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欢乐场] 中国服饰专栏 | 真的不是只有苏格兰男人才穿裙子

[复制链接] 0
回复
277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6-8-7 1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男子穿裙可真是一个相当诡异的话题。除了苏格兰裙等比较特别,绝大部分男性都不太考虑穿裙子这件事了。但实际上,咱们中国的老祖宗们,可没少穿过裙子呢。
% ~! i: d3 R3 J+ t& c@洛梅笙 自由撰稿人
! D: }& ]( U: J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7 {; j) {6 h( ^0 {: [9 U) B$ C与西方时装史
. D& Z# @% I  }" {挚爱明朝及民国服饰
1 U( I" ]* B9 l& F6 j+ {以及新艺术主义和Art Deco风格3 d8 n' r. I) T3 x  i
虽然在西方,男子也有过穿红戴绿的花美男时期,但自从法国大革命之后,男性的服装就基本跟黑白灰蓝为轴心的素色捆绑。甚至,一个男子如果穿裙子,会被认为过于女性化以及有易装癖,直到孔雀革命之后。
6 l( v" W, E! @0 n
' a) k& R6 C# N8 y7 q+ B7 t. J+ m《亚森特 里戈画路易十四》 (巴黎卢浮宫藏), o0 M5 O. l" u+ @2 @- w. {7 n
Jean Paul Gaultier在1984年设计了他的第一个男装系列。从那时开始,他一直在作品中挑战性别的界限:让男人穿裙子,并在广告中使用雌雄莫辩的模特。但即便如此,这么多年过去了,男人穿裙子这件事,在当代生活似乎一直没有成为男性着装的主流,直到今天,又是否成为昙花一现呢?# |- K" I+ q$ M" A, d' S. q. O

' X- f+ W1 h6 ^7 T% UJean Paul Gaultier 2011年秋冬高级订制系列: h$ t# E. g: g6 C( r- N
“裳”——古代男人的小裙子
1 a9 o, w. V$ ~2 s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男性穿裙子几乎可以说是年代久远了。中国古代所谓“上衣下裳”(音cháng),裳就是裙,当然它最初指的就是遮蔽下体的布巾。而这个小裙子,实际上一直到明代都是存在的,就是在男人的袍子底下,会有一个穿在里面较短的小裙子。在明代仇英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还有一个男子在衣服店里买裙子的细节。8 h8 S7 E7 F6 {4 c. g

( V% l1 i" g4 A7 G" @; }明代 张懋墓出土的男子的裙(马面式)# x" i  l  y1 f% R3 @# Y. m0 Q
5 _' c/ |! B9 B5 T% A: R5 E
左侧 有一个男子打开一条裙子展示给一位顾客 3 }3 N) S- R) B
明代 仇英 《清明上河图》" [5 B+ A" C" [2 i
飘飘欲仙的美男子
, U6 _, ?8 ^4 m4 \裙襦的流行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达到了顶点。贵族男子为了达到某种“美姿容”的神彩,甚至穿着长长的裙子,以至于出门都必须有几个侍从替他拉裙裾,并在两侧搀扶方可。这种“飘飘欲仙”的模样似乎成了后世文人一个相当重要的精神想象,大致就类似西方人之以希腊古典的印象。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它总会成为复古的摹本,即便穿的再也不是裙襦了。比如明晚期,男士会穿裙子当野服(就是私底下一种休闲的服装),但事实上也仅仅是在长袍之外再扎一条裙子而已。0 c) }$ K3 w2 O0 |* l1 ?$ T
3 q& r* [; ]  s2 N6 g! z
《洛神赋图》中坐在榻上穿裙襦的男子(故宫博物馆藏)/ c, f5 k( Q0 ]6 R+ D
$ b/ s# e8 r& b; X) o  M
明人绘倪瓒相,实际上是明人在长袍外系围裙的复古打扮- N$ X) f2 {6 V/ K
来自蒙古的裙子- x+ j6 m8 D* t7 o% [! g
明代的曳撒,可以视之为另一种形式的连衣裙(虽然它应该算是袍子)。曳撒,是蒙古语中一色衣Jisum的音译。顾名思义,他指的就是上下一色的衣服,蒙语中又称之为质孙。总的来说,指的就是一种长袖的、在衣服腰部把上衣与下裳分截,在腰腹部有横褶,下围打褶做裙状的男子长衣。与之相似的还有辫线贴里,贴里即蒙古语Terliq的音译,中文叫做辫线袄子。特点是在腰部处是以彩线缠绕做装饰,通常为圆领,后来也有交领。; U% |. }8 ^# v: s' w5 w

) y+ A6 Z% Z( b" g元代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局部 7 B. z  V. Q4 r: I# v
元世祖内穿大红织金辫线袍3 j! I* k% C# }7 l- ~$ L7 v4 u5 L# ^( G
3 f) @4 p# B8 B% A8 E. t( A
元代辫线袍(内蒙古博物馆藏)( z7 e) D$ c0 m, b+ z4 K  m
到了明代,曳撒入乡随俗的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是原来腰间的打褶装饰逐渐消失了,袖子在后期也发展的更加有汉人审美的宽袖子,而底下的褶则成了两侧有摆的马面褶。它成了男性在私下很喜欢的一种带有戎装性质的便服,明代许多描绘皇帝私下燕乐的场景,比如打球,宴饮,打猎等等,都会身着曳撒。4 m- d' P- V/ \3 ^7 U& H4 s6 K

9 F1 @5 W. q9 x. a明代正德 曳撒 (首都博物馆)
6 p5 ?! h2 y; C2 ^# ~8 x1 u! g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穿曳撒的宦官
+ x7 {, e  u3 K6 l(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4 s% _0 ~- B1 \6 `/ O  |! m$ X& b. i
《宣宗马上图轴》中穿着曳撒的明宣宗 (故宫博物院藏)
  L% g8 o0 w: H* z5 T' [
8 T* V; U7 t0 ^. ~- [《宣宗行乐图》中玩捶丸(像高尔夫的体育活动)的皇帝
; _  Q; ^( Z3 ?* Y
4 z: C1 \. S. G! D0 q6 C5 ?明 香色麻地飞鱼贴里 (山东博物馆藏), J& I9 ~! p3 u8 J4 S& U
许多人知道曳撒,是因为影视作品中相关于锦衣卫的题材。但事实上,曳撒绝不只是太监或锦衣卫的特殊装束。它之所以引发关注,大概还是因为大家认为这种款式的男装好看。倘若今天有时装设计师将其引入,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焦点?0 `: t7 G# ~: Q# V5 F( y* R6 u; L4 l

3 N% N6 j  \) _% l* o& [( |
) p9 A8 e9 _3 U( _内容采编自网络, 不代表“北美生活网”观点, 除新闻外如有著作权争议, 请联系本站编辑,将立即处理。* V1 d4 Y& ?4 S- S
! z  X. e, v; m% {2 G6 V
谢谢欣赏,开放注册,欢迎加入北美生活网。

转载请保留当前帖子的链接:https://www.beimeilife.com/thread-24717-1-1.html 谢谢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