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从“劳工移民”到“酒店大王”成长记

[复制链接] 0
回复
164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11-20 19: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日,由美国华商会副主席、美国林氏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建中组织的美国政商访问团参加了美国资本市场中概股主题峰会,记者在会议现场采访了林建中先生,了解其作为华人在美国创业的故事。林建中同时告诉记者,他下一步将成立华人投资基金,帮助赴美华人创业发展,提升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 [; q$ l* ~1 O3 r) J: K2 `1 f白手起家跨业发展
- `& U% A2 |- F* c* C他开过餐馆、缝过衣服、开过银行、盖过房子、管过酒店,不仅是“制衣大王”,还是“酒店大王”,自1969年移民美国,在商海拼搏46年的林建中的故事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成功学传记……
( `* r5 E( N# h9 |8 S( O" y9 J4 A' a林建中1952年出生于广东台山,1961年到香港,受其父亲熏陶,年仅15岁就雇用三人独立开设了一个小皮包厂,两年后生意超过了父亲。1969年,年仅17岁的林建中又随全家移民到纽约。林建中回忆,“刚到纽约,朋友请吃饭,等上菜时我就跑到后厨问是不是需要做工。”在餐馆打工三个月后,林建中又开始思考未来之路。        “我当时列出了纽约最主要的行业,有金融、房地产、艺术、时装和餐馆。如果做餐馆,我最好也就当到厨师,成就不大;做金融,知识水平不够;做艺术,没这个天分;而做房地产,需要本钱。”仔细思量后,林建中将人生第一个目标放在了制衣业。! M4 H& Y4 B/ Z6 A* Q! K' R
1972年,他以一万美元买下第一间小衣厂,到1979年他已经拥有了十多个衣厂,一千余名员工。尔后,又从单纯加工转为直接开拓成衣市场,自创品牌推销给美国主流百货公司,一举获得成功。1979年,林建中被推举为华人车衣商会会长,带领一直遭受犹太裔成衣商盘剥的车衣行业华人争取和保护了自己的权益;1983年,他与犹太人竞选全美最大的制衣商会——纽约制衣总商会会长获得胜利,成为这个已有60年历史的大型商会的首任亚裔会长。0 H) D. F) R: p+ H7 q
事业的成功带来荣誉的接踵而至:1990年,他以7000万美元营业额、雇用大批员工、交纳大额税款等业绩,荣获了纽约市政府颁发的巨星奖章;1997年获得了象征美国移民最高成就的爱丽斯岛奖;2007年,获“CPC风云人物奖”及“曼哈顿杰出商人奖”;2010年,荣获中国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杰出华商”称号。# ^4 C$ T! S; |3 e& l
事业巅峰期的林建中,再次显示了他对产业发展的独到眼光和远见,开始谋求从传统产业向高层次产业的转型发展。林建中表示,“当我处在成衣业的事业顶峰时,就注意到了美国制衣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逐步转移到低成本地区,就开始考虑产业转型的问题。”林建中非常大胆地涉足了酒店业。他先后将其所拥有的十多家衣厂所在的楼宇收购,不动声色的扎下地产业根基。他研究地方政府法规,先后在纽约黄金地段购入100万平方英尺建筑用地、进而挺进建筑营造业,然后按外国的品牌观念快速进入国际连锁酒店业。9 c- d* s0 L9 K+ s+ q% X
“9.11事件”之后,美国旅游业一度低迷,很少人来纽约旅行,林建中开始逆市布局:一方面将5000多间酒店改成住宅出售;另一方面用很低的价格买下十多块地,用来建酒店。林建中称,“几年以后,酒店建好了,经济复苏了,游客也回来了,房价大升,地价也升了几倍,所以我们公司也成为纽约最大的酒店开发商。”目前,林建中成为在美华人中拥有国际品牌连锁酒店最多的企业家。6 L0 \/ p# S! N5 P- }  Y5 l, W
打造华人新名片; Z( r' s/ m6 @1 z, G4 Q4 m
林建中表示,最早的在美华人主要是劳工移民,从最低的工作种类开始,所以第一代移民不受尊重;第二代劳工也是赚钱少,家庭收入低,读不到名校,所以第二代移民成功的也很少;到了第三代,情况有所改善,但这个过程用了差不多100年。林建中称,“这100年来,中国移民在美国的印象都是比较低层次的人群。现在中国富强起来,美国的中国移民也好起来了,我们要改变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心中充满民族情怀的林建中还有一个更为宏伟的愿景:通过投资移民,把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和人才带到美国,让更多中国企业来美国开分公司,那么,当华人在美国所有行业都有顶尖人物时,就能改变中国人只做基础工作的形象,华人地位才会真正的提高。对于此次带领美国商务部官员和纽约政界商界人士来华考察,林建中表示,目的就是告诉中国的企业如何在美国落地。林建中认为,“中国企业想要落地美国,需要了解每个行业都有什么要求,要放长远眼光做好经营,这次代表团有美国的酒店业官员,可以跟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对接;有美国的建筑商,可以跟中国的建筑开发商对接;有美国食品业巨头跟中国的食品出口企业对接。”林建中透露,后续他会尝试在美国开一个基金公司,主要帮助华人投资,希望利用他的经验和人脉,找到一些靠得住的项目,也可以利用赴美华人的资源再投资到中国,打开中国的市场。
9 l# C1 k9 L- Z8 E, l3 ^  D# _% U' n( [1 Q% y
8 N/ D. c: K4 C; S: I! S8 f2 K$ l

9 x9 h) ]8 B* p
4 \. Z1 F  a0 Y6 G
& w4 M: R( e; ~; B$ U" Z& [0 Q
在世界著名的大都会纽约,拥有多家世界驰名的星级酒店,俯瞰曼哈顿而一览天下小,这不仅是林氏集团(The Lam's Group)主席林建中在业界的显赫地位,更是他高瞻远瞩的投资策略和气魄的写照。金融风暴后,在美国经济萧条,迟迟难以复苏的2011年4月,林氏集团宣布斥资四亿美元,在曼哈顿下城兴建四座中型酒店,地址就选在世贸重建首期工程的附近,包括曼哈顿华尔街金融区、市议会公园和南街码头等地点。这个宣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业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8 x" ]' X/ v8 ^9 x$ ^, j+ A一、白手兴家  衣厂掘金林氏集团主席林建中,出生于人杰地灵的广东台山水步镇,是骆家辉的老乡。他九岁时和姐姐赴香港探亲,随后留在父母身边读书升学。那时他父亲经营手袋作坊,每天放学后他便赶回家帮助父亲料理生意。十二岁的林建中眼光独到,他尝试利用父亲做手袋剩余下来的零碎材料,制成自己设计的小钱包,与父亲制作的手袋搭配出售。这小钱包深得顾客的喜爱,一时间林氏家庭作坊的手袋配套产品热卖。十五岁时林建中雇了三个工人生产手袋,并将产品打进香港百货公司,随着每月订货量大幅增加,父亲开创的家族企业迅速扩大。而两年后林建中的小手袋生产营业额竟超过父亲,初战告捷显示出林建中经商的天赋及创业的胆识。6 h, ~! R0 h9 h7 {, r; c
1969年,十七岁的林建中全家移民美国纽约,一切又从头开始。林建中有一个姐姐、四个妹妹、一个弟弟。身为长子他毅然放弃学业,和大多数新移民一样,进入餐馆打工,供弟妹读书,帮助父亲挑起养家的重担。在餐馆厨房洗碗打杂的日子里,林建中每天问自己一个同样的问题:"即便是做了厨师,这就是我的人生目标吗?"七十年代初的纽约,服装加工业非常繁荣,且集中在华埠,他看准制衣业将成为华埠的龙头产业,决定离开餐馆到衣厂打工。
3 n6 F9 b7 M2 u: X/ l* M, G凭借在香港时对工厂营运的经验,林建中很快在衣厂发挥了自己的才干,老板发现这个年青工人与众不同:上手快,做事认真,性格沉稳,还主动帮助其他部门的工友解决制作上的问题。一次,当分衣部门主管因病不能来上班时,林建中就自告奋勇顶上去。在后来的几个月时间里,老板更欣喜地看到:这个替工小领班把部门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成衣加工的质量明显提高,衣厂业绩也有所上升。自然,林建中的薪水也很快涨了上去。 - `, J, E7 C2 [% x5 O
一年以后,林建中与姐姐用打工积蓄下来的五千元,再从银行贷款五千元,合资买下一间小衣厂,这是他踏上美国这块陌生土地后第一次当老板。"那时候,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买下工厂以后,林建中每天从早上八时工作到深夜十二时,"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他认为那时候的华人和现在的不一样,那时更能吃苦耐劳。然而,林建中并非只是比别人更能吃苦,他每天思考更多的是在管理上的创新和技术上的突破,他研究别家衣厂的管理模式,参考别人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小衣厂的管理制度,把衣厂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成为当时制衣行业公认的交货最准时、质量最保证的衣厂。小衣厂赢得好信誉,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货源,林建中因此在业界口碑极佳。
6 L; h5 O! F/ e5 k0 l! R- s许多人在生意场上掘得的第一桶金后都用于再投资,扩大生产,赚取更大的利润。然而林建中以众不同的是用衣厂掘得的第一桶金供弟妹们读书,直至他们大学毕业。这笔家族的无形资产,成了日后成就林氏集团的有力支柱。1 @! B: W0 {: U) t

  ~3 f( i1 m* H* S, E林建中獲 "傑出商業領袖奬",
. F! \3 e' l" y/ |( P! s全家與勞工部長趙小蘭及其父母合照; x; H* n! H4 H
二、十年奋斗  制衣大亨后来,林建中先前打工的衣厂老板病倒了,闻讯后林建中主动前去帮助管理衣厂,上半天在那边忙碌,下半天回自己衣厂干活,直到老板出院。大病初愈的老板感动不已,执意要将自己颇具规模的衣厂出让给有情有义的林建中,然而林建中没有足够的资金,那位老板随即表示愿意将衣厂出租给他,只收取合理的租金。林建中对此没有再推辞,"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机会。"他明确地说。经过反复考虑,林建中承包了这家大型衣厂,而自己的小衣厂就交给父母管理。! u0 p3 N" I. F& m6 m
承包了大衣厂后,林建中在工厂管理和制衣流水线上实施了大胆改革,打破原来制作成衣包干制的老规矩,改为部门分工流水作业。将生产线重新分配,即在成衣制作过程中,一部分工人负责分工制作袖片,一部分工人负责制作领口,每条生产流水线均分别制作不同的成衣部份。刚开始时,部分工人不认同这种做法,怀疑跟着这样的老板是否有工资发,于是,工人纷纷辞工。但事实证明,这种流水作业的方法令复杂的工序简单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还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成品质量更有保障,衣厂的利润更是成倍增加。林建中的改革成功了,其它衣厂也纷纷仿效,原先因不信任他而辞职离去的老工友又回厂工作了。# w+ R  s( K0 h7 K6 U9 c+ L+ [; H
林建中说,他在承包这家衣厂六个月内赚了十万元,随后他以当初老板开的双倍价钱买下了这家衣厂。"这不仅是买这家衣厂的规模和设备,更是因为这位老板的情谊和赏识。"林建中诚恳地说。那一年他刚刚二十岁出头,当时他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每半年要增开一家衣厂!要成为制衣业的龙头。"林建中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在随后的两年时间内,他在纽约华埠连续开了四家衣厂。$ ]0 ]3 I6 i$ v
"摊子铺大了,管理问题也随之而来。"林建中说。规模小,资金缺乏,发展困难;规模大,经营不善,终极破产。科学管理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和实践,具体到职能方面是制度、程序、政策、战略及目标。偶然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企业发展一旦急躁冒进,将孕育必然的失败。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循序暂进,稳健发展。他很快根据衣厂的具体情况,大量招聘人才,加强集团领导层的培训,制定周密的财务制度加强管理。同时增加了旅游和餐馆等多种经营,尝试走多元化的经营之道。林建中也意识到,成衣加工有诸多的局限,要在服装市场和成衣制作领域突破局限,纵横驰骋,就必须拥有自已的品牌。当时,纽约的服装销售市场被犹太人垄断,他便有意识地收购一些经营不善的犹太人公司,千方百计挖掘犹太裔销售人才,学习他们做生意的经验,打破犹太人垄断的格局,获得了踏进国际成衣市场的入场券。
8 ~" P, {6 f  g林建中说,他的销售部门员工全部是犹太人,他大胆借鉴美国人的科学管理手段,将销售业绩好的员工变为公司股东,以股份替代佣金报酬,让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和才华。五年后的1979年,林建中成功突围,打破了来料加工的局限,旗下已经拥有十三家制衣厂,九个成衣品牌, 1000多名员工,公司的年度销售额达上亿美元,成为纽约市最大的成衣生产商——林氏制衣集团。7 E' @* T' ]6 D( ]

4 U: |* R8 g; ^8 T# `林建中榮獲移民最高成就 "愛麗斯島奬"
8 E$ x- T1 n2 v7 w' D"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有的人来美十年碌碌无为,有人拼搏十年步入小康,有人奋斗十年终点又成了起点。林建中在纽约这个充满梦想与机会的地方,如蛟龙入海,风生水起,用勤奋与汗水掘得第一桶金后,凭永不放弃的意志,聪敏过人的智慧,勇于拼搏的胆识,运筹帷幄的策略,在风华正茂的二十七岁,就从默默无闻的新移民成为纽约制衣业大亨。
& ?' d. X  N+ o" ~三、胆识过人,竞选会长未到而立之年的林建中因商业上的骄人业绩,人格上的个人魅力,及处事上的过人胆识,很快被华裔同业推举为华人制衣商会会长。1 ?% G8 o/ r! u* z# O8 K
老一辈的业内人士还记得,当年的制衣业被犹太商人垄断,制衣工会又被某些集团控制,会员每年上交会费,却又享受不到政府的补助。1983年,车衣工会的合约没有重视华人衣厂的利益,也忽略了衣厂工人的福利,在双方对峙中谈判没有结果。工会发动工人罢工,林建中也发动商会罢市。数百家衣厂、衣商罢工、罢市,纽约整个服装制造业处于瘫痪状态,局势十分严峻。
5 K2 c- t' W5 {4 `"让我去见他们。"在危难关头林建中挺身而出,他代表拥有数百家衣厂,三万多员工的华人制衣商会,只身面见对方的后台人物,面对面应对犹太成衣商的挑战。# O' p. z4 }1 A$ s
"你胆识过人,魄力非凡,我们需要你去平息罢工风潮!"那些人对林建中说。他們佩服林建中中流砥柱的领袖风范。
( |7 d# D; A; i& }"我们可以输掉钱,但不能输掉面子,不能输掉工人的利益。你们制订一个对工会、衣厂、工人三方有利的方案后再来找我谈!"林建中坚定地说。
" K; o0 D% U" z; [在林建中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的努力下,很快平息了罢工、罢市的风潮,为衣厂及华裔工人争取到应得的利益。制衣工会也约法三章,以后所有的合同制定,先让林建中过目,过了他这一关,才逐层发放下去,达到三方协作共赢的目的。经此一役,也奠定了华人在服装制造业的地位。( f; J. `. ]1 J
同年,林建中竞选"纽约制衣总商会"会长,一举击败纽约服装业犹太裔的"龙头老大", 登上全美最大的制衣商会"纽约制衣总商会"会长的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型商会的华裔会长,并在这个位置上一坐十四年,再次打破了业界的历史记录。
9 Q- O. N- T' Y/ ^+ q
9 ]" c) g) [# A" _) G( q3 K2 }# U
四、成功转型  地产大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林建中计划购置自己的厂房,这个决定后来成为他涉足房地产领域的重要转折和契机,也是他成功转型的第一个里程碑。林建中说,当时很多美国成衣生产商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先后将成衣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改变可能导致纽约服装行业的滑坡,他开始思考转型。早在1982年,林建中已开始涉足金融领域,开办财务公司,为十多家衣厂的利润寻找出路。1985年,林建中作为主要股东创建了大东银行,之后又收购了十多家衣厂所租用的楼宇,果断地投身地产行业。
6 a2 J9 V( S2 P8 u人生有许多抉择,但关键的只有一两个,成功与否取决于抉择的对错。面对制衣业竞争激烈,狼烟四起,处于制衣业颠峰的林建中居安思危,凭着十多年生意场上打滚练就的灵敏触觉及时转舵,不动声色地为日后惊天动地的进军房地产及酒店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p1 P0 W8 ^) A/ V& P0 m
1988年是地产业的一个黄金时段,房地产又攀上了一个高峰。他适时地把握住房地产的最佳买卖时机,将手中的一半楼宇卖出,获得几千万元的流动资金。在1988年至1997年间,有着深谋远虑的林建中以其与生俱来的投资天分,不断收购和出售地产,资本象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在地产界的声名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林建中用生意场上的第二个十年实现了他地产大王的梦。《纽约商业周刊》(Crain's New York Business)在其官方网站载文称,林建中是纽约"最具侵略性"¬¬的地产开发商之一。
  Y8 Q4 m5 S. U1 @* Z& O五、自创品牌  酒店巨子1993年,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向低迷,不少房产被拍卖。林建中悉心研究联邦政府的相关政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迅速调整舵位,将目标对准国际连锁酒店。1997年10月,他用1000万美元购入费城国际机场附近一家濒临破产的假日酒店,然后再投资800万元,以四星级的标准将这个三星级酒店改造得焕然一新。1 X+ l, H; o% h' P2 d0 q' }
"不懂酒店管理竟敢开酒店,林建中疯了",这样的说法很快在圈中传开。然而,一年以后林建中将这家酒店起死回生,客房入住率保持在90%以上,业内排名由原来的末位一跃进入前十名,先前说风凉话的人哑口无言。林建中自此拉开了进军酒店业的序幕。& Q, S5 \# t$ ~5 r
"911"事件后,纽约市酒店业一落千丈,全市有5000多间客房改为公寓。林建中胸有成竹地对纽约市旅游局官员说:"这5000个房间我来补齐。"一言九鼎说到做到,林建中随即出售十三家衣厂,一口气购置了十五块地皮,兴建十五家酒店并与多家品牌酒店签订了代理合约。如今,林氏集团旗下拥有的酒店包括Four Points By Sheraton,Four Points By Manhattan Chelsea, Fair Field Inn by Marriott, Solita Condo Soho, A Loft W.Hotel, 以及多家Hilton Hotel,Marriott Hotel和Sheraton Hotel等国际知名连锁酒店,成为美国华裔精英中拥有国际品牌最多的酒店巨子。
. D! n  Z# W0 T. N
* n; J1 o0 ?7 D4 u林建中获纽约市权威杂志颁发 "巨星奖章"+ o  ~9 T- k, J$ F; _0 c
林建中轻松地谈及自己涉足酒店业后的经历,他强调自己喜欢按照个人品味去设计,他的酒店对照加盟品牌连锁店的标准,显得有些另类。这些品牌店起初对林建中的做法并不认同。林建中笑着谈起一件往事,那是在Sheraton Four Points酒店装修结束时,前来查看的相关负责人不敢验收,因为这家酒店的标准远远超过了相同等级的其他酒店,导致酒店开张后两个月无法挂Sheraton Four Points的品牌。
* l6 r, ~. P5 ?! u3 @: {于是,林建中特别邀请Sheraton的总裁来酒店体验生活。那天早餐时,Sheraton的总裁对林建中说:"据我调查,所有在这里住过的客人没有一个说酒店不好的,我破例给你上牌,试营三个月。"三个月后,这位总裁把全美地区所有Sheraton酒店的总经理邀请过来,参观林建中的酒店,让大家学习他的经营理念。他们看到了酒店装修的精美及大方,也体验了客房配套的温馨与豪华。这家小旅馆的入住率、住客的满意程度都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带来很大的惊喜。其中Aloft旅馆的老总把林建中拉到一边说:"你的酒店很有特色,是一种创新的模式, Sheraton不给你上牌,我给你。"这就是后来的"A Loft W. Hotel",这一品牌酒店盈利可观,在1993、1994、1995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酒店业设计、经营及服务"优秀奖" 。林建中的酒店从开始时的名不经传,到现时的独树一帜,他的理念来自精品旅馆的设计,他让入住他酒店的客人,花三百元的费用,得到五百元的超值享受,让客人切切实实享受到林氏集团酒店的舒适与奢华。
: H/ B- Z5 e5 Z. y% d问及林建中经营纽约酒店的理念是什么?他先反问"观光客来纽约干什么?"并随后指出:吃喝玩乐,看百老汇秀,上高档餐馆,买名牌货品,这就是人们来纽约的目的和消费心态。纽约市的酒店住宿费比外地高一倍,因此同等级别的酒店一定要装潢得比外地酒店更加豪华,让客人花费中档价格而享受高档待遇,让他们感到物有所值。"做生意不是你喜欢什么,而是研究客人喜欢什么。""最重要是要让顾客认同你的理念,感受到你的诚意。"如此用心经营,也应验了中国人的老话:皇天不负有心人。+ Y6 {* Q# p; o  p* _
林建中从成衣业转型到酒店业,至今十五年过去了。根据纽约市观光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在纽约每五家新建酒店中,就有一家属于林氏集团。从2007年始,每两个月即有一家林建中旗下的酒店正式投入营业,有人甚至称林建中为"美国的华裔川普"。
# s5 d, ?7 v* K' S"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林建中又用他生意场上的第三个十年成就了成功的酒店巨子。' K0 v0 @9 a+ E8 V- g0 B9 }' Z
4 L# b- f: N! @$ p# B8 Y
酒店開張,彭愽市長到賀+ Y& q) O3 t, m: C: _8 a* E
六、饮水思源  重情重义林建中的拼搏人生不仅给他带来巨额的财富,而且为社会创造了上千个就业机会。  Q% z& G- F3 A2 u+ X
更难能可贵的是林建中饮水思源重情重义的优秀品格。( k$ L2 f, P' n) ~" w5 a1 _
"自己的酒店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中国员工。""如果自己的企业不聘中国人,那你指望谁的企业请中国人?"这是林建中的情结,也是他一直的坚持,他永远也忘不了在厨房洗碗的日子,永远忘不了新移民的傍徨与无助。在他第一家酒店开张时就引入了大批华裔基层工作人员,那时从事酒店清洁工作的华人极少。之后不断培训及提升一些中层管理人员,并在工作实践中慢慢又从中提拔了一些高层管理人员。' w) m0 z# d) l% N
当酒店招聘员工时,林建中优先雇用他以前衣厂的工人,有才干的便送他进入酒店培训班,经过严格的就业训练后,一一投身酒店服务行业,这些人对林建中衷心感恩,用心工作,日后成了酒店的基层中坚。
3 J& a3 I7 e* ^7 Q5 [在出售酒店时,林建中强调买家要保留原工作人员班底。买家初时抱怀疑态度:"中国人能胜任酒店工作吗?"但试用后,发觉中国人不但勤奋工作,服从安排,而且十分聪明。从此华裔在美国就业又多了一个选择!+ f# J) Z3 n0 m% i: X2 D! x, o! }+ C
林建中的酒店越开越多,对酒店员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有监于此,他干脆拨出培训资金让一些华商组织培训酒店员工,除了满足自己酒店的需要外,还不断介绍推荐学员到其他酒店工作。现在已有大批华人进入各种酒店的岗位,其中有的荣升中、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一些美国人经营的五星级酒店也在不同酒店向华人挖角。这是林建中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林建中引为骄傲的手笔。# @* G' m' D5 b. L8 m: @
对有知遇之恩老板的感激容易理解,但对自己员工的爱惜则更令人敬佩。1988年林建中刚投身房地产,在唐人街有一幢大楼是他的资产,当初是以100万买进,现在有人出价1000万购买,如果改造成住宅楼宇,甚至可卖到2800万。 但当时自己有一间制衣厂还在这座楼里,林建中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利益,而是工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关闭工厂,衣厂的员工就要失业。"为此,他硬是先找好了工厂新址,将制衣厂迁走之后再卖楼。试想,心中要有多少大爱才能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诱惑而岿然不动。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大爱,才使员工们凝聚在他的周围,共同撑起林氏集团这一事业大厦。9 O- c" v) J, {. y: S6 x7 p  ^
对一些年老的衣厂工人,林建中同样不离不弃,虽然后来衣厂经营式微,但许多衣厂老员工为他工作了近20年,再过几年他们就能拿到工会的退休金了。为了更好地安置这些为自己衣厂创造过辉煌且忠心耿耿的老员工,他毅然留下一间衣厂继续经营,等这近200位平均50岁的老员工退休后才结束营业,即使这些衣厂连年亏本,但他无怨无悔。这就是林建中,无论你从那一个角度去审视他,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德有才,敢于执牛耳、牵龙头的商业精英。  l6 R# l  p) W8 R+ s( j
七、危中有机  快速应变"生意场上艰难永存,危机四伏,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可能只有顺境时赚钱,能在危机中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甚至做到绝处逢生才是成功的商人。"林建中从容地说出自己从商之道。
. D- ?& }8 m+ E2 G0 P: g9 X"911"后,美国经济深受打击,人们信心动摇,各行各业生意一落千丈,许多酒店经营举步为艰。这时,林建中亦陷入沉思:酒店业未来的路在哪里?怎样化危为机?林建中马上召集智囊团开会,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入住酒店的有几大派,一是政府部门出差或开会人员,二是公司主管出差或开会人员,三是旅游参观人员。现在第三派人员大量减少,而政府部门人员及公司主管是入住酒店的支柱,特别是为处理世贸大楼善后工作的政府人员大量进入曼哈顿,他们同样需要入住酒店。如何吸引他们入住旗下的酒店?一个大胆而创新的方案出来了,除了林氏集团旗下酒店原有的优势外,另聘请了一大批保安人员,对酒店范围进行二十四小时全面保护,保证住客安全;并与礼宾车公司合作,对政府人员及公司主管来往酒店及世贸遗址之间提供免费接送。相关部门一听这条件,马上拍板:以后我们所有客人都安排入住林氏集团旗下的酒店。: n4 }* U" z6 W$ m1 h( O
一个决策,马上令林氏集团逆境中的酒店风生水起,接应不暇。"危中有机,决策最重要。如今金融风暴之下同样危与机并存,就看你怎样做,有付出才有回报。"材建中平静的话中饱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哲理。; H) C! \) u/ e
八、逆境奋斗  创造奇迹林建中强调说:"没有成功的秘诀,只有投入和付出。""把握市场,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他在中国北京大学总裁培训班演讲时,学生们向他咨询从事什么行业最好,林建中实实在在地回答:"什么行业出首富出名人就进什么行业。把十位成功人士放在自己面前,逐个超越,这就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公式是'努力+机遇+决断'。" 从他的话中你可以领略到什么是超人的胆识、独到的眼光、天生的睿智。林建中擅长创造奇迹,事实上,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创造奇迹的过程。, A9 w1 R& F) W3 }( i" n
生意场上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一凡风顺,平静的表面下到处激流暗涌。在林氏集团旗下一酒店开发过程中的斗智斗勇便略见一斑。
+ K: H6 {8 {+ G0 ^"你买这块地要开发必须划归我公司,不然无法建楼。"竞争对手蛮横地说。$ U" O' U6 O  H+ h/ m/ X* u
"为什么?"林建中不示弱地问。
( [4 N7 c% z2 {$ d1 U"这是我的地头,周围都是我的地,政府部门也有我的人,你的地己在我的发展计划中。如果你不同意,我将叫政府征你的地。"对手傲慢地说。征地,即是通过政府部门用最原始的低价收购土地。如被征地即是血本无归。' C. h7 u' a' p
"我不信!"林建中不卑不亢地答。
7 m& T* E- S  \5 s5 s5 O2 ]; D"那就走着瞧!"对手根本没有把这个中国人放在眼内,在这个洋鬼子的记忆中没有一个象样的华裔地产开发商。3 {* `' C7 X* G, V' a% W4 F
过了两个月,政府果然给林建中发出通知,要征用他这块地。林建中到区政府了解后马上作出回应,请建筑设计师设计整条街拆掉重建的图纸及效果图。两周后图纸送到区府,林建中要求召开公听会。
8 p: W$ R9 f  \" n  [( `) W. d公听会上,林氏集团展示了整个街区的发展方案,并计划投资十亿开发。五年内将这街区发展成为布碌仑最漂亮的综合小区,有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美食广场、娱乐场所及大量出租铺位,吸引各行各业的商家。同时也提供了首期工程两亿资金到位证明。
# T5 Y8 L; U" s2 y$ J3 l8 I公听会上,第一,林氏集团详细讲解了这块地的发展方案,并展示了效果图;而对方没有任何具体发展计划及图纸。
* B6 {% i4 w& r6 H  i( l第二,林氏集团已有两亿资金到位;对方没有任何资金准备。
( H' E, N" ?" |第三,林氏集团十亿发展方案全是独资,不用政府投资,没有动用纳税人的钱;而对方要求政府出资一半,即要动用纳税人的钱。
( q; w8 A) F4 F& h) Y. d第四,在过往十年里,林氏集团开发的楼超过一百万尺;而对方只开发过十万尺。
0 e! j3 I' N; ~这时对方的脸红一块、白一块,十分尴尬。
4 m1 {+ ^* ?( q0 ]林建中自信地站起来,坚定地说:"综上所述,谁优谁劣一目了然。我现在要反收购,要求政府出面,征对方的地!"
2 B- l+ ?6 G& u0 y* S这时对方的脸青一块,黑一块,一句话也讲不出。对眼前这位华人对手括目相看。
. n% I+ `2 y! \( N精美的设计,完善的方案,雄厚的实力,迅速的反应,让政府部门信服,让参加公听会的人折服。自此,这个发展项目得到了区政府的全力支持,同意征收酒店前的大片土地,并将对面街一排楼房拆掉,改建成一个公园及大型停车场。同时应林建中要求将不利酒店经营的几条街道的单行线也改过来,让汽车更容易开进酒店。不过,时至今日,酒店落成,而GPS上的街道行车方向仍未修正。8 k8 Q' O- ]( D0 K6 D. X1 X, {$ J
林建中逆境奋斗,建造了一个又一个地标式建筑,不仅为华人争光,也为美国的建筑业、酒店业树立了楷模,"无论做那行,必须要成为龙头,只有龙头才能允求允取。"他的魄力与传奇已成为行业内传诵的佳话。
3 j8 m1 c7 e9 L7 J/ D, |5 V九、久经风浪  百炼成钢如果说上面的挑战是激流暗涌,那在成为酒店巨子的路上处处风起云涌、惊涛骇浪。而惊涛骇浪的起因是为维护华人权益。林建中为建造价廉物美的酒店,从中国进口大量建材,并与本地有实力的华人装修公司合作,共同的理念是追求建筑的安全与美观。他提供华人建筑商资金、材料,协助其成长,以便将来能做更大的工程。
+ {4 u' Q! g2 l, u* X这种作法起源于曼哈顿中城一酒店的兴建,林建中希望与华人合作,然而,他发现工资较高的结构工程,全是美国人在做,华人只能做装修,因此他只能与美国建筑商签合约,但林建中要求:工人必须有一半是华人。
9 D# D8 y2 z0 U签下合约后,林建中发现承包商违约,把较多的工作机会,给了工会成员,因为多数华人未加入工会。为了制造华人经验不足的假象,工会还故意破坏华人装修好的工程,造成工期延误。
/ [. x$ ], u- i/ L9 C" Y( O% _林建中后来要求,让所有华人加入工会。为此他多付出数百万元成本,目的是给华人更多的工作机会。但不料,这些华人加入工会后反而失去了工作,因为刚加入工会的华人与有十多年工龄的工会成员相比,华人资历短浅,工会就将工作机会优先拨给资深会员。当时,林建中暗下决心:下一个工程,绝不找工会。# V3 Y1 n' z- E6 O0 y' |
在时代广场两酒店兴建时,林建中请华人建筑公司建造,但在当时,吊车、卡车全被工会控制。工会不准高层吊车驶入工地,工会成员包围工地抗议,不让送建材的卡车进入。工会头目组织了纽约市30多个工会,连续包围工地,甚至烧车砸办公室。几十家媒体围住林建中的办公室采访报导,制造这一切乱象的目的只有一个:逼迫林建中就范,向工会俯首称臣,把所有工程交给工会做。
+ v! M1 s6 a4 q) K这阵势,未见过世面的人一看就脚软,就算见过大世面的人,也会心惊胆颤,方寸大乱。3 s5 i' _: v1 K+ S9 c8 Y
"不能屈服!不要害怕!只要你屈服一次,就永远抬不起头!!"好个林建中,他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他把工会头目指挥烧毁车辆,砸烂办公室的录像带送到工会头目办公室,警告他:我们已经掌握你犯罪的证据,明天必须结束抗议,停止破坏,不然,你等着坐牢吧!
4 o, v- |1 O; i9 I第二天一大早,当工人上班时,发觉一个抗议的人也没有了。大家都大惑不解。# w- G( ]2 }1 J0 c1 Q$ p
抗议的工会员工撤走了,但十层以上的吊机一辆也不肯来。当时华人建筑商只有兴建十多层楼的经验及设备,而此酒店一共34层。于是林建中高薪聘请资深的技术团队指导建筑公司工作,并与意大利商人合作,自己出钱买高层吊车、卡车,成立材料供应公司,自己送货供应材料。几百位原材料供应公司的员工,几百位建筑装修工人,大多是华人。林建中笑了,追求利益不是商人的唯一,这是他一直为华人争权益的心愿,也是他的胜利。3 G3 T* q/ D" L; R6 H2 C  w
这是曼哈顿第一家高达34层的酒店,第一家没有工会参与兴建的酒店,第一家由华人兴建拥有的大型酒店。在世界大都市纽约曼哈顿,没有雄厚的实力、没有超群的智慧、没有天崩于眼前面不改容的胆识,休想成为行业龙头。林建中风浪中一路走来,历尽考验,百炼成钢。3 A! [, t6 p# L% M0 |; [! Z
十、商业奇才  成就卓越美国主流社会为林建中的卓越成就感到震惊,同时也给予他最大的肯定和最高荣誉。1990年,他获得纽约市权威杂志"THE GRAIN'S ALL-STARS"颁发的巨星奖章;1997年,获得了美国移民最高成就的"爱丽斯岛奖",而此前获此殊荣的仅是美国总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工商领袖、政府官员或著名艺术家等,林建中是当年获此奖项的唯一华人;2006年,他被中美规划委员会授予组织领导与硕士学位;2007年,他获得"CPC风云人物奖"和"曼哈顿杰出商人奖"。
, i) ]" ~  j( @. r) l3 h! O现在林氏集团不但拥有大量高级酒店,手上还拥有多个品牌酒店连锁发展的专利,不管是同行龙头还是上市公司,要在纽约经营这些连锁酒店,则必须得到林氏集团的许可,并缴纳费用。
* d" F) y9 E, g/ O8 }在谈到林氏家族时,林建中不无自豪地说:长子当父,我带领姐姐、弟妹在集团工作,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开始是我在帮他们,但上了轨道后,是他们在帮我。"林建中谦虚地说。"大家同心同德,人多力量大,后方巩固,没有后顾之忧,我可以不断开拓,带领家族成员向前冲。"8 Y) W+ n  b1 `- W* W/ |3 m  @
我们要求林建中谈谈他的太太时,他冲口而出:"她是我今生的至爱,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在公司是一位好拍挡,一位贤内助。我事业上能走到今天她功不可没。": J4 M- p& q+ g, M# P$ W
在谈到儿女的未来时,林太欣慰地说,他们对酒店业同样兴趣盎然。长子林伟鸿,在酒店、地产公司打过工,积累了经验后再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并很快成为千万销售员。后来,他想自己当房地产商,林建中提供创业基金200万,全权授与他支配,但条件是要让弟妹参与经营。林建中回忆,儿子后来发现这笔钱买地不够,所以开始钻研估价,以及如何以开发计划为地产增值。加上善于谈判,几年前,林伟鸿的一项开发计划,居然得到银行二千多万的贷款。他从没看过有银行愿意贷这么多钱给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目前,林伟鸿除了继续写开发计划,帮大公司当顾问、股东,手上也已有4家酒店,身价上亿。谈到子女的成就,他不禁喜形于色。二儿子毕业后也加入了大儿子公司,兄弟同心一起打拼。小儿子学成后力加入林氏集团负责地区酒店房价评估,此工作使酒店利润最大化,每年为集团旗下酒店增加百分之十以上的利润。女儿在纽约大学酒店管理系毕业后在美国最大的酒店地产评估公司工作,为酒店选址、建造、买卖作科学的评估,一年前被美国台湾酒店商会邀请赴台湾作酒店评估讲学。最近,公司计划派她任中国地区副总裁。
  i  `& N& L5 r) J) G- ^; ]孩子们说:"将来他们积累了工作经验,经过努力后事业上一定会超过父亲。"这也正是林建中及太太的深切期待。: y$ c, K6 a) q8 y" B1 `) K% w
目前,林氏集团有二千多间酒店客房,上百间豪华公寓在运营,以及九个别墅在规划,总计达200万平方英尺。林氏集团是纽约市酒店、公寓、商业大厦和购物中心开发最活跃的地产商之一。他的专业与实力,得到纽约前任和现任市长的赞赏及大力支持。
- I! z8 u* t& J" A" v8 P2 E5 _- ?( c在"911"事件十周年之际,林氏集团宣布斥资四亿美元、在曼哈顿下城金融区兴建四座酒店,以配合世贸重建计划。消息一传出,不少在纽约酒店业经营多年的业界大佬,在对林建中大手笔投资表示钦佩的同时,也不得不为他在经受金融风暴重创后的今天,敢投巨资进入低迷疲软的酒店业表示不理解。林建中对此表示,他的投资策略一贯稳健,尽量回避高风险,四家酒店落成之时,正是世贸重建竣工之日,时间上算得非常准确。林建中指出,低迷的市道不会长期持续,世贸重建后定会有一番经济新气象,将带动旅游观光业,届时曼哈顿酒店的需求量势必大增,四家酒店的发展潜力不可估量。最近又在曼哈顿中心的百老汇大道购入大片地。林建中就是林建中,他将又一次创造世人瞩目的奇迹!
( z9 G, z) w8 j1 U$ H) y今年9月15日,林氏集团旗下的Sheraton酒店及Aloft酒店同时开张,为布碌仑下城区带来成千个全新酒店房间,二百多个工作机会。彭博市长亲临道贺,感謝林氏集团为纽约经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布碌仑区长玛柯维兹亲自宣布9月15日为Sheraton酒店及Aloft酒店官方开张志庆日。至今林氏集团在纽约已投资了十七间酒店,加上近期旗下将有几间新酒店陆续开张,集团旗下的酒店将突破二十大关。商业奇才,成就卓越。
8 P. Y5 G- o# b# S2 ]八十年代中国乒坛最优秀的总教练许绍发与林建中长谈后深有感触地说:"以我数十年在乒坛上阅人无数,我深刻感受到林先生事业成功的特点:第一,思路敏捷,决策到位,智商高于文化。第二,为人真诚,收放有度,素质高于智商。第三,善待身边人,充满凝聚力,做人比做生意更成功。"一语中的。
6 i/ v7 O8 i* C/ y* A

+ p2 J3 o' g* [& F! E8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84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