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什么是命?如何革你的命?

[复制链接] 1
回复
146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6-8 0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b6 D' D$ t! [; L
8 ]$ u- b0 O5 `! w, [
李白曾说自己是李暠九世孙,郭沫若对此考证一番之后,认为李白在吹牛。先不说此事真伪,单说李暠,他是李广十六世孙,东晋年间在敦煌酒泉一带称王,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位后一个战死,一个战败自杀。后来,李暠七世孙李渊建立唐朝。很多改变历史的大人物的出现不是因为祖坟冒青烟,他们做成的那些大事可能是一个家族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奋斗不息的结果。
4 h: u1 [) X# ?/ z- J5 z# f' A0 W" y. r: m+ {3 C
有些事,即使你选对策略,竭尽全力,直到死你也做不成,你儿子也做不成,直到你孙子长大成人了才有可能做成。也有可能还是做不成,需要你孙子的儿子、孙子们继续为之奋斗不息……# z' s. K/ Y4 O& A+ \- }
# z6 m$ a4 o* Z/ \
一件可能至少要三代人才能做成的事,你家上两代人几乎没有给你打下任何基础,你想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在短时间内完成,结果很可能是把你自己活活逼疯。3 M  b( V7 t+ Z( l  {+ @% x

2 p$ }. }) b) \: D; f6 G9 z4 E很多年轻人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少年头转眼就白了,人生就这么蹉跎了。只是这蹉跎也是因人而异的。例如有些人出身于上层社会,他们出生后直接就在所谓的马斯洛需求第四层嬉戏玩耍,他们纵使蹉跎,只要不犯大错,最后直到死也还是会停留在上层社会。而社会最底层的年轻人,可能一直很努力,但却始终只能在社会最底层垂死挣扎。# M. N4 o' u- k2 N
% {; r8 B* X5 y7 g  P/ \6 a! f7 o
盲目的努力,其实也是一种蹉跎。只是这盲目可能并不是盲目者的错。如果按过去的说法,他们盲目是因为盲目就是他们的命。如果按现在的说法,他们盲目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万恶之源。# c: a) c1 j6 O- a( J+ n
. O* d2 \* L& ?; }9 G, i, t1 |* K
如果将上述两种说法综合一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人所谓的命,很大程度上是他接收到的信息以及他是否拥有善于甄别、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所决定的。/ d( V! n& U; b2 ]% }

' t* S# _7 Q- g4 S% @  j3 `1 x什么是命?看过一个纪录片,介绍一种海鸟,雌鸟下了俩蛋,孵出两只小鸟。其中个儿大一些的小鸟猛啄个儿小一些的小鸟,并将后者推出妈妈的怀抱。其实后者也没被推出多远,只是被推出二三十厘米远,还在它妈妈眼皮底下。但它妈妈对它完全视而不见,任由它活活饿死在自己面前。而那只个儿大的小鸟则得到了很好的喂养。动物的命就是这样,人类的命亦大抵如此。人类不过是所谓的高级动物而已,而这个“高级动物”的称号还是自封的。
  @, G) s& `/ J
) b7 w8 V$ \! L什么是命?那些基因特别优秀的男人,女人会倒贴钱想方设法跟他结婚生孩子。说到这儿我想起一个女孩儿,长相非常一般,身高一米五左右,她最大的优势是她父亲是副县长。十几年前,这个女孩儿“娶”了这样一个老公,身高一米八五左右,长相和周润发有一拼,有时我甚至觉得他比周润发还要更帅一些,但就是家里穷得一塌糊涂。最近我还见过他,他依旧那么帅,现在也混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了。: ?* _* R$ S6 _0 a1 [8 U0 M
6 w# D8 g5 _" Y. g6 y
什么是命?我曾跟别人开玩笑说外表如村上春树、郭敬明或安妮宝贝那样的人会去写小说,你觉得外表如金城武那样的人会去写小说吗?外表如金城武那样的人,没时间写小说,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小说。
6 m5 S( o! P; x; Y) J
) ~/ W- T3 o& B4 c$ P, u' j0 d什么是命?杜甫说文章憎命达。其实在杜甫生活的那个年代,一个人能写文章,这已经不是一般“命达”了,这可能是其祖上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在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李白如果出身于唐朝平民家庭,他可能连认字的机会都没有。李白一生到处漫游,你知道那要花多少钱吗?很大程度上,物质基础决定了精神境界。而所谓的精神境界,某种意义上,其实亦是一种善于甄别、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
# A6 t, O( W) P2 A
3 b# n% a/ z6 m) X9 p2 s9 N1 g/ F$ Y什么是命?陈胜曾问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可能不知道,他要干的事,需要他的上几代人为之蓄势。盖世功名恰如绝世美人,均在云端之上,从来都是有势者得之。无势可依者欲得之必须谋势,而谋势之术可能同样需要至少两三代人学习摸索并且传承给子孙。当然,肯定也有人用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通过自学慢慢学会了谋势之术,只是这需要大量阅读史书或其他领域的经典,同时也需要他们在青少年时代得到过相对较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他们要有条件做很长一段时间的有闲阶层(这个条件通常需要其家庭或家族直接给予或间接给予,这个条件就是所谓的“种”,或者也可以被称之为“命”),进而充分学习,充分尝试,然后再去谋求充分发展的机会,即谋势。而所谓的谋势,究其本质,同样需要借助善于甄别、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
9 i' O0 W0 e) i- Z  Q% I: j- t7 |2 q  h& `6 M# ~3 T$ s0 |
什么是命?高富帅用多年时间追求一个美女是情深似海的痴情;穷矮丑用多年时间追求一个美女是臭不要脸的纠缠。高富帅挑逗美女,会被视为调情;穷矮丑挑逗美女,则会被视为骚扰或猥亵。/ W. t+ @  b6 h
  N+ b$ U  k8 m8 r  G
什么是命?众所周知,屌丝有男亦有女,都说男屌丝几乎不可能和白富美在一起,女屌丝和高富帅在一起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吗?很多女屌丝最大的错觉就是以为自己只要鄙视男屌丝就可以证明自己不是屌丝了。但现实却是,女屌丝十有八九最终还是只能和男屌丝相亲然后结婚。这就是残酷的真相,这就是命。很多女屌丝说高富帅结婚后对老婆更好,既浪漫又专一,然后把自己身边的男屌丝贬得一文不值,说他们low到极点。唉,屌丝何苦鄙视屌丝?这种鄙视,究其本质,是在潜意识里自己鄙视自己。+ n1 `% A" z" v8 N4 ^

4 `0 t% R& G0 [! j2 h什么是命?为什么很多女人或男人总是抱怨自己的前任都是极品烂人?是因为天真纯朴所以遇人不淑?可能主要还是因为物以类聚吧。只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这一点。纵使他们在日后某一天终于自以为是地醒悟了,就能遇见自己心目中所谓的理想伴侣了?除非他们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有所改变……7 s# J4 B0 p, w2 a. M9 k8 @4 @

( l2 W( o0 i9 C年少轻狂时,不知所谓的“命”为何物。最初满脑袋都是情啊爱啊,其实就是被流行文化彻底洗脑了。后来从爱情梦中惊醒了,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读了几本心灵鸡血书,就妄想扼住命运的喉咙,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被命运压在身下各种蹂躏。
# g/ A. o6 O$ L2 S' h6 Y6 }. Y# h: a) _& c) ^
某种程度上洞悉自己的命以及某些死都无法突破的局限后,比原来轻松快乐了很多,大概是因为不再满脑袋只想未来了,可以从当下眼前发现一些让身心沉醉的奇妙情境或诗意瞬间。只是还是不甘心,还是想革自己的命。" H: z  O( n# F  J, A
2 o( g6 P2 L0 s
“革命”这个词,最早见于《周易》。读《周易》时,发现很多名人的名字都取于本书,而且冥冥中似乎真的影响或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或气质。例如蒋介石,他这名应源于“介于石”。再例如莫文蔚,她这名应源于“君子豹变,其文蔚也”,“文蔚”大意是像豹纹一样美丽神秘,这和莫文蔚的气质还真挺契合的。
9 l4 r" }5 F4 s2 L/ \0 Q
4 n  @- f# O" Z" {  }9 l# e# A读完《周易》后,又粗读了一遍命学经典《滴天髓》,对于天干地支、五行五气什么的肯定不可能一下就研究明白了,但对清气、浊气、真神、假神什么的似乎还能粗浅理解一点点。读《滴天髓》和读《周易》感觉差不多,用这类书算命我不知道是否靠谱儿,我也无意用这类书里的理论给自己算命,我研究这类书,更像是研究一种行为心理学。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除了那些例如出身这种个人无法选择的因素之外,我能通过哪些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命运。
7 I* M5 k4 t) @! D
7 X9 V+ t  v( g! ^1 y' l: W还有很多奇书,类似于《周易》和《滴天髓》。读这类书时,会很想革自己的命,运用一些看似很神秘其实特质朴的道德方法论,运用一些所谓的霹雳手段。! A2 G! o& t; N, ?3 E0 u+ L

5 G( J- g/ z. I- ]; k( \一个人想要革自己的命,首先要在最大程度上认清自己的命。这就好像一个屌丝青年想要逆袭成功,首先要坦然面对自己就是一个屌丝这一事实。坦然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屌丝,只是一定不要因此而同情自己,不要自怜自伤,自怨自艾。* G" k7 }0 x3 f- n$ L

- O/ G  B6 I( I% Y+ U2 I4 E" V: A+ V- i所谓认清自己的命,主要就是搞清楚你最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全力去干那件你最想干且能干的事,你可以将其视为你的理想。当你为了干这件事而奋斗不息,你的命自然而然会发生改变。4 u, r) w0 B, w- H

6 U* Z1 E; _3 V9 ?! F" e& J除此之外,想要认清自己的命,还需要不断读书,大量读书,大量阅读经典书籍,尤其是大量阅读经典史书。大量阅读经典史书可以让你更深刻地认清自己的命,让你知道做什么事以及如何做才能革自己的命。0 Y0 V* ]* |) }- Q$ X

8 q% Z  i, U5 g$ M" A/ s想要革自己的命,一定要有超越物质的自由心态。只是这种自由心态,通常需要在很坚实的物质基础上慢慢习得。还是那句话,很大程度上,物质基础会决定精神境界。当你的物质基础有了较大改变之后,你的心胸、眼界、社交圈以及你的一些重要能力自然随之而改变。也就是说,你会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你甄别、利用重要信息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 D5 O9 j# N' b+ o& p
" L& n5 ?- V2 L  Z) S' s在中国古代,很多看似轻视物质的“圣人”,其实都过着妖童美妾酒肉臭的生活。还有古代的僧人,他们也会轻视物质。但事实却是,古代很多佛寺占有大量土地,其佃农妻女的初夜权甚至亦归僧人所有。那些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都很贫乏的人,假模假式地在轻视物质的同时空谈精神,可体验如压迫者般附庸风雅的乐趣,只是其两腿间的生殖器却是事实意义上的“被压迫者的生殖器”。1 @, N& n7 s/ K" y2 T
; e% `0 m3 k1 Q# k' E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马克思因异常焦虑而彻夜失眠,他担忧的不是美国人民的命运,而是担忧因为这场战争的爆发,会让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关心美国国内形势,不再关注欧洲新闻。这可能会导致马克思收入锐减,因为他当时是受雇于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自由撰稿人,负责为之提供欧洲新闻……) @1 Q! |) j3 K+ K& k

1 w% `% f+ K+ F" e$ {很多时候,想要缓解焦虑进而让内心宁静,物质财富比精神财富更管用。北京国家图书馆里精神财富够多了吧,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北京过着极端穷困的生活,估计国图里浩如烟海的精神财富也很难让他获得内心的宁静。1 w' r0 J1 r( U9 T

$ t5 m# s" z' H$ T% @  R& g1 u# r物质财富不仅能让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宁静,也能让一个人的身心获得更大的自由。什么是自由?自由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是你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这也是有钱最大的好处。有钱不能让你为所欲为,但却能让你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简而言之,有钱能让你自由……1 `" Z7 Z- _4 R+ N: U  w0 q
. P. A. ]# L5 \7 p8 r2 D. t
怎样才能不再因为钱而烦恼?有这样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实现财务自由,第二个方法是自杀。0 d1 r8 R9 U# ]: |

$ c7 Q8 [. G4 {1 F估计你对自杀应该没什么兴趣,所以我们还是谈谈财务自由吧。某种程度上,财务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础。如果说自由是能力要比欲望大很多,那么财务自由就是赚钱能力要比消费欲望大很多。所以想要实现财务自由,可以朝这样两个方向努力:一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赚钱能力,二是不断减少自己的消费欲望。也就是说,财务自由不一定需要赚很多钱,如果你能深刻了解消费社会的各种骗局,如果你能摆脱消费社会强加给你的那些虚假欲望,只关注你内心最真实的欲望,那么你并不需要太多的钱,你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了。( ]5 w& Y5 J# Z2 j- J: P

; I/ l/ e  h* w& ]% A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想要实现财务自由,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修炼心性,最重要的就是不断给你的欲望做减法。否则即使你资产过亿,你依然会感到心烦意乱。欲壑难填的人永无自由之日。巨额财富不会让你感到自由,真正让你感到自由的是虚假欲望很少的生活。. o" Y# o" F8 h/ B8 `8 \' i" A" [/ }

6 Z" l- R" J9 I其实一个世人眼中的所谓穷人也能实现财务自由,只要他是一个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只要他能运用自己的独特智慧超越盲目愚蠢的物欲以及那些让人付出高昂代价的世俗偏见。事实上,如果你无法超越这两个无形的敌人,无论你赚多少钱,你都不会感到自由。
1 ^/ Z, i' l, d6 V7 ^5 u- O
" S0 e/ ^5 l, M: g' {: N# S想要革自己的命,很有必要做到所谓的“当下不杂”,这可以让你最大程度上避免自身资源的无谓浪费。因为当下不杂,所以内心宁静。内心宁静是最强大的人生之力。
+ j2 u. t0 c3 Y+ J* g! W! z, q" d
想要内心宁静,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一个极简的人生最主要目标,或者你也可以将这个目标称之为理想。
" i3 P- ~9 R5 a/ P
% \9 A2 g. `& h6 m8 f7 {: O1 [% `0 J! W你为什么痛苦焦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什么都想要。都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其实想让现实丰满,很有必要让理想骨感,最好骨感到只剩一副骷髅骨架,或者只剩一个骷髅头骨,静静凝视着它,在心里对自己说:怕什么,你会一直活到死的。# Q+ {0 }* _& G; P$ u4 T4 |
5 y' H, l/ z9 Z! q. c% x8 n! H) d
人这一生,能干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例如专注于研究唐史,研究宋词,搞摄影,研究哲学,写侦探小说,写影评,写书评,搞营销,搞设计,做川菜等等。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趁年轻,尝试很多事,然后选定一件事,将其干到极致。当然前提是乐在其中,如果感觉很受罪那就算了,感觉很受罪必然会拖延。将一件事干到极致,不是说只干这件事,别的就不干了。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有一个最主要的目标,把大多数时间、精力集中于此。干其他事就当陶冶性情,或是寻找他山之石,或者只是为了放松神经。将一件事干到极致之后,必然会有所成就,有所成就后可能会有如贼入空室般的空虚。只是那空虚,是令人愉悦的空虚……8 x) E4 c5 P4 A$ q! R; f" f
' n0 P6 ^4 _6 ^" d& q
需要提醒你的就是,对于你视之为人生理想的那件事,如果你只是去做,你可能永远都做不好,但如果你用游戏者心态去玩,却有可能玩得很好。一旦你玩到极致,还有可能会名利双收,虽然这名利可能是你原来根本不想要的。
! b  ^' v. C: O% h. Y
9 d3 e, {" _! P" C4 a* {8 G对于一个真正的理想青年来说,用游戏者心态去实现理想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 j8 c4 H% i" F+ h9 v

' J4 ?+ @9 e- m1 ?还有就是价值观的问题。如果你一个人独自生活,想超越世俗价值观,其难度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但如果你结婚生子了,想超越世俗价值观就很难了。只是如果你想革你自己的命,革你家人的命,为了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你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选择运用超越世俗价值观的方法,要比选择运用遵循世俗价值观的方法更有效。这就是所谓的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u9 Y2 E' k8 K; H

- i0 V+ M) M5 H7 i* ?* e. G0 x  x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是屌丝青年通过自我革命完成逆袭的必由之路。8 o* P" x% f! D7 f% s

2 {- t' h0 U+ M; b  H7 C- z8 d(本文节选于丁小云新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94467/》)
) _/ b2 u1 m  [" w0 N; N

2 k0 c  W' m$ {& s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94-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5-6-8 02:37 | 只看该作者
偶尔看到她的文章, 一下被其立意和独立的观点迷住了,呵呵:
9 Y* j, m. ]2 d. ]
4 m( {5 D" A( Q, l) W1 x9 [生气勃勃的《论语》,死气沉沉的《幽梦影》" a- e# C# s4 G% W/ `
孔子认为耕地不划算,因为耕地经常会饿肚子。还不如学习,因为“禄在其中”。有时会觉得孔子的思想是一种理想主义方法论,与其天天因物质问题忧虑痛苦,还不如干脆不去想,专心读书、学习、谋道。学好了,悟道了,很多东西自然能得到。孔子后来果然就得到了一些,他做了官,还有了自己的车。这之后,孔子最心爱的一个学生死了,其父没钱将其厚葬,让孔子卖车筹钱,孔子说自己现在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了,车不能卖。写这段时没翻《论语》原文,凭记忆写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说这事儿没有批判孔子的意思,只是觉得他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活生生的、生气勃勃的人。
, {$ {  A% z" l+ X& V7 |
# ^. c$ q% g( N3 C3 d* o- t, V; h现在愈发觉得一个人能活成一个活生生的、生气勃勃的人,这本身就已经极了不起了。; ?1 J- g) X9 ?! F1 e; D6 |6 `, n
' n3 Q3 C. @# T) c
没读《论语》原典前,因为对后世腐儒很多如裹脚布般的教条痛恨至极,对《论语》有很多先入为主的看法。后来读了《论语》原典,我最深的感慨竟是这二字:天真。我所说的“天真”无贬义,原本这个词也无贬义。孔子的天真是生气勃勃、元气淋漓的天真,极有感染力。在我看来,天真是比世故强大无数倍的人生之力。" V% g; }0 T" k7 ?) I& J
8 P/ B/ ]- J2 y+ F; Q1 `. W& {
《论语》里虽然也有一些教条,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读《论语》,能感受到一股磅礴真气。古往今来,这股磅礴真气曾激励过无数人,激励他们积极入世,奋发有为,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某种意义上,这是华夏民族最初的风神骨气。" L' L' X  J# E1 l
' j& v0 s! e: T& m1 M
只是后来的中国渐渐变得高度官僚化、高度世俗化,在这样的社会,《论语》原典中的那股磅礴真气必然是要被不断压抑遏制的。后世腐儒歪曲孔子本意,搞出各种迂腐教条,孔子如果地下有知,估计也会被他们气得直跳脚吧。; O7 d/ p! y. c' ?2 ^3 }' r% R

4 {; L8 |, L; z$ k' j; l, z& F说到腐儒,想起前一阵儿买了本《幽梦影》。这两天读了一下这本书,结果越读越胸闷。如果让我用一句话评价这本书,可以用这五字予以概括:腐儒谈风月。
, K, y& a4 G. g% y; B5 c* o) ~7 U) W0 ?1 @9 l1 g0 D
《幽梦影》作者张潮极看不起腐儒,只是他却用这本书自证了他自己就是个腐儒。绝大多数腐儒最喜欢干的事就是为伦理纲常之事套上各种迂腐教条,这固然可恨,但也能理解了,而张潮在《幽梦影》这本书中所致力的竟是为风花雪月之事套上各种迂腐教条。
/ T: `$ w4 h! s9 U% H( G1 ]5 f$ G6 ^6 f: n
例如“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无藻之水、无藤萝之乔木明明也很美啊。* A! @4 _1 `/ A  O: B) ~9 B, F
7 D, i9 W5 l' I6 w
例如“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谈友,重九须酌逸友”,看到这儿我就在想:据此推论,莫非张潮觉得自己兼具豪爽、美丽、风雅、善于清谈、隐逸高洁等诸多特点于一身,使得他的朋友们在所有这些节日都要跟他喝酒?
% [$ L1 ~+ _! ]" f
. z+ G* B' K& s, G" L! u例如“花不可见其落,月不可见其沉,美人不可见其夭”,张潮的意思是美人迟暮就别活了?或者至少别让他看见?
; Q2 D* t: C; Q% c
& z& \" Q6 w) k( F3 ?例如张潮认为不仅禽兽知道人的伦理纲常,连草木也有人的伦理纲常,随后他这样写道:“牡丹为王,芍药为相,其君臣也;南山之乔,北山之梓,其父子也;荆之闻分而枯,闻不分而活,其兄弟也;莲之并蒂 , 其夫妇也;兰之同心,其朋友也。”全书中最扯淡、最迂腐的应该就是这条了。
! R0 N3 d* w; s6 G  v6 B: c: Z+ q& |4 \
生气勃勃的《论语》我会一读再读的,死气沉沉的《幽梦影》我会马上将其处理掉。6 P. ]# U/ }1 j5 ~/ T
  Z7 b4 A* H; V- M8 D( C* Q
9 z  }9 W$ j4 K) Q% V' a6 s7 Q
7 G$ f+ V% K+ g' Y
, S  w6 s* ?/ \2 B

& v$ L% _) E$ `: c: k7 [1 j  Q( `5 }- K. t

# N; ~# m% o" P& o5 \) k1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