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郎静山Long Chin-San ( 1892 - 1995 )
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
他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 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一生致力推动摄影活动与教育曾发起组织许多艺术团体后曾任教于北一女子中学台湾国立艺术学院及台北文化大学曾入选参展世界各国摄影展览的作品达千余件他更被二十余个世界各大摄影学会和团体推举为名誉会员和研究员著作有个人摄影集和中国摄影史郎静山 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与传统美学融入现代摄影技术,创造出 “ 集锦摄影 ”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只是郎静山缺少张氏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20世纪30年代即以“中国第一位摄影师”成名被公推为 “ 亚洲摄影之父 ”用西方舶来的摄影术,通过多媒材的创作将中国传统艺术理念唯美融合的表达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也有人认为郎静山一味模仿、拼凑古人的意象没有艺术创造的意义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 |一方面在理论上遵从中国古代画论“六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的章法布局,将中国的主题和意境引入摄影;另一方面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拍摄了大量的名胜风光,把大自然的四时景物和富有诗意的生活细节作为摄影“创作”的素材。经过暗房潜心实验探索,以多底片叠合技术成为“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摄影新象,让人叹为观止,20世纪60年代,他特邀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共同合作,在风景作品中多出现张大千道骨仙风的高士形象,成为影画双壁之没谈。郎静山一生的创作难以计数,海内外赞评纵多,但是,把郎静山的摄影艺术置放于20世纪中国文化变迁的现代进程中,可以看到他的摄影创作上最有价值的是:他在原发于西方的摄影中融会中国画理,以中国绘画的散点透视调和摄影惯常的焦点透视,体现出将从西方“引进"的样式"转换"为中国语言的文化追求与创造性;他的作品在意境上师法宋元绘画,有着荆、关、董、巨那样大气磅礴、空间深远的山水气象,也有着如倪云林等画家淡泊清远、轻盈宁静的高雅诗意,在摄影中传递了中国文人艺术的精髓;他一生对摄影艺术的痴迷执着,蕴含着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眷恋,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情怀。正是这些独特的现代性特征,使他的艺术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 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 “ 相机比太太还重要 ”“ 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 郎静山
· 1892 ·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郎静山的父亲,郎锦堂为清朝驻淮阳府武官喜爱戏曲、绘画和摄影在家庭的影响下郎静山自幼对绘画和摄影具有浓厚的兴趣 郎静山父母亲的结婚照片
· 1904 ·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 1910 ·到上海《申报》馆业务部任职他所拍的哈同花园桥边柳丝风景照老画家丁快颇为称赏推荐到戈公振主办的《时报》画报上发表这是他第一幅公开发表的作品 当时上海各报刊还不重视新闻照片偶尔刊用的多为宝记、汇山、心心等照相馆技师所拍他在工作之余,也时为《申报》拍些新闻照片 【富春江 春雪】 · 1920 ·拍摄的《苏州园林》《乡村落日》参加了英人DENT主持的上海摄影会在上海亚洲文会举办的影展 · 1921 ·被虹口俭德储蓄会摄影部聘为摄影指导后黄伯惠接办《时报》他被聘为该报第一任摄影记者他又邀好友蔡仁抱业余合作先后到杭州采访远东运动会、西湖博览会和全国运动会 郎先生1926一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旱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
· 1925 ·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 1926 ·郎静山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这是我国旱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 1927 ·冬,他与胡伯翔、张珍侯、陈万里等倡议组织摄影团体 “中华摄影学社”共同切磋进一步把摄影艺术推向社会 郎静山胡伯翔等共同发起成立摄影团体—— 光社 在时报大厦办个人展览 · 1928 ·3月, “中华摄影学社”在上海时报大楼举行第一届影展展期四天,这是上海第一次盛大的影展、深得好评此后, “中华摄影学社”又举行过三次影展当时,上海许多大学纷纷成立摄影学会聘请他为顾问或老师曾应邀担任松江女子中学摄影班讲师 36岁时的郎静山
被《时极》聘为摄影记者成为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摄影记者 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年 【慎独无私】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人体艺术摄影作品1928年,郎静山与一众摄影好友觅得一位十几岁的张姓女孩他们在自己家中进行人体拍摄郎静山拍出了一副最好的人体作品《静默有忧思》据说,四天后那位女孩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为自己勇敢的行为付出了沉重代价这几乎与上海美专那位女人体模特命运相同她们这种勇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的精神令人敬佩!1930年,郎静山出版《人体摄影集》它是我国第一本个人人体摄影画册 1928年11月,华社第二回大展右起郎静山、蔡仁抱、张仲善、左瘠生、朱寿仁、丁悚张珍侯、胡伯翔、王大佛、郝佛青、郭锡麒、胡伯洲、邵卧云
· 1930 ·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金波泛筏】【齐白石】(1864-1957)近现代中国著名画家世界文化名人,湖南湘潭人擅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画风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尤工虾、蟹、蝉、蝶、鱼、鸟、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尔不群蔚为大观,亦能诗文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体摄影】 【水阔云徐】 【雁荡山五老峰】 【一啸风生】 【中国】 望江望海过长江 中国气魄古来雄静山日日现传统古作亦然含新貌后人在整理郎静山的遗作时,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他早就开始运用混合了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技术这可以说是多媒材创作的源头在摄影史上绝对有开创地位的一幅作品“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静翁在上海时期的作品他用枯笔在底片上直接画出粗旷的线条陪衬漆黑雄伟的山势在视觉的表达上,它非常摩登它是单纯的黑白对比,又很大胆的强调黑全张作品只有1/7的面积是亮的传统的山水作品可能只会取中央1/3的部位来凸显水岸的曲线而静翁强调黑的作法,却扩大了长江气势上的雄伟 这也是静翁的作品中,最具时代意义的因为在制作的方法上,二三十年代不仅在东方在西方也是很少有人会直接用枯笔在底片上作画的 【烟波归渡】 【狮子】 【仙山楼阁】
· 1931 ·他在上海虹口区创设“静山摄影室”请名画家设计背景专拍格调清新、淡雅不俗的人像一年后停业,仍专心于他的创作活动 《柳丝下的摇船女》入选日本沙龙 【静观自得】 · 1932 ·在上海组织 “ 三友影会 ”[img8]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G4FBlqUeRs2W0OrEQ7yLJvxicicKaH8ZPBDHbvKNYWXATebhL1nLuv2jxAjZgGUZBHcLfp3kmzpzuwVu0EV8meWw/640?[/img] 郎静山拍摄的“三友影会”成员左起黄振玉、吴缉熙、刘半农
作品《柳阳轻舟》入选日本沙龙他早年就意识到摄影是形象逼真、传递迅速的一种艺术手段并力争全国美展要包括艺术摄影在内 【波江远树无舟】 【娟娟隔秋水】 【美人胡为隔秋水】 【张善子】
· 1933 ·冬,他向《新闻夜报》争得一个版面创办《摄影艺术》周刊登载摄影技术、影展评介、影坛动态摄影史话、器材交换等方面的文章共出二百三十多期在此前后还出版了《静山摄影集》《静山美术摄影》 郎静山摄影世界一卷 【抱瓮凝思】 软调的黑白作品难的就是表现出立体感 更难再以淡淡的颜色做出层次郎静山1933年的作品《抱瓮凝思》以几乎无色的调子表现曲线之美女体的侧面的姿势显现出文雅的气息取用低头沉思的角度,刚好削去与简化了面部的棱角举着花瓶的右臂与曲折的左腿相应身体和左腿相挤,和折跪的双膝所挤压出的线条弯来绕去意味着一波三折,也隐喻了“抱瓮凝思”的心情 【赶集】 【临流独坐】 【山径归人】 【山舍炊烟】 【吴门归棹】
· 1934 ·组织 “上海摄影会” 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春郊散牧】 【春树奇峰】 归山深浅去 丘壑雄壮美前枝衬远山不见桃源路郎静山自己所满意的集锦作品《春树奇峰》于世界国际沙龙得奖34次当时并未在底片接合处做出完全的调和远山与近景反差较强,但明确地传达了距离之概念 【寒林风光】 【晓汲清江】 中国古画论:清淡虚灵谓之气韵 《晓汲清江》即是庄子所言“实景轻则虚景现”的表释由原来的风景照我们更可见其创作之用心庄子论艺术在于清远虚无郎静山的作品中《晓风残月》《云深不知处》和《晓汲清江》虽各有表述,但作品之本源即发自庄子所追求的虚静之心1966年的《晓汲清江》 是郎静山从1934年起经过几次不同的改变而成的作品1934年的一幅并非斜角构图,且重点在云气的渲染1937年的一幅前景换成一幅面积较大的柳树以强调整幅作品的景深1942年的一幅强调的是空灵之气1966年的一幅明显的是一精炼的斜线构图 疏落的秋枝从左下角斜出画面中央的水边泥土继续了斜线的延伸直到右上方的小山头而作品中心有趣的挑夫不管是双肩挑水的暗示或是色调用深的重心标示都增加了作品的平衡感三张底片物景之边缘因暗房遮光手法使之淡化而营造出宁静单纯之气氛,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实景轻则虚景现”中央岸土的迷蒙与下方树枝的清晰对比,加上位置恰当的树枝构成了广阔鸟瞰的视野整张作品露白处自生雾气而有无限的空旷感正是以虚无见气韵,以虚无见灵意这幅作品完整地集构图、空间感、趣味性与气韵于一堂 【坐看云起时】【高山竹】 【河边鸳鸯】 【静物】
· 1936 ·【古阁重密】 【绝嶂回云】 黄山石级接云朵通九脉虚无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墨花】
· 1937 ·据美国波士顿摄影年鉴统计年底,他入选国际沙龙的作品名列世界第十二同时获得美国摄影学会的初级会员 【烟江晚泊】 【老树枯枝靠宅生】
· 1938 ·上海沦陷后,他携眷去西南来往于昆明、重庆、成都等地从他多年来拍摄的作品中选出119幅精品在重庆、成都两地展出还在昆明和成都发起组织摄影学会,选为会长 【水滨】【山下水滨】 【万转山门】
· 1939 ·应上海复旦大学邀请返沪参加纪念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一百周年纪念及复旦摄影研究所三周年大会并在复旦大学举办个人影展后不久又在上海大新画厅展出游川作品142幅将门票收入救济内地难胞. 他熟习画理以谢赫的《六法论》作为取景构图的准绳认为 “ 不能仅仅依靠从镜头里看到的和拍进的景物而要创造性地把过眼的景物迅速抉择拍摄全景或不拍全景 ” 郎静山将现代科学摄影计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出一条“集锦摄影”的新路子“集锦之法”在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本因而国际上评论郎先生的作品是“ 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 ” 在震旦大学和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个展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完美出版《郎静山摄影专刊》 【虎视耽耽】
三十年代的相机落后焦距长,景深浅,胶片感光慢,不能收缩多级光圈拍得远近景物,有近清远糊、远清近糊的缺点他对此作了多番考虑,试制集锦照片加以补偿早在1938年他就制成了得意之作《红树青山》又名《黄山峰村》这幅作品极象一幅国画立轴远山近树都清晰,层次丰富而不失纵深感 他完成了许多融和画理、意境深远的集锦照片才对外公开了这一技法,这是摄影史上的一个创举奠定了 “ 集锦派 ” 摄影的理论基础
· 1940 ·获英皇家摄影学会初级会(ARPS) 去昆明,筹办昆明摄影学会出版《集锦照相概要》 【春来江水绿如蓝】
【行客孤房】大漠西北风光浩瀚但乡野意境之处也有如此平凡的骑驴过客佝偻老者,面目黎黑荒野小庙,如有神灵心诚则灵,庇护行路旅人矮树半枯,犹有绿叶远山平齐,树不甚高这种种人物、道路、风景与植物皆如此不起眼,而甚是平凡的真实这是种真实感让本来不具备美感的事物在某个瞬间映入眼中的景象,摄入底片而后还原成一副烈日下骑驴过客黑白反差强烈的乡野影像或许这骑驴者应摄影家的要求缓缓而行进入景框的范围或者摄影家等候这动态的元素走入这小庙字、树木、小山为背景的情境中而摄下这关键的时刻无论如何,终究是摄影家面对平凡的乡野之地富有情感的双眼看出影像的趣味或者内心玩味着粗率与残缺在平凡中透漏着真实的动人影像 【黄山后海烟云】 【树影湖光】 【为画湖桥一片秋】 【巫山夕阳】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 1941 · 【烟村初稼】
· 1942 ·获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PSA)《集锦摄影艺术》论文应约在美国摄影杂志上发表 【山居】 【晓汲清江】 【云峰鸟语】 【寒苇帆影】 · 1943 ·郎静山摄影世界二卷· 1945 ·【晓风残月】描述的是一对恋人,即将别离彼此的感受如随风飘逐的柳丝般慌乱恋人的心,于小舟中摇摆不定踏实的田地也没于湖中,不再可靠渺小的远山遥不可及,居高临下的柳枝与几个简单的主体韵酿出感伤的氛围这一丝丝、一丁点儿的韵味道尽了离愁中国艺术中余音袅袅,风味犹存的含蓄之美就是如此展现细心的欣赏者可能会发现底部的稻田怎么会没有田陇而直接与水相连或许,多数的观赏者只会被这张作品的诗意所吸引而不易察觉出这其实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创作而成的吧! 【北京颐和园】8年抗战在1945年8月胜利郎静山于抗战胜利后有北上平津之行这幅于夏日摄于颐和园的晴日风光,构图有横有直描写平原湖水,多用横式构图取其延展空间的湖水线条表现崇山峻岭或是高耸的建筑乔木直式的构图可加强崇高与行列的崔之感、垂直线条这幅颐和园池畔树木的景色就应了直幅构图的效果而远方万寿山佛香阁的造型从侧面观之随着山势而耸立在夏日湖畔的水平线条中烘托着高如山丘般的听力夏日湖畔中似乎可见荷花成片的季节气息前景树影与湖畔的周围空地上有一张石椅在骄阳晴日树影之下方直厚重的造型仿佛呼应着前景而夏日光线明朗与空气的清澈让远方的万寿山佛香阁依旧清晰可见不也传递出这夏日空气中的爽朗与北方这季节的热度? · 1946 ·在上海恢复美社 · 1947 · 作为世界五十名著名摄影家之一参加美国举办的大规模摄影顶峰展览展览目录的封面采用了他的集锦照片《红树青山》据一外国年鉴的统计到1948年底他的作品入选300余处国际沙龙作品达千幅,获奖章、奖牌100余枚 【黄山迎客松】 1947年,丰子恺在上海梅寓与梅兰芳、郎静山(左二)、記者陳驚躦(左一)合影
· 1948 ·发起“中国摄影学会”
《郎静山集锦摄影》出版加入上海中国摄影学会 · 1949 ·由香港去台湾,任台湾摄影协会理事长 定居台湾,从事摄影创作 美国摄影学会征得他的70余幅作品在美国各地巡回展出两年
· 1950 ·【藏族生活】 【花好月圆】 【狂野之最】 【疏林夕照】 【四川水牛】 【张大千】 (1899-1983)具有世界影像的中国著名画家曾广泛学习唐、宋、元、明、清中国传统绘画尤得石涛等大师神髓其画路宽广,其工笔写意,俱臻妙境特善写荷花30年代,他与北方大画家溥儒齐名被称为中国画苑的“南张北溥”40年代,张大千赴敦煌 耗时3年大量临摹了石窟壁画,并将之宣传介绍使敦煌艺术宝库从此为国人和世界广为瞩目中年时张大千旅居世界各地频频举办个人画展晚年张大千,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像广泛而深远 【象之观点】 限于思想,脑上开天窗无异于去除束缚获得自由 【挑妇】是幽默,是郎静山与张大千一同拜访毕加索后得到的灵感 【吴稚晖】 【花好月圆】 【台湾最后的纹面人】 【50年代台湾】 【荷塘双姝】 · 1951 ·发表《烟波摇艇》 【烟波摇艇】 · 1952 ·【曾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象林旺太太阿沛】 【泉边双侣】 【时代女性 蒋碧薇】 (1898-1978)18岁时为追求爱情抛弃富家生活,与徐悲鸿赴法国苦读徐悲鸿攻美术、蒋碧薇学音乐过了一段甜蜜的婚姻生活而蒋碧薇与第二个爱人,却一直没有婚姻的形式当时她大胆追求爱情与幸福,是先进的时代女性之一 【枝叶各成趣】 【云淡风清】 【枝间弄好音】 1953年,郎静山访问菲律宾华侨摄影学会 【卢施福卧龙潭烟雨】
· 1953 ·在台湾办“文艺学会”摄影学习班· 1955 ·【画竹】 【蟪蛄爱草绿】 【芦岸归舟】 【民国时代著名影星 李丽华】 李丽华(1924-),出生于上海,现定居美国是中国影坛上一颗自始至终散发着耀眼光芒的明星她一生主演了140多部影片这位时常被同代影迷提起的的高产女星有影坛常青树之称李丽华戏路很宽,能胜任各种角色60年代她在邵氏主演《杨贵妃》从此成为古装片的宠儿随后《故都春梦》和《万古流芳》等片更有多次创下票房的最高纪录她的薪酬高达一部影片制作成本的三分之二李丽华还是中国电影明星打入美国好莱坞和世界影坛的第一人 【无车运斧】 【一瓶清供】 【月之迷】
【云峰鸟语】 晴山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曲径如通幽暮禽相与还 野郊临山角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1956 ·【鹿苑长春】 【梅花书屋】 【犬子有义之一】 【犬子有义之二】 不同于大多数的艺术家 郎静山的作品在他的壮年的时候,即已成熟后期许多作品,都是游戏中意向的表现快乐、舒畅、空灵、逸趣、轻盈及所有善的精神都显现于其中其影画同现的创作方式,打破城规 【仙山楼阁】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终南阴岭秀层层山外山创作难在构图,但是气韵更难气韵生动并非层层云雾与山峦所生以道家思想而言,气韵是生命力的升华也就是生命的本质或者可说是生龙活虎的能量,生命的力量谢赫六法中所说的“气韵生动”指的是活泼的绘画精神与生气这和摄影讲究捕捉刹那间的神韵是雷同的而郎静山所追求的就是这个在作品《仙山楼阁》中云彩与山头光线的丰富变化得助于暗房手势的巧妙运用繁复的遮光手势与细腻的变化不光是立体感的营造,更加深了生动的气韵这幅作品显现的是紧凑的音乐性和老艺术家的浓郁味道明篆刻名家笪重光云:“ 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密致之中,自兼旷远 ” 而恽寿平评:“ 气韵最微妙处,在密致中之旷远 ”郎静山的《仙山楼阁》即是这个说法最好的阐释 · 1957 ·【春到】 仙桃梅花夜光瓶春光明媚语还羞打光无影君莫奇古来艺师不多为有一段时间郎静山常常架了两三只聚光灯拍花鸟及静物并说要在细小的东西上见真章是不容易的那时郎静山还特地定做了一个150厘米X80厘米X50厘米大的鸟笼并在上缘及侧边都装了灯管以便照鸟1957年所作的《春到》,就是那段时间的作品这张作品,郎静山以斜生的枯枝配上瓶面反光而完全无影的花瓶来表现春光的明媚动人心弦旁边三颗同样无影的金橘则令几乎透明的花瓶有一种稳定的感觉向左斜生的单枝挺拔有力,枝干向上的弯曲使下方的空白产生“气动”而这正符合了中国文化“虚实相生”的意境以传统西方摄影对光的要求来看这幅作品的用光亦有相当的难度是黑白摄影中软调的佳作 【瓶花】 故园东院百合香 独影相映又相迁我说江南好风静 那如温室瓶中花 · 1958 ·他集中了一批精致的新作,在香港举办了个人影展又出版了《集锦作法》,有四国文字版本 【天寒白鹤归云表】 【月色 镜心】 · 1960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和《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大千居士】 【云山白鹭】 1961年,张大千在日本东京参加郎静山摄影展,并一起游览了日本三大名景之一的松岛 【孤亭绝嶂】 · 1962 ·获台湾当局“教育部文艺奖” · 1963 ·【鸣鸟幽情】 【松荫高士】 【云深不知处】 少小离家老不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背影相见不知谁雾中问客何处去郎静山1963年作品《云深不知处》完全脱离了黑白摄影作品对光影、层次与清晰度的要求而用张大千的背影对着观者,并以茫茫大雾围绕着相中的主角这可以是梦中的不知状态,可以是缥缈仙境可说此人想要看清前路,亦可说此人觉前途迷惘端看观者的心在何种状况而定以浓浓大雾衬托单调的人与树,更是别出心裁 1963-92年创办中华民国国际摄影展三十年来共有七十余国家前来参加每年举办一次,参展作品多达七千件 【于右任像】
· 1965 ·美国FEILDNTGRPRICESCO RPORATION出版的《世界百科全书》选刊了他的作品并被列为世界著名艺术摄影家之一 【农舍幽情】
【雪映岭浮空】 山雪霏霏草不生人烟稀少无天鸟生动最是香粉山错落有致屋边枝【以介眉寿】
· 1966 ·创办亚洲影艺协会并为该会之永久荣誉会长
撰写“中国摄影史” 【瓶花】
· 1968 ·美国摄影学会授予他高级会士国际摄影界赠予“亚洲影艺协会之父”光荣称号 赴美访柯达公司 【瓶中睡月长】【喜上眉梢】
· 1971 ·他又获法国宝多国际影展的荣誉会员的称号同年,出版《六十年摄影选辑》 【华屋艳神仙】 【蒋介石像】 · 1972 ·获“中山文艺奖” · 1973 ·应邀参加美国旧金山市义卖救灾影展旧金山市长赠予荣誉之钥 【山天湾水】 【亭林烟嶂】 【远山环绕亭可憩】 1975年,与纽约摄影学会会员于暗房玩暴光笔 1975年于洛山矶展览电影名星确尔斯西斯顿(演宾汉闻名)夫妇接待郎先生右一为中国摄影学会秘书高振中先生 【孤亭绝嶂】 【佛像摄影 镜心】 1977年,张大千作画时,郎静山帮忙拍摄他的作画过程
· 1980 ·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首届颁赠世界十大特艺专家荣衔被列为第三位,赠 “集锦派专家”衍 【行书回文诗 镜心】
当年美国的尼亚波利斯美术馆为纪念他七十年来摄影艺术活动特邀请他举行个人艺术影展一个月 被美国纽约摄影协会评选为当代世界十大影艺家朗静山名列榜首 【熙庐】 · 1981 ·法国国家图书馆邀请他展出50幅作品他应邀去法国参加开幕式,并作集锦文苑法国各大报都登了影展盛况又在第二十届国际影展上获文化奖状 1981年郎静山应邀在法国阿尔国际摄影节举行摄影展
【湖山揽胜】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摄影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中从画面最右边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奇石丛树,左边孤舟远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国画山水景像恰如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和世无争此一幅大师一生最后遗作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和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看耕】 【三山半落青天外】【抚孤松而盘桓】 【渔夫归家路】 【行书七言句】 【百鹤百寿】 【枫桥夜泊】 · 1983 ·在法国吐鲁斯举办个人回顾展 · 1984 ·在香港展出《湖山揽胜》 访美,获公刊竞赛编辑奖第一名获艾顿新闻摄影奖 【台北渔邨】 【行书 如意吉祥 镜心】 【行楷书七言联 对联】【行书七言联 立轴】【行书七言 对联】 · 1991 ·“郎静山面龄百幅作品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湖山揽胜】 【楷书 寿 镜心】 【楷书五言联】 【晓汲清江】 【云间出岫】 102岁时,郎静山在安徽黄山遇事亲力亲为,能不坐轿就不坐遇到想拍的景象必须拍到位才走
【行书七言 对联】 【英雄独立】 【远浦归帆】
· 1995 ·4月13日,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4岁 【行书七言联 对联】
| 集锦·中国山 |郎静山的“集锦山水摄影”,主要在呈现中国山水画的“风景观”(landscape)—一种从中国传统山水过渡到西洋风景,一个吊诡的“洋派”中国山水美景或“有强烈中国风”的西式景观。最显明的是郎氏使用的器材(西方机器之眼与媒材)与主题运用(执着于韵味,特别是气韵生动的暗示)的中西杂揉状态。他“收尽奇峰打草稿”,再现了中国特定的山水风景范式—一些带有文化象征的材料、隐喻的姿态。“集锦”当然不是毫无目的的拼凑,“集”了之后的“景”要成为“锦”,必然牵涉到创作者的选择与诠释。郎静山这类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于景与物的强烈对话性,以及其所营造的“山水/风景”(或“风景/山水”)范式,其所完成的风格,为“山水/风景”开创一个新的视野,并作为我们欣赏山水/风景之美的参照。 以集锦为主要创作手法,郎静山显然并不顺从于外在如实的自然,而是采集自然元素,再造心中的桃花源,这也呼应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山水理念之雏形。不过,他的中式山水观,因为媒材带有强烈的现代感,因此更覆上一层革新的意味。
郎静山的风景范式为何?首先他谨慎地选择特定素材:松竹、奇木、烟云、层山,最重要的是高士,用以彰显那个桃花源的境界。其次,图像之间需要营造特定的构图对话,以达成“气韵生动”的效果,一种特定的中国美学修辞。总的来看,这种组合要简洁但又深刻有意韵:前景的一株松、几棵树,姿态奇异,彷佛有所指向;旁坐云游高士,如有益友相伴;周遭环境,清明雅朗,步步为营,层层含蓄,意境缓渐升华,历经烟云转折,远山含笑在目;此一中国山水旅程最终在意犹未尽的缭绕中完成。这种有故事性的安排,是物与景的对话,以景物寓意的企图极为强烈鲜明。这种观看状态,让作品中景与物的对话加入了另一层的交流:人、景、物,人的“集”与形成的效果“锦”让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有另一层深意。
郎静山的作品中的图像,牵引出了人、想象和心境,这些关系又有特定的东方美学指向,是既封闭又开放的状态。从当代视觉符号观点来看,每一图像有其特定的历史脉络或领域,从脉络中抽离出来和其他脉络的图像并置、重叠,构成了脉络之间的对话,郎静山事实上可以说是有这种理论的实践雏形,有其开创性,特别是他所处的年代。
| 集锦·人与自然 |自然是心灵之反映。 美国文豪梭罗语:“唯有当一个人离群索居时才可体会出生命之意义。” 中国禅宗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指生命中不同之境界。两者皆隐喻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之关系。 自然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不会因为人而改变。一个人如果多接触大自然,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作“顺其自然”。它不会因为人不希望下雨而有所改变。有时候无为反而会让一切自行实现;反之,当一个人在某方面有表现(有为),可能就必须以其他方面作为代价。
道家的自然观,是要人透过欣赏自然,体验什么是“道”。道是“究竟的真实”(最后的真实)。人活在世界上的时间非常短暂,几十年以前没有我,几十年以后也将没有我,这个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每天都有人离去。那么,到底什么是人生?道家思想认为,这全是因为我们与道有所接触。
道家思想与儒家不同。儒家强调修行,认为每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都可以学习儒家,努力保持与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道家则认为,只有少数成熟的人,可以在智慧上得到启迪。这就是所谓的“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样的心态叫作“一往平等”,亦即任何东西,只要存在,都分享着道的资源。因此它的存在也就值得欣赏。这是一种审美的态度,既不功利也不实用,不谈道德也不讲知识,纯粹就一物的存在来肯定它的价值,因为有道,一切才能存在。 【伯清夫妇俪影、老妇坐像、江边古树】【大禹岭】 【荡舟柳塘】 【东风一夜树先春】 【独立寒秋】 【古阁流泉】
| 集锦·创意 |集锦摄影是郎静山摄影艺术的创造,也是发明。本质上属于暗房技巧的运用,利用多重曝光,与不同影像的重叠或遮蔽,来产生图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虚实关系。他不仅限于实物的曝光反白的影像,甚至相同的影像,重复叠影的朦胧效果,更是郎静山将山水如画家般地剪贴、挪移,以及布置经营。其技巧从单纯的影像曝光的伦理出发。其实验精神或趣味性,虽令人联想到西方摄影与艺术的创造性,却包含了郎静山中国思想之特色与气质。 【古剎扫尘】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与其说是以中国山水的大前提作为元素,来演练这如同实验室般的暗房技术 ;不如说是中国山水那缥缈四时的自然气息,与山水传统由来已久的风格与气韵,浸润郎静山的脑海,进入他的灵魂。中国道家清虚收敛的哲思,使他拥有挪移万物垄罩自然的胸襟,加之以摄影技术,对应上中国笔墨的南辕北辙,即如科学之与人文的互补与对立,在郎静山的暗房里自然地合为一体。这是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巧妙解释。 【古寺寂寂人语暖】
集锦摄影是一个中国式的语汇,一个东方的思维。摄影是可以集锦万物锦绣于一方感光画纸,让天光流动, 让翠树掩映,使山石随光影气化于空气时隐时现。如石有三面,景分远近,高远、平远、深远之深度与空间等。种种中国山水画论中的景深、构图、调子、明暗、质感、体积、透视、层次等,效果莫不在一方黑暗的斗室中微妙地曝光环境中,浑然一体实现郎静山一张张集锦的摄影。这是一个西方人未曾体会过的视野,也是东方人未曾从摄影得到的印象。这个从东方出发的美学,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的自然观照艺术。如有思想,必当然跨越文化的藩篱; 技术如有层次,必升华至毫无滞碍的高度;而风格,正是以技术和观念并行不悖地来往古今,纵横中外出入东西的一个自由的精神。集锦摄影突破了摄影技术,突破现有的世界却又来自于现实世界与动人的元素。他进入暗房,琢磨光影,在朦胧之中浮现事物,在自由无碍地运用集锦,在灵性的层面传达他的精神与艺术。 【海上风云】【鹤】 【花卉】 【江山烟云】 【静物】 【柳塘春水漫】 【鹿苑长春】 【美丽大方】
| 画意·人物摄影 |谢赫六法曾云,传移模写,要得气韵。郎静山的人物摄影,重气韵讲氛围,也不脱西方肖像摄影的大传统。在人物的身份、地位、样貌、气质、妆容、姿态、衣着,以及那伴随着人物的器物、景物环绕,与那烘托人物特质的情境,无意捕摄精神于框架,写神情于形象。一如肖像绘画中所要求的,寓形于神,造像于摹写。肖像摄影与肖像绘画不啻为当代人造像,更为后代留记录。而摄影与绘画不同者,更基于现实的条件,致力于选择与铺陈,而不得做过多之挪移与想象式的改造。此摄影之限制,更亦成就真相之艺术意义。如郎静山之为齐白石,柱杖之像,坐于老藤之侧;而渡海后为张大千,叟置于洞穴之中写照;而于右任之美髯公,闲居申申如也,从容之貌;或吴稚老之朴素清简;或侧写许同莱之窗前凝神阅读,中国耆老,文人之凝神收敛之沉着,凝思一期性格与气质取景或素面相见。静山先生于中国风之气度精神,推己及人。从容中有闲逸气。而为,安塞尔•亚当斯,西方摄影之巨豪,所作于深沈之暗色调中浮现丰富灰阶以至于花白须髯之完全阶调,不啻为恭维亚当斯之摄影理论更以真实与韵味兼得;而对于伊莫金•坎宁安,一席黑衣大氅花白头发之印象,以暗房制作之散放辐射之意象,黑白对照,互衬明暗之法辄而令人惊奇!郎静山之名人肖像于庄重中有变化,于魅力中有流畅,而严肃中亦有趣味,总以人物气质与型态为要至,于黑白亮暗之背景,或融入一气,或突出主角总能意象鲜明与和谐并重。 【墨荷 扇面】
而人物群像尤为挑战,举凡家族聚会,文人雅集,不只是群像入镜,明暗焦距、群像之主从关系、坐立姿态聚散原则,亦涉及服装深浅、人物胖瘦、以至于姿态、表情,甚至于情境背景,皆成有趣之因素。先生所摄《罗家伦家族》之庄重,对照《上海日报老先生们》,上海日报“群英会”竟有画面人物并不直视相机镜头,而左顾右盼,全体状若彩排前之瞬间影像,名人摄影可以如此轻快幽默,而为未曾偏废韵律与整体令人称奇。而《三友影会成员》中黄振玉、吴缉熙、刘半农的洋派与传统之装扮,合为一时髦之隽彦,真栩栩如生也。 【凝思】
郎静山来台后,也曾为当代名媛摄像,写照于园林厅室或是静穆闲雅之芳容,如1950年代之蕴藉秀气的艺术家蒋碧薇,和明艳照人的李丽华、端庄秀雅的声乐家郎毓秀,以及才女小说家郭良蕙。凡肖像在摄人形象,于时空之中写照形貌,于瞬间留存精神。摄影之术虽为19世纪西洋科学之发明,入于中国,透过静山先生之眼,窥望中国士绅文人之形貌气度,亦见西洋名士摩登形象,时空转移,文化递移,也将从漫漫天真之眼,看见时髦之美与动人的青春样貌。 【秋池夕照】【山前树后有人家】 【山亭自有悠贞趣】 【玉山青雪】 【诗词 绢本】 【谁与争锋 张大千】 【松鹤延年】 【棠梨枝上白头翁】 【亭林秋意】 【万寿山】 【望岳】 【闲倚望刘郎】 【欣赏】 【烟雨放舟】 【一片春山着远天】 【迎客松】 【游鸭】 【渔归】 【云崖孤士】 【张大千环荜盦照像】 【张大千像】 【枝头小鸟】 【竹】 【竹阴静坐】
素材及图片来自网络鸟人与鱼 整理编辑转载自公众号:鸟人与鱼微信ID:nryy2012
坦腹斋主人 张大拙微信 zdazhuo 往期经典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大拙书画部分链接(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1013102739@qq.com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743-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