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美国教育孩子不得不看的12法则

[复制链接] 0
回复
18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11 0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很多人误以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宽松,但实际上他们是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充分的鼓励,愿意给孩子提供独立的空间,但在对孩子的管理和约束上却从来不松懈。
- D/ k1 K5 I  [

" u, H+ G9 Q8 t& S8 ]8 H9 j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这条看起来是不言而喻的,哪个家长不想给孩子创造健康环境?但实际上也不尽然,有些家长有此心却不懂如何做。比如说,过分溺爱娇惯顺从孩子,由着孩子不锻炼不劳动,养成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罪魁祸首也多半是家长的怂恿。
3 ~& V+ T- H; U7 l' i* l
家长之间有矛盾经常争吵,也是很不正常不健康的环境。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更属于虐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 c' e8 O- |3 O/ D1 N8 U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如果你是一位家长,爱对孩子喊:“你怎么这么笨”,“这么没出息”,“你算是没指望了”之类的话语,站到孩子的立场想一想,自己会看到希望吗?
大家都知道美国人善于说好听的话,尤其对孩子,无论他们做的如何,都常夸奖说:“干的好”,“太棒了”,“你真是天才”之类。这就是采用希望法则来正面激励孩子。

# ]7 _6 x/ i9 p.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如果孩子与大人吵架赌气,无论谁有理,大人都要主动与他们和解。
成年人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对孩子,该道歉该认错要及时进行。
如果家长知错不改或不认,觉得在孩子面前认错是丢脸,也会让孩子学得固执己见。
! a) t, j# O# P. t* j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子不教,父之过”在哪里都通行。未成年的孩子自我克制能力尚不成熟,因此父母必须负起责任来管束。但这种管束应该是充满亲情、人性化、科学而理性的,而不可把孩子作为私有财产来任意修理摆布。
但如果家长平时对孩子的一切(学业、表现、爱好等)太听之任之,好像是给孩子更多自由,但孩子却会感觉家长对自己“不在乎”而产生疏远。

& s; Q* I7 x. V2 p8 G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平等地对待孩子,给他们发言权,倾听他们的声音,他们才会说出真实思想。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视他们的心声,久而久之,他们会不敢对家长说真话,不爱与家长交流。而且,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学样,不肯听大人的话,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6 B. U- Q+ s7 e/ i2 D3 f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长检点言行极为重要,孩子的教养、兴趣、爱好等,多半来自生长环境的耳濡目染。
除了家庭内的榜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会关系和常去的场合对孩子的影响,因此家长交友就要检点。对少年来说,同伴的影响超过家长,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家长还要关注孩子喜欢看的媒体影视片,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样。如果发现孩子误交损友,不要武断地阻止他们来往,而要了解情况。

6 d; f& ?7 P7 l( J3 c9 @
* z$ n6 M3 Y; [  t- l4 C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4 x  R+ c" b' X' r2 D2 p+ w- v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的可爱之处,如果大人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时候,纯真的孩子才有客观的看法,敢于说出真理。家长要尽可能理解孩子思维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
7 h2 K6 }& q* x' y$ U+ ?& b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 |+ p& u  `. k4 o; G
单纯的惩罚,尤其体罚,是非常负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也是不文明的,从小被暴力处罚的孩子,很多长大之后也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惩罚法。但不是不可以批评孩子,也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做些处罚。但前提是,必须要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了事,甘愿接受处罚,以便下不为例。
另外,因为连孩子们都知道惩罚是负面的,千万不要把一些应该做的正面事情当作处罚。比如罚孩子劳动,会让他们认为劳动是坏事从而产生厌恶情绪。
' K& q2 ~9 U& z* `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 c5 t' u: N  Z& S& b: Y6 C
有时候,孩子惹了什么麻烦或想做什么标新立异的事情,连成人都没搞清楚其后果和危害,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或阻止,这当然无法服人。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长、老师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后果,然后好好与孩子谈谈,可以从后果的好坏开始,反过来解说该不该这样做,晓之以理,孩子会明白的。其实后果也不都是负面的。成年人的阅历比少儿丰富,应该更具有预见性。
4 F0 X2 g3 j7 O# O- r5 S/ X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 ]: D0 m+ P1 F6 n% p$ y6 L
法律是社会结构稳定的保障。要实行这条“结构法规”,更重要的是先教育自己。因为在美国这样的法制社会,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或许有人以为美国很开放,但实际上,美国人对待道德感情、家庭责任、性爱行为等,大都不会超越底线,也少有人因为帮亲友社会关系而腐败违法的。因为他们心中有原则,知道越界就是犯罪,不能为了迁就亲人而触犯法律。

" l: l6 Y% u+ k3 b, I$ G十二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W! u% H4 G, W) a! W
这个“二十码”是个象征,说明美国人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家长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他们,孩子们却觉得家长控制得太严。也应允许孩子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二十码之外注视着并随时准备切入,而不能跑到二百码或二百里之外撒手不管。
/ y/ s9 o. i/ R' f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 z& J% Z$ l& ]& Q: `5 A3 S2 B
有些家长看起来对孩子操心管制很多,可到时候却不知道孩子的这些W,这可算不上好家长。只有上面所有各条法则都做得差不多了,孩子才肯对家长说真话,家长也才能了解到这些W。即便孩子去了寄宿学校,有老师管教,家长仍然不可忘记自己的责任,依然要随时了解这些W。
4 l1 ~. h0 t; ?& \9 L3 i5 a
% U! G- J- _$ Y# {$ j6 O1 F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8330-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