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语不惊人...||赢在射精前…”TVB纪录片所揭露的香港幼升小残酷真相!~麦子熟了

[复制链接] 0
回复
59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5-12 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M8 @, N+ P) w* y% B5 u0 v+ {! `4 \
麦子导读:

- H. e) d/ L* U2 ^! m/ b# k* c& P# o$ s
如果在香港不做这两件事,你可以活得很潇洒:一不要房子,二不要生孩子。一部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告诉你香港幼升小有多“疯狂”!

; j) N5 C8 }  j+ U5 b3 f0 v8 i3 t" ?3 x
( W& G/ L7 N( [1 l) q$ j8 a" s& E" S
. k, `. _$ [1 v! T; S9 m
文 | 安妮
' d# y6 u( `" e: E9 n: G
“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是这几十年父母们的育儿话题。
5 Z; X( U2 _+ d0 P, |
前段时间上海幼升小试题事件霸占了好几天热点话题,小朋友的试题难,家长的试题更难,甚至于还有“查三代”的调查问卷......

6 \; B" e2 m, S, e5 d
在引发争议之后,当事小学也已发表声明,表示这些所谓的试题和调查只是为了让家长在等候的时候解闷的,并非影响入学,上海教委也责令相关教育局进行调查。
& L2 _0 Q( f+ v$ `8 k) v7 `
而今天我们讨论的并不是这件事情的真相,在我们纷纷议论“现在的小孩子竞争越来越提前”的时候,香港TVB一部名为 《没有起跑线?》的纪录片闯入我们的视野,相比之下,上海根本算不上疯狂。(后台回复“起跑线”,即可获取视频全5集观看地址)

& |7 p- m& |9 h8 p  x3 x4 S
“赢在射精前。”6 x' B1 R0 J* \0 T9 M! o

/ c  G  W9 n* ^) j& l: t# a$ e. q
这是一个怎样疯狂的香港?在影片开头,就有这么一段话发人深省。

; w+ r  o+ Q2 W  ^* }4 o
8 |8 e# g+ J6 a  e# O& Y

$ ]. p* j" m3 j4 q( N0 G( g: C
    孩子的竞争在没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 J1 h5 h% ]* D  w/ H. Z7 C; _
也许你已经对你6个月大时候的生活没有印象,但你想让你以后的小孩6个月之时干什么?
: P8 Q5 R9 r) m+ n! S' c, B
纪录片里的这位妈妈Irene给除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学习”。

( H9 t! l3 \+ N: A
大儿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学习,导致在面试好几家幼儿园都以失败告终,别人的小孩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班,而自己的小孩6个月的时候是在玩。

3 {) w4 J2 D  x, J
人都是结果导向性的,儿子上幼儿园失败,这对Irene来说是一种挫败感。说这段话的时候,Irene正躺在妇产科医院的床上做检查,听着肚子里第二个宝宝的心跳声,她大概已经打算好这个未出生宝宝今后的成长道路了吧。

+ `8 ^6 B$ Q: F& G4 |- z1 D
! g! f+ M2 u; S
“胎教”也由此开始,Irene在家不仅开始对大儿子进行“迟到”的教育,更是不断对着肚子里的宝宝唱英文字母歌。她认为,现在这样的胎教,是为了让宝宝出生之后就不会太抗拒,之后再进行催眠式的教育,为的就是让小孩比别人早学会从A唱到Z。

3 W9 M- K! w" T6 R# A% t5 Y
但是,你以为“赢在子宫里”就够了吗?远远不够。
0 H9 Y2 P; U6 L6 k9 C
, r- _! ^! y( ^! q6 S! Z+ ~
一个孩子能不能进入所谓的好学校,不仅关乎小孩子的水平,可能在娘胎就决定了,这够新鲜吗?Irene说有些出了名竞争激烈的好学校,一年只收10个孩子,并且还得是1月份生的,所以,要上这些学校,能从A唱到几不重要,什么时候受孕,什么时候出生才是硬条件啊!

4 B5 \" k9 }+ q- c, ~: [
“赢在子宫里”算什么,能“赢在射精前”,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j8 z) k0 e' U  ]; _  P. g; V

$ {; W  i! U9 E
" M( Z5 M$ A) L6 g. a/ i6 Y
8 z& B* W( p8 i& j' o' r
    “不进步就是退步”已经成为小孩子的座右铭
- ]6 s( q/ ~/ p# f2 E3 |
“不进步就是退步”,这是一句励志的鸡汤,但是放在这个话题之下,却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9 h: b  t# j& g+ Z

. A* d  T. w$ a, ^& G# U5 Y: i' _/ t6 C
80、90、00后一代都曾遭受过或正在遭受补习班、兴趣班的摧残,但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初中、高中所经历的远不如香港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来得痛苦。

! A, b7 P/ ?. }4 @( p
节目组请来两位香港艺人分别在两个真实虎爸虎妈的带领下,体验了一天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体验的结果是,这一天的学习生活让两个成年人都压的喘不过气。% p% ]6 B5 g4 T5 R. s8 J# `7 O

9 |' B- ~, ?* c+ a4 G
一天连上两个幼儿园;吃面包的时间被“妈妈”督促学词语;走在路上,任何一个出现汉字、英文的地方,都有可能被抽查问答;为了赶时间,在公厕换校服;幼儿园放学立马连赶几个兴趣班;终于回到家,发现家里萨克斯风老师已经坐在沙发上等待了。

# N/ N+ w4 G# u! N
一天24个小时,一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可能比“996”的互联网公司时间安排更紧凑。
2 I: P: v; n5 C( d
! j/ W' z$ n" [. o
而这位妈妈说,小朋友一天上两个幼儿园这在香港是很普遍的事情。
5 |- ?- [2 H+ q% ^# x) m

1 w* L* P( F7 P7 c! U/ n, p+ j$ i' K: j
我们如今说简历上上学时期再多的荣誉对面试官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但是在香港的幼升小过程中,家长们信奉的一点是,才艺多,获奖多,你的简历才好看,才更容易获得名校的青睐。
7 M# |0 j( ?9 m- k* d
因此,各类打着“兴趣”名号的课外补习班层出不穷,比如为了能在校长面试的时候更好的表现而上的“面试课”;为了满足爸妈对于孩子出去吃饭能乖一点的想法开的“礼仪课”。

9 D) L3 r* U) x; n6 ?
看似每天课余学乐器、游泳、舞蹈、武术等等,多么丰富多彩,其实目的都是一个——为了让简历更好看。

, a" L7 l7 F; m

! a9 G- N; C4 s+ S
光学习就够了吗?也不够,学业要和别人学的不一样才有竞争力。
9 Z) i5 V, }( t* v. b0 \
学多少才够?别人学10个,你就要学20个。( A* b( R. P7 ?) b! r
5 b3 }' ^7 s' a7 j1 J$ _) ~

6 _0 l+ q, e4 [, t8 `& o# r& E* S
学到什么级别才够?8级别人也能学到,要上小学就要拿到表演级。
5 I, k  L  `$ W" z3 l2 x

9 d+ Y% a% ^1 W; q' o
2 M! O+ S2 ?  Z, B1 X) y
学什么乐器比较好?普通的乐器别人也能想到,要学就学冷门的没人学的乐器,才好拿得出手。( L# p7 P6 \7 `) M* ~% b9 e& j
7 t* \# h0 q1 f8 ]& V3 Y; q5 H* O
* B  S4 \8 R0 {1 T8 M7 R) e
幼儿园不仅规定小朋友在学校里只能说普通话和英文,还开设各类外文课,更夸张的是连编程也已经变成了常规课程,上课随时拿出个电路板让小朋友连接。参与体验的艺人都感叹:这是我大学才学的东西,他们五岁就要学,那大学里还学什么啊?
' L1 k- }. Y1 H/ g" c$ r4 Q+ a9 C
这样“丧心病狂”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香港的幼儿教育的一个潜在“游戏规则”,在这种“执念”之下,所谓的起跑线也越来越提前。  k# {- V+ V5 _% S1 {

8 m: z6 f0 q! `$ E" Z: V
父母不可能不知道小朋友也累,但是一切“为了你好”的行为,都可以被自我原谅。那么小朋友的内心到底是怎样的?

- k. @' G. s) ?$ T
片子中有一个可能连成年人都不敢说不优秀的小朋友,叫Tessa,成绩拔尖、会滑冰、会舞剑、会乐器,甚至在美国夏令营千人选拔中进了前50。
) ]: x2 y; Q0 i
全能吗?对一个几岁的小朋友来说,真的够优秀了,然而,她自己却觉得,这还不够,还需要自己给自己压力,因为别人都在学习,自己不进步就是退步了。

! l5 [" m: z: _! l

3 L: O- j$ X; u4 l, I
0 ~) `& x) N' J' `/ K! z7 F
    孩子们真的快乐吗?
7 V7 A" q1 ^; t2 ]3 I/ r9 C# c6 J
现在流行说“抗挫商”,尤其是培养孩子的抗挫商,但是在这样的高强度压力之下,原本无邪童真的小朋友多少都会被训练出超出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成熟和担忧吧。

1 m& F. C: }8 M# e; m
来自香港小童群益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香港儿童的快乐指数和8年前相比,由73%大幅度降至57%。

- c5 Y3 }/ ~/ p) [( A$ c/ r( I
: i, V7 u+ ]% ?" ~+ ^
孩子们这样的学习快乐吗?答案应该显而易见是“不”。
" K8 l. b1 |' v+ r7 O% H
大多数孩子可能在对事情产生基本认知理解之前就已经被迫加入了父母所设定的规划中,为什么要学这个?他们或许只知道我需要学而已。

3 I( p/ a2 `2 v8 `* G' M' W9 t6 ^

  v: d% _' S* f3 L4 h- d2 i
不快乐的情绪并非完全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能忽视的还有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
3 ^8 h) Y  p- e4 h0 w
纪录片里的一个小男孩,在钢琴比赛里因为失误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在台下偷偷的拿纸巾抹眼泪,而旁边的妈妈只是看了他一眼,摇摇头,没有任何表情。小男孩强忍着泪水瞥了一眼妈妈的眼神,叫人心疼,这里面可能害怕妈妈的责怪,可能自责自己的失误。可是,当一个人脆弱的时候,哪怕是一个细微的触碰都能温暖人心,何况这是一对血浓于水的母子。
/ j/ ?% E$ d4 c
9 X( B$ ^. C  ^2 X7 i$ j
当孩子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那么拼的时候,很多时候,努力是为了让父母满意,而父母往往只看到结果,却忽视了过程。
& N7 G0 A* O  p& n" N
* P  n  ~( a: a' S9 m2 [8 a. t

& }2 L0 m$ h; u1 F
    家庭教育问题上,妈妈往往更占上风
' Y! s9 h% ]6 A$ c/ V+ x+ l
家庭育儿问题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剧里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妈妈主张不停学习,爸爸主张不要给那么多压力。
( q2 A/ ~% g: `3 n' [

% g* [" q5 U& O! @! M8 }9 J
纵然如今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连马云都说应该重视女性在公司的重要性,但是当有了孩子之后,男主外,女主内,依然是家庭的普遍现象。
4 @/ X7 @4 D8 V- b3 R  k* o  Q
也许是妈妈们在育儿比爸爸更用心,才会比爸爸更担忧宝宝的未来,毕竟女人的心思比男人要细腻,考虑的也就更多。/ h( V3 j9 a* |$ @4 H3 O  j

, X: a0 e9 z* K4 E; v1 Q+ y( m
) n$ f( p8 n$ h) `% {+ K  X+ k
当妈妈们聚集在一起交流育儿心得,免不了会谈到教育问题。是人都有攀比心理,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成为他人口中“别人的小孩”。
0 D" B) h, E5 L9 U5 i& }
, ~- K9 Y0 |; ?7 Y+ |
当爸爸们提出“小孩子学习这么辛苦好可怜”的时候,妈妈可以立即反问爸爸“你的小孩没有学校要是不是更可怜?”,当爸爸提出“很多所谓的补习班可能只是为了赚父母的钱。”,妈妈同样也会立即反问爸爸“这钱不花,孩子以后输给别人怎么办?”

4 k1 l% `0 n. f+ }! W6 v

$ Z2 Y- a; `, `1 C$ F% J
爸爸的立场很多时候都处于下风,教育理念不同是正常,而一个正常的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双方共同来负责,只听一人之言并非好事。就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创造出的文化可比一家之言来得更宝贵。
" b9 O7 E/ n, ?/ V2 B

. [) v' p$ G- f7 Q* M
    虽不能遗世独立,也请尽量保持清醒
5 Q; q+ ~& i4 O% G7 E
这部纪录片所说的教育情况虽然出现在香港,可也反映出,在这个“高质量的教育是孩子通往成功道路的唯一途径”占据大多数父母头脑的社会大环境中,滋生出一种近乎“病态”的错误逻辑:想要上好大学,就要上好高中;想要上好高中,就要上好初中;想要上好初中,就要上好小学;想要上好小学,那就必须要从幼儿园开始抓起。
7 [- V" r* `! y7 z  f* U- W
学区房,补习班,都是疯狂和焦虑的非良性产物。) ?5 |: s4 l  j

- J8 y( K$ W4 l' G" U1 q$ M
虽然生在现在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但是父母都是经历过阶层固化、社会资源流动,纵然年轻的时候自己也是读书的过来人,但是到了自己成为父母,终究还是执念于“拼搏改变命运”的价值观中无法理智对待。

/ R1 E. D" t' N; @' b# C7 I. M
过早的把孩子扔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其实没有人真正在意这个“起跑线”上的输赢,毕竟这只是他们对于孩子未来的“成功”提前铺好的红地毯。
) d! f7 }7 R2 W) m. D

/ y6 D" T( M& ]8 M$ i" t
当然,父母所做的一切无关对错,出发点肯定希望孩子好,但是白了,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也是为了未来的某一天,父母能够对着别人自豪的说上一番“我的孩子如何如何”,并且为自己现在所做的划上一个合理的勾吗?
' u& j2 {5 S" _' q7 u/ h/ n
不仅孩子不能输,父母也不能输。别人都在做,我们不这么做,就输了。
/ y/ ^  p! U7 A- F4 D
$ v. g  @3 C9 `8 b0 x1 m7 E
不少从事教育的专家学者在很早就提出了给孩子“减负”的概念,告诉家长们学校其实不堪通过这样的培训训练出来的东西,但效果却微乎其微。

% J: h2 y, n" x4 _3 k& v  ?
. i& i8 Q. Z7 k. z
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家长,信奉补习机构所打出的广告语,却不相信专家“减轻孩子负担”的理念。
6 T6 R% J+ _3 @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更愿意跟随社会大流,盲目更从别人的脚步,既然别人都在走这条路,为何我要另辟蹊径?既然走了同一条路,那我为什么要比你走得慢?

( X- ?7 Q9 n& Q, E% o" v. `3 |; F
现在的家长是不理智的,就像片子里受采访的这位爸爸说的,现在很多家长被逼成了为了资源东抢西抢的“疯子”和“僵尸”,很多时候并非自愿,而是身在其中,做不到遗世独立,久而久之,也就不能保持清新了。
# S: H: b6 B' \
: E- {0 q/ L. |; g+ N
最让人无奈的,不是这个现象,而是现实中的家长本意想让孩子能够在占据比别人更好的资源,让人生走的更轻松,却不想成为孩子的枷锁,可能让他越走月累。

! ^  [1 l, F" s* S* R- i# F7 D
或许有年轻人正在谈论这这些家长的不是,可谁又能保证几年之后,自己不是口中那个陷入执念的父母呢?
" ?6 k) V* t% a* P
孩子是这个世界最纯真的礼物,他们在本该快乐的时光里,背负太多责任和压力,不是不能学,而是应该寓教于乐。连一个小时玩耍时间都没有的童年,往后再成功回想起来难免也有些遗憾吧。

, {. O) [  P9 W0 ~$ d2 N$ G  F

  S4 g3 X; z9 W
希望父母们在为孩子铺路的时候也可以想想孩子需要什么,鼓励、安慰、帮助、尊重,比一味驱赶来的更有意义。
- t( \8 a2 s0 @8 b& l9 U$ \
学习没有错,只是不要剥夺了孩子该有的天性和权利。
/ A$ G1 v5 H3 Y+ x7 Z4 X
(后台回复“起跑线”,即可获取视频全5集观看地址)

' u4 G* s0 p1 l+ n+ T" }5 k
— THE END —
| 麦 子 熟 了 |
文章百里挑一,不鸡汤不励志,遇见即改变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896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