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S" J. o2 v1 `! A S G% n+ R4 L, k" L3 z0 |/ T7 m
2 y! x$ I; ~ \9 h& `! A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妇女节,在纪念和庆祝这个节日的同时,为大家讲述一位女性的传奇故事,回味中国女性的风采,赞美中国女性为祖国富强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受到全国人民尊敬与爱戴的她,就是中国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潘多。 8 {! e' c0 k" U8 l9 f& z; t6 i
![]() 潘多登上珠峰 # h% r6 Q, q, e" S0 a
登上珠穆朗玛峰 | 中国女性
) V( P3 t1 n! d c+ K19岁加入中国登山队 7 c" Q, _! q( ~; X4 u- B
+ G w9 x8 {- E1 U9 K潘多,西藏德格县人,生长在珠峰脚下的潘多,藏语名字的意思是“有用的人”。这个出身农奴家庭的藏族女子,于1958年进入中国登山队,凭借从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坚韧性格,她很快从队员们中间脱颖而出。 ![]()
8 w) ^% L$ C8 {" r O: M' @7 M19岁就开始从事登山运动的她,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事业。1959年,中央批准中国男女混合登山队攀登慕士塔格峰。慕士塔格峰的海拔高度为7546米,面对机会与挑战,潘多决心向世界新高度发起冲击。1959年7月6日这一天,慕士塔格峰终于被潘多和她的队友征服了。 - E8 Q2 ]1 V. T! O% g
! E- i+ z. D: [$ t
1961年,上级又决定中国女子登山队攀登新疆境内的公格尔九别峰,力争再创世界女子登山新纪录。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95米,不仅攀登困难,而且还容易造成雪崩。在最后冲刺时,潘多忍着剧烈的头痛、干渴和手脚麻木的痛苦,经过九个小时的顽强拼搏,潘多和队友终于登上了顶峰。在返回途中潘多的双脚被严重冻伤,被截去五个脚趾,成了三等甲级残废。 $ E+ I, p+ k- `, a, a- `! }. Z
. Y0 P; S, h+ i; U* U* U
“征服”珠穆朗玛峰 7 D2 J8 B8 e" r5 ]
2 U, H6 H+ y2 x+ E2 q8 w% }% }1 B! n- M
在登上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95米的公格尔九别峰之后,两次打破世界女子登山高度的记录;但她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因为她的目标是征服珠穆朗玛峰,并在1975年5月27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险要的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将自己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祖国的登山运动史上。 ![]() 潘多与队友一起向珠峰峰顶冲刺 登山运动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女性来说,绝对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没有强健的体魄,没有过人的意志力,根本没有办法参加这项运动。所以40多年前当一位女性在37岁的年纪登上珠峰,就被奉为当时的一大壮举,这也让潘多成为了登山界永远的旗帜。
0 Q! w2 `( |- |% i4 Z![]() 潘多从珠峰返回大本营时的照片 / w7 k, S3 V; R! @$ Q7 b( X. L
退役后投身登山事业
( F3 K0 h* j/ ~4 F+ n( ?3 C6 t: W. j, e7 ?
潘多,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登山事业,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登山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女性,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不仅在运动员时屡创佳绩,在退休之后也积极投身于推广登山运动的公益事业中 。 ' e! a6 u/ c4 i) a! E, a
![]() 2008年 潘多带领志愿者登上珠峰一号营地 3 B9 _$ L7 S. E
![]() 2008年潘多祭拜队友 为奥运加油 . \1 E! S! s6 }
2008年,潘多步入了古稀之年,尽管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但她仍积极参与了无锡市的“迎奥运,跟潘多重走天路”的活动,终点就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也是她曾在37岁去过的地方。 - K8 i! k: X$ R& p' W) u: b
![]()
; ^; d: N4 {. G8 s中国女性风采 ' x( y& r4 m! ^; D. E- k
1 e4 U+ J# D* \
在2014年去世的潘多,是中国登山界的旗帜与标杆,她的行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登山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国的登山事业而努力。无论是中国登山还是世界登山史上,她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女性的风采。 ![]() 这样的传奇女性,登上珠峰的艰险途中还有哪些精彩故事?在她之后,谁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广西卫视今晚21:40《观复嘟嘟》之《登峰,勇敢人的游戏?》,听马未都讲述珠穆朗玛峰的那些事儿。
; k. N. \3 J& |" [. n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4836-1-1.html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