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移民感悟之:咖啡杂谈
$ @5 b- ^5 a6 a' C6 N1 v# m; _+ U1 `) O n, S0 H% X! c; q8 k2 ?& Y
$ U$ ^, I$ @" O$ w
2 i& V. _. t& t# o" S. l
想来,只有喝咖啡这一癖好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到桌面上谈谈了。
4 e3 y* k* f- N/ }% K6 P% S0 _: c' D' P
( @8 N' k! i( q3 G
. ~! x L; O0 T$ H) l我通常会居高临下地奉劝我诊所的吸烟患者为了口腔健康戒烟,其实内心深处却在谴责自己的猥琐――我只是刚出国时候穷得没钱不得不把烟戒了,何来“顽强的意志”?也曾引经据典地拿出些科普文章“适量红酒有益健康”,在家里人面前为自己喝酒的行径开拓,但是对微信朋友圈的“红酒中白藜芦醇益处缺乏科学依据”之类的文章一概不予转发,以免动摇自己这岌岌可危的积习。唯有喝咖啡的嗜好,让我没有自卑和羞耻感。 $ C( b1 [' c0 X
8 d* t! h& h3 n, [. l+ A
( f/ Z2 P# p( i$ T
5 c: f8 U8 [1 _& H" B1 L比不得苏东坡诗词中“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的茗茶国粹,同是饮品的咖啡总让人感觉是洋玩意。中国近代史要说两个容易上瘾的洋玩意:一个是鸦片,另一个便是咖啡了。鸦片曾经风靡到烟馆林立,以至于辫子军中“双枪将”太多了,林大人才虎门一怒硝烟,警醒睡狮国的烟民;咖啡在国内总是不温不火,咖啡馆多数是小资们卖弄行为艺术的场所,也经常是馈赠崇洋媚外友人的点缀品。国内“营养”品能刺激神经者甚多,轻者譬如烟和茶,重者白粉、摇头丸,实在很难找出在生理上需求咖啡的籍口,而心理层次的需求者(套用网络俗语就是急需“装X”的)又寥寥无几,且仅限于大城市(山区农村用咖啡来“装X”的你见过几枚?),这导致国内咖啡市场不怎么景气。
$ V4 v% O" }1 O0 E. B) B! E1 f+ x. y# u: F$ j0 S% H3 u1 X
% @. K# R/ x# r& N
" E0 w- ~8 z9 ]) m( X! j. H* Y: y2 Q" s# }% z2 `0 {# B5 u5 ]' K& A
3 o3 S% B! I5 j
3 n- k R! a) M% H6 o
coffee.jpg
/ j! b1 A- q. i* O
$ o( D' N# Y% _# i6 f: @
' B& O8 I* p3 K( A! |7 U# M6 g& H* H1 f3 a
# K6 X1 f8 z( y, {: L4 O$ ]
. H4 W" t4 u& E3 U8 W: a0 C
& S3 c- Z* A0 y1 T9 ^* Z: [ }( T5 N" ^3 k& _
+ X. f% e+ X2 Z+ B4 j# Y
在国内时候我就是这样对咖啡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沾染喝咖啡习惯则是出国后。 1 B( \2 ~8 L' n/ d( J; F4 ~( K
& H" N" S3 V9 F# G
" g# J7 n" v! d- P7 I
/ c# [8 ?' X7 Y4 I/ p加拿大这地方,适合长花长草和胖子们长肉,但是不适合长咖啡,然而咖啡的需求量却大的惊人。很多上班族在上班前的头一件事,就是买杯咖啡。绝大多数大单位都有咖啡机,咖啡是员工上班必备的饮品,由此可见加拿大人对咖啡的喜爱和消费程度。喝咖啡前打着哈欠,流着眼泪;一杯咖啡下肚则滔滔不绝,个个耳聪目明了。当地品牌Tim Horton更是家喻户晓,每天早晨店门口都是车水马龙。加拿大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喝咖啡,原因不清楚,可能是加拿大人在进化时候为了对抗高纬度、日照时间短、容易瞌睡有关。
' p* w3 u; u( ]6 I* D9 i5 p: y3 {6 \
' X2 U( _8 a& Z, x' Y' D( K q+ `/ \# t0 N Z% ~4 f
当然,喝咖啡同样是一种文化习惯。尽管华人来了这里依旧喝茶,但是一来咖啡因刺激程度高于茶,据说是4倍;二来作为这里的本土文化,很难免会被融入和卷入其中。
8 a$ E b$ a# Z' i& d6 v3 J( [, U) o7 L/ h. W- F
8 f1 T$ j/ U# [/ M; |! v6 K" i1 B- \6 O# o/ b% [
我刚移民至此时,在一家西人的假牙技工所工作,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华人员工。清晨一来上班,就有很多人举着咖啡杯子的,一边换工作衣,一边熙熙攘攘分配咖啡,谁的加了糖,谁的加了奶,今天你请客喝Starbucks了,明天他请客喝Second Cup, 好不热闹!而我不喝咖啡,在这种热闹场面下,除了感觉有点孤苦伶仃、如独居化外、被放三危,更感到良心的谴责:我过去怎么可以那么鄙视咖啡! ! t& m& x4 ^0 p* h
) y/ v$ g1 R1 i8 J
. z- F9 i8 K5 J
+ F9 C; X5 ^) H午饭过后,不知道是血运都集中在消化道,还是生物钟的原因,容易犯困。没有关系,咖啡来了!加工所里,除了午饭后尚未散尽的奶酪和咖喱味,夹杂在假牙加工室主流气味中的,又多了屡屡咖啡的幽香。不一会,那个热心的俄罗斯小伙子便挨个告诉每个员工“Coffee s ready!”,午后的睡意就这样被南腔北调的英语和着咖啡香味,驱散如灰飞烟灭了。加拿大本就是移民国家,技工所说白了就是工人阶级的地盘,操着非纯正北美英语的很多,但是大家都爱喝咖啡――除了我。因为我一开始推脱了几次不喝咖啡,大家居然就记下了,这太可恶了,喝咖啡竟再也不叫我。这环境里不喝咖啡,真有一种臭名昭著的感觉了!
: ?% d9 X" R0 g1 }- C( \9 f/ E1 o' ]& s3 K+ S2 v1 i
! K" u, V. \: p9 `7 d: x# t
% G# K) ]* F" ]- P
亲友聚会除了喝茶,也喝咖啡、谈咖啡,我也逐渐喝些咖啡了,发现这味道并不错,尽管入嘴有点苦,但你可以加些甜来对抗它。这倒是有点像移民生活,新来都是苦的,你得想方设法对抗它的苦味,逐渐就喜欢,起码说适应它了。担心影响血糖或者太高热量,那就加“阿斯巴甜”吧,只要卖咖啡的地方都有它。
+ S& B$ a0 k: k6 w
2 e5 `4 b& M# p! r# n, S
1 Y: m% C- }: Y: m. p# s
; [4 d: g; I; N只是我一下子改不了在单位不喝咖啡的“恶名”,因为他们习惯了喝咖啡不叫我,但我在“伺机”开戒!午后,技工所依旧是咖啡香气就着笑语轩昂。工人阶级嘛,总体看读书多的屈指可数,五大三粗、直截了当的居多。我是读书多的个别人之一,找工作时都没敢说自己背景和学历,新移民找个10刀一小时的surviving job要这样才能找成,但我的书卷气想必大家感觉到了。他们偶然也会吵几句甚至骂粗话,只是都不怎么记仇,人际关系比国内时候简单得多。当然,一杯咖啡下肚,兴奋起来,有些人高马大的爷们也会去拍漂亮女员工的肩膀。邻座新来的韩国美女Linda旁边就骚扰不断,她臭脸相迎了好长时间,座周围才安生了些。
" z8 g& Y9 t/ L
" |! {% g! T+ n6 {$ r1 D* f
, _8 k/ q9 ^: n r6 @& H9 c7 X, b! W
美女新人Linda也喝咖啡,聊天时候她告诉我说她原本是搞绘画的,难怪做假牙也手很巧。Linda也是技工所的另类,除了外貌精致,喝咖啡的杯子也很考究,小巧玲珑的雕花瓷杯,而且带杯托带盖子。我们工人阶级一般就用个没盖的缸子而已。每天她淡淡的香水、清新的咖啡味飘在我旁边,真让我有点忘了打工的苦楚。有一天,她煮了咖啡,过来问我“要不要试试我煮的咖啡呢?” 我慢条斯理地,正襟危坐地,语重心长地说:
5 b/ c& Y1 h8 x( C7 B0 L4 s
1 y: [. K. h Q+ `& C“好吧,加一份糖不要牛奶的,多谢!”此言一出,顿时感觉得道升天一样清爽……
4 t8 t, F+ `' S4 v
$ |' S0 Q! M1 q : P/ r( R# j5 K" x
! F: ~7 N1 D" Q: J0 f7 o1 N九年过去了,咖啡已是必不可少了,地点则由从前的假牙技工所到了我自己开的牙医诊所。每天一杯,香远益清,意犹未尽……
& v. S6 i- c6 B2 ~. d
- r5 k: {3 F% S
& y, F7 y F# ]* v8 v8 {
$ W5 Q& C; U+ ?啊,这加拿大的咖啡!, Y; P( M! i6 {!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