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言不合就收购,德国人现在翻脸了
2016年是中国资本疯狂追逐德国技术的一年,根据彭博社编制的数据显示,今年中资企业已经宣布或者完成的对德国企业的收购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113亿欧元(123亿美元),这几乎是2015年的8倍。
财大气粗的中国企业似乎找到了一条学习德国技术的捷径,一言不合就收购,德国技术不是先进吗,买一个回来好好研究。
在大量的收购案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掌握多项世界领先技术的德国机器人企业KUKA,这项收购案成功之后,一大波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国内这边当然是一片叫好,而德国媒体大都是不舍得的态度,毕竟,KUKA机器人可是被当成德国工业4.0的代表,甚至被德国人当成德国制造的象征,现在自家工业的象征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心里落差自然很大。
德国人似乎有点吃不消中国资本汹涌而来的热情了,最近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以前中国资本来的时候,德国人就跟欢迎解放军入城一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总理默克尔就多次公开表示对中国资本的欢迎,她还说:“中国投资在德国受到极度欢迎,我们将寻求、使用和赞赏中国投资。”
可是现在德国人是怎么说呢?
德国联邦经济部部长、最大在野党社民党(SPD)主席、德国总理的副手Sigmar Gabriel说:“希望欧盟赶紧采取措施,修改法律,赋予欧盟成员国在指定情况下否决非欧盟资本收购本国企业的权力。”这里的非欧盟资本,当然指的是中国资本了。欧盟数字经济专员、默克尔的亲密政治盟友Guenther Oettinger也说:“在欧洲层面所发起的这一限制提议是绝对正确的,每个人必须遵循同样的游戏规则。显然,许多国家,包括中国这一大国,让市场准入问题变得更难解决。”
虽然目前默克尔还没有发布支持这两位搭档的言论,但目前德国对中国资本的态度改变是真的。德国经济部上周在没有解释和说明原因的情况下收回了出售机器制造联合企业Aixtrom公司的决定,且推出了第二轮申请审理程序。
据媒体指出,这家德国企业拥有独一无二的仪器制造技术,其中包括军事方面的制造技术,而放弃出售该公司的“建议”是由美国情报部门给出的。
惊动中国外交部,召见德国外交官交涉
面对德国的转变,中国外交部召见了德国驻北京参赞公使。据德新社消息,中国在与德国使馆二等外交官的谈话中表示不满,因德国在美国的压力之下反悔,不允许出售中国方面投资者感兴趣的企业。
那个发言要欧盟修改法律阻止中国资本疯狂收购的德国经济部长Sigmar Gabriel,目前正在中国进行访问,来之前他还在《世界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说:“中国一再加大欧洲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难度而且这些企业只有同意歧视性的条件才会获得允许,可中国自己却带着长长的感兴趣企业名单在我们这里展开购物之旅,这对我们来说就愈发困难了……”
在他看来,德国资本想要投资中国,门槛和限制很多,而目前德国却对中国资本的疯狂收购行为敞开大门,这样下去,对德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很不利。
中国资本海外买买买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本来是资本之间的交易,现在变成了国家之间的博弈,资本的国际运作看来从来不能脱离政治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
但政治我们是不能谈的,中国资本“买下德国”甚至“买下欧洲”的背后,不可否认多少有点政治因素,但最主要还是商业方面的,遇到欧洲经济不景气,深陷欧债危机的天时,乘机抄底,说到底还是资本逐利。可能是欧洲被东方这股巨大的资本力量给震慑到了,对中国资本的进入又喜又忧,也导致了中国资本在海外的买买买行为受到了诸多困难。以下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中国资本在欧洲发展时所遭遇到的困难。
1、当地法律是个难题
收购欧洲公司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当地的劳动法律和工会,中国企业在这一点上先天不足,结果遇到了超乎预期的苦难。当年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之后,想要裁员,法国的劳动法规定,如果是收购企业要聘用被收购企业其中一部分人,必须要优先聘用那些难找到工作的人,这就意味著企业必须要聘用那些最没有竞争力的人。因此老弱病残都不可以裁,只能先裁年富力强的、最有价值的人员,而他们恰恰是当时TCL最需要的筹码。
最终,TCL只有将所有人全部解聘,然后再将有用的员工返聘回来。而在此一过程中,TCL支付了高达2.7亿欧元的费用,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给员工的安置费用,平均裁员成本超过每人10万欧元。这绝对是TCL收购之初始料未及的一笔花费。
除了劳动法,欧洲严苛的环境保护法也是中国企业迈不过去的坎。2011年,波兰政府取消了与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修建公路的合同,这个已经开工了快两年的项目因为不符合波兰的环境保护法而被叫停。因为该法规定,在公路下方必须为野生动物修建隧道,还有一次要停工两周,以便让青蛙、蟾蜍和蝾螈等7种珍稀动物搬家。
中国的基建公司哪里见过这样的法律,就为了方便青蛙和蛤蟆们搬家,要浪费宝贵的工期,还要专门修一条隧道?这可能是他们见过最扯的停工理由。
2、被质疑资本背后的真正实力
英国这几年也是被中国资本买的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如此现状,英国人也有自己的担心,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中国资本背后真正的实力,究竟是真的想要投资还只是借着投资来洗钱。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3月28日发表社评《西方谨慎欢迎中国投资》,文章说:“尽管中国对外投资快速增加可能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也存在风险。很多正在并购的企业在国内都背负着异常巨大的债务负担,这使人怀疑其境外收购的可持续性。西方政府应该要求中国企业透明。这将有助于避免腐败官员或不法商人通过收购或置业,将在国内敛得的不义之财偷偷带到国外……西方各国可以立即实施一条相对简单的规定——“了解你的客户”,以此来阻止大量此类不受欢迎的资金流入本国市场。”
3、欧洲民族主义的反对
这些年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要多于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在欧洲还有很多有强烈民族主义的人,对中国抱有负面和片面的看法,他们担心当地的企业被中国资本收购之后,会换成中国式的“落后”管理模式。
以吉利收购沃尔沃公司(VOLVO)为例。瑞典人对沃尔沃汽车有著非常强烈的民族情结,他们担心中国人的加盟会减少沃尔沃汽车的贵族气息,有损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工程师工会负责人麦格纳斯·桑德默甚至联合了瑞典一家财团参与到收购沃尔沃的争夺中。虽然,最后由于该财团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因此无法与吉利竞争。但是,只要中国的民族品牌形象没有受到世界的认可,这种情况就永远无法避免。
4、能买下企业,却买不到核心技术
真正是从商业目的出发,在欧洲进行收购的中国企业,其实最想买的是别人核心的技术和品牌管理经验,而想要保留核心技术,就必须先保留核心技术人员不流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国企业往往会答应对核心技术团队绝不干预的政策,比如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时也是采取这样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的确可以保证原有员工团队的稳定,但是也在本企业与併购企业之间划上了一道鸿沟。技术整合必须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才能达到,如果至始至终不对併购企业进行干预,就不可能真正学习到对方的技术优势,最终,只是为收购企业提供了国内销售管道和市场,自己员工的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都无人谈起。
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将越来越多,而监管也将越来越严
在中国,政府这边有“一带一路”政策,企业有“走出去”的使命,民间有资产配置的需求,不管是官方企业还是个人,各个方面来看,中国资本海外投资未来将会越来越多,但于此同时,海外对越中国资本进入的监管也将越来越严格。澳洲、加拿大已经开始对中国买家买房进行了相关限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这样是一件好事,中国资本不能做搅局者,更应该先成为规则的遵守者,然后大家再协商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只有在国际双方都遵守约定的规则之下,才能产生长久的、互惠互利的资本运作。
本文资料来源:FT中文网;维基百科;德新社;韬睿惠悦并购服务咨询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4689-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