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国内媒体选读] 翻墙有多难?看德国人为了翻墙都做了些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24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e) E+ y" s% x% `5 n2 s
$ J2 [' K+ V6 e6 g2 d
最近常听到有人抱怨穿墙太麻烦,俺心里就嘀咕:你要是知道当年德国人民翻墙的艰辛和危险,或许就不会再抱怨咱们“翻墙”的麻烦了。

) O. g7 U; B( ]3 L& M, ?* u* C$ B; p/ J
' F: B& z7 ]4 l2 T8 C
6 t) u* L( \1 T
到德国人的翻墙,比较关心政治的同学应该会联想到大名鼎鼎的“柏林墙”(具体介绍见“这里”)。从某种意义上看,东德共党在60年代建造的柏林墙和我们在21世纪架设的GFW真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堵“墙”都是用来阻止本国人民对自由的追求。各位同学们目前的处境,和当年东德老百姓的处境也很类似——都在挖空心思琢磨翻墙之术。
8 a% v9 b" p  \" i, F9 N; s
+ ?, e7 ~3 Q! M( x

7 l$ T7 Z7 R* |1 b/ f6 s1、翻越柏林墙的故事
. N1 N, y& e  O! z6 W- U. j
( L: P0 V9 D2 c6 u( b) q5 I% w- z

' B. X8 [; F+ ]) V, |3 w3 d5 t4 |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肯尼迪《柏林墙下的演说》,1963年6月25日于西德市政厅柏林墙前。
, |. k8 L; m$ @* F$ N# M+ Z+ [3 i: F; Q
" J& X0 Q: ~6 z3 o. c5 C9 M

6 s- \2 S6 a4 m7 H- h  
德国的柏林墙是东德于1961年在自己的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在柏林墙建立之前,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随后东德加入了联邦德国,两德实现了统一。

: L# Z  c, B6 y0 _' _# G* Y: I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外敌,而是用来对付自家百姓的墙”。但是对于德国人来说,柏林墙所代表的不是肯尼迪,冷战这样的大字眼,而是数以万计小人物的故事,这些小人物在这堵墙边,用自己的生命,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的名字,叫做“自由”。" n* h' j# P8 z: f. |
  
仅在此记录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故事。常觉得,我国和西方的历史,记录很不一样。在我国的历史记录里,少有这样详尽,乃至繁琐的小人物的记录。所以读西方的历史,经常觉得过于平淡,过于拘泥细节而不见大方向。然而,却自有一种力量在。柏林墙的故事,在西方的历史里,感觉不但不惊天动地,或者剑拔弩张,反而竟然多有幽默。当然,是黑色幽默。
6 `" @  P7 K; b9 a$ Z: M8 r+ X& X  s- Y. T' B/ p
2、又一个“中国长城”/ s0 D: |1 o% T  N: O$ o) a8 O
0 ?: l$ M7 f3 r# N; h" ~1 R
万没有想到,在柏林墙纪念馆会读到我们中国的名字。柏林墙工程的代号,就是“中国长城第二”。; o4 C2 R, }1 N6 B& H( L
1 w6 ?# m+ p  Q4 ?) E' M5 j

- q% \7 c6 [4 a/ ]1 D/ [
. x% K6 i$ |( P! r  m$ Z
  
1961年8月,一个沉闷的夏天。对于大量东德人经柏林逃往西方已经忍无可忍的东德人和苏联人搞了一个漂亮的偷袭。8月12日凌晨1点,2万多军队突然开到东西柏林边境,立刻开始了修筑柏林墙的工程。应该说,这个以我国长城命名的工程,准备还是很充分的,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仅仅到13日凌晨,第一期工程全部完工,整个东西柏林被铁丝网全部分割,再加路障。柏林墙正式树立了起来。1 E$ g4 a5 N) ?  B& s
  
不过上帝实在会开玩笑,就在柏林墙的修筑过程中,东德人就开始了翻越柏林墙,逃亡西德的“柏林墙传说”。东德人的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精神,给柏林墙的历史研究留下了千古之迷,到底是先有柏林墙,再有翻越行动,还是未等墙树起来,就已经开始了翻越,竟然永远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了。5 Z( f+ V/ Q8 s3 M
  
历史记载,柏林墙初步完成,即东西柏林正式分割,在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7 p- o/ |) Y+ ^' B
  
13日上午,西德人涌向柏林墙,向墙那边的同胞投掷自己的通行证,身份证件。到苏联军队能够阻止这一举动前,数以千计的证件已经被扔到了东德同胞的手里。大批东德人借机混在返回西柏林的西德人中间偷渡逾越了柏林墙。  n" Z9 S0 D3 g+ A
  
13日下午,柏林墙树立以后,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出现了。一个青年在光天化日之下,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但是,三名警察追上了他,将他打倒在地,谁也没有想到,被打倒的他竟奇迹般又站了起来,夺过警察的枪,一边与警察对峙一边继续向西柏林飞奔。警察是尽职的,他们不顾这个年轻人的枪,冲上去和他又一次扭打成一团,并且一刀刺进青年人的膝盖。这次这个年轻人失去了奔跑的能力,面对三个警察,结局已经注定。5 r$ p; s: c# Y% _7 i; e4 l3 y$ J$ f
  
然而,上天决心要给大家看一幕喜剧而不是悲剧。就在此刻,西柏林群众雷鸣般的怒吼惊醒了三名警察,他们已经越过了柏林墙,现在是在西德的土地上,他们不再是警察,而成了违法者。他们扔下青年跑回柏林墙的另一侧。这个青年拖著残废的腿,一边拼命呼救一边爬到了西柏林。
! ?7 }1 @% @( o. o2 Q7 n6 h( `, s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大大的误会。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沿东德西德的边境修筑的,而是偏东德一侧,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你越过了柏林墙,你仍然在东德土地上,警察和军队仍然有权力和能力开枪将你击毙。当时那三位警察并没有越界,他们大可以合法将那个青年绑回东德。然而,面对这柏林墙上的第一次交锋,他们误会了,害怕了,那个青年简直是奇迹般的竟然这样逃脱了已经笼罩住了自己的厄运。这是第一个通过柏林墙的逃亡者。也许这第一个人就定下了逃亡柏林墙故事的基调。
/ Z, l" T3 r; `/ _  x  
在柏林墙传说里,有眼泪、有悲壮、有无奈;但同样也有幽默、滑稽和令人含泪微笑的故事。
! o* R% C; E- q- Y' h4 U; a& f0 x! Z
3、最可爱的人* A3 l, V/ Q0 {
9 [# V0 g" p6 S$ H* \6 d
6 L( T% A% z, n$ e% Z# f5 I
要说最可爱的逃亡者,颇有几个竞争者,首先是两位大情圣:一个是阿根廷人、一个是澳大利亚人。大家看看他们逃亡的手段就可以知道,也就是他们能做出来,死脑筋的德国人就是再有几百万人逃亡,也做不出这么幽默的计划来。
9 _( _3 y% ^2 x0 `( ]% @
3 s; Z+ @6 z, T+ U* O8 S7 n' Y: m
+ p7 I4 F& ?- W; N( q/ S2 F
  
柏林墙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那么几个门,几个交通站。于是情人被困在东柏林的两位就打起了交通站的主意。经调查研究,交通站是靠栏杆来封锁交通的,虽然栏杆结实,撞不断,但是栏杆比较高,如果汽车足够矮,可以从栏杆底下直接钻过去。于是计划诞生了,把自己的亲爱的放在行李箱里,趁警察不注意,开足马力,一下从栏杆下面钻到西柏林就行了。
; V5 ^( C% Y1 |1 l" p/ Q  
说干就干,澳大利亚人就这么把自己的新娘子接到了西柏林。如果故事到此为止,那就不存在什么幽默了。但是这时候,阿根廷人出场了,他充分表现了南美人民热血沸腾,但不爱动脑子的特点,他认为这个计划不错,也想照办。所谓照办,真的是照办,他居然连车子都是直接找澳大利亚人借的同一辆车!说起来也是,这么矮的车本来就不好找。问题是,他一点伪装都没有做,连车牌都不换,就这么开了去。& w+ t7 x& ]7 j
  
阿根廷人开著这辆已经被报纸报道得详细得不能再详细的车,大摇大摆开进东柏林。东德警察一看,这车怎么这么眼熟,但是谁也猜不到天下还真有这么大胆的人。警察问:“这车,以前是不是来过东德?”阿根廷人脸不红心不跳的回答:“当然没有啦!”警察自己也糊涂了,大手一挥,放行了!结果是,在一个星期以后,同一辆车,把另一对情侣,用同样的方式带到了西柏林。
8 ^" y. V6 k+ r  P4 z7 p, |  
在他们举行婚礼之际,悲愤的东德警察把栏杆下面装了无数垂直的铁条,别说是车,就是条蛇也休想从栏杆下面再钻出去!' k, ~& P/ b& T

: ?8 `8 [& W& _8 Z+ v: Q/ R
4、最悲惨的人% Z' g/ X) s7 ]! y6 u, G) _

0 b, Z1 L$ b& l+ h6 g* q* ]
+ o) a/ o; s+ Q" [1 u/ Q
写可爱是容易的,面对冷酷的现实,人类用自己的信心,幽默来反抗,说起来即使是最大的冷酷,也压不下那希望和温暖。然而要写悲惨,实有些下不了笔。

+ ?( E7 C6 }0 s# }$ L/ ~- N+ m# \
. {  G1 e  J3 H+ h( o- l9 u& t

- h1 ]  e6 |* M; O* Q( d6 g( f* a  
柏林墙的逃亡者中,那些“功败垂成”者无疑是悲惨的。1961年,18岁的彼得·菲西特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已经爬到了柏林墙的顶部,只需要再加最后一把劲,就可以达成目标,就在这个时候,枪声响了……彼得滑落回柏林墙东侧。
# D) S0 F: A$ o' ?" ?  
悲剧还没有完,身中数弹的彼得倒在柏林墙下,血流如注,我不知道东德的警察是一时不敢承担责任,跑去请示上级,还是真的就已经下了杀心(我宁愿相信是前者)。彼得就这样在墙下躺了50分钟,没有一个东德警察前来管他。
9 M+ s) k& i: P& R/ T  
彼得的呼喊声一点一点的低下去了,低下去了。西柏林的人群爆发出愤怒的抗议声。“你们是杀人犯!”“你们是法西斯!”上千群众怒吼著。西德的警察冒险跑到柏林墙边(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极其危险的,柏林墙西侧依然是东德的土地,警察已经“越界”,完全可能被枪击)把急救包扔向彼得。但是太晚了,彼得已经失去了自救的能力。彼得终于停止了呼吸。他的血已经流尽了,在他蓝眼睛里最后映出的,依然是东柏林。50分钟以后,东德警察抬走了他的尸体。0 ]2 h. B7 w  g1 d9 f/ |
  
如果说彼得最大的不幸在于他最终没有成功,我不知道下面这个最后“成功”的例子,是不是算幸运。在柏林墙刚完成的那一年,由于墙还不是很坚固,有人就想出了办法,开重型车辆直接撞墙!直接冲开柏林墙进入西德。1961年,这类事件多达14起。0 U; u( Y& b$ i3 i2 Q5 C
  
逃亡者要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坚固的高墙,还有来自军队和警察的密集射击。有军事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对于穿透力极强的子弹,民用的车壁,车门根本就是nothing,香港电影里躲到小轿车后面就可以逃开对方射击的镜头完全是搞笑。所以,用这个办法冲击柏林墙的人,实际上等于完全不设防的穿行在枪林弹雨中,去争取一次严重交通事故的机会!
/ q$ r' n# v, Z5 h2 Y9 K% x  
这里的故事太多,最悲惨的,一是在离墙最后一米处熄火的那辆装有数十人的大客车。二就是布鲁希克的故事。, e' q. m% z" w6 l
  
布鲁希克和他的同伙同样是利用大客车冲击柏林墙,但是他们的行动从一开始就被发现了。军队和警察从多个方向向客车密集射击,客车起火燃烧,弹痕累累!还好,客车质量过硬,不但没有熄火,还在布鲁希克良好的驾驶下奋勇加速,一声巨响,柏林墙被撞开了一个大缺口,整个客车冲进了西柏林!
. H0 i" V  Q1 D4 Q% F  
欢呼的人群拥上来迎接,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驾驶座上的布鲁希克身中19 弹,他是用生命的最后意志坚持加速,冲向柏林墙的。当客车冲进西柏林的那一刻,布鲁希克停止了呼吸。8 ^% A9 Y/ O. \4 f. ?' x) e
 
柏林人展开了一场争论,布鲁希克究竟有没有看到他梦想看到的西柏林?最后是一个现场镜头宽慰了大家,从镜头上看,客车驾驶座位于西柏林之后,布鲁希克还有一个抬头的动作。是的,那时候他还活著!他的眼睛最后映出的,是他梦想中的迦南西柏林!他是一个成功者。
4 y3 w0 b: t( P. j  
柏林墙在两德统一后完全拆毁,后来联邦政府作了很大努力说服人民同意在原址重建了一段70米的“柏林墙”作为警示,图中十字架是企图越墙者的墓碑,为纪念他们追求自由的勇气把他们葬在这里让人凭吊。在28年中,至少有239人在试图翻越柏林墙或潜渡施普雷河时被枪杀。
# R$ G, T! b" e# j  
这个镜头我也看了,说实话,在那样的动荡,混乱,和快速行驶中,每个人都被颠簸得相当厉害,硬要说那个几乎无法注意到的动作是布鲁希克自己作出来的而不是别的原因,我感觉实在是勉强。但是,谁又愿意继续辩论下去呢?谁又不希望这个年轻人生命的最后时刻能够是快乐呢?德国人如此不严谨的结论很少,却少得可爱,少得美丽。/ f* Y0 G: A8 @( J! z. A; q% ^
  
柏林墙倒塌以后,新建成的文化宫,专门采用了很特殊的设计。建筑之间均用伞状结构连接,整个原来的柏林墙东侧“死亡开阔地”被全部笼罩在保护伞下。成为了伞下的广场。  S" [6 t& b1 ~7 @; y( H
  
我的德国同学说,这是因为,在这个广场上,无数逃亡者因为没有任何隐蔽物,只好强行穿越在火力控制下的广场而失去生命。现在,德国终于可以为自己的公民提供隐蔽物了,尽管,已经太迟,太迟……

8 q" V+ h# }* Q我无话可说。$ ]) o8 `; e6 Q, [* g

! J; |; X( X8 z& y
5、咱们德国人都是工程师& o) t  L6 b* y9 A0 }
4 n* A1 ?6 a! A3 I& @8 F9 E* ^2 Y
上面那篇太沉重了,来一点轻快的。
* i; G3 @  s+ x6 Q% P; ~) Z  
德国人的机械设计,制造能力举世闻名,在柏林墙逃亡中,那也是充份体现了德国人民的技术水平。要按现在流行的歌来唱,那就是:“咱们这嘎都是德国人,咱们这嘎特产工程师,咱们这嘎香肠配啤酒,咱们这嘎都是活本茨”(本茨,即奔驰汽车创始人,德国工程师)。
3 i4 }. x2 V: d. U8 o  u+ g
3 Z1 t" D' {( |

8 e3 N  B4 L1 O. ~  
1968年,一位东德青年利用河流潜水到达西德。大家心目中的潜水是什么样的?潜水服?潜水镜?总之他一个人能有多大本事,还一切都必须自己造,最多是一点粗糙的个人潜水工具罢?
9 ^$ K' g8 ?# Y3 A. ^4 P. t2 j  
非也,这位青年自己造的是——潜 - 水 - 艇!6 Q1 @! x. a# D+ {6 l* T+ r: D
  
他用的是摩托车马达,配上自己组装的钢板,还有导航,压缩气体等系统。硬是在家造出了一个个人用的小潜水艇。质量如何?我看可以通过ISO9002国际认证。这潜水艇在水下航行了超过5个小时,才从西德那边冒出来,其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有同学说了,5个小时是不是太长了一点?那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试试拿个小摩托的马达去潜水看看。
  L, [- Y- ~* q( K  
这小潜水艇当然是一个奇迹,该青年的逃亡过程使他立刻在西德找到了工作,各大机械公司竞相聘用该青年为设计师。听说后来他还真在机械设计上大有成就。
& s% t' h$ R/ a. g5 y  E
7 @9 l/ P3 a( [3 @& n% _( M7 z
不过小潜水艇也就算了,后面来了个更狠的,逃亡中一不小心,楞搞了个吉尼斯记录出来。
. \/ N# j$ B/ j$ `! G  
1979年某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著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手工制成,花了数年的时间。在此期间,两个家庭自学成才,从材料学,工程学,气体动力学,气象学……一直到建立家庭实验室,最后成功的在家庭的后院里制作完成了这个高达28米的热气球!, [7 I1 Z2 M2 E0 o/ A  M3 S
  
经调查,此热气球是欧洲历史上最大的热气球,被记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 w! h+ u9 w4 i" D& S8 g1 v  
这个热气球在通过柏林墙的时候,被警察发现了。警察目瞪口呆之余,还算记得开枪射击。这一射击,该气球良好的工艺水准就发挥了出来。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不但枪打不到,连探照灯都照不到!警察只好紧急呼叫空军支援:“长江长江,我是黄河,你们赶快出动,寻找一个热气球,把它打下来。对!没错!是热气球!重复一遍,热 - 气 - 球!”+ n4 \4 j* z1 F0 g2 `, v  Q
  
苏联空军的“苏”、“米”战机立刻出动,但是热气球在28分钟的飞行以后,已经完成了使命,安全落地。
9 e/ b+ \. o  Q' L: y6 Z/ @, i  
问题是,当气球被发现以后,两家人决定立刻降落,以避免被战机击落。这一“紧急降落”,就谁也摸不准方向了——降落的地点无法确定。到底是已经到了西德,还是被迫降在东德,谁也不知道。
, g2 Q* z! O; C  
估计在他们数年的学习中没有心理学的功课,面对未知的前景,8个人都失去了验证的勇气。他们根本不敢走出这个气球,就这样躲在吊篮里长达24小时之久。他们已经没有勇气亲自揭晓自己的命运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降落整整24小时以后,军人来了,揭开了气球。他们对这8个逃亡者说出了他们盼望了多少年的话。——“你们自由了,这里是西德领土。”$ W: q9 W& z1 \2 |

8 |3 o! y. \1 D3 y3 a8 t3 ?* ^还有一个地下逃亡的工程也是让人叹为观止。它是一条穿越柏林墙的地下隧道。这条隧道全长145米。距地面距离是12米。就是说,这隧道先如挖井一样,向地底直着往下挖12米深,然后在开始往柏林墙方向挖。隧道的进口,设在一所房子后院的厕所里,而出口是一个老点心面包店的地窖。隧道内部高度不足一米,确切地说,只有70公分。否则,在这种秘密状态下,太多的土将无法化解在屋子里。大量的土用小推车运送到地道口,再拉上井,分散在屋子里。一共有36个青年和一位23岁的女青年参加了这项秘密工程。他们由此营救出了他们的未婚妻和朋友,以及他们全然不认识的家庭。
4 [. K/ K# ^% U+ ^+ r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隧道不是从东柏林往西柏林挖,而是由西柏林往东柏林挖。之所以仍然要秘密地处理挖出来的土,大概是因为在救出所有要救的人之前,仍然需要小心谨慎,不走漏风声:谁知道西柏林是否有东柏林的间谍?1 E8 I4 j0 {$ @7 _
  
但问题是,如果从东柏林往西柏林挖,出口可以不必忧虑,反正只要到了西柏林,那里都是自由的土地,都可以光明正大地走出来。但是从西柏林往东柏林挖,出口就必须事先设计好,必须正好是一个隐蔽的出口。
3 Y" @  O! C. U2 Q6 }  
这些西柏林的营救们,是怎样使出口正好挖通在一个房子后院的厕所里的呢?他们又不能公然和秘密警察监视下的东柏林一方联系、讨论;就是秘密联系讨论也不可能公然测量距离、方向和位置;就是公然测量了,又怎样方位、距离分毫不爽地可可从人家后院的厕所里挖出?
+ J- o# K" |' T& J& T  K9 a  
这应当是工于计算、思维精密、办事严谨的德国人逃亡到西柏林的又一个杰作。! H+ T1 U: e, \) o( a
  
这项秘密工程不声不响地进行了六个月。57位东柏林人成功地从这个隧道中出逃。从开始挖土,到逃亡者最后爬出隧道,在12米深的井口下坐着缆绳,始见西柏林的自由天日,人们为这一工程全过程拍下了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除了传递当时的作业情况,还向后人传递着另一种信息:救助者们在挖下第一铲土时就知道他们一定会成功,而且只能成功,否则,这些照片随时可以成为治罪的证据。
* `5 ?7 `+ @0 I
  |8 w2 X2 |) K7 Y( P. Z' j
6、世上无难事,只要肯钻研
# v- `$ m' `2 q' _) P' d! t! D, @( S
; Y; o+ [7 c6 r: B$ J
下面这个故事,证明了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些事情,你是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的。
, {9 ^2 h1 O6 O, @8 w% L; F
3 D, ^; W: T* x" N1 l4 ~5 R; ]

$ @$ ^( m$ g. X: R: Y2 ]
. X% W  m8 p; j! s
& i% {$ @% B  Q; x+ f; X! I6 V- y" a
. _( Z7 o: D9 z# a
如果让你把一个人藏在小汽车里偷越柏林墙,你会把他藏在哪里?后箱?

7 ^- \. J* v7 ]& R+ b* F. ?
底盘?座位下面?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想象得出来,把人藏在汽车的引擎部份。不要说那里因为发动机的缘故温度高,废气多,人放那里多半不烫死也憋死,就算没这些问题,您随便掀开哪辆车的引擎盖看看,怎么可能放得下人?
2 n, `) O* G. Z: H  s7 f8 C+ E. v  
然而事实证明,那里可以放下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在引擎旁边至少呆2个小时以上,还保持清醒。9个从引擎中逃亡柏林墙的东德人可以作证。他们的故事甚至连金庸先生描写的什么“缩骨功”也相形见绌。
( D# n- L! W; k  
据资料显示,他们都是把自己扭曲成,成,很难说他们把自己扭曲成什么形状了。总之他们就好象没有骨头,可以随便变形的橡皮泥一样,把自己一点一点的塞进了引擎与盖子之间的缝隙里。然后就这样逾越了柏林墙。到达西柏林以后,他们要用1-2小时的时间,再一点一点把自己“还原”。先出来一条腿,再伸出一个头,逐渐的,一个人的形状硬是从引擎里升了起来。如果放一个快镜头,简直就是《终结者II》的翻版。# [2 w0 C9 F% Y: v% i7 Y! r# X
  
在录像上,一大群西德的热心人在旁边帮忙。但是很快,“不许帮忙”就成了规矩。因为逃亡者的姿势实在太古怪,只能由本人来逐渐恢复。没有经验的人只能是越帮越忙。
8 E0 s0 d0 L* x0 Y- Q
9 `: Y) }- X/ }( e6 B: w

: v+ x3 N2 _& E0 @- Q  I/ g
在香港电影里,警察或者匪徒,经常从人行天桥上一跃而下,正好落在驶过的汽车顶上。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电影,对于柏林人却是生活的一部份。
$ e' v; d$ T- y* Z7 i5 I" _" `  
凡靠近柏林墙的高楼,都成了东德人“跳楼”的场所。不必担心,这里的跳楼可不是求死,而是求生。只要你爬到楼上,表现出逃亡的意图,西柏林的同胞们就抬著床单蜂拥前来接应。鼓足勇气,一跃而下,只要把握了方向,就可以在空中逾越柏林墙,落到床单上。0 n+ B" U0 f4 Y+ ?" I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运动天份的。曾经有一家三口一起跳楼。6岁的孩子成功了,父亲和母亲却摔到了地面,一个伤了内脏,一个伤了脊椎。在短短的跳楼时代,有4个人因跳楼而死亡。  u" I. h* m. o' g
  
年纪最大的跳楼者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她在跳下来之前,把自己吓得瘫倒在了地板上。无论大家怎么鼓励,怎么哀求也无法跳下来。就在西柏林人准备失望的散去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东柏林的警察发现了情况,冲进了大楼。警察破门的声音给了老太太无穷的动力,她冲向窗口,果断的一跃而下……
' g3 t. k' p- ?' K% ]/ H$ i8 i  
再后来,由于柏林墙西侧仍属于东德,接应的西德人算侵犯了东德领土,跳楼者又改用汽车接应。顶部预先布置的汽车突然冲向柏林墙,跳楼者就把握这一刹那裹著被子飞跃而下,直扑汽车顶部。汽车又马上退回西柏林内部。
/ Q; I& w; h3 b% \$ B! T2 a( @  
直到东德下了决心,把柏林墙东德一侧的高楼全部推平,空出一片几百米的“恐怖区”以后,居然还有人延续了这个跳楼逃亡法。某位德国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强力弹射装置,从东柏林市内的高楼起跳,“弹”了数百米到达西柏林,然后利用自己制造的降落伞缓缓落地。$ z. ]7 S3 s6 P

. A) s6 L7 [, w
7、柏林墙的倒掉
* H: f' f/ g+ h& w; p- W( l
9 |3 P/ J1 z' v/ `2 f3 y
历史的进程到了1989年下半年,东德已经是强弩之末。由于东德政府70年代以来所实行的指令性经济、农业全面集体化、强力发展重工业、严厉打击国内反对声音的经济、政治政策,导致经济发展几乎停滞,210亿美元的外债债台高筑、东德马克内债累累,环境污染严重,人民生活贫穷压抑,严重的不满情绪早以深深埋伏在社会民心之中。

8 `; x3 I+ r( `& Z+ f% y) y$ N5 C1 r: C7 r
/ r, X* v5 p; a  K$ \+ i8 ?8 M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
- M& W/ i6 h" r) \  
这一天,就象上紧了发条的钟表,突然失去指针,滴滴答答的钟声尤在,却不知何始何终——柏林墙的两面人山人海,鸦雀无声。
- D; @: p: i7 r* _  
面对这堵耸立了28年,阻绝两德人民,制造了无数悲欢离合、生死哭歌、惨重牺牲的血墙,人们无法判断的是:当制造它的独裁政府部门和官员辞职的辞职,改选的改选时,柏林墙辞职了吗?它是否仍然戒备森严?它还能随意射杀越墙的逃亡者吗?自动射击装置是否完全解除?密堡暗碉里的岗哨是否仍然轮流值班?带缰绳可以自由追踪100米的警犬是否正严阵以待?
* q+ y( N( ]; }3 ~  
没有任何官方的媒体报道这些与人们生息密切相关的消息。柏林墙依然无声地矗立着。它两面成千上万被阻隔的人们遥遥相对,心中纵有万马奔腾,脚却不敢越雷池一步。  X; ~9 O' T$ D
  
这是继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又一个历时转折的关头。而历史在这一瞬间干脆停下了脚步,为的是让人们记住它的沧桑。
! U- }( T) P( j; z9 }  
不知道渴望自由的人们同这面血墙对视了多久,终于有一个东德的青年人,壮着胆子,往那禁区的空地,试探着,迈出一只脚……! X( [& a7 G$ e
  
没有反应。让脚落地,移动身体重心,再迈出另一只脚……4 E: {; c0 Y. ?) d  L/ I9 x  v0 C
  
仍然没有发现任何警戒方面的反应。  Z3 N8 o, ?! [
  
小伙子双脚落在东柏林境内的禁区,人,暴露在自动枪击射程之内。+ T/ \# s/ [" r' M/ I; Q. v
  
柏林墙两岸,无数双眼睛被这年轻的躯体所抓住,人们不约而同屏神静息等待着……要么枪声乍起,又一具尸体倒卧在血泊中;要么人民淹没、踏碎这围墙。
- p2 A8 @$ _8 _( k  
小伙子不急不徐,却一步千斤,载着两德的万众一心,牵着两德张开的手臂,在众目暌暌之下,从那片社会主义东德境内的边境开阔地,一寸一寸、一米一米走向资本主义西柏林境内。
) m0 X1 n0 a( z* a) [+ J2 A- Q  
这应当是德国历史上,街头上最安静最紧张的时刻了。
1 S  v  Q- v2 P3 v2 J+ f  
当小伙子在身前身后人山人海的无声的注视下,终于接近柏林墙,奋力攀上墙顶,预期的枪声仍然没有响起,紧张的人们却沉默得几乎要爆炸。2 C" h3 n- k4 A$ z
  
然后,西柏林一边向这位以命相抵、探试自由的青年人伸出了丛林般的手臂;然后,小伙子双脚结结实实踏上了西柏林自由的土地。
5 L5 [9 ?$ i4 _' }6 N2 a. _  
一瞬间,柏林墙两岸人声鼎沸,心旌摇荡,激动的情感潮流如洪水决堤。人们相互拥抱接吻,相互重复诉告着那个刚刚发现的不可思议的事实:
: }7 j  y  X2 c' ~  i$ I% s: ?; m3 K  ]& b3 I5 Q- i* v* E/ z; r
柏林墙解放了!0 `9 g# G# p: F( O6 e7 ^

+ J. P7 x3 k4 |2 D) q+ R
它的警卫事实上已然解除!7 M% s0 |) R1 _1 V7 V: V! O7 P6 j

" H- a1 E5 R% \- z  ~$ V
它已经全然不过就是一堵墙而已了!
( t6 k0 S$ ^) @, p) q
+ {2 v+ H' }, n; J1 \7 _  k$ e' }) v
两德人们相互拥入对方,成千上万的人们彻夜不眠地享受着亲友重逢的喜悦。两德人民拥满柏林墙墙上墙下墙东墙西,人们举杯相庆,奏乐狂欢,欢乐的自发的庆典持续数日,节日的气氛经久不消。% ?5 N8 G$ b2 O1 d7 @
  
无论如何,柏林墙的故事已经结束了。(而且,是喜剧性的结束)人间的故事,如柏林墙这般悲惨的并不少,能够最终这样收场的,已经很不错了。
4 O( T( Y/ c" T  
德国人毕竟是幸运的,柏林墙见证了德国人的痛苦,全世界分享了他们的痛苦。他们被关注着。然而,还有那么多的人,他们的痛苦竟然是完全默然的。. x9 E+ ?3 o8 \
  
柏林墙倒下了,东德人终于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自由。然而,类似的悲剧却并没有在这里地球上结束。我们看到在远隔德国万里重洋的另外一个国家,依旧有一堵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巍峨耸立着。唯一的区别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甚至不知道这堵墙。

- e* R6 N, x1 `. e8 V, N源:海那边, n6 g+ c2 f7 w: @. s5 C' x& A

$ _- B* V/ P7 r; q  l, `& r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391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