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撩人街拍] 知书|在他的照片里,藏着超越时间的向往

[复制链接] 0
回复
23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30 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Y+ l7 S) [6 @, }3 {
( g  }  A) Z$ O0 e: D( H

% q+ U$ r! s& O
2 p$ g' Q& e* P5 F3 J
本文所有图片都来自网络
1 R& L* m$ V, M! y! n
在手机上看阿蓝的摄影可惜了。

3 i* ?( x5 D8 v' |/ b  t
倘若你尚在质疑上帝和灵魂的存在,那么在看过他的作品后,你也许会开始确信:神性的荣光,就藏在那一双双黑色的眸子里。

' V- r, s) k1 [2 c0 S$ F
毋庸置疑。

: E+ p/ j- r, q3 ^/ K
+ Z7 }$ ^* `# [' K
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颁奖礼在木心美术馆举办的现场

6 L* i% S8 C0 q" f; k
; f! b, q0 W5 U3 Y: V* z
11月26日,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将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一等奖颁给了冯君蓝这位台湾牧师。/ I+ N% M6 D# l8 }( R
9 h2 \: h( S7 `2 p8 m' D
面对冯君蓝的获奖作品《微尘圣像》,阮义忠这样形容:那已不是容颜的留影,而是灵魂的肖像。
! b; v# [8 C5 g/ H/ @
# `8 ]' J1 S; [! Q) E) L
预备着的童女(The Virgin in Preparing)
6 \/ R" |$ |7 z  r0 V
而陈丹青在看过冯君蓝的作品之后更是发出感慨:
+ p$ [2 ~: |% i: e4 C
  Z2 Q5 p- t$ Y2 _$ Y5 l
: c/ {* v7 l1 |. m
“突然看到他这样的照片,吓坏了人。
他其实告诉你,你不真心了,我不真心了,所有人都不真心了,他还真心。”
% Q/ g1 x1 E) T8 a3 S
$ K* \9 @5 z' h; [1 Y$ O  [1 p
微尘(Tiny Dust)

! n4 E3 o5 Q, k+ P, F
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也无论是否熟知圣经故事,相信任何一个有灵魂的个体都会被这些照片感动。

$ F! `% I7 H" Z6 {2 Z) M  o- H
它们的力量,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还原了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人类本该拥有的高贵与谦卑。. h, H+ |7 s" t7 c% l* X0 R$ ^2 E

4 j$ r! x6 J$ o! Z5 R' }3 w( J7 y/ C9 B# X) M. m9 x* `
( u/ a* X% J& v4 {% }# Y

, a2 ?, ~8 W0 J6 j, o9 g- W( N% E

' I9 }/ [9 g3 a/ A
冯君蓝,人们都称呼他“阿蓝”。

; Z1 `+ t3 F  E# W- L) [% r
阿蓝长得很酷,大胡子、齐肩长发、深眼窝、瘦削身材;穿休闲的衣服,布衣棉裤,颜色都是旧旧的,皱巴巴地挂在身上。很安静地站在那里,有种落魄又流浪的诗人气质。

+ s: [: K) U& S: B& g0 }, u
这样的造型,旁人一看就会知道:他肯定是个艺术家。
2 q. w9 i6 @( v+ q' K3 c: c& o
% m  Q- y3 Z+ e* ^6 O3 {5 n* r

# u7 Y, G9 a# f' i
/ g: B9 r0 d( p' f! H2 p- r4 m
的确,阿蓝是艺术家。

( d8 {! r" e0 G
他会雕塑,会画画,会摄影,曾经有过自己的工作室,四处接单子帮别人做广告设计。现在,阿蓝是一名牧师,他的教会在台北,名字叫“有福堂”。后来,摄影让他出名了。

9 t/ I! M5 c$ [# h) a/ P$ s+ c9 M
然而阿蓝却说,他从来都不把自己当成摄影师或是艺术家,他此生唯一的工作就是“上帝的仆人”。

. C, N2 `' w( A( }! [: z+ I2 j1 p- L
摄影,只不过是除了服侍上帝之外,小小的兴趣而已。
* p5 B  `* z& z8 d' {  G

3 [4 a* T. m6 m7 _  ~. @% m1 x3 \

& A* k- N$ G; D# r$ o五岁的阿蓝与母亲

5 U! w& f0 _! e/ b/ o
1961年出生在香港的一个牧师家庭,阿蓝在三兄妹中排行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受教会差派,一家人从香港来到台湾嘉义。阿蓝从小就上主日学,并且喜欢美术。但因为成绩并不那么拔尖,所以从高中毕业之后,阿蓝知道有“美工科”这个东西可以念,于是就没有再考大学。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阿蓝摆脱了国中以来的发禁,开始留起了长发。

' `- ?$ |2 A! Q+ k

' V- j: \4 l  O阿蓝与父亲,1985年摄于香港

$ N" r( m. P# s5 ?8 P0 \9 G$ r
从美工科毕业之后,阿蓝成立了一间工作室从事广告设计工作。期间,他看了摄影家阮义忠的展览“北埔”和“八尺门”,第一次被摄影感动。1985年,阿蓝向朋友毕泽宇借了一台相机来中国大陆旅行,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真的相机。

/ ]: i. ~) h# f7 ~7 }5 Z6 T! Z

; k- G5 g2 D" z3 R6 x  Q冯君蓝早期作品,“小孩与名叫爱丽丝的蝴蝶”

, B1 w) G9 H! J) z4 g# w( `
阿蓝在旅行期间被全新的地域文化所触动,拍摄的作品后来得到了摄影家简永彬的关注,并在他的鼓励下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摄影个展:“小孩与名叫爱丽丝的蝴蝶”。
# `& V) G- m. C0 Z5 A* n. g* I
在阿蓝的青年时期,父亲罹患肝癌,而自己的妻子也被抑郁症折磨了整整十年。加上自己对广告行业的厌恶,生活与情感上的波折让阿蓝陷入了迷失。但因为内心怀有对神虔诚的信仰,或许就是神的指引最后帮助阿蓝走过了这段低谷。

# d* G) h- r' s9 M
成为牧师之后,阿蓝常常对教友们说:“生命应该要有艰难,才比较值得活。”

& |# e" |, ~; W2 ?8 N/ B
" M9 g+ j' o% L3 U
4 B7 o* P3 a$ q" B. d1 |
1996年,阿蓝在妻子的鼓励下进入台湾神学院修习基督教社会工作,阿蓝一家人也因此过上了三餐不继的生活。直到2003年,阿蓝终于取得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开始像父亲一样走上神职道路,兑现了自己在少年时期内心对上帝许下的承诺。

5 Y4 T6 W3 x# n! ]+ _8 E# V" p' S
期待上帝(Looking Forward to the Coming of God)
; H$ g* e8 N! i/ W/ D6 Z4 G
由于教会工作繁忙,之前爱好的绘画和旅行都不可避免地被割舍了。操作简单快捷的摄影,开始成为阿蓝教会工作之余,转换心情的途径。
7 L. W$ d, K/ Q
他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开辟了一个角落作为“摄影棚”:没有复杂的灯光设备,只有一面作为背景的墙,还有一扇用来采光的窗。在这个简陋的“摄影棚”内,阿蓝就用一台简单的尼康FM2相机,一个标准镜头开始为教会里亲近熟悉的弟兄姐妹们拍摄肖像,通过他们来传达圣经的人观。

% @% q3 R0 n! W- U. u! z" y9 D. z

# e: D+ N# n$ }月夜-牧童大卫(Moon Night-David the Shepherd Boy)
阿蓝将自己拍摄的肖像命名为《光照微尘》,他这样描述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 z3 K! Z5 e6 X- N
“有一次我坐在一个教堂的门口,在那里晒太阳。突然我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灰尘在阳光照射之下飘落。那个场景有一种诗性,我意识到这是一件美妙无比的事情。

% L+ b8 E; }) Q- `+ ]+ e' d: n
圣经里说,我们是用尘土造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又承载了上帝的荣宠,所以我们是被光照的微尘。即使如是微尘,犹得光照荣宠,所以我们内心充满感恩。”

: g' p" l( Y5 q4 v5 Z
0 _6 x% i4 f2 A: E9 ^
恩宠(Grace)
( F% }: ]9 X5 \2 A3 w& A* Z

0 p$ Y" j/ n* V8 P* R: ^嫩枝(Young Twig)
9 m- U) w9 I6 c, Y& ~' ?
- l2 d- ^) O; X  O0 \; Y0 F
侍立主前(Standing before the Lord)
- s3 Y1 L1 T9 R

$ Y7 U, }6 c0 H$ G( |仆人(The Lord's Servant)

7 [- E* l7 A$ @8 c! |" B
对于阿蓝而言,摄影不再是进行艺术创作的手段,它和布道一样,成为了传递信仰的途径。阿蓝说他不是“摄影师”,拍的照片也不是什么“作品”,他只是一名“观察者”、“观照者”,通过摄影的方式将原本就存在的画面定型在胶卷上而已。
: h4 P" U. u1 ~- S3 ]7 J1 ~
3 U# e1 Y2 J* l3 a& j

7 B4 ^* G- m7 @) m3 y亚当-自然的园丁(Adam-Natural's Caretaker)

0 R% O$ u. H# Q3 b0 h& I

* ~- M" n3 c- ^9 o夏娃(Eve)

+ Y" T( Q: t8 G

- \3 Z- a3 t, u# `$ m  G福音之子 — 向无名的来华传道者致敬( The son of gospel — Pay the tributes to the innominate missionaries to Chinese)

' Q" Q0 h  F' S5 W
5 x5 M: V2 H0 }% _7 w6 N* I9 n& [+ {
小以西结(Little Ezekiel)
2 n# {/ r: r! N) s
“摄影是最为谦卑的一种表达方式。实际上我并没有创造什么。一切都是在眼前,不管是一个人还是风景,或是一件静物,它都不是你创造的。”
! J$ ]1 B" |# H
真正的创造者只有上帝。纵使卑微如尘土,也能在上帝的荣光之下超然为不凡。面对上帝的创造,宇宙中所有被赋予生命的一切都应心怀谦卑。
( d8 J6 ]6 {+ s6 }! n3 S

9 L8 n+ _$ O' j9 ~, C
- [) H" T- c' ^% {  d( x7 U
以实玛利(Ishmael)

, R  @6 u# R2 e& v5 a1 [' {1 j' i$ i
; O$ S8 W! ^5 J3 c: Z' v
以撒(Isaac)
8 A& N( Q% s. ~0 G2 H

- P# r, |0 P; c( F3 _0 B吕便(Rueben)
! G: P1 _4 ^/ F5 t/ q, m

- c3 p1 m* }8 ?; M失乐园(Paradise Lost)

* W+ f7 B! d9 |" X+ {/ w
阿蓝把自己当作一个领受者,用敬畏的心去接受神的旨意,同时也感恩并包容所有前来找到他的人。阿蓝说,对于拍照这件事,正是在传达他“领受”的态度:

) i) v- `3 h' g5 `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特别喜欢跪在相机的前面,跪在我拍摄的对象的前面,让他知道我其实是用一个感恩的心为他做这件事情,或者说我感谢他给我一段时间。”

  I0 v& h+ U0 r- }4 q

* s8 \9 ]9 ^: E3 l; d主的使女(The Lord's Handmaiden)

% t/ H! x  K2 |' ~0 C7 p
《主的使女》这张照片中的女子是33岁的台湾排湾族福音歌手郭晓雯。郭晓雯在怀孕初期被检查出罹患直肠癌,最后为了保全胎儿放弃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在郭晓雯离世前六天,她的丈夫找到阿蓝,请他拍摄了这张照片。
: f* h+ j5 S, ^
“她却把她所剩不多生命的一个下午的一个小时给了我。这是一个人的生命跟另外一个人的生命之间的彼此交付。

9 q/ \. C+ S) p( p% ^: |
镜头前的晓雯,俨然是一名圣徒,向我们见证了,爱更胜于求生,爱比死更坚强。”
3 ~9 p! t1 R0 Z$ u
+ C5 N; i% E/ d' c
青年约瑟(Young Joseph)
: B+ m! ^4 k/ W  T. j5 f

- u# N9 G: R6 q( l" `( m青年但以理(Young Daniel)
) |2 U; D+ d4 Y1 p. p
$ h$ l% k5 s8 x' Z
哈拿(Hannah)
' F/ }8 t2 v8 {( n  r
% z9 l: S3 ~! A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先知哈巴谷(Although the Fig Tree shall not Blossom-Habakkuk the Prophet)
1 V' U# _- q; @3 @

6 s2 p- w# L& m( j9 J3 a使徒约翰(John)
1 \) a1 u1 @4 {' C
就像当年卡拉瓦乔笔下的圣经人物,阿蓝也将传统宗教的视觉元素与现实中的人物相融合。在阿蓝眼中,圣经里的人物与教会的弟兄姐妹没有分别。这些教友们并不是在照片中扮演,他们就是圣经中的亚当、约翰、玛利亚。
$ z# \+ K, K9 _/ t/ f5 f' r
当我们的视线在这些黑白肖像上滞留的时候,的确会有这样的感觉:上帝时刻与我们同在,他只不过是以不同的面貌将神性投射在不同身份的人身上而已。

9 y3 h% e0 Y# A5 y7 S

" [% V" L. ~% m  L0 B. o! @童贞女玛利亚(The Virgin Mary)
$ ~& g; S  K% H6 P9 R% N  V
. f9 v: c9 i5 {$ y1 g( \
以斯帖(Esther)

: Y4 T9 ~' j% X1 i4 {* j% ]

# I  @& Y9 r. Q+ {5 P5 [珍珠(Pearl)

, M7 h3 ^9 U  @; g( _& Q

1 H3 c  f& ?2 {% S* @$ K8 ?7 k6 K米利暗(Miriam)

/ L+ k+ |, @7 ?, ~" f  \, h" Y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在《摄影小史》(Little History of Photography)中这样描写道:1 N9 o/ v( A! X% r/ `- V( k

; c3 _# D+ F6 d
“不管摄影者的技巧如何灵巧,也无论拍摄对象如何正襟危坐,观者却感到有股不可抗拒的愿望,要在影像中寻找那极微小的火花,意外的,属于此时此刻的,因为有了这火花,‘真实’就彻头彻尾灼透了相中人。”
( e% D8 j7 m' }! T$ |$ S; E, e
这段动人的描写,或许正可以形容作为观者的我们在面对阿蓝作品时的感受。
  b# F8 S; N2 G+ c, G

9 T/ {0 |: x" p' ~9 \% d雅格(Jacob)

1 G. p, [# h7 y, U/ K* a

" b- ?; d% R/ l& g' f" k3 V该隐(Cain)

7 l( a  ^) I/ p4 o9 O6 j) F# I) T" y8 b
" @0 v1 |+ K2 Q2 q; t8 t
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

9 C& o0 q1 D$ Q/ ?4 \! [
在这些面孔上,我们捕捉到了本雅明所说的“极微小的火花”,在这个火花里闪动着最圣洁的灵魂,这种灵魂曾经属于圣经人物,如今在镜头中的这些信徒身上得以再现;他们的灵魂可感可知,就是神性本身。% `5 G; e* a7 m, y/ P/ x4 g) R( H' h

$ Y$ n8 d* F- J1 S' I- e
( u9 H* P6 W8 c+ G# r
伪善的法利赛人(Pharisee)
: H7 o3 d9 x3 t  E
3 B: \' ^, x* O0 _  d9 e5 p
信德(Faith)
/ R2 L; M( l+ R6 w# P3 v' F" A$ c6 y

9 u9 t1 R# q3 ]天路客(Pilgrims)
- l9 [" R) W  R; M: D5 B
拍摄肖像,就是领受神的旨意,并彼此互相传递的过程。阿蓝用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圣经中的人物都与我们一样,在不同的身份和地域环境中凭借圣言和祈祷,以及圣灵在心中的微声来抵御邪恶对灵魂的侵蚀。透过镜头,阿蓝观照着每一个人的容颜,洞悉着他们生命的真谛,最后在相纸上印刻出属于灵魂的肖像。+ N0 [% P' |0 V

4 Z+ B7 g3 y% {" i* A0 H0 h, T8 V! {, L
  g7 `; I+ `( m8 {. C# E  x
在去而不返以先(Before I go hence, and be no more)
9 o: M# I( r# G" D  c
- N! Q* e/ Y8 V
以西结(Ezekiel)

# z: I5 Z; x: U, N! A: n! i3 G
2 Y6 F7 t4 a$ f* S" K5 Y+ Q, Q
日光之下(Under the Sun)

8 x1 ?- x8 e2 ^/ a( U
& ?  t; v/ g4 e( V; V* M
先知以赛亚(Isaiah)

) b+ M7 c5 Q) }+ L) h5 F
《光照微尘》的拍摄已经持续了十年,现在还在继续进行。阿蓝希望可以拍摄至少三百幅,眼下已经完成了一百多幅。这个系列的每一张肖像都是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作为传道人,阿蓝的职责就是把这些承载着上帝荣宠的故事传递给下一代人。

$ o$ @9 X& i! m( X4 V$ p# ?
1 [$ q! Z4 \$ _6 k5 L- a/ ]6 M
( G5 `' m1 C9 P
3 q: |  s5 t4 ^5 K- c
+ D& k0 b% N5 [& V$ M* s
除了通过肖像来诠释个体与神之间的关系,阿蓝也会通过拍摄身体的局部来传达对神性的解读。比如在《互为肢体》系列中,黑白两只手以不同的动态呈现着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 f- m  a4 L4 A5 Q  F

/ K  t# r) o5 _, d8 n
相知(Understand Each Other)
( D. p2 y. d  R5 N4 ?! {8 _( p
调情(Flirt)
在圣经中,由基督徒组成的教会被看作是基督的身体,每个人都是这个身体中的一部分;肢体之间虽然独立,却联合于一个身体。“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

0 h! F; L0 N* M! f2 ?  Q
3 m- k7 V% e  ~
作品中黑色的手来自一位黑人穆斯林,白色的手来自阿蓝的养女,一位基督徒。我们可以将那只粗糙黝黑的手视为耶稣的象征。

* j6 C' X8 W- e7 q7 ?
在阿蓝的《互为肢体》中,耶稣的手不是传统基督教题材里经常出现的“钉痕手”,它消瘦、干枯,同时无比温暖与圣洁。这只手轻柔地将爱与关怀传递在每一个动作细节中,正是神子耶稣充满慈爱与怜悯的手。
6 a+ i" j* @3 Y" w+ L9 J, k

0 P' |) \' I% ?1 e4 q8 z" p' T7 }+ A
爱情(Affection)
/ l, Y; H# Y: [* i5 J7 c

/ i; @+ v! E0 w; E. N跟随(Follow)

$ ^# k5 {$ _# g" U
除了拍人,阿蓝也会拍日常物品和大自然。《静物》系列就是阿蓝在办公室完成的。阿蓝并不太会操作电脑,但因为作品需要他还是会做一些简单的后期,主要就是调一下光,使细节更细致,用晕影把背景凸显出来。
% V) ~+ x+ X5 J1 X  h

9 l/ a, u& [' a7 m
2 S! D1 x, g) S& p7 y$ _
9 q7 s' T  w  x6 q

- |- b0 O& b; S. X

- T+ d( A0 ~' f4 E+ l3 R

3 m' b7 l8 |' A# D6 d& z
5 G2 f4 ^+ {: c* [7 ^- g0 U2 T

6 L! i5 \: o9 P- ~

+ v& a% m4 \4 D, v5 d# T1 v2 G
《草芥》系列取自《以赛亚书》:“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草芥虽然平凡,但也被神赋予了生命。它们的命运会是怎样?或被铲平,或经火烧,多舛如同人类。
! N1 K9 k4 t  u7 @: A( }# j
“这所有的一切都提示我,世界存在,我正活着的事实;
诉说着,自然万象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道理。”
( y' J5 j7 X/ G0 k, O# _$ Z0 n4 ^

6 B1 \+ K& ?0 L1 O
# Z' o8 A) y- ]" S% r5 {6 b7 p# V) {

, V2 W$ P% T' y$ v. q+ E
+ }  b% @. N) [" r5 [

9 b2 o' f! o* G' s' ^$ |

# F7 _' N) r* w- [# ?
/ Y3 }9 m0 x8 g+ {$ o
5 e: m& |& n( T- u& R

& g2 I1 L3 y) W- K
" C. Y) I- f, r# i+ K
4 Y, M. m- O0 d- f* t" }8 ~5 S7 ~

! A2 P( s" E8 b, V8 A# q

& Q' Q# l( n) V0 @( Q7 N
# j# _; B  h0 Y7 ]6 F$ \
无论是人还是物,阿蓝的照片都旨在传达造物主返照在自然万物上的神性。那些宁静的画面会流露出一丝隽永、古朴的气息。相纸上被定格的画面已成为过去,然而时间似乎依旧在相纸之外蔓延。

- `2 Z: _6 q5 }% T' Q3 K
在阿蓝的作品里,你会感受到一种永恒性,它与神同在。
3 D/ z( k6 }( D4 \

2 O) U7 [( i. Z/ a4 q

: g1 L$ o7 ^# e) Q. t+ Z) P
摄影是一个与时间抗衡的过程,一张照片是某个曾经存在过的时刻,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同时也在与这个瞬间告别。阿蓝希望自己的摄影不是在捕捉刹那,而是一种对超越时间的向往。

1 P# I$ Z2 k# g) X$ Z. G
阿蓝用自己的真心告诉我们,被镜头定格下的这个瞬间已是永恒,在这个永恒中,上帝的荣光无处不在。
3 k, s& e! d! h) v( A0 p

1 R! I- D6 E1 M' R$ g
本文原载于“象外”(xiangwai_artha),“一小撮要把艺术拉出圈外的无聊分子”。作者: 清越。转载请与他们联系。
“象外”(xiangwai_artha)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976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