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j7 l8 C" P2 W) V( ^/ o
他们编的是草席,
# c% u' y0 v# W: D9 ^/ j; l 也是光阴。 ···
$ q8 V! }" j+ f+ n$ r+ S8 k蒲江草席 . R" ]2 ^$ k8 l V, h) p
1954年, 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 出席日内瓦会议。 独立,主权,统一, 周总理振聋发聩的发言背后, 拿什么馈赠各国首脑, 却成为一个问题。
) Q" G1 ~$ {- l- R, s" y& X3 R 3 J L( l# U2 J8 |
; x) r, y+ m! K# C再三删选之下,
9 ~7 O, u+ h; k! {- W# L* x 四十多条蔺草席, 成了周总理的选择。 - M6 ?5 ~, P/ y3 }, I* L9 L
) F4 Y. n1 I1 h3 L9 b气味芳香,柔韧耐磨。 从上千年的历史中走来的草席, 它的柔与韧, 恰如彼时从硝烟中走来, 仍旧不屈的中国。 ' F4 Z, ^6 @. _7 Q# a& j9 R
( g' t! w) D% s1 K- R6 T$ s/ X$ E2 h1 b上可为国礼, 下可为民榻。 可谁又知道, 这个寻常百姓家的草席, 正面临着传统手工艺失传的窘境?
0 u5 a. o! [( n& s! k
3 c( x( S) D0 ]# T! G$ r+ x
& J% N3 f) a; H从成都驱车不过百里,便能到达曾因草席得名的蒲江县。 % k! n+ V/ |" U4 X
“江以草为名,县以江为名”,“以南枕蒲水故”,千年的蒲草编织工艺曾经养活了这里的祖辈人。但而今,手工编织的蒲江草席已经难觅踪影。
/ Z- A# G- U$ @! k5 p在蒲江县公议村,只剩下王文清、王巧珍一家还在用手工编织草席。 . l/ }/ t; S1 t
) t. K" M* Y. b$ W" E/ W- p( Y
2 q$ | q& n' m: N) Z1 ^
今年70多岁的王文清老人, 有60年的穿席子经历。 不断从上代人手中接过这个手艺, 延续至今已经六七代了。8 _, K4 L6 k7 R; u* Q2 Q2 d
6 j F0 ` A- j# {, Y
) a( F% |+ ?& e2 f
很多人都以为, 制作一张席子仅仅是织席, 把席草紧紧编起来就是。 但做一张席子耗时耗力, 远非如此简单。 老资格的手艺人, 要从自己种植席草开始算起。 8 u! X* i$ b0 [( S0 M
7 e; p% h7 @5 k6 d" b) e7 r
王文清老人用的席草, 就是自己所种。 在谷子收割后的水田里种草, 2~4尺长的蔺草, 要从9月长到次年5月。
) _6 I3 i, p( \/ r
, k `# J2 n+ I* H6 P种草看起来简单, 种好却也非易事, 必须选用常年流水不断, 土质较深的水田。 泥沙或土质较浅的农田里, 蔺草往往容易倒伏。 . b& u1 b1 o5 E
5 [3 I/ d- j0 ?& A
从没过大腿的泥田中, 收割回成熟的席草, 撒上谷草烧成的草木灰, 曝晒至干透, 然后将草头上的壳, 一根根地拔掉。 " i3 ?* k. p$ e1 K; ~, }! ~, x% `
: i8 J5 z+ Z b) B. G# C: o) e
放置席草时, 需要用油布或塑料膜盖住, 以保持席草的新鲜色泽。 撒上草木灰, 既可防虫, 又能令颜色更鲜艳。
& ~: w- q/ N' F3 R7 |7 m/ m+ V6 y
" D; B |4 Z- w1 f3 t; w手工编织草席非常辛苦, 一条草席的制作, 有十几道工艺。 编织必须以两人为一组, 默契配合。
' H9 q# X2 _" Q6 y6 W: ~ F- e
% \% N9 ^4 A& e2 p' w % R! _! v* y& ?9 q5 C$ ] m( ]
其中用到的传统织机称作席机, 宽不足1.7米,架高1.3米, 经线长度约2.2米, 扣上从左到右有92个眼。 2 U/ r0 ~) o9 f
+ w) L. E; ^ C3 r" Y5 j8 ~8 f 7 w4 L m$ a8 L% l# p6 D8 ?
一个人坐在席机的正面, 进行压筘。
0 z. s) P- a# @1 j1 Z6 z; ^8 T( t# e+ c2 J: q
. k$ Y& r! p* f7 Z+ f另一人坐在席机的侧面叉草。+ c7 p, ?$ r; K1 ~* i' E- E% @0 e# b
" d9 G8 Z: Q8 ?& `9 R0 _# T# h- a8 O( v' `% a0 P
筘重十多斤, 必须将其用力压下, 才能编织出紧实耐用的草席。 而压下每一次, 只会用到两根席草。
2 d8 W4 N' c5 g5 _* x4 i
: D( K" S4 K8 _" z穿席的麻线也很重要, 如果不结实而中途断线, 结果则是前功尽弃, 不得不重来。 , J; s/ f6 W( k9 ~ k$ E
5 e4 \ e- a" _9 \
一万根草, 每次两根, 插草5000次, 压筘5000次, 时长七八个小时, 两个老人每次完工都是大汗淋漓, 双手也布满了老茧。
/ p+ x7 _0 H- A7 I* [
( g$ }* d/ w+ z: m整个编织过程, 十分讲究悟性和手感, 有些人做了一辈子, 却依然无法做出完美的作品。
+ c* s" V0 h+ \" K6 ~4 g1 h2 y: P3 b
王文清掌握筘, 老伴王巧珍穿草, 两个人配合了几十年, 闭着眼睛来做也不会出差错。 但王文清老人谈起诀窍却只有六个字: “坐的住,耐得住。”
5 B# k9 ]2 T0 {% z* X" Z G- ^5 v8 u8 |6 [5 F
- ^$ L, c" W7 B) d$ z! b' ~
谈起手艺的传承,王文清老人只是不住地摇头。 1 B; Y p* }) R1 y' G8 Z3 [
“不说再过20年后,可能三五年后,不晓得还有没有蒲席哦。两年前村里人还有几家穿席子,但现在只剩我们一家了。”
+ O7 ^2 J C9 W“蒲席这一千年的手艺可能就失传在我们手里了。” ) ?- o4 w; g8 H+ p( B
, t& p7 f7 O; Z5 A8 b繁复、劳累, 有很多人认为, 这门古旧的手艺, 何必再苦守?
; n1 ~- R8 Y- f. E9 S4 Y5 [. @# h8 t! C1 Q) c# f4 x6 I0 c
大机器的批量化生产, 把纯手工的技艺, 早已逼上了绝路。
( e s# s- x; B& K+ q
" T/ B* f0 n3 P5 {* [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 也还有多少传统手工艺,
* o# I; J' X: @2 s! A 像传统手工草席一样, 靠着韧性穿越千年, 却独独穿不过, 这一次大机器的冲击。
) _8 M0 [% r' K. e6 k1 L( J
5 R" _. ?6 f; ]! J, S; ~6 _
到底是文明在进步, 还是时代越来越无情?
, ]+ `8 ~6 E. _) S" t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 & S$ k( J3 [! g3 F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4969-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