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U; u0 g9 d! F5 _7 w
经历了一段认真的恋爱,但还是分手了,如何才能缓解这种痛苦?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有的人喝酒,有的人找朋友哭诉,有的人拼命工作,也有人出去旅行。6 n- X+ r1 w" T4 a
而有的人,则选择马上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在心理学领域中,这种关系被称作“反弹式关系”(rebound relationship),它指的是在一段重要的浪漫关系结束后,立刻开始的一段新的关系,并且与前一段关系相关的感情还没有完全被解决(Brumbaugh, 2015)。
; _; ?) d- p6 C! ^. _3 f 我们真的能够通过开始新的感情治愈分手的伤痛吗?这种感情会给我们带来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今天就来聊聊这种“反弹式关系”。0 i! ?% L6 U2 K# c! v2 D9 l
/ d+ d, c! {! `/ h! O) j
什么是反弹式关系?2 F6 x$ M* ]5 T* m
反弹式关系具有三个要素:
2 T6 G. K; h9 H+ B2 \5 \& D4 V! M8 H 1. 在前一段关系解体后,立刻建立起来;
5 g% D' ?: V# x 2. 在完全从一段关系中修复之前,就建立起来;
+ O& ]- x" D! S7 V6 q; q 3. 虽然进入反弹式关系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都拥有一种动机,即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分手产生的负面情绪中分散出来。$ Q' r3 Y# j) a3 Q' U; o
研究发现:% y4 Z+ u0 a' ~! T' g4 g
a. 与前任的关系持续时间越长,承诺程度越高,那么会更容易进入反弹式的关系;$ ~- P& \) V3 n! I+ D1 ~# ~
b. 被分手的一方,也会比主动提出分手的一方要更容易进入反弹式的关系,或者反弹式的性(Dailey,2009; Joel, 2014; Barber, 2014)。
, O. F8 u1 J" T# C# e c. 研究还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人(焦虑型、回避型)都会比安全型的人“空窗期”更短。
& }8 g- ~5 ]* r/ f% Y' h3 O/ p 但回避型依恋的人,离开和开始新关系的方式通常不能算作是典型的“反弹式关系”,而是因为他们会习惯性地埋藏自己的情绪。“他们倾向于迅速地切断和隔离上一段关系,然后前进”,亲密关系专家Wendy Walsh表示,无论是在他们主动提出分手,还是被分手的一方时都是如此,即便他们只是在表面上从分手中走出(Parsons, 2014)。他们并不是因为分手的痛苦和压力,而开始新恋情。2 ^! M, X% U, f. k6 Z
而焦虑型依恋的人,则更倾向于进入典型的反弹式关系。尤其是当他们是被抛弃的一方时(而大多数时候的确如此),他们的压力水平最高,以反弹式关系作为处理压力的方式的可能性也越大。他们也更有可能成为“慢性反弹者”(chronic rebounder)。
" I H N1 D. X1 \! ^, C4 o) q 焦虑型依恋的人,是那些在关系中总是表现地格外痴迷的人。他们希望无时无刻和对方黏在一起,希望总是能感受到对方的爱。他们的自我评价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方的反馈上。而这种痴迷往往也正是人们抛弃焦虑型依恋者的原因。每次分手都会让他们非常痛苦。他们的痴迷需要有对象来接收,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感情释放的出口,并从他人身上得到对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8 D- |7 }. w( n- b: g
“反弹式关系”对我们有好处么?2 B' `, X4 [4 Z8 F* g \
我们常常会觉得,在分手后,没有冷静下来的情况下急于开始一段新的关系是不好的。很多咨询师也是如此认为,比如Meyer(2016)就将反弹式关系称作一种权宜之计,是“为了能使生活继续向前,而做出的一种误入歧途的努力”。他们认为,在这段时间里当事人的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对前任还有着挥之不去的感觉,只是出于失落、害怕孤独而开启新的关系,因此无法在考虑合适的对象上做出合理的决定,也无法处理好新的关系。
- A( K3 o' R) N 但也有研究证明并非如此:反弹式关系其实有一系列积极的作用。9 o) }6 L% O6 \- f% a: T3 O
1. 分散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 i% q9 F `2 ]. }. R
反弹式的关系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负面情绪应对策略:新恋情一开始的那段“蜜月期”可以帮助你从痛苦的情绪中分散注意力,缓解自己的压力、愤怒、悲伤、焦虑的情绪。2 v, ~4 W9 V# O& ?3 A1 @4 Z
研究显示,在分手后进入反弹式关系的人,比起保持单身的人来说,会更快地摆脱对前任的情感依恋,及分手产生的负面情绪,比如愤怒、焦虑和孤独感,在焦虑型依恋程度越高的人身上这种趋势越明显(Spielmann, 2009; Spielmann, 2013)。
8 L% u' L B" N! K, T9 u$ X& n, y' z 2. 提高自尊和自信0 B3 n) v3 t2 N+ C9 S
反弹式关系还是自信的增强器——它能够使你确认自己是有魅力的、被需要的。分手之后,被分手的那一方往往会出现自我概念清晰度(self-concept clarity)下降,甚至是自尊水平崩塌的情况,我们可能会不那么确定“自己是谁”,也会怀疑自己的吸引力和价值。(Mason, 2012)。
# ]& p# Q! d% x" Y, h& O; b8 ? Brumbaugh(2015)对264名刚刚结束恋爱关系的被试进行了调查,其中137名仍然保持单身,124名有了新的伴侣。通过量表和自我报告发现,和单身的人比起来,有新伴侣的人表现出了更高的自尊、对自己“被需要程度”的自信、信任感和幸福感;而在有新伴侣的人中,开始新关系越快(空窗期越短),幸福感和自信心更高。
. G1 P3 d6 X" \9 b1 q; ? 3. 改善依恋风格: ~0 }4 F, N9 M. e& ]6 A" X
经常读我们文章的小伙伴应该都对依恋类型的理论很熟悉,依恋类型是可以变化的(还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回复【依恋类型】给后台学习)。而研究发现,新关系的开始会对依恋风格的改善有所作用。比起保持单身的人来说,进入新关系的人在依恋风格上会更大程度上向安全型依恋转换,他们更容易信任和依赖另一半。
- T) I8 r8 b' |& ~. p/ V" K' E* D 对于焦虑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最容易进入反弹式关系,而反弹式关系对他们来说,也尤其是一种改善自己依恋类型的好机会。因为研究发现,在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的人中,焦虑型的人如果能够在反弹式关系中得到成长,那么他们的成长是最显著的,他们更能够对过去的经历赋予意义,并且更有可能转变成安全型依恋;而回避型依恋的成长则是最不显著的(Marshall, 2013)。也就是说,如果那些痴迷的人反思到了自己痴迷的状态和成因、并在新的关系中实践新的亲密模式,他们有可能获得最大的进步。
G. J1 `: t( E9 T ![]()
1 m2 N5 x2 ~- E" |, a t' g2 i 但在以下3种情况下,2 k8 i4 O" p; V8 E1 V
反弹式关系是有害的7 S; M) f: `" v8 e- }& S) ~
尽管反弹式关系有以上这些好处,但在一些情况下,一段反弹式关系也是有害的。要判断反弹式关系是否有害,除去新的伴侣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外,主要是看一个人对于新关系所持有的态度,以及对前任和上一段关系的情绪。在以下这些情况,反弹式关系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9 _7 o/ Q# a- d% q8 r+ `* I4 H 1. 新的关系没有和上一段关系完全区分开
2 V4 H7 o9 P% E( [2 N. t 这可能包含以下几种情况——/ u5 B n: c, L+ r7 C/ N2 I5 V$ G
a. 在这段关系里,你没有脱离对前任的情绪! X1 ]7 ]2 `5 j, W) d) c
Spielmann(2013)的纵向研究发现,对前任的渴望,和新的亲密关系的质量,存在着彼此相关的关系:对前任的渴望越强,预测着新关系的质量越低;而新关系质量越低,则预测着对前任的渴望会更强。
4 h2 O0 D8 l% a/ D) R 因此,如果你在一段反弹式关系开始前,对前任的渴望没有消失,这会影响这段新关系的质量。而新关系质量不佳,本身又会反过来加强你对前任的依恋。这就会让你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亲测准确orz)。
; x5 E2 h S( s/ y" ?( k7 R4 B b. 你用对前任的标准去选择、理解和对待新的伴侣; ^, j e+ |3 ^& `
很多人在反弹式关系中会出现移情的现象,他们可能会寻找和过去伴侣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新伴侣,并将对过去伴侣的感情投射在新伴侣的身上。他们也会更频繁地将自己的现任和前任进行比较,也更爱利用前任来理解和分析现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一种“生活的稳定感”——即生活在一种相对熟悉、稳定的情况中(由于新旧伴侣是类似的,就仿佛旧日生活没有完全丧失一样)。但研究显示,这种移情会降低新关系的质量(Montero, 2011; Brumbaugh, 2015)。, ]: k- c% T) d, W( K' S* y) w& w
c. 建立新关系的态度是报复式、惩罚式的 K0 T; x, {, s' u8 M
有些人会抱着报复或者惩罚前任的目的去建立新的关系(尽管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希望能够“赢得”这场分手;或者在新的关系中做一些前任反对的、无法忍受的事情,想方设法让前任嫉妒或者愤怒。( V" i- v* L P, h Q6 Y
怀着这样的目的,一些人会选择报复式的性爱(revenge sex),它是“反弹式性爱”(reboundsex)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往往非常频繁,并且可能会和相同的性伴侣反复发生。而研究发现,如果反弹式关系以让前任嫉妒为目的,会使得他们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从分手中恢复(Barber, 2014)。3 l$ g' X7 ~4 H* i/ g
2. 你只是带着“我只是想玩玩”的态度,但误导了对方
1 U Z8 O! G7 g, c# b% b3 A1 P7 A 如果你明确自己只是想玩玩,不想开始一段认真的关系,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缓解压力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对方明确你的态度,你们双方需要取得一致,不要出现另一方想要的是一段长期的承诺关系,而你只是想玩玩的情况(Montero, 2011)。如果对方对关系的缘起存在误解,新关系的发展会最终必然地走向负面(即便你后来也投入了认真的态度)。
6 c# {5 M* h9 k 3. 你无法忍受空窗,可能是一个“慢性反弹者”7 m$ y* e1 q1 w" @
你是不是在每一次关系结束后,都需要迅速找一个人填补空窗期?如果这样的情况总是发生,那么你可能是一个“长期反弹者”(chronicrebounder),你需要思考一下其中的原因。如果你习惯长期从外界获得依赖,觉得孤独过于可怕,那么你可能会很难用独立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段新的关系(Montero, 2011)。
8 C/ N3 l4 j2 c 而无法面对空窗期会降低你对新伴侣的鉴别能力,它让你缺乏理性地抓住身边出现的第一个人。而这个新伴侣可能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只是你为了迅速反弹,而选择性无视。
3 y9 |8 T0 d) _ 8 p9 O$ Q" X$ ~4 Y7 x
! I1 y# N* m) h; l, O8 u8 I1 L+ n
如何识别这是不是一段“反弹式关系”?8 X, g K: Q1 b) |5 ?( @& s! p+ K3 K
a. 如果你自己是刚分手的一方,你需要问自己:
; l. K0 o* l- p$ `% e 你们是自然而然地被彼此吸引,还是你去刻意寻找了这样一个对象?6 d& ]3 T( n. x8 L |
你是欣赏眼前的这个人,还是为了避开那些令人痛苦的情绪?# q, Z; W' J) h; ]. ?) t
你们是真的拥有情感的联结,还是你只是害怕没有伴侣的孤单?
& b1 R, `( g+ h' ~ 你是否已经完全放下,还是会经常想起前任,并把前任和现任比较?7 x8 M! ~+ f& I3 \$ T! V, s* N9 `3 ]
如果答案都是后者,那么这段关系很可能对你们双方都是有害的。
" q6 {5 X& ?( B+ k b. 有时候,你可能需要帮助自己的伴侣识别他们是否正在反弹中,他们在很多时候不自知,或者不愿意告诉你过去的经历。思考一下,对方是否会出现以下迹象(Hannum, 2015; Magaldi, 2015):8 h v* ]$ w# }
· Ta好像没有任何原因地就爱上了你,或者你感觉自己是在一些备选中被选出的。
0 n, o) F7 ?8 Q* f · Ta似乎并不想花时间去和你彼此了解。' }9 i1 S6 w9 \8 U+ N0 I- C
· 你们的关系好像发展得非常快,但又好像很慢。你们很迅速地同居,Ta等不及地把你晒到社交网络,尽管刚认识不久,却表现得好像你们是非常长期的伴侣;但与此同时,你又总感觉和Ta还有距离,你们关系的实质没有那么亲密。
# p: m4 K. o$ a' q/ k t# Y4 @* j- O- { · 对你忽冷忽热:似乎Ta在孤独的时候会非常需要你,但在一些快乐的时候则可能忽略你。
2 Z; }( Q9 O8 B: b& \: ` · Ta似乎没有完全忘掉前任:可能时不时地会提起前任(即便会说“你比Ta更好”),或者有时候,当你们一起出现在一些场合时,发现Ta的前任也出现在了那里。Ta似乎很想让自己的前任嫉妒。
' b0 J# m$ r/ ~( _) ^ · 你们的性生活非常频繁,似乎大大超越了你们感情发展的速度。
$ f4 |7 l7 I! n: T, w4 P · 尽管Ta宣称自己已经和前任彻底分手,但你经常感觉到自己在被一把看不见的尺子衡量。9 S3 O: H% I, b W$ S3 L
……
* N1 f/ k- f/ o/ ^! W 如果发现大多数都出现在你的伴侣身上,那么很有可能Ta正处于“反弹”中,并且这段关系可能会对你们产生负面的影响。你可以就此事和你的伴侣聊聊。
# @- p$ m1 g6 L! ~2 w8 \0 u 怎样才能使一段反弹式关系变得积极?
( M0 F: L- b1 D9 V9 O; b+ { 反弹式关系其实是一个好机会,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处在有害的反弹式关系中,那么这既是一个了解自己的好机会,也是改变的机会。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处于有害的反弹式关系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k$ S9 x$ h9 T# V) T
1. 进行自我评估0 R* I. q5 {: j d y+ v
明确你所处的情绪状态,是非常脆弱、孤独,还是情绪已经得到了部分的修复;识别愤怒、失望和悲伤的情绪是否还在影响着你;承认和面对自己拥有的负面情绪是第一步。$ s3 M% _% {( ]$ y7 [3 h: o
2. 评估你的前一段、以及这一段关系
6 [$ W7 |) T7 U9 M( N 对于前任,你需要明确你是否还有复合的动机和可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需要给自己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的决心和动力。而对现在的伴侣,你需要明确自己是否对Ta真的感兴趣,还是你只是把Ta当做工具。同时,你也需要明确,Ta对你来说是不是一个合适进入亲密关系的对象,能否让你提高自我价值感。 g0 o7 M+ l! j; x9 j
3. 和伴侣进行坦诚的交流, b0 [, O8 X! a0 ^, O" B
如果在上一步,你确定排除掉前任的因素,对方仍然是你想要交往、有可能付出承诺的对象,也是适合交往的对象,那么,你应该坦诚地和对方交流你过去的经历,不要试图隐藏;并就你们对这段关系的走向进行沟通,不要说“我不确定要和你发展成什么样的关系,但我真的很喜欢你,希望我们的关系是排他的”这样的话。同时,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 u( l' w, i2 f }
会不会立刻开始新关系,可能取决于你多久遇到一个新的人。但新的关系、新的伴侣无法帮你掩盖过去的问题。无论要不要马上开始新的关系,你都需要结束上一段感情,并面对和处理之前遗留的所有问题和情绪。
* s& [2 b1 K. N “其实你我这美梦/气数早已尽/重来也是无用/情愿百世都赞颂/最美的落红/敢舍弃才是勇。”重要的是,莫让旧梦成为心魔。无论是一个还是一双,你都需要全情投入新的生活。' l7 \* E) |( |
以上,晚安。0 ~5 M# X r# F: H* T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e' r) o, T# A+ ]( m) B4 {7 a
如何科学应对失恋?|银河系实用分手指南
" J" k- k5 i% p! y* K. u& V 分手后能不能做朋友?
# {& I0 ~% p* q1 w, n/ S ![]()
$ [2 ]7 V. S3 H, `. x# u* _ References:
1 o8 L s) r6 d' Y Barber, L. L., & Cooper,M. L. (2014). Rebound Sex: Sexual Motivesand Behaviors Following a Relationship Breakup. Archives of sexualbehavior, 43(2), 251-265.7 E! `" u9 Z9 A% T/ M
Brumbaugh, C. C., & Fraley, R. C.(2015). Too fast, too so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rebound relationships. Journal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2(1), 99-118." R% Q& U% x" ?/ i
Dailey, R. M., Rossetto, K.R., Pfiester, A., & Surra, C. A. (2009).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on-again/off-aga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It’s upand down, all around”.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Relationships, 26(4), 443-466.
! x$ Q/ Q3 ]: R# V- g. G Hannum, C. , (2015). 14 Undeniable Signs You’re Someone’s Rebound. Self.com.
/ S4 F" i8 U; X" ^% b Joel, S. (2014).The Truth About ReboundRelationships. Psychology Today.5 M: F4 j# f, D f" i7 _) v; y
Magaldi, K. (2015). 7 Signs You're His Rebound, Because Most People Who Are Ready For RelationshipsAren't Constantly Mentioning Their Ex. Bustle.com.
# j1 J; ~( h }% A4 z' K Marshall, T. C., Bejanyan, K., & Ferenczi, N. (2013). Attachment stylesand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breakups: The mediating roles ofdistress, rumination, and tendency to rebound.PloS one, 8(9), e75161.
8 U, {$ N& E5 K# S Mason, A. E., Law, R. W., Bryan, A. E., Portley, R.M., & Sbarra, D. A. (2012). Facing a breakup: Electromyographic responsesmoderate self?concept recovery following a romantic separation.PersonalRelationships, 19(3), 551-568.
* ?5 v2 z6 n+ o8 P/ i& ?2 T Montero, M. D., (2011). Are Rebound RelationshipsDoomed From the Start? The Huffingtonpost., g, E6 J4 w7 u# [3 b4 D
Spielmann, S. S., Macdonald, G., & Wilson, A.E. (2009). On the rebound: Focusing onsomeone new helps anxiously attached individuals let go ofex-partne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 B) |& T2 j2 n: ~! I Spielmann, S. S., Joel, S., MacDonald, G.,& Kogan, A. (2013). Ex appeal current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emotionalattachment to ex-partners.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4(2),175-180.
m, i: f9 I9 I# m Parsons, K. (2014). You’re Approaching YourBreakup All Wrong - Here’s How To Do It Right. The Huffingtonpost.
3 C. ?4 @) {2 g6 P! M8 | 5 |/ o* w; N* C2 i. E# n
& G* F+ ^" r4 [) ]
% ?) C4 V3 r" V) R* }( D4 W1 |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O( Z; J1 n5 N, h w* b; ]1 Z2 Y, j
8 ^* E J8 O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594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