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听他/她说] 这位中国最强辣妈,低调得一塌糊涂

[复制链接] 0
回复
526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1 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a! T: \0 _  d
  o* Z  x6 W4 o' T9 R# i
宋氏三姐妹,
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三姐妹,
他们这个家庭,
对一个国家的命运影响力令人惊叹。
而培养出她们的母亲更是令人尊敬。
可以说,她才是中国最强“辣妈”!
丁酉年
二月十四
6 q3 }" [, }) ^2 p. ?

$ H0 {7 t' U2 l* `

编辑: 云上文化


. F- o" d; @/ F6 S6 S6 F7 N0 O0 P" Q/ ?' I  ~3 b% O

& M# E; C2 Q/ r, E% M& g( z; S

) g4 p$ H7 x; I4 g0 |( H3 c( u# g4 p当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 一个个名字在中国的关键事件中出现,我的好奇心慢慢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他们的母亲—— 倪桂珍。当大家在网络上不停地疯传:哪个妈妈培养出多少博士、多少富豪时,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最强“辣妈”是这位低调到只有从别人的嘴里才知道她一些事儿的母亲,一位培养出所有孩子的超凡社会影响力的妈妈!7 u5 ^. N+ {5 S! v* Y. B
. {3 s0 ]# U- e7 N7 ?

! i: [. h, ]8 u' `2 o8 Q& ?& l' T
倪桂珍
4 w8 e3 K; u* |; [: E  ^- }, U
倪桂珍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1869年出生于川沙城厢镇,排行老三。父亲倪蕴山,是耶稣教上理公会的牧师,母亲徐氏是明代大学者徐光启的后裔。8 {; G* c6 U8 D

; `+ w. D& Z2 x# z; m. H

; J3 q! |7 R5 j倪桂珍从小受中西文化的熏陶,当时以所谓“三寸金莲”为美,她却坚持不缠脚。幼年在川沙私塾读书,曾配“娃娃亲”,因在私塾受“未婚夫”的欺负,她坚决要求父母退婚。
3 Y5 ?% o& O* Y0 [/ y6 s
( E, Y- C4 a6 Y1 |) l
* T/ c$ p; w8 w. _
14岁时,她被父母送到上海教会学校——稗文女子中学读书,擅长数学,爱弹钢琴,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同时,在家庭和学校的福音启示下,倪桂珍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5 h+ n( F! H+ `+ a0 c% X. \* ?$ O& w( g2 U) @

- Z4 m! y- t9 H2 u2 \, B% `$ A/ i0 H1887年,18岁的倪桂珍与在教会中相识相恋的宋耀如结婚。在随后的16年间,生下6个子女,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 I4 H' \- E( L/ z3 m0 ]/ e& s9 x4 x

8 o& S8 l0 L& @: w& I4 g" Q( F! J
宋氏全家福

$ c- b* c+ n) j( r% e4 N& S宋耀如曾这样评价他的爱妻:“桂珍是生活在东方的坚强女性,她的伟大在于敢自己选择爱人,这在东方,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
* g( z0 f) Z. ^2 r* D, K' A$ J% }+ M- L1 F
( E: A. b# s# U; S% z/ `: p
婚后,倪桂珍跟随宋耀如到各地传教,过着不稳定却有着美好憧憬的生活,直至1890年宋耀如在上海虹口郊区建造了自己设计的一幢房子,他们才有了安定的居所。. n+ u( F2 v' ~* {* x# i
+ n" S% |$ K" _: x
; }# s' \( c# b& C
带着坚定的信仰,倪桂珍始终信任丈夫、支持丈夫事业,但决不参政,不对丈夫的事业指手画脚。儿女们在回忆中说:“我们的母亲,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给我们以快乐而舒适的生活。”
2 _$ }, ^# T5 h0 l4 ?" d& @
* }5 m/ e* l9 w! e4 O

5 w7 \$ E6 I2 O# x; C  P2 v5 N; w& {倪桂珍以她的才识、爱心赢得丈夫和儿女们的尊敬和爱戴。由此相信,后来三姐妹在自己的婚姻家庭中克守己身,尽心尽力支持丈夫, 都是离不开母亲的熏陶和表率。
, B# _* s5 F% }8 Z/ g2 I; q6 d9 A% F& o+ R2 f! p$ L$ S6 `8 U

4 [) @! e6 w! _0 B  u
倪桂珍与宋氏三姐妹

1 I0 ]# g6 O+ Q3 M- v3 N在儿女的教育上,宋家却非传统式的“严父慈母”,而是“慈父严母”:倪桂珍在家里有最大的权威。+ Z5 l8 C+ v% H1 K) Y' |- Q

5 P: X) A' P  P' n( k8 T, {- N

: W1 |, W8 y3 V, P宋耀如是位实业家,忙于社会活动,在家里总显得热忱、和蔼、随和放任。而倪桂珍为严肃家教付出了最大精力。宋美龄说:“母亲的个性,处处表示出她的严厉刚强,而绝对不是优柔善感的。”
8 w2 X8 Y3 ?8 {2 _' b
, g' R0 e) U' u# r

% j" U8 t( g+ c' c- v8 x从一开始,严母就对儿女制定了清晰且一致的规则限制。埃尔默·特·克拉克著的《中国的蒋家》一书中形容倪桂珍为“虔诚地信守十诫,省吃俭用采用斯巴达人的训练方法...还要进行礼貌规矩的训练。”8 `7 i6 x5 V$ ]. M" F1 e% w+ U" M3 j
  z7 z. C& z$ n; G: O' A

9 B" X0 U! d  B/ F5 n斯巴达克人以勤劳、刻苦著称。倪桂珍也是从严从实要求子女,不许养成饮酒、赌博、撒谎、偷懒等不良习惯。她认为溺爱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日后难成大器。
6 M3 q5 f! p# H4 ]0 y0 G( K! J
" M, J4 p% C$ B
- D" {: ?% G* \6 |) z; [$ R
宋家优裕的生活环境,足可供儿女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严母要求女儿们从小学会做饭、烧菜、做针线活。年幼的庆龄和美龄学成巧手,唯老大蔼龄学不来这种慢手艺。最后总算得到父亲的说情,母亲才允许她只准不学女红这一项。+ V4 O( l  P7 o8 z
. v9 U2 E7 i  `4 r

& [/ k5 w" Q1 K' |& [- H% g
宋氏三姐妹

( p) F4 W! `  p5 z, `3 ]7 A3 l

7 U# t0 x! \  g! {- x$ n那时,当人们刚刚开始认真考虑女孩子的教育问题,倪桂珍却早已打定主意:她的所有女儿都应该到国外去学习。: n5 S, j0 u2 ^. I8 D
% F5 E6 w- M2 M  S  P1 K6 G
3 ]7 F2 G2 }( I& u- _& [/ P
宋蔼龄,17岁只身一人漂洋过海,前往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求学。因她在学校的出众表现,两个妹妹庆龄和美龄随后也顺利到该校就读。威斯里大学校长曾评价宋氏父母是具有想象力及勇气的东西文化融合的前驱。
9 _( H/ ~( w) d0 X8 ^4 x0 L! i8 L4 {+ g5 }* \% y/ b' a3 K

9 \% U5 j& ?1 q; H0 ]. L, b
宋美龄60岁生日会上,光脚玩游戏

- U2 X2 P! c+ P( Z8 O
2 y, w7 Z! M/ W; z& R4 ]9 w; J- A: B在要求子女们成为有远大抱负、有成就、为祖国有作为的公民的同时,倪桂珍同样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有情趣不死板的人。 她和丈夫为孩子们在上海郊外的一片绿茵茵的庄稼地中间,亲自设计建造了一座有海南特色的房屋,门前有小溪流过,房屋后面则开辟了菜园,让孩子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 I9 a- c- _3 e/ i; J( \6 x# J
/ [# L' T- q6 R' y+ D$ a
( \- z% A  d0 G% c2 s$ f0 P

3 ?  S+ C" \$ g% ^3 c- |
- `9 K. R! _# b! p! h另一方面,倪桂珍亲自教导孩子阅读和演奏钢琴。从孩提时代起,他们夫妇就开始对孩子们进行中、英文双语训练,从美国购买大量幼儿读物,轮流教孩子们读写。倪桂珍喜爱弹奏钢琴,宋耀如又喜欢唱歌,于是周末举办家庭晚会成了宋家的惯例。在家中的艺术熏陶下,宋蔼龄继承了父亲的歌唱,宋美龄学会了跳舞、画画,宋庆龄则继承了母亲的一手好钢琴。
6 w9 ~6 A2 M* Z- v; W0 @/ E7 G% V# |: Y- C! m/ G" g7 D
, N2 [# R5 [9 Z0 z6 E* ?! Z- B0 v
( n& W3 q  P# c& S" X! B) w8 s/ ^
《宋庆龄传》中写道:“正是这样,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家庭与当时中国万千个普通家庭相比较,处在一种‘世外桃源’的优越环境中,既有基督教严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谐、欢乐和诗情画意的氛围。”0 [/ [$ y! @( v# f1 e

9 q. F( O! Y# L, Y+ A& P6 z7 J# j  `$ M7 L2 i" \) [# H2 U
老年倪桂珍

2 X) Y5 `6 p7 b+ Y  l4 \& b倪桂珍一面是如此地决断和权威,另一面的“平等和尊重”为她赢得更高的美誉。
2 z, u* v2 g  V6 G8 k1 j' C) c& C( f& O0 q/ B8 v0 u
! a" m1 t# p: e
她身边人对她的评价:“平时乐善好施,尤非他人所能及。闻其对于各处教会学校医院以及临时赈济种种慈善事,无不慷慨捐助。待老年人亲如手足,待幼年人宝如孙子,一生自奉简约,节食省衣,从未沾染奢华以表示自尊自贵之意,常自备佳宴恭请寓所近邻同来作乐。” 朋友们称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
& j. R9 i9 R) @7 ~8 D8 o; a" f7 ]( W& \) z; Y. v
蒋介石、宋美龄婚礼
$ u9 R1 @: Y% U/ V$ K) n) g( [
宋氏三姐妹的三段重大的婚姻,其实都曾遭到倪桂珍的强烈反对。但最终严母尊重女儿们的选择,在她们成家后,仍然给予她们深切的情感支持。
0 A4 h. y  A  P3 g; }  m, @6 ]  q0 K! \0 w
; _9 m+ ]& g7 h
蒋介石日记记载,“蒋在与宋美龄成婚之前,宋母倪太夫人确有要求蒋信奉基督;蒋当时表现得相当坦诚,他说我不能随口答应你,即使信奉基督,也必须经过自己的研究,待仔细研读《圣经》后再决定,倪太夫人尊重他的态度。1930年,倪太夫人生命的弥留时刻,蒋其实还没有决定成为基督徒,但他在日记中写道,因为岳母对他非常好,为了使老人在离世前得到一点安慰,所以他就在倪夫人去世前,说愿意受洗。”
; c. t6 v- d/ G" }
6 P$ K1 t5 j5 u7 K2 E, ~# }3 a7 F: M
% z5 ]- ]+ `+ u' I' S
蒋介石到了晚年已是一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视宋家对他一生的影响为宝贵。
& C$ ]7 K; O0 Z2 x' A; t( v
. R6 ]: K  X) I, \) F2 T
: N* b; H7 E& ]$ `
宋美龄在《祈祷的力量》中写道:“她的去世对于她的子女是极惨重的打击。可是对于我的打击也许更重,因为我是她最小的女儿,曾十分依靠她而不自知。”
1 F0 L3 n5 r  A- I% [" Q- I+ {9 m% i9 L; ]. n  u0 j

; |) I8 V3 ~  |! u, v9 r宋庆龄晚年时回忆她的母亲:“她身负重荷,仍文雅高贵,端庄美丽,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她那崇高的神韵。”宋庆龄在去世前要求:“千万别把我和丈夫埋在一起,让我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去吧,我想陪陪他们。”
7 w+ ]: {, H! H  F- I7 M
" s1 N( z8 y2 j! Z
) T- Q* u. P$ d5 ^伟大的母亲,就是家庭的核心。
- V9 Q' I( L! w, i3 c  J  F: s6 |, J. i: x  S2 j
+ `; v/ C5 J2 o
0 t! R/ [4 @: j3 C; j/ S
7 r# O0 ^' G1 |) o5 |# p. Z

4 q, P. [9 G. m4 @' |2 U她的儿女称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称赞她,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 O  B: l$ D- s7 T7 f2 V
' X" \+ h: C3 }& ^. P0 n
来源 | Modec摩登客

3 l5 i, B& _/ n
3 U# @) @0 T, G3 M: P$ V6 a
) y5 E; R) R  K2 f+ A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262-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