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开启左侧

[蜂鸟选读] 摄影干货之入门篇

[复制链接] 0
回复
357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7-1-14 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e6 M7 A2 n4 _. X5 K8 k$ a- G0 Y- m! P# v) ]
* B/ I! a) w) \! \2 k. Y2 X
( Q  J4 k  K4 b* B
4 l6 m/ [8 \; D6 O( _9 E+ ~
& ~6 @2 p- X: X$ U$ E- z
俗话说,饱暖思XX,我们已经迎来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手机卡片机自不用说,单反也逐渐平民化。
8 _9 T( M. y, T6 M然而小编猜想,这其中该有不少人兴致勃勃入了死沉死沉的单反或微单,结果发现还是手机拍的好,于是束之高阁。
0 K, N% ?" Z( o! B. R8 v+ Z4 d或者每次出去旅行总是会带上,但又总觉得拍不好。
9 [6 f; G  b( n/ j. S. u2 p9 ^其实摄影没想象的简单,并非入了器材就手到擒来之事。; Z  m8 B/ @( l8 |
但也没想象的难,只要你足够热爱,懂得学习,更懂得感受与思考。. m5 H! W/ a8 U" C, Z6 @
总之,小编是觉得,既然娶(买)了老婆(相机),就该真诚地对待啊~
! f' \- h+ P% R# q其实小编也只是个业余爱好者,也还有许多要学,在这里先分享一些自己还算懂的给亲们。
3 a" P4 N6 _( h( @$ J& n( I1. 基本概念2 r: s9 b: }$ R0 ?
) k% m1 E/ |  C' ]
1.1 光圈 (aperture)
2 m, K; s6 P& I8 d' Y. j+ a  W6 A
* {3 d8 Y: H- n5 Y用于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的光量的装置。
( p- O5 M& E1 V3 ]# P! m/ H8 Z光圈值(F) = 焦距/镜头光圈直径(相对孔径的倒数)。每收一档(光圈值*根号2,f2.8 -> f4),孔径小一半。, Y7 [0 O9 B$ Z: j9 k5 H* b
$ |! `+ C" T/ C9 }/ m1 V: E
图1 光圈与景深% s& E; ]+ o$ J( r8 l3 |+ `

    + X8 E' G0 b' k+ s0 o
  • 进光量:控制单位时间内进光量大小,类似于水龙头的口径大小0 n$ x" D* M2 f' d* [! e
  • 景深: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景深指画面中清晰部分的前后纵深。浅景深用于追求前景或背景虚化,突出主题时,如图4中的背景虚化。大景深用于拍摄大场景,场景内的每个部分都尽量清晰。" V1 ?7 C' M& O6 g' L' g
  • 画质: 由于光学原理和制造成本限制,最大光圈以及最小光圈时,画质往往相对差,一般最大光圈收两档左右为最佳,具体视不同镜头而定。
    0 P- W# d) b- d. R& a
1.2 快门(Shutter)
5 H" Y9 K+ O6 ?# _! r8 G" E. _. \) `) X- t% Q+ h0 L
镜头与感光器件之间的幕帘,用于控制曝光时间。$ ^0 d8 N3 v! R$ f
7 @+ ^5 B- Q( m3 w) k
图2 其中一种快门的效果图" i& v4 s6 @. \4 C8 ~! W
    - Y- T9 o( [2 j' R
  • 为保证画面清晰,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最好高于2倍焦距的倒数。例如焦距50mm, 快门最好高于1/100s。- _# e4 w! K; ?" E5 Y* p8 a# n
  • 长曝光即慢快门,需要三脚架辅助,可以拍出轨迹,流水效果等特殊效果。例如拍瀑布,流水,车灯流。可以看看下图中的西湖水。
    1 h: o* C4 ^( F0 H
9 [. K! v! E. [  w
1.3 感光度(ISO)
6 E8 o7 S. i9 U4 C( C3 z
- v2 m! F! B# F1 c* {; ]数码相机中,光通过光圈和快门后到达光感器件(CCD,CMOS等,等同于胶片相机的胶片),光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在通过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息存储下来。感光度就是感光器件对光线的敏感度。* I" l9 @- \, i1 ]/ O0 t
    & }7 `4 m; j9 z. y
  • 同样的光进来(光圈快门不变),感光度越高,画面越亮。
    7 N/ @  q2 i. t
  • 感光度越高,出来的噪点(杂色),噪点多出现在画面暗部(所以白天拍高感光时噪点也不多,不过白天一般不需要开高感光度)。另外,高感光度下,影像的锐度和对比反差也会下降。$ n$ o5 r  x! E$ }
  • 不同ISO下的成像质量取决于感光器件的尺寸和品质。一般全画幅会相对好些。+ i+ t  h. I( S0 ^4 k
1.4 焦距6 V9 ^% C5 Z) j# j
* F) y9 V2 b% k7 w0 K2 z
镜头中镜片中心到成像器件的距离。焦距时镜头的基本参数之一。
* T2 ~/ ?0 R, o" ?* [6 Z1 j焦距越大,物体被放的越大,画面的容纳的东西越少,焦距越短, 则反之。
+ l: ^1 q" d( `+ |5 o同时,焦距越大,也越容易产生虚化效果。
5 K  e$ |) [/ D: U* v# b% }
# i0 y6 Z0 O2 J  T1.5 焦点3 o( B' v( i/ S4 o8 ^$ x

0 ~# w$ f7 }2 j画面中最清晰的那个点。
7 i7 h- Y  e) X  w一般镜头都有最近对焦距离。比如最近对焦距离是0.6m,那么比0.6m近的物体是无论如何都对不上焦的。而往天空对焦的话,就相当于对焦到无穷远处。
  w: [# I+ J# ?4 \! \/ \1.6 白平衡(AWB)
/ N, C7 f6 R8 q8 Y  `* F3 K9 S4 f% N* M, F9 e
白平衡影响的是一张照片的色温。白平衡准确的标准就是白色的东西拍出来就是白色的。! r0 W' \, X- Q. f# G/ ]8 t

* x" o& z" f3 A一般在白天的室外,环境内都是自然光,把相机设置为自动白平衡即可。若是在晚上或者室内,环境中充斥的冷色光(日光灯等冷光灯)或者暖色光(红色的灯)时,若还是设置自动白平衡,画面就会偏蓝或者偏红。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9 W# S( I3 x; o# w2 c+ l
    6 e+ O% N+ d. V, B- r% L
  • 设置RAW格式,后续再通过后期进行调整。
    0 |) ]! J0 X# [+ {  L3 X7 N2 s
  • 如果时间充裕,设置对应的白平衡模式,可根据不同模式设置,比如白炽灯模式,荧光灯模式,阴影模式等等。不过我一般使用色温模式,可以通过色温K值进行调整,这样比较直接,虽然一开始用时会费点时间。一般相机可以设置的色温是2500K - 9900K,相机设置的K值越小,画面越偏冷(蓝),反之偏暖(红)。比如夜深人静的小巷,昏黄的路灯,我就二话不说直接调到2500K。
    & \4 h: `6 q7 C* L; X# a; T9 I3 X1 ^0 [
另外,白平衡还有一些妙用。比如当你想把白茫茫的天拍的蓝一点,把偏黄天光下的树叶拍的绿一点,或者说想拍一个冷色调的效果,可以把相机K值适当调低,而如果想拍个暖一点的,就把K值调高吧。
' B/ \1 D' q- x" N9 C) o$ T2. 曝光组合的运用
: \+ S$ i+ Z5 k% Z8 T% ^  B; H5 n+ ]7 `: k$ B1 R, ~  V
光圈快门组合决定了进光量,再加上感光度,决定了最终整张照片的亮度。
" c. U  y; w2 c* s" ~0 f光圈值 * 快门 * 感光度 ~ 照片亮度。所以可以根据这样一个关系来调整对应的参数满足自己的需求。
9 i+ r* ?/ ^  Z
3 ^" D3 v* ^# u% U图4 光圈,快门与感光度4 t/ b' ^% a- p# h9 ^$ Q
2.1 曝光模式
! V6 P! R9 {# |$ ^3 m5 Y3 `1 `( A
相机根据曝光模式以及对拍摄场景的测光结果来自己判断对应的曝光参数。
! B7 Y% o  r; y) a' _# K- _一般通过模式拨盘来改变模式。
) n  X, R) l3 A4 i) Y: G4 f) ^: n$ m) c& }0 G9 g6 w! C( ]; M

    % [2 S- F# P* k, w5 Q1 I
  • 光圈优先(A, Av):由你决定光圈,相机根据测光结果和设置的ISO来自动调整快门。
    7 e6 L! C0 _' y5 E
  • 快门优先(S, Tv):由你决定快门,相机根据测光结果和设置的ISO来自动调整光圈。
    - J/ n% w2 F& l: p1 ?1 h. P
  • 手动档(M):都由你自己决定。
    * C" g) b: G" m, |* k# V6 ~6 R
ISO一般设置成具体的值,另外可以设置成AUTO,不少相机在AUTO基础上可以设置最大值和最小值。
7 |& o2 O. h  d- Q" K$ k2.2 测光模式; j0 j$ s, U" |+ \; R, W

' H8 I- |3 g- \- n5 l在非手动(M)模式下,可以感觉具体情况调整测光模式。一般单反和微单通过测光模式按钮(下图标志)+拨盘调整。
0 g7 W8 j2 U5 `0 t. D: x; a3 f
( f% w( [8 e% g6 b1 ?2 z

    ! V$ n6 y; I# ?9 Q9 B, ~0 @$ ^
  • 矩阵(多重,评价)测光:根据整个画面进行测光,适用于光线相对均匀的环境下。9 T; \, n' Z7 W# n$ e. L
  • 中央重点测光:根绝中央区域进行测光。适用于明暗比比较大的环境下,优先让中央区域曝光正常,比如逆光下的人像,特写。
    3 L: K; }0 @0 P% A' {
  • 点测光:根据具体的测光点(一般来说和对焦点重合)进行测光,适用于明暗比比较大的环境下,优先让某个较小区域曝光正常,比如大光比下的特写。* q4 P- {7 p- g
2.3 曝光补偿! o+ A& q9 u5 r+ `3 v0 {: J
4 p$ L6 i+ m, U
在非手动(M)模式下,若相机根据测光结果拍出的照片并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可调节曝光补偿。一般单反和微单通过曝光补偿(+/-)键+对应拨盘进行快捷设置
+ t/ D8 u+ n% X' N: G1 w) m# q( t3 Q  r% A6 z' f) s. w
负数侧是变暗,正数侧是变亮。
( q* }/ y* Z" s: s9 Z7 ?5 U9 e+ v
. y  w6 C# ?' J; H
不光是手动档还是非手动档,都会有类似上图的曝光表显示在取景器下方或者LCD上。
; x2 j9 V2 R9 m8 z- v7 g7 T2.4 暗环境下的拍摄
. ^2 z& j. T2 b6 E2 A
- j4 d! S8 u9 M' O暗环境下拍摄时,因为光线不足,为了保证足够的亮度,容易导致快门过慢,画面容易出现抖动。
, M3 a1 D+ Q8 g  U/ t2 e' }此时可能就需要在画质和清晰度之间做个妥协。
. s) o! o1 }$ j4 t) O7 o9 _

    2 N7 t6 n+ W  Y
  • 看光圈是否还可以增大,即减小光圈值。' O2 Y9 ]6 y7 Y5 b$ P# G/ a2 \6 x
  • 看感光度是否还可以适当增大。
    . `8 Y- f* q. k. X3 ]* w; ?- s
  • 把照片尺寸设置为最大,有条件的话输出RAW格式。; c5 J3 @/ w7 @! ?5 u
  • 设置成RAW格式,故意让照片欠曝,后续通过后期调亮。
    ; S$ }% y' Z8 t  w: N; ]; z$ S
  • 若是拍静止的物体,可以尝试用脚架。( ?+ ?/ F0 C& k
3. 构图
7 I' {$ S( _) s6 |' `
4 E2 q! J5 v9 ]$ W如果光影是摄影的血肉,那构图就是摄影的骨架了。拍摄的构图有很多种不同类型。不管哪一种,都是为了突出主题。$ V3 E1 d/ o. [4 V1 z
一副好的照片
& N- Q$ M( X7 D" U/ K$ x
    ! }% _" `4 {: L3 ^, e, \# p& L
  • 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有时也称之为题材)。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环节。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f* k+ H* i- q( Y: X
  • 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就投向被摄主体。4 v$ T1 [) B: n5 k+ p# N
  • 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4 H" j0 @/ L& K& p$ w) |- y6 S
以上三点都和构图有关。简单点讲,一个不差的构图,至少能让人看着舒服。
" H' B# v: v/ X' @摄影和绘画还是有许多类似,不过有一点也许不一样,绘画是加法的艺术,而摄影更多的是做减法,东西都摆在你面前,你需要知道重点在哪里, 然后把那些不重要的想办法去掉。
7 s& E. q! \: a; T8 w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构图法则。
7 @, n/ c+ y# ~2 q% ~3.1 三分法构图(九宫格构图法)0 g9 u: Z2 k/ j+ r: _  j) J8 H( _7 _
; T# H8 W- k- @
大家都知道黄金比例分割,三分法源于对黄金比例的 简化。即把画面横竖各分三等分。把主题放在这些交叉点上。
: U# {. s: G6 g, n6 O在开始观看图像时,我们的眼睛很少先看照片中央的,而是"Z"形模型(左上方-右-左下方-右),观察时,自己可能并不察觉,但这是事实。
# S! D0 y% w7 I
% X7 ^* f5 j; |- e
# ~( F' m. O4 B% @3.2 引导线构图法
- L/ A4 x) R7 }& H8 o8 V5 g9 J0 ]/ ]+ v  z: e
用画面中延伸的线条去引导观看者的目光。
: P) S( N) Q7 S9 O
' S5 H8 J% ~4 T7 s
$ ~, v* k* n; K. |! R( n, B0 s8 Y+ |1 ]7 _6 O5 O9 h/ r
3.3 画框构图法3 R  [% `- S5 v" X& K3 ^6 D/ d, f
利用前景的窗框,营造一种类似画框的效果,这样也可以滤除周围的一些干扰因素,突出中间的主题。
- l. w2 e6 T& S# z$ Q
* r8 O5 C0 ~. {- P$ s9 O3.4 对称构图4 U6 ?8 U# [2 N- C( x
$ P2 W1 j! [5 d
也就是二分法构图,一般用来拍倒影之类的场景。能给人一种平衡, 稳定的氛围。
3 l6 c. a# _2 \; `- K! p; W) O6 Y/ o+ h0 Y( o
3.5 留白+ V/ f1 K3 S% |' d

7 {+ r! ~4 Q( ?& r4 k. b% @5 f3 F8 F9 L空出一个画面,简洁,干净, 有时会引人遐想, 有时能给人轻松的感觉。当然你也可以在留白处加点logo啥的。  I9 C4 X9 }$ b" `- b
$ S' i' i% p' |% H5 ^1 ~) `% R
1 U$ ]4 A, L* j5 @, k# j
3.6 向心构图
& c& d* W2 ?: M+ k' `6 i4 t! c# `! ~, \' l  t! o- X( H7 ?) @% v# s4 v; g; R
来来来,都往中间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借助明暗,形状或者线条 来形成一种向心力,把观看者的目光往中间引导。为什么这么蓝?是因为白平衡调的很低哦~
, r/ B* }& F4 h+ x+ p
7 |0 Q/ _) v! {3 b% w+ _1 O2 O另外,还有其他许多构图法则,诸如三角构图,垂直式构图,S构图等等。不过其实拍照拍的多了,思考的多了,就不太需要生搬硬套了,就像学太极一样,学习它最终忘记它。到那时候,你会发现你欣赏事物的角度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双更容易发现美的眼睛(脑袋)。
. g+ [# e4 k6 U2 F' g+ I4 H
' s2 m; j, v) H7 ?5 P" `9 ^2 V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40900-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