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薇薇风尚] 风尚话题:《生活在别处》朗诵 红军

[复制链接] 0
回复
291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1-8 0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udu 于 2016-11-8 04:08 编辑
) I( `! h  v. r/ Z( Z$ Q, C
+ a; T3 ]8 P+ ~1 _* n
薇电台    薇微风尚
. j9 y  E# G+ L8 t% z8 G' z" ~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3 g; \% V5 D( l1 C8 R
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选取你关注的话题,讲述你喜爱的故事
薇电台,薇微风尚
有温度的人文风尚
— 风尚话题
◆ ◆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1 {5 J5 e0 }  i$ [2 ^) p" D" Q' x

/ R/ T1 d, F6 s4 t

朋友您好,这里是薇电台薇微风尚的风尚话题栏目,我是主播红军。

这次节目,我先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0 T' s0 N; M4 M, y) \6 i, q. f# C3 W, \8 x& D

国庆假期的第一天,家在蓟县的同事在朋友圈晒图,呼吁大家千万别进山了,县城里每条进山的路都堵满了车,谁也开不动,谁也走不了。所有进山的路和城区里的路都成了停车场。连她出去串亲戚都回不了自己的家了!想起前两年,我的同学带着儿子在国庆假期去九寨沟,赶上了那场万人进沟却出不了沟的状况,情急之下,他们提前下山,扒着一辆已装满人的班车,出了沟,才没有被滞留到半夜。


- U7 E  e6 H* i2 c: W

话说,留在家里看电视上人山人海的人们,得多么暗自庆幸,我可没有被堵在高速上,滞留在山上,拥挤在火车站和机场,为什么非要出去受那个“罪”呢?!


2 u  Z" Q/ M9 z7 Y8 W* ^

: {" q& e! [1 ]

可是,还是有太多的人早就计划好了在黄金周出行。时间一到,立刻飞奔似地出城,哪管同行者众多,前路漫漫,一心就要出去玩儿!那阵势,就好似从城市逃离一般!其实,也许昨天您还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潇洒呢,还畅想着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还琢磨着得给孩子选个好的幼儿园……怎么就一天,脸就变的这么快,一下子就变得无限憧憬起别人的家园了?


4 v2 E/ V, J4 i  Q8 V8 a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突然就跳了出来。它恰好印证了一种观点:在自己家里,每天的柴米油盐,那充其量是“过日子”;而出去游走,观景赏人,体验异域风情,那才叫“生活”。一年中按部就班的日子太多了,也只有在假期这几天里,大家才能集合好了,一块“逃离”,一块抛弃“日子”,过过“生活”。所以,即使堵,即使慢,即使拥挤,即使昂贵,也得认呐!因为不一样的“生活”在远方招手呢。


1 X- L% V# Z& V% r$ ~9 J
+ }5 [& s3 q" L( z. Z1 _

1 q6 \. q$ W4 V/ c2 R  ]) C

从安徽来到天津给人家里做清洁的小夏,已经在这里干了快30年了,靠着她的勤快本份,在有的人家也已经做了将近20年,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她对这个城市的熟悉,完全通过所干活的这十几户人家,她活动的区域是有限的,她的房子是租的,每年只有春节才给自己放二十几天的假回老家陪陪老人孩子。她呆了近30年的城市,是她的家吗?她老家的房子,是她的家吗?她在哪儿是在“过日子”,在哪才算是“过生活”?

2 Z+ B; X* n( k$ l

几年前去国外的时候,认识了安娜,她带着三个孩子移民到加拿大,老公还留在国内做生意。她不会英语,出门得有孩子跟着。我见她的时候,她最小的孩子陪着她来,她开车,小女儿给她导航。她说,她的外国邻居很不解,为什么中国夫妇为了孩子就得两地分居?那一年她的大儿子高考,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她特别高兴,说到了国外,原来在国内学习一般的大儿子,懂事了,学习也跟上了,知道努力了才考的这么好。前两天,又听说一个朋友全家移民新西兰了,也是妈妈带着孩子先过去,爸爸要留在国内赚钱。


2 G2 Q( d" h9 L; [. Z0 N8 M

一家人分隔大洋两岸,或许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对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关系夫妻来说,真的好吗?恐怕在以后若干年的时间里,整个家庭的情感都只有在此处、别处飘荡了吧。


! [2 Z# L$ \# w+ v( k' V  ?0 w
/ ~2 `5 ~3 `- Z5 s! p! w

上周末,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说他们十月底又要去海南过冬了,希望走前聚聚。他们是典型的候鸟,每年秋末冬初去海南,一住五个月,天暖了才回到蓟县山里的家,度夏。一山一海,一冬一夏,躲了雾霾,躲了酷热,悠然自得。对他们来说,此处别处都是风景,日子、生活两全齐美。真是让人羡慕啊!

4 }: G# f1 t* ]9 C* ]( Y$ u8 _
% \; ~5 I! Q* ?5 R' s& _/ [

我的一群退休了的同事,每年都要组织一个旅行团,自己策划行程,自己组团去国外旅行,她们会带上鲜艳的服饰,在漂亮的欧式建筑前和静谧的域外小镇留下倩影。每一次旅行,就像一次姐妹PARTY和心灵之旅,回来还会有小清新的文字跟大家分享。我特别希望退休以后加入她们的团队,让这里的日子过得安好,让别处的生活过得精彩。

5 D* s3 N4 O0 I0 p. x0 e% U

生活中的人,恐怕没有谁有能力将日子和生活像切西瓜一样一分为二,任何一半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此处,同时渴望别处的精彩与体验,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此处的心理压力越大,这种别处的渴望就越强烈。说黄金周的蜂拥出行是一种逃离,也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假期结束,不是都乖乖地逃回来了嘛!不就是出去换口气嘛,把别处的体验当作“空气净化器”,过滤一下心理雾霾,把眼前的格子间、写字楼的场景转换成青山绿水,养养眼。拥挤的人群嘛,就当是文案上的字吧,花花绿绿的,可以不当真,看着玩儿。

+ f. F, R! ?1 E+ x( B6 z3 a
  v$ I* ^; ?" S+ E1 y+ w; o4 r

在此处别处转换设置的,有精神也有躯体。有的人出于被动无奈,有的人主动选择,更有人穿梭自如。被动无奈的,有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心里相安就好。主动选择的,无论精神还是躯体,那种游离于现实的对别处的亲历,如果能让人放松、舒服、享受,有所得,那么“生活在别处”就是美丽的,充满活力的。也贴合了文学家创造这个句子时的原意,是对人们自身生活之外的一种精神向往。


8 {) ~6 p" ], l5 m


, p3 m" `& @7 {4 A- B  ^

9 D  a( S0 Q: m$ H6 M" B2 y6 M

不过,让“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名闻世界的米兰昆德拉,他的小说《生活在别处》可是具有批判意味的。批判永远以为生活并非自己所投入的当下,永远在逃避。

3 s( Y6 G2 X7 d& _5 z+ v$ }0 i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对“生活在别处”早已有了花样繁多的解释,有时甚至是一句调侃。你看那些在国庆假期出发与归途中,被牢牢堵在高速路上的人们,越来越会玩儿了,跳绳都不算什么,有人甚至架起炉灶做饭,真正应验了“生活在别处”。

0 n9 |* y  r2 W1 z/ g+ |1 M

我还查到今年才上架的一本梁实秋的散文集《生活在别处》,大事小情在作者笔下都别有情味,读来生动有趣。还有一位新锐导演张扬拍过一部纪录片,也叫《生活在别处》,讲述一群生活在大理的外地人、外国人的故事,各有不一样的精彩。

9 ^$ O  ^) F$ _; P% @( O; ]2 J; Q( S; W! f


7 T6 W. M( J* C) Z2 P8 |8 {(电影宣传海报)

1 J6 X, j3 @2 E1 W  ^

生活在别处,我们每个人都有意无意地经历着,你的别处是否精彩,你的此处是否有味道,欢迎听众朋友在留言区跟我们分享。好,朋友,这次的风尚话题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 ◆ ◆

3 d' k$ A' x+ u3 _1 T5 y. Q* Y
主  播
' V/ {3 q: Z$ `+ D( D2 l8 P  _+ A

* E. h  R* }+ ~3 t# _/ g+ w; F红    军
天津日报编辑记者# f& _/ Z3 e& c; w8 z
5 b: ?3 V0 h0 K' F! f

# U3 ~: K2 c; @) Q
美文美声    声音盛宴
[ 微信号:meiwenmeisheng ]
8 V; K. i8 Y$ e) g" f

文章来源:http://mp.weixin.qq.com/s?timestamp=1478591186&src=3&ver=1&signature=PiJT-P3QbdO9KkyPLPpusL2lSnD5lkRRCVEdGwE*019m5VU8Xl5Q8Cud8KHvwxK-chiqVwdCHh-AQB1Jq0s5N*y68aTMQOmDeGCvXcJnXDAz*CqkWHB2m8lDyQHl0qCmcvGRQXjiKw17ept7*ahbdenAi*roQCBAypC5-Czgs40=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5223-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