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E$ J0 s5 I9 t7 o, ]6 `作者: 季羡林 -- 历史学家
7 l0 q; a8 N7 f( s6 M; r
3 p: ?5 n8 h* P, m5 y3 r! r 如果把中国历史简略回顾了一下,会发现有那么几句话,或许来自历史,或许来自小说,或许来自文学作品,或许来自传说,却是精辟地概况出了一个时代。
8 m: o! X' a7 r* T! Y5 C) |' v
1. 春秋战国——“位尊而多金”
# ]- O3 J% t" g/ X, J, B( H
出处:苏秦之嫂。 背景:苏秦贫困时饱受嫂嫂的清白眼,后做了六国之相,衣锦还乡,嫂嫂态度大变,苏秦问原因(大概是明知故问),嫂嫂说得实在:你现在“位尊而多金”了。
: v8 t6 T4 i7 R' {' B, R
点评:春秋战国,号称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黄老之学,是儒学,还是这句“位尊而多金”呢?职场沉浮者,冲冲杀杀,总是离不开这个“位尊而多金”啊。 0 W3 C$ G( \# Q+ m$ S: ]
2. 秦——“彼可取而代之” * F& Z6 u8 d- k
出处:项羽。 背景:秦始皇出巡,项羽看到后有感而发。
4 |- K' O0 z! V# b% e" c
点评:楚汉相争,是中国英雄辈出的时期。“彼可取而代之”,这句话激荡了多少豪情,它流淌在一个朝气蓬勃的民族的血液里。如果西方国家发展得够快,在那时就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不是两千多年后,可以想象得出,中国一定会在极短的时间中成为世界强国,如近代的日本。 - N/ N/ T5 E! Y' n
3. 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C0 [% n4 Q4 f0 s/ j
出处:陈汤。 背景:瞧这气势,无需背景。
( A2 D% ~. i& D
点评:中国曾经被欺负得久了,这句话可真是解气啊。但想来,都是民族沙文主义在作祟,如今变成老美说这句话了,“犯强美者,虽远必诛”。几千年来,人类在物质上发展够快的,但精神上又进步了多少呢? 3 z; u& `. S4 r3 N5 Z
4. 三国——“宁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X( o$ J. E& \! x1 T0 i* R
出处:曹操。 背景:《三国演义》中,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后,怕吕伯奢告发,索性连他一块杀死,杀完后对陈宫感叹。
. @4 d: w2 F& j7 h6 P
点评:罗贯中贬曹尊刘,让曹操冤了几百年了,估计还会冤下去。但这句话倒也道出了大部分奸雄的心理,没这句话,李宗吾的《厚黑学》写起来可能还真不会那么流畅。
8 B& M- U, Z. Y5 T0 C3 |- w
5. 晋——“何不食肉糜” 3 y2 ?# @1 _! f- X i' W4 s! {
出处:司马衷(晋惠帝)。 背景:有人上奏说什么地方闹饥荒,老百姓没东西吃了,这位仁兄惊奇地问道:“何不食肉糜?” , @/ m1 ]$ _$ l" Z& E
点评:中国出过五百多个皇上,不知道真正够格做一国之君的有几成?这位仁兄真是不够格君主的佼佼者。这种“何不食肉糜”情结贯穿了中国的历史,一直到现在也屡见不鲜,从企业中出来的人大概或多或少都见过这种事,侃侃而谈的海外学者,无所不知的咨询顾问等,不调查而发言,上演“何不食肉糜”短剧的还真大有人在。 8 g5 b" {6 i9 j# Y7 m
6. 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u+ X; Z1 m0 m( U- c
出处:魏征。 背景:魏征进谏时所言。 8 u( s3 B0 |. V2 l: }; v
点评: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大乱后迎来了唐朝的大治,实在非常得益于这句话,这句话体现了那群治理江山的人的危机感,有了这种如履薄冰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足够了。现在的企业也一样,危机感是生存第一要诀。 / o" i8 N) d; n- e: G. p3 w8 i7 H
7. 北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m+ ]- o8 M: M( ^# E
出处:程颐。 背景:不说了。
9 D/ P Z4 ?$ K
点评:从此中国的伪君子越来越多了,站着说话不腰疼之辈层出不穷了,宽以律己严以待人者俯拾皆是了,满口礼义廉耻一肚子男盗女娼者屡见不鲜了。从此,中国人算弄明白了,规则都是让别人遵守的,所有人都应该遵守规则。企业中,制定规则者只是想让别人遵守的,或者制定一些根本不可能实施的规则,多少都有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影子。 9 T$ }- l& H6 v; x& V! Y. @
8. 南宋——“莫须有”
4 y" ]7 C! m9 `# E
出处:秦桧。 背景:秦桧要办岳飞,说有啥谋反书信,虽然找不到了,但这事“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5 F* p: F6 Z6 I( n- H( X
点评:这三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好像到现在还没弄清楚,但谈到南宋,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让人感觉深刻的。一句话道出了千年来中国小民的大悲哀,只要某当权者认定你有罪,你的一切争辩除了会让你多受些活罪外毫无用处。
% _& o0 m% @5 w' W6 L
9. 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o; w! g- e# z$ n
出处:文天祥。 背景:不说也罢。
. N3 F# g$ m; ?- v' x
点评:谁能不被这句话感动?
0 ]/ q6 o' z( D* p2 m) t% r4 |" n8 B
10. 明——“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 ( O k: O' A3 ~4 r/ O' h
出处:朱元璋。 背景:倭寇肆虐,朱元璋搞不定,干脆下此命令。 ! x. _( T; X: L9 z
点评:朱元璋雄才大略,丰功伟绩罄竹难书,但就是这句话却令人印象奇深。中国人关起门来做老大的想法从此就登峰造极了吧?而且这种简单化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还有不少市场的,特别是一些官员处理老百姓的事情时,一不小心就会祭出“一片木板都不准出海”大法。 3 c$ b9 v- x/ O# V5 n2 o/ j
11. 清——“奴才”
@6 Y$ G! _; A" E# q8 v
出处:不知。 背景:不知。 $ D$ u) b4 U% C2 U: L5 [5 q4 T
点评:柏杨先生说中国是个大酱缸。到了清朝真是酱到极致了,中国人所有的朝气被扼杀到了极致,奴性到了极致,虚伪到了极致,不再有学者,不再有商人,甚至不再有官员,只有奴才。当然,奴才就是奴才,奴才只干奴才应该干的事。清朝灭亡真是又快又干净,除了给民国留下一个袁世凯和一个滑稽的张勋外好像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甚至都没见一个为之死节的臣子,不,奴才。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836-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