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民俗文化] 细数古代定情信物

[复制链接] 0
回复
1788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27 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古人如同今人一样,男女相爱多会交换定情信物,如戒指、如意、罗汉钱、红豆、凤钗、手帕、荷包等,不在乎信物价值是否贵重,只在乎信物所表达的情意。, K6 i* X% b) h

# W5 f* s. h3 T, ^5 w* D& J簪 亦称搔头,为古代女子常用定情物。《鼓吹曲词·有所思》词曰:“当风扬其灰。”是写一个女子为远方情人精心制作了一支簪子,得知情人另有所爱后即将簪子烧掉,表达只要专一的爱情。
7 @) ^4 I3 m. h' B, u4 |. C: m" Y% d0 }1 K6 J2 u- V3 q+ {
! a# b, t8 m- \! r  ?
耳环 最早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也指代耳环;清初李笠翁更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古代女子极为看重耳环的审美价值。: q( \9 n2 \$ @# Q4 Q
# A' X# O3 X9 k
玉佩 古语曰:“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君子讲究恭敬平和、温润悠远之爱,与玉寓意相符,由是古代雅士君子喜欢用玉作为定情物。# q& j, Y( S# f8 Z

: u/ g' y9 i: S5 E& l/ V8 U. c! P% c5 I
香囊 用丝线编织而成。先秦时,年轻人见父母长辈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便常常将其当做信物相赠。- j/ J% i7 G* C# b9 O

2 K4 e6 x1 U# U$ w; T5 B) @梳子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我国古时候,送梳子传递爱意,有私订终身、白头偕老的寓意。& a; U# `: n7 f% @% w5 N/ z+ Q
1 Z& ]% m  l1 N& i2 p9 a
罗帕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有道不尽的缠绵之意。
' x0 x4 x+ ]. f. i7 M# J5 E4 ?# C$ a. \8 @0 x! F* N! X( s
同心结 以结寓意,以结表情,结必有意,正可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T0 f5 v- H! W' u; X/ S' T" }
! |  I: ^% J' t+ b- a
团扇 其形皎洁如明月,其蕴涵团圆、欢聚之意,古时常被视为纯洁爱情的象征之物。1 \+ v! F7 ]5 V7 t7 q6 q
" f- L8 p' T0 b
戒指 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会面安可期, 见指环如见其人。”戒指虽小,作为定情信物,在古今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最重。  l7 v. C# V$ k/ Z' {5 q) h
& z) |3 C* T2 ]$ v8 A% B1 c
粉盒 是古代女子存放脂粉的化妆盒,既为闺房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也是古代才子佳人定情的信物、合卺的见证。6 w8 z. G8 T( k7 F/ @: M

; K9 p, S: B* f& C- u# ~5 ]" w对钗 钗为珠翠与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插在双鬓。古时恋人或夫妻相别有一种习俗:女子将头钗一分为二,一半给 对方,一半留给自己,待到重逢时再合在一起。纳兰性德有词云:“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道尽了相爱者分离的痛楚。
4 _0 N* ^" a! _: h" B. ?4 v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来源:山西日报,作者:周墨
/ a- f1 O) h, @5 f  e
& N! G$ N2 C; R  Z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355-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