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华人艺术家] 艺术的布道者,郑胜天

[复制链接] 0
回复
210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4-22 18:1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启蒙
   为艺文,幼功与师承太重要。现如今白手起家在后院车库里创业的年轻富豪比比皆是,但半道开始为文作画又大有所成者却不见几个。个中缘由,几乎全在这文脉上。
   郑胜天的父亲郑若谷18岁进入位于开封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公费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28岁学成归国,先后在劳动大学和复旦大学任教授,可谓是青年才俊。
   母亲萧柱早年在徐特立创建的长沙女子师范读书,在师友影响下加入了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清共,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杀。母亲只身来到上海,进入了复旦大学,遇见了这位从美国回来的年轻教授郑若谷,于是一段颇具民国风采的师生恋开始了。
   外祖父萧堃是湖南邵阳的名士。曾东渡日本留学九年。在东京与孙中山、黄兴、蔡锷相从甚密。他与蔡锷既同乡又同学,遂结为终身挚友。外祖父回国后去云南一路辅佐蔡松坡。袁世凯退位后外祖父隐退回乡,在邻里极受敬重。抗战时严拒日伪利诱,掩护爱国志士,保持了高风亮节。
   幼年时,郑先生遇到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位老师-姚如云。先生在他的《偶遇人生》的长文中写道:“每逢星期日上主日学,姚牧师都要我们背诵一段圣经。背得好就可得一小画片作为奖励。印象中那些彩色画片都印得精美漂亮。希冀多得些画片,我就拼命背圣经。至今个别章节还能朗朗上口。后来才知道画片上大多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大师的油画杰作。这应是我最早的西洋美术史启蒙。”
   稍年长一些后,先生随父亲到南京,父亲带他去看丰子恺先生的画展。大师送了他一本画册,顺手题上“惠赠圣天小友”几个字。郑胜天大受鼓舞,从此除画画外再不作他想。
   解放后,先生以美术生的身份进入育才学校,许多著名艺术家如贺绿汀、艾青、李凌、戴爱莲等都在该校执教过。
   那年,他15岁。
青春
1950年代中国内政外交事事奉苏联老大哥为样版。浙江美院也彷照苏联美院模式,分为国画系、油画系与版画系。郑胜天被选入油画系。西子湖畔象牙塔,白苏二堤绕孤山。郑胜天就这样开始了诗一样的大学生涯。他对学习上课充满兴趣。画画自不用说,连文化理论课也觉得引人入胜。
但是生活在那样一个充满了革命幻想的年代,无论在象牙塔躲得再深,也仍旧会被卷入时代的洪流。1955年全国开展反革命运动,学校全面停课,一心一意搞阶级斗争。郑胜天看着自己的老师,学长,一个个的被群情激昂的学生们侮辱和批斗,很多人就这样身心俱疲的死在了劳役过程中。紧接着是1957年开始的大跃进和反右派。浙江和北京两所美院的多位教授和工作人员,连同两所学校的校长一起,被定性成了右派,郑胜天的父亲也在这场浩劫中心脏病发身亡。
浙江美院经过大跃进的天翻地覆之后,郑胜天留校任教了,而且一教,就是三十年。之后中国进入更为动荡和癫狂的十年,杭州美院被迫关闭长达10年之久。
作为“一个思想家精神创造的私人空间”的大学,无论是对于郑胜天,还是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都其实是不存在的。然而命运与机缘总是在世界与人的动荡之间彰显力量,对于郑胜天先生同样是这样。一切,都随着1976年两位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人物的逝世,而重新起了波澜。

涅槃
   八十年代末,中国百废待兴。艺术界同样迫切的需要和国际社会交流。郑胜天语言能力出众,被学校推荐至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做交流访问。期间他一边作画,一边走访各地,拍摄了很多珍贵的照片。当时出国交流的艺术家还不多,每个人都对前途感到茫然。除个别进入学校外,大部分人都要设法卖画谋生,艺术理想不得不放到一边。纽约的陈丹青和陈逸飞,旧金山的梁铨和叶其璋,洛杉矶的丁绍光和蒋铁峰,所有人都是摸索着寻找艺术的出路。出国后眼界大开,郑胜天才发现艺术天地之广阔。可是自己受传统学院训练,就像有无形绳索捆绑,难以展开双翼。这种欲飞不能的挣扎使他深感痛苦。
游历,成为画家与世界,与自己和解的最好的方式。
于是郑胜天又踏上了去往欧洲的航班。从伦敦到都佛,东渡去比利时。然后由西欧向南欧,再转中欧、北欧,最后从芬兰进入苏联。两个月间他走过了欧洲大大小小几十座城市。一张欧洲铁路通票,到处畅行无阻。而在郑胜天脑海中最历久弥新的欧洲记忆,不是他一路参观拍摄和记录的美术馆里悬挂的大师之作,而是布鲁日水上旅馆随波荡漾,托列多古老城堡云腾雾罩。佛罗伦萨廊桥上,吆喝小贩也潇洒雅致,以及威尼斯绿园中,残枝败叶仍诗意盎然。中国同样古老深沉,但再也找不到这份宁静和细腻。郑胜天的乡愁,在欧洲。
在美国和欧洲游历的经验和感受,使得郑胜天由内而外的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了对自己全新的认识。不惑之年,郑胜天自此涅槃,走上艺术创作和艺术传播的大道。
布道
   从欧洲回到国内,郑胜天开始了繁忙的教学和讲座。1989年之前的中国,政治上一派走进新时代的气息,艺术上也非常开放和自由,那个时候年轻人的偶像是海子和顾城。然而在艺术上的日臻成熟,并不能改变生活当中出现的诸多变化。或是出于主动,或是被时代洪流推着走,郑胜天又踏上了旅程。
去圣地亚哥任教,妻儿也跟随身边。紧接着只身一人回国办艺术村,却遭遇官僚做派。随后就是著名的八九年天安门的学生运动。郑胜天本来应邀去美国参加文化会议,却因为举国动乱,险些拿不到自己的护照。走出夏威夷机场的他,仍旧惊魂未定,因此也决定暂时不再回去。然而因为国内的动荡,申请美国签证也变得十分艰难。于是,在加拿大温哥华边境办理美国签证手续的时候,郑胜天的命运又一次被一位热心的加拿大签证官的一句话改变了:“加拿大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为什么不申请移民加拿大呢?”
就这样,郑胜天逐渐成为了今天温哥华人熟知的艺术家、知名策展人、《典藏·国际版》主编、温哥华美术馆亚洲馆总监、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荣誉博士郑胜天。
   二十多年来,郑胜天一直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像空中飞人一样往返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展览馆,策划美术展;不断的在温哥华这样一座华人比例达到30%的城市里为华人争取同等分量的艺术空间;以及他一生追求的艺术创作。
当然,艺术是如此个人化的事情,目之所及尽是误会。但是艺术又是时间最好的伴侣,如水草之于河流。漫漫人世间,总有人仰慕艺术,总有人需要仰慕艺术。间或一二少年郎,看见了凡人看不见的华彩,岂不是一桩缘分么?所谓布道,当然是要布给有缘人。如同先生少年时圣经里看到的彩画,他做的,正是将这艺术的缘分,长久的传下去。

后记
   2015年,温哥华美术馆终于开辟了专门负责亚洲艺术的亚洲馆。郑胜天成为首任总监。这一年来,除了联系亚洲艺术家,安排展览排期等问题外,最为急迫的,就是筹备亚洲馆的资金。因此,新年伊始,美术馆准备在1月30日举办一场以三十年代中国第一个影后胡蝶私人珍藏照片为主题的晚宴及展览。一方面让温哥华,尤其是华人社区的艺术爱好者知晓亚洲馆成立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慷慨解囊,共同支持亚洲艺术在温哥华的发展。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7591-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