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虽然近年来中外各地拍卖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涉及内容不断更新扩大,但大多内容并不乐观,甚至差强人意。就官窑瓷拍卖而言,至今交接过的历代官窑难计其数,但要达到官窑精品,感觉出类拔萃、记忆犹新的精品瓷并不很多。以珐琅彩为例,在清三代彩瓷中最为注目,由于其制作、存世量较少,且多流传有序,能常在拍卖会崭露头角更属不易。 2 b# ]0 R1 S$ @% l1 O7 ]7 B: r1 L- B
$ Z1 v$ M3 M- m% S& A) [雍正七年之前的珐琅彩瓷前期文中已经简单介绍过,这里不再累赘。七年之后,随着宫内造办处的人员增加、技术突破以及景德镇的瓷业发展都给珐琅彩瓷发展带来优越条件。造办处珐琅作大力发展其制作,并使其迅速走上顶峰,一直昌盛到乾隆朝。可以说雍正七年二月后的珐琅彩瓷发展是瓷胎画珐琅的风格巨变时期。自此之后,清宫内造办处开始普及使用“里外皆有釉”瓷,即景德镇御厂制作的胎体细白、工艺水准极高,制作出带有诗词、绘画的珐琅彩瓷。
% |1 ]& t- k( E. e% }% E0 b/ k7 U4 a Y; Y5 L% Z
雍正后期的瓷胎画珐琅风格与乾隆时期制品存在一定差异(自己在其它文中深入涉及过,可参考网站相关文章)。简单概括,就是雍正绘画内容较乾隆清秀简练,基本不涉及人物绘画、轧道纹式等繁缛工艺;器型也较乾隆时期单调。但由于两朝(指雍正后期与乾隆朝)制作风格相对前期珐琅彩瓷(康熙朝与雍正前期)风格明显不同,因此可归结为大致时期,即后期珐琅彩瓷。
7 a! I- J: z3 x0 L$ j' ]0 j) \
/ a' ^7 z/ o" L' a1.后期珐琅彩瓷的绘画、诗词、印章的结合
. p+ U% A5 S7 r; j6 q9 V9 k! K- w. f/ {. u* Y0 E
在雍正七年至乾隆朝间,珐琅作逐渐制作出数量、质量皆可观的磁胎画珐琅,其中有关彩瓷上所题的诗词,这里需要简单涉及。根据清宫档资料:
: @0 t/ ~& J f“ 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内務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著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緑竹、少半面著戴临選诗句題写。地章或本色,或配緑竹,或淡红色、或何色,酎量配合烧珐琅。钦此。”《珐琅作》 % L6 ~. o8 z- j/ V
- F$ z( u9 q/ n" v& n从上文档案资料可知,珐琅彩瓷所用诗词是 “选诗句題写”的。雍、乾珐琅彩瓷所使用的诗词数量不少,查阅其出处,可发现除部分出处暂且不明外,大多出自唐、宋、明等历代诗集。因此可推断,后期珐琅彩所用诗词无不根据绘画主题,严谨挑选历代相关诗词,附加合理篆印,以达到绘画、书法、诗词、印章的完美结合、珠联璧合效果。也正是这些严谨的制瓷作风,才使得雍乾后期珐琅彩在彩瓷上独领风骚、为玩瓷者仰羡。 % T* h: F- s7 D0 G5 t
2 m( l3 _% A: ?6 v" d
1987年5月19日在香港苏复比拍卖公司曾出现了一件雍正珐琅彩竹纹题诗盘。该器绘画简洁、工整,是明显的雍正珐琅彩瓷。器上题诗为 “雨洗娟娟净 風吹細細香” ,并于诗首落“翔采”,诗后落“彬然”“君子”三篆印。该器题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参考自 《国学原典·集部·全唐诗(上)·卷二百二十八》) 9 ~5 P, _1 T& V& i" O2 O
5 Y' E" Y, L, o9 L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 B$ S/ G1 k4 }6 d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 F, e" v! G8 o7 G! Y* U1 q5 c8 }8 {. R
7 s! Z8 L4 V* P6 o( J* @* H" O6 m
9 G1 k% C- c$ x- Z
# T A2 ^+ V5 B. D0 j图1-1:雍正珐琅彩竹纹题诗盘+ k3 g) ]. @3 @9 t0 ]2 N( s# o, C) l
2 O @" \/ I' D3 \2 w1997年11月5日在香港苏复比拍卖公司曾出现了一件乾隆珐琅彩花卉雉鸡题诗图胆瓶。该器绘画细腻,做工精良,充分显示了乾隆珐琅彩瓷的最高审美观与制作水准。器上题诗为“朝ヶ籠麗月,歳々占長春。”并于诗首落“佳麗”,诗后落“四時”“長春”三篆印。该器题诗出处暂且不明。其中所用“佳丽”,“长春”篆印容易为常人理解,只是“四時”篆印稍微费解,该词出自古语中“君子有四時,朝,聴政;昼,訪問;夕,修令;夜,安身。”如果理解该词语义,则更加体会制瓷者的深刻用意了。6 m1 `7 g. r8 t$ t; p7 `# U" H: T
& G o7 K2 v; ?- A. I& w; K
; b: i9 c* K% z" [5 {; `2 E
# ? Y+ ~+ m7 Z2 f* Q" e# P& R
. n& A5 F" T# K/ ^1 ]图2-1:乾隆珐琅彩花卉雉鸡题诗图胆瓶
7 b2 R* t! z6 N/ R/ a
" ^& ]' ?$ |5 A) B6 Z- Q+ p( F
1 j) C7 M% {" Q" |& | y/ f' G7 |
/ s. p# f7 x8 Q8 d) D, F" }
3 c, N$ l' p' I3 i8 g6 k/ b1 i, _图2-2:乾隆珐琅彩花卉雉鸡题诗图胆瓶9 c& C; Z9 L1 p @
# d h1 {; \8 ~
4 R% y$ }: ]: z5 t. `考察类似胆瓶的制作时期,根据清宫内造办处各类历史档案, L; P6 x/ J6 T
乾隆二年五月十一日:首领吴书来说太监毛団、胡世杰传旨:著做瓶样画些呈览,准时交与唐英,将填白瓶烧造些来。钦此。/ N3 M1 b8 ~8 L7 t! Y
于本月十三日,画得胆瓶纸样一张,双環蒜頭瓶纸样一张,玉環天然口紙錘瓶纸样一张,花觚瓶纸样一张,天盘口梅瓶纸样一张,双鳳耳尊纸样一张,玉環紙錘瓶纸样一张,小胆瓶纸样一张,天盘口紙錘瓶紙样一张,首领吴书持进,交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准照样发去烧造。
6 q; d8 e# H7 {% w, D于本年十月二十二日,照画样烧造得填白胆瓶四件,填白双環蒜頭瓶五件,填白玉環天然紙錘瓶三件,填白双鳳耳尊瓶四件,填白天盘口梅瓶三件,填白小胆瓶二件,填白玉環紙錘瓶三件,填白天盘口梅瓶四件,每样持进一件,七品首领萨木哈交太监毛団,胡世杰,高玉呈览。奉旨:著将直口胆瓶著唐英嗣后不必烧造,再嗣后烧造此八样填白釉瓶时,著唐英令窑上人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些,随填白瓶一同送来。钦此。《江西烧造磁器处》
8 y& E5 Z$ G( y R' |' l6 ^) v# O* K! L. i: ]* ^
资料中说明类似胆瓶在乾隆二年已经开始制作,器2制作绘画皆精妙,为该时期制品可能性很大。另外,上文资料中“再嗣后烧造此八样填白釉瓶时,著唐英令窑上人随意画各样画样烧造些,随填白瓶一同送来。”说明景德镇御厂也同时制作一些胎体一致或者接近,绘画风格、内容与宫内造办处珐琅作相似的珐琅彩瓷——称其谓“准珐琅彩瓷”更为妥善、严谨。类似制品都需要研究者注意,不可混淆,以现有可靠传世资料可辨别二者所存在的差距(自己在以后相关文中将陆续深入介绍,这里不多牵扯)。; M7 p' r! W$ p! e5 O/ j
5 O/ x1 W, b9 V2 A" I2.一些书籍中对雍正后期、乾隆时期珐琅彩瓷的认识错误+ P. `7 u- L" _ C) i/ N/ H, L+ }1 o
6 J! e4 B- r* W5 d3 X鉴于一些研究者对珐琅彩瓷的认识不足,导致所著书籍出现相关纰漏及谬误,这里就这一问题稍做深入。《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是现近大陆介绍清宫珐琅彩、粉彩瓷较为注目的一部专业书籍。该书明显存在研究者对珐琅彩、粉彩瓷认识不足处,本文因篇幅原因不能一一详列,仅就某些突出实例做简单归纳。
8 ^7 a& R. j6 O
( t" j# p' F" W" \) H- g* R, f文学常识的认识错误:+ Q! p a* w: x9 u2 Z6 M5 V; `7 g3 Y
- 第12页、10.雍正 珐琅彩松竹梅图橄榄式瓶1 v% S8 m4 b4 M8 ?2 k- e
原文:......上下有胭脂彩“翔采”、“多古”、“香清”三印章。......。& f5 c/ {2 T+ C4 Z8 ^; G
纠正:“多古”应为“寿古”。; R5 v2 ^! X1 u2 Q6 S2 R4 p( c
4 h' j/ Z. g5 {$ u: m! z
9 h: z1 }" T5 l& |8 @ - 第16页、13.雍正 珐琅彩梅花牡丹图碗
; j. U% b3 N K3 |9 m$ t原文:......题七言诗两句:“百蕊千聲随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
" b. _, X9 f6 n- @. x5 ?( d) i纠正:应为“百囀千聲随意好,琪花瓊草逐時新。”
: D4 y6 R/ S d0 R4 x按照古诗对应格式,“百蕊千聲”对“琪花瓊草”并不贴切。
3 n- L% u1 N6 l$ Q; o按照字体认识,也应看明白是繁体字“囀”,而非“蕊”。% G0 j( D, Z9 D# h V2 B
- 第17页、14.雍正 珐琅彩蓝山水图碗
: O! H5 g5 h! l" J, R原文:......上方有胭脂彩长方形阳文篆书“寿古”印,......。
4 I/ a% P) r/ b6 [) H纠正:“寿古”应为“寿如”。除字体可分辨外,按照前后文词义连接,“寿如”后跟“山高”、“水长”也最贴切。 - 第19页、16.雍正 珐琅彩黄地兰石图碗,
) o x* `9 \0 M2 J* Q7 q+ h原文:......雲深瓊島開仙遥,春暖芝蘭花自香。......' H. ?- D, w4 g @
该器题诗出处暂且不明。但“遥”的词义:1.远;2.飘荡。“仙遥”一词显然是毫无意义。但“仙逕”一词常用,且为众人所熟识。另外,看书写字体也应选择后者。因此应纠正“開仙遥”为“開仙逕”。2 J% K4 n' V7 t ^+ @, D8 U
原文:......下首落“金成”、“旭映”二篆印。......+ Y! e" S) ^* C' U
' e) x. b8 w2 Q1 d: q
5 I' k3 c& ^( t9 A# C* e
W$ W% D4 C7 b+ O- P
8 |# @2 o8 u( c2 `# k6 O6 R
图3-1:珐琅彩黄地兰石图碗% p2 g+ ~; s7 }
) A. u( l' N) Z5 g: w9 v& ~
$ u+ @$ {8 z; B$ F: }
/ R# d' U: F/ _" Z
% V6 I) \/ g# j* k+ g, l图3-2:珐琅彩黄地兰石图碗9 h5 r1 o3 c6 b2 u; e2 c
0 U8 Q& G' E9 R" k" n$ ^# @6 t' `" h$ c& V$ K
; V' x* S1 {4 }! m6 g' D/ U6 Z. O% q9 t; @% F6 T
图3-3:珐琅彩黄地兰石图碗。可仔细观察“金成”印。- 第21页、18.雍正 珐琅彩黄地桃花图杯(“桃花”应为“海石榴”。)3 [* }3 L( ~/ c
原文:......一侧书五言诗句:“蝋珠攢作蒂”。上方落“佳丽”,下方落“金成”、“旭映”等.......
) R5 ^) P7 d+ _9 B该器中的“蝋珠攢作蒂”选自《国学原典·集部·全唐诗(中)·卷五百八十一》) V% F7 f6 H, S: p
【海榴】温庭筠 : m0 d3 I! o8 S( c% j+ p* T
3 _7 i! G2 Z' e5 @! v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 7 \! Q' T* p; k P9 B
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 `! b- Z# y; I+ }, H
1 N# n1 I+ E$ {* O从诗意、题目推断,原诗明显为描写海榴花而作,与桃花无关。从直观绘画图形推断,该花与桃花无论是枝干还是花形都相差极大,不可与“桃花”相提并论,因此该书处理实有误。: y5 l9 o! n$ u
3 k( A6 b! Q8 I( i, P
{- a5 l5 t7 e; ^# Z; g
' H# p1 A' [% ^& }' ?图4-1:珐琅彩黄地海石榴图杯( e! O5 q3 t5 Q+ ^" ~, ?- }
/ V. J! z; t! ]7 g- @4 h: Q
* B: Q7 a; v% R9 e) q5 l
4 T* X2 a2 U8 Z8 J
2 ^4 i* ^3 ?6 ]2 O% w7 C& L% M+ Z
图4-2:珐琅彩黄地海石榴图杯- 第27页、23.乾隆 珐琅彩花卉蒜头瓶
4 e3 ^; z6 O+ q5 l4 x$ S......句末有“金成”、“旭映”共三方胭脂彩篆书印章。......。: k0 h5 [- n- U' [
9 s) _' _* m( t# u4 ?
% g+ B" @, S% ]0 _* Y. O, S4 x, T
图5-1:乾隆珐琅彩花卉蒜头瓶0 h6 W6 C5 c0 E
: @/ ]% d: |2 x; f2 d9 n i& l% Q4 d" `6 Q8 e8 N
( a# {( o! V/ A7 f
. m' S8 i0 o& f( L+ S1 L( Z图5-2:乾隆珐琅彩花卉蒜头瓶。也要注意“金成”印。- 第29页、25.乾隆 珐琅彩花卉图小瓶9 f T- k9 r: M) |
......并有“春秋”(“春秋”应为“春和”。)、“旭映”二印章。......。 - 第46页、38.乾隆 珐琅彩胭脂红山水小瓶
) J) [# [, ? [" @/ K......上首“旭映”(“旭映”应为“寿如”。),下首“山”、“高”等三印章。......。( t% z# D% M; G9 _
1 F( D5 x* b, M1 Y3 C: \5 l" w+ p
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混淆处:
. F8 z9 R% x: a: q; Z8 ^( Q# q c# V% ?
该书中除上述文学常识认识错误外,还存在很大程度的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混淆问题。 - 第34页、28.乾隆 珐琅彩豆青地开光山水诗句瓶(应为:“粉彩豆青地开光山水诗句瓶”)) o2 @9 c0 x: f7 F1 D0 x$ q
该瓷无论是落款,还是绘画内容、风格都与乾隆7、8年前后开始在景德镇御厂制作的粉彩瓷极其相似,与造办处珐琅作所制的珐琅彩瓷画风迥异,落款、造型差别很大。因此可以推断是乾隆7、8年前后,御厂陆续制作的御制诗制品。由于它是在景德镇御厂绘画的制品,现在称其为粉彩,当时称为“洋彩”。与造办处的珐琅彩制品有很大差别,如果将该类洋彩归结为珐琅彩,则类似产品极多,且会导致珐琅彩瓷与粉彩瓷的概念混淆,因此将其归结为粉彩更确切。另外,该书P30,器26;P37,器30;P38,器31;也都与该器相似,值得商榷。
" {* A" `# o7 J, ~
$ G# w6 |0 M) k) A, l: M
' ^" U9 ]9 x2 b' D
$ I; f/ g- i" C9 D' O& g2 |
图6-1:乾隆粉彩豆青地开光山水诗句瓶- 第105页、91.乾隆 粉彩婴戏图瓶(“粉彩”应为“珐琅彩”。)
; g4 W- @2 G3 h* z/ [" b7 Z
7 R# ~2 Q: x8 @( I3 F1 M: _该器根据底款可推断为乾隆朝典型的后期珐琅彩瓷。与该器绘画、造型完全一致的器物在台北故宫也藏有一对(见《清宫中珐琅彩瓷特展》,P280,146 乾隆婴戏图瓶)。考察历史档案资料,台北故宫所藏器在乾隆时期起一直将其作为珐琅彩瓷入档,即使在1924年《故宫物品点查报告》中,也记载其较原始档案资料为:“端凝殿 547《磁胎画珐琅白地人物瓶》(带匣破东86号乾隆年制)”。北京故宫所藏品是否存留相关历史档案资料暂不可考,但其为典型乾隆珐琅彩瓷不应厚非。因此该书将其定为粉彩类实在欠妥。+ p% L) J* @) D$ U) m
: u3 e4 b5 T" M8 Q+ w& F/ l- h
/ R( H# V* N: L: [9 |3 y+ a
2 d" d3 `$ ?& e# V' {% \ f
图7-1:乾隆珐琅彩婴戏图瓶
. O5 p) Z& @/ _$ K) x9 J7 @4 l3 M3 k1 R/ R* o
; p4 v. [ x* N) c* s& A3 p
4 S+ d7 ~% `+ c1 ^
0 X5 ^3 u2 A8 [; l+ M7 ^, k图7-2:乾隆珐琅彩婴戏图瓶- 第126页、110.乾隆 粉彩黄地开光山水人物图茶壶(“粉彩”应为“珐琅彩”。)% P$ h4 @) H7 q- Y4 S/ ?4 h
该器根据底款可以推断,应为乾隆朝典型的后期珐琅彩瓷。与该书第105页、91.乾隆 粉彩婴戏图瓶为同一类型的珐琅彩瓷。该书不应将其定为粉彩。
. B4 o4 p2 \. ~. a5 R0 r% [$ e, u5 ^( I9 O5 j
0 D2 Z* l) C+ U7 M, [
" e" Y6 F! Q2 f" Y, C图8-1: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山水人物图茶壶& \* f, Y$ X" G2 |
W- z( D! T* y) h% ]! H
' i! M+ |" O! X, ?$ U( U8 L
9 q6 i& k6 n0 u- }* h
----摘自萱草园3 @. w. B( M7 ]
* C( |% ^7 i1 b; Q3 R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88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