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館藏大系| 故宮博物院琺瑯之元明篇

[复制链接] 0
回复
1041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入图展中心图片模式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2-28 03:4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9 K) y% }& R- V* [; W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2 V' s5 q1 s8 }
2 p9 w5 V. M& m/ |9 ]--基本信息
- I& c' l+ s7 C' p; F' X中文名稱:北京故宮博物院* J5 k4 C/ l6 S* p3 Z6 a
外文名稱:The Palace Museum
& u9 V, a! |4 V9 t4 ]& j7 L類別: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
8 t9 h( Q; w* h* k/ i: h% ~地點:中國北京1 `: G1 t& R" k: T
竣工時間:明朝- G8 M9 G6 y+ l" A1 O/ ?( U
開放時間:8:00~17:00(週一閉館)3 ~+ [: e! c( V; O, [, }0 H0 _
館藏精品:清明上河圖
& A' }4 C1 d: g. P0 b# I建館時間:1925年10月10日* [) m: w6 ^% J- u( W$ O, s* p1 ^
歷經朝代:明朝,清朝
7 y* o4 C! c- H: f0 {" H$ d5 w# t1 m3 ^! K# i- k
--建築( V8 L6 {4 m" E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中心,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筒子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一說為163,000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佈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3 x" G7 C2 \/ ~/ ]% {. ~1 y" q' f+ I; ^6 p1 `2 x1 S- }/ V

8 u' ^$ o! a' _9 n故宮博物院是當今國內,乃至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金屬胎(主要是銅,亦兼或有金和銀胎者)琺瑯器數量最多的地方。共收藏有從元代到清代,以及民國時期的金屬琺瑯器6000餘件,其中掐絲琺瑯器4000餘件,畫琺瑯器2000餘件。這些藏品,除一部分為民間作坊製造外,絕大部分是由明清兩代(明代御用監、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以及廣東等由皇家所控制的機構生產的。6 Z2 n, y2 Q; d5 x& M: w9 c

. o6 f9 S6 v3 k故宮博物院所藏具紀年款識的琺瑯器有明代宣德、景泰、嘉靖、萬曆四朝,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同治、光緒等朝,以及如“老天利”、“德興成”、“志遠堂”等字號的商營作坊的琺瑯製品。9 N% r6 Z5 G$ S8 J. T: K) b+ G
- }5 N! C- T( h. O; L/ k0 F
故宮博物院所藏金屬胎琺瑯器,品種齊全,除掐絲琺瑯器和畫琺瑯器兩大類外,還有少部分的鏨胎琺瑯器、錘胎琺瑯器、透明琺瑯器,以及在一件琺瑯器上同時使用兩種製作工藝的作品。這些作品表現出了內廷造辦處、廣東、西洋,以及中西合璧等不同的風格特點,用途廣泛,涉及宮殿陳設、宗教祭祀、殿內建築裝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中國古代金屬胎琺瑯器的珍貴實物資料。
0 m! ^+ {; R3 f, I- N
: t) e7 \7 t& g# c* i( W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鼎式爐
# c; Q% J- ]5 v% ^
/ E# F+ _7 U( u3 ?+ f" I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鼎式爐,元,通高28.4cm,口徑17.1cm。清宮舊藏。
, l* a9 }0 p& E- [爐為圓形,雙沖耳,鼓腹,三圓柱形足,造型似青銅鼎,樸實莊重,爐內置銅鍍金膽。' K& Y5 v6 b  ]1 R
爐腹上部以一道鍍金弦紋線將爐體圖案界為兩部分,線上部以綠色琺瑯為地,飾白色菊花紋12朵;線下部以藍色琺瑯為地,飾纏枝蓮花紋6朵。三足均以藍色琺瑯為地,飾彩色菊花紋。5 u6 |3 q3 D% x" K7 [7 `; ^8 ]: p
元代掐絲琺瑯器的圖案裝飾多以盛開的纏枝蓮為主題紋飾,其特點是纏枝蓮花朵舒展飽滿,枝葉肥厚,並襯以小花苞。圖案佈局疏朗,掐絲線條奔放有力。琺瑯質地細膩潔淨,釉面光亮,有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葡萄紫、草綠、絳黃等幾種顏色更為耀眼奪目,似用進口琺瑯釉料燒造。此爐是元代掐絲琺瑯器的代表作。) G" ^" q# J/ O) ?, C# {6 M
3 d2 m! ~" a. @/ P

2 x- ^! w  J, d. x9 U
3 o9 N$ O4 x$ z, X0 p+ y+ s, L5 G: @4 [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元,通高13.9cm,口徑16cm,足徑13.5cm。清宮舊藏。
; c7 X: E, X6 h( G6 r爐銅胎,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瑯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周。; g  r: ]! h$ Z5 C% n% ~% `5 R
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絲琺瑯作品。唯其銅膽、象耳和圈足為後配。' X; ^5 ^6 Q) V4 z  ]

8 I) V) `& z3 Y0 u6 j1 E
9 @' X( ^* P" k+ S' N0 r
3 t9 y% ^: a0 [: X- }* j5 S+ H7 d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藏草瓶,元,高23.5cm,口徑7.5cm,足徑9cm。清宮舊藏。! h% B: s  @+ ?7 L
瓶盤口,細頸,豐肩,銅鍍金鏨花足。通體淺藍色琺瑯地,瓶腹掐絲填紅、白、紫、黃色琺瑯纏枝蓮紋。花朵碩大,枝葉肥厚,伸展自如。其琺瑯質地細膩潔淨,表面異常光亮,具有水晶般的透明效果。' g: `$ y# @. O# T& m
此瓶的琺瑯質地和以纏枝蓮花紋裝飾的特點,​​在目前所見具確切紀年款識的掐絲琺瑯器中尚未有所見,應為元代之作品。: K& |7 H9 a2 _/ G! O, E
2 R, w% D& y4 L6 p* _

. H4 v8 I: h* }2 J7 `7 G掐絲琺瑯勾蓮紋雙耳三足爐,元末明初,通高20.5cm,口徑15.3cm。
% |% u7 V1 k+ |9 l. b; J7 s. \" A爐為後改器,仿古鼎式,雙沖耳,三柱足。爐口沿下一周草綠色釉地上飾纏枝白色小花,腹以下施寶藍色釉為地,腹部飾紫、黃、深紫、白、紅、黃各色勾蓮6朵,三足及爐底均飾纏枝花卉紋。爐內。口沿及雙耳鍍金。無款識。& v2 X. D' o- d1 S
此器釉色豐富純正,有紅、白、黃、草綠、紫、翠綠、寶藍等7種,其中綠釉如翡翠,藍釉如寶石,具有鮮明的元代琺瑯釉色澤特徵。此爐造型端莊厚重,三足及器里為後配,系元末明初的仿古佳作。1 a; J6 A3 S  }6 Y, L; D, Z

2 M$ t. U4 _8 n) _1 I) K- j# i8 ]+ @$ M$ W  A- ]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龍耳瓶,元末明初,高36.8cm,口徑10.7cm,足徑12.9cm。
( J% i4 f  S# w( |  M% ~瓶為後改器,盤口,束頸,頸兩側飾鍍金龍形雙耳,垂腹,雙圈足。通體以藍釉為地,飾掐絲花卉紋。頸部為綠釉蕉葉茶花紋,頸下凸起蓮瓣一周。腹部正中出弦紋1道將腹部紋飾界為上下兩部分,上部飾纏枝蓮6朵,下部為石榴、山茶花等各色花卉。足牆飾菊花等紋。底鐫陽文楷書“景泰年制”四字雙行款。9 c( }. \  h: o/ S
此瓶琺瑯釉色豐富,透明度強,尤其是晶瑩的綠釉宛如翠玉。細觀瓶體,花卉紋結構頗顯異常,頸下部加套凸起的一周蓮瓣紋裝飾,其釉色同整體晶瑩亮澤的釉料有別,上腹與頸銜接處口徑不合而採
! D, o5 e# t) V取了外加套的辦法,腹部的弦紋也是為契合上腹與下腹而加,可見此瓶之頸、上腹、下腹3部分原是由幾件元代舊器的局部拼接而成。頸部兩側嵌飾的鍍金飛龍雙耳既可遮掩拼接的痕跡,又使整器光輝奪目。瓶底款識應為改器時加刻。, S' u0 s! a& ~8 R/ G

6 D5 J) M( H3 l
' m$ S2 S: |: S# r- l% ]
5 H& q( O6 V: c' g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獸耳三環尊,元末明初,高71cm,口徑36.3cm,底徑23.1cm,3 @; F! P  U  `8 \( ]. K
尊為後改器,由頸、腹、足三部分組成,頸兩側有掐絲琺瑯鍍金雙獸耳,肩部凸起三獸首銜琺瑯環,下承三銅鍍金翼獸足。- q$ X- ~! _! g8 j. R5 e  `. `- y, c: l
此尊通體施淺藍色琺瑯釉為地,飾掐絲琺瑯花卉紋。腹部依次以紫、白、黃、紅、白、黃色6朵纏枝蓮大花構成主題圖案,頸、口沿與肩部分飾纏枝蓮和垂雲紋,頸下與足上部均飾葡萄紋和蕉葉紋各一周。圈足內正中凸起鍍金雙龍,環抱陽文“大明景泰年制”楷書三行款。& N/ w5 B6 _, v! S$ L
此尊腹部、頸部及底足處釉色明顯不同。腹部釉色鮮豔明快,尤其是墨綠色及紫色晶瑩亮澤,為明以後各朝所不見。而頸及足部的釉色灰暗乾澀,且裝飾圖案的風格也與腹部不同。由此可斷定,此尊是在元代琺瑯罐的基礎上後配頸、耳、環、足等改製而成,底款亦為後刻。. O, U. E7 |9 X! j

9 W3 c6 v$ _3 z% s5 u. a" q7 y5 Y) ~6 y, M- b0 D
" e9 |; U, c* }3 r* F9 m# k! B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出戟觚,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28.4cm,口徑16.4cm,足徑9.6cm。清宮舊藏。/ L( a- U0 @& j8 I$ \8 A
觚銅胎鎏金雲螭紋四出戟,闊口,體圓形,上大下小。通體以掐絲琺瑯淺藍釉為地,用單線勾勒纏枝蓮紋枝幹,串聯多朵彩釉大花。頸部寶藍地彩繪蕉葉紋內飾纏枝蓮紋,器底無釉,足內刻雙勾楷書“宣德年制”單行四字款。
1 {/ `4 v  {. ?( r+ C此出戟觚造型端正,釉色沉穩純淨,鎏金極厚,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瑯的典型器物。
* b, Q5 c; q& O- A
) Y% n' ?& f( w' J9 x4 o/ ?8 _! }: V% @3 l- m

* n( D+ h4 `+ a  ~( M4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碗,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13.9cm,口徑29.7cm,足徑13cm。清宮舊藏。) w% S% M' h% Q8 e5 u! a" U
碗直口,收腹,圈足。內壁通施藍色琺瑯釉為地,在朵朵祥雲和雜寶紋之中掐飾雙龍追火球紋。外壁一周施白色琺瑯釉為地,以S形串聯起的6朵紅、黃、墨綠色纏枝蓮花,佈局規矩對稱,紋飾絢美富麗。足內飾彩釉菊花紋,中心處有紅釉“宣德年造”篆書四字款。
+ M  r3 s7 b9 ^- e明代宣德款掐絲琺瑯器是目前所見中國古代掐絲琺瑯器最早有紀年款識的製品。宣德款的掐絲琺瑯器胎體厚重,器物成型規整。% [: o8 i9 n% y0 t1 I$ N4 m
% ?& z' L7 Q' ^$ b9 i9 C) R
  p! e! D: y6 `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尊,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18.5cm,口徑14.3cm,足徑9.8cm。清宮舊藏。
  e  N9 p/ N3 f( c0 {9 z" \% k* N尊圓形,侈口,圈足,通體以淺藍色琺瑯釉為地,飾琺瑯彩纏枝蓮花紋,頸、腹、足上均飾四出戟,口內飾銅鎏金鏨花蕉葉紋,足內鍍金,鏨刻十字形金剛杵,邊緣處鐫陰文楷書“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
$ p0 m) b% P  m; ?* q: _9 P: A/ r明宣德時期的掐絲琺瑯器多以藍色琺瑯釉為地,用紅、藍、黃、綠、白、紫等色琺瑯釉填飾圖案,色調純正,釉質細膩,氣泡較少,反映出琺瑯質量的精良。其器物上的纏枝紋裝飾佈局疏朗,花朵飽滿,通常以單線勾勒枝蔓,掐絲活潑豪放。此尊是宣德時期掐絲琺瑯的代表作之一,款識係後刻。1 d; \) P1 @: s; @
8 P; M. P9 ?5 n
, V3 n  j  q( w: r' s& v4 ?

( \  I' U5 b# P- y- t# b0 U3 \1 x! @5 f5 p4 f+ k2 S' ^, _
7 x- k- g% x" S- ~% _1 c
掐絲琺瑯纏枝花卉紋盞托,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1.3cm,口徑19.2cm,足徑15cm。清宮舊藏。
0 P/ n4 a: L! ~( P盞托呈圓盤式,折邊口,盤中心凸起盞槽。底足中心陰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此盞託以淺藍色琺瑯釉為地,盞槽內飾盛開的蓮花一朵,周圍以綠葉相襯。盞槽外飾琺瑯彩蓮花、菊花等花卉紋5組。折沿上飾紅、黃、藍、白8只蟠螭紋,間以菊花紋。外壁光素。4 x2 s1 W3 E; B0 q6 x. P" T
此盞託為明宣德時期宮內御用監所製造,繼承了元代掐絲琺瑯的風格特點,以藍色琺瑯釉作地色,單線勾勒花葉枝蔓,花朵飽滿肥碩,圖案佈局規範,講究對稱。琺瑯釉色純正,表面溫潤光澤,氣泡較少。此花卉紋盞托胎體厚重,色彩純正,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瑯的上乘之作。
+ i: R. g1 r0 K* E
3 T/ L  k5 B. Y; w7 R" O0 U0 y9 w# k. W  q2 ?% w. l" f
9 M& m0 j, |3 o0 D
掐絲琺瑯獅紋雙陸棋盤,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通高15.7cm,長53.3cm,寬33cm。清宮舊藏。
1 @9 \0 i$ L  I棋盤為長方形,四壁直立,束腰,下承六足帶托底座。盤內底沿四邊有鍍金長方框,兩長邊上各有12個小圓點,內嵌螺鈿,是為棋位。框內卍字錦地上飾七獅戲球紋。盤內壁飾纏枝花,外壁共10開光,開光內寶藍地上飾各種花果。盤座飾纏枝花。
4 a7 f5 F' N; b) C/ ]0 W此盤胎體厚重,造型規矩,裝飾精美,為明代御用監所造之重器。目前所知,此種盤傳世僅此一件。% w' X  Z$ |: Y% Q3 ?) F4 k
1 g0 v9 t7 X8 a' N5 b

! P( t3 Q% d5 n# r1 I; M" D2 H
3 `1 m1 u, ?4 o& M, F4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直頸瓶,明宣德,御用監製造,高22cm,口徑2.9cm,足徑9cm。清宮舊藏。
# k, i9 R+ r( n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通體以淺藍色琺瑯為地,飾掐絲填紅、寶石藍、黃、白(硨磲白)等色琺瑯釉的纏枝蓮花紋。足內鐫刻楷書“宣德年制”四字款。
) ^. Q; e8 h. J此直頸瓶造型莊重,所施琺瑯釉質地細膩,色彩純正。' n  q% S* ]3 ?* ]$ i# n
+ e; ~# v) q$ k6 L, Y9 C/ m$ Z% \; x
' @: g6 `" S) \0 e

8 z) O% D0 k, z( ]5 H掐絲琺瑯纏枝花紋盞托,明宣德,高1.2cm,口徑19.3cm,底徑16cm。6 I5 i6 n( u( z" c0 d( N7 x7 m
盞托圓形,折邊口,中心凸起杯槽。通體以天藍色釉為地,折邊飾彩釉蔓草紋一周,盤內以嫩綠色葉襯托6朵鮮豔的纏枝花。杯槽內有鍍金螭紋環抱方欄,內鐫陽文篆書“景杯紹籬”四字,字體不甚規範。外底中心圈足內陰刻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 F6 x6 m0 P) K$ ~! _0 P3 v/ ~" Y$ g% _
此器釉色光潔,尤以白、綠釉色為佳,所飾花紋掐絲活潑,線條流暢,作工精細。杯槽內“景杯紹籬”四字銘言簡義深,意為大杯裡的酒來自小籮筐里的糧,警喻王公貴族奢豪的生活來自於稼穡之艱辛。此為宣德時期掐絲琺瑯器的精品。9 w  o% j. M& V

  x2 a% O0 \" U" V+ e& o# i
( H# b" `( F; ]% G$ `

( q# q% H% o7 W: }掐絲琺瑯龍鳳紋爐,明宣德,高23.5cm,口徑37.5cm,底徑36cm。清宮舊藏。
) d% A% D/ A& _' S爐菱花瓣式,銅鍍金像首為足。外壁共9瓣,藍色琺瑯為地,每一花瓣內又做掐絲鍍金菱花瓣式開光,開光內裝飾彩色雲龍和雲鳳紋,相間排列。爐底鍍金光素。2 }6 |* W! K* t# z% y' D3 l
此爐色彩純正,琺瑯質地晶瑩,是明早期掐絲琺瑯器中的精美之作。
* L9 c7 K! Z! r" E
$ R0 y0 a# E0 y8 F, v4 D9 E: b$ M3 s: X
  n8 r2 `6 T6 c7 t
9 l7 y. a/ O+ h5 Z! p
掐絲琺瑯瓜果紋盒,明宣德,高4.6cm,直徑11.9cm。清宮舊藏。
: [% V) k7 ]6 V7 M, _3 g* I盒圓形,直壁,平蓋。蓋面以藍色琺瑯為地,裝飾2個成熟待摘的西瓜,寓意“雙喜”之意;直壁掐絲填紅、黃、藍、白顏色琺瑯的纏枝蓮紋,蓋與盒體呈對應排列。蓋內和底鍍金,中心均鏨刻陰文“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6 N2 Q7 i* L& V# j5 b6 m& C
此盒用暈染技法表現瓜果,顏色豐富,色澤如寶石般靚麗。款識字體剛勁有力。此盒是宣德時期掐絲琺瑯的代表作品。
* J  Z) T3 Z+ V! l5 ]% E, N# l/ \7 B, g# E& ~" X( `2 [

, B) s+ Y$ O! {3 I) v- ?. W3 Z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爐,明宣德,高9.7cm,口徑15cm,足徑12.3cm。清宮舊藏。
  C" w4 a: X' z6 a8 ]爐敞口,銅鍍金龍首吞彩色雲紋雙耳,垂腹,圈足。爐身通體以藍色琺瑯為地,掐絲填紅、黃、藍、白等色琺瑯的纏枝蓮紋計2層,呈“∽”形上下相間排列,足上以彩色蓮瓣紋為襯。足底鍍金光素。
  n2 W) `  y3 P( `此爐胎壁厚重,造型規整,琺瑯顏色純正,色澤蘊亮,有寶石般光澤,雖然作品無款,但宣德時期掐絲琺瑯工藝特徵非常明顯。
: q9 Z  W/ ?, D4 m" z5 p* {# H3 h3 ~9 P

& s* T" r8 \. T
$ M" Z, H" ?3 c
# [; X  b7 o: h- u; N鏨胎琺瑯纏枝蓮紋盒,明宣德,高5.5cm,直徑11.3cm。清宮舊藏。7 y" W$ m# v" V
盒圓形,直壁,平蓋。通體以藍色琺瑯為地,蓋面中心飾盛開的蓮花一朵,周圍環以枝蔓;直壁飾以彩色纏枝蓮紋數朵,蓋與盒體的花紋和顏色相對應。底鍍金,中心署“宣德年造”陽文楷書款。) I, G/ J6 J  \
此盒紋樣的製作方法與掐絲琺瑯不同,線條簡練粗獷,它是以金屬鏨花技法,在銅胎表面鏨刻花紋,然後在其紋樣的下凹處填施各種顏色的琺瑯,經過焙燒、鍍金和磨光後完成的作品。此盒是目前所見唯一宣德時期有紀年款的鏨胎琺瑯作品,故彌足珍貴。
% W# H7 o+ k# B0 q  y7 f3 f( d5 e+ o! z% ]
+ I7 I3 {" p, x! @3 @" r

) d/ _5 f7 j6 J/ f% I
$ j& p' f: Y$ ^2 C, R6 `4 y  ^$ w( N掐絲琺瑯龍鳳紋盤,明嘉靖,高5.1cm,口徑24.2cm,足徑16cm。
* [8 \6 Q) b9 Y! U盤圓形,撇口,圈足。通體施淺藍色琺瑯釉,掐絲勾雲紋作錦地,盤內心圓形開光內一條黃龍蜿蜒騰飛,神態威猛,空間點綴彩色流雲紋。盤邊彩雲間鳳、鶴成雙展翅飛翔。盤外壁飾雲龍、鳳鶴紋,盤底鎏金,正中鐫刻填金“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直行款。( }3 M; B8 r( o
此盤是故宮​​博物院於20世紀60年代從私人手中購得,因土蝕較重,盤上的琺瑯釉色和鍍金表面多已失去光澤。從盤底鍍金的鏽蝕斑駁狀況看,此器顯然是出土之物,但出土地點和時間不詳。此盤儘管鏽蝕較重,但紅、黃、綠、白、藍等琺瑯釉色仍不失純正艷麗之美,尤其是鍍金,仍有個別地方可見光澤閃爍。盤通體掐絲較工整流暢,填釉準確,儘管琺瑯釉已失去溫潤的光澤,但此盤是國內唯一一件有明確嘉靖款的金屬琺瑯標準器,因此彌足珍貴。( R- f& q  c) Q: F5 j+ _5 W
% I! G! ]" L2 }# G/ i: h% p7 Y

  K# |% u  h: m
. j- i4 {6 z& e) I- N: H$ w1 h2 X1 m( b) P( M5 Y# ^1 w! e

8 n4 o9 K& L+ P) l8 Q掐絲琺瑯花卉紋菊瓣式燭台,明萬曆,御用監製造,高9.6cm,盤徑18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 J- M' {; p1 g
燭台銅胎鎏金,圓盤形,菊瓣式邊,盤心置一寶瓶式鎏金長阡。盤內壁掐絲琺瑯天藍地上壓纏枝菊花紋。盤外壁及底藍地上飾多色釉勾雲紋,盤底中心綠地長方框內朱紅楷書“大明萬曆年造”六字款。4 M3 a7 |) d( F# t. h
此燭台為照明用具,共用了紅、紫、寶藍、天藍、海藍、白、黃、綠、墨綠、藕荷等十餘色釉料,鮮豔明麗,是明萬曆年間掐絲琺瑯的標準器皿之一。  z3 M0 z# N( W* {/ ?) i2 {

7 V7 u. P$ f6 H( @8 Q6 z" r6 `% m3 W  D+ \" s% U# ?* i

. t2 T' O5 I# }; l/ v  H掐絲琺瑯八寶紋長方熏爐,明萬曆,御用監製造,通耳高9.1cm,蓋面26.8×14.4cm,底面25.5×13.2cm。清宮舊藏。
, W6 b! `2 B. k: s熏爐呈長方形,朝冠式雙耳,垂雲式四足。四壁以灰白色琺瑯釉為地,飾掐絲彩釉八寶勾蓮紋,蓋面無釉,作銅鎏金鏤空紋飾,邊框為一周“卐”字紋,邊框內飾繡球紋。底部施琺瑯釉彩花,中心掐絲填白釉如意云頭紋,長方框內掐絲填紅釉楷書“大明萬曆年造”六字款。* K$ `  x9 }  a
此器胎體較薄,成型規矩,釉面比較平滑,砂眼較小。這些特徵表現出萬曆時期琺瑯燒造工藝的進步與發展。
0 i- p4 Z3 |; F( r* N明萬曆時期,掐絲琺瑯器的風格特點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琺瑯色彩的運用和色調搭配上。這一時期除繼續以藍色琺瑯作地色外,新出現了白、綠、赭色地,或在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兩三種顏色的琺瑯作地。琺瑯色彩偏淡,且較盛行暖色或中間色。圖案花紋普遍採用雙線掐絲技法完成,其題材內容也較豐富多彩。由於當時的宗教氛圍,八寶紋、卐字紋等吉祥紋飾充斥在琺瑯器的裝飾中,此熏爐即是一例。
2 _) s) P2 n2 w/ O' b
5 A5 ?+ d. W; |4 y* u" G  O- y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6039-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