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美国移民综合] 美国移民谈经验:为什么美国“二代”们可以“富过三”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8 1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手打造富豪排行榜的胡润曾说:“在中国,一个企业能做十年就已很不容易了,能维持到第四代的可能只有0.1%。
$ v  D8 q) e# q富不过三代有两个原因:6 x7 w/ @* F, ?: r; l6 p
其一,随着一个家族的发展,子孙渐多,所以到第三代的时候,他们手中各自持有股份,很难保证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
- q  ]$ g7 @% ~其二,一部分企业发展的模式是第一代开创、第二代管理、第三代消费,可能到了后面,品牌还在,价值已经不在了。”但我们来看看美国的老字号,比如在佛吉尼亚州的Shirley Plantation农庄,成立于1613年,迄今依然由同一家族在经营,已经是第11代了。为美国驻各国大使馆打造银器餐具的Towle Silversmiths公司也是世代相传的银器匠人,最早从事这一产业的祖先可以追踪到1690年。
( W* W4 ^( a  t5 `为何美国的”二代“们却可以打破“富不过三”这个魔咒呢,原来美国人有一套预防出现“败家子”的做法,比如培养孩子从小学会理财便是其中之一。
) S3 d- |, X! a- G9 g# `. T1 h9 i( `  V
; h3 d6 C+ h0 |; n9 r% p8 |( i卡罗拉多州的Adams家,每个周日都让10岁和11岁的两个孩子一起审查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并参与决策。孩子们很快学会了做明智的选择。比如不去餐馆吃晚饭便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钱用于去迪斯尼乐园游玩。如果去图书馆看书是免费的,而去Barnes & Noble书店购买书则意味着花钱买书、买饮料,你们愿意选哪个?) C; \( L% m8 s$ N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小孩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2 |5 K" }, D' V: Z6 v4 _! \  S圣路易斯州的唐恩·里士满的经验是:我为我的11个儿女们每人设立了一个共同基金,他们每赚1美元,我就在基金里投入50美分。* a1 z3 X2 J7 @, s2 d2 {
他们给人看小孩子、整理草坪,还干一些别的零工。年纪大些的孩子现在基金金额已翻了3番,其中6个孩子已将自己的一部分基金用于支付大学学费。5 H8 o3 U" H. J9 O" r
美国的家长在教会孩子消费观念的同时,也不忘养成孩子的储蓄观念,并为以后学“炒股”打下思想基础。对孩子的零花钱或者劳动报酬,家长会帮孩子找银行开一个存款账户,让他把所有得来的钱都存入这个户头,每半年或一年,就和孩子坐下来算:这个户头得了多少利息,并教他们如何利滚利。
( H" r2 e& e# F) P% ~/ h3 @0 H" V  F
9 z. ?. }4 O3 N+ i% a4 G8 e4 c其实,“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奥秘就在于继承模式。个性十足的富二代已经开始从上一辈手中接收股权和企业管理权,未来十年将是他们接班的高峰期。如何合理安排家族的股权、职位传承,作为父母到底该给孩子留下什么?房子、车子,还是企业?
" C/ n5 |6 W" z/ y6 f世界上没有比免费更贵的东西,如何传承财富,才能让后代保持对财富的“饥饿感”,而不失去创造财富的能力,显然只给钱是不行的,还要教给他们创造财富、保护财富的能力,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他们在财富的辅助下,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好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7 t$ {0 g/ c% p2 }1 }
' z8 q+ I1 ]& E+ _9 @8 n) i" m1 Q2 c: k% d

& i+ H, L# k0 P0 W# \' O% m" X( v1 Y! p; v, \/ o
关于刘宇律师个人公众号:yiminsikao' {6 b2 Q3 d1 h* r+ ~0 B4 Q) l

% \$ a$ r7 X) P. h为投资者提供中立的建议与咨询,刘宇律师带领读者一起深度思考!: \2 H( J& A# ?( R) y
/ v1 x2 X; [' f8 P
3 k+ I/ h6 m6 i0 s& S" X3 L
& e+ I" ^, D4 J3 u& o
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 H1 g' z! H  N3 U' [
0 k: r0 s0 J6 N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5242-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