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综合] 极品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复制链接] 0
回复
89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4 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U, [1 p  {' a1 r5 Q1 m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 北宋3 h; C1 L( u" N$ y( q0 @7 a
钧瓷始于东汉,兴于宋朝,凭借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居于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 “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的美誉。% `9 e" h; W" J
钧瓷起源
/ d+ a4 |, a$ Z" c% I& u1 N! \* @" {6 _" S2 d$ N
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 北宋0 Z4 X! b$ z; i% W& f6 U
钧瓷,始于东汉盛于宋,产于河南省禹州市。; I- c' |$ k3 o# o: c
钧瓷历经千年而不衰,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它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
/ d$ w  Y$ e# y7 J! ]/ G; E' L* x* p" _+ u
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
  X3 F, p  p4 }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c! I7 f. T1 b+ ]& W

& s& F* v$ d: I$ ^; ~& g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北宋6 i2 g: P; f5 ]7 W
钧窑瓷器以“釉俱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它创造性地使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条件下烧制出窑变铜红釉,并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红、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等多种窑变色彩。
! {4 r; [. i4 C1 F" z# @" E3 W; y% F5 x4 @- \
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北宋
; ^0 g' {; v2 c' ]' R) G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换无穷的神奇。红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青者若蓝天,白者胜美玉,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
2 Y- D0 d( ^1 \* e" R4 @1 C; {9 q& v0 u
! R/ d' e$ m7 f3 N
: i$ L5 B( c+ B/ U5 e0 |- S& l7 V$ U! G. B% X) W

. r! F. r# F/ W2 o3 l5 w8 \. e& B0 _/ }: J9 ]

6 ^: a0 }7 n0 _" W8 W" z钧瓷窑变时的色彩
3 G4 K- c8 `  U; {“千钧万变,意境无穷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钧窑独特的窑变色彩让每一件成品都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传世珍品。* @3 k  _* H+ ~) u- v* u
徽宗钦点 王室至宝. v) H7 N; I  ?: ^
# s% Z$ W6 L$ x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北宋
  i% l: a* i9 ^不同于其它瓷器的民官两用,钧瓷一直是作为君王专用之瓷,定量进贡给皇宫。% l, A: n/ Q* C* a
由于宋徽宗的喜爱,钧瓷虽始于东汉,却在宋代才达到技艺的最高水平。宋徽宗专门设立了应奉局,在钧瓷之都禹州城内设置官窑,差人在全国各地选出了宋代最优秀的能工巧匠为皇室服务,可见宋徽宗在艺术上追求极致的态度。# D8 E# y% {6 A$ i( O* R
2 q3 G* O/ w" F" S" z  h
钧窑月白釉长方花盆托 北宋
6 j* @8 t, W4 C4 O7 X7 w0 Q不仅如此,宋徽宗将钧瓷封为“神钧宝瓶”,每年钦定生产36件,只许皇家拥有,次品全部砸碎深埋。' V' }) H! ?. \1 t7 \# h: v+ P0 |; N: l

$ F0 M3 B& P: O& A( |' I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托 北宋) ?' |/ D% g# Y8 q! s3 ?
自宋徽宗以后,钧瓷奠定了自身在陶瓷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宋、元、明、清历代帝王,无一例外的选择将钧瓷作为君王专用之器物。. C) I* Q) i: c, p( ^6 M6 V
七十二道工序,宁缺毋滥
6 Q6 ]0 ^1 H6 u/ J
4 c( s9 }4 b4 o8 A2 t$ \3 g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宋
( c& e& t  c5 P! E8 e钧瓷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主要是讲其生产工艺复杂。而且还会有烧不成的现象,因此也有钧瓷“十窑九不成”的说法,难怪钧窑有“只能皇家所有,不许民间收藏”之说了。( R: ?" Q. Y# E8 ^$ B- U, [
6 h# X! c4 O+ `3 k5 ]3 ~0 L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北宋
* G  O9 K7 f! A- t4 M6 u  F, F一、加工工序(8道)
& W; z' _; X* l7 w2 E. b% M选矿→原料处理→配料→装磨→运行→放磨→过筛入池→陈腐
1 x% O( r/ f& v2 \  l$ E0 ^
3 n" v7 ~2 i8 D5 [8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北宋
2 W8 |. r* u( W$ V二、造型工序(2道)' ^& H& M5 I' n8 f: P: m
设计→造型(镟模子儿、雕塑)
: n2 K" q0 b4 N8 g- K6 I. l/ s4 w) b# `7 p
6 F. M$ ~9 g8 T# Z' \- o0 R钧窑玫瑰紫釉仰钟式花盆 元末明初" O0 n5 K% f9 [$ d
三、制模工序(9道); n( N  R% t$ ?. j
打漆→分线→闸子儿→打油→和石膏浆→注石膏浆→修模→揭扇→制套6 {, X( ]0 d; p* ?. _; C

( i- t5 r8 g: G$ p钧窑月白釉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4 j  c, a4 B6 A. _% ?+ y# @$ T; c
四、成形工序(29道)
- u% y( M! k* K1 H(一)注浆成形(12道)! w* P/ \$ i+ c/ w
(二)拉坯成形(8道)3 X. y0 H) G  y
(三)印坯成形(9道)
8 \; J: O  @% r% _" ~! w% ?4 s, _7 k$ j0 U* ]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宋5 S9 ^  M* O, T0 v& V
五、素烧工序(7道)
" `0 ^' l5 Q: ]验坯→支棚板→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F( F& H' z( n. \: ?3 |9 Z

& b  H" z; V% u# D六、上釉工序(8道)
& t" L, _: A6 a检素胎→上水→量浓度→捞釉→上釉→干燥→刷釉→清足. }( H! F" |! T0 ~1 E; Y

+ F6 R* \. r1 [# X6 B; u! a3 N. F七、釉烧工序(8道)
8 w0 p3 P; b9 N3 U& ]8 `0 q支棚板→清棚板→洒砂→装窑→入窑→烧窑→冷却→开窑/ Y! C: k# ^2 w4 m9 P0 r, S

6 C- I. z+ C0 ^1 k八、检验工序(1道)
: ?9 U  T7 ^$ V' s% N, A开片
) g' A$ w; S3 X* M) s1 H. d
$ o9 U) \/ B" I2 [- v8 l* y; m- }$ \7 l% [$ a1 M2 l! A" P
钧瓷以开片为奇,钧瓷开片奥妙纹路,优雅劾俗:“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开片的特别之处在于,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人力不可为之奇迹,如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菟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良珍品。开片之音,是出窑后的钧瓷生命永不中断的见证。; E$ ~( N" t4 k6 I( t/ n9 T
钧窑的保养" d7 }6 }( V2 G
- e0 K! ], Z7 y! D5 L1 R- o8 W
一、钧瓷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最理想的储存方法是把钧瓷放在用海绵或泡沫衬垫的囊盒里,最好不要把两件钧瓷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中间一定要用泡沫隔开。如果要陈列的话,瓷器底部可粘贴硬度高的泡沫垫,最好是放在固定的坚实的木架子上。
. `4 m' Q( Q9 [/ ]7 ?5 @; k1 x/ D+ N3 x( }- O* f
二、鉴赏钧瓷时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最好把戒指等硬物取下,注意不要碰撞,不要互相传递。同时,钧瓷的分量很重,器型大的瓶、尊移动时,应一手托住底部,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脱开。有双耳的瓶、尊装饰等,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损坏。
" f' K2 g" @9 _
4 C/ m5 Y+ z8 B( G三、在取放人物塑像类钧瓷时,须注意当心塑像的须发和手指部分,这些部分最纤细突出,极易损坏。+ `" A! n: c+ F! u5 Z5 d! n
3 p' [! F* y! R$ w
四、手拿钧瓷的大盘、大碗时,一定要双手捧握,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i7 K* b( m% x5 C

% Z4 t# Z3 `1 T' I2 t五、在洗刷污渍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7 c6 ]/ r- a" |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4 W) {, M+ p+ c+ L# m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6 v# r: U" t+ K/ H3.钧瓷的开片处,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6 o* y. u6 f/ @: l+ |
" Z9 r; ~, F: N. X) r3 l! o
壹号收藏官方合作电话:400-60-51580
2 K. _. v6 E2 y; ^% G客服☞ 微信号/QQ:2509559045 X9 ]# @9 q9 Y
! e+ B6 t" i$ d" i! N$ e$ V
《民国四大书法家,楷草篆隶各领风骚!》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886-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