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系列故事—教育的差异到底有多大:
8 j g& F ?+ H' f+ o2 D* S" `. ?- _6 `
) g/ n6 O& a# x9 Q1 y自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梦”就像一个精神图腾,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漂洋过海。为什么选择美国?
$ V1 V' A- @& i0 m. h; c% H) o. ?4 p( j6 @& i: [
或许因为其庞大的体量? 或许源自商业精神的感召? 也可能是为了那份创造力?又或许是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0 q# C' S3 h3 c0 e0 X- G& x u
2 J( r; L5 }4 C$ l: Y总之,数以千万计的国人漂洋过海追随内心深处的那一抹渴望,无论这渴望源自哪里,他们都成为了“美国梦”中义无反顾的一群人。今天小编继续带您走入美国生活,了解又一则触动人心的美国移民故事。
4 z+ p, t6 \5 G
/ j2 F5 c7 L% p. l( ?# P故事主角:兰,广州人,十四年前移民美国,与丈夫、女儿居住在美国阿肯色州。: I5 i; w0 v6 G3 v/ d& p/ ` F
故事的主人公,向往美国生活,勇于迈出了在异国生活的步伐。讲述人:兰的好友' S6 B+ J9 E4 J6 b! Q$ [
. G: d: U+ I x( P* J
$ ~" R: V* K3 Q$ Y! ~4年后,同学的美国女儿和我的中国女儿有着怎样的差异!+ f! g6 i! ~* ~6 g- S$ d6 \' j
% O0 Q% y4 C# q1 k2014年9月10星期三下午9时46分,这天是教师节,一大早,美国的同学兰打来电话。我们在师范大学的宿舍一起住了两年,都做过教师,后来又都离开了。照例每次聊天总要聊到孩子,今天又聊到我们两个都是14岁,年龄只差三个月的女儿。
) b. [$ _+ K9 e( X% w h ^) m0 g, k, D: Y
她说:“孩子现在上十年纪,很忙,想上常青藤的学校,竞争很激烈的。这学期选修了三门大学的课程,将来升学,成绩只占60%,其他的才艺啦,社会实践啦占40%,所以孩子一直都在坚持钢琴、花样滑冰、管乐的特长,还参加其他的一些活动。我总会跟她说,不要太累了,多休息。”
; m5 p3 B" H' n$ ?, f+ ~/ }6 I3 B6 }% G( }+ p! C0 C0 N; w
兰qq空间里发了很多孩子的照片,我看了,一方面很为她有这么优秀的女儿感到高兴,另一方面,说实话,这么才14岁的阳光大气的美国孩子,时不时会刺激我作为一个母亲,一个教育从业者的神经:我的女儿和她的女儿,两个孩子上学以后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让我对中国的学校教育也越来越悲观和无奈。8 i- o2 Q2 H& u) m, |
! g- x2 Z4 C$ E6 Y1 c7 Z ?- ~, n1 x2000年,我的女儿出生在中国北京,兰的女儿出生在美国克林顿的家乡。6岁,我女儿还在幼儿园,等到9月才上一年级,她女儿已经上一年级。假期兰带女儿第一次回国,在我家住了两天。两个孩子一般大,也几乎一般高。她女儿不会说汉语,我女儿和她说英语,两个孩子交流没有问题。我女儿性格开朗外向,总是能带动比较安静一些的妹妹,两个孩子玩得很开心。兰让她们弹钢琴,弹完后兰说我女儿水平高一个档次;兰又看了我女儿的画,最后一个劲说还是中国的教育好。8 A K- E E* }. _+ I8 I7 v, o' P% [
# K8 ]' ] D9 r( E0 x兰第二次带女儿回来,我女儿正在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北大附小上5年级。她女儿在一个普通的学校上6年级。这次回来她女儿足足高了十厘米(遗传的身高应该我家占优势)。她女儿像个青少年,我女儿像个儿童。这一次见面我深深地感觉到中美小学教育的差异了。也深深地感觉到两个孩子的差距。她女儿继续着钢琴和花样滑冰的特长,我女儿早就放弃了钢琴,英语也没有长进,越来越显普通,但画画还在继续。这次见面,两个孩子说汉语。她女儿越来越快乐,开朗,明显更有个性和思想,我女儿越来越不快乐,远不如小时候开朗自信。这时的兰很平和快乐,这时的我正为即将到来的会考和小升初焦虑不已。& A3 t6 ^; U1 f4 J& l
5 u4 V. c( k% C/ E) Y 又是几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女儿上九年级,也就是初三,背着很重很重的书包,微驼着后背,这学期还戴上了眼睛。虽然孩子一直当着班长,成绩也是名列前茅,但是为了考进理想的高中,我和孩子都感觉到压力扑面而来。我对孩子说:你要中考了,必须得抓紧。孩子对我说:我要冲文化课,不搞美术特长了。( L+ T! x8 [% w, \% ^. K, b
) O. V4 k% K! I
我的中国女儿和兰的美国女儿,两个都在上中学的孩子,都很忙。我的女儿单纯地忙考试。而兰的女儿在特长上成就越来越高,还选修的大学的课程,参加各种社会实践。3 H2 \# e. |( ?% ]" G& U' ^- T
. ]7 Z- A7 Y, O/ a
孩子上学后,我收获越来越多的无奈,而兰则看到越来越多的希望。
$ p; ~1 }6 d% u+ h: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