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o5 M! u. H1 J, y9 N& }
& Z. w1 q; L6 b
& J/ a9 {. |6 g# \- @: z
" @: z: u! [& w6 w她们更多的是上海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教师、公司经理家庭出身的女性,她们不一定关心历史和政治,但是从容、彬彬有礼、秉持道德感、讲情义、个性独立、喜爱城市生活,懂得现代味道的穿着打扮。 ; ]; {7 } u8 k/ h' C* f
文/朱其
1 \& f5 p2 P" ~2 ]2 Z& d/ z- E) F: R. R8 Y! t. z) a' J! x* w
+ }+ Z6 `* i- n5 \恭王府参加一个70后女画家的展览,主题为时下仍在发酵的民国女人。对这个女画家而言,民国女人有谜一般的魅力。在画展的研讨会上,一群男性批评家也对民国女人兴趣甚浓。其中一位讲起上世纪80年代访问陈丹青的家,对陈妈妈的民国女人遗风赞不绝口,诸如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估计有那种教会大学的做派),客人来了不停端菜,还要用上海话问“菜好吃伐”。+ q; S i: W& p
9 J' Y9 r% B4 e/ ?$ O& E
5 G+ M4 X, |+ J/ o陈丹青写过一篇关于他妈妈的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对政党的接近凭个人兴趣,参与抗战也出于朴素的动机。抗战时期,陈妈妈报名参加了战区活动,后来有机会与新四军辖区的人一起开工作会议。她对共产党的印象就是会多,因为不是很喜欢开会,就去干别的事情了,最终与解放区的未来擦肩而过。
4 k7 k) S" m, b8 i* z- M
: z2 K; V1 [; W# S f' x' Q8 S& o7 w- p9 H! I2 u: ]' `9 U
1 m: V3 ]2 V! b% Q0 O0 V! X; L: g/ s5 l2 A' p- |6 p7 a& Y- Z h
+ Y( y4 _/ S: z6 F; p+ F7 j
1 D& I3 v6 X6 w: v0 _( H- R我成长于上海的石库门,小时候住在外婆家,还能在外婆和邻里的老一辈女性身上感受到民国的魅力。外婆来自浦东川沙。外婆的父亲跟川沙同乡合伙开了一家桥梁打桩公司,是典型的乡邻合伙人企业,公司的高层人员,像老板、经理、财务等都住在浙江路桥下的一栋石库门,过了桥走十几分钟就是繁华的南京路。外婆喜欢每天下午烧一些点心,酒酿汤圆、芝麻糊、红枣莲心汤、小馄饨、百合银耳汤之类,她做完了自己不吃,最大的乐趣是让我挨家挨户送给一栋楼的邻居。之后人家碰到她,说“张家姆妈谢谢侬啊”,她心里就特别满足。0 K- k& c8 l" V/ W4 Q* s4 Y
* |; ~& x) Z/ w( u; H' p" ?& R$ ?/ }. o
虽然年纪大了,外婆还保持民国女人的时尚习惯:比如去南京路的百货店买日用品;在南京路著名的食品商店买各种零食(她到六七十岁还喜欢吃零食);拍照一定要去王开照相馆,做衣服一定要去培罗蒙西服店。“文革”后女性可以烫头发了,她六十多岁又去烫了头发。她每个月一定要去大光明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后来走不动了,就在家里看电视,一定要看民国出名的那些明星出演的电影、越剧、沪剧和滑稽戏。
9 \5 ?) }& P4 H! Q
5 I6 @3 S! Q1 t8 e; G; ^+ I
+ T9 p ?+ D0 z9 H4 }% A' f2 E/ q
) l1 Q( a) d2 J5 b" ~- O
) r' `6 y4 H, r$ H2 }
2 s# B9 E& U% q- {% g& e9 ^* g
. z$ |% G9 X; P3 E Y外婆住的那栋石库门里,邻里都是当年公司的高管,大家彼此像一家人。那时乡邻友人一起开公司,用上海话讲是一种“笃悠悠”的自然状态,有钱一起挣,平时一起打打麻将、看看电影,相互送送礼物,生活彼此照顾,不像现在的老板、高级白领活得这么累,更不会要死要活地打拼。很多学者说民国的上海得益于西方化,这不一定对,其实民国的商业和人情文化更多是江浙的南宋民风的遗传。现在温州、义乌的商业文化仍是南宋传统的遗风,比如借钱、发货凭熟人之间的信用和情义,甚至都不用签严格的合同。
0 m6 o/ Z5 B) s I$ c6 S! p" [
1 p0 ^3 O. B- q
- {# i1 B5 F: ~2 ^8 C: ~& t我成长的上世纪70年代,石库门生活开始受大时代变迁的政治影响。民国的老人仍在自然地流露他们的从容、笃定、热爱城市生活的遗风,他们的子女大都去北大荒做知青,留在上海的要么参加红卫兵、要么为了出国去远洋轮船做海员。穿蓝制服的派出所民警找外婆谈话,要她交代香港亲戚的情况。后来石库门搬进来几家外来户,新来的邻居偷电、刻意占用公用空间,开始破坏石库门原有的亲如一家的气氛。石库门的上海知青因为经济所迫,为了从西双版纳或北大荒回上海一次,开始在火车上逃票。4 j( n" I" `: D I8 i* t6 M* c
. U5 D& L( q$ k
: }1 O \$ e! e% z$ T1 s
! `" d. r1 y5 {
: j5 g2 ?. u0 B' j0 h. ^: ]
i' |6 `4 v% Q0 a2 T8 _! O [7 Y2 ]/ \: B K+ ]! {3 a' k- R+ [
: W- S d" |* P' Y现在人们对民国女人的好感大都来自著名的《良友》杂志封面女性,但当时大多数女人的魅力要比这些封面女郎鲜活、有质感得多。她们更多的是上海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教师、公司经理家庭出身的女性,她们不一定关心历史和政治,但是从容、彬彬有礼、秉持道德感、讲情义、个性独立、喜爱城市生活,懂得现代味道的穿着打扮。' m: u, |7 B' g9 A. z2 N; A
: Q5 h7 w2 o+ e$ ?
% L3 j# |' v k c
有关民国女人(男人)的话题,在某种意义上,持续发酵成一种有关现代性的乌托邦话语。从上世纪70年代起,我这一代人经历了一个话语颠覆的进程。现在民国和新中国逐渐成为20世纪中国的两大乌托邦话语的源泉:革命代表了一个国家强大的乌托邦,而在有关现代中国人的个体魅力上,人们越来越迷恋民国那些鲜活的男人和女人。那些创建新中国的革命者,人们更多地将他们看作一个令人敬仰的英雄神话,而非城市生活中活生生的偶像。; S& E+ z; I% x! n
6 |3 b6 n) {5 n. {$ f0 }8 ]+ {4 J
K+ k# r4 z7 B3 l/ D
# k9 J) J4 T) e
. s3 e- Y# o9 v
a% g' [) b3 Q
) }$ V/ ?/ S/ M" r1 p6 J新周刊% h& K$ i. p6 M6 V( n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4691-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