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这项政策的一念之差,让无数中国家庭的孩子彻底输在了起跑线上 ...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8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24 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章来源:海那边

Mr.海:直到今天,北京依然会有人很不理解地质问那些外地人:“你们在北京上不了学,为什么不回老家?”就像当初任志强质问那些北上广的屌丝,既然买不起房,为什么要赖在大城市?被问的人只能无奈地回一句:“咱北京好呗,就喜欢呆在这”。得到的大多是一个不屑的目光,似乎在说:“什么咱呀咱的,是我的北京,不是你的!”





《中国周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外地人张建党多年来为了儿子在北京上学,交了大量的“赞助费”、“借读费”,可到儿子上高中的时候,招生老师告诉他们,这回就算交多少钱都没用了,他们没有北京户籍,将来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无奈之下,张建党只好又花了大笔的钱和精力,加上在美国的前妻帮助下,给儿子换了一本美国护照。

本来是想直接在美国上学,没想到的是,由于儿子现在的身份属于华侨,根据政策,可以回国直接报名参加中国高考,这样的考生还可以享受10分的优惠政策。




“拒内媚外”的中国高考


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官网上,我查了最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其中有6类学生是可以直接加10分的:





1、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2、台湾省籍考生。
3、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考生。
4、获得下列奖项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
6、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


在这6类学生中,第一类就是归国华侨。北京有着全中国最多的优质大学,这些教育资源首先开放的却不是中国国籍的考生。清华大学前段时间甚至公布了新政策,凡是持有外国护照的考生都无需参加考试,只要通过面试即可就读,据说这样做是为了和国际大学的招生制度接轨。


诚然,教育是不分国界的,但北京作为中国教育资源最好的地区,应该首先把这些好处给自己的国民吧?国内教育资源,国民优先享受,也应该是第一原则。可是相关教育政策却规定,北京市的高考、受教育机会等教育资源侨民可以享受,但非京籍的中国公民却不可以。这其中明显存在着多重的不公平,这样的高考政策,不是“拒内媚外”是什么?






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就是一个二等公民


一纸户口,让多少中国人上上下下跑断了腿,伤透了心。


这样“独特”的政策让国外友人对我们羡慕不已,澳洲一家电台节目就说,我们澳洲只有一本护照,弱爆了,人家中国有好多本护照呢,每个县都给每个县的居民们发一本“护照”,他们管这本“护照”叫做“户口”,有了这本户口,就可以享受本县的教育、医疗等福利,可是出了这个县就麻烦了,你就会失去部分的权利,比如不能享受当地的医保,劳动保险、甚至不能同工同酬,不能应聘当地的政府雇员,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你的小孩也不能和当地的小孩一样享受同等教育资源,更不能在当地高考上大学。


一根筋的澳洲土著当然理解不了我天朝制度的优越性,就凭着他们那匮乏的想象力,哪里能想得出这样完美的城市规划:一方面欢迎外地人进城,不管是投资办厂还是廉价劳动力,只要能给这座城市的建设带来好处的,统统欢迎,而另一方面呢,不给外地人的孩子上学,尽可能地让外地人不占用城市福利,总之,外地人给城市带来的好处城市照单全收了,可当外地人想要向城市索取好处的时候,却大门紧闭。


一个外地人,不管他多有钱,只要没有北京户口,你得交满5年社保才能买房,没有北京户口,你的孩子高考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没有北京户口,你就业遭到歧视,没有北京户口,你买个车都困难,没有北京户口,朝阳区大妈都盯着你……只要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就是一个二等公民。





偌大的帝都,容不下一张外地孩子的书桌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北京究竟是谁的北京?是全部有北京户口的人的北京吗?根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18.7万人,常住外来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38%。


也就是说,目前北京的常住人口里面,拥有北京户口的还占大多数,但不要忘了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不是光靠着本地人建设起来的,是中国倾尽全国之力才让这几个城市有了今天繁荣。


别的不说,我们今天就说教育,北京拥有的教育资源属于中国之最,这些好学校是怎么来的?是国家拨款建设的。就在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首批认定了清华大学未来芯片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等13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每个创新中心每年都会有5000万元至一亿元的财政拨款,至少7成经费用于整合国内外创新人才,至少两成聘任费需用于京外人才。


像清华这样的好学校每年接收教育部的拨款已经够多,可不时还有其它项目主动给他们钱,这不就是“马太效应”吗?“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倾全国的财力,网罗全天下的人才汇聚北京办教育,这样的资源怎能不好?


好吧,北京作为首都,有这样的好资源我们也认了。可学校录取时又做不到公平对待,北京户籍的孩子和外地户籍的孩子,前者考400多分能进北大、清华,后者即使考了高分,能分到的名额却少得可怜。


2016年清华大学各省的录取率排行,北京共6万余考生录取了300多,就在北京边上的河北42万余考生只录取了130人。


再来看北大,同样是北京录取率排第一,录取了183人。



于此同时,在帝都一些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正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控,其中,2006、2011年和2014年均掀起了打工子弟学校关停潮。仅2011年就责令停办拆除打工子弟学校24所,涉及学生14000余人,这实际是在把外地孩子上学渠道作为管控驱离外来人口的手段。

如此显而易见的不公,就在我们身边顺理成章地发生着,偌大的帝都,容不下一张外地孩子的书桌。





北京人口真的多到要“严控”、要“赶人”的地步了么?

对于北京的人口管控,早就有政策下达,《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

未来想要在北京生存,拿到北京户口,让孩子能够顺利在北京上学,只会越来越难。

不是谁都像文章开头故事里的张建党一样,有一个在美国的前妻,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儿子去美国,一转身就成了归国华侨,高考还加10分。“贫贱不能移”,中国的留守儿童们,只能继续与父母分离。

很多人会为这样的人口管控政策找理由,无非是北京人口太多了,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如果任凭人口这样涌入,非常难以管理,会对社会治安带来极大隐患等等。

可北京人口真的已经多到要往外“赶人”的地步了吗?在2015年出炉的全球城市人口密度排行榜上,日本东京排名第一,北京连前5都没进,只排在第8位。与东京相比,北京的人口密度还宽裕着呢,东京都市圈共有13400平方公里,却聚集了3700万的人口,而北京现在约2200万人口,面积却有16410平方公里,东京曾经也担心过人口过多,尝试过管控人口,不但没有成功,还影响到东京作为首位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甚至波及整个日本的竞争力。前车之鉴啊,我们为什么不注意呢?




政策的一念之差,无数中国家庭的孩子彻底输在起跑线上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梁建章、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曾经针对北京的人口管控政策写过文章,文章说:“如果没有限制,北京的人口也不会一直增加。这是因为,随着规模扩大,聚集的边际好处会递减,而边际代价则会上升。让更多的外地人获得大城市户口,会恶化交通和入学难题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城市强大集聚效应告诉我们:人口越多的城市,人均收入也越高。只要改革设计得当,当地人拥有先天优势,外来人口促进当地的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使得城市生活水平水涨船高。相反,仅仅因为户籍政策而不得不成为“二等公民”的人以及子女,则会累积愤恨和怨气。

严控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很可能只是计划生育思维下的一念之差。但其负面效应却在从上至下的机制下被不断放大,不仅破坏无数家庭的幸福,也危害北京等特大城市本身乃至国家整体的发展。”

北京啊北京,我爱你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国际化的现代生活,爱你的故宫,爱你的香山,爱你没有雾霾时的秋高气爽,我不期望你也爱我,只愿你不要再走那些年已经走不通的弯路。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655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