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6 g* o( U. T! L; |
中国人爱水,古代茶神陆羽就为寻煮茶之水,曾游历各地各地寻水之佳话,茶人重水,“清”、”活”、“轻”、“甘”、“冽”,是为五个煮茶选水之标准,中国茶文化为中国的水注入了丝丝馨香,也让中国的水多了份底蕴。
: E9 Q" W8 ~5 y: i$ n$ a, E因泉藏于地下,含而不露,喷涌而上,清洌灵动,故为水中上品,也是古人煮茶首选之水。汩汩清泉,水质清澈,晶莹可爱,我国有数以千计、千姿百态的碧水清泉,其中水质好、水量大或因水奇泉怪而闻名遐迩的“名泉”也有百处之多。此处介绍几处中国名泉,以飨诸君!
7 [' b, k4 @6 \- Q6 }% C. @4 ^* T趵突泉! j: u P/ O$ y/ B0 t
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
, R# \: x/ X- A$ v 6 s* i, ?; G6 I3 z% t0 z. o# S
济南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城中拥有的泉水不仅多而且流量大。大明湖便乃众泉汇流而成,这其中又尤以趵突泉为最。
6 O& |9 }3 }. D' c; Y4 [. J - t- J& Z' D1 U" D( ]
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号称是“天下第一泉”。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诸如曾巩、苏轼、张养浩、王守仁、蒲松龄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老舍先生的《趵突泉》也让此泉深入人心。
- I4 w% L. u. Q/ f! p' a. w![]()
7 ]3 T0 D" p+ U! S$ A5 u7 T. n7 }趵突泉又名槛泉,为泺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严冬,水面上水气袅袅,像一层薄薄的烟雾,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构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
* w: s+ g4 S- K7 L1 b1 |+ Y![]()
6 k4 e& x/ D6 _/ ?* `+ g趵突泉名家牌匾碑文欣赏:, \8 y% W+ E+ f
▼ 大门正中匾额上“趵突泉”三个贴金大字,是1959年郭沫若同志写的。" d! c, j9 W' V/ m
![]()
' s( q. M& g( m4 L▼ 大门内外颜额上的“激湍”、“趵突泉”金字匾牌分别取自康熙、乾隆手迹。/ l' f- c) H+ C
![]()
5 `, I: ]! Z+ q0 Q% ?0 E4 j. H康熙“激湍”/ l5 d$ ~# Z3 Y( P+ w% V
2 p+ d0 m' a6 J7 }% m
乾隆爷的“趵突泉”少的那一点,据说是去了大明湖的“明”字多的一横那儿了% a8 S8 F t, |( ^1 k
▼ 门内侧“泺源门”集书圣王羲之之字
% t0 R5 R4 k! B+ I7 I: ]![]()
' G* }" `' C1 K9 p▼ 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0 N* ]4 l' v+ [
![]()
8 [% k) [. F* a4 B$ T3 n2 X0 _少了一点的“突”字格外引人注目。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z9 }2 r# b0 }9 ^- r, ]3 ~
谷帘泉
K, N3 I' U) @- ?4 E6 J# {桃花源里“茶神”陆羽的“天下第一泉”
7 y: l) I7 E. ^" F - S, n2 {$ [/ f' N# v' ^
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庐山康王谷内,曾经被茶圣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至少静静流淌了上千年。
2 L" j" B0 N, u* [; U# f- k0 W: C ! f. k5 e' S1 d/ s. y4 j
茶神品茗处——陆羽品泉亭
& W, M& Y! u6 _+ p+ p6 |; m! K2 L3 f相传唐代名人陆羽以嗜茶著称,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专著《茶经》,世称“茶神”。他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 k, W) [6 A2 P/ j: K) N
![]()
6 Z! M4 l5 j; u# _4 J7 r谷帘泉经陆羽评定,声誉倍增,驰名四海。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纷纷品水题留。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蜡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 并留下了绚丽的诗章。' p# @' ^% w( b3 {
▼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写天下第一泉* B+ } w! ^5 z) _" E: T' @9 x6 W
' O$ ^7 r& B) P4 M
中泠泉* t/ Q. }" b- F8 a
清人眼中的“天下第一泉”
o* F% e n8 D9 L2 m7 n5 K3 x , i; y$ v0 j& q- J
中泠泉位于江苏镇江金山以西的石弹山下,池畔石栏上有清人王仁堪题写的“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 K8 c7 Q5 |# C6 I. k/ m/ j A
8 h$ Y" S1 v0 M! B' I2 ?% ?7 U
唐朝以来,中泠泉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唐名士刘伯刍分全国水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为第一,从此中泠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 q8 F0 X, f5 p 1 P+ A4 p, C( `) L8 P6 z1 U/ N) K
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也不见沉底。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其醇可知。* m7 {: x7 [+ }
![]()
' W" v2 M/ e" V9 s" o北京玉泉/ [- C2 D* H9 i4 h# t; q% b
燕京八景之一“玉泉趵突". L7 L5 z3 ~1 R% D( H! s7 h
/ p! _; g" A9 l$ L% J
北京的玉泉在玉泉山上,山因泉得名。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Z) v3 R- w; ?9 k* x W2 A
9 k1 {& f9 J6 X, X' t
相传,最懂享乐、最有生活情趣的乾隆爷就常到此处观景,为验证此泉水质,令人汲取全国各大名泉的水样,和玉泉水比较。称量结果,唯有玉泉水水最轻,又因淳厚甘甜,乾隆于是赐封天下第一泉,并题字“玉泉趵突”。
& P, }0 s# {' n, u2 h. b8 P![]()
$ O. s) m- w; L![]()
* @5 p: R$ C4 T6 l3 P* F据说乾隆帝游江南时,专门用车运玉泉水,供路上饮用。不过。到了济南,他老人家一尝趵突泉,认为比玉泉水还要清冽甘美,才把天下第一泉的美名又赐给趵突泉。& |( u. }9 e* C7 J9 J$ o
惠山泉( K* m! k- M4 l& X
《二泉映月》里的天下第二泉$ C B: q' p- K
![]()
- I2 }/ W; q; X- R, E天下第二泉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叫惠山泉。惠山的得名是因为古代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结庐修行,古代“慧”、“惠”二字通用,便称惠山。
; g7 K) G. o4 \: V8 d" z0 v: a3 v![]()
& R. D5 V2 T;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曲中二泉就是指惠泉,现代无锡民间音乐家华彦君(瞎子阿炳)以一曲《二泉映月》抒发至深情感,更使二泉名扬四海。3 u. H& V/ Z2 a
, o- I$ ^/ Y; J3 M
惠泉水质极为甘冽,被唐朝邑人李绅称为“人间灵液”。宋时曾为贡品,徽宗下令“月进百坛”。
& i; M Y& E4 f" j$ f! s8 V 5 U5 t( u0 V' m2 [& u" M
池前建有供茶人品茗的漪澜堂,苏东坡曾在此赋诗曰:“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5 S/ P9 r) J2 W, _0 t- o; E% x7 q
1 \' w* k8 C/ y+ N }9 V+ G
![]()
6 l7 `" _: {- o- S, d& F% K, M( n▼ 江南才子文徵明与友人茶会于惠山,兴会所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
0 E6 X& p6 Y5 L+ O![]()
; A0 Q4 F7 n3 F; }. A* `- N7 a1518年 《惠山茶会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P; g& C, H+ |- L$ P
▼ 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泉亭后壁上。, H& b% {( q) M! ^3 [
![]()
3 u1 u( y+ k; }* X# U6 {3 n0 f7 O7 _虎跑泉9 L- G! I! ?' A- l3 {9 [# c
幽山古寺里的天下第三泉( K- w) l; P* C. S( c8 a* n
![]()
1 _5 ]9 u3 i, ?5 t) q天下第三泉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南大慈山白鹤峰下慧禅寺(俗称虎跑寺)侧院内,叫虎跑泉。
$ ^1 {- n; l( R( p2 S) O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高僧寰中来此,喜欢这里风景灵秀,便住了下来。后来因为附近没有水源,准备迁往别处。一夜忽然梦见神人告诉他说:“南岳有一童子泉,当遣二虎将其搬到这里来。”第二天,他果然看见二虎跑(刨)地作地穴,清澈的泉水随即涌出,故名为虎跑泉。
) o4 F1 m+ _ L$ K6 v3 ~/ G![]()
1 c, a$ L' i' K; a0 w1 f虎跑泉原有三口井,后合为二池。泉前有一方池, 四周环以石栏:池中叠置山石,傍以苍松,间以花卉,宛若盆景。游人在此,坐石可以品泉,凭栏可以观花,怡情悦性,雅兴倍增。) A$ O! u" g' i/ P" p
7 o( ]/ v# y$ Y
![]()
6 ^ H l& u/ T7 t" T% m- J& K " B/ S b% j( ^
_1 k1 W3 q2 H' D! h' P
主池泉边石龛内的石床上,寰中正在头枕右手小臂人侧身卧睡,神态安静慈善,那种静里乾坤不知春的超然境界,颇如一副联语所云:“梦熟五更天几许钟声敲不破,神游三宝地半空云影去无踪。”
5 z3 V; M5 B& F7 ?1 {: D▼ “梦虎”雕塑,1983年建,石壁间刻有顾延龙“虎跑泉眼”四字行书和沙孟海“梦虎”两大篆体字。4 a- x) c) v2 c5 ^% U$ @
![]()
* y* M1 V. N$ H( E9 ^▼ 泉后壁刻着“虎跑泉”三个大字,为西蜀书法家谭道一的手迹,笔法苍劲,功力深厚。
3 ]3 Z* H5 T. ]+ D: C6 d* e陆羽泉+ k/ }; D' S3 J* |
陆羽隐居之处天下第四泉9 c7 F' n% s- y2 l
![]()
7 o( { p% ]7 O! H. E! h0 |陆羽泉为杭州一名胜,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双溪,俗呼陆家井。# f8 B8 f8 k/ D1 Q" [5 k# j
史载,“茶神”陆羽曾在此筑山舍隐居。期间,在此凿井品茗,四周种植茶树。因井水清澈,滋味鲜纯,素有盛誉。后人为纪念“茶神”陆羽开井品茗的功绩,遂命名为“陆羽泉”,也称“陆子泉”。因土色赤而名“胭脂井”。! K' T1 M- W: Z
0 j8 L" N1 a- ^/ ?; |7 z8 ?
清末,泉边圈上井圈,刻有广信知府段大诚所题“源清流洁”篆书。井内围呈八角形,井壁为红青麻石垒。其水清如明镜,可照人眉目,色白如乳,投币不沉,沏茶香郁甘甜,有“天下第四泉”之称。由于这一泓清泉水质甘甜,被陆羽评为“天下第四泉”。% A2 {: t0 w( u3 ?, ]
▼ 书法泰斗沙孟海题写泉名, k4 x I0 z# t3 b' x* @$ e
$ m9 Q' W% f! |! g) u1 w
大明寺泉
0 F# D+ M9 ^" v) {大明寺内的天下第五泉
- G9 ~: X& p6 W% y+ [2 a- K( e) {![]()
' a! h% C- b7 b* F+ ^; o, `/ Z大明寺泉,在北郊蜀冈中峰,位于扬州西北部蜀岗平山堂“欧阳修读书处”附近的大明寺西花园内,明僧智沧溟于此掘地得泉。
9 ?, P8 v1 D8 H, `+ M![]()
4 c6 w" X$ f- q" T; n相传,为清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扬州欣赏风景的一个御花园,向以山林野趣著称。唐代品泉家刘伯刍将扬州大明寺泉水,评为“天下第五泉”,从此,扬州大明寺泉水,就以“天下第五泉”扬名于世。 {& \2 Q) E. p; G6 w A0 a: O
! \, y/ a! b* j& I- ]
大明寺泉,水味醇厚,最宜烹茶,宋代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所说“此水为水之美者也”,所言甚妙。游人至此,在饱览蜀岗胜景之后,人座茶厅内小憩,细细地品饮着用五泉水冲泡的江南香茗,既可举目东望观音山色,又可俯视清雅秀丽的瘦西湖风光,赏心悦目,烦襟顿开,不虚此行!
+ G/ U; ?/ S" O. }! p2 k▼ 泉井侧勒“第五泉”石刻三字,为明御史徐九皋所书。( x1 u6 o; x D; }4 m
![]()
: W; i2 U6 P& b' {% M招隐泉
# w! J8 W/ `0 m2 g“天下第六泉”. S' }0 @( J4 ~- R
![]()
* I& h/ g1 |# u招隐泉位于庐山观音桥风景区内三峡桥,泉水色清如碧,味甘如饴,又名“天下第六泉”。+ x4 `$ Z9 L0 W; S4 ~
“招隐”两字的来历相传有二:一是陆羽曾隐居浙江苕溪——人称“苕隐”,由此演变而来;一是由当时的大官吏李季卿慕名召见隐居在此的陆羽而来,因“召”与“招”同音,故后人将此泉称作招隐泉。: K! L2 _3 p4 }; w7 M2 z
+ L1 d) u6 z; S
泉旁旧有陆羽亭,曾是陆羽隐居煮茶的地方。据传,经他在此反复品评,遂将此泉定为“天下第六泉”。招隐泉泉水,色清味甘,长流不竭。泉的四周砌石成井,以免水质遭受污染。据水样分析,招隐泉水含杂质极少。1 T6 l+ Y b! X
![]()
3 `- U$ `' z. Q2 {' y; J白乳泉, p# C) X( q% @
“天下第七泉”7 _1 m3 W. r- Z" X* ^3 n
![]()
- P2 r/ _0 `1 F9 w1 ?8 `% B; i白乳泉位于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蚌埠荆山北坡,古木参天,榴林似海。这里自古就是一处绝好的幽静之地。- o" l+ i: j* N6 ?
![]()
8 ^: P- ]' e6 K0 D( [# \相传,唐代这里曾有白龟从一口泉中流出,荆山便有“白龟泉”。北宋文学家苏轼到此一游,曾以泉水烹茶煮茗,芬芳清冽,甘之如饴,泉水注入杯中,高出杯面而不溢,还能浮起铜钱,叹为观止。7 I" n2 E L6 ^3 C% P8 ]1 N2 G
2 V3 z3 g5 z) }
白乳泉,因“泉水甘白如乳”而得名,是难得的宜茶之水。据文献,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率领其子苏迨、苏过来白乳泉游览并考察,经品味泉水后写有《游涂山荆山记所见》诗。' i* ^. }9 E0 P) b& L/ v- P
泉水内含有矿物质,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水表面张力很强,苏东坡怀远白乳泉曾将此泉誉称天下第七泉。2 R+ ~1 E1 G4 R5 `2 d1 d5 X
洪崖瀑布泉
" F! @$ q; G) G“天下第八泉”5 R, G% _: G9 d. X r
洪崖丹井(洪崖瀑布泉)是“豫章(古南昌)十景”之一,位于湾里北面的乌晶源溪涧之上。
/ x o) `& I. c& \' f6 l崖壁峭绝,飞瀑北来,其下井洞深不可测。洪崖丹井为中国古典音律发源地,南昌别称“洪都”之根,距今约四千五百年前,中国音乐鼻祖黄帝乐臣伶伦洪崖子在此井炼丹、断竹奏乐、创制音律、故此被后人视为灵迹。
& K( U! J8 R$ I: e8 {晋代以来先后有郭璞、谢荘、张九龄、陆羽、欧阳修、黄商英、岳飞、周必大、张位、八大山人等许多名流高士到此寻仙问古,题刻留记,使洪崖声振神州。洪崖瀑布泉被茶圣陆羽品为天下第八泉。9 {4 f5 p3 y: |8 K; Q% |
淮水源
+ [# `, E- _* [“天下第九佳水”
/ c: n7 l& d2 H: O/ i( X& l淮水源头,在地处鄂豫交界桐柏山北麓,河南少桐柏县(唐代属山南东道唐州)境内。陆羽在唐玄宗天后期,在荆楚大地沿江淮、汉水流域进行访茶品泉期间,曾前往桐柏县品鉴过淮水源头之水,并评为“天下第九佳水”。不过,古代品泉家,对陆羽把淮水源列入《水品》,也是颇持异议的。
0 I$ }. B* q4 c: d龙池水
+ o% l4 G" i& F& B& s. R7 D5 U“天下第十泉”
3 H# B% [- {+ z( D: E: t" {庐山天池峰顶水为“天下第十泉”。许多年后,一位隐居在栖贤寺侧的近代诗人易实甫,将其居处附加的“天下第六泉”分赠当时的名流张之洞、陈宝箴等人,后者还以此为题赋诗作答。虽为士人中的游戏之举,却也透露出庐山水在茶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 {& ~) m; W# F- O* N珍珠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珍珠泉泉群”之首,位于济南泉城路中段路北、珍珠泉大院内西北侧。" T; o0 F; r/ m" w$ r
珍珠泉因平地涌泉,腾如珠串而得名,名气与趵突泉不相上下。/ x& o4 |/ i1 D" R
乾隆皇帝甚至认为珍珠泉要优于趵突泉,他在诗中写道:“济南多名泉,岳阴水所潴。其中谁巨擘?趵突与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7 n7 k8 s6 ?9 t( [
珍珠泉周围广植花木,并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桥,景色十分优美。 . J/ `* k5 G9 c6 a$ h
结语:看完这充盈着水气的名泉,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启示,在中国人的词典里,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还是维系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它在几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长河中,始终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上善若水,智者乐水,中国人的文化的发展与修养的传承,一直没有离开水这一具有导引意义的象征物。水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姿态,以它自身深刻的蕴含,寄托着许许多多的寓意,给了人们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394-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