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_/ f C" M b0 N/ ]; V* u, L
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7 I) b& P) P- v& i" u M
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
, e5 a$ q! d/ q8 [ ——曼.雷 在摄影史上,曼?雷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而著称。曼?雷是世界上最早广泛运用摄影的特殊技法来进行摄影创作的艺术探索者,许多今天仍然流传不衰的摄影技法就是由他始创的。他大大扩展了摄影艺术的领域,开辟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因而被认为是当代摄影史上最重要的先驱之一。
" P$ J0 g( l0 r. G
6 S! Y" \! k! n/ q$ g# K/ ]《泪珠》这幅照片是曼?雷一系列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幅代表作。* D! e+ q! n' g; L4 |1 {! ~
, \5 h; v* h" y* s4 h( ?
首先是大特写画面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造型美丽的两只大眼睛,感伤的怅惘的眼神,滚滚发亮的泪珠。其次是我们对人物情绪的联想:为什么如此忧伤,是生活陷于困境?是爱情受到了欺骗?是对人生感到绝望?精彩的特写概括了丰富的内容。
: H+ V2 J% L4 c8 @% { # x" E: h/ i) j+ {
其实,曼.雷为了取得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样打破了传统的如实记录的方法。为了突出泪珠,他并没有真去拍摄泪珠,而是找来五粒晶莹欲滴的玻璃球,布好光拍摄下来,比真泪珠还要动人、漂亮。这是曼?雷的大胆探索,也是他的创作特色。
, L* F% u$ }- X4 A9 a* M& C, r( g5 P ; c# h& O. ?% _9 e: e' x. {
同时,在这个特写镜头里,曼?雷大胆突破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摄影师与被摄者之间的距离,把相机推到了被摄者的身旁,甚至直逼被摄者的面孔。这摒弃了一切多余之物的大特写镜头,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表现某个细小的局部,在视觉上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直至现在仍不断地在电影和摄影中运用。因为他的各种创新,曼?雷还得到了“现代摄影之父”的美称。- p- i$ y: H2 |7 `+ z8 D* _+ v
7 m4 V, O/ U' q& W* w9 O7 {, F6 E * E* f0 J8 @ t( N1 P
原名为Emmanuel Radnitzky的曼雷 (Man Ray)(1890年8月27日--1976年11月18日)出生于美国费城,后来与父母到纽约居住、接受教育。
5 {& F3 x5 [1 i$ m 7 M# \) t% W/ U+ Q. `
曼雷的创造性在其很小的时候就显现了出来,他于1908获得奖学金,学习建筑学。但令其父母失望的是,他将自己的事业转向了艺术,尽管这样,曼雷的父母还是支持他对艺术的热爱,甚至允许他将的房间变成工作室。
7 `3 m3 b- d' a+ R6 ?4 q9 L( j8 _. ~' q
* {0 B \" @; M% d+ \- M5 [+ S. Y0 R 5 \2 j4 ]8 H" C
) d; R; V2 |8 ^8 L# T" E$ V/ \
开始的时候,曼雷工作的媒介有:雕塑、电影、绘画和摄影。他早期的作品灵感来自立体派。在结识了Marcel Duchamp(马赛尔.杜尚)后,他开始转向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2 a9 t( m; m9 W- M/ D
$ n/ ~7 J U5 u% c/ r* X 1915年,曼雷在丹尼尔画廊举行了首次个人艺术展,正是这个时候,他开始创作摄影作品。他的绘画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但在那个时期的美国,达达风格已不再流行,他的艺术没有给他带来任何钱财。- e( y6 X) {7 K
9 H% \ L0 e& C2 S) k% f
3 X* }" G# K: c4 R5 V% \7 G 于是,曼.雷在1921年追随好友、达达艺术家马塞尔?杜尚的脚步离开纽约来到巴黎。来到巴黎后,在展开一系列令 人目眩神迷的激进实验的同时,为现实生活所迫,他还以摄影这个手段来尝试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艺术中心,云集了各国优秀的艺术家、作家。 而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曼?雷为他们拍摄肖像照片,是一件没有比这更顺理成章的事了。他为当时在巴黎的许多艺术家,如画家毕加索、米罗,雕塑家布朗库西、 诗人布勒东、查拉,作家斯坦因、海明威、柯科多等,拍摄了令人难忘的肖像照片。而他那富于创造性的肖像照片也果然赢得了巴黎艺术界的一致好评。6 q( R, c/ f4 d/ _% u& Z
) k- u1 }8 t( e7 Q曼?雷是一个很具生意眼的艺术家。就在他到达巴黎后不久,他就听说了当时名重一时、被称为"时尚撒旦"的时装设计大师保罗.波瓦莱 (1879-1944)在收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了给他看自己的摄影作品,曼?雷就以给他拍照片的借口找上门去。在曼?雷的自传《自画像》中,他详细地 记载了与波瓦莱初次见面的情景。顺便说一下,这次见面是由画家弗郎西斯?毕加比亚的夫人加布里埃尔引见的。
_+ V. g: V! q& z& w "......我先把作品集递了过去,他开始慢慢地看了起来。他不时地停下来注目细看。然后他说这些作品不错,并问有什么可以帮助的。
7 L0 O7 H4 M' ^5 b- J![]()
0 A- ^: o& n0 c: t! X' E% ~ 不知道怎么的,最初想好的请他给我做模特的想法不知所踪,我变得有点茫然所失,只说了声‘不知道'。他的脸上闪过一丝焦躁的表情。他问道拍过时装摄影 吗。这可是我最怕的情况。我承认自己没有拍过,但马上又补充说自己很想拍,只是因为没有摄影棚因此拍起来很难。他做了不要让其他人知道的姿势后跟我说‘这 里是我的家'。他说这里有房间有衣服也有模特,而且摄影师也都是在现场工作的,因此也希望我这么干。然后我又坦白说拍摄好以后也没有冲印照片的暗室。他说 楼顶上有一间房间可用作暗室,为杂志来拍照片的摄影师们就是用那间房间的。
! V( b. P4 g6 C
) b! \1 A- C5 a: X, _$ U! Q
# W \" n4 n( H/ N9 S5 e& \) [- C 1 S- C; o$ p- D2 C' C
他把手伸进一个抽屉,从中拿出几把钥匙放在桌上。一把是暗室的,一把是正门进口的,另一把房子后门的。他说除了他店里的营业时间以外,随时都可用这个 暗室。也就是说,中午12点到2点的午饭时间,傍晚6点以后,还有晚上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使用这个暗室。他想要独创性地拍摄自己的时装作品的照片,而不 是普通的摄影师拍摄的那种时装照片,那是一种远远不同的时装照片。他还说他会跟模特说,今后拍摄的照片不是给人看服装的普通照片,而是能够更进一步地赋予 个性的肖像照片,她们也一定会有兴趣并且努力合作。我被这个人的智力与好意所吸引,但我没有马上答应他。因为还有一点放不下心来。
2 W% @ G6 o! ]: s
. f2 B: M8 a& o$ j- e( w0 a 最后我又说阴天与夜晚这里没有必要的照明设备。波瓦莱马上按了桌上的按钮,不久,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出现了。他向我做了介绍,并请她尽可能帮助我的拍 摄工作。然后他又叫来警卫。当警卫露面后,他问我对于照明有什么要求。我说要几个照明度高的灯泡安在支架上,然后再放上反光板就可以了。他们两人简短地交 换了一下意见后,波瓦莱跟我说,这些准备要一周时间,好了后你就可以来工作了。我向他表示了感谢,然后拿上作品集告辞。"
. @# n9 R8 T9 Y& Z5 ^& `
) D) J6 q; Z& {9 q* N
) T& Q9 \7 A* s# b# e1 c
4 u! r# Q1 \( t/ U) K0 L3 R从曼.雷的这段回忆可以看出,波瓦莱对当时巴黎的时装摄影水平很不满意。也就是说,可以拍摄只是"给人看看服装的普通照片"的摄影师大有人在,但少的 就是能够赋予模特与服装以独特个性的时装摄影作品。总之,凝聚了摄影家创造力的、有个性的时装照片在当时真是凤毛鳞角。从当时巴黎的时装摄影整体情况看, 必须承认,时装摄影也的确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被称为"时装摄影之父"的阿道夫.巴伦.德.梅耶(1868-1946)的风格虽然华丽奢靡,但水准仍然 停留在用光与构图的考究与服装的机械展示上,少有富于原创性的影像生产。" n6 t/ _2 _' D7 h
" O& ]( g8 t7 M) f 而继他而起的美国摄影家爱德华.斯泰肯的时装摄影虽然在趣味与风格上响应了当时的"装饰艺术"运动,但从形式上说仍然固守了纯粹摄影的地盘。正是在这 个时候,达达分子、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在波瓦莱的推动下大步进入时装摄影界,以他大胆的实验风格,引起了一场时装摄影观念的地震。不管是波瓦莱有意引 入,还是曼?雷自己也有心进入,总之,对于当时的时装摄影界来说,曼.雷绝对是一个异数。然而,正是这么一个不惧行规而只以自己的想象力为动力的艺术家的大胆实验,激活了当时的时装摄影。! e% o- T: W4 L) z( L& ?
: X9 ~' z" E/ R9 g2 o+ _, E! d1 `7 h l D- Q u4 o! C
8 G' k% c2 N7 Y$ Q* w4 z
在曼?雷的时装摄影中,不乏以纯粹摄影的手法拍摄的时装摄影作品,但更多的则是大胆导入各种实验性手法的作品。这当中包括了多重曝光、摄影蒙太奇与中 途曝光等多种手法。在为当时的时装设计名师埃尔莎.斯卡帕莱(1880-1973)拍摄一件时装作品时,曼?雷运用了三重曝光的手法,这在当时的时装摄影 中是一个创举。但为了使斯卡帕莱丽所设计的服装可以令观众从照片获得服装的正面、侧面与背面这三个不同角度的信息,曼?雷打破常规,断然使用多重曝光的手法使这张照片获得了一种妙不可言的运动感与神秘感。
' J: U+ H5 d4 `- Q ; j' b K- h- V% w! Y
而在创作于1936年的题为《恋人们》的时装摄影作品中,他把他的一幅名为《天文台的时刻》的、其实是关于他与他的情人、摄影助手丽?密勒的一段感情 关系的绘画作品与时装照片组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强烈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时装摄影作品。而即使是拍摄挂在衣架上的服装,曼?雷也会精心设计诡谲的光影 效果,刻意营造一个神秘的气氛。9 d0 R, a7 t1 M( o- Q) x
, L9 q' x6 U6 I- @( k+ s/ J
% u. W. ~: R3 Y5 ^0 C& c
4 R! N; f5 v5 A5 E! k 曼.雷的这些时装摄影作品,不仅没有令波瓦莱失望,而且还逐渐在巴黎时装界扩展影响,开始受到当时的时装杂志的关注。当时最好的时尚传播媒介如《时 尚》与《哈泼市场》等都纷纷刊用他的时装摄影作品,他的作品很顺利地进入影像流通的领域,并给他带来更大的名声。他的时装摄影,将本来只具有说明性质的" 时尚产品插图"的时装摄影提升到了超越了"插图"性质的,自身成为了大众社会时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时尚影像"的层面。而个中秘诀,则如他在自传中所 说的,他以一个优秀艺术家的特有的敏感与才华,"使艺术与时尚融为一体"。 y2 y+ x- j& j$ N# x8 _" \0 e1 d
; K2 u4 z. D% |# r& j
就这样,出于各种不算太高尚的目的,比如为名人朋友们拍摄肖像照片,受委托拍摄时装等商业照片弄点糊口钱,为自己的美术作品拍摄照片等诸如此类的实际 目的,曼?雷步履轻松地走进了摄影界并拿出一连串令"界"内人士不知所措的作品来。对于他来说,拿起照相机并不是为了成为摄影家。
" p# m' r/ J3 E, {! A1 m& o1 e# y / H8 G2 y4 N+ I) N9 C: O* b
他曾经说:"当我觉得无法用画笔表达时,我就用照相机来表达。当我觉得无法用照相机来表达时,我就拿起画笔。"可以说,他对待摄影的态度其实很机会主 义,当然,这反过来也可以说他对待所谓的"艺术"的态度其实也与他对待摄影的态度一样机会主义。但他的过人的才华,一旦施展到摄影上来,又确实令人刮目相 看。结果,摄影史因了他的"机会主义"而有了新的辉煌篇章。. Q# ^. x- G. a9 Y" ^' r
/ m E4 c& b9 r* ^* E
不过,曼.雷的自由自在的游戏摄影的态度,却使摄影界的固步自封受到不小的冲击。无论是在艺术还没有发展到足够自信的时候还是在艺术已经发展得过于成熟的时候,固定的"界"的概念,虽然是个维护样式的纯粹性的美丽借口,但其实更是一种维护艺术的特权的借口。9 @4 T* R, `1 l; d- k+ B3 x
% @7 V' \& V5 l' R( q
而曼.雷却无视"界"的存在,以其横空出世的卓越才华与胆略,自由出入各种艺术之"界",将各界打通,艺惊四座。他在绘画、雕塑、电影、摄影、平面设 计、行为艺术等各"界"都有全新的建树。这个自命为"光之男人"的人,穿越各种艺术界限,变幻自在地探索艺术之谜。在他手中的照相机及各种其它工具面 前,"界"的概念土崩瓦解。他也因此成为达达运动和超现实主义群体中最多产和最有想象力的一员。
% L! R& j/ f( {9 U9 ? " a: R$ v# K1 B9 q5 |
q( s$ B0 W0 k- g: x曼.雷他和李.米勒一起发明了中途曝光法。“中途曝光”(solarization)是因为摄影师在暗房显影的过程中误开了白光灯而产生的特殊效果。这种特殊效果虽然被发现、被介绍,但最初是受到大多数摄影家排斥的。曼?雷把这种技术大胆地运用到自己的人像创作中,使他的人像作品产生一种脱俗的梦幻效果。曼?雷还是“物影摄影”或称“光束图像”的发明人之一。这种方法也是由于暗房的失误,当灯光打开时的,没有被收好的感光纸在灯光下开始改变颜色,而压在感光纸上面物体的形状开始在感光纸上显露出来。曼?雷利用这一发现,使用平面或立体的物体进行不同的组合,把虚幻的和真实的,偶然的和必然的拼凑在一起,创作出了一批极具鼓动性的、与众不同的作品。这些试验都对摄影的艺术价值和思考层面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e. h( _2 s6 X' r/ M$ j% }
+ U, S# D: p. s. X1 Z
1 E3 U$ w. X# r& s) u“惊异是美的,值得惊异的事物都是美的。”他以创造发现“惊异之美”为超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要求大胆解放想象力,创造一种新的美。达芬奇说:“精神只有在暧昧中才会被激发,只有在混沌中才能创造。”曼?雷被有些摄影评论家认为是摄影史上第一位专业摄影师。但这位专业摄影师的鼻祖始终没有满足某种固定模式,他总是不停地进行探索。《ICP摄影百科全书》对超现实主义艺术作了比较清楚的阐述:“超现实流派希望通过公开展出他们那些似是而非的,扣人心弦的影像,使观众从传统的习惯、思想与行为中感到震惊。”曼?雷说:“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曼?雷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了摄影艺术所能达到的领域,并使摄影艺术与其它视觉艺术获得高度融合。
4 I( `% V5 ]# ]
. `8 q6 z# s8 ~! {3 t; G A! { 曼雷可称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摄影作品价值远远超越其他所擅长的艺术型式的艺术家曼.雷去世之后,国际摄影界却没有忘记这位多才多艺的老人。1961年,威尼斯双年摄影展奖给他一块金牌。其中包括1959年在伦敦现代艺术学院、 1962年在巴黎、1966年在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以及1971年到1972年间在欧洲举办的巡回展览。1966年,联邦德国摄影学会给予其文化奖。与此同时,欧美各国不断举办他的个人影展。于1982年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举办过一次规模宏大的曼.雷纪念展,展出了他的300多幅摄影和绘画作品。1988 年,在美国国立艺术博物馆举办过曼.雷的生平回顾展。曼.雷一生有44年居住在法国,巴黎是他主要的创作基地。因此,给人以“法国人”的错觉。确切地说,他是一个在法国进行艺术创作的美国人。
V( P0 ^- E( [( V& s7 B, d! N4 d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357-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