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公元2000年5月9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GB/T18107《红木Hongmu》国家标准,国标中没有出现“黄花梨”一词。不管是黄花梨研究者还是爱好者,对国标没有提及黄花梨都感到失落。文物界、古典家具研究界、收藏界很多人是甚至质疑国标。降香黄檀近水楼台先得月,自然承袭了“黄花梨”美称,同属的香枝木也顺应称为黄花梨。黄花梨历史上没有树种,但有其对应的木材,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仍未能准确的定位,这的确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现实中一些传统上名正言顺的老黄花梨器物与国标明显不符,老黄花梨表现的特点与新黄花梨也有很大不同。通过这些事情我们会发现黄花梨仍有悬疑,这种悬疑带来的争论在2000年后一直没有停止过。
0 p+ f1 W# e9 A2 l+ |. z' h4 H! Y “黄花梨”一词最早出现在光绪年,宫廷文本有相应的记录。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为区分新、老花梨将老花梨改为黄花梨,这是最早的公开书籍用“黄花梨”一词。这之前黄花梨一直称为“花榈”或“花梨木”。我们在这里对历代黄花梨也做个综述。5 {1 _* `( w( S, y# H4 H
: n! H- ^5 `2 C* h8 o# h! E3 i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期王佐增《格古要论》:花梨木出南潘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簇而色淡者低”。清人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卷七也记载位于今越南的占城向明廷进贡花梨:“占城,本古越裳氏界。洪武二年,其主阿答阿首遣其臣虎都蛮来朝贡,其物有乌木、苏木、花梨木等。”《南越笔记》卷十三又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还有一种与花梨木相似的木种,名“麝香木”。据《诸番志》载:“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淹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儿恶,是为下品。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 这个描述与黄花梨更为接近。《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从这些记载来看,黄花梨在广东、越南一带都有记载。那么让我们参考明代的二张地图。图一是大明混一图式,说明元代或明初航海已经很盛行,地图虽然不准确,但还是很详实。大明疆土图很清晰的标注了缅甸、老挝、越南、海南这一纬度大部分在明朝疆土内,现代大家都知道这些地方均黄花梨出产。就像现在的越南黄花梨大部分产于老挝一样,那个年代不可能通过广西、云南一带高山峡谷进入内陆,只能是采伐沿海地区木材的通过海运到江浙一带,那里是中国硬木加工的大基地。通过内陆水系运出的几率较小。4 C; T; o" O# S5 e* O5 A) d
黄花梨最早使用记录是14世纪早期,宋代有硬木加工的记录,到元代海运的发展使大型木料具备了远洋运输能力,到明代铁力木、花梨木等硬木通过造船业影响而广泛使用,所以明代才是硬木家具广泛使用的年代。尤其是明代朱由校“宁做木匠不做皇帝”的影响,大量明代高官文人附庸风雅地参与使黄花梨成为明朝最受追崇的家具木材,当然这与黄花梨细密、易加工、颜色黄中透红、家具整体亮丽也有很大关系。这种情况下黄花梨所负载的文化内涵也是最厚重的,它的意义已经和现在的黄花梨一样,不仅仅是家具那么简单了。明代黄花梨家具少见鬼脸,一般都藏在暗处;宗眼纹理比现在海南黄花梨普遍粗大,成八字行排列,整体流畅且大都通长;水波纹多为暗纹,常常有蟹爪纹相伴。这种特点的黄花梨一直持续到清中期黄花梨家具上,这些黄花梨料考证是来自东南亚半岛沿海一代,并且范围非常广泛。清中期以后的黄花梨家具受到闭关和官方家具选材的影响产量趋于减少,黄花梨料通过内陆水系和沿海短倒基本满足,这期间料多来自广东及海南岛地区,也有福建一代原有旧储,这种情形有历史记录并可以追溯。清中期后的黄花梨特点是多黑筋和深条纹,鬼脸较多,颜色褐紫或咖啡色,木质细腻宗眼稀少,水波多为荧光纹,这些特点一直持续到今天。解放后国家修复故宫,用料多购于海南。改革开放后,尤其是9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黄花梨文化的再度兴起,越南、老挝、缅甸一带的黄花梨也开始大量使用并越来越少。目前黄花梨价格已经趋于历史高位,盛世收藏的热潮将黄花梨文化进一步升级。, s( j, A& Q- p
3 D J# X- e. |4 `/ [# C
著名的古家具收藏鉴定专家张德祥是当今对黄花梨研究比较深入的一位大师,他不仅有大量制作家具的经验,也有收藏和研究的基础,他曾经帮助王世襄筹备《明式家具珍赏》一书资料,他在自己的《张说木器》中将黄花梨进行了定义。张老师所说的黄花梨木材都有共性,表现为酸枝的纹理、花梨底色。张老师谈及的第一种油香型黄花梨与一些新红木易混淆,但其料大、油性大、纹理清晰,鬼脸、狸斑、纹理更流畅,是清中期前黄花梨用料的主体。第二种是降香型,清中期后的黄花梨家具有些是带降香味的木材,这种料都较小更细腻,特点符合现在的降香黄檀。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黄花梨也有很深的了解,他认为明末清初老黄花梨是花梨的一个亚种,而非现在的黄檀属,原因是老黄花梨密度较小。老黄花梨与现在黄花梨纹理底色都有明显区别,由于做旧物件越来越多,一般人很难看到事实真相。
& Z) S2 j+ y& n& g' y3 m 总之,黄花梨树种是一个神奇的树种,清晰优美的纹理、迷人的芳香及良好的加工性使其成为木中之王 。底色金黄、纹理优美是黄花梨家具表面的特点,家具表面的宗眼俗称八字纹,鬼脸类纹理多出现在枝桠位置,树体弯曲位置多有水波纹。不同个体间因为营养、生长环境和基因变化会出现细微组织的差异,如细胞射线组织不同、味道发生变化等等。其中木质细腻、色泽黄红的料最为珍稀。
" `& h; a2 G' ^% S: }) a【附图为参考】
/ |1 M ~9 f. B' Q6 Y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5057-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