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人文历史] 他把毕生珍藏捐给国家,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复制链接] 0
回复
515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6 0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d) m9 V2 r8 ?当代文化高原上有一座峻峰,6 G  U& u, `2 N; ^% G
他那广袤的心胸中涌出四条河流:
9 c+ X* K7 k  j书画鉴藏、诗词、戏曲、书法,
! @' T! K; S* z5 d7 P5 H既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
* m: Q9 s% _& ^5 V' H  @$ O0 V他是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M/ \. Q  J  D: i
这是国画大师刘海粟对文化奇人张伯驹所作的评价。
$ h! k3 d9 q5 V' O) u0 i5 Q张伯驹,河南项城人,生于官宦世家,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他在收藏鉴赏、书画、诗词学、京剧艺术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收藏字画名迹,是张先生毕生兴趣所在。对于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其态度可用两句话来概括:( H, o, \* Q4 Q1 d% f5 C
前半生——不惜代价、以命护宝3 `- m. i. O5 }% S0 ^/ p$ o
后半生——捐献国家、还珠于民
  H% M* p. T$ a0 k9 \/ @- m: Y. L5 W# z2 R
晚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
5 h2 T$ {$ ?, _" e. k, @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先生夫妇陆续将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捐给国家,让我们一睹这些国宝的风采吧!( e' m# S, _: ?* u& u& `
No.1 陆机《平复帖》
* P' e. K% T& K- S) p3 i7 s
/ i1 X3 K2 a2 Y4 N+ [" y" B% P) N* O西晋 陆机 《平复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8 b3 f8 h& W6 d* p《平复帖》是西晋大书法家陆机向自己的朋友贺循问候疾病的书札,因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而得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被历代都奉为至宝,有“墨皇”的美誉。
  [& P% J2 [7 |9 o
. a% |+ |5 M$ u4 k% c! r4 B西晋 陆机 《平复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 ^2 g- L$ g" T张伯驹花费银元4万,才从著名画家溥心畬手中购得了《平复帖》。1941年,张伯驹遭人绑架,绑匪索要金条200根,实则逼索《平复帖》。在生死关头,他嘱咐夫人潘素:“我宁可自己死在这里,也决不允许你变卖我收藏的古代书画来给我赎身。”其间,潘素变卖金银首饰连同各界友朋凑款,历经8个月努力终将张伯驹救赎。后来,张伯驹携眷去西安,将《平复帖》缝入衣被,“虽经乱离跋涉,未尝去身”。
% Y+ w  u/ W: |$ M6 m5 F8 ~No.2 展子虔《游春图》& [1 S3 W, @' r
+ |% x2 {5 @9 U+ o! ?
隋展子虔《游春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a: V- H8 q0 s  |《游春图》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的情景。此作品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幅画作,有“国宝中的国宝”之称。3 ^7 q- n, W: c6 k8 T8 Q- [" H
1946年,流落民间的珍宝《游春图》现身北平(即北京),张伯驹先生为防止其落入洋人手中,竟不惜将自己位于弓弦胡同占地15亩的一处豪宅出售,此宅原为大清太监李莲英私邸,十分豪华。来,张伯驹因收藏《游春图》,而自号“春游主人”,一直都沉浸在能购得《游春图》这一古之珍宝的喜悦之中。& \) l* X; H7 A* a0 \
No.3 杜牧《张好好诗》( v2 t2 c, e" V' d! M
一千二百年前,唐代诗人杜牧在洛阳与歌妓张好好重逢,当即书写长诗一首赠给她。十分可贵的是,这首由诗人亲笔手书的诗卷是杜牧留存于世的唯一墨迹。
4 G0 q* w4 i: V7 }) s- z; k/ o* X/ f* V! B9 r4 v& }2 c7 a# A

5 C( P2 B1 r* V2 I( \
+ e& e. T6 P2 U' F* ~2 m- [" S" L7 q, i# I/ h$ ?3 F7 W1 K; ?

- n7 M( F% Y. y" y* z" W4 ^唐 杜牧《张好好诗》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1 o4 \, v7 w# b7 {& \1 O1950年,张伯驹先生以5000多大洋的重金购回国宝。他对这件宝贝爱不释手,在很长时间里,每晚睡觉都将该诗卷置于枕边。
+ e/ Q2 o4 T+ D2 U0 yNo.4 杨婕妤《百花图》
4 ]4 s- x  a3 ~8 s, b1 P( p. \' @为南宋女画家杨婕妤所绘,被认为是我国绘画史上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的作品。整个画面真实地展现了自然界百花争艳、万物欣荣的景象,每段小楷书标花名并纪年、诗句。书法娟秀平正,稍带颜体;绘画用笔工致纤细,设色浓丽典雅。/ v1 {0 i3 |9 I: V- p2 h

8 ^+ g* ]6 L: B4 P1 p( v% Y4 c  ?5 K1 k; Z( u9 g

$ ~0 i( l% b$ a6 X8 |$ z  g: z* |0 z  o3 g  o) T& B

8 p( s$ }. Y/ @) B% T3 u7 t
5 }' [0 c3 W: z9 |, |: O; P0 K  G4 ~1 T
: B- x1 m2 w1 v' o4 {1 |
南宋 杨婕妤 《百花图》 吉林省博物馆馆藏! e$ Q& Q, u3 s
张伯驹十分喜爱此画,曾说:“我终生以书画为伴,到了晚年,身边就只有这么一件珍品,每天看看它,精神也会好些。”即使是最后的精神慰藉,也被张伯驹先生捐献了出去。
1 T4 Q2 U2 h0 V! l0 b" a1 sNo.5 董源《潇湘图》' h& M4 ?( t1 r: s2 |8 o
2 t) C) |2 P$ a# [" `2 a4 }+ ?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s# d$ E) s- ]' S) w' S
《潇湘图》为五代董源作,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描绘的是湘湖地区的风景。作者以江南的平缓山峦为题材,取平远之景,江上有一轻舟飘来,江边的迎候者纷纷向前。中景坡脚画有大片密林,掩映着几家农舍;坡脚至江水间有数人拉网捕鱼,生机盎然。6 w6 e6 P, k8 G" ]  {' R4 {

" ?* L% _! @8 S/ j$ l! p; I
; r* x) l! N  p/ Z1 V4 b- w, @五代 董源 《潇湘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A( e2 F0 l% ~; K
董源的存世真迹极少,目前国内仅有三件。这件受损的《潇湘图》是现今故宫收藏的唯一一件董源真迹,属于一级甲等文物,极为珍贵。
" A- ]$ z9 G5 m4 J1 k- v7 o2 F! cNo.6 李白《上阳台帖》* m. n6 K3 E! h) ]* o

( }7 {4 p. O6 w8 W$ o- Z4 _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x/ g+ ~* U0 Y《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但也有人疑为宋人伪作。《上阳台帖》用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趣无穷。
4 N/ F) a, Z$ Y. @6 I, S3 W/ m" w3 |" A) u6 v8 V- ~1 Y* X" |
唐 李白 《上阳台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8 A* ^8 s5 C& o" ]% X
《上阳台帖》从张伯驹手中进入故宫收藏,还有一则佳话。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怀着对毛泽东的崇敬,将《上阳台帖》赠给毛主席。毛主席喜好书法,收到此帖后十分珍爱,反复欣赏把玩。1958年,毛主席立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于是这件《上阳台帖》就被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 `! W% T8 E6 ?% Y4 u! G3 Y+ RNo.7 范仲淹《道服赞》
6 X$ a8 ~; v3 e5 x. V
, O/ ?8 O) c$ g% p6 N/ w2 y
! m& T3 x7 c: {0 b: E. C宋 范仲淹 《道服赞》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F$ X8 [" i3 ~' z& ^0 b# Y《道服赞》是范仲淹应同年好友制道服之请所作赞文。宋代流行道教,士大夫多喜与“羽士”之流同游,衣着道服,为一时风气。范仲淹称赞好友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洁其身”之举。
# p: z+ k9 w! t《道服赞》是张伯驹先生以110两黄金,从北京琉璃厂古玩商蕲伯生手中购得的。0 G0 I+ i' `2 G  s* q7 {2 M* e' |
No.8 方从义《武夷山放棹图》+ o7 {6 T7 z) s8 ^" o5 U

( g! k0 r& D9 M0 V: Q元 方从义 《武夷山放棹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 r: v. o, P# q! t9 G8 X为元代方从义所绘。此图画武夷山景,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全幅布局奇特,得武夷九曲之险。
' Z8 }' a0 Z6 Z7 `No.9 黄庭坚《诸上座帖》
% k4 v6 \" E2 f6 d# `6 M1 E& V6 f

2 S$ t) j7 Z' O5 |# ^
! O: k9 I& Z. }& Y! J1 O6 w+ t" L9 Y& `

/ L6 a& \5 y/ a4 ~
0 m  C  F& S' `: v0 a/ G# s. N, K# o! V9 f4 c; c$ [3 P% v: S7 }

0 }& m8 N9 E( ~/ ], f( |- F& g3 c6 g% p* \1 O! J

3 c5 u+ b# J" ^8 {5 \  C宋 黄庭坚 《诸上座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C2 y7 V3 O" `$ [
《诸上座帖》为北宋黄庭坚所书。此帖系写给其友李任道的信札,内容为介绍五代时金陵禅宗僧文益的语录。笔法圆劲,气势苍浑雄伟,学怀素而有自己风格,为晚年代表作。& x/ ?. x  A. h4 s
No.10 赵佶《雪江归棹图卷》
: ~  s- a# O; R  ]0 n- e7 Z3 D
) E. P0 p2 L7 R+ |$ e, K6 H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 C( K( p
《雪江归棹图卷》是北宋赵佶创作的一副山水画。图绘寒江两岸的雪景,气势宏伟,层层深入、极富情趣。其构图大气,笔墨新颖,凝重质朴,气韵高古,展现出极大的艺术魅力。; U' ]7 b' C* v( U: \: n
No.11 钱选《山居图卷》
- |1 S/ `# l! a/ v% Q: E# }$ |6 b
+ B6 x5 e" t, }元 钱选 《山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v% P* {( Z6 `7 W' S4 ]: a
《山居图卷》为元代钱选所绘。图绘江南湖光山景。画面中部碧峰数座,山下绿树成林,茅舍数间隐于丛林之中。屋前竹篱围绕,环境清幽。山居左右,湖水环绕,水平如镜。右方水面绘扁舟一叶,左方则野桥断岸,长松高耸,一人骑马偕童而来。远处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格调古朴恬静,于工致精巧中又不失古拙秀逸之气。& r9 E! S% x2 |4 Q
No.12 唐寅《孟蜀宫妓图》; g- e* E% G1 W" c+ v0 s
% e* Z8 @6 i6 Z8 e# c
明 唐寅 《孟蜀宫妓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U* |$ @' R0 t/ i: @+ m8 G
为明代唐寅所绘。作者以上笔重彩画宫妓四人,衣着华贵,云髻高耸,青丝如墨,头饰花冠。互相对语,无视景。人物衣饰线条流畅,设色浓艳,服饰上的花纹,都刻划得十分精细;从人物穿戴来看,正面两位地位高贵,而背向两位疑是宫婢,正奉酒捧食。作者借此图披露孟蜀后主的糜烂生活,有讽喻之意。
5 X2 ~+ |9 `0 U4 {+ q) ^' UNo.13 文徵明《三友图》% ^6 I! @: \/ R) Y8 F

! h4 W1 e1 I# |8 p2 D1 @( D
  i& U7 q! W- ~
$ m" V4 L  ]) ]) Z' d' x6 u, w5 P9 f/ W& u2 _) q

2 C4 w7 ]- n) V
# C; c4 c/ L  I& t明 文徵明 《三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7 x5 o. T$ Q; b  \. [* E$ Z" u7 ^
文徵明擅山水、人物、花卉、兰竹,为吴门画派始祖。此手卷画兰、菊、竹三段,各有文氏亲笔题咏。用笔写意,简率之中见生动秀逸之致,墨色清润淡雅,显示了诗、书、画结合的笔墨境界。
% T0 @( ^$ l& d" O2 V! RNo.14 吴历《兴福庵感旧图》
. \" m* j0 p/ g
# P4 q: s; D' S1 W' @# W) f清 吴历 《兴福庵感旧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c# p" Q' |5 q; I/ a
此图系清代的吴历为怀念亡友默容而作。画中描绘的兴福寺,外面坡石寒林,墙内孤上一白鹤独立。禅堂中几陈经卷,空无一日人,满目凄清,表达了画家系念亡友的悲凉心境。构图别致,设色大胆,石青、石绿和白色颇为浓艳,但无俗媚之气。
3 h4 L. \9 z. j/ R. D( sNo.15 方从义《山水图》. D) v5 y$ C5 }1 r. K/ {

: c" Q2 y2 C7 G5 ~元 方从义 《山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I6 Q3 X/ c# ?4 c9 G; j( P
方从义为元末著名道士画家。画中密林茅舍,小桥流水。画面景物丰满,墨色浓淡相间,笔法灵活潇洒。 " n, |4 \$ d4 |
No.16 郭熙《窠石平远图》
8 @( S3 l& A+ p" p$ [$ {; f
: n* v& ?& Q; v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 E; n2 ]0 I* e" q% L' S. V《窠石平远图》是北宋郭熙晚年的巨幅画作,描绘的是北方深秋田野清幽辽阔的景色。作品中近景为寒林秋树窠石清溪,远方山峦隐隐可见,作品的上部空旷,展现出一派秋高气爽的优美风光。现今能见到的郭熙作品并不多,真正可信的不过六、七幅。
  Q. s0 g" s( s  v) b0 S" fNo.17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 b$ Z7 D$ j6 o+ g

2 R/ I6 [5 P5 E6 ^% }宋 马和 《后赤壁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9 ^) E! w5 `0 E: @8 Y南宋马和之作。描写北宋文学家苏轼夜游赤壁的故事。画面夜色茫茫,江水浩荡,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船中三人对坐,游玩赏景。人物生动传神,笔法工中带写,运笔流畅,衣纹作兰叶描,设色淡雅。是马和之山水人物画的代表作,后幅有南宋赵构草书《后赤壁赋》一文。
+ s* R3 O; G1 ], qNo.18 赵雍《松溪钓艇图》
5 x9 R+ h9 P2 A
0 V* w# U) E1 }) A- t/ N6 I元 赵雍 《松溪钓艇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8 @  \7 Q5 X# N! D7 D  n/ ^3 t7 D
作者赵雍为赵孟頫次子,作画时已72岁,笔墨俱老。此图江面辽阔,近处有一艘小艇,上有一翁端坐船头,神态宁静,一手执钓竿,似在等待愿者上钩。
0 j2 ]3 P  S6 d: \$ H( K5 P5 eNo.19 王冕《墨梅图》* x& l2 r7 O4 i; @( _8 g  q3 N
" [/ y$ j2 ~6 t: X
元 王冕 《墨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y# e9 y$ I! u  }
作者是元代画家王冕,他所画的《墨梅图》,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T0 ^4 s1 Y) s, V% u+ j" O3 m7 J8 @
No.20 米友仁《姚山秋霁图》
, C3 \' o+ q7 w
, |: P: R% K% b宋 米友仁 《姚山秋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1 ^& y' s- H4 F& o) [4 n" P5 C* T作者米友仁为米芾长子,世称“小米”。其所作用水墨横点,连点成片,虽草草而成却不失天真,每画自题曰“墨戏”。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39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