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她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付出生命,再多赞美都是苍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遗忘 1 f( v) E- n; V5 p" k
希望她在天堂, 不再有悲伤。! T0 Z1 t6 X) V4 R
9 n; d/ t8 e3 C3 U张纯如 " o ^: |, b- P& Z) `
2004年11月9日, 美国加州高速公路旁, 一位年轻的华裔女子, 用一把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9 \3 F# ^: c# b6 N7 ^
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 就有230多家媒体播报这一消息, 并向这位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她的名字,叫做张纯如。 0 O6 N$ M' @ p: `8 b
* `2 a, c3 e: I# h2 t3 v) f
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 即非娱乐明星,亦非社会名流, 何以能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动, 让所有媒体人脱帽致敬呢? 故事得从1968年3月28日说起, 那是张纯如出生的日子。
: O$ }7 P6 D4 d3 ?身为第二代美国华裔, 她降生在一个双博士后家庭, 父亲是物理学博士后, 母亲是生物化学博士后, 都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成长在这样一个优秀的家庭, 张纯如的童年可谓无忧无虑。
/ N6 i u" z+ t. H! N3 W5 i
0 ]' F! a0 Y4 F' a2 l$ H突然有一年, 父亲张绍进从台湾探亲归来, 给张纯如带回一张蚕纸, 孵化蚕卵后教她和弟弟养蚕。 3 v+ [5 n( n" k$ ~6 ^- y
在对这神奇的生物着迷后, 张纯如对东方的遥远国度, 也产生了巨大的好奇: “为什么我们会到美国, 而不呆在中国呢? 像我和弟弟这么大的时候, 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2 {. @" @: D& r! ?/ l+ N听到女儿问这样的问题, 母亲张盈盈黯然神伤。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 中国饱受战乱,家人颠沛流离, 疾病、饥饿、战火, 随时可能丧命…”
4 [% I V7 a* P5 {2 {
& Z G* |, N$ [$ ^张盈盈告诉女儿, 她父亲张铁君当时在政府任职, 1937年,日军逼近南京, 他就从水路撤往湖南, 和妻子约定在芜湖会合, 苦等四天,仍不见妻子踪影。 最后一天,官船即将起锚, 张铁君绝望地对着江面呼唤妻子。 远处驶来的船上终于传来了声音, “我在这里!”而那正是他的妻子。
/ T0 n* A7 t0 B每每谈起这一幕,张纯如的外公, 用的都是悲喜交织的口吻。 喜的是乱世之中,性命保住了, 悲的是山河动荡,流离失所… 后来,张铁君一家来到台湾, 女儿张盈盈与丈夫赴美留学, 便成了美国第一代移民。
) A2 W. q' E6 Y5 V5 n$ M- ~《论语》有言:“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也, 如也,绎如也,以成。” 纯如有和谐美好之意, 这便做了女儿的名字。
. Q0 D& p# j V) n. R; i: k8 N& ?( X* |2 |9 N
17岁那一年, 张纯如考入伊利诺伊大学, 攻读数学和计算机双学位。 有着强大理工基因的她, 如果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很可能成为一名杰出科学家。
2 B+ |: M( S9 F% W( e但在大二时,她忽然转到新闻系, 看似出人意料,却也有迹可循。 张纯如小时候便酷爱写作, 在她看来,写作是传播社会良知, 真正的作家,绝不是玩文字游戏, 而是通过文字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在读大学的时候,她有了理想, 那就是写一本很好的书, 足以影响这个世界。 为此她彻夜练笔,伏案写作。 & Q) R/ x! y& t' D+ O/ u# }
0 w) T. B) @! f, ^ W
毕业后, 她一连遭受打击, 被好几家著名媒体拒绝。 为养活自己,她不得不送外卖。 当时她身材高挑,美丽大方, 却无心打扮,也很少上街, 过了一段十分彷徨的时光。 2 W' ~/ f+ \7 G. V9 k$ j
1991年,她和初恋男友结婚了, 同年,写作生涯终于出现转机, 导师将她介绍给出版人苏珊·拉宾那, 要她写一本和钱学森有关的书。 经过两年时间的战斗, 1994年,《蚕丝》出版, 这为她打开了一条小径, 推动她朝更深的地方走去。
! j2 O+ r8 W/ }4 C- ]当她向父母讲起自己的新书, 和第二本书的选题计划时, 母亲张盈盈建议女儿说: “现在很少有描写二战时, 中国境况的英文书籍, 你能写一本,最好不过。”
9 o4 \" K, D# T N4 S
# |+ E; s3 i+ G+ r* a4 ~张纯如听完母亲讲述的事,& K* q8 r) M" k* P! M
心里不禁产生了怀疑, 尤其是对于“南京大屠杀”: “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事吗? 当时的中国真的那么惨吗?” 她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些景象, 那是被描述成人间地狱的南京城, 还有被鲜血染红的江水和大地。 但写作者的立场让她保持清醒, 她必须亲眼看到证据才行。 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之后, 她开始关注中国抗战的素材。
0 n$ X! ^! q) Y" @! ]在加州看到南京大屠杀图片展时, 张纯如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 “的确有这样一段历史, 但为什么还有人会否认它? 为什么所有英文书籍里面, 对这样残忍的事只字未提?” 张纯如感到一阵心悸。
' L7 W5 L' e6 @) {9 z- d- ]9 n8 t- B% c0 @: R) L
1995年1月的一天, 张盈盈接到女儿的电话, 张纯如在那边失声痛哭。 在此之前,女儿告诉母亲, 自己一定要写出历史真相。 # x) Q" K& o1 |1 D5 T. V. l
下定决心后,她便四处寻找资料, 但她再一次惊讶地发现, 世界范围之内,竟无一本专著, 提到人类历史上这段骇人往事, 相关资料如同散沙,几近淹没。 最后,她一头扎进图书馆中, 找到了一本《魏特林日记》。 ' y' [# ^; f$ y, H& | [
1937年,担任金陵女子大学校长期间, 魏特林目睹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 以人道主义的勇气和坚持, 在学校内庇护了上万名妇女和儿童, 使她们免受奸杀凌辱, 并在自己的日记中, 揭露了日军禽兽行径。
& G" j8 L1 ~& K! j4 p% S明尼·魏特林
0 h3 G5 Y8 P) e6 D! i0 v( Q 4 \1 Q" I2 ]6 n9 U6 R2 O
看完《魏特林日记》后,
. R- q/ `- i- D' g+ o 张纯如嗓子沙哑得说不出话。 尤其是看到魏特林遭受日军威胁, 于1940年回国后,心灵仍被折磨, 无法摆脱南京大屠杀带来的阴影。 最终自杀身亡时,张纯如哭了。 * E) v: ~+ M' B( v8 D. ]$ F* Z
那些文字带来的悲痛, 万箭穿心一般引起她的共鸣。 历史中那些惨死的生命, 那些饱受折磨的受难者, 以及被抹杀和遗忘的真相, 都让她感到了极度痛苦。 }! N+ T2 l: ~3 c9 t z5 L
就像她在采访中所说的那样: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 那个地方,那个时间, 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 一具无名的尸体,在半世纪之后, 没有人会关注,犯罪者甚至会说, 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
& t; X0 [8 d. d! c/ X Z
; i$ G! Z5 z4 f; g1995年盛夏, 张纯如来到了南京。 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 开始探寻那段带血的历史。 小时候,她以为长辈口中的故事, 血染江水的残酷图景, 是一种心血来潮的夸张讲述。 # z; x+ ^: }+ y0 D& l! W
但抵达这座城市之后, 走进幽深的巷子,拜访幸存者, 听完激动的老人滔滔不绝的讲述, 深重的苦难变得轮廓清晰, 张纯如感到切肤之痛。
' z8 w. p7 T! X- ]5 v, d# B' V
# T+ t3 w4 t& |! M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 一路陪同她,替她做翻译, 同时被她的精神所感动。 帮助她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说: “她那时才27岁,气候不适应, 经常感冒,但她工作一点都不耽误。 南京天气很热,她不顾身体, 大部分时间都在采访幸存者、 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翻阅国内资料, 每天工作时间达10小时以上。” . \. }' p- E0 E u# |2 k6 h% p8 ^
帮助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 “她不能读懂中文资料, 需要我逐字逐句为她翻译。 她的工作态度十分严谨, 常常将中英材料反复核对。 听不懂方言,她就全程录音。 任何一个细小问题都不放过, 连我这样做学问的人, 都觉得她有些偏执。” ( o: [' }( _. x1 e9 K
在南京采访幸存者 0 V8 Q |3 U& ?6 @! x) q5 O
王卫星问张纯如: “你为什么想写这本书?” 张纯如说:“纳粹屠杀犹太人, 这件事全世界家喻户晓, 但是在美国,在西方, 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无人知晓, 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后裔, 写出它是我的责任。”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 张纯如整理了大量史实资料, 其中包括东京审判的记录稿, 以及许多幸存者的口录。 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拉贝日记》。 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日记, 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各种文字, 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档案馆里, 成为历史铁证。 : x* Q0 t: i; H' q1 ?" d
而早在二战时, 拉贝遭到纳粹政府迫害, 不得不对日军暴行保持沉默, 如果不是张纯如的努力, 这些资料极有可能, 淹没在历史中。
' ~+ ~0 B% ]# j+ w7 L* Y8 S! |$ ~& _: u5 @- g: G
而在采访中, 张纯如还找到了日本老兵。 她对人性充满了困惑, 为何这些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 有妻女、有兄弟的正常人, 进入南京城后就成了魔鬼?
/ I* F$ g1 e6 l后来,她在演讲中说: “日本军人剥夺中国人生命是很容易的, 因为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重视, 除了天皇,任何人的生命都毫无意义, 我曾经和一个日本军人交谈, 他告诉我说,他被教导,任务重于泰山, 而自己的生命而轻于鸿毛, 对于一个日本军人来说, 最大的荣誉就是为国捐躯。”
2 u7 a; g2 N" t2 p( i* l在军国主义的洗脑教育中, 中国人被视为低劣的种族, 而在日本的军队当中, 个体尊严与生命,同样被视为草芥, 他们进入南京之后已不是人, 是一群只会伤害弱小的禽兽。 他们曾被当做机器、废物, 是军队里卑贱低微的一群人, 可是进入南京城之后, 就拥有了生杀大权。
- c) z) m! Y3 @" P- x7 l3 S: ]5 q! \0 ~) G6 u
1996年4月, 《南京大屠杀》进入写作阶段, 张纯如仿佛开了一个洞穴, 顺着那里钻进了1937年的南京, 在漆黑、幽暗、血腥的历史中摸爬, 血染的江河,分裂的尸体,恐怖的哀嚎, 让她噩梦连连,体重骤降, 写作中的痛苦把整个人撕裂。 8 i. [( |7 R9 a, P' C6 n' i$ f
但面对人类历史上骇人的暴行, 她给自己的母亲写信说:9 r2 w6 D- a$ ]+ A! A+ q/ t
“我现在所承受的这些, 与大屠杀中的那些遇难者的遭遇, 完全无法比拟。作为一名作家, 我要将遇难者从遗忘中拯救出来, 替那些喑哑无言者呼号。”
' B8 F; t+ [/ g3 \6 t
3 V7 l. d6 a' u+ V1997年12月, 大屠杀60周年之际,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正式在全北美推出销售。 张纯如十分忐忑,怕它被忽视, 结果一个月不到,在全球最权威的,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 这本书一下子攀升到第15名, 她成为首个如此年轻就登榜的华裔作家。 1 k) h! w9 q* J8 s2 `
此后,《南京大屠杀》疯狂加印, 张纯如四处签售,不断演讲。 《南京大屠杀》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 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10周之久, 至今再版10余次,印刷近100万册。 # e) J+ d! h, z! r* e% y/ d
众多学者给予它最高评价, 专栏作家乔治·威尔曾说:
1 ], v" {- v, P7 z$ U“晚到的正义不一定意味着, 正义不被承认,对大屠杀的遗忘, 等于第二次杀戮。” . {( p% @' _: L, @& P# g
h1 g- I; `7 f7 G0 x
每一次参加社会活动, 她都敦促日本政府反省历史, 汲取教训,向各受害国道歉。 严肃的文字与激情的演讲, 为张纯如带来了巨大名声, 同样也引来了极右翼的攻讦。 / _" X8 N! @$ R% g5 X% K
1998年,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 公开发表声明,污蔑《南京大屠杀》, 到处是“非常错误的描写”。 与张纯如一起接受访谈时, 齐藤邦彦居然含糊地宣称, 日本政府“多次为日军成员, 犯下的残酷暴行道歉”。
! m V( n6 ?" b) c+ G张纯如当场愤怒地指出: “根本就没有什么道歉! 你们还掩盖、歪曲南京大屠杀, 假扮受害者角色,毫无反省! 请记住,只有认罪的日本, 才是一个端正的民族。” . f7 m* E+ [# L# Y
, W: `6 o2 {1 R+ Q+ @5 ^+ Y访谈过去后, 张纯如收到许多威胁, 有次接到一封古怪的信, 里面居然夹了两颗子弹。 身边人对此忧心忡忡, 提醒她家人为她配上保镖, 但张纯如从不感到畏惧。
3 z( J4 N8 ?$ h与此同时,无数的战争受难者, 写来信件向她倾诉痛苦。 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韩国, 遭日本侵略的国家的幸存老人, 都希望张纯如能揭开更多历史。
$ l3 n8 D* {1 q& g7 b8 b面对如此海量的信件, 张纯如只能超负荷工作, 这些幸存者受损的灵魂, 每天都折磨着她的心。
+ A2 B/ F V8 |2 m, S7 I# g; x8 y9 Y2 y6 X$ W6 s9 ?' h
1999年,写完第三本书后, 张纯如又开始构想第四本书。 这一次她面对的素材同样残酷, 是关于二战当中,美国战俘, 在菲律宾遭受日军虐待的故事。 ' l# D! g2 a4 z
1942年4月9日,菲律宾巴丹半岛, 因补给不足,美菲联军被迫投降, 当时投降人数大约78000人, 在去往战俘营路上,无食无水, 受尽了日军惨绝人寰的虐杀, 最后只剩下30000人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
# y6 i9 [ F) s4 C在采访幸存老兵的过程中, 张纯如又要深入历史黑暗的腹地, 去面对人类残忍恐怖的暴行。 浓黑、深暗、毫无人性的事实, 一次次将她逼向崩溃边缘, 她的精神真的撑不住了。 # r; v4 [2 Q" |3 k+ j& S
5 n ~- }1 N6 R$ z2 ]' K4 b( \( F最终,这本书没能写完。 张纯如的人生,在2004年, 画上了一个突然的句号。
@9 g4 W: {( C) r# w4 E其实在这之前, 张纯如的精神就越来越差。 在密集参加签售、演讲时, 曾经精力旺盛、风风火火的女孩, 已经变得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2 h, Y0 }7 Y, n/ R6 |% j母亲看她精神越来越差, 就劝她别再接触残酷题材, 但面对手上的素材,她说: “我不能背弃那些老兵, 不能让他们被遗忘!”3 i/ R' w) d5 f$ u; @7 p9 z8 ~
父母尊重了她的选择, 但怎么也预料不到, 女儿会选择自杀…
0 _! p5 B& i: R4 Z
. Z, A* {, M# v$ B3 L7 j张纯如最后一次, 为采访而离开家, 是在2004年8月12日, 去采访一位幸存的美国老兵。 在此之前,她连续4天失眠, 几乎没有吃任何东西。 等到回家时,她精神崩溃了。
: w% D# ]1 E' _( d她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自闭症, 所有写作不得不停止, 每天把自己封闭在家中, 连母亲的电话也不肯接听。 张盈盈马上赶往女儿的住处, 最后却在精神科见到了她。
( W+ _( z* d' A* G) n. `张纯如被诊断为躁郁症发作, 随后换了三位精神科医生, 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 她的情绪十分不稳定, 脸色铁青,时而躁怒时而恍惚, 甚至拒绝见自己父母。
! [! q9 a3 }. C, z4 K" @* ?% \0 v
11月9日, 在加州的公路上, 用一把买来的古董枪, 张纯如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时候的她,年仅36岁。 在给父母、爱人的遗书中她写道: “当你相信还有未来时, 你想到的是一天复一天, 一代复一代,而当你不再相信时, 日子不是以天,而是以分钟来计算。 我想过逃离,但我无法挣脱我自己, 和我脑海中的那些念头, 我之所以选择这样做, 是因为我太软弱, 无法承受未来的痛苦, 和那些烦恼的岁月。” ' Y( h1 s# a( @! X
7 A3 y! \# r% [8 ^
张纯如是一个斗士。 这样坚韧的一个女孩子, 怎么会突然选择自杀呢? 后来,在张盈盈的书中, 母亲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我认为是药物引起的。” 当时医生给张纯如的药物, 虽抗抑郁,却有严重副作用, 短期内使病人产生强烈自杀冲动。 在当时,医学界尚未充分意识到。
7 B# l; W8 h& ]但也有不少人猜测, 书写那么多残暴的历史, 深入人性黑暗,面对大量的恐怖, 对张纯如多少有些影响。 她每次书写的那些暴行, 与幸存者对谈的经历, 都对她造成了负担。 + ]1 u$ E- P$ k: [) F% S
) s7 ?) K8 s9 r6 X7 z/ j, ]斯人已去, 好在我们没有遗忘。 2005年8月15日, 张纯如的一尊青铜雕像, 永久安放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外。 2012年,和当年的女儿一样, 张盈盈为自己新书踏上了签售之旅, 在中国大学校园,学生们挤满教室, 中国年轻人并没有忘记张纯如! * J: H8 i( M7 X& U
这位勇敢而坚韧的华裔女孩儿, 为了让全世界正视这段历史, 让全人类正视这些伤疤, 冒着生命危险,承受心灵痛苦, 永远不应该被人遗忘! 在她的葬礼上,美国人权基金会, 曾为她写下这样一首诗歌: 8 h5 G3 X. P0 w; R- W# T4 ]
如彩虹一般 你带给人间美丽、希望 如彩虹一般 你展现天地间一座桥梁 如彩虹一般 你只能短暂的逗留 留下来的人们只有无限的回忆 如天使般你代表、善良、勇敢 如天使般你是她的使者为正义 你为无言者请命为历史见证 为人道你付出自己的生命 ) O. G" }) M6 Q1 X
( u' K I7 K* O, l" M2 ~9 L张纯如曾写过: “文字到底是什么呢? 不过是试图留住流水一样, 转瞬即逝的生命瞬间, 哪怕只有一刻也好。” 她用短短36年的生命光华, 留住的不但是自己的瞬间, 也留住了受害者、幸存者的瞬间, 而正是这样一个个瞬间, 构成了人类不该遗忘的历史。 + Q/ t4 I; h1 {- R6 Y. {
! h! A5 s; M2 x4 \. ^: J不但是作为中国人不该遗忘, 这是人类共同的伤疤, 每个生命都不该遗忘。 遗忘,就等于二次杀戮! : N$ ~+ k+ N% w/ ^+ R) P(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X; C0 z; `* e& E- z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633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