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史上最风流的一家人,写出了最美的书法!

[复制链接] 0
回复
245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3 0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X. k5 K3 B  W* r, r1 o3 \
在遥远的东晋活跃着一个* m! ~2 |& c( }& b
颇具传奇色彩的名门贵族,
2 S. P# N; M, i# ~) x4 L4 q他们便是以“书圣”王羲之
8 h' K  Z" G1 U+ `4 F, s% |为代表的顶级门阀士族。, W+ ?! n7 Y# i
王家近三百年间书艺传承不断,  _# x) M# D2 L4 y# s/ ]2 B
人才辈出,极尽文采风流,0 H5 g' J% I& [# G% ^
成一蔚然壮观的文化景象。6 O1 p0 d, u- c,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2 B" `2 m; h- c7 L; h5 g这名副其实的王氏家族,
, v; p( t$ e4 c4 X7 b感受来自书法史上,
* j. k3 ~- b) e3 u& [最风流的一家人的旷世才情吧!
4 B3 k% y8 j! o* |% d* U+ v$ S
; ?5 X7 l* _! }3 j# t+ ~王羲之《行穰帖》+ A) o1 F* {  o/ M, H/ h7 g- }/ c0 [( Q0 j
王羲之(303—361),从卫夫人学书法1 |0 z) u& r' J$ Z: x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a7 w6 I1 G; W6 a' c

5 i' R. c8 X4 m8 F2 a9 u6 T王羲之《黄庭经》' P- X) D  c( \+ Z
东晋王、谢、郗、庾四大家族中,最显赫的要算王氏家族了,而书法成就最卓著的也当之无愧的属于王氏一族。王氏家族书法家最多。在这个书法世家里,有父子争胜,兄弟竞较,还有夫妻比试,姻亲相学等,互相传袭,这不仅是书法史上显得极为耀眼,在世界艺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出现了书圣王羲之和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父子二人被世人并称为“二王”。王氏的骄傲在此,东晋书法的骄傲也在这里。
6 f! h) r) z2 |9 G* b  d: x& a
- h4 M* E- a) R- C- |0 W王羲之《丧乱帖》
+ l7 f$ b% v( R1 k王羲之伯父——王导
9 F5 n( V( |+ ], t, m王导,字茂弘,汉族,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著名政治家。王导从小有远见,才智出众,度量宏大。十四岁时,陈留高士张公见他相貌不凡,惊奇地对他的堂兄王敦说:“此儿容貌志气,真是将相之才!”王导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s! e2 N9 _- X
9 l1 `, x& S  l. B$ n$ U
王导《省示帖》8 K* D" T& t9 g8 Q" T& c

  r/ t: O5 v% ~+ h: Y王导《改朔帖》2 ?, ]1 b3 \" p
王羲之夫人——郗璇* |: ~8 O- U$ r; ^; S
王羲之的妻子名璇,字子房,太尉郗鉴家中的掌上明珠。这位奇女子书法卓然独秀,空灵飘逸,被称为“女中笔仙”。她熟读经书,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她与王羲之结为夫妻,虽然是父母之命,但有一段佳话传颂至今。
" D8 r7 h; ^% P- w# m% L7 u/ l8 G4 |, N( l$ ~4 m* |$ m% e
王羲之夫人郗璇墓识. h2 w0 Q! w$ |9 B. S
郗鉴与王羲之的伯父王导交好,世交联姻。郗家派人去王家探听风声,目测女婿人选时。其他王家子弟,都穿戴上最华丽的衣饰,展示翩翩风度,急于在相亲中胜出。可惟独一位青年人泰然袒腹倚卧,不修边幅,一派率真,怡然自得地一手吃胡饼,一手扇扇子,这人便是王羲之!
( N9 H2 i! {: y郗鉴因王羲之不矫揉造作、超凡脱俗的品格,便选了他做女婿。婚后小两口幸福如在天堂,每当王羲之陪伴郗璇闲步于建康城时,满城花树尽失颜色。玉树临风的夫妇,琴瑟和鸣,精神相契。郗璇为王羲之培育了八个子女,各个才貌双全。王羲之寿命不长,但妻子却享有九十多岁的高龄。
0 K+ T6 [6 i( w; ^0 U0 n7 P2 r王羲之长子——王玄之
: Z" T) f% @( M4 B3 _) B+ }王玄之是王羲之的长子, 字伯远,工草书和隶书。永和九年,暮春之晨,会嵇之阴,王羲之写下惊世名作《兰亭序》,这次雅集他除了邀请朋友,特地带上他的子女,王玄之也在内,作诗一首:“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消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并有帖传世。$ n$ N' S0 ~4 b/ j: g
王羲之次子——王凝之
! |; O9 ^# n6 v4 e7 |8 ~; F' N- M. ~王凝之,字叔平。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亦工草书和隶书。王凝之曾在《兰亭集》里留下:“荘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细缊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的句子。其妻为谢道韫,著名才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诗人,谢道韫嫁到了王家之后,一次,小叔子王献之舌战群儒,终于力不能敌。这个时候,还是坐在青绫幕幛之后的谢道韫,引经据典地救了他,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未若柳絮因风起“典故讲的就是她。
/ M$ {5 J1 P: J0 r
+ k* [+ D* r. ?+ b5 S( q《八月帖》局部·东晋·王凝之
! B$ w0 n3 ]( Q) t" D, L王凝之的此帖笔法以清劲为主,开篇时稳健时迟缓,中后篇用笔速度较快,笔画也变得活跃跳荡。
3 A$ `& Y3 o8 h( R$ a8 T王羲之三子——王涣之* i6 Q7 @2 b$ P
三子王涣之,自幼向学习父亲书法,达到了形似的程度,善行草书。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 y1 ~* `9 V. E" J! Q
王涣之参加了传誉千古的兰亭聚会,留有兰亭诗一首:“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
% Z% E' W1 Z! q0 t" V  S8 }+ S: p5 C5 i9 ]# r; E9 H
王羲之四子——王肃之2 G( E: G5 m3 B- d4 w3 e
四子王肃之,字幼恭,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并有诗流传于后,其在兰亭集会上所作兰亭诗: “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只是不见其法帖传世。9 m- ]0 T5 |( I/ N
王羲之五子——王徽之1 b, H, a! S3 c2 B5 p
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是兄弟中在书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喜欢赏竹,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其书法有“徽之得其(王徽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新月帖》等。
2 O( ?6 a( U$ |  ]/ l1 @6 z8 D# g+ m- s4 k
王徽之《新月帖》; y, a! e' s/ |" ~4 i+ s
此帖以行楷为主,挥洒自如,笔法多变,妍美流畅。释文: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姚怀珍,满骞。
: C3 T: C$ d$ J4 ~0 M8 }王羲之六子——王操之
% m* }& _- O2 Z& j7 R4 n六子王操之,字子重。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当朝司空贺循。% u3 L" v+ ?, R' T  r5 I

8 X3 s5 X# z8 p+ Q0 D王羲之七子——王献之
7 c/ G9 b. f; k- s2 t6 P( x' y7 R- E
王献之《廿九日帖》
5 Y$ l' N& X3 n  S七子王献之,字子敬,小名官奴,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自创新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r* O  Y! P2 c% K  C, \* x
* |! ^: f6 C( U& z8 Y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
, {& E+ \/ P8 \2 h$ _2 f2 w王羲之重外孙——谢灵运
: U# w! `- r+ |, Q+ E1 h* E2 o6 q
  Y  F7 c* A0 x4 S: R! H王羲之惟一的女儿,有一外孙为著名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为王羲之的重外孙。在这种家风环境的熏染下,他与生俱来就有“兼抱济物性,而不缨垢氛”的襟怀。但朝代更迭,时势变迁,仕途蹭蹬,又使“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傲世自负的他失望至极,“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借优游山水来摆脱人生的失意和悲苦。
' J# J  M: _) t; _0 g& J: C' p* Z5 J( o王羲之堂兄弟——王恰、王荟! g: r. B4 O+ g* @# T/ d7 N1 S
王羲之的堂兄弟王恰、王荟(王导二子)皆精书法,王恰之子王珣(留有《伯远帖》,为东晋王氏存世唯一真迹,文中伯远是王羲之长子王玄之,二人平辈)。
$ _# ^( s; i: Y5 @; J1 N$ @* K$ h) K& L5 R. x% r
王荟《疖踵翁》、《尊体》
( i2 E3 o- V' L) M" j) l( j1 |9 c. L8 e0 a8 a
王珣《伯远帖》
9 A- J! l, p7 N8 u王羲之族孙——王僧虔
) B* L$ p% N& w+ X王僧虔,为王羲之四世孙,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承祖法,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王僧虔二十岁时,很擅长隶书,宋文帝见到了他书写的素扇赞叹说:“不仅仅是笔迹超过子敬(王献之),而且典雅的风度也在他以上。”王僧虔与二子王志、王慈都是当时大书法家。; ?3 K  c+ f: D' l! R

* @) `0 n3 U  a1 |/ n: `" s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 E% H3 e3 j' I
* \5 H% r" _' \: {6 z4 o王慈《栢酒帖》。王慈善隶,行书。其草书运笔圆浑,含蕴凝重,然体态十分灵动,纵横姿肆,使人联想到王献之书作风格。
& W) g6 C% M0 k+ N6 Z4 B5 w, {1 }% x1 k" P1 A4 u# A
王慈《汝比帖》2 ~2 D) R* u8 ?( ]; Z4 s2 e7 T7 ?

* ]* h4 C; }% _- q9 U王志《喉痛帖》
# v# ~) C. d- Y/ ~3 N- N王羲之族孙——智永
; w, a5 I3 s8 v1 q+ z4 b" L* G8 Q! O: W: _: P
智永和尚,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善书,书有家法。他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专供练字,智永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长达20年,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 _; \3 a% k7 P) d4 ^; A
( Y( D9 N) I6 u6 _/ I!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R8 V5 `# B* H" g- c9 ]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创“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并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几可视为教科书,其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7 R* ^8 h2 g, K  T0 I* |  K

7 H9 i8 r/ t3 l) W9 z* W* N1 \1 V/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
5 e3 y( F& o; U. H. O8 \8 w琅琊王氏,历经多次朝代更替、战乱频仍,三百年间,香火不灭,书法一直未断传承,各代都有书法大家,但留存下来可考姓名和作品的不多,流传至今的墨迹作品多为唐摹本,实是一大遗憾。
- l3 ]! z7 W/ o4 k& c6 C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更多琅琊王氏书法佳作,以此纪念这个曾为中国书法创下了无数佳作的名门世家!0 \3 w' ]  z. x! S" w1 }5 N# Q
, J& U; M' ^; j, t# Q: Y% [
王羲之《远宦帖》  W% _% m6 D, f3 u

  O% ?, K9 B2 ]" G1 q王羲之《二谢帖》6 \4 S9 M3 j, [( C7 w

1 ^5 X4 s# U. ~5 X+ Z王羲之《胡桃帖》
2 I( K* _& q" E. `( ^: w+ a) ]* I- a# }! z5 [) ~
王羲之《乐毅论》
% x7 }" Q" r% q+ @: T7 o0 O9 l# }( z. M! |% P8 z
王羲之《孔侍中帖》1 B9 m) c6 m+ ^. p
; z2 o; N/ e9 z  Q: \1 b1 J
王羲之《大观帖》
& \! E& U6 P' o6 O- Q; F% u: M/ K
8 X& q# W" m" g3 o. Q' j8 M% D王羲之《平安帖》9 _2 x' c- ?& J0 X

) J2 v4 ?+ M) I5 D. y《鸭头丸帖》,行草,唐摹本。王献之书。绢本,纵二六·一厘米,横二六·九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帖为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是他行草的代表作。起首是寻常应答,故运笔稍缓,似行书。后半部分笔底渐活,运笔渐快,行笔流畅灵动,更接近草书,欲与朋友晤谈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 J/ ^1 ?- Z" b, @  W
0 v% @4 P( e" O
《东山松帖》,晋,王献之书,纸本,行草书,纵22.8cm,横22.3cm。传为米芾摹本。此帖下笔婆娑,百态横生,萧散秀逸。
+ C6 N  L6 @! w8 t
& \  Y* ?) ^4 b4 Z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 唐人摹本 纵25.3厘米 横24.0厘米。日本东京台东区书道博物馆藏。
( h6 q# }2 q( \% ~- Z* n% x+ k. _3 w4 a% u* N3 u! O4 c) m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帖》,唐人摹本。纸本,纵25.73厘米,横24.0厘米。地黄汤乃一中药名,这是有关该药的尺牍。王献之真迹未能传承至今,作为模本墨迹有数种传世,其中之一即此《地黄汤帖》,全篇书风柔韧兼备,沉着轩昂,一气呵成。- ]# K, \8 I5 b

% f5 ]% M3 E+ i4 N' b" m4 D* h8 a王献之 《鹅群帖》 (选自《淳化阁帖》)( r/ W$ K( {5 W; j1 W

! G0 b+ P) b- i+ E* k( d! T* f9 E% T" O+ S8 N; v
王献之 《鹅群帖》传为宋人米芾临本。刻入《淳化阁帖》
/ W6 B8 `& e, G- V  N2 N5 V) q
+ D/ a5 u! h  R/ N王献之《餘杭帖》(又称《触事帖》)拓本。行书。六行,五十一字。入刻《淳化阁帖》卷九。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364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