d
如上图,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治疗ASD患儿的方法有:应用行为分析法ABA(1987)、结构化教育TEACCH(1995)、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2001)、地板时光(2003)、游戏文化介入PCI、社交情绪调控交互支持、关键行为训练技术PRT、以及早期丹佛干预模式ESDM等。辅助治疗手段可以有感觉统合训练。未有建议过“厌恶疗法”。你们可以看到这则报告是来自复旦儿科,报告提到“中医针灸”、“干细胞”等江湖疗法是“未经证实需慎重”;这些当医生的,都习惯措辞谨慎,用了“未经证实需慎重”这种含糊柔和的否定句式,事实上从治疗方式的逻辑荒谬之处就不难判断那些疗法对ASD患儿而言不啻为一场灾难(医生无非缺乏数据来背书这种灾难有多大而已)。. k5 m5 l/ @! Y: N
这种用“厌恶疗法治疗自闭症”的粗暴做法,就是一场灾难。' o  |0 G( m7 M1 g8 D3 d& Y  y

8 g2 ]6 i6 Z, o9 s) e8 L别说对于ASD患儿暴力手段不可取,对于正常孩子,我们也不可能用野蛮的教育方式啊。这是育儿的基本常识。对于ASD患儿而言,他们不会用语言沟通,当被粗暴对待时,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恐惧痛苦罢了。在频繁负面刺激的情况下,他们迫于压力或许会改变一些行为媒体含糊描述为“回归到正常”,但根本语焉不详,没有说明是孩子暂时克服刻板行为,还是完全消除了沟通障碍成了正常孩子$ ?5 F/ \  H! _; N  {5 q
以上下文内容及我的实际经验,媒体和机构所称“回复正常”应只的是“暂时消除个别刻板行为”,这种“成绩”,说难听点,就是一些粉饰太平的掩盖工程,要知道,ASD患儿最核心的问题是沟通障碍,不是刻板行为!大多数时候,孩子们的刻板行为根本无关大局:例如,爱转圈,你转圈好了,多转几个圈天花板又不会掉下来;又比如,我的儿子厌恶动物毛皮制品,那么,穿棉织品好了,这比穿羊绒衫省钱多了,有什么不好?除了自残类的刻板行为以外,大多数刻板行为其实无害的,家长为了纠正孩子这点毛病,把孩子送到机构用厌恶疗法弄得哇哇哭,到底值不值?就像喜禾爸爸评价的那样,即使在压力下孩子消除了个别刻板行为,将来他们会出现更多甚至更严重的问题。我倒很好奇,这些接受“厌恶疗法”的孩子们在语言方面的进步如何(注:ASD患儿最广泛的障碍是语言障碍)?重庆当地的朋友,不妨去打听打听。这些孩子有了在机构的负向情绪体验,搞不好一辈子都不能说话了。& @4 K( l  D7 F  V' |. [. }+ V  A
大家不要听媒体怎么吹,而要看真实的医院诊断报告(ASD是有评分标准的),媒体要是严谨,应该拿到孩子们在机构治疗前后的检查报告(最好有对照组),来看看这些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进步。* i+ ]$ R* Z8 L" d- F$ g& s% S0 M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家长要求机构帮助孩子消除刻板行为,机构也不能如此暴力蛮干啊。正确的做法是,你用游戏或者食物去吸引他,让他开心兴奋,带他一点点进入他原本排斥的场境。我的儿子害怕影院/KTV的环境,我同学是用一块小西瓜逗他进去玩的,后来这货在KTV适应了,满场跑来跑去撒欢,那也是“脱敏疗法”,但是用着快乐的体验让孩子脱敏的。
% i) W& y# o, D+ B7 P, V如上图,那张图我看一眼眼泪就下来了。ASD患儿拒绝吃某种食物,不是在撒娇啊,有可能是他对某种食物过敏(ASD患儿的神经系统是不同于正常人的),那些食物可能会让他们感觉痛苦,他们没有语言,没有沟通能力,他们的痛苦无法表达出来,这样已经够悲惨的了,机构的老师竟然用暴力的手段强迫孩子去反复承受这种痛苦……就因为这孩子是一个ASD患儿,连未成年保护法也保护不了他……
" U( A8 h& y& G( t" C& ?! U总结评价:
+ c8 F1 o+ q" K1 j
  • 贺小燕机构的脱敏疗法不是国内外正规医疗机构推荐的;; q  E' H% t" s* G
  • 机构的工作重心不对,没有着力解决ASD患儿的沟通障碍,而去纠正刻板行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根本属于粉饰太平的掩盖工程,看起来漂亮,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巨大伤害;- x1 i+ r0 G# I
  • 行为疗法可以帮助ASD患儿消除一些刻板行为,但需谨慎采取暴力的、充满负向体验的“厌恶疗法”。( h* s  H' t0 c# T0 v4 g
    * J; l1 G. Q! v/ p
. @$ r- N- M% j, \; J
然后说一说这个机构的问题。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先进的ASD治疗机构,现有的机构,大多是患儿家长或者教育从业者自办的民间机构。所以,他们在治疗过程中会犯各种不专业的错误,这不是什么特别值得惊讶的事情
  G% [4 D* v4 F6 W. Y# p. }& l
2003年7月,贺小燕毕业于重医临床儿科系,2012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3年6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
如上段描述,贺小燕女士没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相关学历。拿到心理咨询师的执照仅1年半。博士学位无关ASD,而是教育管理。再看她官网对自己办机构缘起的描述:她是因为曾经救助流浪狗,教会小狗大小便了,就产生了教好自闭症孩子的自信——% p) Y* O# N4 @% a4 S7 T) ~
“狗狗都会教得好,人怎会教不好呢?”贺小燕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帮助那些患儿,真切地为他们做点什么。贺小燕免费为一个朋友的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明明做训练,几个月下来,明明已从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孩子变成一个会数数会写字,会与人沟通的儿童了。这一案例给了贺小燕足够的信心。2004年4月贺小燕正式从医院辞职,同年5月,贺小燕的在家里办起了智残和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班。《贺小燕:把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节选。(注:明明的案例涉嫌夸大,或者误诊,ASD治疗案例中没有如此神速的)
“狗狗都会教得好,人怎会教不好呢”这真是江湖艺人式的“人有多大胆”啊。我不知道该夸贺小燕勇气可嘉,还是直接批评她蛮干害人?$ y4 |" L8 v, k( P* w' W- g
从贺小燕的治疗策略看,她应该是仅仅了解一些ASD患儿的临床表征,连ASD的成因都不清楚,否则,不至于采用逻辑背离的治疗手法(ASD的根本在于沟通,可你还让ASD患儿体验恶劣的社交感受,那么将来孩子们只可能更厌恶社交性沟通)。她有点像一个中世纪的医生,看见病人哪里长疮灌脓了,就上去挖一刀,她不知道病人体内有细菌感染,创口越多,感染发炎会更严重的。' V; ?, u7 x7 n& t5 k" i
我查到了贺小燕的电话,但大概因为处于风口浪尖,她的电话打不通。如果能打通,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她知道布鲁诺·贝特尔海姆http://en.wikipedia.org/wiki/Bruno_Bettelheim吗?这位先生,是上世纪孤独症领域的学术权威,其治疗手段也真的帮到了许多ASD患儿,但他有一个错误的“冰箱父母”理论,他认为ASD的成因是因为患儿父母的冷漠。他作为医学权威发布的错误看法,导致许多孤独症患儿的母亲绝望自杀(这种结果,是布鲁诺·贝特尔海姆万万没想到的吧)。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布鲁诺·贝特尔海姆患上忧郁症,于1990年,以84岁高龄选择用塑料袋套在头上窒息而死。而在当时,国际主流医学机构已经公认孤独症与父母的教养无关。(注:但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ASD患儿的障碍程度)9 `& {/ I. o( ~  G! g2 l
我想说的是,布鲁诺·贝特尔海姆作为一个领域内的专家、甚至是临床贡献颇丰的专家(注:另一种说法是,他涉嫌对自己的治疗案例夸大造假),他犯下的错,都让他无法承受后果之重,那么贺小燕女士您呢,您在对ASD患儿开展“厌恶疗法”的时候,有没有审慎的考虑过可能的后果?如果您真的爱护孤独症患儿,我可以帮您联系正规的ASD科研团队——他们会帮助您接收正规的培训课程,帮助您的机构提升专业度,您的学生甚至可以成为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的研究对象。如果大家都有相同的爱心,我相信一起合力,没有什么纠正不了的错误。
0 Y: k/ D! k" `2 T$ Y
我仔细阅读了《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疗自闭儿童 10人回归正常》报道全文,我觉得重庆商报存在片面描述事实、采用耸人听闻的标题误导读者的恶意。如果说贺小燕是好初衷、坏行为,那么重庆商报的炒作真是恶意满满的下作行为为了博眼球、炒转载率不惜用“以暴制暴治疗自闭儿童 10人回归正常”这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来歪曲新闻事实,在这些媒体的眼里,哪里有一丁点对ASD患儿的关爱怜悯?作为媒体人,“不颠倒是非、不恶意伤人、不见利忘义”的基本准则在哪里?% K) X( N# R5 F9 i- e) G6 y
现在重庆商报的文章被新华网、人民日报官微转载,大大增加被误导的受众面。谁来关心一下,数十万ASD患儿家庭会受到怎样的误导?
# O) N$ B# Z( b9 @% Z' P7 O$ M- l
" K8 f1 ]5 k0 k! h  l以上,我宁愿善意的认为,贺小燕是初衷是好的、不是为了骗钱,她们机构和重庆商报是没有利益关系的。但是仍然不能不警惕最坏的一种可能:某些不良机构为了利益关系,和媒体勾结,一个负责经营,一个负责炒作,最后形成“陶宏开模式”的利益共同体(例如号称“干细胞移植治愈自闭症”的,绝逼骗纸啊)。据保守估计,我国有40-50万ASD患儿,大多还分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注:中国ASD的全国流调数据预计2014年底才能出来,目前数字来源于一线城市医院医生依据临床数据做出的估算),所以,一旦这种骗局形成规模,那么无数ASD患儿在被疾病折磨的基础上,还要被机构折磨一次……无数ASD家庭,在承受难以想象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之后,还可能要承受人财两空的悲惨后果……就像《美人鱼》里刘轩说的那样,钱,好东西,可以爱钱,但终究要有底线。能不能挑些不差钱未遭灾的对象来骗?
" N6 H3 m& j; N* a

+ L6 r0 F0 @. Z. w  c  K) ^0 a- V
) W' O4 v8 a# B, G) [5 G
2 v  M1 |2 `( J/ J9 H/ D1 f2 W8 `. U( o5 z
————————分割线,谈我和我们家的ASD小孩————————
# K8 l! i; z$ d+ Y# ^我们家的孩子是今年初被确诊为ASD的。中间的过程很难描述。总之,我很意外,孩子非常帅而且非常可爱,是走在公园经常被人拿着长枪短炮追拍的那种帅法——由此,我得到了关于ASD的第一个课:非常帅的孩子也是可以得自闭症的。, _, k9 u( G$ G: K% ^  h% B- _
然后花了比较长一段时间消化这件事情。很好的书帮到我。不过我和我先生的血压都高上去再没下来过-_-||| ! ?8 \" y- L% ]! a: r$ K& ]
一位师傅建议我写一些相关的东西。我很顾虑。我倒有勇气让我个人接受公众的审视,但孩子是未成年,需要保护隐私(等他长大成人18岁之后,如果同意公布自己的照片,那么是可以公布的)。我很谨慎考虑“发出声音”和“保护隐私”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始终憋着没写。直到看见今天重庆日报这篇《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疗自闭儿童 10人回归正常》。我气得发抖,不断告诉自己冷静、冷静……想了很多,我知道有责任做一些事情,发出正确的声音让更多人听见。% D* N/ _6 J1 d8 U/ _
在这1-2年里,我做过很多尝试。例如想做专栏,但困于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短期内不太可能推进。也尝试和母婴企业合作,失败告终。后来策划了一个关于自闭症孩子的创投项目在创业路演中展示,获得了多个风投兴趣,目前有其他同事在牵头推进(我自己受制于生活压力,不可能全心全力来做这件事情)。我只是把握机会,随时推进一点点,所做的事情实在有限,唯心而已。6 b$ u' e+ X( N4 u5 s3 ^3 n+ J3 N; D1 Q

" e0 G8 q. p( L/ k. D  J
这是我儿子的背影照片:他坐着火车奔向远方,不知道在看什么,双手好像正在抚摸地平线……/ V9 x' o9 B/ C# W% h) X5 J( ~+ c2 m
' a1 O5 L- s0 w3 s$ b; P
5 H9 y  z" `) f4 D
作者:徐慧琳* I/ S3 `4 s; [0 R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448122/answer/27858578

9 q* `. T" c" f6 f5 i3 B8 O
0 ~* c) p! f1 o) B+ _7 j- N

: L+ D: U! W$ e4 S" t: S. ^, \0 ]0 L' Q: I- [

/ G9 D9 V" b9 J$ K+ q作为一名资深的自闭症特教老师,我有必要来答这个。
0 ~  @) H2 G. L0 h$ \9 W3 P8 `9 y3 J9 U8 E6 T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厌恶疗法并不能改善问题,只是把问题暂时压制住了。
% r, d7 Y# E% q) H6 l对待自闭儿童的问题,所有不讲原理,不谈个体差异,只说方法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c8 n" [) Y4 l" s% q4 I

5 S; _# W7 W+ q, Z5 C基本常识普及(此段内容我会不间断更新,都是我的原创,语言组织的一般,搞不好还有点错别字,大伙将就着看。好多东西我还没有想到):) q- E! Y6 ~. W
1。自闭症是先天形成,与遗传有关,和后期的家庭教育没有关系,所谓“冰箱父母造就自闭症”的说法是源自美国60-70年代的研究结果而且已经证明是错误的理论。之类的已经证明的错误理论还有一些比如汞含量超标以及衍生的排毒疗法,国内依旧在大行其道。
7 A3 M5 J! B, i+ s8 B6 `0 _/ h5 S' T" ^
2。自闭症是无法完全治愈的,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发现具体的成因,没有发现问题自然也就谈不上解决。在此基础之上的医疗方案全都是实验。如果有人说可以治愈,那只有两种情况:《1》他不懂,《2》他懂,但是他是打这个幌子骗钱的。
" X" O+ _0 M* {1 l
1 e* A% L; @6 u6 P3 V3。所谓自闭症天才则是源自大部分的电影电视剧,这些东西则有很大的误导性。真正能完全表达的电影我目前推荐的是《海洋天堂》,因为文章所扮演的角色是有人物原型的,文章的表演仅仅就是模仿他的一举一动,从我的角度来看,比较真实。而绝大多数(80%以上)自闭症儿童都存在九大方面的各种落后,而《雨人》或者爱因斯坦这种统称为学者症候群,此种天才千中无一,至少我这一行做了也很久了,一个也没有见到过。! Z  n) i: l$ I) s7 w/ X
' F0 ~. }0 [: d* k9 K
4。AS:艾斯伯格。  所谓的艾斯伯格是自闭症谱系的一种,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高功能自闭症,这部分孩子九大方面与普通孩子区别不大,没有明显的落后,但是却有自闭症的典型症状。艾斯伯格所占自闭症比例大约为10%。 从我接触的所有孩子来看,这个比例基本靠谱。
% N  R7 Z# Y3 O9 q+ H; S# C
" }1 x2 r3 W. C: F' l: S7 A5.语言。国内绝大多数家长发现孩子的问题都是通过语言,“哎呀,我孩子X岁了,怎么还不说话啊”,我遇见的家长至少有50%以上是这个情况。首先申明语言表达仅仅只是九大方面的一面,与是不是自闭症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 n+ w& r( L! A
但是自闭症儿童70%是有语言发育障碍存在的,但是语言发育障碍并不能推定为自闭症。普通儿童一样会有某些方面的落后存在,这是完全正常的情况,我接触最多的就是普通儿童的语言发育落后以及感觉统合失调。不过现在的国内家长也逐渐重视了,这是好的趋势。$ L; C  w: ?2 J" u! ~

, w( _0 J$ |8 f9 h$ ~; O6:干预时间,一般来说2岁以内就可以发现一些问题。2-3岁是最好的干预时间,3-5次之。
& r8 f- Y' I' M* ]超过5-7岁的话干预效果就非常差了。错过就真的错过的。教过很多大龄孩子,真的蛮可惜的。如果孩子程度不算太差(中等偏上或者艾斯伯格)得到正确干预的话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样上学生活社交的。如果能力差也可以培养很好的自理能力以及行为规则,所以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分重要,重要,要。。。。。
# z6 G: l) B3 h6 ?, ]5 r所以别再说什么等等会好一类的话,或者爷爷奶奶说什么谁家孩子原来怎么样现在不是都好了一类的的话,要搞清楚的是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与其他的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不能以别人的状况生搬硬套。7 n6 `1 p* s- J; }
/ S0 Q% T7 F# r: L) z
这个博士完全把孩子当动物来治了。所有刻板行为都源于外界的感觉刺激不足,博士所采用的厌恶疗法只是用了不合理的方式去治标。她只看到了问题,却不能看见本质,比如各种刻板行为问题原因不同,有无害的 有害的 感觉刺激匮乏的 规则感错误的,原因很多,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不能一刀切,只能量身定做。处理刻板行为的方式是很多的,比如大型机构等里有相关的培训可以学习一些温和而无害的处理方式。
9 \* d, L% l; T2 w% z; u我可以直接的说这个博士毫无专业知识和素养,甚至没有人性,因为她把孩子当动物来看,她把自己也定位为驯兽员。

8 b) E( x: \! ]  v
# I# |! I, d' T6 I5 Q( c8 L5 |: v, g* V  j, R
作者:李老西
- @9 D# F) `# r7 f5 X* q8 O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448122/answer/28646185
" d' x4 ^4 P4 I/ M# }# m
7 E) b+ j% z: o- ]& Y5 a& Z. Q5 b  O- m
怎么会邀请我?国人对自闭症的了解太少了。从知乎上寥寥的几个问题以及不专业的解答就可以看出来了。我也是纯业余,所以以下回答绝对不能代表科学,只能代表个人主观看法。
  }; ]; w8 U1 o9 R3 {
$ i  U- v9 ]6 h       从这篇报道来看,标题写到10余人回归正常,看上去似乎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实是自闭症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确诊办法,只能靠行为量表和有经验的医师通过长期观察来诊断,应该说误诊率是很高的。还记得自闭症康复先行者田惠萍女士在某电视节目上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自闭症是一种先天精神缺陷,所谓的治愈都是误诊。这句话听来似乎很残忍,也不太能令人接受,但是也许这就是事实。反观报道中称该机构收治了960余名孩子,假设三分之一是自闭症孩子,在三百多名孩子中十多人治愈的概率似乎比误诊的概率要低的多了。
8 }& R& G/ Q% Z8 T       自闭症是精神疾病,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大约在2到4岁通过行为被家长发现,而不是很多报道说的发病。其通常表现的是异常的行为,刻板的行为,非社会性的社交表现,情感理解的先天缺失。目前流行的有大概两类矫正办法:一类是从行为入手,以纠正行为为主,使得自闭儿的表现能够合乎社会规范。还有一类从社交入手,激发他们社交动机、提升他们社交技巧。但是应该说即便是很有经验水平极高的专家,也难以讲一个典型的自闭症患者拉进我们正常人类的群体中。所以很多人称他们为外星人,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也许是脑部结构的问题,导致他们的思维和我们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 }" A+ \  |0 x5 W       文中显然采用的是行为纠正的办法,而且主要采取的是惩罚的方式。当然这里的惩罚只是一个行为矫正术语,是指某一行为发生的后果,导致这个行为未来发生频次的减少。比如:我走路看手机撞了树,脑袋起了个大包,在未来我很有可能走路不会看手机了。以尽量少一些伦理道德的色彩来看,惩罚当然是一种矫正手段,通常是具有消极色彩。必要时当然可以用,但是行为矫正还是较少使用或者说不是方法的主流。* x2 g9 S! I# \% {
      惩罚的正向后果,可能导致不当行为的消失。
" e2 Y( @& F/ o4 X* H7 S      惩罚的负向后果就多了:1,未必导致正向行为的建立。2,有可能产生情绪负作用。
6 ^, z8 T; ], U% q: Y3,有可能被被惩罚者观察或模仿。(很多爱暴力的孩子家庭环境都比较暴力)。4,由于惩罚在短期内效果显著,有可能对使用惩罚方法的人产生负性强化作用,从而更有可能导致惩罚的错误使用或过度使用。(以我看文中的女博士就是一个案例)  X8 x, C$ k) Z. b# B8 e$ I: D
      另外,虽然一个孩子的不当行为消失了,但是他产生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什么,他要的结果是什么?怎么引导他形成更正确的行为才是我们更应该关心的。另外,对孩子的心理上有没有负面影响,是否使得一个不恰当行为消失后,孩童找到一个新的不恰当行为替代等等。
/ R9 I9 n5 X' ?9 N4 ?      结论,惩罚是一种办法。家长和老师需要评估后果,谨慎使用。报道中显然是有点夸大了效果。如果真那么有效果,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议考虑颁发给这位博士。
1 l% Z8 Q0 O& `6 y

( D4 u3 _( m/ q6 b, v' u1 D7 R" u
/ G4 D! j( F  Q/ c" b$ V$ J作者:郭訾恩& e1 R# @" Y. \* {: g/ |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448122/answer/278303232 a. c4 }, o9 c# n7 f+ K& f5 ^$ l" a
- B$ R7 R* X7 m+ M) u

- s6 e# z& s5 V3 Y4 q* `5 G( w* j
对这件事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这篇文章http://news.zj.com/detail/1530046.shtml。, E% V7 Z# V3 B& i
4 B" y# G! }" y$ N
对孤独症的介绍,我非常同意 @徐慧琳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介绍。我本人没有做过专门的整理和研究,但知道孤独症不是父母教养的问题,更多被认为是先天的。正如 @徐慧琳 老师所说,孤独症的本质也不是刻板行为,而是社交障碍。孩子没法理解在什么样的社会场合中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就可能表现出在我们看来怪异的行为,比如在教室里忽然站起来大声说话,或者像这个案例中的咬人行为。另外,孤独症儿童很难理解他人的情感,缺乏共情能力,因此也很难对他人的情感做反应。
7 D/ {9 e6 z% b6 y5 W3 _0 F" O! I$ {; C
在这个女博士做的治疗中,会不会有媒体夸大的部分,我并不清楚。这里想介绍一下女博士所用的“厌恶疗法”。0 y" G$ l; }/ W" U' r+ y

- [" T: D7 Y7 Z9 p% d; ^' }+ _0 ^. y) x“厌恶疗法”作为行为主义的一种疗法曾经在行为主义流行的50-60年代盛行一时。但随后又逐渐地消失,却在今天的中国,经常被那些被一些专家重新“发现”,用来治疗心理的疑难杂症。除了这个女博士,还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使用电击疗法来治疗网瘾的“杨教授”,已经在“网瘾战争”总被网友黑得不成样子了。但前段时间,仍有网瘾学校出人命的新闻出现,说明“厌恶疗法”在中国仍然流毒甚广。
% E+ C* Q3 k9 V6 u: J& w0 q
6 c0 d$ ]- C" c) ~! @行为主义疗法的核心,就是当来访者表现出治疗者想要的行为,给你强化,但是来访者表现治疗者不想要的行为,那就给你厌恶刺激。贺博士说,“狗狗都会教得好,人怎会教不好呢?” 这是非常典型的行为主义的想法。作为行为疗法之一的“厌恶疗法”会盛极一时,首先是因为它“有效”。行为主义很早就发现,厌恶刺激是塑造人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2 ^: O+ ~4 d& M: Q; e  e' M
  \: d. F3 W2 J( N4 B7 O+ v在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中,就有关于厌恶疗法的情节。电影中,主角犯了强奸罪。监狱就用“厌恶疗法”来对主角进行改造。他们把犯人的眼睛撑开,让他不停地看色情电影,一边喂他吃恶心呕吐的药。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说强奸犯已经被治好了。监狱长来验收成果。一声令下,病人被带上舞台,衣冠楚楚的,彬彬有礼地跟大家打招呼,看起来没什么异样。再一声令下,一个裸体美女被带上舞台。所有男人的目光都盯向了这位美女,只有曾经曾经的性侵病人,躺在地上痛哭的满地打滚。, d; l6 `( r4 G: p. G
“厌恶疗法”矫正了强奸犯的性行为,从某种意义上,他被精神阉割了。, A2 [, E% v" t! t& N3 h
* a9 y  I/ Q: b8 ~
监狱长觉得“厌恶疗法”真的起作用了。作为参与这项改造项目的回报,这个强奸犯被释放了。但厌恶疗法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这个强奸犯开始没来由地焦虑,经常半夜惊醒。最关键的,虽然 这个改造项目中,监狱长想让主角对“性”产生厌恶,但主角开始对色情电影中相关的音乐也产生强烈的反应,一听到这种音乐就会痛苦得满地打滚。# M# R) a3 w; Z& Q) i

% c% i. N* b4 o$ ~( s; Q7 I就像这个电影所反映的,“厌恶疗法”的流行是因为它对行为塑造是有效,但是它后来逐渐销声匿迹,是因为它的副作用实在太大。最大的副作用,是会让人产生弥漫性的焦虑和抑郁,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怀疑和敌意。被矫正的对象会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有错的,从而产生严重的内疚、自责、自我价值低下。这些情绪问题本身甚至比“问题行为”更严重。所以才会有网瘾少年因为接受厌恶疗法而自杀的事发生。7 d$ P8 A* @' z) \3 v2 s2 p
7 a2 k$ ~2 i- S' {8 G/ P' q
我不知道女博士对自闭症儿童的具体的行为矫正是怎么实施的。我试着从她列举的几个例子来分析。比如这个:      “症状:咬人
  治疗:反咬他: E% o4 N; u- N* x- P5 \" C5 ^
  档案:晓晓,女,4岁,成都人,不会说话,2013年3月入园。+ |" s3 y$ b" x7 [+ U. e8 P
  症状:喜欢咬自己的双手臂和膝盖,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已经结痂。当母亲抱着她时,她趁其不备将母亲肩膀咬出牙齿印,有时也咬老师和其他孩子。* _) ?, ?# b7 B8 ^* Y0 y8 b# _
  施教:刚开始,老师通过打手心教育,但未有效果。后来看到她要咬人时,便带到操场上转移注意力,半个月后此方法也一直无效。贺小燕便将她带到荣昌校区,让一些大娃娃坐在她旁边,故意“欺负”她,惹她生气。当她咬自己或别人时,让被咬者“反咬”她,有时贺小燕还会亲自咬。但贺小燕一直观察表情,掌握分寸,只咬痛不咬伤。同时告诉她说,咬自己和咬别人,都是很痛的。) `/ y# l+ N; ^" i: C# @, q! p
  效果:连续半年后,情况基本好转。”( |& e. y" ~, i% O. w

- H9 [2 g; |: R  H3 K
这个案例有效是有可能的,起治疗作用的核心不在“厌恶疗法”,而是在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断告诉自闭症儿童,咬人是非常疼的,能让他理解被咬的人的感受。
% k, ]8 d& E: o$ x; _
7 J: h( ~6 B% a1 A
      其它的几个案例,恐高、撞墙、玩水等,都是典型的“厌恶疗法”。倒不是说这些厌恶疗法完全无法起作用。如果要起作用,有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 h* g8 H: q4 X4 q% t& g      (1)怎么让儿童理解感受到爱,既让儿童觉得妈妈和咨询师真的是为了你好?如果没有办法让儿童感受到这一部分,厌恶治疗直接就变成了心理创伤,儿童会把它理解为虐待(行为上跟虐待也没啥差别了),这对儿童的心理损害非常巨大。, C, _- U% i& W+ c, k" o
      (2)怎么给厌恶疗法树立一个界限,既万一儿童不愿意,或者治疗失败了,能及时补救?厌恶疗法是非常痛苦的。成人的厌恶疗法,什么时候该停止,通常都由接受治疗的成人自己控制,这种控制感对病人是非常重要。但是从这几个案例中,接受治疗的儿童完全是被迫的,只是由监护人来决定是否采用这,儿童都无法决定。& k# t* c( x' m4 s0 ~& }
      (3)怎么预防厌恶疗法的副作用?3 B$ _$ z; s* ]# K
) P  x2 H1 f* J2 w# o( N) ]  K
这些问题都非常难,而这位女博士的报道中,对这些问题都语焉不详,很容易让人担心,他们是否真的只把“矫正行为”当成了治疗目标,而对儿童潜在的心理伤害视而不见。如果这样的话,那真是这些孩子的悲剧了。
& A8 C7 y- g1 l+ h' _
+ P7 v6 Z4 W( B% i
      话又说回来,家里有一个自闭症儿童,这些家长的焦虑情绪可想而知。病急乱投医是能够理解的。而这位贺博士也可能真的是出于好心,而非牟利的目的。但是再良好的愿望也不能代替科学规律,毕竟厌恶疗法已经被证明副作用巨大,没有人有权力拿孩子去当试验品。; \" B+ x+ J9 m" }6 T

( v1 D# S7 p, \1 C' h
/ F" H# V9 V: P/ E( Y' W" _
5 p; ~( ?! v0 S/ N' x  h
7 l* z2 j" N0 A7 x! B

5 m1 J) ]  ]' B$ u
- {! u. ~0 u5 U! L( W( w+ \! Z8 P' T8 H
' A7 Q0 Y$ r' R  K- N# d
7 R8 f" H' a/ H3 W9 R
答主是精神科在读博士,对于暴力治疗的评价只有俩字:“呵呵”,对于女博士的评价:“狗屁”。孤独症谱系障碍目前病因未明(有神经发育障碍、脑影像异常、遗传学关联的发现),治疗方式匮乏(关于治疗方式, @徐慧琳 的 PPT 里已经讲的很清楚了),确实给孩… 显示全部 5 G1 H* W* \' Z
答主是精神科在读博士,对于暴力治疗的评价只有俩字:“呵呵”,对于女博士的评价:“狗屁”。) Y" K& b# D% @# w3 N% g

9 o$ d# |% S- k% O" a7 |孤独症谱系障碍目前病因未明(有神经发育障碍、脑影像异常、遗传学关联的发现),治疗方式匮乏(关于治疗方式, @徐慧琳 的 PPT 里已经讲的很清楚了),确实给孩子、家长、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4 B' i2 Z# U. E3 G  d6 d
' ?/ g( G3 |) E
暴力治疗非但没有给患者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会恶化他们的社交体验,而所谓的效果,很可能是人类出于本能的反应。" t3 [; A7 ]+ p0 \

* ]( R3 K9 z* \) K9 X+ ]) Y' Q第一次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愤怒!在这里贴一篇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郭延庆老师关于自闭症科普的博客,郭老师是应用行为分析的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

$ o, H/ B( A: I+ A/ V
+ S  i5 x8 y! W* K
8 E& Z( K1 X7 U1 q1 M1 i  x: U+ C$ s! A( r
) j( s0 d7 Z9 m5 u6 r) s, J% ]5 V

& s; L/ J+ o' f

. R) }8 X. j3 ]4 R+ l( Y  l1 _5 H8 j7 d. O  K% U( h

2 i" ^6 x, ?1 T; c- e' X: E+ g/ C& Q* Q& ?7 e  n% K" ]9 u/ w6 s
6#
发表于 2016-4-9 20:49 | 只看该作者
自闭症孩子在普通九年义务制学校学习,作为老师可以做些什么?本人目前在一所非重点中学做数学老师,执业十年,目前带九月入学的新初一学生。
* c, H0 A# f" C& o今年班里有位特殊的同学(暂称为M同学),是一名自闭症患者(有医学证明)。在其家人的坚持下以借读生身份进入我校学习。( e+ b. @% ^0 V& k! j9 N
以上是背景,M同学的具体情况如下:
: _+ A& ^9 _% }7 e$ q" @# D首先,这位同学在课堂学习上有较大的障碍。一方面表现为精神无法集中,不能理解课堂内容;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有无预兆的喊叫(无意义词语)、突然站起来走到讲台等行为。这也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我教学的连续性。
& ?# r' ~* [0 s' S其次,是这位同学的母亲。M同学的母亲(暂称为M女士),从小学起每天与M同学一起上下学。上课时M女士就通过教室后门的小窗观察--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暂称为"观察"吧, 如果M同学在课堂上大喊大叫,母亲会进教室帮助安抚(也会对我的课堂有一些影响) ;下课时进入教室与M同学交流,提醒上厕所、喝水等等;午间与孩子一起吃饭,到操场散步……) k: n" g. |1 G* \7 G
让人欣慰的是,同班的同学都很愿意接纳他们,而且表达了很大的善意,因此没有出现校园欺凌的现象。: a5 B! o5 s5 S, ^0 w% C
我不是班主任,与M女士只有两次简短的交流,最大的感受是:这位母亲从未放弃希望。她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过来”,因此不愿意将孩子送进特殊学校。
( ^: u" s0 J: P( |+ j- b3 ?请问各位前辈、老师,从我的角度来说,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 o& G6 S+ [, M9 T& D. B0 u  m& @( q
任何指点,不胜感激.
1 l7 d$ a7 J- p$ s( x

6 j2 H# X$ q  S4 u& R* B
/ L$ f6 v5 n9 G# l- A6 o
) d, b! U; ?7 H
" }- r9 ]/ c* t

( f9 t. z; ~- [

' a) J, P& }( h1 e: B曾经有一个患有自闭的同学。一个很漂亮的小男孩。
8 o! C8 Q; G' ]! o( J他的父母希望他在正常的环境中能够与人交往,也不期望他能学会多少知识了。" [; f) [* b; _" a9 R  T& o
我不知道他的症状是怎样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很严重。他会跳着走路,一边拍手一边笑着对你说些意义不明的话。有时候上课会看到窗外的鸽子,在课堂上站起来拍手,说自己也是一只小白鸽。) b% D- m0 J& J: N/ ^; ~
开始的几学期,班主任和同学都是以一种怜悯的方式与他交流,他也还是那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2 V+ U7 B7 q9 l
后来换了一个老教师,姓李,很有阅历。她在与这位同学及其家长聊了几次后,在第二周就拿出了一摞自己制作的小卡片送给他。小卡片很精致,上面有一些简单的词汇和数字,比如 李老师 爱 父母 同学 小花儿……还有123456789+-符号。他很喜欢这份礼物,一直冲李老师笑。从此以后,每节自习和午休,李老师都会将他叫到办公室,用小卡片拼出一些简单的句子和计算教给他。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同学在李老师的感染下,也渐渐的从日常中教给他一些简单的常识。
/ e6 t+ E) a4 x  Q有一次美术课,老师要求大家画想象中的世界。他画的非常好,我至今还能想起那童话般的世界,有大只的螃蟹,白色的飞禽,严谨的城堡,还有李老师。那副画被李老师看到后张贴到了教室后面的优秀作业栏里,他高兴了好久。' J! |# o# j' j) u5 S% _, P
就一直这样,毕业考试的时候,他能默写语文的所有古诗,数学最基本的计算题。然后,在毕业考试的语文作文中,他先是默写上了自己会的古诗,又写上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
6 g- z  w! ^# q3 A1 O4 K, d8 _我爱学校,我爱同学,我爱爸爸妈妈,我爱李老师。
1 r( [1 g* o$ x6 ]- h: r毕业后我在街上偶然遇到过他一次,他依旧傻笑着,跳着走路,却是出去给家里买馒头。他走后,我看到了跟在他后面不远处的他的母亲。
% F) U" d/ L: A  y后来回母校看望李老师,李老师与我谈起他,说道‘我教了这么多年语文,都快退休了的老太太了,看到琪琪那几句话,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
4 ~2 R: N: \$ c3 N. K# [: i) }/ [

9 J5 X9 q( }8 W3 L$ F
6 U7 P7 D/ z1 I& ^作者:匿名用户
3 p3 m2 `/ l) z! w0 s) c/ r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242944
2 x2 ]* I- W" e- `4 W  S" H  U4 t7 K
. ^" ]6 _9 K8 I2 P' B! @* x2 [' j
我是特教老师,首先类似情况我见过比较多了。甚至本人曾教过的一些孩子目前就是这样。
" ^3 v2 J) ~* F1 H! A, ?. C  a! l; _$ G5 }
这个孩子继续在普通九年义务制学校学习不会有任何改善,这个学习环境对孩子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这些课题已经远远超过了他所能接受的程度,也绝对不可能像他母亲M女士所期盼的那样“突然明白过来”。
  M1 ^0 C7 a! }; V, k# [4 @/ X1 P: ~- k( ]# N2 K
孩子每天都在学校承受自己不适应的大环境。
$ c8 f0 u8 A1 f4 T4 R7 W与所有方面都自己强一大截的同学相处。
7 ]' l4 t6 W2 m" r, [* b/ ~以及完全无法理解的教学内容。7 R  N3 J$ w. {" U
) ~+ N3 b: h5 F3 t: o' C7 \& `9 }& O
而法律规定学校无法拒绝学区这个孩子,家长也利用了这个设定。这个孩子之所以还在这里,只是因为家长的“情感无法接受”,孩子所承受的一切只是用来换取M女士的心理安慰。这个问题里可怜的是孩子而不是家长。孩子一天天的忍受,家长也一天天的继续骗自己。不知道她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孩子的感受,以及坚持下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d) |. u9 L) N; F0 m
! ]. t4 M* S* _" D! c: z
你能做的就是一件事,劝这个孩子去特殊学校。他呆下去除了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之外还打扰了其他的孩子,为何别人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包容他,就因为他特殊,还是家长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特殊。你这样做不对,继续下去他也永远都不可能有社交,别人和他都应该有处事同样的标准。7 b0 ?1 F, X% i' y% j' i' A

4 A/ V9 |! A4 H" j# P# L我完全反对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www.zhihu.com/people/2faab445cbd3a9ab1e69a7a077d44ed3 的答案,什么叫不要打压家长的希望。 家长一次次的骗自己,难道还要帮她继续骗下去?给别人一个永远都无法实现的希望才是真真的伤害。
6 h2 q% N7 Z$ L# L- c: K2 ]' Y5 S( f% t
这个孩子只有去特殊学校,才会感受到自己和周围差距不那么大,才会真正的有融入的感觉,才有可能获得那么一丝丝的尊重和自信,而自信源于实力差距。因为...他更适合哪里。尤其是他这样的孩子,“适合”比“好”要重要得多,而获得的代价仅仅就是牺牲家长的“面子”而已。! \3 ~5 k8 Q  J; ~! A
* X. X" i( P2 m6 [+ t9 y- d
是时候给M女士一巴掌让她醒过来了,告诉她,让她放自己和孩子一马。* c2 u, o: N3 R: i9 M
- I% k8 w' y7 W% ?9 Z* E6 B
+ D4 k; t3 e- r/ O& @6 d% W- ]/ x
————————————————————————————( p2 ?- h5 f- q
PS:我发现有人和我谈融合性教育。/ y' ]! ^. c' V( c0 M" I$ l7 L
所谓融合性教育是5-8岁之间的儿童,从幼儿园中大到小学的融合(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实际上有对孩子有现实意义有帮助的也只是普通儿童与中高功能特殊儿童的融合。8 O: A! \* i% T) H, r% l' E
因为能力规则接近所以可以融合,一旦成功就可以读普通小学而且也可以跟得上进度。
0 l& j! n! u3 P9 v0 ~9 o早期诊断中期干预后期融合才最适合,至少在我接触的融合成功的个案里无一不是这个过程。! z5 J; O5 l  u1 ~+ R9 p1 [
融合性教育当然是好,但是不适合题主描述的孩子。
$ ~+ j! G4 Q3 k( I& U答主的孩子都初一了,最小也13岁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连上课都需要家长坐在窗户外随时要冲进来控制,这样的孩子还融合?意义何在?
% R- M  V% C6 @0 b" J1 V2 t; p! g. U
所有的教育方法和理念都是固定的对应对象,尊重个体差异才是特教的重中之重,而不是用什么“教育方法”去一刀切。
% n+ g4 A- ]* i2 d* f. w2 A3 }, N0 V6 V
作者:李老西4 P' v  B& _/ v3 r# D8 v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0369934 M" s; l) l2 F2 a8 @" S

; y5 B2 v0 H6 S% v3 X2 @

" k5 O& {6 ]8 k% C( d8 y$ U+ Y. @& l) Q' n4 i- c
' r; Q# \+ s) Q" C6 Y0 A, x& W) s7 a
首先,全纳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不知道你的学校会不会给你提供特殊教育专家或培训,如果没有的话要争取这样的帮助,不要孤军奋战!多多和别的老师,孩子的父母交流。也要提前告知你们班上别的小孩,讨论要如何帮助特殊孩子,使别的同学能参与到干涉行为的过程中,减少被他影响的可能性。& H) G& D. Z5 ~! V, r
1 H; }8 A! N: l1 F! M1 U3 d
对这个特别的孩子,老师可以试试以下步骤:% k# G% p9 Z: |) D& y2 e9 V1 z/ F
1. 给出清晰明了的指令。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明确指令对他们来说好过模糊的要求
$ G" w$ c) J' v5 Y) |2. 无论他们是否了解你的指令,很多自闭症儿童不会马上按着做,这时你必须要借用环境,手势,语言,甚至肢体动作来强调你的指令。
( V1 R% E: [$ I( k* v0 q3. 马上给回馈(feedback): 当他们没按着做时,马上给出反馈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反应。
* {4 Z1 g$ S+ I5 k) B" O3 ?$ q4. 强调正确的行为: 当做的对时,一定要用各样方法来知会他这是正确的行为。

- ~# c/ q9 W5 w% `7 A6 W  }
  n8 @4 ^- z2 S! I
平时: 多多观察他的行为,了解刺激源是什么(自闭症症状其中之一是会害怕正常人不怕的东西,eg:光,水,风etc)。如果可以,把这些会刺激到他的东西拿走。每个自闭症小孩都是不一样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能力和不足。在跟他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而不严厉,保持正面心态。) F: w4 f! e9 I- C) N. K

/ Q: r8 B" z9 o! C( N
在课堂内容准备上,要融入一些规范他日常行为和帮助他沟通的课程。同时也要注意课程的实用性(是不是马上可以有机会让他练习?),材料是否普遍(他在家有没有可能接触到?)等等。
+ T2 @6 T. I) v2 b5 Z7 Q$ F6 ?( y! ?" f" K/ Q) g& T
至于孩子的母亲,她目前的做法其实是可以在和老师的互动下帮助这个孩子。在国外也有请特殊教育工作者“尾随”特殊儿童的例子。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好有不好。优点是她可以帮老师分担一些课堂管理上的压力,而且她本人也比较放心(当然这是对于她来说)。缺点是这个孩子因为有母亲在场影响他融入班集体的进度,以至于以后融入社会。如果这位老师有想要帮助小孩和家长的意愿的话,可以建议这位母亲做远距离的观察,并且做一下记录。如果她能把这个干涉的任务交给特殊教育社工或工作者的话就更好(不过肯定是要花钱了)。! I2 y8 s0 t- X% f! [4 A/ E

0 S, X, e: d2 g4 |* }# d, c9 i9 t, @+ m" R7 ]2 f
作者:sharon zhuaaaa( }: t' V% E8 x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19891785
# i+ i0 Q( S2 H3 H+ c
2 s" R, ]6 q1 [( ~$ {. H$ K. `+ W

7 e9 W6 f3 E( U; H/ _; y4 @8 |! P& c
! y8 B5 ^8 X; O; W* a- A
% v0 _9 y$ y8 p/ R. p

  l1 c  L. V: E- Z8 s
: o! m* Z. z) S% P+ c( ~/ c8 e
首先作为一个特教老师,我很欣慰地看到一个这样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特殊孩子们还是在被关注,被关爱。
1 g3 ?( Z/ E9 ]' Y/ ?4 s0 r        先说一下关于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也就是许多人眼中的“融合教育”。本身我并不支持目前的教育政策和制度下的“融合教育”。因为我们以成绩代表一切,分数涉及到教师、班级、甚至年级和学校的“集体荣誉”和个人绩效,而且我们对“人权”的尊重还没有真正达到像发达国际的“全纳教育”的水准,也就是说,包括许多给您回复的“权威”老师们也都没有把这孩子当“人”看。而您为了能够帮助这个孩子,来知乎提问,真的为这个孩子,和这个家庭感到高兴,他们是幸运的。6 A- f: F0 {1 f  G/ F
        我注意到题主这位可敬的老师提到孩子不能理解学习内容,这一点也许说明这孩子并非谱系内的阿斯伯格的孩子,所以其实孩子并不适合随便就读这种形式。但家长执意让孩子随班就混,我们只好在其他方面下功夫。
- }$ p2 V" r- ?* F$ j% Q* k        孤独症儿童(就是大家常说的儿童自闭症)基本无法遵从社会规则,不懂与人交流,但看来班里的孩子和老师您都已经完全了解到这个状况,并且包容了他。不过这些状况对于孤独症孩子是无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反复强调来进行改善,以正向刺激来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要急着纠正错误行为。# u" {# M: B: q$ e
        由于孤独症孩子行为刻板,所以他认定的事情就会反复去做,包括坐固定的位置,桌面摆放物品要固定模式,上学放学一定要走固定的路线等等,所以我们建立孩子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模式一定要有创造性的帮助他建立一套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这些也不保证孩子不会出现您说的问题行为。比如突然起身,比如大喊大叫。6 s/ [1 k1 X8 S0 t  M! B; x
        我提的建设性(个人认为)的建议就是针对这个孩子设立值日生。全班同学轮流值班陪伴,在出现问题行为的时候提前预判,然后进行阻止,并且用良性刺激物(一般来说是夸赞和食物)进行诱导,做出正确行为。等他做出正确的行为后,要再以良性刺激来对他正确行为进行强化!比如表扬或者掌声。具体情况具体操作,比如大声喊叫说些火星文的时候,我们旁边值班同学要马上告诉他:安静。或者:把嘴闭紧。语气要坚定而舒缓。如果他安静下来马上给予口头赞许。要注意:一定要正向说:安静。而不要说:不要吵!方式必须正确。
+ c' {, E' v0 Z        这种方法一共有几点好处:1⃣️是会带动班级的整体团结,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并且可以延伸很多类型的集体活动和学习风潮!看老师您的创造性了。2⃣️是可以帮助这个M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他可能经过一年之内的不断强化会有很明显的课堂上的行为改变。我预计这孩子一学期就可以看到效果。3⃣️减轻了老师们维持秩序和教学被打断的压力,并且给孩子妈妈减轻了压力。4⃣️绝对能够对改善M的社交能力和刻板程度。% B$ J& D4 R7 K/ U3 ], X- @; k& G
        要有几个注意事项:1⃣️是科学的方法,毕竟孩子问题叫做先天疾病,目前无痊愈可能,也没有治疗方法。2⃣️注意尽早和其他家长打好招呼并开展活动,不要等到家长联合起来一定要把这个孩子赶出这个班级的时候,才发现问题严重性。人性的自私一面和爱心慈悲一面都是有的。如果发生类似情况,这个家庭被打击痛苦不言而喻!我相信您是有爱心的教师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3⃣️有什么课程、活动、或是和M相关的改变(比如运动会不需要上课)的时候,最好提前一天和孩子打招呼交代一下,这样M就不会感到不安而乱发脾气了。4⃣️注意发动所有学生去发现M对声音、光线或皮肤触碰的敏感程度,如果发现某一方面过于敏感,比如对声音受不了,就尽量避免过大的声音刺激,减少发脾气的频次。毕竟他根本不会说他对什么过敏而去发脾气,而他的表达方式也就这么单一的几种。5⃣️让孩子妈妈不要停止运动康复训练的一切工作!6⃣️我的微信http://beimeilife.duckdns.org/tel:3282711,有问题随时联系。
/ u9 {/ u+ ~7 ?7 Q% l7 ~        其实个人还是建议不要随班就混的好,找个专门的大龄孤独症儿童的机构进行劳动技能教育其实对于目前的社会状态也许更好!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真心希望能够有一天看到治愈的特效药开发出来!希望我的方法对您有借鉴。我这里的课程实验,连二十六岁到二十八岁的孩子都有效果,相信这孩子在您的照顾下会很好!; S3 [2 J* U. [
        再次感恩这位题主老师!毕竟能够真正用心去做到“有教无类”的教师太少了!能遇到你是孩子的幸运!做好了您堪比仲尼啊!
; r9 k# w& T% z4 d" ?$ Z, r; I% j

& [1 @) v3 ^% m8 Q' [
* c1 ^! E, O6 U0 u5 P6 S作者:揉碎心弦/ @- i: T% [: J' u" p3 \7 h- v$ q" W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76512873
' P2 S/ C$ Y$ w4 D6 s

8 a, c* m7 n$ R: F# ]

- E0 A% b# u& j2 M3 w8 f妹妹的孩子是自闭症,各种早期干预已经花费几十万,现在8岁多,周围的人各种嫌弃和愤怒,没有人对他宽容和善良,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一刻不闲着,搞破坏防不胜防,可我们爱他,用心保护他,他妈用生命爱他的心,和我们对孩子的爱一样一样的,我们都有无限的包容与爱给他,最好的东西想着他,好玩的带着去,在熟人的照顾下上了四年幼儿园,现在在市里跆拳道学校上一年级,正常做作业,上课时,喝水去厕所都告诉老师,因为同学都是练跆拳道的,思想单纯而善良,像家人一样宽容而友好,温暖的让人落泪,大多都是比较不富裕的孩子,完全没有父母的溺爱,所以他们是一个大家庭,互帮互爱,同甘共苦,他将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那些学校?他当然不会去的,老师拒收,那些冷酷的孩子和家长的恶意会深深伤害到他的,有圣母心的往往是在不牵扯自己任何利益的前提下的,他,确实会犯错误,搞得我们的心都好累,时刻提防着别打扰到了别人,每一个看护他的都养成了高度的精力集中和迅速反应能力啊,可,我们依然很爱他,即使他不乖 ,所以题主说的情况,这位不理智的妈妈,为孩子带来了一万吨的伤害啊!一个常识,自闭症是先天的,早期干预会有效果,但不会痊愈,接受,像正常孩子去爱,生活其实可以不那么苦着过,但是非得抱着一个不切实的梦装睡,灵魂永远会在煎熬吧,人生可以这样子,也可以那样,一念之差,愿抽到一付烂牌的父母,也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 [  D* Q& n# B! b4 H6 h- |

$ n) z, E, Z$ O# ^& y0 c* c作者:马一一
/ v  S' S3 {9 G/ V; V( s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233114: x0 G; G, \6 g6 A# @2 s. d

% Y2 R8 @5 h& d. H/ T4 S

- |! ~" y9 c4 c8 p; Z妹妹的孩子是自闭症,各种早期干预已经花费几十万,现在8岁多,周围的人各种嫌弃和愤怒,没有人对他宽容和善良,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一刻不闲着,搞破坏防不胜防,可我们爱他,用心保护他,他妈用生命爱他的心,和我们对孩子的爱一样一样的,我们都有无限的包容与爱给他,最好的东西想着他,好玩的带着去,在熟人的照顾下上了四年幼儿园,现在在市里跆拳道学校上一年级,正常做作业,上课时,喝水去厕所都告诉老师,因为同学都是练跆拳道的,思想单纯而善良,像家人一样宽容而友好,温暖的让人落泪,大多都是比较不富裕的孩子,完全没有父母的溺爱,所以他们是一个大家庭,互帮互爱,同甘共苦,他将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那些学校?他当然不会去的,老师拒收,那些冷酷的孩子和家长的恶意会深深伤害到他的,有圣母心的往往是在不牵扯自己任何利益的前提下的,他,确实会犯错误,搞得我们的心都好累,时刻提防着别打扰到了别人,每一个看护他的都养成了高度的精力集中和迅速反应能力啊,可,我们依然很爱他,即使他不乖 ,所以题主说的情况,这位不理智的妈妈,为孩子带来了一万吨的伤害啊!一个常识,自闭症是先天的,早期干预会有效果,但不会痊愈,接受,像正常孩子去爱,生活其实可以不那么苦着过,但是非得抱着一个不切实的梦装睡,灵魂永远会在煎熬吧,人生可以这样子,也可以那样,一念之差,愿抽到一付烂牌的父母,也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
8 Y' D7 l3 k0 q/ @
: L' l7 K9 g- y5 I, K8 o" k作者:马一一
& K; [+ S% g( h; }% _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233114
( P& [- h0 ?+ ]% E
) b9 f5 L' |* w9 k! T' d2 V1 T9 T
2 P% [6 I" O8 _% a  d3 m
/ b3 J. H' u" w$ K0 K1 L% |
2 G& }# E1 ^2 x0 v5 P0 i$ @: l
妹妹的孩子是自闭症,各种早期干预已经花费几十万,现在8岁多,周围的人各种嫌弃和愤怒,没有人对他宽容和善良,他很调皮,有多动症,一刻不闲着,搞破坏防不胜防,可我们爱他,用心保护他,他妈用生命爱他的心,和我们对孩子的爱一样一样的,我们都有无限的包容与爱给他,最好的东西想着他,好玩的带着去,在熟人的照顾下上了四年幼儿园,现在在市里跆拳道学校上一年级,正常做作业,上课时,喝水去厕所都告诉老师,因为同学都是练跆拳道的,思想单纯而善良,像家人一样宽容而友好,温暖的让人落泪,大多都是比较不富裕的孩子,完全没有父母的溺爱,所以他们是一个大家庭,互帮互爱,同甘共苦,他将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那些学校?他当然不会去的,老师拒收,那些冷酷的孩子和家长的恶意会深深伤害到他的,有圣母心的往往是在不牵扯自己任何利益的前提下的,他,确实会犯错误,搞得我们的心都好累,时刻提防着别打扰到了别人,每一个看护他的都养成了高度的精力集中和迅速反应能力啊,可,我们依然很爱他,即使他不乖 ,所以题主说的情况,这位不理智的妈妈,为孩子带来了一万吨的伤害啊!一个常识,自闭症是先天的,早期干预会有效果,但不会痊愈,接受,像正常孩子去爱,生活其实可以不那么苦着过,但是非得抱着一个不切实的梦装睡,灵魂永远会在煎熬吧,人生可以这样子,也可以那样,一念之差,愿抽到一付烂牌的父母,也一样拥有精彩的人生!
9 k* g4 W# S+ x$ Q; O" ~+ q8 s/ ^- t( O( h: u( V" f
作者:马一一
" X$ u5 N2 [3 s% L9 n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233114* C: ^: l) \& y7 [

- D+ r  b  V: A, C" `* o' }+ X& Z' w( t5 V' Q8 p

' g. N& y1 i4 I

; H6 A: O# p2 M3 i7 e: M5 H0 U0 c- @: ?* F" Z9 T4 ~' k

) w6 t* U8 g7 A2 ]. V9 ^& J以下言论,仅代表我个人看法,欢迎讨论,但是不要仅仅为了攻击而攻击
' n0 f& `- O- `" A* A0 y7 u$ R6 \1 I
1 h7 s, o' [3 _) b5 e- N

/ G0 ^0 H  t, q在知乎上看了很多李老西的回答,是一位有着深厚知识储备的老师,但这次,我不太能赞同您的回答。
; T: O6 z" V: G# @/ e! v3 L- E% i首先,从题目的描述中,我不太能看出孩子的能力,但是他的常规确实有问题,需要训练。- \/ M, _8 l' R# N2 r# C- ^( m0 g
但是去特教学校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 i1 l, y) L# O1 B4 ?我在大学去了许多特教学校做义工,也不乏一些机构,然而我看到的让我觉得很难过,因为首先许多老师都不是学特教的,他们就是参加了几次培训,然后就来了。一些领导也是因为在普教混不下去,来了特教。
$ a+ V. R, ^5 o9 a先不说他们的教育方式,仅仅说他们的态度,让我觉得很难过,他们的课程规划的很好,但是上课的时候,别的老师进来可以和正在上课的老师聊两句,突然电话响了,接下电话。
2 l/ }3 D; G: @: w- M* j; F& ?$ X5 h我们有些实习的同学,老师直接把全部课程丢给实习生,然后就,歇着了……! e0 N& I. c4 k- N. v! g
当然我希望这只是我所在的城市的特例,全国普遍而言并不是这样。! L1 K1 G$ u$ V( K
我只是就我看到的回答。
9 {7 t1 r# F+ ~0 S6 ]/ T  `现在提倡的融合教育,其实可以通过开办资源教师,聘请专业特教老师。当然这都是一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事。$ H$ \% W6 J) l% r# G6 \/ `) o
. {  t- V/ J' _/ I
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好,特别是认知能力不错的孩子,带在特教学校,或许真的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我认为,虽然自闭症的模仿能力是比较不好的,但是让一个孩子呆在周围都是特殊孩子的地方,真的是好事吗?所以我觉得融合教育真的很重要,中国这方面还是太落后。% f% E! q7 s( S5 Z
4 D. P% t8 X2 d! l' F, n( C
我们曾经花了大部分时间陪特殊孩子玩,我万万没有想到,家长看到后,竟然都快哭了,他说因为从小,没人逗过他们的孩子,他们没有像正常孩子一样的玩耍过,我当时感触很深,我很怕现在这样情况会让一些程度较轻的孩子越来越缺失每个孩子都应该获得的人生经验,我怕他们越活越像一个自闭症。
6 r; d+ T' A  ?* m2 u+ ~$ j" m$ d% V2 ~% m; _
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如果能力较好的孩子,还是要多接触社会,包括学校,社区,虽然很困难,但是他们必须,因为在他们长大后,他们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世界。
# `; q" M% \4 \# D; M  O7 z1 v而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去专门的特教学校。
- s3 m; Z! Z) `
5 S- u* y! F+ z" \2 C* T说得有点混乱,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
. w1 m7 R, ?+ M3 {! f* C) O! G$ |6 ?2 r
' v" _+ n3 R9 n1 x0 ~# J" }
感觉有点跑题了,回到题主的问题,您能做些什么。
3 B) s$ @! D2 |" v$ p* `' V5 i% c' T1 x* G$ k
我只有一个类似鸡汤的回答,接纳他,如果您想为他做点什么,多与孩子的家长沟通,多与班主任沟通
1 ]4 P9 P7 O% [
) U* r' V" N" \( W7 l/ h' O因为您并没有特教背景,您也应该不会为了一个学生去现学一些特教的知识,当然如果您愿意,当我没说,不过您愿意的话,您也就不需要我们任何人的回答,您会知道您要做些什么。) ~7 H5 w9 E4 R4 ~9 _* A* q
不过作为普教老师,确实不太可能了为了一个学生而去花费那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 B2 d& x5 j4 V3 X2 L- z4 j
* S8 r+ @/ D+ }- c0 i. a3 z2 t* @
: Q# m. z9 O2 R; ]; i- A作者:赵熊朱陆
5 t# q5 D9 U4 f6 R( |4 v" P  {9 l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301428

9 t+ R' ?$ k9 L( q/ T. o$ w* V

) P% v# l0 `* _
% i; ^' n! t) ~" i" i" w# N: T+ y; v

! K5 k* E: S" M9 z+ R我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班级里有一名智力低下的儿童,智力只有正常人的一半,或许是发育迟缓,或许是天生的弱智,他家长始终没有带她去正规医院检查,只是一直觉得孩子笨笨呆呆的,没放在心上。一年级的入学不久学校提供免费的智力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个小孩的智力低下,只有正常人的一半,具体原因还是要等家长带去医院查明,可惜到现在,一年过去了,小孩的家长心里明白,但不愿意戳破这层纸,所以始终没有带孩子去医院搞明白怎么回事。说几个事情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7 F4 C. p* p6 {
1.这个小孩是女孩子,简称为小洁吧。我是这学期才接手这个班级,对班里的欺凌现象并不了解。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这个小女孩几乎每天被班里其他小孩子打,毫无缘由,就是觉得她好欺负,我严重警告了班里的其他小孩,也从各方面告诉他们欺负别人的后果,也跟爱打架的小孩的家长沟通过了。现在结果就是孩子们当着我的面不打她,我不在班上的时候继续打,二年级的孩子的打架主要是拿拳头捶背,捶胳膊,扯辫子等等,不见血也不会留痕,所以很多时候她被打了我也不知道,除非她疼的受不了去办公室跟我说。, Y; w1 Q, `. q6 _
2.小洁很容易尿裤子,而且她课间十分钟没有意识要去上厕所,经常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的时候她傻笑然后尿就从椅子上哗哗的流下来,在我的课堂上发生过两次,这时候老师是继续讲课呢还是停下来先清洁地板呢?第一次时我是继续讲课,但没过多久坐她周围的同学都说尿好臭,无法集中精力上课,第二次我是先清洁,结果课没讲完。无论怎样,对课堂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最好就是这种事情不要发生。: o) l( S7 i1 a% u
3.我跟小洁的家长详谈过,家长认为小洁只是开窍慢,只是对读书没有天分而已,希望老师多多引导,多抓孩子的作业和背书。但小洁的作业总是让人很头疼,每天的作业除了抄写生字外基本是全错,背书也不行,背不出连续的两句话。但家长要求我用对待普通小孩的标准去对待小洁,其他小孩要做的作业小洁也必须做,其他小孩要背的书小洁也要背,即使她背不出来。我问过家长这样的坚持意义在哪?家长认为小洁不是智力问题,他们不相信检测结果,他们足够了解自己的小孩,孩子只是开窍慢,只要老师多引导多鼓励就会好的了。+ Y% r5 `, g$ G5 Q( E/ X+ G
现在普通小学的德育工作还是班主任抗大头,但是现在的班主任,包括我自己,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正式的对待特殊儿童的教育,都是一知半懂的状态。班里42名同学已让我分身不暇,每天的早餐,早操,放学的排队,收各种费用,订杂志订报纸,班级的布置,上课,改作业,写教案,还有学校要求的老师必须参加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人身累心也累。我对小洁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想帮她,但又无能为力,我觉得我做不到的,特殊学校的老师可以做到,也做得更好。
1 j! q" |/ H  I

& X! R4 @$ B1 f5 y  ]# X: [2 m1 R9 ~1 H: h5 J- d6 x
作者:摇晃的呼啦圈
- Z1 Q1 i5 D+ [. c.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671886/answer/682312976 {* Q) ~/ n! Q# R6 n" g

. E: \1 j  o( m* Q: x
, d2 K- V% ^& ^( J
. T7 z4 e3 R3 J
6 y& i4 F# n& t6 _

9 m: u: A/ m9 N4 j5 ~, l) _  x
+ E9 h7 z) N. Y# B2 b1 H$ Q: P5 N* e8 `- i3 h
7#
发表于 2016-4-9 20:58 | 只看该作者
目前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主要是找人陪伴、沟通,但强迫自闭症儿童与他人交流一定是有利的吗?
2 N  G/ F/ _! W1 ]; R
( [6 ~* P, N1 E% N$ A) J3 V+ F! Z# {+ F

4 h- r* y3 _6 a" b' z上周和同学去做义工,陪伴自闭症儿童们。那些孩子们大多生活在自我世界中,不怎么理会外界的人,但他们中的很多都很聪明。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在想,自闭症人们就是一支独特的人群,他们有他们的生存方式。只是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正常人”订立的社会规则之下,他们不得不学着去和人交流。那么让他们去交流对他们一定是好事吗?(一点疑惑,望高人指点)
- X6 j. d# t8 G+ l2 Q
4 i9 Q/ f! o! f: W: g3 K2 S, m
) |/ q. @5 ^) X
首先就题目的部分内容做一点儿解释。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因为尚无根治的疗法,确切的说是干预、训练和矫治。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找人来陪伴,和他们沟通。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和儿童发展的原则,建立教育矫治的策略,通过家长的参与,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适当的行为并消除不适当的行为,以至进一步的使其在自理能力、自发交流、社交和学习技能方面得以改善。比如,最广泛的研究及应用是以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为基础的治疗模式,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长期而细致的矫治。" _  n% A7 X* M( o5 S

0 r: Z* I" H$ z" e% U* K( R自闭症儿童的群体近几年都受到很多的关注,社会上的群体和个人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但坦白说,并不建议对自闭症儿童不了解的人们来做义工,特别是偶尔为之。主要的原因在于,自闭症的儿童本身对外界环境及他人非常敏感,每一次的变化,他们都要用很长的时间以及超出其本身的能力来适应,这种人为的变化,会更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也致使着正常的干预训练见效缓慢。同时,很多自闭症的儿童本身具有一些特殊的行为或“嗜好“,当不了解他们的人接近时,很可能会破坏他们的“规矩”,让其难以适从。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做义工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值得敬佩和提倡的。
. P2 D4 z, [$ G  ~6 X) z/ C% t5 M
4 m+ w. K# c( @- A最后关于题主所担心的问题,我们试着这样来理解。对自闭症儿童,我们最希望的是他们可以融入社会,并尽可能的独立生活。而最通用的训练方法也更注重培养他们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比如自理能力、沟通技能、算数和阅读的技能等等,缺少这些能力,他们就很难得以在社会上生活。现实些甚至残酷点儿说,当他们是儿童时,还会有父母亲人来照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谁能一直担负这个重任呢?学习并掌握自理生存和步入社会的技能,社会才会了解他们的需要,包容他们的不同,同时也创造更适合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但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帮助自闭症群体走向社会,并不等于要求他们完全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也就是说不需要让他们变得“正常化”(病症所致,他们也无法“正常化”)。特殊人群所处的环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的,他们是特殊人士也是社会的成员,这种平等的对待也是相互的。
2 O$ f) o% c/ {/ F3 [+ P0 N; `  j" c4 {
0 f6 ?) j+ [) x4 ?" C& s+ q
作者:Joy Xu: @; N0 H. }6 Y: X7 L4 G. J( S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15678281
! T7 S" X. A1 J* ]7 i3 j* x6 R6 s! ^; A& U: T% E2 O: H$ S: U
2 m% z9 J5 I0 _; P* O

+ ~2 o  C' H8 [9 N! y首先就题目的部分内容做一点儿解释。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因为尚无根治的疗法,确切的说是干预、训练和矫治。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找人来陪伴,和他们沟通。主要是依据学习原理和儿童发展的原则,建立教育矫治的策略,通过家长的参与,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适当的行为并消除不适当的行为,以至进一步的使其在自理能力、自发交流、社交和学习技能方面得以改善。比如,最广泛的研究及应用是以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为基础的治疗模式,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长期而细致的矫治。
" A) A; r, W& v/ L' r9 t5 b5 U! V( R# d
自闭症儿童的群体近几年都受到很多的关注,社会上的群体和个人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但坦白说,并不建议对自闭症儿童不了解的人们来做义工,特别是偶尔为之。主要的原因在于,自闭症的儿童本身对外界环境及他人非常敏感,每一次的变化,他们都要用很长的时间以及超出其本身的能力来适应,这种人为的变化,会更增加他们的焦虑感,也致使着正常的干预训练见效缓慢。同时,很多自闭症的儿童本身具有一些特殊的行为或“嗜好“,当不了解他们的人接近时,很可能会破坏他们的“规矩”,让其难以适从。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做义工这个行为本身是非常值得敬佩和提倡的。
, R7 A5 |' f/ |. a
) D3 ~* C  r2 L2 y& w" Z最后关于题主所担心的问题,我们试着这样来理解。对自闭症儿童,我们最希望的是他们可以融入社会,并尽可能的独立生活。而最通用的训练方法也更注重培养他们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比如自理能力、沟通技能、算数和阅读的技能等等,缺少这些能力,他们就很难得以在社会上生活。现实些甚至残酷点儿说,当他们是儿童时,还会有父母亲人来照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谁能一直担负这个重任呢?学习并掌握自理生存和步入社会的技能,社会才会了解他们的需要,包容他们的不同,同时也创造更适合这个群体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就业机会。但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帮助自闭症群体走向社会,并不等于要求他们完全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社会,也就是说不需要让他们变得“正常化”(病症所致,他们也无法“正常化”)。特殊人群所处的环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的,他们是特殊人士也是社会的成员,这种平等的对待也是相互的。2 h6 I- E# J9 s4 F
3 o  H& ?  T+ h& V7 b( ~
* {6 L* L, q8 [6 m! I
作者:Joy Xu
+ x$ h( q5 L% @# ^& T6 j" P3 X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15678281
: o5 I+ p( z4 C& Y$ u* Y/ @( Y, H, G6 c$ R% E/ u9 C
. \, H0 u  x- I8 a
做过一年的孤独症儿童陪护义工,大概来回答一下LZ的问题。( J$ q0 z" F( |* p5 l) k; F; t
$ p+ a' @) b, h/ ~
1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不聪明,甚至我接触的孩子大部分都不会语言交流,需要有人看护,那些说自闭儿童很聪明都是只听从了媒体宣传,在我接触的孩子中,只有一个对音乐节奏很敏感,其他的完全看不出媒体描述的样子。6 {) v+ O- a( [5 }

; _, S- e" R% c2  他们不理会外界是一种缺陷,自闭症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是因为精神系统发育不正常,而绝非大家说的孤独或后天培养的自闭性格,主要表现为对人缺乏兴趣和反应.很多自闭儿童都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你和他说话时他往往会不理你,去关注其它的事情,有时即使面对危险也不会有应急反应,治疗课程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能对人的声音感兴趣和集中注意力。
0 w% {4 I! D5 N& }" y
: |+ y1 t' d, \2 K/ ~+ M3  他们并不是不想和外界交流,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大部分孩子都不会表达他们要去厕所的想法,而是有义工和老师定时带他们去上厕所,我带过一个孩子,每当无法表达想法的时候就会着急,然后去捶打自己的脑袋,很让人心疼,但对他人不会有攻击性,当他们无法有效的交流时也是会焦急的。/ _/ G9 i: G2 m# D! ^) L7 B2 s

% `/ R; Y& L* S  X. v4  他们和其他人的交流当然不是必须的,或者说治疗自闭症儿童的首要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上班、结婚(当然这样是最好的),而是让他们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集中注意力,可以有基本的肢体协调能力,能意识到危险,能在家人上班的时候能照顾自己,至少不出危险,这是最基本的。当孩子需要父母一方全程照顾时,这个家庭的经济基本是无法负担的。; r: A$ J  a8 S( j. Y

. S8 Y1 n  i2 P8 J, l5   这些孩子真的很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如果楼主有时间的话可以长期去一下,这样你会了解更多,当然你要先经过细致的培训和在老师的带领下,当义工期间了解到很多事情都很让人难过,不说了....
- j/ l; h& W- B. Q9 A
1 X3 e, Y2 S9 p( s! ~4 Y# ]+ |
, z; T; G9 v, M" H; d5 L& Q可能说的有些残酷了,但我觉得残酷的永远不会是真相,而是真相背后存在的福利保障缺失。
8 g2 T" c5 }5 B, W8 @% F- ]' I* d5 W
大概就这些吧& v2 C+ A' B  b4 Y
, i' S' w: i8 y) ~

6 ~8 j3 R6 P7 j# _5 d; c  q5 U. P作者:李阳
. e: E5 ?' T0 `6 u# V  n6 b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18915700* Y  C7 l! ^* \3 W/ O

- h% W- y1 S9 S) C  R5 G' g# @那些孩子们大多生活在自我世界中,不怎么理会外界的人,但他们中的很多都很聪明。
8 _7 ^0 J- `5 J( D1 E) G2 T5 M1 V# f5 F0 S7 w7 i
你既然亲身接触过他们,我真的不明白你是如何得出这种判断的。还是说他们比较聪明这种无法量化的描述比较政治正确罢了。9 ^- }* |9 u) |) x6 Y
前面的很多答主都说了,他们并不“聪明”,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都附带各种情况的发育迟缓,用你可以理解的话来说就是说他们远比你想象中的要“笨得多”。. R- R" j; h" ]1 V- s4 w

3 b# h' Z2 G4 |3 `  a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在想,自闭症人们就是一支独特的人群,他们有他们的生存方式。
2 ~: A5 m4 J2 g- Z: {0 N+ A! [* D8 _/ f7 [1 L( \. R
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地球人,他们也不存在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把他们放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之下,哪怕给足食物和饮水,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可能连一周都撑不住。  o9 Q- N+ e, B
大运动和精细能力的落后让他们可能连食物的包装都没法靠自己打开。
: h7 w1 P! i/ l" a& O- v更别提那种有着行为问题的孩子,有些孩子看见水就要走过去摸,看见车轮子就要跑过去玩。这种情况并不鲜见。3 G2 X  G$ d% P0 ?( D% G# n" n
讲个小故事:我原来机构出门有条河,有一个孩子下课回家他的爷爷就要拼命的拽住他,防止他直接冲到河里去。有一次没拉住,还是门口的保安下水把他救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N9 C1 R4 F* e( M& X7 j2 E% O/ U1 c, s" O4 L& R2 L7 Z# E2 s* L
只是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正常人”订立的社会规则之下,他们不得不学着去和人交流。! t. @4 _. _/ z1 x: a

( i( D: B7 W9 _# \是的,他们不得不学。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干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去和人交流,最主要的部分依然是“自理”与“社交”。
" a- ^! P* A/ E5 ^* ^$ F* C4 R在可以有一部分自理的基础之上才可以有进一步的社交。比如超市购物这种。
6 W: x: A- h$ V# S- i' w5 i+ `首先就是自理,你在机构看见的那些课程模仿跑跳爬包括了理解和语言都是为了这个对他们来说非常大而且困难的目标。对普通人来说的:进食 穿衣 如厕 梳洗 家居等技能也需要一遍遍的重复。; V/ ]4 U  b. G4 z, U) E
另一个目的就是减轻家长的负担,如果前面的这些干预都不做的话,那要保证他们的生存只有两个结果:- Q; O7 \' K6 Z" r2 G9 F
1.另一个人24小时跟随照顾他们,一般都是孩子家长。2 B& w, P- F$ y, a  }
2.把他们像动物一样关起来。
- O2 `+ ~$ W5 d  L不知道你和那些家长聊过没有,你只看到了孩子的可爱却没有看见家长的疲惫。
$ d8 q0 _* s9 Q& L" D是他们无限包容和付出才造就那个你眼前那个“干净可爱甚至略显聪明”的形象。
/ [0 i( I+ e: M! _用另一个家长话来说:我并不差钱,家里这么多套房子,我只怕我死了他连收租都不会。" c  s4 y- p/ ?7 p/ v9 @

6 k0 l2 @0 s8 f7 ^我希望你可以多去几次,看得多一点,仔细一点。给你一点提示:/ q5 s3 K: [$ k* p$ h$ |% g4 D

1 {0 n: C& M) P" T$ B) Q1.我相信你一定在机构看过他们吃东西,一般都是别人喂或者给一个他们吃一个,不知道你有没有见到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自己打开包装,或者一只手拿着袋子另一只手掏着吃?应该是没有吧,没错这个双手协调的精细动作他们极难做到。
# _' k/ I( q. d+ P
7 D, S3 x5 i0 w2.在机构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些孩子独立脱过一件衣服,或者穿起一件衣服。因为不管是套头衫还是开衫。这个动作对他们来说依然极其困难。  N" D5 L* b6 r; Z# O

' m/ R$ W2 Q* u" L1 f# z; S5 c. d3.你既然认为他们是一个群体,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哪里其中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有主动的交流。是的没错,在他们的概念里不存在群体和同类的区别。更不可能对同样是自闭症的同班或者同组的同学产生共鸣。请你再思考一下你对这个群体的划分与认知。
' P0 |6 l$ T' V7 c, o: w6 b9 d; ]" @3 V6 f" z
作者:李老西
- U3 ]8 J' ^3 U3 U, }1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88300179
% a8 a0 l# c$ f0 _9 D
+ D3 T/ l( I. h2 ?: j7 E4 n9 U" K# ?5 l) y/ q. e1 _
针对问题本身的回答是很简单的:强迫自闭症儿童与他人交流,当然不一定是有利的。但是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却是很复杂的。( N6 e4 {5 I; R0 B9 J, i- ^$ m
( z: A: D; {& \$ H: j) u
自闭症形成的原因,很可能和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有关。自闭症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严格地说,因为结构决定功能,我们常听到的焦虑、抑郁,也和神经系统的波动有关。但是,如果一个人有焦虑和抑郁的表现,还可以去咨询心理医生。自闭症的诊断和症状改善,却必须要借助神经内科医生的帮助。6 q9 P) C) b+ Z* C6 }6 I" W" n

( O6 }% _: H+ Z$ ~目前对于自闭症的了解是相当有限的。在诊断方面的重要参考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随着这本手册的修订,自闭症的诊断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第五版的手册将自闭症障碍表述为社会交流障碍和限制性兴趣/重复行为两方面,再到下一层还有很多具体的判断标准。以社会交流障碍为例。我们现在无法准确判断,自闭症中的交流障碍,是不愿意和别人说话,不能和别人说话,听不清别人说话,还是听不懂别人说话。跑题一下,特定脑区损伤导致的失语症(aphasia),症状是丧失产生语言或了解语言的能力。尽管发音功能属正常,但不能说出有意义的语言。自闭症的研究甚至没有达到这个层面。8 ~4 O% I& [$ g
只有极少数的案例,将自闭症相关的症状和特定基因联系在一起。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自闭症的成因无从知晓,也就没有办法对症下药。
0 G' I# }9 A' D3 Z. z! R% E& M# o  H6 U* t1 s
目前所采取的改善自闭症的手段,主要是为了让表现出自闭症障碍的群体,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减少他们生存的困难。我们面对自闭症儿童时,应该抱有最大的耐心和包容。他们可能十分希望与人交流,但是却表达不出来。或者是听到了你的反馈,却无从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前一段时间听到台湾学者的实践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学会通过打字和别人交流后,终于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或者是为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傻瓜」而感到高兴。* w7 i% p* m! W9 q) p# |2 Z  K
在自闭症的改善方面,因为明确的机制研究太少,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不赞同没有经验的人凭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和自闭症儿童交流。即使是做自闭症基础研究的工作者,也不具备辅导自闭症儿童的条件。这样的工作应该交由专职的临床医生来进行。热心人士最好是从其他角度优化自闭症群体的生存环境,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u* b7 u# w3 S; X0 p& c
, z. T* L  {1 d! e  l
而且,我们也不应该先入为主的把自闭症看作一种疾病。鉴于神经系统的复杂程度,自闭症深层的机制未必是有害的。之所以要有自闭症这么一个定义,本质上还是帮助他人的需要。毕竟在这个年代,人还是要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社会活动带来的负担。帮助自闭症人群,只是帮不善于参与社会活动的人群,分担一些压力而已。随着研究的深入,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关的基因,用更高明的手段修饰这些基因。这就像一出昆曲和一部3D电影的区别。技术在不断进步,得到快乐的目标却是不变的。
9 \- }* Q: Q6 R! w, B
; ?  Q: g( f$ ~! x* z
7 q9 o1 }9 ^: K1 F/ m6 j作者:海布里炮兵9 J% h% L; H- y4 k" I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20675001
- g+ U0 c* k: L  H0 \
! l* a. L( |$ Y( L$ f
# l, S* S) [- |/ |! b4 @' Q2 O) M6 D4 S$ X! e! E. r4 g0 o

" N5 h1 f4 V3 H8 C  [" w6 w# N
$ c7 A8 v2 J1 L我是一个自闭小孩的家长,目前小孩也在机构干预,进步还不明显。自闭症在中国的关注和政府支援比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太远了,国内的机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对家长来说,最宝贵的是小孩成长的时间不要耽误了,而不是花费的金钱。我小孩开始发现症状干预到现在一年了(现在2岁8个月),花费接近10万,但是和一年前能力变化不大,家里人那心里着急啊,时间过得越久,小孩干预的作用就会降低。我上的机构是香港人开的,算是还不错的,但还不断出现老师流失,老师集体罢工等情况,唉。而有一些出名的机构根本排不上号(2年以后才能安排)。0 [& `5 G' U6 }1 d

# n0 W0 R# g; z. V上面的话有些跑题,多是对目前国内干预治疗自闭环境的落后状况的抱怨,希望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会有一些保护发育障碍的小孩的法律出来吧。(如美英等国家规定小学都要接收发育障碍的小孩,并且老师要掌握干预的能力)。+ ^- Q3 y) n8 P  w' c8 b

; ~5 h+ M; z) ]/ T* ?" _再回复一下楼主的问题,对自闭儿的干预目的不是要强迫他们与人交流,其实在干预重要性中,语言是最次要的。自闭儿首先要解决的是他们注意力的问题,他们喜欢沉迷在自己的有限的,简单的玩乐当中(跑圈,扔玩具,拍打玩具,开关柜门,旋转身体等),这些玩乐基本上一成不变,他不会自然而然扩展出其他感兴趣的玩乐(正常的小朋友都会不断尝试新玩具)。即使给他新玩具在他眼里也只是可以拍拍打打仍仍的另一个物件而已。
9 g) o& W9 L" x8 S, o/ Q6 D! p/ D% s: R: c
由于上面的沉迷问题,他们不会去主动探索世界,或者说,他们以一种很缓慢很缓慢的方式探索世界(一种比喻是蜗牛孩子),因为基本没有模仿的能力,他们只能自己摸索成长,如果不加任何干预,让他们自己发展,可能多年过去了,他们仍然只有1两岁小孩的技能。(还不包括自己吃饭,自己去大小便,我小孩现在都还不会)。自闭症的干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完全正常的社会人(可能1%的几率有吧,那种一般也是轻度的自闭症或者误诊),干预的基本目标是让他们掌握一些个人生存的技能。(基本的就是吃饭,穿衣,出门回家,到厕所排便等。高级的就是认字,语言-被动沟通,知识学习等)。
) e9 s" U; h8 A- u
( L0 ^: ~/ C" Y; E( V说说我小孩的例子,如果一个事情,能够解决它的动机问题,他也一样能够较快学会。比如滑滑梯(有个圆筒那种),小区的滑滑梯带他走过几遍后,他自己能够完成上楼梯,滑下来,再跑去上楼梯(我小孩都是跑的,基本不走)的循环过程。但是他学习的方式是自己摸索和不断尝试(上滑梯的时候他总是头先进去,然后再办法把身子再转过来屁股坐着滑下来,这种独门的方式是他自己摸索得到的),确定了一种模式后他就很久不会再变模式了。上楼梯的方式,走的路线基本都是高度重复的。. _  h7 j& |& K' ~8 k
& F/ e0 J- g! b% z, R5 ~2 \  b( \
单从滑梯的学习来看,他和一般小孩没有明显差距,这是因为滑梯这种活动是自己摸索能够比较容易习得的(是奔跑,爬的动作组合),解决了动机问题(小孩天生都喜欢滑下来的感觉),他自己摸索就习得了。而对于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他就很困难了。比如叫他名字没有回应,这个训练了估计不下千遍了,没有进步。比如尿尿不会表达,肚子饿了不会表达(哪怕肢体语言没有),更不要说叫爸爸妈妈了(机构老师教会了发爸爸妈妈的音,但是他不会对应人,而是拿着饼干勾引的时候一阵乱叫)。而家里的玩具车,教他玩他学不会(玩具车是正常是我这里开给你,你再开给我这样玩的,到他手里就是翻过来翻过去看,抠抠车轮什么的,要不就放嘴里啃,然后玩一会就没兴趣玩干脆扔掉)。买了一个电动的小摩托,只要右脚轻轻踩一下油门就会走,但是他就学不会。最后变成他坐车, 我推车,推一会就没有兴趣了,要下来。坐车也不会转方向。! N0 L! T2 a' d7 r$ n0 F8 a" }
4 ^3 ]. x; n8 Q3 O
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解决它的动机的活动,你怎么教他他都没有作用。解决了动机的活动,不用你教(当然你教他也不会听),他自己能摸索学会。我认为自闭小孩发育成长最大的问题,首先就是注意力太局限,其次是没有模仿能力。注意力局限导致他无法建立更多活动的学习动机,没有模仿能力导致他无法习得高级生活技能。对我小孩而言,只要每天肚子饱,身体没有不舒服,可以在外面(他不喜欢呆家里)奔跑随意玩耍,他就很开心。但是他现在2,3岁可以这样,甚至10岁以前都可以这样。但是长大了以后呢。如果没有基本生活能力,即使家长预留了财富可以让他衣食无忧,他也无法在社会中轻易生活,还有一个隐患就是成人后有些行为可能会不受控制。所以自闭的教育必须解决让他成为一个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人,这是基本要求。
) ~, v6 w# Z% @! t5 Z9 K, }  v
6 Q" O. x6 w5 {+ P7 H; E所以楼主说的与他人交流,我觉得如果目的是为了提升他的注意力和习得技能,那就是有价值的(交流不一定是语言,也可以是手势,眼镜对视,甚至一起玩一个游戏)。感谢那些有志做自闭儿教育的义工的人,希望你们真心体会到这个发育障碍的小孩这个群体 对你们的需要。也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用心的人的努力(包括上面楼层的一些特教老师),国内的这个行业真正做到有沉淀,科学从业,真正让更多的自闭儿成长起来。/ F4 ~' a9 U: m5 B0 Z2 g

6 I" M6 \5 y  m7 m) U% B谢谢。
& g9 m3 t! }2 \- u! w# \0 O; P+ ^, `% ~; p

) I) D6 z* Q% I0 R作者:邓亮
  s  t+ t5 D6 A#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291373593 w, Z7 b2 R: C9 h* {: y! B4 h5 t* T0 n" ^

* ]# K  j! I) t7 d+ G' f$ U, C, c. R+ H% C& T2 c7 X! Z) Q

, \# m+ t' n3 U; B4 a  P我是一个自闭小孩的家长,目前小孩也在机构干预,进步还不明显。自闭症在中国的关注和政府支援比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太远了,国内的机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对家长来说,最宝贵的是小孩成长的时间不要耽误了,而不是花费的金钱。我小孩开始发现症状干预到现在一年了(现在2岁8个月),花费接近10万,但是和一年前能力变化不大,家里人那心里着急啊,时间过得越久,小孩干预的作用就会降低。我上的机构是香港人开的,算是还不错的,但还不断出现老师流失,老师集体罢工等情况,唉。而有一些出名的机构根本排不上号(2年以后才能安排)。; h+ g) P8 _0 s, f' Y; o. p

" z0 g2 [" u/ w+ S" G9 x上面的话有些跑题,多是对目前国内干预治疗自闭环境的落后状况的抱怨,希望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会有一些保护发育障碍的小孩的法律出来吧。(如美英等国家规定小学都要接收发育障碍的小孩,并且老师要掌握干预的能力)。  c5 A6 M  X0 L* a7 L! W5 b
) a/ P8 K8 [; B4 B
再回复一下楼主的问题,对自闭儿的干预目的不是要强迫他们与人交流,其实在干预重要性中,语言是最次要的。自闭儿首先要解决的是他们注意力的问题,他们喜欢沉迷在自己的有限的,简单的玩乐当中(跑圈,扔玩具,拍打玩具,开关柜门,旋转身体等),这些玩乐基本上一成不变,他不会自然而然扩展出其他感兴趣的玩乐(正常的小朋友都会不断尝试新玩具)。即使给他新玩具在他眼里也只是可以拍拍打打仍仍的另一个物件而已。/ d8 R8 S9 T% f0 ~, o

+ }4 Z0 e9 n% }由于上面的沉迷问题,他们不会去主动探索世界,或者说,他们以一种很缓慢很缓慢的方式探索世界(一种比喻是蜗牛孩子),因为基本没有模仿的能力,他们只能自己摸索成长,如果不加任何干预,让他们自己发展,可能多年过去了,他们仍然只有1两岁小孩的技能。(还不包括自己吃饭,自己去大小便,我小孩现在都还不会)。自闭症的干预目的并不是让他们可以成为一个完全正常的社会人(可能1%的几率有吧,那种一般也是轻度的自闭症或者误诊),干预的基本目标是让他们掌握一些个人生存的技能。(基本的就是吃饭,穿衣,出门回家,到厕所排便等。高级的就是认字,语言-被动沟通,知识学习等)。
# W" F; l7 S# }( v/ R, W- u, B6 q2 Y% }' k: Z
说说我小孩的例子,如果一个事情,能够解决它的动机问题,他也一样能够较快学会。比如滑滑梯(有个圆筒那种),小区的滑滑梯带他走过几遍后,他自己能够完成上楼梯,滑下来,再跑去上楼梯(我小孩都是跑的,基本不走)的循环过程。但是他学习的方式是自己摸索和不断尝试(上滑梯的时候他总是头先进去,然后再办法把身子再转过来屁股坐着滑下来,这种独门的方式是他自己摸索得到的),确定了一种模式后他就很久不会再变模式了。上楼梯的方式,走的路线基本都是高度重复的。& S& p+ Q) u9 [5 X8 \. L, K. |
: D. {4 e0 v% R5 x
单从滑梯的学习来看,他和一般小孩没有明显差距,这是因为滑梯这种活动是自己摸索能够比较容易习得的(是奔跑,爬的动作组合),解决了动机问题(小孩天生都喜欢滑下来的感觉),他自己摸索就习得了。而对于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他就很困难了。比如叫他名字没有回应,这个训练了估计不下千遍了,没有进步。比如尿尿不会表达,肚子饿了不会表达(哪怕肢体语言没有),更不要说叫爸爸妈妈了(机构老师教会了发爸爸妈妈的音,但是他不会对应人,而是拿着饼干勾引的时候一阵乱叫)。而家里的玩具车,教他玩他学不会(玩具车是正常是我这里开给你,你再开给我这样玩的,到他手里就是翻过来翻过去看,抠抠车轮什么的,要不就放嘴里啃,然后玩一会就没兴趣玩干脆扔掉)。买了一个电动的小摩托,只要右脚轻轻踩一下油门就会走,但是他就学不会。最后变成他坐车, 我推车,推一会就没有兴趣了,要下来。坐车也不会转方向。
5 S7 p& ]( x) A6 Z1 R4 ?. ^( V% W4 l5 ~
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解决它的动机的活动,你怎么教他他都没有作用。解决了动机的活动,不用你教(当然你教他也不会听),他自己能摸索学会。我认为自闭小孩发育成长最大的问题,首先就是注意力太局限,其次是没有模仿能力。注意力局限导致他无法建立更多活动的学习动机,没有模仿能力导致他无法习得高级生活技能。对我小孩而言,只要每天肚子饱,身体没有不舒服,可以在外面(他不喜欢呆家里)奔跑随意玩耍,他就很开心。但是他现在2,3岁可以这样,甚至10岁以前都可以这样。但是长大了以后呢。如果没有基本生活能力,即使家长预留了财富可以让他衣食无忧,他也无法在社会中轻易生活,还有一个隐患就是成人后有些行为可能会不受控制。所以自闭的教育必须解决让他成为一个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人,这是基本要求。; a/ _+ i- q# z! R! ]6 l% y5 Z

0 D; r* w, B7 c7 K所以楼主说的与他人交流,我觉得如果目的是为了提升他的注意力和习得技能,那就是有价值的(交流不一定是语言,也可以是手势,眼镜对视,甚至一起玩一个游戏)。感谢那些有志做自闭儿教育的义工的人,希望你们真心体会到这个发育障碍的小孩这个群体 对你们的需要。也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用心的人的努力(包括上面楼层的一些特教老师),国内的这个行业真正做到有沉淀,科学从业,真正让更多的自闭儿成长起来。
5 |7 y& Y2 [) W+ O5 f8 j' j0 ?, i) s
谢谢。
$ x* S3 j+ ]# R0 ]% H4 A! X+ h, t* g
, A7 L8 [% \; {$ t7 m, [/ [* r  R1 K( v# f& @4 F" e
作者:邓亮3 [' M7 k% K" U0 ?. i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291373591 r7 i" j8 I' f4 q
, `) e. p/ x1 q& ~# {! z. l8 V9 D+ \) z

8 _9 v9 Y3 K" i; |1 Q, T3 f: V从孩子的心理需求而言,陪伴是必须的。我们看到一部分自闭症儿童,在3岁之前父母忽视,交给爷爷奶奶带,让他们太多一个人独处,或者看很多电子产品,在关键发育期缺乏有质量的一对一沟通和互动造成发育迟缓,之后干预不当,没有弥补上他们在发育上的障碍,变成更严重的自闭倾向。
& h" T# Z6 }2 v
4 Y" c# P0 }- [* U; `6 {) d这种发育迟缓,是大脑的发育迟缓,反映在孩子的语言互动,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上。因为大脑没有像普通孩子那样快速发育成长,而是”卡“在某个阶段,因此我们看到自闭症孩子会反复做某事,缺乏变通和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  X. v) E2 \" x/ p

* q; w% J, V* T但是不得法的陪伴不能从功能上提高和改变孩子。例如,你试图和孩子说话,但他根本不应你,其实可能是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听力是有有问题的。这里,我把我们微信中关于听力对孩子发育的影响的内容贴过来:- B  y# W+ N' F, O% Z/ X5 |* _
) e2 x; D/ R7 ^; A6 {: ?/ U1 x+ M
听力处理能力与听力分辨能力是紧密相关的(听力分辨能力是指大脑从其他背景声音中将某一声音区分出来的能力),听力处理能力与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育也是紧密相关。如果大脑没有受到足够的音频输入刺激,那么大脑就不会对这一区间的音频产生反应。例如,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有其侧重的音频区间,即使你的听力很好,但当有一个外国人跟你说了一串你并不熟悉的外语时,就算你听的再清楚,你也无法重复。这是因为你的大脑不熟悉这种语言的音频,因此大脑就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信息。
4 g( V. U- a: w7 w8 @' s如果孩子有中耳积液或其他耳部病变,就会影响耳朵对声频的接收和处理能力。如果你带孩子去做过听力图测试,不要认为他能够听到汽车飞机的声音,孩子听力没问题。做听力图测试的时候,医生只会随机的抽取6、7种声频对孩子进行测试,但我们的大脑可以接收2万种不同的声频。孩子可能对某些声频的接受度是正常的,但对某些声频的接受度是非常敏感的,对另一些声频的接收度又是极度不敏感的,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听力障碍。如果孩子不能正确地接收到所有的声频,他就很难理解别人说的话(你的语言对他来说可能是支离破碎的)他也就不可能进行语言模仿。如果他连词都听不清,就不可能连成句,更不可能进行长的对话。6 ~* k3 |$ r4 I& l
听力分辨能力也是很多有障碍的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婴儿的听力注意力,一般都集中在高频和低频,但是日常语言发出的音频是在中间部分。如果孩子的发育变缓,他持续关注高音频或低音频而没有发育出接收中间音频的能力,那么当你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他的听力注意力就不会落在你说话的音频区间上,而是被那些高音频或低音频的背景声音或噪音所吸引。( Y% u; `* o3 e/ g
听力分辨力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要解决孩子的语言问题必须要先改善这个问题。一个看起来听力正常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听力分辨力和听力处理能力弱的问题,这还会影响孩子的听力排序能力。( [4 a4 F2 }0 j+ @4 l' c! o
正常的大脑是会按一定的顺序来处理听觉信息的。婴儿只能处理单音节的声音;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可以把不同的音节放在一起学说词汇;然后再学说短语,最后连成句子。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和声音排序能力紧密相关的。
% q, g, F5 U- D7 f0 _& ]) @2 [排序能力也和思维的复杂程度相关联,而思维的复杂程度则反映在行为的成熟度上。因此听力音阶处理能力、听力分辨能力、听力排序处理能力都是重要的功能。孩子在这几方面能力必须得到提高,才能克服他们身上其他方面的障碍。
4 V$ m+ {9 }6 ~9 m" `( H$ X% I- m
除了听的能力存在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视觉体统普遍是存在障碍的,很多自闭症儿童喜欢看转动的东西,就是因为他们的视力其实是有缺陷的。; I8 D7 d4 S0 }4 f  [  S
* A( n2 v. k* D/ l& p+ X$ P7 m
正常幼儿的大脑发育是十分迅速的,如果孩子在某一阶段停留过久并不是一件好事。所有的孩子在小时候都是视觉化的,也就是说他们都是用图像思考而不是语言。因为语言对他们来讲还没有意义。正常的孩子在六个月的时候大脑开始对语言有所反应,这时候的孩子是同时用图像(视觉化)和语言(抽象化)来进行思考的。如果发育顺利,孩子在图像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之间会有一个很好的平衡。$ b) z! I! ^$ E( F

' r$ R, Y- X9 F6 u4 e- k$ A视觉的发育对于所有儿童都是非常关键的。所有孩子都是先发育周边视力,再发育周边视力。你的周边视力可以帮助你避免撞到门框上,但是你的中心视力可以帮助你看到细节。看书的时候我们主要依赖于中心视力;如果你要看清桌对面那个人的脸,也需要用到中心视力。这时候房间里的其他事物会变得轻微模糊,因为你的中心视力全部聚焦在那个人的脸上。
6 S% c+ P/ p( P/ |% n
( S0 Z# n8 Y3 p- X- N中心视力的发育对于人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很多学习有障碍的孩子都是因为中心视力发育不良。
" @1 [. I$ H, l0 E; Q7 Z+ Q7 a6 J
( l2 `3 I. L( y  Y7 H9 b自闭症儿童的共性之一是他们的中心视力普遍发育不良。自闭症孩子之所以跟你没有眼神接触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你,而是因为当他们直接看你脸的时候,他们没办法看清你。很多自闭症孩子都有周边视力很强,但中心视力较差的问题。他们主要使用周边视力,因此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我们发现很多自闭症孩子不会“看”电视,很多自闭症孩子会在电视前面又蹦又跳,但是他们并没有真的在看电视。
: m, N& x0 J8 o+ W
: E, l# G9 ]( O既然医学界很明确地证实自闭症是神经发育性障碍,那么现在流行的行为干预法是不对症的。这也是为什么多数自闭症儿童康复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的原因。
  C, I+ K  P* H8 I+ Z% N6 x; P" y: `# {. w6 [. f/ C, a0 O. c, [
父母的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没有正确的方法,会耗尽父母的耐心和精力。孩子不和你互动交流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不是强迫不强迫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功能上提高,才能真正解决自闭症孩子的沟通问题。. D7 _+ N" m% q: H& o& U) \0 z, y

2 \6 z& S; q2 n5 z3 r想更多了解如何从神经发育的角度康复自闭症儿童,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平台 xingxingsongstar,
3 e8 N5 K" W% f6 Q8 |/ U+ x
5 X$ k3 C6 U1 d* z! L( M1 C: f2 B
2 F5 W/ ]- q' [
作者:星星颂: w9 Q9 B5 H2 P5 T! }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6262/answer/92677092( j" |# i4 A3 e  h" y# J

5 E4 _3 h' g3 m. R& B- P8 u* _. j' O* {% M5 t: B& r
# e% g" ~0 z9 ~

: G! W1 s% h  {. o% N1 o4 y& F, `! |/ b( q

0 P. f+ W% K8 i& v2 f: ?* r1 y, |* w0 [8 H" v) u
8#
发表于 2016-4-9 21:04 | 只看该作者
怎样鉴别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
我以为在北京这个帝都里,自闭症科普知识已经相当深入人心了,但是,当我看到高级知识分子带着6岁儿子因为无法通过小学入学测试才来找我的时候,我对之前的看法表示森森的怀疑……非常非常明显的行为特征,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着急……
在微博上看见自闭症康复师奇异果的一条状态,想问一问有哪些特征可以帮我们尽快识别自闭症儿童?
9 x0 `" w3 S( B: V7 w9 a4 _# J0 d+ _& w8 y
谢谢邀请。(我尽量还是往通俗了讲), j" s+ j& h! D. [
首先自闭症诊断目前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因为诊断是以行为为导向,以量表为参考,并不能以医学筛查数据作为诊断的依据。9 j9 g  h* _" P6 X; g6 n
也就是说很可能在一个医院诊断为“是”,到另一个医院诊断结果是“否”
' [  G1 t- N' h也可能在一个医院诊断为“是”。过一段时间在同一个医院诊断又为“否”
- A, y8 x2 _# \: Z. m可以先参考一部分这个回答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 - 李老西的回答
  z& i+ _+ ~8 b' Z1 c一般而言90%的自闭症儿童都伴随着发育迟缓的问题。而发育迟缓和自闭症属于是被包含的关系。先必须得搞清楚这两者关系。从儿童发育量表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比如平常的七坐八爬什么。。一般而言在半岁左右摇篮之中可以对眼神来做一个判断。
* j2 H. I; W' w$ C+ X一.眼神. G3 z# E) |7 T& m* M4 X5 ~% ~
1.对视,可否和大人有眼神对视,如果始终迷离逃避眼神,就比较不妙。4 G$ n2 J, [9 d$ [8 n/ v2 h
2.追视,可否对感兴趣的物件有追视,如果也没有,就更不妙了。
3 ]* x. K' D9 E2 z. p+ g# e大概是什么感觉呢,就是能够让你自己觉得你的眼神带给了他某种压力,或者说是眼神打破了某种舒适圈的存在。9 W: |4 h# \4 j

! g$ Y: S$ I4 i: {' f: F/ y5 X) h二.模仿
& g6 f% L& S0 h
从九大方面来讲有一部分叫做模仿# e9 I9 H5 m" B3 d8 R
所谓模仿便是人类学习的基础,而自闭症儿童则未必具备这一块能力,从医学角度上讲属于镜像神经元的缺失从而很难主动的通过模仿来学习,也就是说很难自我更新。还是以电脑为比喻,如果自闭症儿童是一台电脑的话,普通儿童就是具备自我更新机制的人工智能。$ ?: X" K1 T7 D$ O
模仿的难度分为--大运动-精细-语言-行为等等
% Q% f5 S0 x* _) \通俗点说,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让孩子来模仿观察, E( M; f8 [7 [! \2 ~
比如:8 d5 X/ V9 W, F8 v# @8 Y8 P$ w
(这个手势动作对于他们来说精细难度级别比较高的,因为涉及到很多的手腕动作)
8 d4 v' y9 O- k7 `
' g' R# A" P2 o, y6 }7 i4 C9 {2岁的时候看看能不能双脚跳,3岁左右有没有自我意识,能否使用“你我他”之类的代词都是比较简单的判断模式。另外孤独症在目前状况下定义为遗传性疾病,三代以内包括旁氏血亲有癫痫和精神病史都使得后代得自闭症的概率变高。最新的研究也证实和患儿父亲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概率越高。(当然个体之间有差异,正负3个月以内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无需多虑。但是超过半岁的话,就需要注意了)
: O4 b. [) ^4 @7 ?7 v, i" j1 t, p, d: b- x" S4 S; C$ Z3 A
但是在我所接触的案例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家长自己发觉,由于其他指标很难观察,一般都是通过语言能力来判断,比如:我家孩子X岁了还不会说话什么的。。。然后才找到我。这个鉴别其实还是很看家长的能力的,一般而言家长是医生或者教师的话提早发现并且干预的案例更多,恢复效果也更好。但是第一次知道自己孩子具体情况下所有的家长都会有逃避想法,只不过有的醒悟的早,而有的晚,稍微一晚,干预的黄金时间就那么错过了,着实可惜。如果有以上问题出现,请及时去当地的儿童医院和特训机构当面咨询。一定要见面咨询,因为家长的描述很难客观。而且专业人士看问题的角度也完全不同。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上海的儿童医院水平是最高的。. L% Y; d" b/ `+ k5 `
( A/ _7 Z) y: }6 b) Z

; b/ A2 E- @) ]- n6 s! S% e作者:李老西2 @' Z: `6 Q9 ~+ F- J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1853700
$ s; I# B5 t* Y1 {3 F0 m0 P5 Q
; P+ B- j* D8 C早发现就能早干预。之前,自闭症儿童通常要在3-4岁以后才被发现。但如果能对及时辨别出幼儿的一些功能的不正常发展,那么就能及早发现自闭症儿童。6 [# m* ]# e/ v: Y

3 x9 ^8 l/ k* U/ ?6 ]7 r) L, e早期发育中需要关注婴幼儿的以下发展特征是否有缺陷或发育延迟,有助于识别出自闭症儿童。
; B. d' n) q: u$ d* w7 U  w6 |# R1、  联合注意(joint attention):即分享式注意,A人先看B人,然后再看C物,再看回B人,引起B人去看C物的过程,比如下图是父母和孩子参与分享式注意。
  t+ }& R# {8 U9 J3 G
8 \+ c- Z5 u0 Q/ u* W& f: e7 K2、  假装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一种自由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就是所谓的“过家家”。
( _+ Z+ g& l! T7 d+ _3、  观点采择:通俗讲就是“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x. v. [' K  j6 w- ~4 P
4、  共情能力:比如新生的婴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泣声时,所做出的反应就是自己也跟着哭;在看到小伙伴不开心时,很多仅两、三岁大的幼儿也会做出安慰他人的举动:他可能会把自己的食物、玩具放在小伙伴的手中,并且用肢体语言来表示他的关心。但自闭症的小孩这种能力会缺失。3 {, z( a$ a; o8 s% H: G' y9 x
5、  对自己的名字反应迟钝/ R" S; r7 ^2 f
6、  模仿行为少:我们可以发现正常小孩会经常模仿他人的行为,但是自闭症儿童这种模仿行为会极少于正常儿童。( D" b! n; P& N( G1 `( k. z
7、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发展延迟。
: {9 Y" p/ s0 f4 |6 R+ ~: G8、  动作发展迟缓0 P5 h* v. I  k
9、  异乎寻常的重复性行为。
2 t0 z3 k! B. P3 `& K10、视觉运动探索能力的异常。
( b2 K# z6 ^& f' y% w) x9 J11、视觉注意转移的不灵活性。
# O; b$ w2 D: m2 s12、性情极其的不稳定。
* U9 q8 ^4 b0 f* a: J& D. Q7 T. k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并不能观察出自闭症的特征,但在大约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观察出一些特征了,比如在6个月的时候,如果出现对社会性场景或人脸的极少注意,那就要警惕了,12个月时婴儿和父母的互动很少(比如不愿意和父母一起玩,不愿意接受父母的各种爱抚、对父母的关注极少等),在7-14个月视觉注意的控制的灵活性差。
+ r/ f0 N: Q6 W7 i其实作为父母的可以多了解一下正常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历程(知道大概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行为),这样可以对照自己孩子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才能及时地进行干预。; j4 i! o3 H; R1 z$ m! \( x6 `

& z5 k: x8 ?7 x0 y) ^  {( W" \  F$ D8 Z8 I, D. O& ~
作者:马晓莉
" T0 M4 A& S" Y' v; R" C" z$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295687654 i' D- |$ q" ~$ K) X: X# w
: w4 r( G' T' u" R4 \$ H, k" ~
1 T% O0 q6 N- V1 _! P( G$ h
我是牙医,现在德国,由于职业关系,前一段时间受到了关于自闭症的介绍和认知。 现在自闭症已经不在被定义为疾病了(illness),而是生长发育的异常 (全称为 Autism wide-spectrum disorder)。因为如果定义为‘‘疾病’‘,父母会想尽各种方法、心存希望去治疗,以期望治愈甚至有所改善也好;定义为‘‘发育异常’’的差别就在于,既然不是疾病,自然无法治愈,家庭成员社会要尽量去理解、接受自闭症儿童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从而能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社交和自我生活能力,而不是去治疗。 . L+ X' g# P8 P- X6 Z0 ^# l7 p

6 o; s3 `* \! _9 A" _/ F5 b自闭症的表现形式差异非常大,所以称为wide-spectrum (广谱?),也有自闭症人群拥有很高的智商,成为科学家,工作结婚都没有问题。8 m" b1 ?8 L" D6 N- o3 V  C
. n. R$ p* H; v4 O; e$ W  ]. v
简单来说,自闭症人群和普通人群的差异主要在;社交技能、同理心(他们的感受和常人是不同的)、不爱肢体接触、对声音气味光线易于常人的敏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偏执、爱重复行为等。 0 E( u, {8 A/ ~
当时上课的时候,我脑海中出现的高智商自闭症典型代表,就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看过的人可以体会一下。他不愿意与人肢体接触;一切都要很按照他的规矩(东西放哪里,周几吃什么都要有规律);对别人没有同理心(别人难过的时候,他只会在一旁认真分析)他妈妈教育他,别人难过的时候你要端上热饮,所以他也会做(这就是对自闭症人群融入社会能力的干预)、有人坐他的位置他会抓狂(偏执),他不能理解或者感受别人的嘲讽等等。
* j0 C# ?0 h2 @0 g0 _0 O( q
" r2 S! ~" p) r  t3 G+ x  J我并不是自闭症的专业人士,所以认识肯定非常有限,或者说是有误。但是,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小孩就被诊断为自闭症,虽然他很少提及,但是,我可以强烈感受到这种不提及背后深沉的痛苦。 他们一直在尝试进行各种干预治疗,我想,有时候人最痛苦就是不能够,不愿意,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来接受现实。
8 |0 M7 K0 @: X3 m6 m
3 w) k7 z6 c- i9 T. E在这里回复,也只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希望专业人士因此去更多了解国际上关于自闭症的一些新的趋势、发展或者理念,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 (不只是对自闭症人群,更是对他们所在的家庭成员),不应该再一味强调自闭症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
7 H" ~6 A; A/ m( o
5 n8 R, ?8 @+ n. y7 p+ j
0 [& g( J, J7 M, o作者:Zhang Fan; R* R3 V" ^) @$ m# \0 ~8 D5 m0 Z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1962210
- e5 b* B  j& |$ J# }- q! k
( T6 _6 d$ K' f[注]孤独症(autism),是自闭症医学专业用语,以下文字中涉及“孤独症”、“ASD”、“孤独症谱系障碍”均指我们口语中的“自闭症”。
. E% S# I5 [5 W& U, W4 @: D————————————————————- x9 b( U3 x" p: A

) M" T2 ^# r. o! V, b3 h5 L" q“鉴别自闭症”?, @' p$ W  w3 M4 U) Y$ c
唯一可靠的方法是:去具有自闭症诊疗能力的正规大医院检查。, P; C* n. W% n! A0 o
其它任何“方法”“宝典”都是不靠谱的。
) S2 r- N  K* n7 P" }) ~& ?0 M6 l* B9 J- o
据《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14),中国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至14岁儿童患儿超200万,而专业诊断医生仅百人。各位算一算就知道了,即使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充其量也不超过20个能专业诊断自闭症的医生。在这种条件下,各位家长指望通过“百度一下”就知道自己孩子是不是自闭症——这未免想得太简单轻松了。
# F" Y, ~1 _) W
0 W' {* i, N( n1 V. G# b首先,自闭症很复杂,没有一个“典型的自闭症症状”。虽然我们常说典型自闭症有三大症状: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但临床上发现,很多患者未必在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缺损(比如未必有刻板的行为),同样是自闭症,有的孩子是多动,有的孩子连下楼梯都不会,后者还容易跟脑瘫混淆,大多数孩子学语障碍甚至终身不能说话,却也有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是可以说话的,还有的孩子非常讨厌噪音,而另一部分则可能成为音乐天才……这些孩子够不上典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但是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方面还是有比较明显的缺陷,难以用一个特定的“标签”来命名。所以,自闭症的学名全称叫做:孤独症谱系障碍,把孤独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谱系,程度由低到高,低端的就是“典型孤独症”,高端的就逐渐接近普通人群。也就是说,所谓的孤独症,只要具备了“三联症”特征的一部分,就没有“是与不是”的概念,更确切的是“在谱系内的缺损程度有多深”。
( E7 u7 }7 p, j" D2 i1 }0 ]/ w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粗浅对照网上所谓“自闭症常见症状”一一核对,会很容易发现自己小孩在很多方面根本不像自闭症啊,本着一颗侥幸的心,家长就可能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忽视、错过最诊断时机了。: _) @' r0 u/ G

: N) O1 H  F+ X/ C- |- N; q一个比较沮丧的现实是,即使家长及时发现问题求助医生了,医生往往也无力帮家长诊断自闭症。因为,诊断自闭症这个事情,不像诊断感冒发烧——随便哪个医生,只要看一下化验报告: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就知道是细菌性感冒该吃抗生素了——自闭症这个东西,麻烦就麻烦在当今医疗技术还没先进到用一个仪器“哗”的测验一下就能报告你得了还是没得自闭症。医生靠什么知道你得病没得病?很遗憾只能通过经验来判断(这种纯望闻问切式的诊断,很像中医看病方式对不对?对医生的经验要求太高了)。8 H7 h* e3 N0 J  x0 |0 u
据《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2010〕》,卫生部推荐的几个评估量表包括: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ABS)——初步筛查;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具体诊断;以及一些辅助测量儿童发育评估和智力测验的量表。在国际上,大家比较认可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洛德及其同事制定的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G)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医生掌握每一种表格都需要繁复的学习、演练,而且所有的判断都有相当的主观性,例如,喊小孩名字他有没有回应?0-5分,你给几分?不同的人选择都有各自主观判断的。家长如此,医生也是如此(有的表单是家长凭回忆填写、有些表单是医生测试患儿反应后填写的)。PS,目前医学家发现部分基因与自闭症有关,但自闭症里携带异常基因的比例很低,而且基因检测费用昂贵,故不适合作为诊断自闭症的通用方法。
; H8 Z, ^4 }5 _" [5 P如果患儿还小(不到3岁),他们与正常儿童之间表现出的差异非常轻微,一方面会被家长忽视,另一方面,到医院问医生医生心里也没有底,即使发现问题,大多也只敢确定为“发育迟缓”、建议家长“注意观察”。这么一耽误,就可能拖到孩子3岁不说话才来到大医院进一步复查。而自闭症这个事情,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康复效果会越好的。3岁前是黄金时间。" g8 M0 a3 h* q* t# l
综上:由于自闭症诊断高度依赖人工和经验,所以很难做到标准化、大规模复制。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能专业诊断自闭症的医生仅百人”了。* c2 c0 `/ h, j) ~7 L

9 l' w. r# {, T1 [  E现实是那么个现实,我们要说的是解决方案。( Z" C# K& f" d+ e3 j
第一,大家肯定不要根据几条“百度知道”去自己判断自己孩子是不是自闭症,中国能干这活的医生都少之甚少,就别提在家DIY了。( r' l  M: \$ F: V" y; ?" |7 w7 I
第二,前面李老西、马晓莉几位答案中提到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早期筛查自己孩子是否存在高度危险,其中①缺乏目光对视、②呼名不应、③缺乏联合注意这三个方面我建议大家更关注一些,因为它们是早期能发现的症状,而且是很基础、患儿比较通常出现的症状。前面两个好理解,第三个“联合注意”比较学术,我做了一张图放在前面了帮助大家理解。: E2 ~5 k% j0 G# G( A
第三,如果孩子有部分症状,建议就近去正规儿童医院筛查,如果儿童医院说是“发育迟缓”、“还不能确定是不是自闭症”、“可能是轻度自闭症”……建议尽早去北上广大城市儿童医院做专业确诊,我知道上海有能力测这个的是复旦儿科和新华医院,别的城市大家可以自己查一下。
0 {' |  F8 K! n+ ?
* Y) d6 i( s, Q/ l  S$ u作者:徐慧琳
/ T1 u4 j4 X9 Z" Y! k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28527284 e" W7 f; h. L& ?$ \& o3 W
; r7 N- I) E' d) U! D

3 c) ~9 V: @- d& V1 o$ x; P工作原因接触过很多自闭症儿童。非专业,只谈谈自己的经验。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指出。
! e3 G) k! x# |" g2 w$ Z. l
! D. r) B8 C$ J/ S- ^7 r不知道国内情况,我最早就职的学校是不接受自闭症/特殊儿童的,所以对此完全不了解。后来跳槽到另一间学校,学校安排过这方面的讲座让老师们对自闭症有简单的认识。但是非专业的老师们只能观察,不能下定论。每年会有来自澳洲的专家,不知道怎么称呼,暂称为专家吧。我们可以告诉专家提出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现象,她会到班里观察一节课,然后下定论,和家长沟通。
" o0 R# g. Q- Q/ h( I) X/ O" Q5 p8 l8 q, p
每个班级只能有一个特殊儿童,因为确实需要更多的精力来照顾特殊儿童,太多会兼顾不过来。情况比较糟糕的需要先单独进行干预,特教老师觉得孩子准备好时才能上课。有自残或严重打人倾向的孩子需要一个专人在课室照看。) T# }, e2 A+ o

6 l) a1 X( e- k4 H& m我接触最多的是2-3岁的学生。我观察到的特殊儿童的各种表现有:注意力极度不集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时不时莫名大喊大叫/笑,情绪极度不稳定,没有眼神交流,坐不住,语言迟缓,没有危险意识,偏执地坚持某件事等等。另外,自闭症男女比例是4:1左右。% |- _8 @* L% D7 e- H, N) Y4 Y

# S& S2 O( p' z* L9 Z自闭症虽然不能治愈,但是尽早进行干预能得到很大改善。像其它答案里说的2-6岁是最佳时期。比起有些答案里提到的金钱原因,(因为一对一比起普通上学费用确实是一笔很庞大的支出)更可怕的是家长不能接受事实,而让孩子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包括我的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当我婉转地和她说起应该带她孩子去咨询一下的时候还和我翻脸了。
, B0 ~9 q) ~- m# r2 S5 U
7 k: Q4 f) Y3 ]  D3 O特教老师们需要有非常好的耐心,我看到的有限的几节课就是不断引导自闭症儿童重复做简单的动作,项目。
4 `2 f! l& S, h! X& j1 h2 ]
6 z; {) J" W; B$ I7 J' P( V5 R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多温柔地和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做简单的按摩帮助放松肌肉,可以用柔软的梳子刮皮肤提高皮肤敏感度。5 d7 s3 \" [. M, U- u+ M  `
: x+ V+ G/ M9 G" n. Z, j! n# c" C
干预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看到成效。但很久后当你回过头对比一下会发现,孩子已经有很大的进步,甚至和当初完全不一样。
+ v" i* U2 w* D$ s
  b% t* @7 g9 t* n, X9 Q2 ~. Z4 Y5 p' {, {( E$ \- M
作者:Xueling0 U8 Z, _+ U" p/ @. |) i: F6 f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2715799
' v- z: H" ^5 M" s& j; O  S6 ]0 w
3 X  n$ @6 X: e5 {( ^& g# U9 M5 Y+ o; @; ^( V* p. W5 w; e" Z

/ [' L# l: l, d真假自闭症鉴定7 w" ^6 I8 ~5 k
现状
4 n$ m2 M* L& C0 U! @. l: M自闭症从国外引入国内,从科学确认到大规模治疗干预仅有二十年的历程,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鉴定体系,特别是由于医学基础科学对其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生理医学科学理论,所以自闭症还不能通过医疗仪器检测出来,主要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但重度阿斯伯格症、xxy染色体变异、重度语障患儿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动作、语言与典型自闭症非常接近,医生仅仅依靠家长填写ABC自闭症量表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而训练又在残联系统或民间,造成医生无法跟踪被训练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返述自己的鉴定结果,从而找到鉴定和康复之间的规律。致使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特殊孩子的医生很难分辨出典型自闭症和类似自闭症的其他发育障碍的细微差别。于是很多不是自闭症的孩子被以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谱系等模糊的名词命名。被人为戴上了自闭症帽子,致使自闭症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 I% R  `( c. a# i7 q9 O! K. @
0 y! w/ Q5 r/ P真自闭症
" f, I) K2 M) ~. G* H/ r4 S自闭症是台湾、香港的命名,大陆称孤独症,被划分为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一种典型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神经类疾病。典型自闭症儿童有着明确的症状显现,与其他泛自闭类疾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典型自闭症也是我们说的真自闭症,仍是世界医学难题,最基本的病因尚未清楚,是不可治愈的疾病。
* @, w) v" }( h# m) Q对于真自闭症儿童我给到家长3条建议:# l* M& L+ V1 ]+ I+ x8 X. ?
1、建议家长去有资质的医院进行鉴定,医院出具自闭症诊断书后可办理残疾证,对儿童日后生活有一定的帮助。! O, ~- R( ^* w% w
2、如有条件可再生育。二胎患自闭症的概率没有任何医学证明比其他出生儿童更高。" Y# u! ^& t/ b& q' }5 [7 a
3、去类似北京星星雨这样的机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家长亲身参与并接受ABA训练,学习ABA训练的理念、技术及流程,在今后家庭共同生活的场景中将ABA融入,从而达到尽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之后无需再接受其他任何医疗或康复机构的治疗或训练。# e9 w# Q$ N9 o- ?& R& y, k8 I" x

6 f& |$ k3 N/ j9 n. L$ i1 z) F假自闭症( q; Q' `( F! G5 `5 n# v4 k
自闭症孩子经过训练能够很轻松认识数千个汉字,能够诵读小学课文,但他们永远不会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字的含义,这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典型的自闭症儿童。而那些可以训练回归的孩子称之为假自闭症,例如重度阿斯博格症患儿、真多动、语言发育特别迟滞等,存有这样发展障碍的儿童有与典型自闭症几乎一模一样的症状。也就是医院常用的自闭症谱系、自闭症倾向、轻度自闭、高功能自闭症等,我认为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停顿下来,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回归社会的正常儿童。
5 p4 W. T5 }. J$ b. \5 L
, I( R9 @5 O# r4 }9 r鉴别真假自闭症9 z- i. W5 K# w$ G! W
为什么一定要鉴别真假自闭症' U4 T. N4 |& p) U
一旦发展障碍儿童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心里创伤和压力,错误的判断更会在儿童回归训练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家长在训练方向和潜意识都会遵照自闭症的训练方式进行研究和执行。典型自闭症,真自闭症,现代医学无法治愈。只能通过ABA训练对其能力进行有限的改善。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应该对所有的发展障碍儿童都使用ABA训练,自闭症谱系、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运动神经发育迟滞、阿斯伯格症等儿童,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出了差错的,是正常儿童中某些能力偏弱的,但他们仍然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是完全可以通过“非ABA”训练回归社会的。对于不是自闭症的儿童用只针对自闭症设计的ABA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如同给得肺炎的孩子用肺癌的药物,后果可想而知。这样的问题非常普遍,而这将关系到无数儿童及家庭的未来。$ e& L. d1 G/ L1 U
" y  f9 D* F. p" P6 }) \

6 g3 d9 N: P. x. g2 m" L1 P) e作者:韩正
( Y7 Q; b" @- Y& `# w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3795856
9 I" N/ z% U8 S: X. U' \: x" w; M
" D8 c/ I' F; o) O4 m7 f2 i4 V$ W4 p& e5 `
一,请先看视频:诊断自闭症的新方法
! ~8 g- ]! l: D# I9 s# j7 M
) t1 v$ W: k' s9 n. x: m2 t! H% l二、再看文字以加深理解或重点复习没看明白的地方
" N$ o: x# U( b+ i
Ami KlinA new way to diagnose autism
; k2 s: V1 x  X1 y! w; {, I, V" i/ C我一直都想成为 社会交往中的一个能活动的实验室 在于他人相处时,理解他们的感受与思想, 意图和动机,从而产生共鸣. 作为一个科学家,我总想度量这种共鸣的感受 这种感受瞬间产生, 仿佛在眨眼之间. 我们凭直觉理解别人的感受 了解其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甚至在某个行为产生之前 我们总是 别人主观意识里的客体 一直都是这样. 我们就是没法摆脱. 而这一点又十分的重要, 以至于我们用来了解自我与世界的每一种工具 都深受这一状况的影响 人类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群居的)) Y  g: P% d- T0 r  C& P4 ?- h
1:02. s5 r# r$ F: y3 c3 a  o' L
因此,我真正的自闭症之旅始于 我住进一个为成人自闭症患者设立的寓所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都在医院里度过.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对他们来说,自闭症是及其可怕的. 他们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他们不说话. 但最糟糕的是, 他们极度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与周围的环境隔绝 与人隔绝 实际上,如果你走进一个为自闭症患者开办的学校 你会听到很多嘈杂的声音 各种喧闹,各种动作, 都在做着些什么 但他们总是各自做各自的事 有的人可能在看天花板上的一盏灯 有的人可能缩在一个角落里 他们可能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 这些自我刺激的动作毫无意义 他们极度地封闭.$ m$ ~& N3 z3 Q4 h
2:11- o! |2 h$ A* ?( b& Y
现在我们知道了,自闭症是一种功能的混乱 即共鸣功能的混乱, 就是我刚才提到的 这些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这些生存技能是我们继承而来的 经由很多很多年的 进化而来的; V8 }* ]" s4 F, q0 G' M. u
2:29
& {5 X/ y* l( B* h7 h0 {$ I大家都知道,婴儿生来是很脆弱的 没有人照顾,他们活不下去 所以很合理地, 大自然赋予他们 一种生存机制. 他们会亲近照顾者 在人们出生后的几天到几周里 婴儿更偏好人的声音 相比环境的声音,他们喜欢人声. 他们喜欢盯着人看,胜过盯着东西看. 甚至当他们看着人时, 他们会看人的眼睛 因为眼睛就是人生经验的一个窗口 因此他们会更喜欢盯着那些正看着他们的人 而不是那些没有看他们的人 他们会亲近照顾他们的人 而照顾者也会亲近婴儿 在这种双向互助、一来一往如同舞蹈一样的过程中 对人的思想慢慢形成至关重要的各种因素便产生了 人的社会心理,社会大脑也借此形成.
% q1 p' R1 Z' b) p3:28
2 o- k9 }6 l4 _1 [2 C( t6 |" W我们总以为自闭症 是后天形成的 其实并非如此. 自闭症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了. 当婴儿和照顾者在一起时, 他们很快便意识到 在两个人的耳朵之间 存在着很重要的东西 这种东西是无形的,你看不见, 但却非常重要 这种东西就是所谓的注意力 他们很快就能学会 甚至在他们会开口说话前,他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们也会跟随着别人的目光 因为人的目光所到之处 就是他们心中所想 很快地,他们开始了解事物的意义 因为当某个人看着一个东西 或指着一个东西时 交流的对方并不仅仅获得一个方向的信息 也获得了他人 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以及态度 很快地他们开始建立这个意义的系统 但这一系统中意义 要求他们与人进行互动而获得 这些意义 是通过他们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而得到的
' |; g8 `' R/ I4:49( Q  Y1 W7 W! U, v6 D
有个15个月大的小女孩 她有自闭症 我靠她非常地近 大概离她的脸只有2英寸,她却完全不理睬我 想象一下我对你这么做, 离你的脸2英寸那么近 你很有可能会有种反应,对吧? 你可能会往后退,或者叫警察. (笑声) 你一定会做点什么. 因为你进去了别人的空间 而不引起反应是不可能的. 对我们而言,这是自然而然,毫不费劲的. 这是我们身体的智慧. 并不是语言教会我们的. 我们的身体就是知道如何反应, 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实.
+ t& p+ p: V( j' v0 i+ |- h5:35" C; b+ E9 k! r
不光是人类会有如此反应. 对于我们进化上的远亲,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一只猴子 你正在看着另一只猴子 另一只猴子比你的等级更高 如果这被看成是一种信号或威胁, 你是不会活很久的 这对其他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离开这些技能他们活不下去 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 我们就需要这样反应,互动性的反应. x. E/ ?, Z- k/ I- }" ~
6:117 W/ A1 l$ p; o( ^% f- ~
她那样地对我不理不睬,可我离她那么近 可能你觉得,她看得见你 也许她听得到你 可是,几分钟以后, 她会走到屋子里的某个角落 发现地上的小糖果,MM糖。 我根本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 但有的东西,某个小物件,却可以! 如今,大多数人都会将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 分得一清二楚 但是对这个自闭症女孩而言, 这个分割线却不是很清晰 人的世界并不吸引她 但却能吸引我们 我们能从分享经验当中 学到很多东西 但这个自闭症女孩所做的事情 使得她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 因为她不断地封闭自己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大脑是决定性的 它决定我们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实际上大脑也会被我们的行为影响 当她越来越孤僻 互动越来越少的时候 她的思想和大脑也受到行为的影响+ \$ X$ M1 _, k; _! j* q
7:25) U+ m- o0 a' k% p" ~2 ~1 z3 `
在所有成长障碍中, 自闭症与基因的关系最大, 自闭症是脑部神经错乱引起的 这种紊乱在孩子早在出生之前 就开始形成了 我们现在知道自闭症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有很多自闭症患者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但也有很多天赋异禀 有的患者完全不讲话 又有的会一直说个不停 有的患者如果你到他们学校里去观察他们 他们会一直围着学校的围墙跑个不停 如果你不阻止他们(他们会一直跑) 有的人会一直不停地跑到你面前来 不断地想引起你的注意 但他们的方式常有点奇怪 从而无法引起你的共鸣' E& T$ ?$ f' `8 l: K
8:16
0 O( `2 [3 f* k, r" _* }自闭症如今要更普遍得多, 我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时, 我们以为一万个人里差不多有四个自闭症患者 因而,自闭症显得比较罕见 但现在我们知道,100个人里大概就有一个自闭症患者 我们的身边有着数百万的患有自闭症的人3 j) Z: |$ U' j2 n3 h% h- x
8:36
, N( X2 Q6 u; M( y2 z社会为此而消耗的成本极大 仅美国这一花费大概就达到了350亿到800亿美元, 大家知道么,这些经费的很大一部分 都被用在青少年, 尤其是那些患有严重障碍的成年人 以及那些需要全方位密集照顾的患者身上 需要极为高强度的照顾 这样的服务大概每年需要花费6万到8万美元 有的人没有获得早期的治疗 而我们知道,自闭症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偏离 而逐渐恶化 就像我刚才提过的那样 我们能否及早发现自闭症的症状 进行干预与治疗呢? 我可以跟大家说,这个想法 在过去十年大大的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们完全可以 减轻自闭症的症状 但是,我们的机会并不多 因为大脑的可塑性只有那么一阵 而这为数不多的机会时间 是人生命的前三年 这并不是说之后就没有机会了,不是这样的 但机会确实是越来越小 在美国,被诊断出自闭症的年龄 仍然在五岁左右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 或一些医疗条件不好的地区 农村人口以及少数族裔自闭症患者 被确诊的年龄还要滞后 这就好像我们要和他们说 那些社区的自闭症患情况 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生物伦理上负有责任。 技术已经有了 但技术如果无法对社区产生影响 那么技术也就不存在,我们若不抓住机会, 后果将不是我们所能负担的。 因为自闭症孩子会变成患有自闭症的成人, 我们能为孩子们、为他们的家庭做的事情 如果早一点做到, 将会产生影响终身的作用, 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其家庭以及社区而言都是如此 这就是我们对于自闭症的看法& E4 Z, @$ z, U8 t3 z  C4 r$ ]
10:44
8 }$ L/ P. T9 a& b: C' @$ q和自闭症有关的基因多达一百个 实际上,我们相信,很有可能 将会有300到600个基因是与自闭症有关的 不仅仅是基因,而是基因异常 这时候我们遇到一个问题 既然有那么多引起自闭症的原因 那我们可不可以根据这些异常基因 来追查具体的症状呢? 像我这样的人 当我们进入一个游戏室时, 我们就能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那要怎样从很多的形成原因中 追查一系列相似的症状呢? 答案就在成因与症状之间, 即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我们对孩子两岁前的生活非常感兴趣 因为那些不利因素 未必一定会演变成自闭症 自闭症会自行形成 我们能否在那些年里进行干预? 我们也许能减轻一些症状,谁知道呢! 也许还能阻止一些人得上自闭症6 o: D4 q8 {! Y) T# t/ Y! `
11:50, \4 }) L! c: E, h7 }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怎么样能引起共鸣? 怎么样进入到别人的存在当中? 我记得当我和那个15个月大的孩子在一起互动时, 我脑子里只有一件事 “怎么样才能进入到她的世界呢?“ ”她是在想着我么?还是她正在想着别人?” 这很难做到,我们必须倚靠技术 我们必须到她身体内部的世界中去 我们要从她的眼睛看世界。
6 L% O. I3 b" u! \8 u12:23. T9 v( G6 ]8 K& q
所以过去的很多年我们都在做一项技术 以眼球追踪为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不同的时刻, 孩子们都是被什么吸引了 这是我的同事,Warren Jones, 我们一起研究创造这些方法, 整整研究了12年, 你看这是一个五个月大的婴儿 这个五月大的男孩将要去观看别的事物, 就是他世界里存在的事物, 他的妈妈,照顾他的人,还有一些 他日间被照顾时的各种经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拥抱他的世界, 并把那世界带到实验室来, 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要创建很精密的测量方法, 测量人们以及婴儿 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方法 每个时刻都要测量 从而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7 ~; S8 M5 c* u1 k- G; ?2 u$ E' H7 h
13:24' n: W. [. Y# D2 [6 ?/ D
我们创建了这些测量方法,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东西叫 “注意力漏斗” 你们看到的这个视频 每幅影像的间距大约是一秒 这是35个正常孩子所看到的世界 他们都是两岁大的孩子 当我们停在其中一幅影像上时 这是正常的孩子在做的事情 而绿色的地方,是自闭症的孩子在做的事情 视频停留在那个画面上时, 正常孩子在看这些, 再看那个小男孩情绪的反应 那个小男孩和那个小女孩正在闹矛盾 而自闭症的孩子在做什么呢? 他们会注意那个不断转动的门, 看着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我可以告诉大家, 这里就有了差异, 这不仅仅发生在我们5分钟的实验里 而在他们生活里的每一分钟都发生着, 他们的心智就此而形成, 它们的脑子在其他的方面不断发展, 而这些方面与他们同龄的伙伴有所不同5 {: ]' {: K# D* e
14:29
5 O  e, ]3 P* W这里有一个结构图, 这是从我们的儿科医生朋友那里拿过来的, 这是一幅关于生长曲线概念的图, 你知道,你带一个孩子去看儿科医生时, 你会得到他的身高,体重 所以我们决定我们要作出一个 社交发展的成长图 我们找了很多孩子参与实验,从他们出生开始 大家可以看到X轴上写着2,3,4, 5,6,到9,一直到大概24个月 这些是他们盯着人的眼睛 看的时间百分比, 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表 他们爱看人的眼睛,从这里开始, 基本上很平稳,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它还上升了一些. 我们再来看看 这些有自闭症的孩子的曲线. 非常的不同 刚开始很高,然后就一直下降。 这表明,他们本来具有追寻人眼神的能力 但后来却不再被吸引了 这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外界的刺激 你对他们产生不了影响了 在他们探索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你不无关紧要3 n$ T5 J1 S; N/ f
15:46' {6 Y. q) F! R8 f( v% Q/ \
这些数据如此重要, 以致于我们非常想知道在出生后的六个月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当你开始与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孩子互动时, 你会对这些孩子的社会性感到惊讶 我们在那六个月看到了一个情况, 这两组孩子很容易被区分开来 通过这些方法或者其它的方法, 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的科学, 是可以及早地诊断出自闭症的 我们不需要等到第二年 自闭症的症状开始出现时才确诊 如果我们测量的东西是进化而来, 并保存下来的,且出现的时间非常早的话, 尤其是出生后几周就出现的症状, 我们就可以将对其诊断提前到, 提早到出生后的两个月内, 这就使我们如今在研究的内容,
. U0 u: W+ J, ?; {7 {16:47& E. S+ U  l3 K% N4 H% _0 x
现在,我们可以创造出最好的科学技术, 还有最好的方法来争端那些患自闭症的孩子 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现实情况, 这一切都徒劳无功. 当然了,我们现在需要各种设备 能被送到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那里 我们的同事,那些坐诊的医生, 他们能见到每个孩子, 我们需要把这些技术, 转变成对他们的工作有实际用处和价值的东西, 因为他们要帮助那么多孩子, 我们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广泛推广, 这样我们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孩子, 但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和干预治疗的方法 那这也是违反这会责任与道德, 我们需要能够与家庭合作, 去支持那些家庭,在最开始的几年里与他们一起, 我们需要从诊断他们是否患病, 发展到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为这些治疗将会改变 孩子与他们家人的生活' v# m8 ?: \% Z/ [: s6 `
17:525 v5 p$ l, `, [5 C, F# L
现在,我们要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可以告诉大家, 在这个领域这么多年, 最开始的几年, 人会觉得自己很年轻充满干劲, 会感觉我自己所钻研的科学 真的能给现实带来影响, 可以让其他人不再重蹈我的覆辙 不走我走过的老路, 我那时以为自闭症是个无法治愈的疾病 但如今再也不这么想了。 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5 |/ T; `9 x2 t
18:29
8 g; w1 r$ X# r( y; v0 B0 [# ^3 l我们的想法并不是说要完全治愈自闭症。 那不是我们要的。 我们要的,是要确认, 那些患了自闭症的人 能从那些可怕的结果中释放出来,得到自由 不再是严重的智障,或者是语言能力的缺失, 也不再极度的封闭 我们觉得实际上自闭症患者, 看待世界的视角非常的特别, 我们需要这样的多样性, 他们能做得特别好, 在一些他们擅长的领域, 在可预测的情况下,可掌控的情况下。 毕竟他们专注于世界本来的面貌, 而不是学习怎样在世界上生存, 这就是一个长项。 例如,当你的工作在技术层面时 这就是一个长项。 还有一些人,具有极高的天分 艺术上的天分 我们希望他们也能自由施展, 我们希望下一代患有自闭症的人 不仅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更能实现他们美好的梦想。$ w2 v9 e4 k" }( g
19:31; S8 q* r" h. g* h3 b3 V3 c8 j6 h
谢谢(掌声)
& Z$ W) {9 v1 \4 k& x' Q
2 }4 c; F2 w; I$ f三、两张重点的图:
* X; T) S: o% Z# ~
' h. ^5 ?0 O9 z  t
6 P; r# f2 P, O- E, V作者:景笑0 B7 d6 l4 w1 ]* \4 r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1907259
2 C- j# }/ P3 N0 q& @
. i% y5 _& C) J* |9 |$ l, I7 J* m! R# d# t2 E3 N- P
一,请先看视频:诊断自闭症的新方法
! B3 ~9 I! K3 E, B9 V, q5 S# k6 h% C: T: _, G: }
二、再看文字以加深理解或重点复习没看明白的地方
3 u/ R! E3 H( ?2 h8 B  k8 E' D) F: U
Ami KlinA new way to diagnose autism
( g# h) H) m) L% F3 w我一直都想成为 社会交往中的一个能活动的实验室 在于他人相处时,理解他们的感受与思想, 意图和动机,从而产生共鸣. 作为一个科学家,我总想度量这种共鸣的感受 这种感受瞬间产生, 仿佛在眨眼之间. 我们凭直觉理解别人的感受 了解其行为所代表的意义 甚至在某个行为产生之前 我们总是 别人主观意识里的客体 一直都是这样. 我们就是没法摆脱. 而这一点又十分的重要, 以至于我们用来了解自我与世界的每一种工具 都深受这一状况的影响 人类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群居的)5 z( [$ c2 Q* g8 n+ X0 f
1:02
: S& |  t( p- W4 H' o因此,我真正的自闭症之旅始于 我住进一个为成人自闭症患者设立的寓所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活的大部分时间 都在医院里度过.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对他们来说,自闭症是及其可怕的. 他们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他们不说话. 但最糟糕的是, 他们极度封闭,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与周围的环境隔绝 与人隔绝 实际上,如果你走进一个为自闭症患者开办的学校 你会听到很多嘈杂的声音 各种喧闹,各种动作, 都在做着些什么 但他们总是各自做各自的事 有的人可能在看天花板上的一盏灯 有的人可能缩在一个角落里 他们可能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 这些自我刺激的动作毫无意义 他们极度地封闭.
* e1 C& r+ q2 L: M& o5 V( e2:11
. R4 |* ?- @: k: V0 e$ P& i2 D现在我们知道了,自闭症是一种功能的混乱 即共鸣功能的混乱, 就是我刚才提到的 这些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这些生存技能是我们继承而来的 经由很多很多年的 进化而来的  s1 D+ y$ u( E4 N
2:29  p' G- I( b1 o; k
大家都知道,婴儿生来是很脆弱的 没有人照顾,他们活不下去 所以很合理地, 大自然赋予他们 一种生存机制. 他们会亲近照顾者 在人们出生后的几天到几周里 婴儿更偏好人的声音 相比环境的声音,他们喜欢人声. 他们喜欢盯着人看,胜过盯着东西看. 甚至当他们看着人时, 他们会看人的眼睛 因为眼睛就是人生经验的一个窗口 因此他们会更喜欢盯着那些正看着他们的人 而不是那些没有看他们的人 他们会亲近照顾他们的人 而照顾者也会亲近婴儿 在这种双向互助、一来一往如同舞蹈一样的过程中 对人的思想慢慢形成至关重要的各种因素便产生了 人的社会心理,社会大脑也借此形成.
# S; g5 e* D4 x3 P1 R3:28' j+ A- h& J! ]3 q
我们总以为自闭症 是后天形成的 其实并非如此. 自闭症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有了. 当婴儿和照顾者在一起时, 他们很快便意识到 在两个人的耳朵之间 存在着很重要的东西 这种东西是无形的,你看不见, 但却非常重要 这种东西就是所谓的注意力 他们很快就能学会 甚至在他们会开口说话前,他们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他们也会跟随着别人的目光 因为人的目光所到之处 就是他们心中所想 很快地,他们开始了解事物的意义 因为当某个人看着一个东西 或指着一个东西时 交流的对方并不仅仅获得一个方向的信息 也获得了他人 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以及态度 很快地他们开始建立这个意义的系统 但这一系统中意义 要求他们与人进行互动而获得 这些意义 是通过他们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而得到的
2 Y1 n% x! D+ P6 B0 {  j4:49
4 Q4 S# o4 O* t& o9 u, N3 q有个15个月大的小女孩 她有自闭症 我靠她非常地近 大概离她的脸只有2英寸,她却完全不理睬我 想象一下我对你这么做, 离你的脸2英寸那么近 你很有可能会有种反应,对吧? 你可能会往后退,或者叫警察. (笑声) 你一定会做点什么. 因为你进去了别人的空间 而不引起反应是不可能的. 对我们而言,这是自然而然,毫不费劲的. 这是我们身体的智慧. 并不是语言教会我们的. 我们的身体就是知道如何反应, 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实.
5 g% d  L3 j0 i5:35
( o1 u, D1 k; n& ^: g/ f不光是人类会有如此反应. 对于我们进化上的远亲,也是如此 如果你是一只猴子 你正在看着另一只猴子 另一只猴子比你的等级更高 如果这被看成是一种信号或威胁, 你是不会活很久的 这对其他动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离开这些技能他们活不下去 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 我们就需要这样反应,互动性的反应+ Q' s- L6 @7 Y5 g- V$ v5 _
6:11. a* X1 h' q5 L" a/ m
她那样地对我不理不睬,可我离她那么近 可能你觉得,她看得见你 也许她听得到你 可是,几分钟以后, 她会走到屋子里的某个角落 发现地上的小糖果,MM糖。 我根本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 但有的东西,某个小物件,却可以! 如今,大多数人都会将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 分得一清二楚 但是对这个自闭症女孩而言, 这个分割线却不是很清晰 人的世界并不吸引她 但却能吸引我们 我们能从分享经验当中 学到很多东西 但这个自闭症女孩所做的事情 使得她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 因为她不断地封闭自己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大脑是决定性的 它决定我们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实际上大脑也会被我们的行为影响 当她越来越孤僻 互动越来越少的时候 她的思想和大脑也受到行为的影响4 z- P( N. n6 l; B- L6 W4 x
7:253 @1 f0 l) H. `) D0 ^3 E# V+ G) z  {5 {% x
在所有成长障碍中, 自闭症与基因的关系最大, 自闭症是脑部神经错乱引起的 这种紊乱在孩子早在出生之前 就开始形成了 我们现在知道自闭症有很多不同的种类 有很多自闭症患者有严重的智力障碍 但也有很多天赋异禀 有的患者完全不讲话 又有的会一直说个不停 有的患者如果你到他们学校里去观察他们 他们会一直围着学校的围墙跑个不停 如果你不阻止他们(他们会一直跑) 有的人会一直不停地跑到你面前来 不断地想引起你的注意 但他们的方式常有点奇怪 从而无法引起你的共鸣
4 D6 j" Q# @9 {$ q: i" A8:16
% I: X0 o. y% q) J; k自闭症如今要更普遍得多, 我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时, 我们以为一万个人里差不多有四个自闭症患者 因而,自闭症显得比较罕见 但现在我们知道,100个人里大概就有一个自闭症患者 我们的身边有着数百万的患有自闭症的人
# t4 A1 m1 M" j( |" z) [1 _) s& w8:36* d$ L& }# e9 E; f- r
社会为此而消耗的成本极大 仅美国这一花费大概就达到了350亿到800亿美元, 大家知道么,这些经费的很大一部分 都被用在青少年, 尤其是那些患有严重障碍的成年人 以及那些需要全方位密集照顾的患者身上 需要极为高强度的照顾 这样的服务大概每年需要花费6万到8万美元 有的人没有获得早期的治疗 而我们知道,自闭症随着学习方式的不断偏离 而逐渐恶化 就像我刚才提过的那样 我们能否及早发现自闭症的症状 进行干预与治疗呢? 我可以跟大家说,这个想法 在过去十年大大的改变了我的生活 我们完全可以 减轻自闭症的症状 但是,我们的机会并不多 因为大脑的可塑性只有那么一阵 而这为数不多的机会时间 是人生命的前三年 这并不是说之后就没有机会了,不是这样的 但机会确实是越来越小 在美国,被诊断出自闭症的年龄 仍然在五岁左右 但在一些贫困地区 或一些医疗条件不好的地区 农村人口以及少数族裔自闭症患者 被确诊的年龄还要滞后 这就好像我们要和他们说 那些社区的自闭症患情况 会越来越严重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生物伦理上负有责任。 技术已经有了 但技术如果无法对社区产生影响 那么技术也就不存在,我们若不抓住机会, 后果将不是我们所能负担的。 因为自闭症孩子会变成患有自闭症的成人, 我们能为孩子们、为他们的家庭做的事情 如果早一点做到, 将会产生影响终身的作用, 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其家庭以及社区而言都是如此 这就是我们对于自闭症的看法- R$ ]0 g3 J0 d6 I* H
10:44* e2 p! B) Q1 A/ O. ?
和自闭症有关的基因多达一百个 实际上,我们相信,很有可能 将会有300到600个基因是与自闭症有关的 不仅仅是基因,而是基因异常 这时候我们遇到一个问题 既然有那么多引起自闭症的原因 那我们可不可以根据这些异常基因 来追查具体的症状呢? 像我这样的人 当我们进入一个游戏室时, 我们就能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那要怎样从很多的形成原因中 追查一系列相似的症状呢? 答案就在成因与症状之间, 即孩子的成长 事实上,我们对孩子两岁前的生活非常感兴趣 因为那些不利因素 未必一定会演变成自闭症 自闭症会自行形成 我们能否在那些年里进行干预? 我们也许能减轻一些症状,谁知道呢! 也许还能阻止一些人得上自闭症* m- m& E& J3 Q0 d& E
11:50& s2 S# ^6 X# ^% q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怎么样能引起共鸣? 怎么样进入到别人的存在当中? 我记得当我和那个15个月大的孩子在一起互动时, 我脑子里只有一件事 “怎么样才能进入到她的世界呢?“ ”她是在想着我么?还是她正在想着别人?” 这很难做到,我们必须倚靠技术 我们必须到她身体内部的世界中去 我们要从她的眼睛看世界。
7 b( k. a5 V" X* Q8 v& }12:23
* _* @& ~: ?0 m( H- R9 l& L9 X所以过去的很多年我们都在做一项技术 以眼球追踪为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在每个不同的时刻, 孩子们都是被什么吸引了 这是我的同事,Warren Jones, 我们一起研究创造这些方法, 整整研究了12年, 你看这是一个五个月大的婴儿 这个五月大的男孩将要去观看别的事物, 就是他世界里存在的事物, 他的妈妈,照顾他的人,还有一些 他日间被照顾时的各种经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拥抱他的世界, 并把那世界带到实验室来, 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要创建很精密的测量方法, 测量人们以及婴儿 如何与世界互动的方法 每个时刻都要测量 从而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1 a$ F. |1 ?6 O& @9 E
13:246 Q3 P$ {  @2 P/ @
我们创建了这些测量方法,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这个东西叫 “注意力漏斗” 你们看到的这个视频 每幅影像的间距大约是一秒 这是35个正常孩子所看到的世界 他们都是两岁大的孩子 当我们停在其中一幅影像上时 这是正常的孩子在做的事情 而绿色的地方,是自闭症的孩子在做的事情 视频停留在那个画面上时, 正常孩子在看这些, 再看那个小男孩情绪的反应 那个小男孩和那个小女孩正在闹矛盾 而自闭症的孩子在做什么呢? 他们会注意那个不断转动的门, 看着门开了又关,关了又开 我可以告诉大家, 这里就有了差异, 这不仅仅发生在我们5分钟的实验里 而在他们生活里的每一分钟都发生着, 他们的心智就此而形成, 它们的脑子在其他的方面不断发展, 而这些方面与他们同龄的伙伴有所不同
5 L5 }# I# E9 B5 l5 ~# h14:29
, k1 b3 h: Z- }. L% T# Q' C" I这里有一个结构图, 这是从我们的儿科医生朋友那里拿过来的, 这是一幅关于生长曲线概念的图, 你知道,你带一个孩子去看儿科医生时, 你会得到他的身高,体重 所以我们决定我们要作出一个 社交发展的成长图 我们找了很多孩子参与实验,从他们出生开始 大家可以看到X轴上写着2,3,4, 5,6,到9,一直到大概24个月 这些是他们盯着人的眼睛 看的时间百分比, 这就是他们的成长表 他们爱看人的眼睛,从这里开始, 基本上很平稳,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它还上升了一些. 我们再来看看 这些有自闭症的孩子的曲线. 非常的不同 刚开始很高,然后就一直下降。 这表明,他们本来具有追寻人眼神的能力 但后来却不再被吸引了 这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外界的刺激 你对他们产生不了影响了 在他们探索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你不无关紧要
) k. ~7 L, W. _7 ?/ U( Y15:46* ?& W& X0 V+ r* g1 I3 r
这些数据如此重要, 以致于我们非常想知道在出生后的六个月里, 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当你开始与一个两三个月大的孩子互动时, 你会对这些孩子的社会性感到惊讶 我们在那六个月看到了一个情况, 这两组孩子很容易被区分开来 通过这些方法或者其它的方法, 我们发现,实际上我们的科学, 是可以及早地诊断出自闭症的 我们不需要等到第二年 自闭症的症状开始出现时才确诊 如果我们测量的东西是进化而来, 并保存下来的,且出现的时间非常早的话, 尤其是出生后几周就出现的症状, 我们就可以将对其诊断提前到, 提早到出生后的两个月内, 这就使我们如今在研究的内容,$ g: f/ u0 u3 h/ P0 ~: p3 T
16:47
, z0 d7 A2 j% t' M* C现在,我们可以创造出最好的科学技术, 还有最好的方法来争端那些患自闭症的孩子 但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现实情况, 这一切都徒劳无功. 当然了,我们现在需要各种设备 能被送到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那里 我们的同事,那些坐诊的医生, 他们能见到每个孩子, 我们需要把这些技术, 转变成对他们的工作有实际用处和价值的东西, 因为他们要帮助那么多孩子, 我们希望我们的成果能广泛推广, 这样我们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孩子, 但如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 和干预治疗的方法 那这也是违反这会责任与道德, 我们需要能够与家庭合作, 去支持那些家庭,在最开始的几年里与他们一起, 我们需要从诊断他们是否患病, 发展到普遍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为这些治疗将会改变 孩子与他们家人的生活7 k0 |. {$ }+ ~/ a/ F; f. n: C
17:52' Z( }, s  Q  b5 H
现在,我们要想想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可以告诉大家, 在这个领域这么多年, 最开始的几年, 人会觉得自己很年轻充满干劲, 会感觉我自己所钻研的科学 真的能给现实带来影响, 可以让其他人不再重蹈我的覆辙 不走我走过的老路, 我那时以为自闭症是个无法治愈的疾病 但如今再也不这么想了。 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8 C/ ~8 E; K: C( ^! L18:295 P9 a9 U# y9 Z
我们的想法并不是说要完全治愈自闭症。 那不是我们要的。 我们要的,是要确认, 那些患了自闭症的人 能从那些可怕的结果中释放出来,得到自由 不再是严重的智障,或者是语言能力的缺失, 也不再极度的封闭 我们觉得实际上自闭症患者, 看待世界的视角非常的特别, 我们需要这样的多样性, 他们能做得特别好, 在一些他们擅长的领域, 在可预测的情况下,可掌控的情况下。 毕竟他们专注于世界本来的面貌, 而不是学习怎样在世界上生存, 这就是一个长项。 例如,当你的工作在技术层面时 这就是一个长项。 还有一些人,具有极高的天分 艺术上的天分 我们希望他们也能自由施展, 我们希望下一代患有自闭症的人 不仅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更能实现他们美好的梦想。6 f  m5 |0 j& C7 `' b
19:31" {! r5 i& B8 x' l3 t7 z. a
谢谢(掌声)
0 n. |% y1 V( D; s, n7 p1 D! z9 v: @1 B% \! c5 `
三、两张重点的图:* V+ X0 L! s& ]" u
' H% l* M2 p7 k6 @: L$ F! X2 G* ?
1 ^4 V1 J) j5 L, ^  P) x. c
作者:景笑. ?# |7 o0 l* ?6 v5 s) T8 ?6 a3 ?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1907259
* ?( X. f- c$ A. T: ^2 T2 g$ w# m3 v7 C2 P$ u. p5 R) [# E
* [1 O& q/ ~6 k/ }! ]
普通父母很少会往这上面想,而且自己判定时不够客观,加上周围家人朋友不合适的安慰和鼓励,最终大多数家长还是要求助于医疗机构来做最终诊断。
+ @; ~& L3 y& ~: C7 k+ Z只有医院做出了最终诊断了,家长才会死心。而且有诊断书的话,条件不好的家庭可以向国家申请残疾人补助。
. t" l$ n( ^2 ?% n; p* W9 P太复杂的会让家长混淆了,我觉得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要去医院发育科做诊断了。
0 u  z6 L: E5 k" V( @0 ?8 k# k第一,跟人没有对视,就是不直视你的眼睛,如果多数情况下都这样,就需要高度警觉。这点自闭症和普通孩子差异非常明显,你盯着他的脸喊他基本都不会看你,或者瞟一眼马上就转开。
7 a0 N( Y" ]$ A7 i6 a第二,对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 L( B7 D2 T9 H
第三,爱动,停不下来;不怕高,再高的地方都敢爬,而且不会表现出害怕。
* B5 h+ j. I) O  Y' h0 E2 Q我觉得但凡有以上特征,就有必要到医院做专业诊断。" w- Y. f4 e/ L6 E# X' a3 X
我觉得被耽误的孩子除了家长心存侥幸以外,基本就是被当作正常小孩对待的那些:觉得孩子就是不爱理人、就是有点好动。4 M* ?( g8 [( x
我觉得自闭症是非常需要宣传这方面知识的,让人们更多的了解这种疾病。还有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在我这里,有很多周围县市甚至更远地方的人来给孩子做训练。过程至少需要一位家长全程陪同,外地的都在附近租房子,一般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5 j' ^0 }- {' j/ t
再回答一遍题主的话,甄别孩子是否是自闭症,就是孩子的状态可疑,及时到医院做专业诊断。没有哪个家长不看到诊断书就相信孩子是真的有自闭症,即使99%认定,也有最后一丝侥幸留在大夫哪里,而且申请国家补助也需要诊断书,这一点对多数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很重要。2 ^# |0 e; e$ M. M5 L6 _; `3 b
以上。
1 K8 C- `' j6 T: G( q  e$ i- S. K  H* A8 j

& d4 w: L6 ?% }, }+ }作者:那个李先生# d; S# d( P! l) a2 S: H. d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32462556
3 T4 g( H2 w$ U* k# u6 ^9 J3 p
; ~/ c; F- P& Z5 K7 o1 x# R
% [8 F, q6 w6 N+ d* N2 a. V' B( P% W
对于自闭症的诊断,临床上还没有完善的工具和方法。目前普遍认可的诊断方法是由专业语言治疗师、心理学家及儿科医生组成跨学科评估小组,在诊断手册的指导下,对个体进行语言、社会交往以及行为兴趣等多方面评估,然后综合结果给出诊断。
! L# r# r( K  c  I0 V  _) [' c) p6 T2 }: L+ C* G
研究显示,对患儿的早期干预治疗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这些儿童的发育成长。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即从儿童出生到3岁期间,进行干预治疗将帮助他们培养语言和运动能力,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但最新数据表明,大部分患儿仍在4岁以后才被诊断出自闭症。; J( Y2 Q! R0 L0 r
自闭症儿童在很多方面都与正常儿童不同。父母多加留意就可尽早发现孩子可能患有自闭症的迹象。这些迹象就包括:- V. c; F$ B5 t$ T5 W) I
第一,他们会病态依恋某些特殊物品。患儿通常会对某些物品产生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皮球等,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他们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并在玩耍中获得满足。如果将这些物品拿走,他们就会哭闹、惊慌。) W& V9 s2 J2 L- {" G
第二,他们会刻板地重复一些动作。患儿常常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抗拒改变,缺乏变化和想象力,例如反复整理玩具,穿裤子前一定要先穿袜子,用脚尖走路,坐的位置不能改变,以及生活内容的顺序必须保持不变等。, E, L( Z6 P3 q8 y+ {" Y8 o; B- N
第三是人际交往障碍。患儿与周围人缺乏情感交流及合作意识。他们常常回避与他人的对视,甚至不会挥手表示再见。他们很少参加其他儿童的游戏,而是把自己封闭在独立的小世界里,自得其乐。' j6 x3 u7 r* L0 g* q' a8 F
第四是语言发育障碍。患儿一般语言逐渐减少,严重时完全缺乏。患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低下,常出现刻板、重复、模仿和代词错用问题,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需求。患儿不会运用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姿势及音调与他人交往。- W) b8 H4 a; q7 \. ?
第五是感知障碍。患儿对听觉、视觉刺激反应迟钝,例如听到自己的名字毫无反应,对周围人的微笑默然无视,以及不能按照指示做事情等。6 p' B0 m4 I6 `+ e2 H- F
最后一个是脾气古怪。有些患儿脾气暴躁,表现出暴力倾向。
" d$ b7 I. M* e7 D: U: c( `  x6 e( {结合这些可能出现的迹象,父母对孩子的日常行为活动加以观察,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带孩子就诊,就可以尽早确诊,尽早干预。6 I" _0 {2 a0 M' }  P
        最后,推荐一个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活动。浙江温州的毕昌煜年仅19岁,却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患有自闭症,却天赋异禀,曾经被陈丹青称为“中国的毕加索”。他的画作被印制在衣服、丝巾上,引起追捧。今年“双十一”左右一段时间,欧莎服饰将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举行义卖,每出售一条毕昌煜画的丝巾,将捐出11元给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儿慈会)。并且每卖出一件欧莎的产品,欧莎就向儿慈会捐一元。
& u9 s" d6 e3 X: H" }2 Z愿社会更多地关注这些“星星的孩子”,也愿科技发展,希望能够治愈自闭症的一天早日到来。- n* _8 H6 Z" _9 D

, Q2 D1 I6 S' p
3 p4 Y! G: Z) V  R8 b6 \作者:星小孩
) W* h5 ^/ v8 a' c- @3 U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933474/answer/71650223/ H# ~4 @* Z9 g
/ z2 y6 h3 i! L9 b
8 X4 H, z/ h: l/ f3 n( H
! i. F8 e4 H6 Y9 _5 N7 E
* g: q( w1 \6 o) q! f1 t+ N2 J
5 \. h9 R# \" d, P' }

- w8 M, S4 R1 z0 X! \% Q" J. f9 l: `% {1 E: S2 H5 q% G) J/ i4 n
9 Q6 ]3 I9 ^- v& ?* A1 e8 S3 n* T
9#
发表于 2016-4-9 21:07 | 只看该作者
怀疑自己有自闭症或者阿斯伯格症,应该怎么鉴定?- K1 c8 {$ ~$ {0 C, U" _

. I) a+ x+ }" r
. u' a6 E$ S6 |+ n0 m4 Y# K
我当初写《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思维区别》的时候,本意是写给自闭症儿童家长看的。但从大家的问题和评论来看,我相信其中有很多成年读者怀疑自己也许是自闭症。6 {9 p: S& [2 K; ^# u3 q0 O

' Y1 @9 i1 l( d; {# u; P首先要说明的是,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不是心理疾病,而且是先天的,不是后天形成的。但是自闭症可能引发心理疾病,这个我后面会谈到。但是如果你本来挺正常,后来因为某些事情变得内向和封闭自己,那不是自闭症,你也许只是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8 \  [5 r3 C- t4 X) x* |, q
: [) ?2 Y7 F% \1 f' r先科普一下自闭症(也称孤独症)的分类:) @/ w0 l3 g  q- `

: G. a* [$ Z6 H( x% X自闭症是一个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自闭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自闭症,既包括了典型性自闭症,也包括了不典型自闭症,如: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边缘、自闭症疑似等症状。2 |% _- o0 b# C; z2 [$ p

  P9 x5 t. ^& d, \: k5 R典型的自闭症症状为: 1、社会交流障碍:一般表现为缺乏与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与父母亲之间缺乏安全依恋关系等;2、语言交流障碍:语言发育落后,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或语言缺乏交流性质; 3、重复刻板行为。除了以上核心症状上的表现,还有一些外围症状,比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感觉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的感官干扰很大,造成自闭症患者各种各样的怪异行为。他们往往存在感觉异常,表现为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敏感。存在严重偏食,平衡感差,睡眠障碍等;其他常见行为包括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如有孩子有超过6项以上的症状,就是典型性的自闭症。/ x; C" W" q6 w- d# s6 v

9 I1 S2 n+ {0 H, G" U阿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简称AS):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交流障碍,但是语言和感知发育正常。很多阿斯伯格症儿童都表现为多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他们喜爱的东西又沉迷到不可自拔。同时智力发育存在不平衡,可能在某些方面体现出很高的天赋,但是其他方面学习起来很困难。
; B  ]0 S0 s' M7 F' o8 D7 r. }2 C4 F
PDDNOS广泛性发育障碍:这是比较边缘性的自闭症。这类孩子也存在典型自闭症的三个核心特质,但是其症状不超过6个。
+ U4 h# u, h# A' X$ X& @$ v$ Z, D# {; v: v" D' B' {) k3 X2 \
所谓“谱系”,就是说自闭症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严重者可能根本没有语言,生活都无法自理;而高功能自闭症,包括艾斯伯格症(AS) 可能在幼年并没有表现出与其他孩子的太多差异。自闭症是近50年来才在医学界正式确立的一种精神性发育障碍,其诊断标准也一直在变化。根据美国最新的数据,每88人中就有1人是自闭症谱系的,(我甚至看到有数据说66人),这个数据当然是和诊断标准有很大关系。我们国家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但是从经验看,目前多数确诊的是属于症状比较严重的谱系孩子。) S+ g* p) B( Q! _% h
, @% [- M7 Y) K
其实很多有自闭症特质的人终生都没有被确诊,但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困扰。苹果的创始人乔布斯就有AS特质,比如他对自己设计理念的执着,只穿黑色高领衫的刻板,与同事和家人关系的困难反应了他有很大的社交障碍(请参见《乔布斯传》)。据说爱因斯坦也是AS;而梵高的天赋反应了自闭症人士在视觉上的天赋与异常。
# d* k, Q9 w* Z" R7 F" ~( q: u! J! D% |6 K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很多ASD孩子很难上完小学。因为3年级以后所需要的扩展性思维和思辨性逻辑,是很多ASD孩子所严重缺乏的,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定制他们的教育目标。但是AS的孩子有可能完成学业,甚至读到博士等高等学历。, z7 L5 `4 o2 o/ _4 L4 k# T

5 M. d8 E- i# _; _; P2 Z如果你现在在电脑前搜索相关的资料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自闭症特质,那么至少你可能是高功能自闭症,或者AS。你可能幼年早慧,有超常的记忆力,在学校里是某些科目的学霸,但是有些科目会觉得很困难。对AS来说,最大的困扰来自于社交障碍,这点在青春期会凸显出来。如果你是女孩子,你可能对同龄女孩子感兴趣的衣服,化妆,明星八卦毫无兴趣,而更愿意独自一人在图书馆研究自己喜欢的百科全书。如果你是男孩子,你可能会不明白同龄男孩子讨论的很多话题,也不明白为什么其他同学会突然哈哈大笑。即使你对女生开始感兴趣,但女生都觉得你怪怪的,躲着你,背地里嘲笑你。你发现除了语言之外,人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气也是一种神秘的,但你不能理解的沟通信号(这点请看参看今年大热的电影《模仿游戏》中的男主角)。有些AS的孩子会在学校里被人欺凌,这些经历会让你更加逃避与人的交集。
0 F* q1 G9 F9 P- l* P, [  }+ q0 d6 C7 v" L0 b
虽然你是高冷的学霸,但你也渴望朋友,但其他人会视你为怪人,你也发觉交朋友是如此困难。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和被同辈群体排斥的挫败感,让你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其实这是一种逃避,但你无能为力。很多AS在青春期都发展为抑郁症和焦虑症,严重者甚至需要入院治疗。' _. o# H4 P- X+ f" J; V0 c
* p6 L+ S3 N0 U6 X3 s$ H; N
社交障碍也会严重影响你成年后的生活。AS非常不适合那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为有太多不确定性。而电脑工程师,或者科研比较适合他们。他们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非黑即白的绝对思维模式。我毫不怀疑世界上很多顶级的黑客是AS。在工作岗位你可能觉得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难以适应,你不理解办公室政治,说话太直接,常常得罪领导。在两性关系上,因为你无法理解另一半的情绪,而觉得非常无奈和困惑。
' M$ H; W5 d9 g& u- w( O0 Q1 b& G9 L
从很多国外的案例来看,很多高功能自闭症,或者AS都是在成年以后才确诊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这种确诊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因为他们终于为自己一直与其他人的格格不入找到了原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知识,我推荐《阿斯伯格综合症完全指南》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更多了解你自己。如果你希望确诊,也可以去医院,如果你在北京,可以去北大六院,其他城市,可以去看精神类专科医院,确诊只是为了让你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自闭症人士多有完美主义的倾向,当他们特别努力去尝试一些事情但是总也无法达成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挫败感,长期以往就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知道自己天生就与别人不同,也许会让你不那么和自己较劲,让你有一种解脱感。( r7 K+ q' m5 ?  S" [6 B9 |0 h

: ]  l$ Q# r, M  X- F如果你已经有抑郁和焦虑的倾向,也需要尽早去医院诊疗,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你克服抑郁带来的症状。但自闭症特质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的,它会伴随你一生3 G9 ?& L4 Z* s

5 g: @2 U* z! K) D, Q如果确诊自己有自闭症倾向,该怎么办呢?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里说的,如果你天生是一台苹果电脑的配置,就接受这个命运,而且苹果电脑还有各种PC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呢。发挥你对某个事情的热爱和执着的优势,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出一番特别的成就。但是,因为这是一个PC主导的世界,因此你也需要学会一些兼容性,确诊自己有自闭特质,但也不能总把自闭症当成借口,完全逃避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应该对自己的短处有充分的认识,并有意识地提高,特别是社交方面的能力。也许你并不情愿,但是,AS的优点之一就是,一旦他们决定了什么事情,就会坚持不懈,所以,要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4 D3 A% k9 |6 _
8 L  C) ^/ r5 N
你也许会担心:自闭症是否会遗传?目前的说法是自闭症成因不明,但是据我的观察,不是科学的论证,确实存在家族的影响。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或者祖父母中的某人可能会存在刻板,执拗,较真的性格特点。另外,母亲怀孕期间的情绪也非常重要,如果期间夫妻频繁吵架,母亲的情绪会影响胎儿。但是也不必过分担心,如果你能有一个开朗和乐观的心态,一定也会影响到一下代。
( y. i; v% H* q  d3 o9 V& O' j) O& X4 I. J
美国有一本由十几位高功能自闭症和AS共同撰写的自传<Different But Not Less>里有很多励志的故事,其中一点就讲到,自闭症人士是“晚开的花”,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比一般人缓慢,因此他们很多人是一生都在不断学习,而且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一位女士在40岁被确诊为AS,她决定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因为她希望可以帮助更多和她有同样困扰的人。几年后,她取得了博士学位,目前她是一名积极为自闭症人士权益倡导的专业人士。9 U+ ~6 Y* U9 Q, Y# w

5 u% ^% Z) n; B, r这些励志故事里还提到一点,就是要勇于冲破自己的“舒适区”,对于自闭症人士,与人打交道是最困难的障碍之一。有一位女士,她非常热爱历史,在博物馆当讲解员,虽然她可以把史实背诵得滔滔不绝,但是游客们觉得和她没有任何互动。为了她热爱的工作,她参加公共讲演课程,学习和别人的眼神交流,努力在与人对话过程中观察对方的反应。这些对普通人很平常,甚至本能的事情,对自闭症谱系的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她通过学习和不断练习,还是有很大提高,也获得了游客们的认同。+ l1 S' f/ y# S& n1 T6 ~1 a

- M9 G: v, C4 b$ E有一位女士在书中写到:“如果上帝给了你一个柠檬,就用它做一杯美味的柠檬汁吧!”如果你天生具有自闭症特质,那么接受它,并以它为荣,发挥你的长处,提高你的短处。 Different, but not Less. 你不同,但是你的价值绝不比别人更少。3 a" ]/ p- {4 y& I9 C6 W

4 _3 z; O- C( L$ j  g1 b$ J: a% g8 K最后我想说,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觉得你没有这方面的倾向,那当然是好事,但是,请不要嘲笑别人的痛苦,随便评判别人就是臆想和无病呻吟。因为你不是别人,做好自己先。
4 Z# E6 ^7 v# Q$ Y- `# q2 a7 e) o6 C) @, V, p* c
) r; q/ H5 G$ S# T0 E% c1 N1 N
作者:星星颂
% d3 @$ t1 r. H/ ^+ S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96729/answer/40657538
: |+ _1 A' l6 c6 o8 ?8 N
1 q+ d  E$ @" N" w6 {+ |; i$ T% v% l$ Z# C9 a4 V
前面的答主写得很详细,也很正面,我就不重复了。仅补充两点,1、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症状(具体哪些症状可参考star星星颂的回答,如需更详细资料可私信本人)必须在发展的早期(即学龄前)就显现,并且2、不能由其他医学上或神经学上的状况所解释。补充这两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符合的话就不是自闭症,而是其他情况,例如各种情绪行为障碍、人格障碍、精神障碍等,适用的干预方式是不同的。 & m8 ]( R0 z6 @- v2 Q' r
目前国际上对自闭症的研究很新,了解有限。所有有证据支持其效果的干预方法都是从幼年着手,越早越好。成年后若得到确诊基本上没有什么针对自闭症的可靠的帮助方法。在美国的话,如果在21岁之后确诊(首先要找到一个医生能确认是童年早期发病的),连特殊教育都超龄了,就没啥社会服务可用。既然这样,即使鉴别出来,又有什么用呢?, ]2 z6 t% L% z0 [4 f+ K
当然了,如果出于认识自我、探索"我是谁“的人生课题的需要,想要对自己的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一些困扰寻找某种解释,我能够理解。毕竟自闭症谱系那么广,每个人成长经历那么不同,从小长到大一直没有人发现,也是有可能的。比如我在某瑶族自治县服务了两个暑假,就有暗暗怀疑好几个小朋友可能有自闭症,不过因为当地没有诊断资源,也没有任何干预,就不说出来徒增烦恼了,只是努力地通过与学校、家庭的沟通,示范、介绍一些对这些孩子有效的教学方法。像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如果接触到对自闭症的介绍,对自己产生疑问也是大有可能的。
1 l3 k) N2 p  e7 N) H但是请你看到,诊断鉴别并不是一个宣判,更不是一个“结局”——它只是一个新的开端!从此,你获得了一个新的角度看自己,更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角度看这个世界,看其他人。其实,不借助诊断鉴别,你同样可以获得这一切,只要你坚持对自己的反思和探索。$ d6 D8 U2 C* w0 I
似乎国内尚未有自闭症成年人士出的著作,多为父母写他们的孩子的。欧美很多,但也许文化差异比较大,所以推荐一本近一点的,日本的一位自闭症少年写的书:http://beimeilife.duckdns.org///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review/6447949/6 s) e0 }  N, h% c6 W- `
% W/ N8 ~$ `# ~; d

* b3 d) V9 e) }, A: J; B' ?作者:苏中彦; Y' B0 l9 h8 ]0 ~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96729/answer/40762869
+ M7 X$ V5 A2 r- \
1 Y6 y2 M. o6 _$ F% s3 ^1 @7 ]
- B& _! B- N. U# y" P( ?1 o5 P, b/ f我就很纳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能说能笑会高冷会忧郁会卖萌能吃能喝的人说自己是自闭症或者是说自己有自闭倾向呢!
) v' |  x& y1 p" G6 m       首先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症!另外还要告诉你的是自闭症在现在的研究中普遍认为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形成的。阿斯伯格只是自闭症中的一个分支。
  g) D9 [- k( X$ B8 x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鉴定目前主要是靠各类精神医院和儿童医院的精神科(自闭症的孩子一般能在三岁以前被粑粑麻麻发现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主要异常会表现在语言发育上,当然啦也有个别家长觉得小孩迟点开口说话也很正常,这是错的好么!)主要参照国内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国际上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1992)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1994),这些高大上文件里面有超级详细涵盖个方面的细则。。。最后用于确诊自闭症的被运用到临床的是各类评估量表!什么丹佛婴幼儿发展测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儿童自闭症评定表(CARS)、克氏行为量表、学前儿童50项智能筛选测验…………总之就有很多包罗万象什么智力的自闭症程度的生理的发展能力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无数量表。。。
- r! n: t6 `- x- N6 ^       最后告诉你一下自闭症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伴随着智能发展落后。。。阿斯伯格也并非就等于天才,阿斯伯格综合症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主要障碍体现在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困难行为模式刻板。。。阿斯伯格综合症虽然和高功能自闭症相似但是却不是高功能自闭症!9 i5 v) `4 t, P0 ]* k, X2 s" b
       哈哈哈哈哈哈哈~学渣听了两年唐的自闭症课没不是都梦游的~
9 M: d/ u# P' U# x8 K+ j& J+ v       最后。。。自闭症真的很忧伤,如果你身边有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请多多包容他们!
7 f; T( X& A8 f4 f4 ~8 c# ?1 m3 u$ O0 R. b; E9 v# X" v
& c2 F5 X& t6 G# u
作者:吴麦乐7 V7 c5 O  C& [, r6 _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96729/answer/40762293# e9 K5 i6 J, R7 \
$ j. q1 r, t/ {! b5 i
  a& \, W$ @5 ?& V* L" }/ X
我就很纳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能说能笑会高冷会忧郁会卖萌能吃能喝的人说自己是自闭症或者是说自己有自闭倾向呢!
& i; G6 s1 V0 `( e  Z- Q# v* @% y8 T       首先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障碍而导致的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症!另外还要告诉你的是自闭症在现在的研究中普遍认为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形成的。阿斯伯格只是自闭症中的一个分支。0 P4 z* x' Q/ e6 b3 E
       关于自闭症的诊断鉴定目前主要是靠各类精神医院和儿童医院的精神科(自闭症的孩子一般能在三岁以前被粑粑麻麻发现和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主要异常会表现在语言发育上,当然啦也有个别家长觉得小孩迟点开口说话也很正常,这是错的好么!)主要参照国内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国际上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1992)和《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1994),这些高大上文件里面有超级详细涵盖个方面的细则。。。最后用于确诊自闭症的被运用到临床的是各类评估量表!什么丹佛婴幼儿发展测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量表、儿童自闭症评定表(CARS)、克氏行为量表、学前儿童50项智能筛选测验…………总之就有很多包罗万象什么智力的自闭症程度的生理的发展能力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无数量表。。。
$ B/ \+ ?4 x- x8 ^2 O       最后告诉你一下自闭症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伴随着智能发展落后。。。阿斯伯格也并非就等于天才,阿斯伯格综合症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主要障碍体现在社会交往语言交流困难行为模式刻板。。。阿斯伯格综合症虽然和高功能自闭症相似但是却不是高功能自闭症!& F6 r; K8 V( o. _. f
       哈哈哈哈哈哈哈~学渣听了两年唐的自闭症课没不是都梦游的~3 X2 w) ]7 C7 d9 B5 A
       最后。。。自闭症真的很忧伤,如果你身边有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请多多包容他们!# @# x. Q; I2 [* f% t7 p

# C# [3 k5 h# R( I
9 d- a( P0 `, I作者:吴麦乐
# m0 Z8 t5 A' z8 m8 C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96729/answer/40762293- Y1 l6 S, `) ]% Y8 n( G# L; M
4 Z( `. e! f2 W. J1 }) j& u

# x' S) P* i1 M2 Y
# S2 u1 \* O& r& Z- F
6 a8 C& H- c1 _
, A+ J" O2 T" o5 m* [) g  c& a" T
10#
发表于 2016-4-9 21:09 | 只看该作者
自闭症能被治愈吗?, C9 m' t# N  z' k/ K

  `% g4 P9 g4 [7 B+ t" f

: n/ g9 R+ ^& N* k9 v* `一个大学同学不善与他人沟通,行为怪异,班长说他以前得过自闭症,看知乎上的回答自闭症是神经上的问题,貌似不是后天可以通过药物和训练治愈的吧?4 w$ M% T2 X3 Z; A

, L+ k2 G7 _) c) Q
" F- b" g4 L4 {( Y5 r' f
首先自闭症的性质更类似于------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的肢体残疾以及先天性癫痫
/ J; l- l; P3 X9 I* @尽管在我看来严重程度甚至超过了上述。
) z) w$ h6 t9 I8 A6 S) W2 o在DMS-5中按照严重程度的描述分别为“需要支持”“需要很多支持”以及“需要非常多的支持”。$ Q+ u4 `* @+ }2 J$ D( i) T
PS:DSM-5是来自美国神经医学会2013年出版的神经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8 b$ t# r) Q6 A! u+ I/ Y# R

5 Z; ^* g3 l5 V, s. {: I- P8 \自闭症和抑郁症之类的并没有什么类似性。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同。' g2 L' m1 ~& b/ E) s7 Q
抑郁症可以后天偶发,尽管也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身体上变化(神经地址发生变化),但是治疗得当是可以缓解以及治愈的。5 l7 Z9 D1 R( j6 t! c
2 G+ t& ^9 @! C
自闭症是先天,绝对无法治愈。仅能通过干预训练来缓解(比如我的工作),但是干预训练在7岁以后就会逐渐失效。而且物理的干预训练仅仅只能解决自闭症九大方面附加的能力上的某些缺失,并不能改善自闭症的症状。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行为上的约束和训练,或者说能力提高。
; z6 K/ _, W+ W, E& h5 V让自闭症患者看上去“不那么自闭了”。所以我们说“干预”而不是“治疗”。
% E8 q& e" r" G' h3 e就像一个更聪明更美貌的人也更不容易被注意到缺点。9 l) l' \6 z2 z/ R0 J1 m) r
整个逻辑有些类似于---晕轮效应。
$ _5 g- z4 `9 ?$ a: t. gPS:九大方面包括--模仿 感知觉 小肌肉 大肌肉 手眼协调 认知 语言理解 语言表达 自理。1 r  U7 A' o/ d+ Q
6 P  r: s5 f* N# M4 ]% P
为什么不能治愈?
: H) f7 |: n" ]* R% ]自闭症自美国从名称确定距今已经超过了70年,日本也有60年的研究经验。
( N$ Y% D1 |' \  M至今也没有发现具体的成因。如果一个病症连成因都无法确定,那该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6 o% ?2 _6 d% e9 o) G. @* H% u
举个例子:
' q) j* H  M5 v+ ]5 Z在大约70年代,美国在一组自闭症儿童体内发现某种微量元素超标--汞。于是乎判定汞含量超标是自闭症的成因,于是衍生出一种治疗方式---排毒疗法。就是将体内汞和其他微量元素一起排出体外,然后再补充缺失的微量元素来达到治疗效果。
4 S* Z. [  `' P( ?9 a听上去是不是感觉有点靠谱,有点像---化疗?
* x6 o* t0 Q& R$ ~0 J实际上普通儿童也会有某种微量元素超标的可能性,不正确的理论导致不正确的解决方案,简单的说就是这么一回事。
* ?. U0 p  U2 x! T. {其实这个过程更接近于像是给一段错误代码排除BUG的过程一样。
6 r+ E+ Y# Y( O& Q) `( G遗憾的是这种排毒疗法在世界上的某些落后地区(比如中国),依然有生存的空间。
5 j1 L! e, M) S# {, }0 Y  N" r! ?3 p6 U
科学确实很容易遭人反感。科学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行。
; ^) V: x% q  V与之相对神学和玄学才经常说:行。 * ^5 G9 v3 A6 _  \: x

# s4 s# X: f, a0 C% ^9 _连当初大家觉得最靠谱的青霉素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依然有人因为青霉素过敏死亡。& B+ E3 g$ S* r
我都不知道那么多人认为自闭症可以治愈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及同时衍生出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如---针灸  海豚  高压氧  听统等等等等。
7 q$ S4 G* _3 p, B各种贸然尝试的家长们,你们赌上孩子的健康和之后的不确定风险去做这种医疗实验的底气何在。
  ~' M* O: i' O) H  R1 g5 e) z, `( t: o
而医疗方式的无数不确定性才是科学家们需要去一一排除的。2 c) b; ?) c; L" W
PS:这世界上的不治之症太多了,一共五万多种,连鼻炎和哮喘都是。不治之症真的有那么奇怪和难以接受吗?4 g/ n% {. k& i9 Q1 w) Y4 ^! {9 S8 n# E

& v/ b3 ?9 o$ |9 L8 |' r4 r展望:自闭症什么时候能治愈呢?1 B& g) z' n( e: [
我的观点是,先等癌症和艾滋能彻底治愈再说,起码这些病都知道原因或者一部分原因了。
1 M( I3 t, U; n$ G( a  ?7 M; E, j  A6 v  V8 N
作者:李老西% @$ F$ ]2 k+ u* C  }0 \8 X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482213/answer/47918066. w3 L9 D& ?2 z7 ]; G, [

; z* k8 j! y9 M, a  L- z* z, ^( P$ j; w9 O2 y7 G
孤独症(自闭症)是先天的,目前的研究表明,与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刺激有关。迄今为止不可治愈。但是通过早期训练可以改善预后效果。一般不需使用药物,医生大多是在患者有重度自伤行为、或者脑电波异常(可能并发癫痫)等特殊情况时,会要求病人服用一些药物。但是这些药物都是为了抑制症状,并起不到“根治自闭症”的效果。如果号称“干细胞移植”“吃XX”能治愈的,当心是虚假医疗广告。
; @3 _/ _$ k/ m8 C. U/ P, m
9 @8 ^' P9 P0 w' B- d! Q$ x既然你的朋友已经能考入大学,他应该属于轻度自闭症,生活自理应该是没问题的。建议同学们在交往中尽量把他当普通人对待,不要他有“我被当成了残疾人”或者“我被当成了怪人”的孤立感。
/ u: ^, D( Q& h( V, F6 F话虽这么说,由于自闭症患者的特殊体征,他还是需要同学们一些额外的体贴和谅解:
/ @  x4 e) q) A
  • 沟通中尽量用简明直接的语言,不要用暗示。例如,假如你需要他借给你钱,你就直接说“你能借我100块钱”吗?而不要说“你今天带钱”了没有,或者“你最近手头宽裕吗”。自闭症患者在语言沟通方面的能力较弱,他未必能像你期待的那样去解读你的潜台词。同样的,如果在交往中他词不达意说了什么傻话,你们也不用太在意。
  • 如果有重要的事情跟他沟通,请确保他停下了手中的活,与你有眼神对视。你可以先跟他说“你能停5分钟吗,有个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帮忙”,自闭症在处理多线程工作方面会比较弱,如果他还沉浸在自己专注的事情之中,那么你跟他说话,很可能他一副“没听进去”的样子,甚至,真的是压根没听进去。他没接收到全部的信息,而你也可能觉得不受尊重而不爽,这样沟通的效果不好。所以如果要跟他谈话,记得先取得他的注意力。
  • 避免让自闭症患者处理多线程工作。自闭症患者似乎更擅长于专注在一项工作上,而非处理复杂的工作流。除了前面讲的那个例子以外,假如你们走上社会,去外面跑业务做销售催款谈判对他来说可能压力很大,而在研究所或者办公室专心做一个工程师则可能更适合他。
  • 跟自闭症患者说事情最好列表化,不要东一句西一句讲得对方一头雾水。这一点其实不仅限于对自闭症患者啦,平时在跟任何人谈话的时候都可以注意这个技巧,谈事情一定要有头绪,最后做一个小小的总结,把谈话的要点1、2、3、4……的明确掉,而且要清晰的约定完成时间、完成结果和责任人。否则你觉得你在说苹果数码的事情,对方觉得你是在讲苹果色拉的事情,最后闹出矛盾,你觉得是他没听清,他还觉得是你没说清,事情耽误了,相互还不满意。
  • 生活中谅解他的小怪癖,适当予以妥协。自闭症患者感知觉神经系统比较异常,一般来说,他们语言方面的神经系统比较弱,听觉和视觉方面的神经系统可能过度敏感。有的自闭症患者特别厌恶刺眼的光线,有的自闭症患者特别害怕音响的声音。我们普通人觉得可以耐受的环境,对他们而言每一秒都可能是折磨。所以,假如他在宿舍里抱怨某同学音响开太大声了——其他同学觉得还好啊,没那么严重啊——这不是他矫情,他确实是遇到了很难受的折磨,需要你们的体谅、帮助。这种情况不是没有解决方案,要么,双方都谅解一下,尽量不要在他在宿舍的时候放音响;要么请班长帮他调换一个安静点的寝室,矛盾就解决了。
  • 自闭症患者没有暴力倾向,无需担忧与他交往。没有数据证实自闭症患者有暴力倾向。他们仅仅是社交障碍,并不是反人类性格,无需对他们有任何疑虑。
  • 自闭症患者比较简单、忠实,是适合交往的可靠朋友。自闭症患者一般都有刻板行为,例如,有的人喜欢井井有条的作息,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他们较刻板的性格特质,倒伴生了一个优点,就是他们性格相对更简单、忠实,一个孤独症研究专家曾经开玩笑,他说如果你有一个自闭症朋友,他在火场是不会抛弃你不管的。所以,如果你不介意自闭症在交往方面的种种“呆”,那么他们还是值得成为你的可靠朋友的。
  • 如果你和自闭症患者是朋友,教他一些把妹技巧吧。毫无疑问,以一个自闭症患者的沟通能力,在妹纸说“我冷”的时候,他可能就直奔解决方案“那你多穿点衣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人的语系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简直是太复杂了,最起码你得教会他们怎么去理解女人的语系。顺便说下,自闭症患者可以查一下自己的染色体,如果不携带异常基因,那么孩子遗传自闭症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Q( D5 n, I# Q+ z. ^7 P
: ?# [3 |) F" W# E% E7 c
如此,希望你们沟通顺利,不负四年相处的青春。) Z$ c& s" a5 ^' ~& a

9 o2 x; a, I) V" _) ?1 |4 }1 l1 w! d6 u! L4 o8 m. I
——————————————————
4 p; [& i9 c& i" w2 |' ]) s5 x- H, U虽然,迄今为止,自闭症是无法治愈的;但并不意味着未来人类不会在此领域获得进展,例如果壳网提供此篇资料:http://beimeilife.duckdns.org///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uokr.com/article/439607/) s7 ^% G- D3 p0 l
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叫做elF4E的关键蛋白,它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大脑内调高了某些蛋白的表达量,从而导致患者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受到了影响。MMP-9是eLF4E所调节的对象之一,它是一种能够导致脑神经突触网络断开并重排的酶。当MMP-9过量表达后,就会使患者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
. r" n0 g! Q: A  u) H8 S* ~* n当研究者使用尾孢酰胺处理患病小鼠后,该化合物能够抑制elF4E的活性,使得MMP-9在大脑中的含量减少,进而使得患病小鼠的行为能力有所改观。这个发现也使得某些药物成为了能够治疗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希望。
8 T% R4 K9 m, e  ?. c

6 K4 w0 }1 i) `+ `: X% v( E3 e  l" z2 \# A( [
4 E( g; H0 a4 z! |" f' ]
作者:徐慧琳
1 {7 F; _8 p1 `2 O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482213/answer/30850267
% v0 b. \4 K5 R- G0 N. u8 s6 f& r2 N5 y; M- g6 z7 }3 ]

9 A  b7 n# k( ?- B$ S真假自闭症鉴定
0 q$ l2 h7 x! L现状) f5 F# H0 x# s6 d& i& G: i0 m9 P5 A5 u
自闭症从国外引入国内,从科学确认到大规模治疗干预仅有二十年的历程,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鉴定体系,特别是由于医学基础科学对其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生理医学科学理论,所以自闭症还不能通过医疗仪器检测出来,主要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但重度阿斯伯格症、xxy染色体变异、重度语障患儿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动作、语言与典型自闭症非常接近,医生仅仅依靠家长填写ABC自闭症量表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而训练又在残联系统或民间,造成医生无法跟踪被训练孩子的成长过程,无法返述自己的鉴定结果,从而找到鉴定和康复之间的规律。致使没有经过长期培训特殊孩子的医生很难分辨出典型自闭症和类似自闭症的其他发育障碍的细微差别。于是很多不是自闭症的孩子被以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谱系等模糊的名词命名。被人为戴上了自闭症帽子,致使自闭症的发病率成倍增加。, z) m; B8 E& W7 y! Q3 z' [) F. J
1 v/ x4 d& i6 L; V
真自闭症( u1 C- g9 c2 \
自闭症是台湾、香港的命名,大陆称孤独症,被划分为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一种典型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神经类疾病。典型自闭症儿童有着明确的症状显现,与其他泛自闭类疾病有着本质的区别。典型自闭症也是我们说的真自闭症,仍是世界医学难题,最基本的病因尚未清楚,是不可治愈的疾病。
% c0 F! }0 f4 V' s7 }对于真自闭症儿童我给到家长3条建议:
8 Q7 c( Q8 o7 {3 g1、建议家长去有资质的医院进行鉴定,医院出具自闭症诊断书后可办理残疾证,对儿童日后生活有一定的帮助。4 T% H: T  W/ m6 U
2、如有条件可再生育。二胎患自闭症的概率没有任何医学证明比其他出生儿童更高。1 D+ H; G7 {1 x$ T
3、去类似北京星星雨这样的机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家长亲身参与并接受ABA训练,学习ABA训练的理念、技术及流程,在今后家庭共同生活的场景中将ABA融入,从而达到尽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之后无需再接受其他任何医疗或康复机构的治疗或训练。
; U4 `4 n# I" {, J7 [  M: a' d. @  ?* j/ I+ q! |
假自闭症
5 K- Y$ e8 _% g3 n* j自闭症孩子经过训练能够很轻松认识数千个汉字,能够诵读小学课文,但他们永远不会不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字的含义,这些孩子才是真正的、典型的自闭症儿童。而那些可以训练回归的孩子称之为假自闭症,例如重度阿斯博格症患儿、真多动、语言发育特别迟滞等,存有这样发展障碍的儿童有与典型自闭症几乎一模一样的症状。也就是医院常用的自闭症谱系、自闭症倾向、轻度自闭、高功能自闭症等,我认为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停顿下来,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回归社会的正常儿童。
3 q' Z0 p/ e9 d, R  v. x, k1 q' r; I
鉴别真假自闭症/ `# X/ h6 z% F3 o5 A
为什么一定要鉴别真假自闭症
8 V9 l2 R3 D9 G' F一旦发展障碍儿童被贴上自闭症的标签,将给家庭带来了巨大心里创伤和压力,错误的判断更会在儿童回归训练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家长在训练方向和潜意识都会遵照自闭症的训练方式进行研究和执行。典型自闭症,真自闭症,现代医学无法治愈。只能通过ABA训练对其能力进行有限的改善。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不应该对所有的发展障碍儿童都使用ABA训练,自闭症谱系、自闭症倾向、高功能自闭症、运动神经发育迟滞、阿斯伯格症等儿童,他们只是在某段时间里某个发展层面出了差错的,是正常儿童中某些能力偏弱的,但他们仍然属于正常儿童的范畴。是完全可以通过“非ABA”训练回归社会的。对于不是自闭症的儿童用只针对自闭症设计的ABA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如同给得肺炎的孩子用肺癌的药物,后果可想而知。这样的问题非常普遍,而这将关系到无数儿童及家庭的未来。
6 H; q. S* O# Z9 l: x0 ^' g" L5 Q7 D# S6 f
# m0 L: ^: `# [' ?
作者:张煜
$ J4 k) V6 g+ e/ d& k/ x1 l5 N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482213/answer/33968897
2 n3 s  D. K3 X+ \+ K
% m) C9 T% u! D2 _& G
: g. p! P) ]2 z; n  X/ n& A& \首先得明确治愈指的是什么。
" L- X% G/ q, w2 Y% d+ z6 T如果指和正常人一样,答案是不可能。自闭特征基本上一辈子都存在,比如,不会撒谎,不理解含蓄的语言。
, I! \: \; l1 P* _如果治愈只是指融入社会,那是有可能的。早期干预很重要,不过效果好不好还是要看患者的天赋,智商很重要。
$ u3 ]) r* [% F* L4 w' V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用心帮他他才会成长,当前这个阶段,不要在治疗上寄予过大的期望。8 o- k* |7 U3 v) f! a  R+ b' n& C

6 {! r5 T1 T1 I( i- F! g
  r# ?2 B$ p' W8 j) `. y作者:疏星朗月还有风
7 Z( [# X1 {  L2 M5 O) o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5482213/answer/526687041 U* `8 `# V, ^1 f6 G7 b  f; h0 {
1 G! d8 C  W' m$ K$ ]

0 l1 n" U6 h, U3 ]' l% l: D& A& w1 w
: I4 X4 f8 A5 }, G5 z, I6 e7 t6 c% s; F( z% K

+ [1 X" D. t* _. Y' J" Q
/ Y! r) F3 ~+ n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