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温哥华故事 第三集 这里的盐太咸糖不甜/ n1 r2 C( v* n" W0 e, a
. w& ]" M% N4 H0 _; U# A$ N
报完了平安,回味着电话里亲人们的声音, 我们互相鼓励要振作起来,不能被和尚家的地下室打垮。虽然不知道想要的生活在哪里,但是日子还是要好好过。/ f) ]" W( V! k7 v
m0 {9 U# D0 ?$ j2 X1 J5 V: f+ w, V
于是我们走进一个印度人开的锅碗瓢勺店,开始买厨房用品。脑子里有关于西方的饮食生活方式,还都是从西方电影里看到的。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早餐,咖啡牛奶果汁煎鸡蛋黄油烤面包,其中最欣赏的是一大早一杯咖啡。所以我们在店里挑选的第一样东西是一个白色的咖啡机。买完咖啡机,有个英俊的小伙子走来向我们推销意大利咖啡,一经交谈,知道他是学艺术史的学生,我们毫不犹豫就跟他买了两包咖啡。我觉得那是在加拿大九年喝到的最醇的咖啡,喝了一个星期,直到两个人都开始心口怦怦跳,才知道咖啡喝多了,要歇一下。。。
0 C. ~, y5 E1 Y3 Z* i1 H+ j" l4 d+ S0 ~; ^2 J1 b; L2 C# `4 ^
接下来我们买了两只大花碗,两个咖啡杯子,都是非常美术的那种。还有一把小刀,一个不粘锅,一个小锅。; p. @# r1 S% ]2 a/ ~7 C; K5 j, W# K
4 t# w9 F0 U! Y$ w2 @' S& O
这些最初添置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还算得到善待。那个咖啡壶一直跟随我们转战温哥华, 从东区的和尚家搬到西区的香港房东家又搬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宿舍,然后又跟着我们从大学搬到我的指导教授家,又从教授家搬到我们在列治文自己买的公寓。它同时陪我念了八年的博士,陪丈夫念了五年的美术学院,为女儿的童年留下了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喝咖啡的记忆。八年中的每个早上,它都给我们煮出两杯香浓的咖啡,帮我们从睡眠不足的夜晚里醒过来,预支给我们精力去面对每个白天。
2 H: _, d/ T' N4 p# o
3 |% I- L9 A2 f B) x" K+ i 直到2005年的夏末,丈夫为参加一个电影比赛,召集了一圈朋友到一个朋友家拍一个搞笑短片,因为那个朋友家没有咖啡机,丈夫就带着这个咖啡机和与它相配的咖啡壶一同前往。据说在拍到高潮情节的时候,不知谁一激动,把它从桌上碰到地上摔碎了,它为我家服务的有效期就这么意想不到地结束了。那两只花碗倒一直体面地为我家服务,我家来客人时,必会用它们来蒸鱼蒸肉,它们漂亮的图案给我们那些年朴素的学生生活增添了难得的华丽。可惜使用过度,后来有一个有裂纹坏了,不过也舍不得扔,拿它垫过一阵花盆,去年要搬家来美国时,才忍心把它丢了。
" w9 f1 \2 l6 ], }' u: Z0 ?
1 N3 l+ c4 q% @7 V+ U 另外那个去年跟我们一起来到了美国,现在还在我家的橱柜里,还在用。那把小刀也还在,依然锋利。那个小锅也还在,只是那个不粘锅的寿命最短,大概只用了一两个月,就发现有刮痕了,害怕吃到有毒的元素,就快快把它扔掉了。
. g" m# ]7 U3 B' i1 C2 |3 i6 f$ Q0 K# ~# m
多年以后,当我坐在俄勒冈州的公寓里,往电脑里敲打十年前到达温哥华第一天的故事时,我还记得,那天傍晚回来,我们用那些买回来的新炊具,认真地做起了登陆后第一顿正式的晚餐。煮了一点米饭,做了一个青椒炒鸡蛋, 还煮了几个香肠。记忆中那天煮出来的食物,味道都太咸了。为了弥补不好的口感,饭后又煮了一点咖啡。结果又发现,咖啡虽醇可是太苦了,放了很多的糖, 味道才对了一点儿。* L; ]4 X e. J5 a; S6 U
% h" a6 f* i. `" c 丈夫打趣我:“不至于吧,来到这儿怎么连放盐放糖都不会了?”! m/ M: h8 E o5 B' u3 c/ T5 k8 i1 B
_( Q% o/ a8 {& g. n
我回答说:“的确不会放了,这里的盐太咸,糖不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