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家园
群组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登录
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切换风格
01
谈天说地
02
飘在海外
03
炎黄子孙
04
休闲健身
05
旅游玩乐
06
时尚精致
07
天下美食
08
影视音乐
09
各有所好
10
金融房产
11
学习工作
12
子女教育
13
留学移民
14
生活功略
15
创业投资
16
摄影天地
17
车行天下
18
曲艺文娱
19
心情随笔
20
亲情友情
21
婚姻家庭
22
文学天地
23
艺术创作
24
海外收藏
25
娱乐灌水
26
市场广告
27
城市地产
提示:
登录
之后才能保存选择的风格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注册
当前位置:
»
论坛
›
行走江湖
›
留学移民
›
北美留学生
›
帖子
返回列表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医患关系
教育孩子
工作环境
幼儿园
班主任
[经验体会]
美国从小教孩子尊重医护
[复制链接]
0
回复
1254
查看
楼主
电梯直达
发表于 2016-9-13 03:41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注册
x
通常美国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会进入幼儿园,入园的第一天,老师就会发给家长一张被称为“育儿守则”纸,上面有约20条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要点。虽然每个幼儿园的育儿守则都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一条:看病时,一定要让孩子向医生问好,努力配合医生的诊治工作。
等孩子上了小学,老师会在每年开学时,带着学生们到学校健康中心(相当于我国的校医院)中,参观校医的工作环境。老师会在平时经常教育学生们,如果在学校感觉到任何身体不适,一定要立即向老师或校医反映情况。而每个班主任老师也会根据班级自身的情况,邀请校医到班里来,为大家讲解医生如何看病、如何为自己健康负责等,让他们对医生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到了中学,学生们在入学时,就会开始接受系统的医患关系教育。首先,在入学时,学校健康中心的医生会给学生们邮寄一份正式的信函,里面会详细讲解学校周围环境、以前出过的食品卫生或传染病事故、学生在校期间会接种的疫苗、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情况及治疗措施等。然后,学校还会给学生下发一份被称为“医患关系教材”的文件信函,里面详细讲述了作为患者,学生都有哪些权利和义务,提醒每位家长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学生在健康中心看病时,有权知道医生详细的治疗计划、药品的风险,并对医生的任何治疗手段和费用有提出疑问的权利。当学生认为医生存在过度医疗的现象,一定要用温和且礼貌的语言向医生提出异议,禁止使用脏话。而在就医义务方面,美国的中学更是会列出详细的行为守则清单,要求家长及时为孩子讲解。比如,就医时,学生有尊重每位医护人员、其他患者的义务,当医务人员向学生解释就诊、体检等流程时,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在就医时,学生有义务详细说明自己的病史、服药史、过敏史等个人信息。若学生在就医时出现辱骂、殴打医护人员的情况,就会被立即开除学籍。
此外,美国各个州都出台了具有法律效力的《患者权利宪章》,里面不但提醒患者要注意自己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各项权利,还应注意尊重每一位医护人员,特别是出现医疗纠纷时,一定要通过合法的方式解决。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
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0568-1-1.html
谢谢
收藏
0
喜欢
0
踩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你喜欢看
谷歌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都想进去,可里面的人却想逃离…
未来职场趋势:职业类别越来越模糊
教育的最大死敌,就是父母的脾气|| 品味读书
结了婚的人,其实都想离婚||周冲 金融八卦女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和别人的优点相处
这本教坏小孩毁童年的”狗屁经典“,为什么那么多家长逼着孩子学? .|| 海那边
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6倍!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我30岁没房没车还是处男,全特么赖高考||杜绍斐
性感老太婆草间弥生:我一个不开心,就挣了2个亿...嘿嘿|| 杜绍斐
学会这几个刷牙小技巧,接吻时让姑娘闻到花的味道丨AD~明姐 杜绍斐
返回列表
使用
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写好了,发布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Copyright © 2008-2015
北美生活网备份站
(http://beimeilife.duckdns.org/)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和你在一起:
北美生活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