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咖啡沾衣 于 2016-9-5 05:10 编辑
骨猪:你们家最特别的摆设是?
海清:我妈放的灯笼。
骨猪:你的客厅最不可能摆放的东西?
黄渤:我拒绝摆一个马桶。
……
你家客厅与众不同吗?
还是与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在客厅中间四平八稳的放了个电视?
点击视频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f0325ww70q6 南方周末资深文化记者骨猪,吐槽千篇一律的客厅
你家中招没?☟
骨猪:从《一冲了之》起,尝试脱口秀式文化点评。
为什么我们的客厅容易撞脸?作者:骨猪
电影《如父如子》里,福山雅治饰演的城市中产,和一个乡下小卖部老板抱错了孩子。亲生儿子在自己家住了几天,回到乡下对养父说:“他们家好像酒店。”
▲《如父如子》里像酒店的福山雅治家
像酒店,这大概也是中国极大一部分城市家庭的装修风格。只不过,有一些更中式,像贝聿铭的香山宾馆;有一些更西式,像喜来登、索菲特和大部分的连锁酒店。
具体到陈设,中式的家庭少不了红木家具(或仿红木家具),西式的家庭也绕不过宜家、美克美家的标准化定制。最最重要的,不论中式西式,客厅正中必然正襟危坐一台尺寸不小的电视机,似乎它比这所房子里其他所有的事物都高贵。
▲《我爱我家》剧照
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影响着我们客厅的千篇一律:从小就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创造力在学校和工作里早磨光了、本身就是一群没什么爱好和个性的人,以及——没时间、没钱。
这篇小文试图闲扯一些住宅史上的原因,以减轻诸位在装修品味上的深深自责。
1[size=1em]就算不用,也要摆中间我有两个看起来很有文化的朋友,他们的共同做法是在客厅里摆满书架,再把一台电视突兀地嵌在书架里。可怜的尼尔•波兹曼、赫胥黎、麦克卢汉,不管他们曾经多么担心娱乐至死,如今也只能乖乖地待在书架里,滑稽地拱卫着那个黑匣子。
我还有一个朋友,像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样,恭恭敬敬地在客厅正中摆着一台电视机,还为它郑重其事地买了一组电视柜(尽管他的电视是挂式的,根本用不上电视柜)。但他从来不用它,因为:“我要看的电影数字电视没有”、“把硬盘里的电影放上去太麻烦了”、“电视离沙发太远,我看不太清”……
总而言之,他们是群奇怪的人,花了几千上万块搬回来一台电视,给它上坐,却往往一个月也用不了一次。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不知道。买电视、把电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好像只是一个正常人必须恪守的准则。就好像中国传统客厅里挂的那块匾,摆在那里其实没什么实际用处,不摆吧,又不成体统。
把电视放在家里最核心的位置,最早是美国人的破毛病。当电视出现,美国人把它搬进家里,每天晚上认真地坐在客厅沙发上,看上两三个小时,电视简直成了他们家庭的一分子。再后来,黑白电视变成了彩色电视,再再后来,影视明星成了美国总统。电视在客厅中的地位,慢慢地扩散到了全世界。
在电视喧宾夺主前,美国人还有客厅读物文化。主人读什么书,在一定程度上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但在中国,既然三十年前并不以读什么书为荣,因而也就不知道,除了电视,还有什么东西应该被郑重地摆在客厅里。
2[size=1em]客厅和电视一起来了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家庭是没有客厅的。十分凑巧,当中国人重新拥有客厅的时候,他们几乎也同时拥有了电视。
早年的中国人,一起住在筒子楼里。一条长长的走廊,两边是住户,尽头就是厕所。每天,大家在厕所里进行第一轮社交活动:“早啊,吃了吗?”
狭小的房间里,只是床就占去一半。剩下的地方,摆几张桌子、椅子、柜子也就满了。电视机?纵使买得起,也只能委屈它挤在角落里,省地方,信号也好。
到1987年,中国人才开始大面积住上“套房”。那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布了《住宅建筑设计规范》,里面规定:“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必须独门独户,并应设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及储藏室间。”
那时候,造房子的主体是国家和企业。房子还被当作一种福利,因而面积严格限制,45平米以上的房子,就要被归入“大户型”。那时的客厅极其狭小,又极其重要:它成了每个家庭展示自己经济实力的平台。客厅的中心地位,从当时的空间设计上就可见一斑:不论这套房子有几室,所有的门全部开向客厅——包括厕所的门。
那时我年纪小,最烦父母在家招待客人。尤其是,纵使憋到内伤也不愿去厕所——那是多讨厌的一件事啊:你必须走到客厅,被那些你不认识的叔叔阿姨问东问西、拉扯嘲笑,然后才能假装毫不着急地走进厕所……
作为平台,客厅最重要的展示品就是电器。那时候,中国的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0%左右。乔迁新居的家庭,自然要把崭新的彩色电视机放在最醒目的位置。不仅如此,本应出现在厨房的冰箱、本应出现在阳台的洗衣机,全部都被耀武扬威地呈放在客厅。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颁布,商品房制度正式确立。房地产业正式起步。房地产商们造出了更合理的房子、更大的客厅。中国迎来了购房潮。这一年,彩色电视机在中国的占有量已近90%。人们对电视地位的尊重有增无减。
客厅里电视的地位稳定下来了,也就有了电视柜、组合音响、电视墙,无限加重了电视的家庭地位和看电视的隆重感。看电视,真的是一个家庭里最隆重的活动吗?
3[size=1em]中国人住什么样的房子,由房地产商决定1993年播出的一部电视剧《我爱我家》,到现在也被奉为中国喜剧的一座高峰。如今人们越来越回过味儿来,这家人可真有钱啊。第一集里,傅老爷子就在家中餐厅和全家开会——那个年代家里有个餐厅,不光有钱,还得有地位啊!
▲《我爱我家》剧照
从1987年规定“套房”,到1994年商品房制度确立,中国家庭很少有餐厅。直到1998年国务院颁布“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销量大增后,两厅、两卫的格局才流行起来。
如果说1994年以前,住什么房子基本是国家和集体决定的,那么1994年以后,中国人住什么房子,就是由房地产商决定的。
中国的住宅也曾有过十分有格调的时候。苏州园林,是多么拿得出手的格调。但现在,我们的园林就是小区绿化,房子外型我们说了不算,买个别墅也只能是地产商标配。
曾有一段时间,甚至连室内设计房地产商都帮你做好了。那是1999年前后,国务院发出的“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通知里说:“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积极推广一次性装修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现象。”
在设计的自主性上,国外独门独户的别墅式住宅自不必说。纵是公寓式住宅,也很早就有尊重设计灵活性的理念。荷兰人从1965年就开始讲SAR理论:住宅设计应当与建筑支撑体建造分开。其中,支撑体由政府和开发商共同完成,其后的个体多样化需求,包括房间内部构造的设计和实施,则由使用者自行设计完善。
对中国住户而言,即便这种住宅形式得到推广,室内设计也依然是极大的问题。当我们这些深知自己没什么审美的人,恭恭敬敬去请来专业室内设计师出谋划策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会帮你把家里设计得更像酒店。我的一位朋友在装修时,他十分信任的设计师为他挑选了一款金碧辉煌的壁纸,现在,每当走进他只有50平米的家,就好像置身一个破落的土耳其贵族宫殿。
一个因素在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室内设计发展的缘起,就来自酒店。1980年代,中国打开大门,要迎接外宾、发展旅游业,最急缺的就是酒店。香山饭店和贝聿铭,因此总是被反复提起。
酒店设计潮之后,是公共建筑设计潮。关于住宅的设计,大抵都来自对这两者的承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曾经十分喜欢在室内设计中使用“吊顶”。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9654-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