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拍品中有张充和珍藏多年的结婚礼物,她的书法作品及亲手缝制的昆曲戏服等。她一生钟爱昆曲,拍卖所得将用于张充和昆曲基金。
, y T6 V! T; d, v, [; ^6 w* `( E# T
0 @4 f: [4 c% [7 M3 d, t# M程衍樑
; {( p! ~& O' m4 A7 _
+ W+ U2 G8 a/ o2 g' u 6 F5 l2 w, F; Y/ l
: q3 W i% Q0 _& X" s5 O! E9 \
9 |1 o/ } A2 r& e; C1 G
, p, O- F3 j+ X4 v9 U
张充和(1914~2015),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的曾孙女,李鸿章曾侄孙女,苏州教育家张武龄的四女。
; w2 I) Z/ I+ m- q, v4 ?
% z) q) c) j- C5 |在一篇作于1990年代的序言中,张充和将自己对于昆曲的热情比作宗教徒的虔信:“昆曲在我生命中占了一大部分重要性,每一个记忆总是新鲜的,愉快的。曲友中不管是哪一方面工作者,对于昆曲的热爱,无异于对宗教的感觉,无论老少贫富,业余或职业者,相互之间也相当于教友的亲切。”
9 L" ~ V! T$ ?* L! g2 y- _2015年6月18日,102岁的张充和在美国去世。张充和是张氏四姐妹中最为长寿的一位,以工于书法和昆曲而为世人推崇。在传统戏曲领域,昆曲一直享有高雅艺术之誉。张充和自16岁回苏州后即开始学习昆曲,曾得昆曲名家沈传芷教授身段、江南笛王李荣忻伴奏,与吴梅、闻一多、俞平伯、汪东、顾传玠等同游,接受过完整的传统昆曲艺术熏陶。1949年随丈夫、美国汉学家傅汉思赴美后,50多年来,她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101岁生日宴会上仍与昆曲票友合唱。
1 a- e4 C2 R9 |3 ]3 k& W8 {许多中国人重新发掘出张氏姐妹的故事得益于耶鲁大学历史学家金安平的作品《合肥四姐妹》。人们对这本书描述的对象兴趣浓厚,认为它揭示出数十年来中国历史被掩盖的一面——旧式大家族生活的温情和雅致。而张氏姐妹的故事在其全数身故后变得愈发迷人,成为关于过往中国的文化想象的一部分。
5 B+ Z; V; ~/ M5 G0 T$ }+ }5 W) P9 H$ A( A1 j2 N
V6 O% h- f+ s- S$ K \2 E7 |+ L# ]张氏姐妹合影,下左为充和。
6 {& p' M( p3 O& k张充和逝世一周年之年,2016年6月底,西泠春拍特意举办了“张充和与昆曲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97.69%的拍品顺利交易,成交额超过2700万。拍卖所得将用作张充和昆曲基金的启动基金,以资助海外昆曲的发展。% q( w" ] z. p6 t$ h# e
这次参加西泠春拍的藏品,除了张充和的多年收藏外,也有许多来自张充和本人的创作。比如张充和于抗日战争期间避难昆明时手抄宋词三首,上面题有本人所录工尺谱,这在张充和早年手稿中颇为罕见。根据记载,张充和完成这部工尺谱文稿时,正在教育部下属教科书编选委员会从事散曲选定工作。张充和在昆曲上的成就除表演以颇受瞩目,其谱曲能力同样开始得到认可。后来音乐家杨荫浏曾在曲谱上标注“张充和唱法”并将其纳入音乐教学。
* _6 Z" a S1 ]; D/ h6 O0 g# }而另一幅书法作品“古色今香”则让买家一睹难能一见的张充和书法真迹,这幅作品本是张充和为耶鲁大学华裔画家画展所题写的匾额,被认为是“碑学书家追求金石气”的效果。在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扉页,为其题写书名的正是张充和。' @; p3 Y0 ` S! A
5 p% [3 m& H) T% o/ H) Z; S3 e$ i
T8 B! h. V/ t! J6 s8 p) U0 u7 g
董桥为这次专场题名) r+ v! f6 r- `' e+ K' @6 t" X* M
这场拍卖会的参与者众多,囊括了戏曲界人士、近代史爱好者、职业藏家和文化界人士。现场竞价极为激烈,有买家连续竞拍三件均告失败,专场竞拍从晚上22时30分开始举槌,直到次日凌晨3时才告结束,足足持续了五个小时。# n' L8 J) n0 \
在所有拍品中,成交额最高的为杨振声赠、张充和藏乾隆十色八卦墨,以69万元最终价落槌。而张充和手抄昆曲工尺谱《长生殿·惊变》则以59万元人民币的拍卖额成为专场中成交额最高的张充和作品。
7 X$ M i7 J: T# _! C艺术史学者、浙江大学教授白谦慎此前公开发文为此次专场拍卖造势,他在文章中回忆了与张充和的交往,以及张门弟子陈安娜主持建立张充和昆曲基金的构想。; p9 I0 U/ {8 G8 u: Q. ]* r, v
在专场拍卖前的预展期间,张充和纪念讲座与昆曲雅集活动在杭州举行,白谦慎、陈安娜等均做了主题演讲。而多年来不吝文字推介张充和书法作品的香港作家董桥则为专场拍卖题写了专场名,并赠送两幅书房联。: W, ?' U, k# e6 a% m0 N; W
西泠春拍始自2004年,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打拍品。今年的春拍总成交额达9.2亿元人民币,其中三个专场实现了100%成交。而“张充和与昆曲暨中国首届戏曲艺术专场”所创下的业绩,令不少热爱昆曲艺术的竞拍参与者为之兴奋。! D- h" e+ l8 I9 B
# } \ c! d& S
! U9 G" [* P/ s i/ m+ G; m* V' @; w' CNo.1,杨振声赠、张充和藏清乾隆十色八卦墨,成交价为69万元。这套清乾隆十色八卦墨是1948年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时,杨振声赠与他们的结婚礼物,是张充和最为珍视的三件结婚礼物之一(另二件为査阜西所赠寒泉琴、梅贻琦所赠明朝景泰年间大碗),以至于珍藏多年,从未使用。
' j# g: y9 \! g
6 L* h' _& U1 @9 O& RNo.2,沈从文草书欎林诗草,以63.25万元成交
0 x9 d. }. E4 ?, U7 |, l8 E
3 i% s* P, s/ K- L% L7 I4 z4 mNo.3,张充和手抄昆曲工尺谱《长生殿·惊变》,59.8万元成交。这件作品是张充和手书昆曲的代表作。: k5 z) }- S: i: \' l, S; \
0 o) Q) ~: _ a$ F6 I* q
张充和昆曲《断桥》身段稿,详细描绘和阐释该曲中演员的身段。
7 I( e" P Y% j
+ s6 b+ }$ p9 h( |# [3 \( d张充和亲自设计并手缝的昆曲戏服。由于家境优越,复钟爱昆曲,张充和遂花重金定制戏服,甚至不惜以卖田所得制衣。比如,1947年,张充和曾作《鹧鸪天战后返苏昆曲同期》词,下阕中有“霓裳蠹尽翻新样,十顷良田一凤凰”。词中有张充和自注:时卖安徽田而定制苏绣戏装,田价贱而绣价昂。志实况也。) R9 i! t( {4 I$ ?$ h/ J" z
! _( T$ N- S5 v
; y N3 k% H6 T1 }7 G' {% n
; y7 B4 {3 h6 h) ~7 @7 `8 K$ g- V& V6 I0 _- k( u
4 v* ]! P! p9 a! z. H5 D! c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18252-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