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系列讲解] 移民孩子和小留学生如何防备校园欺凌

[复制链接] 3
回复
433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2-8 22: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大海螺 于 2016-2-9 15:22 编辑 : l" _$ |1 P# D2 @, r0 {: g" E, h
# `1 I/ M  ?  l1 A- R# }, b$ j: G
北美把欺负人称为bullying,这个词在课堂上出现频率非常高,这幅画就是孩子对这个词的理解
/ H. E1 W. Z5 W7 s6 m$ ]2 q
孩子在外受欺负,是家长最担心的事。

* n- w3 X% S! |; D; K
从上幼儿园开始,只要到了一个新环境,孩子就都有被欺负的可能。很多时候,被欺负的理由很难说,比如我家大宝在2岁的时候在幼儿园就受到一个三岁半孩子的欺负,原因仅仅是那个孩子以前在别的幼儿园有个同样叫安妮的大孩子欺负她,所以现在看到有这么小的一个安妮,于是每次见到都要报复一下(详见2岁宝宝在幼儿园被打的惨痛经历)。
0 W: z3 w- t* k3 I
如果说对于小孩子被欺负我们家长很关注,那对于上学以后的孩子,家长们似乎要放松很多。殊不知,恰恰是小学高年级到中学低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们最容易被欺负的阶段。
记得十五年前,有位朋友的孩子初一,忽然有一天,这孩子就拿刀把一个同学给扎了,伤及肝脾,鉴定为重伤。这孩子和他父母一样都是非常老实本分的人,对于这样的做法大家都不理解,后来知道,就是因为在学校,这个被扎的孩子经常领着几个孩子欺负人,其中被欺负的比较厉害的就是同事的这个孩子。孩子没有办法摆脱,但是又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就采取了极端的行动。最后这个孩子被送到了少管所。
. x. N2 |3 C3 l: M! s  O. ~" M
不仅仅是国内,国外这样情况一样严重(国外管欺负别人的行为叫做bullying)。比如新移民的孩子,语言不通、行为上肯定也会有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这个时候如果遇到一些不友好的孩子,往往就会成为被嘲笑、欺负的对象。
应该说,对于这个问题,加拿大研究得很细致,老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非常重视。比如我家大宝现在的2年级,老师就经常会解决孩子们关于bullying的实际问题,老师还把bullying分为三种,每一种具体有些什么表现,相应的被欺负的孩子可以怎样对付这些行为,在上课的过程中都说得很细致。对于严重的bullying,会有严重的处罚(加拿大体罚学生的雷人事)。
要想帮助孩子在外不受欺负,家长要对孩子的情绪有很好的了解。一般来讲,孩子在外受了欺负,在家一定会有一些反常的表现。
0 Y& C, R6 o4 h
加拿大专家建议家长可以根据以下8种情况加以判断:
1、在家时很安静,性格孤僻;很少谈论学校中发生的事情;
2、与伙伴或兄弟姐妹相处不融洽,常发生争执,好斗;脾气变坏,喜怒无常;

5 A7 z) m+ r- m
3、上学时不愿意见到同学,会绕道或走别的路;放学后回到家,感觉孩子不快乐,也不愿意出去玩;

) C. k7 L9 F9 S# Q* A
4、回家后经常身上带伤,有淤青,衣服被撕破;孩子最喜欢的衣服或物品不见了;
5、回家没有胃口;或者在家吃饭时会表现出狼吞虎咽(极可能欺负他的孩子向他索要午餐);
6、不喜欢上学,甚至向家长要求转学;

( A7 K4 \! H5 N: _( P4 q; e0 ^# H
7、失眠、做恶梦;经常头疼、肚子疼或有其它症状;感觉焦虑烦躁;
8、不再愿意邀请孩子来家玩,也拒绝其他朋友的要求;
以上现象,当然不是某一天的突然现象,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只不过,小孩子之间的所谓欺负,往往就是一句话的事情。对我们成年人来讲,会觉得这有什么啊?但是在她们的小心思里面,可会有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这种bullying来自于比较好的朋友。记得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被班里的几个淘小子起外号,然后把外号写在墙上。当时我就觉得非常的郁闷、委屈,甚至自卑。但是大人们觉得这有什么啊,他愿意叫什么就叫呗~~
我女儿现在也是这样,对于朋友的态度很敏感。比如有的时候放学回来就发脾气,聊一聊,十有八九就是在学校和哪个好朋友玩得不好了,或者她认为人家bullying她了。有两天我看她回来特别高兴,就问她,为什么这两天特别高兴啊?她说:因为老师说了,对于什么什么样的bullying可以不用理她(ignore),结果真的就有效果了~~ 我知道,这是孩子对于能够解决问题而感到有种成就感。
如果孩子的反应能证明在学校确实有被欺负的嫌疑,
以下10招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诱导、鼓励他们将学校发生的事,遇到的困难说出来。一般来讲,倾听比为孩子想办法更有效果。听孩子讲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才是可以怎样做。而可以怎样做一定要在孩子情绪上彻底放松了之后说才会有效果。如果孩子情绪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后面的建议就可以先不说。倾听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永远与他在一起,支持、保护他,使他感受到,至少在家里,他是安全、受到关怀和爱护的。
2、留心听孩子的讲述,将其受到欺凌的事实记录下来,因为到学校与老师交流时,必须出具这些证据。如果孩子长期存在被欺负的事情,依靠他自身的力量又解决不了,那就要借助于校方的力量。当然对于老师可能的做法,家长还是要有正确的判断。如果老师能力不足,最后很有可能把事情搞糟,那就不如不和老师说。
3、让孩子知道什么算受到欺负,家长可适当教他一些防御本领,例如:保持自信。当孩子面对欺凌他的人时,要站直、勇敢的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时语气坚定。专家建议最好用“我想要你...”(I want)这样的词汇,例如:“我想要你立刻停止这种行为!”(I WANT you to stop it!)或者“我想要你走开!”(I WANT you to leave me alone!)要让孩子知道,被动只能挨打,让对方得寸进尺。与孩子共同将上述情形排演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4、帮孩子找个忠实的朋友,经常邀他到家里玩。一般在学校被欺负的都是孤零零的孩子,有伴的孩子即使软弱一般也不会被欺负。所以不妨找几个大一些的或者强势的孩子,大家一起玩,这也有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
5、继续询问、观察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必要时向学校高层直接反映情况。如果孩子还在受欺负,就向学校当局反应这种情况,让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因为学校可以随时监控、保护你的孩子,知道在什么场所、什么时间受到欺负。有的时候欺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本班的,或者有些老师力度不够,那就要向高层反应,让学校拿出一个办法来。
6、教给孩子基本的自卫手段,学习一些防身的本领。这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帮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
7、教会孩子逃生的本领,在什么情况下、如何逃跑。最大限度地避免身体上的伤害、避免激化矛盾,也是很重要的防身手段,应该让孩子学会。

9 K* @' h7 W/ k2 a9 c  }' N& R
8、告诉孩子,如果受到袭击,必须报警。同时,让孩子随时随地把情况报告家长,避免自己解决不当,酿成不该发生的惨剧。像我前面说的那个孩子的情况,国外也是有发生。基本都是平时被嘲笑的孩子,有一天忽然爆发,采取了不正确的手段,最终伤了对方,毁了自己。
9、如有必须,可以考虑转学。有些时候,周围没有好的伙伴,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心理上的问题一旦产生,解决起来要难得多。而且,心里直接影响情绪,心理压抑的孩子学习效率也很难提高。
10、和孩子多交流对于欺负和被欺负的看法,帮孩子建立正确的概念。很多时候,孩子对问题的看法和成人不一样,每个人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比如我女儿,她对于别人要控制她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敏感,也很反抗。所以有的时候别人要控制她,说给她当boss,她就反应激烈,认为人家bullying她。有些时候,我觉得她的反应是对这个问题的扩大化。这种情况下,帮助她理解别人的做法,对于缓解她自身的压力感会非常有帮助。
其实,除了被欺负,还有一种孩子容易欺负别人。有些家长对于孩子被欺负很敏感,但是对于孩子欺负别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心中暗自为孩子叫好,觉得这是孩子的能耐。殊不知,那些欺负别人���孩子,一方面,容易产生上面我说的那个孩子的问题:别看你平时强势,一旦把老实人惹急了,有可能孩子受的伤害就是重伤,甚至连命都没了。
而且,从小欺负别人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心理往往对规则漠视,对他人的尊严、身体甚至生命漠视,这样的孩子最后惹大麻烦的概率多得多。对任何人,不管多么弱小的生物,都是心存敬畏的好~~
' M! {5 L+ W7 i# q, Q  t+ \
3 |) C# ^3 @) R0 W! m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286-1-1.html 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16-2-8 2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灵通 于 2016-2-8 23:24 编辑
* e! M7 l3 [# T0 s1 Z# y' @" T* c0 j4 {
移民父母:孩子遭遇校园暴力 怎么办?9 g; i$ o% r6 U% h! ^4 v
成人的世界错综复杂,处理矛盾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世界虽然单纯,却已懂得恃强凌弱,以暴制暴。这种行为、现象不分国界、种族,不论在中国还是加拿大,孩子们总要面临相同的问题,要么欺凌他人,要么沦为受害者。大人们很容易忽视这种现象,将其看作孩子间的打打闹闹,实际对孩子的心灵成长产生很大影响。  以下是多伦多教育专家关于校园暴力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 J. B. l) `' D# c
" {% q$ W1 {* L+ S' l) B
    首先家长要善于观察自己的孩子,根据其行为判断他是否遭遇校园暴力或欺凌弱小,这两种行为都是不好的,前者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后者将来也许误入歧途,发展为暴力犯罪。
3 F5 ?! `5 R4 z& y/ O' P$ j. Q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极可能在学校受到霸道的孩子欺负:. u/ y; P; ^& I+ j
  在家时很安静,性格孤僻;. p* J7 [1 N9 V1 i# @+ M5 ?
  很少谈论学校中发生的事情;
. l- _; z8 k1 G/ X% k  与兄弟姐妹相处不融洽,常发生争执,好斗;
3 r$ w, x2 A! U; w8 F# f; J  脾气变坏,喜怒无常;) q# }. ^- ]$ Y! o
  上学时会绕道或走别的路;
& a2 o; z- B! e) ~% ~+ r  放学后回到家,感觉孩子不快乐;  R5 [, [; i: d' ]$ \! \1 ?3 U1 C7 E
  回家后经常身上带伤,有淤青,衣服被撕破;3 b$ \0 E  z+ I+ X% i( `0 @& G
  孩子最喜欢的衣服或物品不见了(很可能被坏孩子偷走);
. u* b9 d$ m6 @) c9 ]  没有胃口;
% b0 q$ G0 U2 i4 ~- K  在家吃饭时会表现出狼吞虎咽(极可能欺负他的孩子向他索要午餐);0 x! m" D2 N4 C! f/ A' }2 X
  不喜欢上学;
/ Q  t' u) {/ x4 L9 H. [  失眠、做恶梦;
6 X" F1 {, G& `$ [  不再邀请孩子来家玩,也拒绝其他朋友的要求;5 H; E& ?+ Q0 O# H) `- g
  放学后总是呆在家不出去;/ n6 A8 L" V: F& s. B. A! h  o
  总是很焦虑,经常头疼、肚子疼或有其它症状;
+ H$ q! n, B, d( s0 _5 z7 l. }  向家长要求转学。
1 J9 B/ _  {6 G+ u2 H: X  ^- C  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怎么办?
$ L$ R" _% m" \# S7 w6 K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诱导、鼓励他们将学校发生的事,遇到的困难说出来。" {8 C2 I) h7 z) T) c: \6 }, M
  留心听孩子的讲述,将其受到欺凌的事实记录下来,因为到学校与老师交流时,必须出具这些证据。
% E5 \+ q% _2 ^5 g3 N) K+ k  让孩子知道家长永远与他在一起,支持、保护他,使他感受到,至少在家里,他是受到关怀和爱护的。$ `! g, ~0 @$ [) q, ^: e2 S+ ^
  孩子受到欺负,家长可适当教他一些防御本领,例如:保持自信。当孩子面对欺凌他的人时,要站直、勇敢的直视对方的眼睛,说话时语气坚定。专家建议最好用“我想要你...”(I want)这样的词汇,例如:“我想要你立刻停止这种行为!”(I WANT you to stop that!)或者“我想要你走开!”(I WANT you to leave me alone!)要让孩子知道,被动只能挨打,让对方得寸进尺。与孩子共同将上述情形排演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 {- E7 U& _" g0 f) R' ], Y+ A3 M  帮孩子找个忠实的朋友,经常邀他到家里玩。
8 r6 F% \) b: H% F  继续询问、观察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2 p9 R: L: W& Y  W0 m1 ^+ s- m* ?! u  如果孩子还在受欺负,就向学校当局反应这种情况,让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因为学校可以随时监控、保护你的孩子,知道在什么场所、什么时间受到欺负。& Z1 m$ r8 h# M
  教给孩子基本的自卫手段,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卫班。这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帮他们克服内心的恐惧。
; ]( _' b1 _$ K" F, B  教会孩子逃生的本领,在什么情况下、如何逃跑。1 c( e: S, o; t7 [& A
  如果孩子受到袭击,必须报警。1 R# \8 k3 R2 z8 z; a, {
  如有必须,可以考虑转学。
4 M% T. u% q5 o. V& x4 x  如果怀疑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欺凌其他学生,家长应该怎么做?
% [8 M# F+ D9 \  严肃对待这件事情,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对他自身及别的孩子会产生危害。/ `; ~/ v$ a( h+ W3 p7 \2 t
  不要袒护、鼓励或找借口原谅孩子的暴力行为。
  V1 {8 L9 m5 ~3 q9 D* M0 z9 t  教导孩子用非暴力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8 B  R2 D" v8 L$ y  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有一颗同情心。% Q) z& d6 J' Y5 U% K
  不要模仿他人的暴力行为。; u; h/ l' _, U- z0 \
  在家中避免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研究表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大多受环境影响,在家遭到体罚是常事。, y6 H% d4 Q" r8 C2 t5 n+ I% y' [
  让孩子远离含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影片。0 i1 W" b. S# ]0 y( A
  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朋友。与学校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经常在网上与其他学生家长交流经验。
( X: j8 ~3 ^7 h# W1 H7 D  学校暴力实录:
/ D! O: ~8 @# I' G  去年,多伦多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多数校园暴力事件涉及的都是男生,年龄在12~19岁,受害人多是同学,包括男友、女友,少数族裔居多。
5 E) z" c) l- H; N( t+ X  有暴力倾向的学生通常抽烟、酗酒、吸毒或出现精神问题。在家中经常受到体罚。
. l4 X$ \( r  q/ g  政府调查报告显示,遭到暴力袭击的学生只有十分之一会到警局报案,其中少数涉及谋杀,多数属于财物损坏。受害人多是少数族裔,女同性恋,单亲家庭子女。( H5 n" u3 Q0 i1 |1 r
  暴力行为类型:
' z+ A" _% N* c( C# {8 p  e9 p; @  精神伤害型:这是最常见的受虐类型,也是最难发现的,因为它不会对孩子造成身体上的损伤,造成的精神痛苦却可以持续一生。
2 t5 X2 Y$ K- E" d% ^+ [+ z  这种“精神暴力”行为包括辱骂、嘲笑、威胁杀人,毁坏、破坏他人的物品,种族歧视,大男子主义等等。
: d/ F3 A* G; t% J* U, D" ]& N  身体伤害型:包括推、拉、踢、拳击、用器物袭击、谋杀等。
6 h0 c5 S' {9 ?4 S7 A& [9 t  性虐:这对任何年龄段的人而言都是可怕的,不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精神上的伤口更难愈合。这种暴力行为包括违背对方意志的性接触。
* i6 q) i2 U+ O  k! g+ ^% N* F  当事人如何做?/ Y, I2 r% \- P
  作为受害人:请不要保持沉默,告诉别人发生的事情,这是杜绝此类事情继续的唯一方法。也可拨打免费儿童求助热线(Kids Help Phone):http://beimeilife.duckdns.org/tel:1-800-668-6868。8 L4 W1 h( d. a
  作为旁观者:如果你目睹了暴力伤害场面,要对受害人表示支持。如果你的朋友挑起事端,欺负弱小者,你可以警告他这种行为是危险的。( K0 y; x/ e8 h& _' \9 P
  作为恃强凌弱者: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 o* s* @& H9 P. e( I7 i
  作为教师、倾听者:注意暴力行为的迹象,提出警告。你会经常以保护者的身份出现,如果怀疑某人行为危险,可以电话报告当局
8 G% S7 V+ y. Q$ {$ w
板凳
发表于 2016-2-8 2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海螺 于 2016-2-8 18:34 编辑
3 M% l+ {: O- L; a9 t# A$ ^
8 P# }. B6 d+ I8 x' p9 k- J
面对校园欺凌 华裔学生要敢于说不2 u. M/ }, r) h3 z/ d9 v5 h4 f( j  Q% }7 G
6 N  X' g. W0 m- a* O7 B  `

9 \- O" n! H  i
校园欺凌,对华裔学生的伤害不可忽视   

- x. b. \( J8 [. b- P5 d" h7 w
“听大人说,‘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去’。”华裔学生小姜说。   
6 T2 f" m2 \  b1 o2 W& V4 t1 W
小姜的感叹不无道理。美国纽约亚美法律援助处(AALDEF)和非营利组织锡克联盟(Sikh Coalition)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半数亚裔学生在学校中遭受偏见欺凌。而华裔学生是受欺凌群体中的一员。

5 V. O  Y  }8 c1 ~& x4 }
  
, s. x: r: x% [& W- Y6 ^+ C
边缘群体受欺负   
) s1 o( K/ O. |( ~; t3 t
世界日报》称,在一些华裔学生属“绝对少数”的学区,他们被列入“边缘群体”,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孤立;即便是华裔学生众多的学区,他们的午餐钱被抢,搭校车时遭遇“夹塞儿”亦是司空见惯;更有不少新移民华人学生在校园被公开称作“土包子”,遭受歧视。   
4 l0 r4 {! i2 o  O$ y4 u2 l9 @
半年前,14岁的男孩小东随爸爸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国。由于他所在的美国中学鲜见华人面孔,英文蹩脚的他很快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有些同学不仅侮辱性地叫他“中国佬”、“书呆子”等,还会有意无意地推他,绊倒他,倒掉他的午餐等等。
2 z6 C% Z5 ~1 R- y, N
即使是从小在美国生长的华裔,也免不了遭到欺负。16岁华裔小陈就是个典型例子。由于父亲工作变动,她转到科罗拉多州的新学校上学。在这所当地知名的高中里,亚裔学生不超过5人,小陈很快成为班上的“异类”。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同学嘲讽为“土包子”。   
0 i" \4 Q: {) y1 @' G7 j9 _
实际上,不少来美多年的新移民学生表示“没有美国朋友”。他们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抱团,合作起来,不被欺负。   
' _  Y" ~, c  @( l' C$ s
; p0 I9 P& J9 t( j* T

- r/ X) U" A3 p, C0 _
欺凌行为不少见   / y% A9 _* `  v( s8 @0 U9 w8 q
华裔孩子身为少数族裔,在学校会经常受到比他们有钱或身材高大的白人、黑人或者西班牙裔人的欺负。一方面,父母在外国忙着打拼,忙于工作,没有精力顾及他们;另一方面,美国学校也不大管孩子上课以外的行为。   * C/ `  ^) K) ?) O  {+ s
亚太裔学生在学校里遭受欺压问题由来已久,2002年布鲁克林的拉菲逸高中就因学校欺凌问题被关闭。当时来美仅两年的华人学生郑小果,被6名非洲裔学生殴打重伤住院,该地区华人联合会为受害华裔学生争取权益,积极与区议员合作,成功将欺凌学生绳之以法,并促成教育局严正评估拉菲逸高中的校园安全。   
7 C, p7 t4 x6 \) Y& ]6 r美国联邦司法部司法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美国学生认为学校越来越不安全,每4名学生中,就有一人遭遇过欺凌;每5名学生中有一人承认,自己曾有过欺凌行为;在美国的初中和高中,每个月有28.8万名学生在欺凌事件中遭受肢体攻击;86%的校园枪击事件与欺凌复仇相关。而新移民和少数族裔学生,更常常是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 a7 m- f& `* G. A
3 M# r% ^' W" |* ^9 i2 z

0 l4 x% T0 J. p0 b6 f. u& Q
积极沟通保自身
7 @$ D2 N3 `8 Z4 ?- E5 h9 Y华人学生在语言、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往往表现得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很容易成为同学欺负的对象。同学之间打闹是常事,下课时,有同学故意伸出腿绊人一跤、打球时故意朝脸上扔过去,这些小恶作剧,时间长了,也会给被欺负的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 V2 [5 F9 f/ s% c
有教育专家称,遭遇欺凌的华裔学生应及时向学校反映,寻求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但部分学校对校园欺凌案并不重视。如果学校置之不理,还可以向当地华人社团或执法部门求助,切勿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4 {$ K& V( f* X% F0 q
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布莱恩曾在网上发帖,称他在学校的时候,尽力不去理睬欺凌者的行为。如果欺凌者发现欺负别人再没什么劲的话,通常他们就不会再欺负你了。   
% L) p' r1 b- ~! Z9 m4 K当然,如果华裔学生在外国受欺负,千万不要独自忍受,要积极和同学朋友沟通,和学校沟通,和家长沟通,运用制度武器保护自己
.
1 R! p# E  D& V' \, j/ d+ |
地板
发表于 2016-2-8 2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海螺 于 2016-2-8 18:35 编辑 3 c- L' j$ |) g& f9 i
  K9 S- ~' U5 O. c" |; S6 r: O
美国校园欺凌触目惊心,中国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
5 k6 w& Z' b4 Y0 m7 }7 |+ O

今年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暴力群殴同伴并施以酷刑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逼着我们不得不正视国内外都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困扰美国的老问题,以下数据仅为美国的统计数据,但我相信,这个星球上的很多国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每年有超过320万以上的学生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受害者。

每天因校园欺凌行为而逃学的学生约为16万人。

17%的美国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每月被人欺负2到3次甚至更多。

在1/4的老师眼中,校园欺凌行为并没有错,而且只有在4%的时间内给予干预。

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只有男孩和40%的女孩会与他们的同龄人谈论校园欺凌。

超过67%的学生认为学校很少处理校园欺凌行为,而且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成年人的帮助是不够和无效的。

71%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行为已经成为他们所在学校的一大问题。

90%的4-8年级学生称自己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受害者。

1/10的学生因为反复受到校园欺凌而退学。

随着男孩年龄的增加,他们对于被欺负的受害者的同情会逐渐减少。事实上,他们更有可能成为新的校园欺凌行为者。

肉体欺凌在小学呈上升趋势,在中学达到顶峰,而在高中则有所下降,但是语言欺凌的恶劣程度依然保持不变。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在让家长和社会各方惊愕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让处于花季的孩子成为施暴者和受害者?校园欺凌难道仅仅是孩子之间的问题,是否也是家庭与社会的病症?如何让欺凌远离学校、远离孩子?

根据最新的美国《门户开放年度报告》显示:2013-2014年度,2013/14学年在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总人数突破27.4万人,占在美国际学生总数的31%。而随着留学低龄化的升温,赴美读中学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也水涨船高,已接近约12万人,增幅速度高居榜首。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留学低龄群体,你是否知道,其实有30%以上的低龄留学生都因校园欺凌导致不愿意继续就读,继而选择回国。

对于小小年纪就远渡重洋留学的留学生来说,在语言、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往往表现得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很容易成为同学欺负的对象。或者相反,成为施暴者。校园欺凌不光是拳打脚踢之类的暴力行为,言语和态度上的孤立与嘲笑歧视会比这些更让人难以接受。毕竟学校对于课下的活动能涉及到的范围很少,一味把希望寄托于社会和学校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家长和家庭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避免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沟通是一切的根源!

对于施暴者:

有时候父母忙于事业,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同时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也让大家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这使得孩子缺少对自我行为的把控意识,做事不计后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究竟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回看翟某案中,居然有家长还想贿赂证人,打算用钱摆平,就可以想象家庭平时是用怎样的理念来言传身教孩子。

对于受害者:

家长在冲击事业的同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中国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很少的,甚至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并不能第一时间觉察出孩子的变化,使得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也不愿意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同时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如果留学生在国外受欺负,千万不要独自忍受,要积极和父母及同学朋友沟通,和学校沟通,运用制度武器保护自己。


) {  D2 a. m1 M5 [; [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