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继良渚、殷商、春秋时代三大时期之后,西汉成为玉器使用和制作的又一黄金时代。帝王之墓,要么早年被盗掘一空,要么至今未被发掘。所以,规格高、规模大的王侯墓葬,成为汉代玉器的主要来源。通过海昏侯等墓葬中的玉璧、玉磬、玉衣、玉剑具等琳琅满目的珍室,我们可以想象汉代人对玉器的痴迷程度。/ Y, A$ a- `0 s3 {
* O* p P: _4 B% {▲海昏侯墓发现的龙凤纹透雕玉佩。
9 k# d" e$ I9 L8 }2 m从生到死,从公到私,汉朝人的尊崇和喜爱,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汉代王侯墓常用大量玉器随葬,当时流行的观念是,用玉器随葬,可以让墓主精气不散,从而保住尸体不腐。“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存汉墓都出土了大量玉器,这其中又以河北满城汉墓和广州南越王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最为著名。刘贺一生经历王、帝、候三种身份,他的随葬品中,玉器占据了很大分量。
/ b3 ?. x$ g6 u: q0 b) R; J
$ G O. K# W. E6 i▲2015年11月18日,海昏侯墓1号主墓主椁室东寝一侧平台,出土了三件玉器。其中,一件环状铜镶玉配饰,从屏风架上跌落下来。这几件惊艳出土的玉器,代表了汉玉制作的最高水平。# F& j) i8 m) g/ P& _7 w! ]. ^3 {
证明海昏侯墓主身份的,不是硕大的金银青铜器,而是一枚玉印。+ M g1 {: n' A+ z: |" O5 Q" r1 w( e
长达2000多年的岁月里,海昏侯墓的主人与其珍爱的玉器长眠于地下。历经岁月沧桑和地质变迁,它们一直安眠在番阳湖畔。其间,它们所在墓园遭遇过数次地壳沉降,屡遭洪水侵袭,甚至还经历过一次地震。2000多年后,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拨开土层,清理掉淤泥后,玉环、玉璧、玉佩、玉璜······它们依旧保持着墓主刚入殓时的光泽。7 M& r7 U( c0 Z# N. n- X5 t9 h1 k
$ _ ?* ~3 R! U. M9 @$ M( I▲玉环4 q) s- P; l3 Q1 e0 w
跟随这些礼器一起重见天日的,还有“金丝玉剑”3把、白玉印章数枚;淤泥中,专家甚至还能找到很多未抛光的和田玉毛坯或半成品---据说,这是第一次海昏侯刘贺的收藏品,他不仅喜欢收藏成品玉,也热衷收集各种玉料。当然,此人还收集先秦的各种青铜礼器、兵器--成捆出土的青铜剑,就出现在一间类似“收藏室”的库房中。
/ R* W) C% r" n6 o1 }1 y- E* R8 _3 \+ [6 ?作为王侯贵族身份重要的玉璧,是在主棺废墟中发现的,静卧在主棺板上方的,则是3套金丝缠绕的玉具剑。层层泥土拨开,带有龙、凤、虎图案的成组玉佩出土。主人平时所用的印鉴鬼形玉印也出现在主棺附近。方方正正的玉印上,刻着四个清晰的小篆--大刘印信。最直接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则是另一枚印鉴,上面明确刻着“刘贺”字样--无疑,这是海昏侯墓园考古发掘进行5年多来,最让人兴奋的出土器物。
, u5 [# P# z7 O, c+ {6 ~, f; H E7 z$ s3 n& `5 H" O
▲玉印
6 `$ Z7 P" A0 ?/ m/ {) ~
% B1 V7 @: n1 {7 \8 o0 b此前,纵有堆积如山的铜币、光彩熠熠的金饼、厚重庄严的编钟,也无法直接证明墓主人就是第一代海昏侯,生前身份显赫的主人,决定用一枚小小的玉印向后人表明自己的身份。那个时代的人对玉器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a# ^1 Z8 v) G9 Z) S1 l
7 N1 W8 k2 O7 P+ w* ^创造统一盛世的汉王朝,也让玉器使用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 O) v6 J' B) `/ U8 R当然,先秦和汉代的玉器,不仅可以标示尊贵身份,甚至还是国家公器的象征。比如,象征着国运的“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被视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后来,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而常常为世人所轻蔑。/ n n+ L# o1 N' _9 `6 x
公元前206年10月,秦王子婴在今西安灞上率臣下向汉王刘邦献出玉玺,伏地称臣。至此,昙花一现的秦王朝宣告灭亡。接下来,打赢了5年的楚汉战争后,刘邦称帝,即汉高祖。3 i3 d3 n6 ~9 F9 t& o" Y! w
秦帝国虽首次统一天下,但很快就土崩瓦解。汲取前朝教训的西汉王朝,不仅完成了统一大业,还实现了长治久安。纵向方面,它继承了自夏、商、周至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诸多成果;横向方面,它充分发挥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优势,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形成了文化融合的社会气象局面。+ `+ E9 R" |( |
6 `2 q9 G) N* W1 D; ^# v9 O
▲一枚精美绝伦的龙凤纹韘形佩,是非常珍贵的高等级饰物。) Q, M9 }4 D9 @ o) s
自此,中国的文化体制和面貌基本上固定下来了。浓厚的用玉文化氛围和一整套的用玉制度,就出现了这样的大背景下。
{* Q N+ t+ A) D“丝绸之路”不仅输送了丝绸,更促进了和田玉的大规模东输。西汉通西域之后,畅通无阻的官方驿道与民间商道同时打开,西域地区的玉料得以大量进入中原,为玉器制作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原料。继良渚、殷商、春秋之后,西汉王朝不仅重新迎来了用玉的黄金时代,还将玉器的制作水平推向了一个高峰。
& ^$ D% _$ B# X8 _总的来说,汉代玉器分为四类:
6 T3 u1 z2 { n. s& I* L1、礼器玉、主要有玉圭(也叫珪)、玉璧,其中玉璧有素面壁、几何壁纹、出阔式壁、铭文壁等几种;
/ T- O, E8 P8 O0 ^$ R' i2、随葬玉,主要有玉衣、玉塞、玉珪、玉握,其中玉衣仅在汉代出现;
* T; U/ D1 z, _; M% S9 k2 c3、陈设玉,有高足杯、耳环、奁、卮、洗、枕、屏风、奔马、辟邪等玉器;
' K% I* V/ O6 s9 _4、装饰玉,主要是佩玉、有壁、璜、扈等串珠组成的玉组佩,还有心形玉佩、玉舞人佩、翁仲、玉簪、玉带钩、玉剑饰,以及挂在腰带上的玉印和玉刚卯等精美配饰。0 t9 Q1 q+ W. f" l4 O7 ]5 c, m
8 q+ C8 U7 c4 B8 }▲玉剑格2 ~7 ?/ F. P( d n
5 W# B! U( R, M/ L0 q# D( W
▲玉剑首
. x( k+ ]+ t9 c2 _( ^5 \8 [- h- M7 N▲剑气纵横,剑芒淋漓----汉剑是中国最后一款实战剑( r! _- Q! J# M
“剑者、君子武备,所以防身。”汉朝的建立者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遂有天下”的故事,历来为汉朝人所津津乐道。汉代贵族佩剑普遍,剑器乃是贵族出行必备之物,“世人之主,皆以珠玉戈剑为宝”。剑道如君子之道,藏器待时,厚积薄发,一旦出鞘,锋芒毕露。
& x; B5 a1 k0 M4 \) ] n r简约生动的“汉八刀”,是汉玉工艺的杰出代表,这种刀法雕刻出来的瑞兽、花草、鱼虫等形象让人过目难忘。纹饰方面,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为一体,这些都是先秦玉器所不及的。
# M; [* M) I4 {* ^西汉王侯墓的出土玉器,最能代表汉代玉器的总体风貌。
, \1 Z: }2 J2 C- U1 t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地勘查和发掘的汉墓达30000余座,既有规模宏大的王侯陵墓,亦有官宦财主的墓地,也有庶民百姓的荒家坟墓。首先,王陵制度本身有着森然的等级规定。汉时,诸侯王和列侯是朝廷官员中有食邑的两大等级,且汉时又实行外任诸侯“同制京师”,这就使得诸侯王墓不仅有国葬特征,而且具备一定的数量。其二,真正的汉代帝陵至今并未发掘,而诸侯王墓已经大量被盗掘或发掘出来。
3 V t: Y r- E, _& ^; e" _+ r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发掘公布的诸侯王墓有40余座,分布在河北、山东、湖南、江西、江苏、北京、广东、陕西、河南等省市。如此大片国土之上出土的王墓玉器,符合当时的国家礼制,能够全面反映当时全国范围的用玉习俗。王侯汉墓出土之玉器类别齐全、技艺精湛、分布面广,而且规格极高,所以是汉玉风貌的最好实证。" g. ~: K2 H% m X6 t
除了海昏侯墓,此前曾大量出土玉器较多的汉墓有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广东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赵昧墓、山东长青双乳山西汉济北王刘宽墓、河北定州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北京大葆台西汉广阳王刘建夫妇墓、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夫妇墓、河南淮阳东汉封列侯墓等等。# Q$ S; ?+ @" v" J, K
虽然大型随葬物有金属制品和车马等,但主棺内外,主要耳室、墓主全身,几乎都是以玉器为主角。这些王侯大墓,无一不是极尽奢侈的地下宫殿,墓室内部处处可见以玉为主的布局,大的玉具诸如“镇玉漆棺”、“金缕玉衣”、“九窍玉塞”等大型玉具;小的玉器则有装饰玉、器用玉、印信玉等生活实用玉器。
0 g: L0 `9 `: r* P6 m5 p% f/ g' X: E6 y* |* x
汉代人相信玉能让灵肉不朽,所以当时大为流行“葬玉风”。4 l4 W9 N5 ]3 @# y! P
西汉时期,无论那些琳琅满目的玉璧等大型礼器,还是那些成组的玉佩等装饰用玉,不仅出现在人们生前的起居生活中,而且要伴随其长眠于墓室。那么,从生到死,这些人为何如此热衷玉器呢?7 F T( ^, `+ O" _# u( G0 `
许多专家认为,这一切都源自汉代人强烈的“玉迷信”观念,他们认为玉可以护尸、防朽。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认为:“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据说,用玉塞住死人的九窍即可使尸体不朽,其实,这种观念在汉代就有。( a$ q/ A7 i& ]5 ]2 p2 |! h" z
, W6 l1 u- N( G3 D& c7 J! E- v. _/ z
汉初,统治者推崇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更加促使人们相信:人死后存在另一个无极世界。于是,保护尸体不朽、让死者之魄有所归依,就成了人人趋之若鹜的行为。传说中具有神奇功能的玉,成了他们热衷的陪葬品。
' l6 N* o( t$ S% T; y汉代制玉与用玉的辉煌,从汉代诸侯王墓出土的葬品种可窥一斑。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袁胜文曾撰文指出:“从未遭盗扰的墓葬看,两汉诸侯王墓一般随葬玉器数量较大,但随葬玉器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差异。相比之下,西汉诸侯王墓数量多,早、中、晚、三期墓葬皆有,随葬玉器资料壁东汉诸侯王墓丰富。东汉诸侯王墓皆遭盗毁,出土玉器数量一般不大,以葬玉为主。”' L. ~1 p) [& Y# |; U- R
' M6 e4 R- g( r3 }. Z汉代所有随葬玉器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玉璧和玉衣。未被盗掘的王侯墓葬,必然会有玉璧出土。先秦时期,壁就是最重要的礼器。正所谓“苍壁礼天”。玉璧是礼天之公器,玉衣是护体之灵物。
- F; ?7 }. [6 ?3 M6 ]4 Q玉衣之作,初兴于东周,鼎盛于两汉,终结于曹魏初年。据资料统计,我国考古工作者已发现玉衣20余套。西汉玉衣使用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全部用金缕玉衣。到了东汉就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据《后汉书》记载,皇帝死后穿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上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截至目前,我国各大墓葬中发现的玉衣超过40件,现在已经全部复原的完整品为5件。+ R1 i: N; f, F
刘贺虽然是“候”,但其身份特殊---曾经当过“昌邑王”,又登上过帝位,其内棺内的器物尚未公布发布。其中最后的谜团就是:内棺内是否有覆体的玉衣?这是海昏侯墓考古留给我们的最大悬念。
7 \$ ]) L5 }5 t2 W. s4 v
: m* M# U2 k) W( h! W6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378-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