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清代] 浅谈清官窑中的秃尾龙

[复制链接] 0
回复
354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5-7-12 16:5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秃尾龙及其使用时期
清代官窑瓷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尾巴呈秃顶状的龙纹,简称“秃尾龙”(图1)。与御厂中的普通龙纹造型相比,该龙除缺少扫帚形尾部,结构略显独特外,再无异样特征可言。纵览明清官窑,可知秃尾龙出现自清初,属于清代御厂独有的龙纹造型。其相关制品尤以康熙朝制作最多、使用最广。
图1.康熙青花秃尾龙笔洗。北京故宫藏品。
二:秃尾龙的民间传说
从各种历史资料中发现,秃尾龙并不是清代统治者凭空杜撰的,它在华夏大地,特别是胶东、黑龙江流域拥有极强的民间基础,这可以从各地的秃尾龙传说中得到证实。全国各处的秃尾龙神话中,山东文登的传说显得最具代表性与说服力,主要因为其书面记载可上溯至清朝袁枚所著的《子不语》:
   山东文登县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以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十四月,产一小龙,长二尺许,坠地即飞去。到清晨,必来饮其母之乳。父恶而持刀逐之,断其尾,小龙从此不来。
   后数年,其母死,殡于村中。一夕,雷电风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视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坟。又数年,其父死,邻人为合葬焉。其夕雷电又作。次日,见其父棺从穴中掀出,若不容其合葬者。嗣后村人呼为“秃尾龙母坟”,祈晴祷雨无不应。
   此事陶悔轩方伯为余言之,且云:“偶阅《群芳谱》云:‘天罚乖龙,必割其耳,耳坠于地,辄化为李。’毕妇所食之李,乃龙耳也,故感气化而生小龙。”
经考察可知,文中所提的“山东文登县”实为山东省文登县宋村镇东北处山东村,该村旁有回龙山,上有“秃尾龙老李”母亲的坟墓,至今清明时节方圆数十里来山中上香求愿的人仍然络绎不绝。据说清康熙本《文登县志》对该事也有记载,仅是故事情节略有出入,这里不做细论。
神龙尾部被砍成秃尾后,当地人称其为“秃尾巴老李”。相传他逃离父母来到东北,后因不习惯陆地生活改居白龙江中。江内有条白龙危害百姓,秃尾巴老李决心为民除害,经过几番苦斗,最终获胜并成为江中主宰。为纪念他的卓越功绩,当地人们将“白龙江”改称“黑龙江”使用至今。
袁枚《子不语》中描述的这段秃尾龙神话在山东莱芜、即墨等县也各有流传。总体看,故事情节大同小异,涉及同一主人公,即获罪遭贬至人间的神龙“秃尾巴老李”。内容皆为秃尾龙先投胎于山东民家,断尾后落户黑龙江。现在看来,这些传说都与自古山东人大量北上“闯关东”有紧密联系。
撇开山东与东北黑龙江地区的“秃尾巴老李”外,黄河、珠江流域以及其它诸省,包括台湾阿里山也都流传各自的“秃尾龙”传说。据称该龙可以兴风作浪、打雷降雨,深受百姓爱戴,在民间享有较高知名度。
三:康熙秃尾龙纹饰的兴盛
明清官窑纹饰中,明代御厂没有使用秃尾龙绘画,清代康熙时期开始大量涌现,并盛极一时。应该说,龙纹进入明代后又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御厂演变,大致躯体特征已基本稳定。康熙时期突然出现的这种秃尾龙无疑激起层层涟漪,打破了以往的沉寂,成为清代龙纹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康熙秃尾龙的种类
康熙朝是清代秃尾龙应用最广泛的时期,按当时秃尾龙的爪数可将其分为三爪(图2)、四爪、五爪(图3)三大类,当中五爪类使用最频繁。这段时期,秃尾龙经常组成双龙纹(图4)、龙凤纹(图5、6)、团龙凤纹(图7)等。按照使用习惯看,内府似乎把它做为以往的普通龙纹平等处理、对待。明后期御厂经常绘画捧寿龙纹,在康熙时期也被秃尾龙代替(图8)。总体说,康熙秃尾龙的绘画造型并不太多,使人略感单调,但却带有浓厚的本朝风格。
图2.康熙青花秃尾龙小盖罐。器中绘有三爪秃尾龙。北京故宫藏品。
图3.康熙青花秃尾龙瓶。器中绘有五爪秃尾龙。北京故宫藏品。
图4.康熙素三彩黄地紫绿龙纹大盘。器中绘有五爪双龙纹。徐氏艺术馆藏品。
图5-1.康熙青花龙凤纹四节圆盒。北京故宫藏品。
图5-2.康熙青花龙凤纹四节圆盒顶部画面。北京故宫藏品。
图6.康熙青花龙凤纹盖碗。北京故宫藏品。
图7.康熙熙釉里红团龙凤纹碗。台北故宫藏品。
图8.康熙青花云龙捧寿字纹盘。器中主图案为四爪捧寿秃尾龙纹。北京故宫藏品。
2.康熙秃尾龙制品的釉色分类
康熙时期的景德镇御厂建立不久,所制器物在造型、釉色等方面虽然不及雍乾丰富,但也不容忽视。当时的青花、釉里红(图9)、素三彩(图10)等(图11、12)制作量相当大,为秃尾龙纹饰提供了大量应用平台。
图9.康熙釉里红秃尾龙笔洗。北京故宫藏品。
图10.康熙青花釉里红海水秃尾龙纹缸。北京故宫藏品。
图11.康熙绿地紫龙纹盘。徐氏艺术馆藏品。
图12.康熙蓝地绿龙纹盘。大维德基金藏品。
四:雍、乾秃尾龙的延续发展
雍乾时期的官窑龙纹以普通龙为主,秃尾龙使用比例不大。雍正官窑产品不多,相关传世器显得略微少见。乾隆朝跨度长,该纹饰制品相对较多,但都远不及康熙时期的制作量。从雍乾时期的秃尾龙器看,很多纹饰、造型都隐约带有康熙制品的影子(图13、14、15),流露着或浓或淡的仿康熙味道。
图13.乾隆青花福寿龙纹碗。台北故宫藏品。
图14.乾隆黄地青花捧寿龙纹六角瓶。徐氏艺术馆藏品。器物中的捧寿秃尾龙纹为仿康熙纹饰,主要区别是四爪改成五爪。
图15.乾隆绿釉刻龙纹碟。徐氏艺术馆藏品。器物纹饰为模仿康熙纹饰。
做为乾隆时期秃尾龙制品的创新代表,应该首推御厂制作的海水龙纹梅瓶(图16)。该造型的器物釉色包括青花釉里红、青花矾红等,所用龙纹不仅涉及到不同爪数(三、四、五爪),还在明代应龙纹的使用发展基础上创意出秃尾应龙(即秃尾龙与应龙的结合),显得造型甚为独到。
图16.乾隆青花矾红海水龙纹梅瓶。器中绘有当时创新的“秃尾应龙”。北京故宫藏品。
五:秃尾龙的衰退
限于地区性特征比较明显,秃尾龙的使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至少不论社会还是历史基础都难与广大群众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龙纹相提并论。清兵入关百余年,八旗子弟大都被中原的富庶、繁华所迷,逐渐被汉族同化。这时,黑龙江流域的文化代表之一——秃尾龙也开始逐渐被旗人淡忘。因此,乾隆之后的秃尾龙制品(图17)不论造型制作还是纹饰发展都显得相当黯淡,甚至许多器物中的秃尾纹饰被普通龙尾所取代(图18)。
图17.同治黄地绿紫龙纹盘。徐氏艺术馆藏品。
图18.光绪黄地绿紫龙纹盘。徐氏艺术馆藏品。该器为仿康熙朝制品,但是使用普通龙纹代替了当时的秃尾龙。
六:清代官窑瓷秃尾龙的使用意义
首先,山东及东北三省流传的秃尾龙故事最终围绕着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为故事情节发展地。黑龙江流域对清朝统治者来说极为特殊,属满清政府的发祥地。在当时,东三省一直被清政府视为“龙兴之地”,据说1668至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沿山海关一带遍植柳树墙,中间用绳索相连,满洲兵驻扎在那里严守关口,不允许汉人出关。政府还对东北实行禁封政策,将东三省山林、土地当作皇室围场,严禁开发耕种。出于对故乡的依恋,入关统治者在官窑绘画中使用当地家喻户晓的秃尾龙作为装饰,与当时制作并赏赐的松花石御制砚一样,饱含满族人的望乡情怀。
其次,回顾历史,无论哪一个新政权要取代旧政权都必须在某些方面树立起自己的崭新面目,以便区别旧制,象征进入历史新时期。因此,秃尾龙在官窑瓷中的大量使用还侧面代表满族新政权的圆满树立,成为清朝统治者炫耀朝政变革的一种有力宣传工具。
由此说来,清初秃尾龙在官窑瓷中的使用及推广也充满政治色彩,显得别有用意了。
****************************************************************************************************
附1:《子不语》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6 s! C& o" e& w; F
版本: 7 D5 J/ U7 A3 {1 v+ K6 @% ]
   以随园三十八种本为底本,参照他本校点。廿四卷七百一十则。
* \! ^4 S! v! s5 p5 O& ~- M
作者: 6 \1 {! a2 u; N$ [! o* f$ Y3 B
   袁枚,钱塘人,字子才,号简斋。少负才名,乾隆初试鸿博报罢,旋成进士,改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并着能声,年甫四十,即告归,作园于江宁小仓山下,曰随园,以吟咏著作为乐,世称随园先生。为诗主性灵,务从其才力所至;古文骈体,亦纵横跌宕,自成一格。姓通侻,颇放情于声色,尤好宾客,四方人士,投诗文无虚日。享盛名者五十年,卒年八十有二。着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书。 5 X- w" p" j  |" f
内容: 8 B6 z4 J6 [1 v
   记叙作者听闻之鬼神怪异之事,意在揶揄、嘲讽、批评人性中伪恶丑。文笔自然流畅,章法变化多端,读之令人回味无穷。
附2:山东莱芜县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传说,在玉皇大帝的计划里,每年都有风刮、水淹、雹子砸等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轮番进行。这一年,轮到了水淹菜芜。玉帝传下旨来,要将任务交给因触犯天规而被处罚的那条罪龙来完成,以便让它将功赎罪。
  再说莱芜城西南八里沟村有户李姓人家,夫妻二人男耕女织,你敬我爱,虽不富裕倒也和睦。只是结婚后的第十年妻子才怀胎有孕,真是喜出望外。十月 已满却未见孩子生下来,夫妻只好焦急地等待。直到十二个月妻子才分娩,生下来的却不是孩童,而是一条蛇样的怪物。夫妻俩且惧且怒,正商议着如何把它扔掉, 却看见小蛇正在掉眼泪,又于心不忍,便将它象孩子一样喂养起来。
  这条小蛇便是被玉帝罚下天庭的罪龙。
  如今小蛇已长大成大蛇。
  夫妻俩对它说:“如今你已长大,该自己谋生了。”大蛇点点头。便逶迤出门去了。李氏夫妻在后面相随,看它去什么地方。大蛇爬到汶河岸边,对夫妻俩点点头,便钻入汶河波涛之中。
  玉帝的使臣来到汶河找到罪龙,向它传达了玉帝的旨意:水淹莱芜大小一千庄,一律拱平!如果任务完成得好,便可重返天宫,官复原职。
  罪龙非常为难。若奉旨行事,整个莱芜将变成汪洋,人民遭灾,生灵涂炭!对于它有再造之恩的莱芜它怎能忍心下如此狠手呢?然而玉帝的旨意又是不可 违抗的。思前想后,左右为难。最后它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玉帝不是叫淹大小一千庄吗?汶河南岸正好有大庄、小庄、拾百庄,十百就是一千;至于“一律拱 平”,因“公清”与“拱平”偕音,那就只淹“一溜公清”村。主意想好,它便上天行雨只把大庄、小庄、拾百庄和公清轻轻淹了一下就去向玉帝交旨。玉帝闻听大 发雷霆,以为他故意抗旨不尊,抓起案上的砚台砸去。砚台砸掉了龙尾巴,又飞出天门掉落下来,落到了张公清村前,砸出一个大坑。砚台坠入地下,坑里冒出黑 水,变成了黑水湾。至今此湾犹存,取此湾之水磨墨,写出字来格外光亮好看。
  再说玉皇大帝砸掉龙尾巴仍不解气,又派天兵天将跟踪捉拿。它在山东藏不住身,便出山海关去闯关东,隐居在黑龙江里,为群众做了不少好事,人们都亲切地叫它“秃尾巴老李”。
附3:松花江的“秃尾巴老李”传说
很小的时候住在黑龙江双城,大约居住20年。在那里有个延续下来的风俗,每到天上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下起冰雹时,乡亲们便操起自家菜刀,扔到院子里。他们说每年下冰雹,都是秃尾巴老李回来,而它最怕菜刀。
关于秃尾巴老李,还有一个久远的传说。在很早以前,松花江岸边住着一户李家,以开豆腐坊为生,老百姓送外号豆腐李。夫妻俩老实厚道,那年媳妇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叫李龙。这孩子怪,一吃她妈妈的奶,,妈妈便昏死过去。一天豆腐李出外卖豆腐,孩子吃奶时,又把妈妈吓昏了。只见李龙一头扎在母亲怀里,尾巴则搭 拉到外屋地下。此时恰好豆腐李回来,走进屋里,吓了一大跳。心想,这是什么玩意?情急之下,他顺手操起菜刀,照尾巴就是一刀。这带尾巴的东西嗷的一声吼, 便一溜烟跑了。从此李龙也不见了,儿子及长尾巴的东西都没回来。有人看见这李龙跑到黑龙江,钻进水里,再也没有回来。
据说以后,每年李龙都回家一次,给他妈妈上坟。回来时是一路下雨带冰雹,但是只要一扔菜刀,他就吓跑了。由于李龙没有尾巴,人们就叫他秃尾巴老李。也有人说,就是黑龙江的由来。
附4:黑龙江的传说
黑龙江早先不叫黑龙江。自从秃尾巴老李夺下这个江以后,尽为人民做好事,才叫黑龙江的。在这以前,黑龙江里住着一条白龙,这条白龙总是发水伤人。大家都恨这条白龙,盼望有人把白龙赶走。 . M7 S, P5 Y8 `9 F6 T

) [/ C5 U1 G0 |6 v7 y# _这时秃尾巴老李出生了。秃尾巴老李是山东人。生他这天一早就阴呼呼的,一会儿东风,一会儿西风,一会儿南风,一会儿北风,接着就下起了瓢泼大雨。 秃尾巴老李一生下来,又黑又大,像人又长了一个大尾巴,像龙又是人身子,他妈吓得昏了过去。他爹让大雨从地里浇了回来,本来日子穷得没法过,他爹怕生了孩子更难过了,正愁着呢,一看生了个黑怪物,更有气了,顺手拎起菜刀,上去就是一刀,一菜刀把他尾巴砍去了一截。他挨了一刀就冲开房顶,一路火星来到了黑龙江,从此他就成了秃尾巴老李。
, u; k% [: O# ?0 O4 d% S  ^$ w4 A# f3 z# T! T
那时候,黑龙江这地方纯粹是北大荒,因为白龙总是发水伤人,就更没人烟了。在一处江岸上,住着一个老头,靠开荒度日。秃尾巴老李来到这里,变成一个又黑又粗的小伙子,找老头借宿,老头就留他住下了。第二天,秃尾巴老李相中了这块地方,不想走了,对老头说:“老大爷,我也没个家,就和你作个伴儿,住 在一起行不行?”老头一听,有个伴儿也挺乐,就说:“好吧,你就住到这儿,愿意干点活,你就干点,不愿干,你就玩!”开始老头开荒,他留在家里干点零活、 做做饭,两个人闲下来就说古论今,处得挺对心思。 2 q! ~& p: p0 r' L9 `( _
$ b: ^7 Z6 V) |; M7 E( n
这天晚上老头回来,小伙问他:“大爷,一天开多少荒啊?”老头说:“不好开,草皮、树根都难弄。”秃尾巴老李说:“明天我去开荒,总比你劲大,你 就在家做饭吧。”老头是累了,也想歇一歇,就答应了。第二天吃完早饭,秃尾巴老李开荒去了。到了晌午,老头看秃尾巴老李还没回来吃饭,就出门去找,寻思小 伙子是光顾干活忘了吃饭。老头还没走到开荒的地方,就听见“呜呜”地刮风,大树一棵一棵地连根拔起。老头吓坏了,哪有什么小伙,明明是一条黑龙在干活!拔 起来的大树已经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老头没敢吱声,就回来了。 8 ~2 I; B. u; A6 S& v6 p0 x
" k" q& j& k: s; |# ^0 z2 B3 F6 W
秃尾巴老李干完活,又变成小伙回来了。老头说“累坏了吧?”秃尾巴老李说:“不累,这些天呆得腻了,今天是用了一点劲。”老头说:“你这一点劲儿可了不得了!”秃尾巴老李说:“这么说,你看见我干活了?”老头说:“我在老远看了看。”秃尾巴老李一听笑了,说:“你看见了,也就知道我了,咱们作个朋 友吧,我愿在这里住下去。”老头说:“你就在我这呆着好了。”秃尾巴老李说:“我不住在陆地上,我要住在江里。”老头说:“你能住就住吧!”秃尾巴老李 说:“江里有一条白龙,要住就得和白龙打一伏。”老头说:“你要能把白龙赶跑,可就给百姓除了个大害,快去吧!”秃尾巴老李说:“你得帮我忙呀!”老头一 听犯愁了:“我不会水,怎么帮你呀?”秃尾巴老李说:“你不用下水,只预备一些馒头和石头,堆在岸上,等我下水那天,江里一冒黑沫子,你就扔馒头;江里一 冒白沫子,你就扔石头,这样就帮了我的忙了。”老头一听放心了,说:“行,这事我包了。”两个人每天就蒸馒头、拣石头,在江岸分开距离,一堆又一堆地摆起 来。
* a3 f/ z* s  Y( o. z/ w) k2 H$ u- d9 i6 T0 f. q0 B7 d0 ]7 e
准备好了以后,秃尾巴老李就下江了。刚一下去,黑龙就和白龙打了起来,江水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掀得比房子还高。老头不划眼珠地瞅着,不一会儿江里冒黑沫子了,一只大黑手伸了出来,老头抓起馒头就往江里扔。一会儿江里又冒白沫子了。一只大白手伸了出来,老头抓起石头就往江里扔。这样冒黑沫子扔馒 头,冒白沫子扔石头,老头翻来覆去扔了一天,黑龙和白龙打了一天。末了,秃尾巴老李把白龙打败了。从这以后,秃尾巴老李就住到这条江里,帮这里的人做了很 多好事,人们都喜欢秃尾巴老李,就把这条江叫黑龙江。

. {2 ]0 l: O: I) c
5 w( L- h. T' e& a5 _+ T
----摘自萱草园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886-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