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各类经验] 摄影新手最常遇到的8个麻烦,给你解决方法!

[复制链接] 0
回复
35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12-12 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当大家对摄影有一点了解后,可能都会迫不及待想拿起拍机马上拍照。其实摄影里面有很多错误是大家都可能会犯的,不论是新手还是有经验的人士,都可能会忽略。到底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尽量避免这些错误?这次为大家分享8个摄影都应该要避免的错误和经常遇到的麻烦问题,让你知道如何让自己的照片作品更上一层楼!; V1 }; h1 c# q6 e9 ]

5 c$ Y* \: @% [" U& j' x- N: B5 K16 ]7 T/ f2 X: ?! {
照片模糊
# S7 W/ F) o" ^$ v: T# A8 Z6 N) Y- @& Y- }6 b, r, p
这种情况普遍发生在低光拍摄时,因为平时白天大家都放心调高快门,ISO值也不用调太高,就会拍到想要的效果。然而,低光拍摄时很多摄影新手都会遇上问题,如何在快门和ISO感光度之间取舍。一方面怕ISO太高会让噪点问题严重而不敢再往上调,另一方面不知道快门要定在多少才合适,这时侯就要参考安全快门了。
3 F; a# S" s( G" f! p! R) B
  E- R/ K# t6 G+ @  P7 d8 |! W什么是安全快门?7 q6 ?5 x6 t4 C! `& U
当我们没有三脚架在身边时,只能手持拍摄,但要确保快门速度有多高才能避免手震影响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大家可以参考安全快门,即(1/焦距)秒,意思是大家要看看自己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例如用300mm镜头,那么它的安全快门就是1/300秒,500mm就是1/500秒了。
8 _7 J. {% y* ^  }不过要留意的是,安全快门只是一种参考,提醒你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不应低于这个数值,大家还要根据主体的移动速度来决定提升比安全快门更高的快门数值,让图像有更锐利的表现。而不是说你使用30mm的镜头,快门就使用1/30秒,然后才发现自己的照片模糊掉,因为一般人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其实不应低于1/50秒。
4 G" x# w6 H4 A. H0 y如果你使用变焦镜头的话,安全快门又要怎么算呢?大家应该用镜头的最长焦距来计算,例如24-70mm镜头,安全快门就是1/70秒;70-200mm镜头,安全快门就是1/200秒。
$ W' b6 ~2 ~( f% ~/ k0 J4 h$ ^
' h8 z9 O0 Y- z9 _用怎样的光圈值才好?
7 q$ e! s0 f/ l$ S5 X' ?* N: B很多相机镜头都以大光圈作卖点,如f/1.4、f/1.8等等,虽然使用最大光圈拍摄可以做到强大的浅景深效果,而且在低光拍摄时很多人都会嫌光线不足而使用最大光圈拍摄。但光圈太大有可能会令对焦点以外的图像都变得模糊,未必一定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 B0 @9 W. z; q* w% ^例如你在舞台下近距离以f/1.4光圈拍摄表演者时,有机会焦点对到表演者的脸,但你会发现就算你的快门值很高,他的双手仍然都是模糊的,就是因为景深太浅的影响,因此环境许可的话大家可以将光圈调小一两级,就可以让图像有锐利的效果了。
. Q' k- G( q$ U: H5 f% F1 e9 {5 F' B) ^# Z+ I, b( n( a7 A0 G
错误示范▼4 W# I; {9 \( Q% b1 X4 Y; E' A! x3 C$ b

, N8 D* x) e" @  h5 B+ b2 a4 wTips9 o' h  {6 F! S* Q
小编认为要怎样改善,就要取决于你要拍的主体是什么。当然如果要拍摄风景的话,携带三脚架会是最简单的方法,这样就不怕ISO要定得太高,而快门太低手震而导致图像变得模糊了。& s* f9 h0 j. q( u, C+ I; U
不过如何要在低光环境下要拍摄高速移动的动态图像,或者现场环境不容许你安置三脚架时,就要考虑将ISO感光度调高,让大家可以放心提升快门速度,以便「凝固」主体的动作。如果大家始终不希望照片噪点问题太严重的话,可以用各种电脑软件尝试减低照片的噪点,但效果不要太多,因为同样会影响照片对比度,令照片不够锐。
& ?( D& U! u. i8 v0 }20 c* c+ ?$ S$ p! v* X
白平衡问题# o) `7 Z* t( V- V

7 W& t- z( j, E) z0 @2 U1 S/ c有时我们看到现场环境很漂亮,但用相机拍摄出来的画面却与想像中有很多分别:为什么现场看到的光线又白又亮,拍出来的画面却变得偏蓝或偏黄?其实这就是白平衡的问题。新手设定相机时可能只顾着设定快门、光圈等数值,其实白平衡问题亦影响着照片的气氛和感觉。
2 D2 N+ B' m9 _
: W! \+ \9 E- [& z4 ?4 T自定义白平衡
. A( H  `. }- v. Q  y3 d8 [相机的白平衡功能也会有测错的机会,特别是光线有特别颜色的时候,相机未必能自动修正,有时在餐厅、酒楼等地方,光线可以是绿色、紫色,甚至荧光色,这些颜色很难单靠自动白平衡校正,而很多相机都会有自定义白平衡的功能,我们可以使用自定义白平衡,再配上灰卡,或拍摄白色的物件。/ F( h' {& |+ z7 r' A% E: V. W
对相机来说,灰卡不带有偏色,也就是纯色而已,我们只要用相机的手动白平衡,以灰卡为目标进行一次校准,就会获得准确的色温,就算是一些奇怪的光线,一样没有问题。而灰卡放置的位置也和测光时一样,要反射现场偏色的光线,否则不能准确测量,而灰卡也要完全涵盖画面,不要见到其他景物,否则可能带来干扰。# n) R% b4 W0 E5 a3 Q, c4 K

# T7 Y2 t$ d  g: t5 s; |8 ?5 E' B错误示范▼# r4 R, |0 Z0 ?8 S( B

( r5 s6 A3 r! HTips# W0 ~3 M' L  V: X8 d  n
现在很多相机都会内置有各种白平衡的设定,如自动白平衡、晴天、阴天、钨丝灯、闪光灯等。但很多新手常常会觉得混乱,为什么阴天时我想调校成晴天的白平衡,出来的画面都不是我想要的。其实简单一点说,你认为现在的场景是什么,就将白平衡调节成什么吧。例如你认为现场环境是钨丝灯,那么就将白平衡设定为钨丝灯,那么相机就会识别你的设定,再帮你拍摄出白光的照片了。6 v' [% u; h* P) D4 ?& U* _0 q" ^
如果大家有外置闪光灯和黄色滤片的话,也可以大大改善照片的色调效果,使用黄色片后照片明显较白,原来是因为胶片可以矫正色温与现场暖和的灯光平衡,当现场灯光太黄时,配上黄色的Gel胶片就可以拍摄到色温接近日光的效果,令画面不会太黄.万一你没有在相机中设定好白平衡也没关系,因为像Photoshop、Lightroom等修图软件都可以事后手动任意调节各种白平衡。+ i& |7 s2 H! x- o) Q
3
7 A. }4 Q3 x4 e红眼问题2 w0 i% b8 e! Q+ E. e  p6 Z& ^

0 @3 v1 b& w; i* z6 j8 b# ?首先大家要了解和知道为什么拍摄人像时会出现红眼问题。尤其在低光拍摄时,为了看清周遭事物环境,我们的眼睛瞳孔会放大;用闪光灯拍摄的话,强劲的光线会通过眼睛反射到镜头,而照片中所拍到的红眼其实就是眼睛的微小血管了。另外,很多相机的镜头和闪光灯距离太近,使主体看着镜头拍摄时,会很容易就受到闪光灯影响而出现红眼问题。
, a9 w0 X( @2 b& T% f( b
& X' o- B) z3 _9 h: f0 WTips
9 [1 s. X! C( t, t6 W3 r, n如今很多单反相机都会有减轻红眼的功能,当大家使用闪光灯拍摄时,闪光灯会在释放快门之前,先发出轻微的闪光,使拍摄主体的瞳孔先受到一点光线的影响刺激而缩小;而当释放快门的时候,闪光灯才正式发出闪光。由于这时拍摄主体的瞳孔已经缩小,所以便没有出现红眼问题了。但使用无反相机开启闪光灯时就要注意了。  f0 }  y6 @) D7 a
加上各种修图软件都会有类似功能,其实这类问题已经大大改善,不过如果大家可以从「预防胜于治疗」的角度出发,了解个中的成因,尽量避免拍出红眼,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例如避免让闪光灯直接照射人眼,抑或使用外置闪光灯,让闪光灯与镜头的距离拉远,使拍摄主体在观看镜头时眼睛受闪光灯的影响减低。8 l% O8 C4 ]3 i" X& h, u
. V" U2 a3 Q% h- V  W$ |
4
- S% f9 E% N' h  k( }照片主体不突出( ]* e+ P/ \% A5 l
" k! C6 d# m5 Z- S
很多人去旅行拍照时,可能都会希望贪心地用最少的照片拍出最多的景物,任何大小事情都希望「大包围」拍到照片中,其实要拍出好的照片,构图绝对是重要元素。要让主体突出,图像的背景就不应该太花巧,或有其他东西让看照片的人一眼找不到重点。
7 V/ M- B+ y' b" V  t) \" U' X- t4 ~" D3 w0 ?; {' q! ~- z! B6 {
Tips
: c! f: I8 W: x, r) A小编认为大家构图时可以先找出一个想突出的主体,先利用夺目色彩显现主体,如主体的色彩格外鲜艳。还有以下几个重点:
' ]0 Q2 j. U3 J! n–掌握画面主要位置,例如主体在画面中央,或画面1/3的显著位置。
8 h7 z) Q! W5 @: g' J–主体占据画面较大的空间
. I1 P) V6 w3 F; |" O" n–用浅景深突显主体,背景朦化。
. r, w+ [# r+ u, m; v–把主体置于画面较光位置,背景较暗。
# ~. O9 I, G  G( D. O–以指引性的线条指向主体,引导目光走向主体。
1 m$ M9 k& H& q7 f* r: G5 N–以重覆元素强调主体的趣味,即是「图案」作构图。; N9 C- }5 I3 t1 y" T+ `
5 }4 J* h" ?( p0 F
另外,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摄影构图有所谓的黄金比例,也有所谓三分法则。其实就是把画面水平及垂直各分三等份,造成九个完全相同的矩形,中央共有四个交错点。取景构图时,可以把画面的水平或垂直线安排在1/3或2/3位置,至于重要的主体或趣味中心,则多数安排在四个交错点上。井字构图相对黄金分割,无疑是个简化的方案,效果相近,都能使画面看起来舒服自然,对摄影人却更方便和易学。
' V6 F# |# `& J' X6 F; K) a$ Q% x. B  B1 t
5/ W2 ^/ p# i( O& f1 ?
善用截图
' Z5 `: z# Q$ L  J7 W; c5 Q; {' d1 p* h" t4 ~7 `& {
有时我们捕捉到很精彩的瞬间,但可能受时间、器材或环境所限而无法拍出令主体变得突出的照片,抑或拍完照片后脑海突然出现其他想法,例如我翻看照片时无意中发现照片背景不远处有一个人在跑步,我只想把照片的重点放在他身上,但照片已经有其他主体或景物被摄入镜头内,那么这张照片就等于「废」了吗?当然不是,其实大家可以善用裁相技术,将图像四周不必要和多余的景物裁走,将照片的主体更突显出来。8 `( d. x/ ~2 r& ]0 e* {9 B
0 |" C) ?$ c0 \7 N( o! {# E
Tips0 W2 P* G: c, p
Lightroom、Photoshop等修图软件都有裁图功能,大家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照片裁成1:1、3:2、4:3、16:9等各式各样的比例,而只要按着「Shift」键去进行裁切,照片就会按比例帮你裁剪了,十分灵活和方便。
% L( @; ]1 {& t* F3 ^1 e0 H
7 ]1 A# A; p; r9 J0 O" `但裁图并非百分百一定好,摄影师裁图主要是为了让照片的主体突显出来,但必须保留适当的空间作为背景。加上裁图等于用放大镜放大你想要的部分,如果大家本身拍摄主体不够清晰,或者噪点太多,裁图后都会把这些你可能不想要的东西更突显出来,因此说裁图并非万能,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必学知识。
4 b5 z% b( Y4 r# K( d5 ~2 E% a3 Q. U9 W& f0 _* Z! v) e& ]) s2 c& V6 ]: }

% e7 s/ H( e9 O# e) ?6; L5 n1 u# l; I) Y! T/ G  J
善用RAW格式
* b1 c+ T# }/ Z7 M
$ a, U: ?/ D8 a1 H7 q5 k什么是RAW格式?这可能是不少摄影新手会问的问题,尤其首次用数码单反的朋友,第一次打开相机,在复杂的菜单项目中,就会发现多了「RAW」这个字眼,而还有常见的「JPEG」,相信也不难理解,RAW和JPEG一样,都是一种图像格式。
: F  o8 R. Z7 {2 E9 ?) i
' q5 \" e0 a: C, z! i2 ETips4 e4 j, q5 n; R& u
其实并没有RAW必定比JPEG好的说法,因为JPEG每个档案的容量较小,可以让大家拍摄更多照片,在记忆卡内容不足时可以让大家拍摄更多照片,而且输出到电脑的速度要快得多,容量也要小得多,如果大家要拍大量照片,而且对修图没有太大要求的话就可以考虑只拍JPEG档。$ U5 y2 p. s& V  Z
然而,RAW档拥有最丰富、最原始的图像数据,包括光暗、白色平衡、讯噪、锐利度、饱和度及对比度等,对于在修图时可以提供各种方便,摄影人可以为图像作比较大幅度的修改,而图像仍然可以保留够多、够丰富的数据和细节。因此大家如果还不肯定自己想要拍什么档案时,不妨先设定拍摄同时拍摄JPEG和RAW吧!
0 j- F5 x- J0 i2 D
5 k- M3 }. M2 }% C8 J2 M8 n
3 N6 l  N$ `: I) d# sRAW格式修图可以还原更多画面细节
; l4 B$ E' P" c7
5 Y8 M3 j% p; X4 `2 B噪点太明显4 Y" `7 `, [3 b8 R5 G* H
0 U: \; `( Y+ D" A- t
可能会有摄影师很介意噪点的存在,然而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提高ISO感光度去拍摄,但大家可能都知道,ISO感光度愈高,照片的噪点就可能越明显。至于大家应该用什么ISO值最好?
4 V, s: v" |3 z' p$ b5 ]8 t5 p- |8 S; k2 s1 T2 j
自动ISO
5 Z, d+ g; B) l" x1 O  J2 l现在的数码相机,无论是用哪一个曝光模式(如P、A、S、M),大部分都可以选用AUTO ISO,即自动的感光度。例如在使用快门先决模式时,所选的快门已超出镜头光圈可配合的范围,无法得到准确曝光时,包括过光和过暗,取景器内的光圈数值会闪烁提示。要解决这问题,便可以利用相机的自动ISO功能,即ISO A或Auto ISO,视乎不同相机,自动感光度范围会由ISO 100-25600,甚至更高,但ISO越高,噪点就会愈明显,即画面会越粗糙,素质会较差。- L* @  r) [4 o' }! ~  `

. a' f% s" ]  t所以,拍摄者要衡量自己的相机高ISO时的画质表现,如不太严重,可使用高一点,现时很多相机都有极阔的感光范围,每每有ISO 12800以上,其实在ISO 3200仍有不错的画质,所以在ISO 1600-3200之间也未尝不可用。如真的担心,很多相机的Auto ISO功能下设有自动范围限制的选项,即你可以自己控制ISO值在自动情况下不会超出某一定的范围,譬如认为ISO 6400已是极限了,那就设上限最高为ISO 6400,相机便不会自动用上更高的感光度,以保障画质。5 N1 f! }7 ^( N3 q: \5 Y4 f. T

& o! S- A3 K* BTips
6 l/ k# [# q* T: H# F) G, ?如果大家仍然很担心噪声问题的话,可以利用Lightroom、Photoshop等电脑软件的「减少噪点功能」。当然,这种功能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减少噪点的同时照片的细腻度和对比度都会随之下降,所以大家也不要一味追求减少至噪声完全不明显,但却令照片失去原有的细腻。' ]% ]1 d: X5 Y$ P% f
另外,噪点问题其实可能并非大家想像中那么「洪水猛兽」,如果大家并非要将照片放大来观赏的话,其实噪声问题影响不会太大,甚至可能会有摄影师刻意追求照片有噪点的感觉呢。有时我们在手机翻看照片,其实屏幕太小,我们也无法察觉原来照片放大后会有明显噪点。加上现今很多相机处理噪声的能力都很强,所以大家拍摄时应该因应情况而适量调整ISO感光度。
, X  ~' Z/ P; @1 H再者,如果要拍摄静态图像时,使用三脚架协助拍摄就可以让大家调低快门作长期曝光,这样大家就可以安心使用ISO100来拍照而不再害怕噪点明显的问题了!# I0 o& Y$ p  ^$ T% v4 s

- Z, j& {0 Z3 d' |+ }/ ~8; s/ Q! P7 P6 O
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 t) z" K8 A0 |8 b

) B' n4 B7 `3 q: d! n: L大部份相机都有内置自动测光功能,相机并会根据感光度设定及现场光量测量曝光。曝光补偿功能就是在相机建议曝光值的基础上,令图像显得更亮或更暗。一般而言,相机曝光补偿的范围可达至+/-3EV,甚至是+/-5EV,正值会令画面更亮,负值则令图像变暗。8 X; j/ Z9 Z: K' a) Y6 P  F8 t- _' P
- s4 J% v# S* c( b" R- {
& Q3 {  o' a; M: X( R% A' l
利用包围曝光制作HDR! h; A* t  U  x9 d9 n  U* ]' U# w% J  e
当使用相机的包围曝光功能,其实就是相机自动调校曝光补偿,配合相机连拍功能后,摄影人可获得一连串曝光程度不同的图像,一般而言会是曝光正常、增加曝光及减少曝光的图像。这功能的好处是当摄影师面对景物时,若不能肯定获得准确曝光的图像,便可使用包围曝光拍摄多个不同曝光程度的图像,最后才选择出曝光最理想的图像,这功能于菲林摄影年代很管用。
9 ^9 ?; g: R3 K. h" j; u6 h当摄影进入数字年代后,摄影人更会利用大约三张包围曝光功能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成,每张照片的细节和曝光准确的位置各有不同,将之合成制作出高动态范围的HDR图像。但同样要留意,HDR影像并非万能,使用HDR制作的照片会有一种灰灰的感觉,因此不适用于人像拍摄上。: R4 y7 r1 b+ T
+ @, l3 m1 L3 T. [
Tips
7 X$ V) f1 z$ F: d如果面对背景太暗的场景,若使用相机的自动测光模式,测光会受到背景亮度误导,从而引致图像曝光过度。相近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背景太亮时,这时自动测光也会受背景影响而减低图像的曝光值,使图像显得曝光不足。这时大家便可使用曝光补偿功能,微调相机提供的曝光值,以拍摄曝光程度更理想的图像。此外,为尽量保留图像中高光位的层次,不少摄影筛都会使用曝光补偿功能略为减少图像曝光,并于后期处理时将图像中的暗位细节重现。4 _& E/ k$ O; r0 \4 A. S* v' T
另外,如果照片中亮位和暗位之间差异太大的话,大家可以使用外置闪光灯解决问题。就算白天也可以带备闪光灯以备不时之需,而且要尽量避免到高光和阴影差异太大的地方拍照。最重要的是,要记住闪光灯并非只有晚上抑或室内环境才有需要用的。, H8 m5 W- ^% T
$ _1 _- v! d: R: J$ J( V/ J
最后,理论虽然重要,但大家仍然要不断练习,才可以掌握到各种知识的应用和技巧。而且对一些新手来说这些问题可能经常会遇到,却不知道应该怎样解决,其实很多理讲都并非想像中困难,希望大家共勉之,一起在摄影路上不断进步和突破自己。
7 G1 l6 I( b& z- ]# ]+ P本文来源:popart8 z) {# y4 s  Q; e2 z. ?2 l% z
- End -5 A# S3 N! E+ r; h. C9 ^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38412-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