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0 D3 O% |+ S! E1 Z
) B+ @) G- ? z N2 f$ {: W/ P$ b! y" t: E
# C$ ~4 |0 Y L) ^: H
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生命。 ( r0 q) { j3 @0 Z& S1 N- o7 p7 D1 H# E
+ q1 i( e/ v+ W
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他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这么一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御如此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6 ?- W! G! P' g7 H: y. t
2 N% Z$ D, w8 ?6 v' b, t8 [" `
0 _2 U" {# `" H0 z* t, L) Q% `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在鼓荡胸襟;! r9 H( M9 D/ J5 |
) c1 W* s( R7 `5 S* j3 O; Z2 s. L6 E5 f' X9 b
终于有点灰暗了,舞蹈者仰首看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仍然不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以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已决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4 R5 N4 Y: k j1 |8 H9 n: Z d
! A V( H1 [7 M4 \5 K+ ~ # g! u( C9 Z& M2 i2 z2 ]- } e7 V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z- Y2 ]' v2 F1 Z " X; }% s7 p% a' u) N8 d) S# u : N) h4 k X. k( V…… 5 }8 r! b# E8 Z x8 } # [, N1 x8 x4 c- Y4 s/ k5 g + H9 B6 p- G0 M据说,把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60华里。我只不信,60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举,哪有这般劳累? 7 e7 h, H$ r' L* H* z % A. k: w. Z# q9 w/ Z 2 x) }9 D$ U h I/ V+ Y/ F8 s) a& S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6 _& y, c# a4 {% W' O9 b1 r3 l g
s6 W8 K. i5 U% f
- Y/ _* ~( q" k% n+ u6 c
1 W, x* `1 N& T Y
三
& d( e- ^# k/ a/ C: ^0 L K; ?8 q& j5 s4 c1 o9 f: }
第二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8 o; w5 _: G6 r% z9 |
& J/ O( W) r5 i. g
Q! k: R6 s" g+ F9 T& ], h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2 G) p9 \9 F7 A' ~+ L
! ^( C2 e: w# v" F0 a- G; a. `9 F/ p u7 y1 x; D( Q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这么多普通的游客,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7 U5 `# W7 w! |" D , Z6 C& {" B5 ~. t! c . ?4 X9 |1 O7 Z F+ X+ z0 I& V$ n
7 f4 G: L' x/ }) Q ( P) [* b* z0 r a' {+ Z P2 Q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捕捉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y8 L% l( @# k" V2 c) D; I8 o
* n9 l6 ^4 q% Z4 E* [
四
# c) K8 g, N) [, r/ I4 p * [6 U2 e. |0 C( i" G- O& d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 j6 M+ r; ~" C- j2 t" j! T
6 L& P% Y/ z( p7 ~! @1 D$ R0 R# y' g
]% G* f5 v8 U o* a5 Q6 o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圣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佛教故事与今天的社会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听讲者们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1 {9 ?$ E6 Q( J5 P
# u/ }! Q( g: z: p+ O
; u( e \( Z% G" P7 F: [3 d. n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3 @% \, J) Y" y2 V& M! x( Y
+ |' ~# s4 n# d
) Q4 {3 K0 |& ^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 ) ?! M, O3 \5 v/ X" T- |6 I) }& ]: C8 Z/ Y
) R0 ~! ^8 Y6 R" H5 h6 e% F% S. W0 _1 ~! g
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Narziss a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刻画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6 o. @) ?8 n, V( [7 a; u$ N 4 U5 {# Z1 _6 t. c3 V2 D. z5 g2 S1 v, h$ [* y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汇聚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 C/ P7 F& ~+ r2 E
2 O8 s5 I0 ~0 T$ @1 G0 M, ? : x% J9 x" C+ Z) e8 `. t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W3 Y' G- x! [$ C) S$ T% B( Z! n
7 O+ [! ]$ H/ r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浙江余姚县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专业从事散文、艺术理论的写作,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入载了英国剑桥《国际著名学者录》、《世界名人录》、《杰出贡献者名录》以及美国传记协会的《五千世界名人录》等。 ) ], i; D K3 N6 c& K 1 d4 l: F1 O8 Q, w- t& f$ X8 S4 [6 U( U, P, j( U e
* }9 i4 f1 a9 T5 x- E0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