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鉴赏要点] 故宫馆藏玉器选

[复制链接] 0
回复
25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7-27 1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X( `$ k, C+ _, E# K
青玉双鹤佩$ T0 k4 M% r+ m% h* n: }. ~
青玉双鹤佩,宋,长6.8cm,宽4.3cm。清宫旧藏。
/ ~, g4 `) t8 ~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  \. D7 X# }. u8 w0 F
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2 G+ [* L& u& m; k* _9 ^
" k7 y  t) f5 l- W6 r6 a# L# x玉海东青啄雁饰
4 t: a9 A9 P6 L$ M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cm,厚2.1cm。清宫旧藏。* O3 r) G# m% n; h0 l1 O
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1 t( _6 |7 _8 ]8 h$ L  ?$ A
0 O+ ^  l- o: r; Y# @2 U: B% n
白玉龙钮押
) I) [3 S  B! x. {# `/ ]  M& h' W白玉龙钮押,元,长5.8cm,宽5cm,高4cm。
8 r3 H  o9 B8 m$ x玉押方形,略厚,底面有凸起的阳文图记,上部为龙形纽,龙身短而似兽身,头上有角,披发,四肢粗壮,肘部饰上扬的火焰纹,三岐尾,中一岐长,上冲与头顶发相接。5 |+ p* H) @1 ]% T7 D- E
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元代陶宗仪《缀耕录》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据此可知元代用玉押者较用象牙、木刻类押者身份等级要高。
2 U# r: [8 a2 v# W8 A4 v
+ ~6 x: i% U0 X" N8 [, t玉镂雕双狮8 h: n  S# m9 |5 L/ ~' t
玉镂雕双狮,元,长7.3cm,宽5.2cm,厚1.7cm。清宫旧藏。
1 x8 {) z, m+ o1 u$ O玉质白净无杂色,为较厚的片状,镂雕大、小二狮,大狮卧伏而回首,前肢踏球,小狮直立,前肢举起,与大狮相戏。
. @$ q7 p0 L0 p狮子生活于热带,在我国很少见,但很早即输入我国。中国历代工艺品中不乏狮子题材的作品,主要有两种:一种以真实的狮子为造型而加以变化,另一种较为夸张。目前见到的狮类作品多为传世品,制造年代的界定颇有难度,一般研究者以卢沟桥望柱饰狮及故宫断虹桥望柱饰狮的特征为参照来划定北方狮类作品的年代。此件玉狮为小头,腮部有弯月形弧线,具有明显的元代作品特点。
9 ^7 Y2 g& e( Q, d# ^
8 M* {2 b: v: d玉双螭纹臂搁
, q+ ]2 ?& o+ x$ Q# `" d9 F, c( o7 u+ L7 O玉双螭纹臂搁,元,长10cm,宽3.4cm,厚1cm。
9 \1 \9 K, M5 D9 S8 u1 L臂搁玉色青白,有赭色斑,片状,长方形,两端呈“S”状,两侧下卷,正面凸雕双螭衔灵芝图案,背面饰云纹。
: s* {, }. h. w8 t4 x3 @& u此件作品为已知的早期玉臂搁。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但螭的形象已无汉代螭纹的特点,更似爬虫。双螭灵芝图案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据此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2 N( [; f/ Q+ x6 {3 K
. X9 u8 {6 C/ q' k5 I
玉孔雀衔花饰: J. ?- a: _* V1 B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cm,宽3.8cm。清宫旧藏。, K& X2 ]  q, X2 i; ^' [! k! ~3 n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4 W  K! w/ m  h, C! i7 U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S( g  e+ ^+ B; g( R1 v
4 q0 q  @( i: M0 ?# w" D  y( ]; y
玉举莲花童子# j9 I$ W" [$ l( a
玉举莲花童子,宋,高7.2cm,宽2.8cm,厚1.1cm。清宫旧藏。
$ {. ~9 f! Q: F! u/ _4 w玉呈暗白色,雕一童子,著细袖衫、肥裤,外罩一长马甲,马甲上刻方格“米”字纹。童子头向左侧,露右耳,双手举莲花一枝,花朵置于头顶。0 u/ h  N6 }  ~; F. q
作品为宋代玉童子的典型形象,五官表现简单,以少量的短弧线表示衣纹。衣、裤、马甲等装束在同类作品中多有出现。唐代时,器物中已有荷莲童子图案,宋以后,这类玉雕童子日多,作品有“连生贵子”的含义,寓意吉祥。
/ p/ C; R$ K% g# h! M0 h" ], k9 E5 |8 I5 |3 G& q$ _) y4 ~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a, k1 t8 s- w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宋,长10.5cm,高9cm,厚4.5cm。清宫旧藏。
) {) j3 d' p. _: H1 t4 _& |玉质青白色,含有较重的赭、褐色斑。随玉料外形雕山林景色,正面山林中,松树下,一老人坐于石上,衣带似解,左手扶膝,右侧置一葫芦,一侍童立于身旁,双手捧杯。一小溪顺势而下,上游一鹿俯首而立。山子背面雕大叶柞树。作品中山石用孔洞透空之法雕出,小溪则以集束折线表示,人物衣纹简单,为宋、元时期玉器风格。观松下之人,非农非儒,闲散洒脱,作品表现的是一种富裕的山林生活。
9 n1 Q+ p3 v; v) a; k4 m) T
& Z+ T8 e. m7 R$ {  J2 d, x玉人物龙纹磬
$ F' A6 h1 c2 I3 l3 t6 `9 p玉人物龙纹磬,明中期,长20.4cm,宽20.1cm,厚0.9cm。清宫旧藏。* v1 @) N. v; d: T2 G
玉磬青白色,罄上方有一透雕双夔龙纹横梁,横梁两侧悬挂铜镀金链,其下挂磬。磬正面为云纹地,雕双龙戏火珠纹,两龙一仰一俯,分别占据玉罄左右各半。罄背面凸雕福、寿、禄三星像,又有松树、鹿、鹤、灵芝并二侍者,取“三星高照”之意。5 k* z* k! V: K; |" p* X7 t8 O
磬是古代乐器,一般为多件成组,按音阶排列使用。这件玉磬为单件,是由乐器演化的用于室内装饰的陈设品。双龙戏珠纹是明代宫廷器物上常用的重要图案。
* i# w" p) `, G8 E+ m" X- G  f' X: ]& D! r
玉组佩
* U4 d( f; R! B* j玉组佩,明晚期,通长53.6cm。清宫旧藏。
$ B2 m4 G6 `( F/ _7 S% X- ^" _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 h. h/ A9 W7 U7 ~% w4 E6 f( t9 F% t- V+ L
玉谷纹圭
& z5 y2 N8 b% }玉谷纹圭,明,高21.3cm,宽6.3cm,厚0.9cm。清宫旧藏。
5 E2 a% S: {4 N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谷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e" r6 e9 d% o% V; k6 G! Y' C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0 T- D5 P, o% ]  f; L
, g0 Q  j" h' n( D+ v5 T玉九螭璧/ h0 x& D6 l2 c) Z  d+ _! J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cm,孔径5.8cm,厚2cm。清宫旧藏。
: j( {* u8 ^5 Y$ B5 B5 p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_- q  e  `* X) Y. g
古人认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1 Q  ^- \& Z9 H' N5 C4 x

! j7 i. |: d! U+ \# u玉螭纹笔
' ^3 o; j9 @1 F& J玉螭纹笔,明,通长23.7cm,管径1.6cm,帽径2cm。清宫旧藏。9 j5 r3 K, Y" y" A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线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 I8 `7 a8 I, i6 Z" O&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 N# X. w9 o% R$ T
3 ]; k8 a' Y+ ?5 F1 Y" [& _玉卧兽形砚滴
6 f# k8 s: L6 m,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cm,宽6.5cm,高5.1cm。清宫旧藏。/ U' {3 U, r- y0 ~5 b( x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v  J1 Z; }6 T0 ?! n
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L8 z! N# j7 I9 ]$ ~% O, O; x

) u+ L# `+ b; S* K( U玉双管式笔插# r$ n: R3 z4 j/ O5 A! ?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cm,大口径5.5-6cm,小口径4.5-4.7cm。清宫旧藏。
: ]3 l5 ~0 o. _( }: E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相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9 J2 T( t2 F# b/ _, @$ I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8 L0 I# e" ^7 O: m
! e# o0 v/ T& M9 V% T: J
玉兽面纹匜杯
. w- c6 }7 ~* c& u6 i; t; j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cm,口长13.2cm,口宽7.5cm。
/ Z. ]! o& p3 w' k0 z8 f8 p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而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及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 u- O4 K- X7 t5 m: X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样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2328-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