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移民故事] 林蔚荣:筑得广厦连天起

[复制链接] 0
回复
21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4-21 1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受访人:林蔚荣
移民北美年份:1979年
目前从事职业:Rize Alliance瑞升建设创办人暨行政总裁
入行时间:1991年
2014年,温哥华主流媒体Vancouver Magazine公布了卑诗省5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前三名分为省长简蕙芝、市长罗品信、温哥华首富派特森(Jim Pattison)。6位华人也荣登该榜,其中一位名叫林蔚荣,他是瑞升建设公司总裁。林蔚荣孩提时代便随母亲从台湾到美国,一年后来到加拿大曼省(Manitoba)读中学。中学毕业后,在台湾行医的父亲想让自己的小儿子去学医,以子承父业。可是,林蔚荣考上了曼尼托巴大学后,第二年就制定了自己的专业为金融管理。大学毕业后,林蔚荣一脚踏入建筑行业,20多年来,他穿行于风云变幻的商海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成了大温地区跻身主流社会的著名建商,在建筑行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开发耶鲁镇的先驱
问:你学的是金融管理,怎么想到去做建筑的?
答:我1988年大学毕业后,就跟着哥哥来到了温哥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台湾人办的金属出口公司打工。打工一年多积纍了工作经验,我就想到自己创业了。当时世博会刚结束,香港李嘉诚在温哥华市中心大举开发房地产。我受到了启发,看准了温哥华的房地产市场,就决定投身进去,和建筑师合作找地盖房子。
问:你的第一个项目是怎么干起来的?
答:我花了3年的时间准备,不断地找地、设计方案,期间经历了不少挫折。最终,我把眼光瞄在了耶鲁镇(Yaletown)。那时的耶鲁镇是最脏乱差的一大片工业仓库区,荒凉而寂静。我到过美国纽约,感觉耶鲁镇很有点像美国纽约的苏豪区。苏豪区原是一片工厂区,随着工厂搬迁,该区房屋因租金低而吸引了大批艺术家进驻。艺术家们在那里设办公室,开摄影楼,兴旺了该区的文化,也带动了临近地区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因此,我要把耶鲁镇打造成纽约的苏豪区。
问:耶鲁镇现在是大温地区的时尚中心,想不到是华人将其开发出来的。你是怎样开发那里的?
答:1992年,我主意一定,就开始筹集资金。当时和一朋友约好每人各出35万加币,我从父亲那儿借了35万,答应今后要还。可朋友事到临头说拿不出钱了,我要自己继续去寻找另外的35万。于是我打起了耶鲁镇地主的主意,游说地主和我合资一起来开发耶鲁镇。我那时还是位乳臭未干的年轻小伙子,那位白人地主看着我,满腹狐疑,没有答应。可过了几个月,终于经不住我的劝说,答应和我一起干。
问:你们是怎样合作的?
答:我们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就在耶鲁镇开工了。我自封为工地清洁副总裁,每天在工地捡垃圾,和工人聊天,学习建筑知识。那时耶鲁镇杂草丛生、没人住,很多过路人看到他们在施工都好奇地跑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当对方听说是在盖住宅时,都惊讶地睁大眼睛,然后丢下一句“Good luck”,就走了。
问:你应该知道“Good luck”其中的含义吧?
答:那时李嘉诚在温哥华的第一块卖得不好,是因为那块地的名声不佳,晚上有嫖客出没。而耶路镇那时也很乱,路人看到我们在耶鲁镇盖宿舍,以为我们神经有问题。那时我全凭着年轻大胆,敢于放手一搏。可是多年以后证明,我们打造的耶鲁镇,真的成为了艺术家汇聚的场所,不亚于美国纽约的苏豪区。那以后,我们又对耶鲁镇进行了更大的改造,每次改造,都要求前瞻、创意和品味。
万丈高楼平地起
问:耶鲁镇项目以后,你们又开发了什么项目?
答:从91年到现在,我们公司建设的楼盘总价值已超过8亿,包括位于温市中心Granville街,保留其历史风貌的大楼The Rolston;位于Yaletown的Metropolis;位于列治文Hamilton1230号的Centro;以及卑诗省Sunshine Coast内David Bay的独立屋项目等。去年我们又在Downtown盖了两栋10层的楼租给国家税务局;又在本拿比买了地正申请盖两栋41层共500户的大楼,命名为Gold House。再有就是现在这个快乐山Mount Pleasant项目。
问:听说你们快乐山Mount Pleasant项目这块地买了7年了是吗?
答:7年前我们买这块地时主要考虑的就是地点,夹Kingsway、Broadway、Main三个主干道,四通八达,交通极其便利。最初衹是投资,用地面上的建筑物收租金。后来看到政府有意重新规划这个区,鼓励建商盖高楼,而且今后天车也要经过这里,我们才决定又组合了三块地,完整的一条街,盖高楼。这个项目共30万尺,8万尺商场,第三层是2万尺公用的私人花园,形成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到现为止是本区最高楼,已经开始预售,2017年建成。
问:在开发这些项目时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答:困难是时常会有的。快乐山那块地政府当初只批准盖100户,我们觉得太浪费,想改成300户。当地居民害怕一下子增加人口密度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不断有人上诉。市公听会连续召开了7个星期,超过200人进行抗议。在一般人认为,这个项目肯定干不成了。可是,我们经过执着的努力,竟然通过了批准,把100户改成了300户,4层改到了21层,拿下了这个项目,让人们跌破眼镜。这个发展项目获得批准,不论对市府、瑞升建设或当地的艺术团体都是大好消息。因为当地艺术团体可从瑞升建设反馈给市府的1260万元中,取得共450万元经费。
有人才就有一切
问:在加拿大开发项目要取得当地居民的支持才容易成功是吧?
答:是的,做生意最需要的是平衡,我们要赚钱,又要对社会有贡献,否则就做不稳。在开发位于温市中心的The Rolston项目时,当地有一座100年的建筑已成古迹,我们花了300万进行翻新。把楼下古迹级的酒店装修保留下来租给商场。楼上有44个客房漏水,几乎不能住人,我们花了620万进行基础改造、室内装修,使44间房焕然一新,然后赠送给市政府,作为低收入者的廉租屋,和给当地一些艺术家作为工作室、画廊。我们还引进新的商机,移入一些新的超市,提高了这一地区的商业档次,增加了这一地区的服务项目,使这一地区变得更有吸引力。
问:你们建设了这样多的楼房,销售方面是怎么做的?
答:我们有自己的销售策略。例如,我们在素里打造了两座带有前卫弧线形设计的28层高的住宅大楼。大楼内的设施包括屋顶露台、带烧烤设备的观景庭院、健身房、活动室、儿童游戏室、工艺室、车库、洗车配套、宠物梳洗配套和花园等设施一应俱全。在销售这两栋楼时,我们在在素里市中心商场(Surrey Central City Mall)内特别搭建了一个玻璃展示厅,在玻璃厅内,三位专业演员在里面表演了45天的真人秀。这是一个645平方呎的两房一厅,房内的墙壁都是可移动的装饰玻璃,可供人根据需要自行分割空间,3个人便在室内变换着房间的格局,以最舒适的方式生活着。他们在里面工作、学习、聊天、做饭。商场里人流如梭,无数观众透过全透明玻璃在观看演员表演的同时,也了解了这套样板房的格局和装饰搭配。我们这场推介活动在素里是史无前例的。
问:作为建商,最有所依赖的是什么?
答:我们至今已完成大小十余件精心打造的项目。每个项目从买地、设计、建设,到完成销售,都要经历大约5年的时间。房地产投资80%靠银行融资,5年的时间,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国际风云、加国局势的变幻,都有可能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银行任何的小事对建商都是大事,因此建商所承担的风险更与宏观经济密切相连。2008年全球经济低迷,很多建筑商倒闭了。而我们进行了重组,把一些从倒闭企业出来的人才吸引了过来,不仅转危为安生存了下来,而且还发展壮大了。企业发展最主要的是人才,资金是一方面,人才更重要,人才做得好资金自然就会到位。有时危机也能变成契机,2008年的金融海啸反而帮助我以更低的成本兴建大型项目。
采访手记林蔚荣从一个留学生到大型建商老板,在大温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从他身上,我们发现了一个成功企业家所具有的前瞻性、创新性。他有着想前人不敢想,做前常人不敢做的胆略,所以他能从一片废墟中发现商机。他有着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所以他能用七年的坚守,把100户的项目变成300户。他是企业家,又兼有艺术家的敏锐,所以他的作品从设计到销售,都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最主要的是,他对人才的重视,使他得以在众星捧月中集众人之所长为己用,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任京生, 环球报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7544-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