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i& r5 U) ]7 b1 D1 C; u2 T, `: S
2 O$ i9 ^. V! }正当的房地产投资在加拿大是不受限制的,然而有些本地华人竟为了避税或骗取贷款借他人名义炒房,致使近来涉及房地产交易的法庭案例也不断爆出。安省高等法院近期就有一宗控辩双方均为本地华人的地产案件,作出了维持财产冻结强制令的决定。
7 }0 H; A8 x3 g" l, d; Y/ e华裔借名炒房 7套公寓全部被冻结 1 u, Y- U7 c' w' h
安省这一案件,控方为一名在大多市执业的华人房地产律师,辩方为一名华人地产经纪及其他多名涉案人员。据介绍,最近地产经纪涉因嫌以他人名义进行炒买的7套公寓已全部被冻结。 : \6 j$ W3 H8 W& t9 i9 q( w
6 j8 I w: w* b8 v) V地产律师在索赔声明中称,该地产经纪及其同伙涉及诈骗和串谋。他更声称是该地产经纪及其同伙违反了适当的地产交易规则,甚至涉及诈骗,致使他被安省律师公会纪律处罚。因此,他于2011年9月30日对该地产经纪提出了索偿, 并指出至少在8项涉案交易之一的士嘉堡Lee Centre Drive的一处物业交易中,该地产经纪及其同伙涉及串谋诈骗。而该地产经纪的辩护陈述中则予以否认,但并没有拿出对此断言的任何具体细节的反驳。
; Z- T" l3 d. z' {在 2013年3月,该地产律师递交的一份对地产经纪回应文件中,他又特别指出了该地产经纪的作案手法,即借他人名义,实为该地产经纪个人或其亲属购买物业。 该地产律师之所以向法庭申请冻结地产经纪的资产,是因为在提出索偿之后,他监察了该地产经纪所持有的资产,并发现在2014年2月至10月间,地产经纪售出了5个公寓单位。他担心地产经纪在转移财产,并故意拖延诉讼进程,还于2015年6月解聘了律师,直到冻结令发出后,该地产经纪才再次聘请律师。
9 c D j2 U$ y1 w9 Z虽然地产经纪的律师辩称,该经纪并没有打算出卖其名下的另外7处物业,相反还在资产冻结令发出之前的8个月内又购买了4个物业,但法官发现其买入的4个物业,其实是在出售另外5个物业之前就早已经签订的买卖合约。
, C: b. i8 O/ ~& M 经纪炒房令房价火上浇油 从中盈利 0 n- f5 D" k- F$ i% e
其实在加拿大借名炒房实为普遍,据卑诗省主流媒体报道近年来持续爆料,称大温哥华地区的地产经纪转手倒卖,反复赚取傭金,令温哥华房价飙涨。 # `$ @2 G J0 _; d4 t
据介绍,大温哥华地区今年1月的房价数据出炉让人大跌眼镜:1月大温地区独立屋的平均售价已经达到183万,与去年1月同比增长高达40.1%!和去年12月相比均价也已经涨了20万。 " ~& r* u- J1 G# z
《环球邮报》曾调查2000多个公开的房屋记录,发现温西近年来买卖的250个房屋,全部是价值超200多万元,其买卖方姓名与地产经纪相同的比率为11%。
1 S d7 s$ ~$ B2 }: Z3 w列治文近年来新建的近1,600个独立屋中,14%也是疑为地产经纪人所购买,甚至拥有多个房屋,好像是等待时机从中盈利。
2 [9 `) O; M! W9 I7 O! {% f地产经纪忠告:莫贪一时之利触犯法律 1 b$ H& S% A$ p
对于借他人名义买房和出让自己名义谋利等房地产行业违规现象,多伦多地产经纪徐华飞提醒地产买卖双方,都莫要为贪一时之利,铤而走险以致触犯法律。
* ~6 s1 d: g# P, P0 D0 i2 P徐华飞表示,利用他人名义投资买房在家庭成员比较多的亲属间,往往容易出现,表面上好像看不出,但如果买得多了,自己又不入住,而且是同一种功能的住房,还买入后很快就卖出,频繁交易,很可能会被发现是涉嫌倒买倒卖的过度炒房。 . H4 w2 g" L9 M
正当的房地产投资在加拿大是不受限制的,以个人的名义进行投资交易,只要正常缴税,买多少都不受限制。而有些人借他人名义炒房无非就是为了避税或骗取贷款。另外,有些人也会为贪图一点报酬而借出自己的名义,殊不知此行为一旦被发现,可能被视为串谋诈骗犯罪,有关专业人士还可能面临行业的纪律处罚。
% i. E( `. B4 f4 W( N9 Q: P& d他指出,无论是地产经纪还是地产律师,都有责任对此进行监督和审核,以确保房地产交易是在合法情况下进行。 2 w: c/ o% P4 m% h*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809-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