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奋斗,为老人,为孩子!

[复制链接] 1
回复
11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5-30 0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或许因为其庞大的体量? 或许源自商业精神的感召? 也可能是为了那份创造力?又或许是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
4 e* Q+ e1 F4 N# N1 p
* {& e9 y- L/ o& L# s5 P( ]总之,数以千万计的国人漂洋过海追随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渴望,无论这渴望源自哪里,他们都成为了“美国梦”中义无反顾的一群人。今天小编继续带您走入美国生活,了解又一则触动人心的美国移民故事。
; R& k8 d6 k; @. g  B4 q/ h; h) H; d1 ]9 E4 `/ \' N" R0 |
故事主角:林梅,北京人,十年前移民美国,与丈夫、女儿居住在美国纽约。
! Z. X# G( m/ S7 `" ]1 J7 X, v) @+ {+ x$ e9 E9 n

( j1 C+ m( e4 I- m故事的主人公,向往自由,勇于迈出了在异国生活的步伐。
4 y6 L1 d$ K' q/ s$ U& p) G$ m8 ~4 ^
在移民前林梅是中学教师,也有自己的房子,但向往美国的自由,力劝担任大学讲师的丈夫与自己一道移民。' ?- R: o# h. V1 [7 l2 f5 d
. I+ V/ _: p( c6 S3 B
今天不用上早班。午饭后林梅才悠闲自得地从家里出来,她要搭乘地铁从法拉盛到曼哈顿。
2 i9 t+ E, J. h: M( k
) m( W: k7 w0 V! C* G$ {- k& i 从法拉盛到曼哈顿,却好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法拉盛这个纽约新兴的最庞大的华人社区中,从华人超市到餐馆到各种小吃,街边满是中文招牌,彼此之间说普通话,她时常感觉自己没有离开中国。然而曼哈顿却是纽约这个世界时尚中心的心脏,不管是第五大道还是百老汇,无论什么时候看到,还是会感慨自己可以拥有这些的幸运。
3 k$ |3 _3 l+ B" _
' F" g4 t% q7 p8 b1/3600000。林梅是美国360万华人中的普通一个。10年间,林梅从一个地道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纽约客。对她来说,纽约既非天堂,也非地狱。她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有失落,更多的是收获。7 W1 ]  o) _% e7 A& |( N, }

0 {/ p5 S) G& h35岁实现美国梦+ c2 P3 h  f' W. I1 G% S/ B' t3 T
即使到了今天,想起10年前自己跟丈夫及女儿抛下了位于北京三里屯那个温暖的小窝时,心里依然隐隐作痛。尽管当年对美国之于自己、家庭和孩子的意义有些懵懂,但35岁的林梅还是毅然决然地移民了。
# E2 Q, m4 w* i
8 E8 Z- ~$ _' X8 J 林梅一家在北京的生活并不差,丈夫是大学讲师,自己也是中学老师,有自己的房子,日子虽不算富裕,也令很多人羡慕。产生移民的念头,是受到了早年移居纽约的哥哥的影响。尽管回国次数有限,但每次回来哥哥只要一聊起美国的生活,都会令林梅羡慕不已。吸引她的不光是发达的经济、便利的生活和优越的福利,而是那种生活在自由世界的观念和心态。; A- l+ o& e3 C4 i+ l$ F
, v7 Y' W7 }+ {, B$ o/ E
反观自己的生活,林梅疲惫不堪。看着女儿越来越繁重的课业负担,想到她将来会因为高考而产生的压力和今后的就业压力,她忧心忡忡。) ^0 p! R2 k  h
丈夫和家里人开始时并不那么赞成,然而,最终考虑到女儿的将来,丈夫默许了。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夫妻俩迅速处理好所有事情,包括卖掉房子,拿着所有的积蓄30万飞向了美国。
' q0 }6 R* j* f4 w9 q8 J7 t
) d, @+ V% s) V2 l2 L成为纽约客5 @  |7 Q: N; e  E  p* a+ C9 {" @! S
期间注定会经历一些不如意,但林梅总算熬出来了,到美国的第5年她拿到了绿卡,把女儿接到了美国读书。不久后,林梅找到了正式工作。* x* ]. r' o2 }" ?' o
/ v  V2 _: r# V1 I& ~' {
尽管是做客房服务员,但林梅依然很开心,因为在这里可以拿到税前近6万的年薪,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小小的中产阶级。而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是,公司会一并承担他们一家的社会保险。这在国内是绝不可想象的事。
  f9 D' S/ s+ l) ~! c  Z' _7 D  `
5 ~1 h+ J1 w0 I  e( f% p 前些日子林梅邻居的父亲从中国移民过来,他身体一直不好,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来到美国后每月享受800美金的养老金,医药费也由政府负担。这也是在国内享受不到的福利。4 U4 B& y4 b' z. p% g/ _( x! V

# ]$ r% Z6 ?! L/ m2 q8 D8 S 现在,女儿已经读大学了。林梅也轻松了不少。最令她欣慰的是,第二代移民在美国读书和长大,将会更好地融入这个国家。
+ F; g8 d+ l- @( E
. B% F4 D4 |# j作为第一代移民,林梅在美国更多地是辛苦的奋斗,而不是享受,这或许也是像她这样的移民所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林梅仍然认为移民美国是她一生中所做的最正确的决定。“至少我们明白了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你有哪些权利,你在这个国家是受到尊重的,孩子可以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里成长,而且,至少可以吃到安全的食品。”6 L8 W( m5 z$ l9 N7 ]

9 X' [; J/ M! n! }# o  G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73-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5-5-30 02:03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移民系列故事—教育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2 k/ e' t5 n& D& Z! O' V. v4 u  l7 t1 T' \/ U: t% S
, M( f/ O/ v$ e5 z+ B
自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梦”就像一个精神图腾,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为什么选择美国?; W7 q) }% K$ l, i& K% G

# \/ d: c6 J' _" l& {
或许因为其庞大的体量? 或许源自商业精神的感召? 也可能是为了那份创造力?又或许是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
7 i/ A5 k% Q% k1 i
# s5 w2 n8 A3 f8 R3 Z总之,数以千万计的国人漂洋过海追随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渴望,无论这渴望源自哪里,他们都成为了“美国梦”中义无反顾的一群人。今天小编继续带您走入美国生活,了解又一则触动人心的美国移民故事。6 ]1 f; o3 K" m& k5 @
4 ~* k( h1 v" D" ~$ J! U3 U
故事主角:兰,广州人,十四年前移民美国,与丈夫、女儿居住在美国阿肯色州。* j3 Q' K$ v- e# n- d! t
故事的主人公,向往美国生活,勇于迈出了在异国生活的步伐。讲述人:兰的好友
* m6 b. M9 F/ ?( \- U: ~$ F
/ M( s9 Z9 V, c7 |# S5 k! ?! v9 w* W3 l+ E
4年后,同学的美国女儿和我的中国女儿有着怎样的差异!
1 J% \" _9 _+ s! h; n
( q0 ~" p: i) `/ i2014年9月10星期三下午9时46分,这天是教师节,一大早,美国的同学兰打来电话。我们在师范大学的宿舍一起住了两年,都做过教师,后来又都离开了。照例每次聊天总要聊到孩子,今天又聊到我们两个都是14岁,年龄只差三个月的女儿。
& x# H% |: C% ]& }+ \  M6 s; M/ k; M
4 ], R1 w/ T- m! ~ 她说:“孩子现在上十年纪,很忙,想上常青藤的学校,竞争很激烈的。这学期选修了三门大学的课程,将来升学,成绩只占60%,其他的才艺啦,社会实践啦占40%,所以孩子一直都在坚持钢琴、花样滑冰、管乐的特长,还参加其他的一些活动。我总会跟她说,不要太累了,多休息。”
4 Q1 J6 |5 b3 d  c- N3 r
7 c9 \# A( Q* Z: S- L: i7 H8 `兰qq空间里发了很多孩子的照片,我看了,一方面很为她有这么优秀的女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说实话,这么才14岁的阳光大气的美国孩子,时不时会刺激我作为一个母亲,一个教育从业者的神经:我的女儿和她的女儿,两个孩子上学以后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让我对中国的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悲观和无奈。* A) \& ]5 P' t5 i
  r2 T) n& k* K) W
2000年,我的女儿出生在中国北京,兰的女儿出生在美国克林顿的家乡。6岁,我女儿还在幼儿园,等到9月才上一年级,她女儿已经上一年级。假期兰带女儿第一次回国,在我家住了两天。两个孩子一般大,也几乎一般高。她女儿不会说汉语,我女儿和她说英语,两个孩子交流没有问题。我女儿性格开朗外向,总是能带动比较安静一些的妹妹,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兰让她们弹钢琴,弹完后兰说我女儿水平高一个档次;兰又看了我女儿的画,最后一个劲说还是中国的教育好。/ I- U( z/ L; F

9 q1 t" e# u8 q+ h0 X兰第二次带女儿回来,我女儿正在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北大附小上5年级。她女儿在一个普通的学校上6年级。这次回来她女儿足足高了十厘米(遗传的身高应该我家占优势)。她女儿像个青少年,我女儿像个儿童。这一次见面我深深地感觉到中美小学教育的差异了。也深深地感觉到两个孩子的差距。她女儿继续着钢琴和花样滑冰的特长,我女儿早就放弃了钢琴,英语也没有长进,越来越显普通,但画画还在继续。这次见面,两个孩子说汉语。她女儿越来越快乐,开朗,明显更有个性和思想,我女儿越来越不快乐,远不如小时候开朗自信。这时的兰很平和快乐,这时的我正为即将到来的会考和小升初焦虑不已。' d0 m* h( A0 O
  Q/ a, Q7 m  X5 M  Z; H
又是几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女儿上九年级,也就是初三,背着很重很重的书包,微驼着后背,这学期还戴上了眼睛。虽然孩子一直当着班长,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为了考进理想的高中,我和孩子都感觉到压力扑面而来。我对孩子说:你要中考了,必须得抓紧。孩子对我说:我要冲文化课,不搞美术特长了。9 c4 }+ ]+ S4 e, ^; e6 Q# m. {

8 b9 e1 H$ e" W, F) x  W: ?我的中国女儿和兰的美国女儿,两个都在上中学的孩子,都很忙。我的女儿单纯地忙考试。而兰的女儿在特长上成就越来越高,还选修的大学的课程,参加各种社会实践。7 d/ V8 a# q: R7 Q+ i& j: A
  G" R6 j- d/ h1 g+ \
孩子上学后,我收获越来越多的无奈,而兰则看到越来越多的希望。
) ~/ Q5 b, e+ S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